乡村振兴金融帮扶模式探索及其路径优化——基于广东的考察与实践.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93714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金融帮扶模式探索及其路径优化——基于广东的考察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乡村振兴金融帮扶模式探索及其路径优化——基于广东的考察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乡村振兴金融帮扶模式探索及其路径优化——基于广东的考察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乡村振兴金融帮扶模式探索及其路径优化——基于广东的考察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乡村振兴金融帮扶模式探索及其路径优化——基于广东的考察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金融帮扶模式探索及其路径优化——基于广东的考察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金融帮扶模式探索及其路径优化——基于广东的考察与实践.docx(2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乡村振兴金融帮扶模式探索及其路径优化基于广东的考察与实践一、问题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贫困治理实践在不断摸索与改进中取得了显著成效1,如今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已如期完成,乡村振兴接续全面推进2,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条件。金融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关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

2、“这几年,扶贫小额信贷对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坚持”3。2021年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了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金融帮扶的丰硕成果,他强调:“真金白银的投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工广东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经济大省、金融大省的优势,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将金融帮扶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结合地方经验和自身实际,持续增加金融帮扶投入,努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出了一批金融帮扶产品和服务,形成了兼具创新性、实效性、可

3、复制性的金融帮扶模式,金融帮扶水平不断提高,成效显著。本文主要基于广东金融支农联盟中金融机构参与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总结开展脱贫攻坚战以来广东金融帮扶典型模式及其主要做法、基本经验,深入研究金融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二、广东脱贫攻坚的基本情况和金融帮扶的总体成效在脱贫攻坚战中,广东承担着两个主战场的硬任务:一是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二是消除省内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广东主要负责帮扶桂川黔滇4省(区)相关地区;在省内帮扶中,主要通过珠三角6市和

4、粤东、粤西、粤北12市建立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关系的方式展开。2016年至2020年12月,在脱贫攻坚战期间广东累计投入1600多亿元,其中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0亿元;省内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摘帽和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帮扶桂川黔滇4省(区)93个贫困县摘帽、580万贫困人口脱贫,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在脱贫攻坚战中,金融帮扶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实践中,广东注重加强政策对金融帮扶的引导、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金融帮扶产品和模式。有关单位综合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政策、差异化监管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脱贫地区聚集,鼓励和支持金

5、融机构加大对脱贫地区和脱贫农户的信贷投放力度。期间,扶贫小额信贷额增长迅速,2018年至2020年净增长50倍。2019年下半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成立首个省级金融支农联盟,将政府、银行、保险、基金、农担、企业的力量有效整合,加快推动金融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金融支农的难点和堵点。数据显示,2020年末广东涉农贷款额1.61万亿元,同比增长17.9%,比贷款总额增速高1.4个百分点,其中金融支农联盟各银行机构涉农贷款额达9935.04亿元,占全省的62%;2020年广东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26.67亿元,同比增长41.85%,增速为近7年来最高,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0.67%,其中金融支农联盟各

6、保险机构农业保费占全省的比例高达97%,为广东农业生产提供了1231.18亿元的风险保障;其他金融帮扶措施和项目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总体而言,在脱贫攻坚战中,广东金融帮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转变上。一是实施主体由以银行机构为主向多种金融主体转变。证券、保险、期货公司、股权交易中心、金融科技、金融控股等均参与其中,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二是实施方式由单项信贷帮扶向多元综合帮扶转变。随着脱贫工作的纵深推进,金融机构参与帮扶的走向也由早期较为初级的放贷服务逐渐发展成为全链条多环节的组合式帮扶。三是实施效果从短期成效显现向产业长期支撑转变。通过上述措施,广东摆脱了“运动式”行政指令,从根本上解决了脱

7、贫问题,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提高了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功能。三、广东金融帮扶推进乡村振兴的十大模式金融的本质是通过优化配置资源产生更多的利润。这就决定了金融具有极强的市场属性,与帮扶的非营利性、道德义务性等公共属性存在矛盾。正确处理好这种矛盾,使政治责任与经济利益、政策机制与市场机制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是金融帮扶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金融帮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广义的金融帮扶泛指一切运用金融工具对帮扶对象进行扶持和帮助,满足帮扶对象的金融需求,改善帮扶对象生产生活条件的帮扶方式。广义的金融帮扶主体并不限定必须是金融机构,通常以向帮扶对象提供信贷为主,包括直

8、接信贷和间接支持两种形式,后者表现为金融部门通过支持企业来参与帮扶,或者通过参与融资、投资、基金、参股等方式获取收益,助推脱贫。狭义的金融帮扶特指金融机构针对帮扶对象设计推出的各类金融帮扶产品与服务及其相关帮扶活动。本文所分析和讨论的问题、现象主要属于广义的金融帮扶范畴。相对于产业、教育、文化、旅游、科技、健康、消费、电商帮扶和易地搬迁帮扶等,金融帮扶具有更加广泛的渗透性,是其他各种帮扶方式的基础支撑。尤其是在造血式帮扶中,金融帮扶与产业帮扶须臾不可分离。农村货币资金融通是农村产业发展的血液,农村金融的良性健康运行关系到乡村产业兴旺。金融帮扶的核心要义在于聚合和撬动资金,培育发展帮扶产业,强化

9、脱贫对象内生能力。秉持政府搭台、银企唱戏、脱贫户受益的原则,广东金融帮扶逐步形成了政、银、保、担、基、企“六位一体”的金融支农大格局,涌现出了一大批鲜活的创新案例。本文结合这些案例的特点,以金融工具的作用形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等为主要分类依据,重点总结归纳出以下十大模式。(一)小额信贷模式“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扶贫贴息贷款是政府帮扶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主要做法是由政府提供担保和贴息,银行负责放贷。广东按照央行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文件要求,将所有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全部纳入受益对象,给予从当地金融机构获得5万元、3年期、O利息的帮扶贷款,各级政府提供全额担保和贴息。广东金融机构结合地方特色,在创

10、新小额信贷模式方面做了诸多尝试,如广东省农信联社及所属农商行(农信社)推出“生猪贷”业务,农行、邮储银行江门分行等机构先后在江门新会地区开发推出“陈皮贷”,连州农商银行使用小额贷款助力地方产业发展,推出“少数民族扶贫贷”“小额扶贫贷款”“种养农户尊享贷”“美丽乡村贷”“温氏生猪贷”等新型特色帮扶信贷产品,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有效解决了脱贫群体的融资难题,助推了产业帮扶和脱贫户增收。(二)资金互助模式资金互助助力脱贫攻坚在广东主要有两种类型。1,由合作社牵头,银行托管2013年底,经广州市金融主管部门和广州市农业主管部门联合批准,广州市增城丰粮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主发起人组建了广东首

11、家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由与主发起人存在生产协作关系或贸易关系的社员自愿入股而来,在社员之间开展资金互助,包括提供吸存互助资金和发放互助金等方面的服务。2014年底,由广州市增城丰粮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主发起人成立广东市增城粤汇资金合作社,合作社招收社员对象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行业协会等成员,实行“社员封闭、资金封闭”双封闭运作原则,以发放信用贷款为导向,实行第三方银行托管,优先惠及原贫困对象。资金互助不仅有效聚集了三农闲散资金,实现了余缺调剂,而且解决了农民的创业融资问题。这是广东新型农村金融探索的金融帮扶模式之一。2.财政资金引导,农户共管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发挥基层政府优势,鼓励基层政府和金

12、融机构因地制宜实施相对贫困村资金互助合作模式。互助金由财政帮扶资金和农户缴纳资金两部分组成,脱贫村自行成立机构,制定互助金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发展规划等,审核通过后完成财政帮扶资金拨付,资金由全体成员农户共有、共管、共用。此种资金互助模式主要帮助脱贫农户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手续便捷、免财产抵押、操作灵活。(三)协同增信模式协同增信模式主要是针对帮扶对象因信用基础薄弱影响贷款融资等难题,采取多主体联动为需求方增信的办法,提供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广东在全国较早就开始通过政策性担保公司、风险补偿基金、保险公司和财政直补资金担保等方式,为商业银行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特定对象发放的贷款提供

13、担保或风险补偿进行增信,其主要有“政银+保险”“政银+担保”“银企+担保”“政银+企业+担保+农户”等协同增信模式。1.政府、银行协同保险公司增信政府、银行协同保险公司增信模式的主体有政府、银行、保险公司、脱贫户,主要以财政投入资金为扶持专项资金,以银行金融资本为基础,以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为保障,运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进而促进银行等金融主体向缺乏充足抵押物的个人或小微企业授信贷款。通常做法是以政府财政投入的资金作为担保,农村信用社、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符合贷款条件的担保对象提供贷款,保险公司为上述贷款提供保证保险。“政府基金担保+保险公司保单”合力,相当于为借贷提供了“双保险,2017年,原广

14、东农业厅与人保广东分公司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通过这一模式对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省级示范社给予融资支持。该模式在佛山市、江门市、惠州市、云浮市、清远市等地均有应用。2017年2月,江门市政府、市农业局会同市财政局、市金融局、江门融和农商银行、人保财险江门分公司实施农业“政银保”试点。项目通过整合江门市本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IOoo万元,合作银行按照1:10比例扩大贷款规模,实行保费补贴(该保证保险的保费费率为贷款金额的2%,其中政府补贴1%),撬动银行1亿元免抵押低息贷款额度。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运行的“政银企户保”五位一体的农业合作贷款模式,在“政银保”三位一体基础上进一步接入企业,借助企业作

15、为承贷的一部分、贫困户作为承贷主体,合力融资。2 .以担保公司为主体联合多方合作的协同增信担保公司联合政府、银行、企业为有贷款需求的脱贫对象、帮扶项目、涉农主体提供担保,引导银行采取降低信贷准入门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优化信贷审批程序、灵活贷款期限等方式,为脱贫地区提供融资便利的“政银+担保”“政银+担保+企业”模式。融资担保行业作为连接银企的纽带,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提供增信服务,一方面能够为银行分担风险,是化解融资难题的有效“中介”。银担合作重点在于保障资金安全,银行往往会在所有制性质、资本金规模上对合作担保公司有较高要求。广东银担合作模式主要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省级融资担保公司联手开发有针对

16、性的信贷产品,建立更紧密的业务联结机制,利用金融杠杆盘活资金。例如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省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推出“乡村农担贷”、农担贷“批量开发”模式、“农业担保机构+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的“3+N”合作方式等,从业务调查模式、业务审批模式、合同签署方式、代偿追偿机制、担保费率等方面,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其中,重点体现在对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的扶持上,广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政策性平台优势,推动当地出台产业园贴息贴保相关政策。这种模式在金融服务上重信用、轻抵押、简化手续、降低成本,有利于撬动金融资本回流产业、反哺农村,辐射带动县域产业发

17、展壮大。3 .“银企+担保”银行在与一些龙头企业合作时,联合担保公司增信如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海大集团合作推出“海大饲料贷”,采取“银行+担保公司+养殖户(经销商)”的信用担保模式,为广东海大集团农业产业链下游的养殖户、饲料经销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进行贷款授信,单笔最高达300万元。广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主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34家分支机构分布在清远市、云浮市、韶关市、梅州市等9地市,并在各市辖区内选取了25个省定农业大县(区)成立了县级办事处,该区域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在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机构申请农业信贷时,寻求广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担保。广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基本

18、实现了业务和机构的全省覆盖,初步建成了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四)整体授信模式广东较早在脱贫攻坚中采取整体授信方式解决农村熟人社会中个体农户的小额融资难题。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简称扶贫“双到”)期间出现的“郁南模式”5已成为全国金融帮扶的创新样本,被广泛复制和推广。具体操作是,郁南县通过利用“广东扶贫济困日”募集的100O万元资金,与当地农信社合作设立郁南县“双到”扶贫基金,运用担保杠杆放大5倍,向全县4497户脱困户整体授信5000万元,平均每户脱困户可以申请1万元贷款,每户脱困户利息由扶贫“双到”一对一帮扶责任人按一定比例支付。这种做法的特点在于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作用,其

19、使用方式遵从社会捐款者的意愿,授信面向全县所有脱贫户,帮扶人一对一贴息,金融帮扶覆盖全县脱贫户,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此外,郁南模式的最大亮点在于政府主导信用建设,探索建立小农户信用体系。郁南率先创办县级综合性征信中心,由县政府牵头,法院、税务、工商、供水供电等14家单位参与,配合采集非银行资料信息,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郁南整体授信金融帮扶模式彰显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特点。开始试点一个村,两个多月试点范围扩大到6镇9个村,4个月为15户脱贫户发放约20万元金融帮扶小额担保贷款,初步形成农户、金融机构和政府共赢的局面。特别是利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积极动员社会捐助,筹措资金将试点向全县铺开

20、,社会各界认同这种模式做法,指定捐款用于金融帮扶。通过发挥金融工具作用最大限度增大资金体量,达到对帮扶对象全覆盖的目的。(五)创新抵押模式困扰脱贫地区市场主体、脱贫户融资难的主要堵点是无抵质押物问题。广东按照银保监会、农业农村部关于支持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探索扩大抵质押品范围,支持生猪活体抵押登记,迅速构建活体抵押模式,相关金融产品应运而生。2019年10月,广东首笔活体抵押贷款成功发放。肇庆市封开县最大的生猪养猪企业一一肇庆市益信原种猪场有限公司,以400头活体生猪为抵押物从封开农商银行获得了一笔500的万元贷款。该行利用中华财险肇庆中支的能繁母猪保单为企业增信

21、条件,依托市农业农村局作为可靠第三方对生猪活体提供动态记录保障,并利用保险公司带生猪标注的保单系统共同防范二次抵押风险,以“生猪活体登记+保险保单+银行授信”模式,创新推出生猪活体抵押贷款业务。在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推动下,肇庆市召开“肇庆市金融支持生猪养殖业稳产保供和绿色转型政策发布暨融资对接会”,13家银行现场向19家生猪养殖企业现场授信金额17360万元,其中以生猪活体抵押模式现场授信金额为11310万元。(六)市场化险模式为保障农户利益不因农产品价格波动而受损,广东积极推行给农产品价格上保险的做法,用保险和期货两种风险管理工具形成互补,减少因农产品价格不稳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险人和被保险人

22、充分考虑农户生产成本、人工,以及一定范围的稳定收益,通过保险合约约定一个目标价格。在保险期限内,如果期货交易市场的平均价格低于目标价格,中间的差价由保险公司赔偿。风险对冲模式从试水到逐渐成熟,经历了价格保险到收入保险的过程。自2016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几年提出“探索开展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和“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进一步催生了运用金融工具、资本市场功能化解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模式。农户购买针对抵御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保险公司产品,保险公司再把农户投保的产品风险通过期货公司放入期货市场对冲,分散风险。2019年7月31日,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与银河期货共同实施的“猪饲料成

23、本价格指数保险+期货项目”在湛江签单落地,为湛江雷州某养殖大户的1万头生猪提供814万元的饲料成本上涨的风险保障。这是广东首个猪饲料成本价格指数“保险+期货”创新项目。2019年12月2日项目到期后,实现保险赔付11万元。(七)产融结合模式推动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帮扶产业的带贫益贫作用,促使金融资源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让脱贫地区不仅稳定脱贫,还能走向富裕。其主要做法是贷款资金“捆绑”产业投放,将特色产业、帮扶项目、带贫益贫的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组织与脱贫个体结成利益共同体,创造经济价值。实际运用中,不同组织和个体又形成了不同组合形态。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做法。1

24、.金融机构+龙头企业+脱贫户金融机构以龙头企业开发产业帮扶项目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增收脱贫等为融资优惠条件,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利用金融工具、金融手段作用于龙头企业,脱贫户在政府指导下可以以财政帮扶资金、自有资金、土地等形式入股龙头企业,进入企业就业,获得股金、土地租金和薪金三种收益,以此带动脱贫户走向市场、融入产业体系、提升内生能力。这种联合模式常见于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型银行。一是政策性银行批量“联姻”扶贫龙头企业,间接帮扶脱贫户就业增收。2018年4月,农发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广东省农垦集团、广东恒健投资控股公司、碧桂园签订“共同支持广东乡村振

25、兴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在产业帮扶领域,重点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以及在脱贫地区开展的各类产业帮扶项目等,支持韶关正邦、雷州牧原、天农食品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以产业帮扶为抓手,引导信贷客户通过吸纳脱贫户就业、建立帮扶关系、固定分红等举措带动相对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并为扶贫企业提供优惠利率,形成银行、企业、脱贫户“三赢”局面。农发行广东省分行在与广东海大集团的深度合作中,则以“产业帮扶+生猪养殖”贷款,用于支持广东海大集团旗下的广州市益豚猪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广西、湖北以及广东相对贫困村较多的英德、恩平等地的8个养猪场建设,吸纳8地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到养猪场从事饲养员工作,脱贫人口人均增收4

26、万元/年。与粤海饲料等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涉农生态圈业务发展,推进邮企通、邮商贷等全线上产业链创新产品研发,助力提升服务质效。二是大型商业银行通过龙头企业联合农村经济组织“代种代养”合作。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通过向带动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就业的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鼓励企业利用生产资料和技术优势带动相对贫困户脱贫就业。2018年至2020年4月底,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发放的省内产业精准扶贫贷款累计L91亿元,较2017年末贷款增加6014万元,年均复合增速51%,平均融资成本为5.62%,受惠帮扶人口898人。该行结合脱贫地区实际情况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业合作组织的对接,探索了“政府+银行+企业+脱贫

27、户”的代种代养合作模式,即由政府风险补偿金提供担保,银行向脱贫户发放帮扶小额贷款,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业合作组织以互帮互助带动脱贫户共同发展产业,形成抱团发展合力。如韶关分行2018年11月在司前镇黄沙村第一次开展“政府+银行+企业+脱贫户”的草珊瑚代种代养合作,该项目首批带动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可实现相对贫困户每户收益不低于2000元/年。截至2020年4月底,韶关分行7个县支行与21个代种代养合作项目开展合作,累计向参与代种代养合作项目的脱贫户发放帮扶小额信贷1786万元,带动6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茂名分行向广东千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累计发放小企业产业帮扶贷款580万元,该龙头企

28、业与高州市曹江镇人民政府签署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合作协议书,通过“政府+银行+企业+扶贫户”合作模式,由该龙头企业为当地有意愿种植的有劳动力的88户相对贫困户提供岗梅根种苗及肥料,种植收成后,统一回购。2019年全年助推相对贫困户合计增收215万元,年人均收入增加约2.5万元。三是险企与农业龙头企业联合,将保险资金用于支农融资业务,支持产业发展。中国人保是全国首家获银保监会批准开展险资直投业务的保险公司,可募集保险资金用于支农融资业务,为养殖户提供融资服务。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与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签订“保险+农企+产业帮扶”战略协议,向与温氏集团合作的生猪养殖户提供高效化家庭农场升级改造资金支持

29、,融资额度达5亿元。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和温氏集团提供的资金利率低于市场融资成本,并可按照生猪出栏时间节点还款,减小企业还款压力。温氏集团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高效养殖模式,引导养殖户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转变。2 .金融机构+专业合作社+脱贫户脱贫户从金融机构获取帮扶贷款,以此与农村经济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由集体组织统一对资金运作进行管理,最终实现脱贫对象合作化、帮扶产业园区化、帮扶资金资本化。相对贫困户“抱团”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相对贫困户参与合作社日常管理及生产经营,并将资金投入合作社用于购买原材料等,而合作社提供产前培训、产中指导、产后销售等服务,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标

30、准生产加工,统一销售,让相对贫困户在此过程中学习技术和学会经营。同时,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寻找经营稳定的涉农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由合作社承包涉农企业的生产基地开展生产,并将生产产品销售给涉农企业,以保障合作社和脱贫户资金安全、稳定收益和生产就业能力提升,形成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如邮储银行清远分行向英德市大地农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相对贫困户社员发放帮扶小额信贷85万元,该合作社与广东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食用菌种植销售协议,确保相对贫困户与帮扶资金相匹配,形成产业链,促进生产开发,追求更大经济效益。贷款相对贫困户既可以参与合作社劳动获得稳定的务工收入,也可以按月从食用菌采购方获取产品收入,年终又能根

31、据贷款本金的额度参与分红,该模式带动17户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实现每户每年的收益不低于6000元。3 .金融机构+帮扶基地+脱贫户依托当地政府建设的帮扶基地,通过帮扶项目提高相对贫困户收益。河源市和平县通过“帮扶基金+种植基地+脱贫户”信贷模式,向帮扶基地发放383万元“精准扶贫贷”,惠及94户相对贫困户,相对贫困户可获得保底收益。4 .金融机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脱贫户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将政府帮扶资金转化为股金,吸纳农户以资金、土地等资产入股。园区对人员、资金、技术、产销进行统一管理,农户可从中获得与之匹配的股份分红、土地租金和劳动报酬等收益。(八)全链支撑模式主体全方位帮扶,深度介入全产

32、业链条,为帮扶对象提供一体化、“保姆式”服务。该模式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以强化带贫益贫功能为导向,全面介入相关产业帮扶项目的产前、产中、产后所有环节,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直接或间接带动作用,为帮扶对象“造血”。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在于整合资源的核心引擎为金融机构。实践中较为典型的机构代表有平安集团和广东越秀集团。平安集团推出产业帮扶平安“扶贫保”,采取全产业链保险深度介入造血帮扶,属国内同业首创。平安“扶贫保”通过事前撬动“免息免担保”帮扶资金,事中运用“科技+农险”提供风险保障,事后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助力销售。这种模式围绕帮扶产业实现帮扶资金的“免息免担保”,加强农户“见货不

33、见贷”的贷后资金闭环管理,打造覆盖人、财、物的一揽子风险保障模式。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保险帮扶工作中,确保建档立卡农户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确保各项保障精准到户,为“信用白户”地区脱贫人口信用体系的建立提供支持。借助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为其构建平安平台类电商矩阵,建立产品店铺,通过平安的APP用户平台开展推广活动;平安产险还联合垂直农产品电商,重点选择还未建立自有销售渠道和独立品牌的地方特色帮扶农产品,为其建立完整的种植指引、质检、加工、仓储、物流等销售产业链条,建立从土地到餐桌的长效稳定流通渠道,并形成独立的农产品品牌;举办“互联网+”主题论坛,全面升级产销对

34、接服务(见图2)o该模式重点扶持当地龙头企业,明确规定贷款用途,建立与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的10利益联结机制。越秀公益基金“三步走”全链打造完整的金融帮扶体系(见图3)。这种模式的基本做法是由企业出资成立基金。运用金融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产出经济效益。广东越秀集团公益基金会是越秀集团开展公益事业的重要平台,致力于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全面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链条。该基金会于2018年下半年推动成立广东省越秀农业扶持基金,正式迈出探索金融帮扶步伐。该基金运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金融帮扶“造血,越秀产业基金以组合投资策

35、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将存量帮扶资金转化为稳定的现金流,培育支持当地特色农业项目的发展。第二个阶段金融帮扶“活血二越秀产业基金发挥股权投资资源优势,挖掘上下游资源,积极融入大型涉农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第三个阶段是全方位帮扶“升级”。通过长期合作,扶持一批优质项目做强做大,培育优秀企业,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当地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在脱贫地区投资,提供全程服务。广东省农发行通过对优质客户的信贷投入,支持其到贵州、广西等地区投资建厂,如支持广东越秀集团到贵州、广东海大集团到广西支持生猪养殖,通过核心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流程服务。(九)资本引导模式这是一种由财政出资设立基金采取股

36、权投资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企业,重点解决农业企业投资“实力弱”的问题。2017年底,广东省政府向广东恒健投资控股公司注资100亿元,联合广东温氏集团、新希望等两家大型农业企业发起设立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这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一种途径。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定位为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基金,遵循“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社会出资方为五家企业、七家银行,重点支持广东农林渔业中具有一定收益的经营性股权投资项目(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服务主体、农林渔业现代种业建设、农林渔业设施装备、发展绿色农林渔业、农林渔业新业态新产业等)。在资金募集、投资运

37、作等方面作了一系列创新性安排:一是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共促财政金融支农机制协同发力;二是设立产业细分子基金、地市子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资农业;三是通过与广东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广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以及保险机构合作,实现对基金投资项目的服务、担保、保险联动。(十)平台聚力模式该模式将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通过“平台”的“特殊”便利以及聚合作用达到精准帮扶的目的。其主要有以下形式。1.借助“信贷直通车”精准对接融资需求“信贷直通车”主要是运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获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由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供担保服务,对接银行发放贷款,打造“

38、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7的信贷直通车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增信。“信贷直通车”于2021年5月在广东开启,4天内接收到近400户农户申请。填报信息后,广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工作人员与融资者双方就家庭资产、经营规模、贷款金额、年限等问题进行沟通。项目启动4天,即完成首单200万元的融资。2 .打造农业企业专属的资本平台,提供更多样化服务2020年末,广东农业农村厅与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共同筹建的“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板”(现更名为“乡村振兴板”)正式开板。广东“乡村振兴板”聚集了多方资源,目的在于促进农业投融资精准对接,提升农业产业高质量。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优势,“平台”上的优质

39、农企可获得挂牌展示、品牌宣传、股权报价、培训路演、投融资对接、股份制改造、规范辅导等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也会引导农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等。3 .金融机构搭建互联网平台,一键“通联”农业资源,为农业企业和脱贫农户对接牵线,提供互动合作机会和金融服务。目前该模式常见有以下三种方式:(1)搭建线上销售渠道,金融机构与农业企业、脱贫户线上线下结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依托互联网融资、众筹融资平台等,结合信用信息数据库,满足精准扶贫融资需求,如郁南县建立全国首个县级“互联网+金融+农业+旅游”合作平台,创新了“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众筹”等融资产品;(3)金融机构开发

40、电商平台,探索互联网金融开发路径。如广东农信银行于2015年底在积分商城的基础上升级开发“鲜特汇二广东银监局辖内农合机构借助该平台,为脱贫农户提供融资支持、产品销售、品牌宣传等服务,累计上线农产品近6000种。四、广东金融帮扶模式的主要问题尽管广东金融帮扶模式在带贫益贫助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须在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一)融资政策满足农业经营特点的适配性不足一些涉农中小企业银行征信优质、还款能力强,符合放贷条件,但在“银行流水”环节被“卡脖子”。目前,符合放贷条件的中型企业营业收入须在500万元及以上,小型企业营业收入须在50万元及以上。相当一部分涉农企业

41、营业收入不达标,即便实际达到,但由于农业经营结算方式多元,一部分企业因无法提供银行流水而享受不到中小企业信贷优惠政策。现实中,不少农民合作社、帮扶企业遇到资金短缺问题,仍受制于农业风险高、可抵押物少等,面临贷款难困境。“能贷的不想贷、想贷的贷不到”的贷款供需错位现象仍然存在。(二)优质金融资源与帮扶对象匹配精准度不高金融机构涉农精准服务成本居高不下,金融资源“下乡”成本高,贷款收益无法覆盖成本,银行扶农支农积极性有待提高。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脱贫户逐渐提高的消费性、生产性金融需求与乡村目前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及金融产品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三)县域金融机构权能较小难以担当普惠重任作为主力承担涉

42、农融资贷款业务的基层农商银行由信用社转制而来,一县一法人,资金规模和抗风险能力无法与其他省级法人单位的银行机构相比。尤其是基层农商银行风险控制金额最高只有2000万元,涉农业务量非常有限,很难在服务“三农”上有更大作为。(四)农村金融发展风险保障体系基础仍然薄弱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水平偏低。一些农户诚信意识淡薄,与之“共同承贷”的小农企违约风险高。企业将还款金额按月汇入帮扶农户账户,部分农户却没有按期还款,而是将钱挪用,造成逾期,需要企业承担连带责任。还有一种情况是还款期限已到,财政贴息却不到位,帮扶对象需要垫付资金,否则就会出现征信受影响的情况。五、创新金融帮扶模式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在巩固拓

43、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金融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资源。金融支农是“三农”工作历史性转移之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件大事,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件要事,更是金融系统及其机构大有作为的一件新事,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按照“优先”的摆位、“共享”的理念、“倾斜的思路,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统筹协同,聚力模式创新,建立更加系统、更具活力、更为持久的金融支农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一)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广东省金融行业管理部门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

44、意见对金融业提出的要求,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会商广东省委农办、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制定出台符合广东特点、吸纳广东金融帮扶创新成果的政策体系和操作规范。其一,坚持金融支农为国报国、促融兴农富民理念。制定、完善金融支农政策,着力化解金融政策目标与市场效率的突出矛盾,找到政治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创新激励机制,在省级层面建立金融支农表彰制度,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共同表彰奖励全省金融支农先进典型,列入政府表彰奖励范畴,形成固定的年度表彰机制。省市县(区)各级要选育典型,发挥好树榜样、做引领、促推动的积极作用。

45、农业占比大的重点涉农地市应参照省的做法,建立本辖区的金融支农表彰制度。其二,持续加大资金倾斜性投入。发挥好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引导功能、监管功能,引导和规范投资行为和农村经济社会领域的行为规范8,在实践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对标“财政优先保障”的总体要求,设定财政资金投入乡村振兴领域的增长幅度。同时,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涉农财政资金统筹整合,提高金融支农杠杆工具占比,更加注重资金及时到位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按照广东省政府“建设广东金融支农联盟”的要求,细化实化工作举措,研究联盟运行机制,精准组织动员金融资源投向乡村振兴领域,以2021年涉农信贷L6万亿为基点,建议确

46、定3年内达到2万亿元的工作目标。同时,进一步发挥保险、基金、期货、证券、担保等金融工具的支农作用,继续增加有效投入。持续撬动社会多元投入,鼓励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型帮扶主体参与其中。其三,推动金融机构协同发力。促进金融机构互相借力,形成合力,采取财团集中授信方式助力培育跨县优势产业集群等大平台。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担保机构或设立互助担保基金。(二)夯实数据基础,创新融资方式其一,创新金融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9。建议广东农业农村厅牵头,联合省金融管理局、省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共同建立金融支农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金融精准支持“三农”信息共享,并不断丰富平台功能,实现长效高效运作

47、。其二,实现农村金融信用信息全覆盖。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平均水平,按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定标准,如各类涉农龙头企业、乡村旅游示范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等,分门别类采取不同的信用评价标准和等级划分方式,让绝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都能够获取各类金融资源的支持,最大限度满足其融资需求;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固定资产投入、设备升级更新等方面提供专项资金帮助,设置信用积分、贡献奖励等灵活性融资政策。其三,加强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增加一线工作人员配置和一线工作经费投入,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及时更新信息,确保信息数据精准真实。要把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认定、审定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资质

48、、“三品一标”产品、名牌产品及其享受的各类政策扶持信息及时发布到信息系统,为金融机构解决涉农融资需求提供适时、第一手资料。(三)注重正向激励,增强市场活力其一,降低金融机构税费水平。正视金融机构进乡村运营成本增高、收益回报减少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倡导金融机构为涉农中小微企业和农户减费让利,一方面有针对性地降低金融机构税费负担,增强其服务乡村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其二,发挥好中小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作用。要针对地处偏远、生产急需而当地又无金融网14点就近提供服务的小额信贷机构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参照“贴息”的做法给予适当奖励。对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给予大力扶持。其三,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和容错机制。聚焦涉

49、农普惠金融,为担当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担保,引进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最大限度激发涉农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愿作为、敢作为、放心作为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金融资源惠农助农的有效性、可得性。其四,鼓励社会组织提供乡村金融服务。创新政策,支持涉农社会组织开展金融帮扶项目。按照慈善法基本规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允许社会组织在更大范围筹集更多帮扶资源开展粮食安全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农民增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项目。(四)健全基层体系,织密建强网络其一,压实姓农为农主体责任。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应担负起涉农金融的主体责任,主要扎根乡村,主业要放在为农服务上。以农商银行为代表的农村中小法人银行机构要优化法人治理结构,提升法人治理水平,适当调高风险设定上线,引导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下沉经营管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