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调查研究.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95481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调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调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调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调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调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调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调查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调查研究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及全面部署和安排,法治现已成为我国文明治国的主流方略,如何使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紧跟依法治国的步伐是我们高校工作者应考虑研究的课题之一,逐步提高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方针战略,实现全面法治社会。关键词:公民;法治;法治意识一、提升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意义(一)理论意义社会文明的进步呼唤法治,而对法治精神的颂扬正是法治建设最为深刻和最为持久的原动力。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过程是一个由法治理念、法治意识上升为法律规范并在法治理念与法治意识的指导下转化为实态的法律制度机制的动态互换过程。由此可见,公民的法治意识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能动作

2、用。人的法治观念的现代化是法治现代化赖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法治观念现代化的核心就是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的完善有赖公民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成熟。(二)现实意义民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要求其具备法治意识,这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而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强或弱直接影响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我国公民是主体,无可厚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助于增强我国公民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自发地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我国全体百姓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二、问卷情况及影响公民法治意识提升的

3、表现(一)问卷情况为了分析和认识影响公民法治意识提升的原因,笔者采取了对样本的随机抽样调查,共计发放1309份问卷且全部有效。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中国公民,主要以学生、固定职业(上班)、无业/失业、自由职业者、农民(种地、打零工)和从事与法律相关职业者为例。2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线上问卷且采用不记名方式。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调查者的法治意识状况,我们对问卷问题进行了严格筛选,对相关法律专业术语进行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调查内容除了对法律相关问题的回答外,还收集了调查群体学历、所从事工作等基本情况,以便我们做比较研究。3调查问卷分析此次调查问卷共27题,其中1至7题为基础信息

4、题,涵盖了调查群体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从事工作、政治面貌、民族和居住地。在1309份有效问卷里,女性占45.68%,男性占54.32%;18周岁以下占9.63%,8-29周岁占36.59%,30-39周岁占26.28%,40-49周岁占12.91%,50-59周岁占6.42%,60-69周岁占5.81%,70周岁以上占2.3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26%,初中文化程度占11.38%,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占22%,文化程度为大学的占51.26%,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占8.1%;固定职业(上班)占39.57%,无业/失业占6.11%,自由职业者占12.45%,农民(种地、打零工)占9.24

5、虬从事与法律相关职业占5.12%,其他占4.15%;中共党员占19.56%,入党积极分子占10.92%,群众占比67.23%,其他党派人士占2.29%;汉族占58.14%,少数民族占41.86%;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问卷调查范围较大,并且从不同层次了解我国公民法治意识情况。(二)影响公民法治意识提升的表现综上,在1309份有效问卷里分析出影响公民法治意识提升的表现有三方面。1.浏览法治信息的频率对于您浏览法治信息的频率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公民表示偶尔看法治信息的占比为72.35%,每天必看的占比为15.43%,一周一次的占比为10.85%,从不的占比为1.38%,表明了大部分

6、此地区公民对法治信息不是特别关注,只有小部分对于法治信息特别关注,而公民对于法治信息的了解,既是对于当下的法治信息的关心,又能促进自身法治素养的提升,这也间接说明群众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法治信息的关注还有待加强。2 .权利义务意识薄弱对于您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32.7%的公民表示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表示对自己权利和义务了解一部分的占62.57%,不清楚的人占4.74虬权利和义务是每个公民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二者是宪法确认的,反映了公民的宪法意识,可以看出,公民对于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知道的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人对于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清楚或了解不全面,说

7、明其权利义务意识较为薄弱,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3 ,主动坚决维权意识不够对于一般如何应对侵权行为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表示主动坚决维权的人有38.5%,表示看情况的占比45.84%,有12.53%的人表示请朋友帮忙,还有3.13%的人表示一笑了之。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知识产权,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这一问题主要是反映对于人们当自身的权利遭受侵犯时的做法,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表示会主动坚决维权,有将近一半的人表示看情况或者请朋友帮忙,更有一小部分的人表示一笑了之,这说明了公民对于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有一大部分的人不能够坚决主动的维护自身权益,维权意识较弱,不能用法律理性思维处理事

8、务,也是对于法律的信心不足,缺乏对法律的依赖,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依照正确法治观念做出正确选择,同时也说明了在部分人心中,缺乏法律的权威意识。三、提升公民法治意识的对策(一)在公众精神文化产品中加强法治信息宣传现代社会主流观点认为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并最终体现国家意志。这种观点无可厚非,但基于社会不同阶层的个人观点出发,如果一味推崇强制力的保障将会将法律天平倾向于法的塑造性和刚性,不能够实际深入群众内心,不足以形成良好的守法执法司法闭环体系。法最终是要落实到实践上去,不能完全割裂于经济基础,束之高阁的法律是毫无用处的。所以要通过大众最容易接触的方式由浅到深、潜移默化的加强法制信息的宣传。根据

9、不同区域实际情况在公众精神文化产品中加强宣传法律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应拓宽渠道传授法律意识,指导用法途径,倡导法治精神,弘扬诚信正气,使公民既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又能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公众精神文化产品既包含着客观空间的设计,也覆盖社会生活及主管文明方面的内容,含有城市独特的价值观、发展目标、文化内涵等等。比如近年的“红绿灯”之歌就将社会主义核心理念融进了朗朗上口的旋律中,使得许多市民对于核心理念有着妇孺皆知的宣传力。对于法治信息的宣传也可以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大概率的宣传从而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二)加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宪法意识是公民关于宪法的知识、观点、心理和思想的总和

10、,属于社会意识之一,主要涵盖公民对于宪法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宪法功能的认识,对宪法实施的评价,对于基本权利保护和行使状况的感受等等。显然,公民的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和国家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精神力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筑牢宪法宣传、宪法弘扬和宪法实施的堡垒,引导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全面(62.57%)和不清楚(4.74%)的公民加强宪法的宣传普及,要组织群众参加法治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了解法治的历史和现状,进而激励人们培养权利与义务一致、权力与责任统一的观念,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绝

11、不做新时代的“法盲二法与世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思想所领航,现如今的宪法正是统一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之法。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多多开展法下乡活动,使得百姓深入领会其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只有提升宪法意识,才能坚定信仰信念,勇于创新精神,更好地结合科学方法论,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融进现代个性发展的画卷,在宪法意识的指导下谱写靓丽的特色风光。(三)提升公民的法治信仰法律制度是法治国家的骨骼,而全社会的法治信仰则是血肉与灵魂,要建设真正的法治国家,不仅要有健

12、全的法律制度,更要有公民的法治信仰,调查显示,只有当民众意识到法律是自已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保护神而非障碍时,他们才会产生对于法律的归属感与依赖感,才能逐步树立对于法律的信心、信任与信仰。全民法治信仰的养成,需要落实法治要求。如果处于各行各业的法律法规得不到有力的贯彻,就会导致各种不守法与不信法牵掣,进一步钝化法治对社会问题的有效性和原则性,唯有提升法律信仰,才能在面对有违公平正义和公序良俗的行为出现时,不会一味的埋怨法律缺位或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丛林法则,而是真正怀揣着法律的信念。挖掘当前的法治素材、寻求依法解决问题的勇气与担当。具体的对策可以从三方面来一一解析。一是从法治的历史中得知,经典判例对于民众法治信仰的培养影响力非常深远。因此,各级司法单位应做好典型案例的判决、宣导工作。来发挥其引导、培育法治信仰,推动法治建设的作用。二从保障民众的程序权利中根治法治信仰。在行政过程中,要注意保障公民的程序权利,让民众感受到政府对自己权利的尊重,从而对政府的行为心服口服,自觉的提升其法律信仰。三从客观公正处理民众诉求中根植法律信仰。梳理案件事实、明确法律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有助于增强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只要持之以恒,防微杜渐,法治必定会在每个人心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成为全民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