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路片区城市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9653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路片区城市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某某路片区城市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某某路片区城市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某某路片区城市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某某路片区城市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路片区城市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路片区城市设计说明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某路片区城市设计说明书项目认知篇1区位分析某某地处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的三江交汇处,属于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地区,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某某作为成渝经济区次一级中心城市及规划中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正面临着发展崛起的空间机遇。某某组团位于某某市岷江以北沿江河谷地,与旧城一水之隔,有岷江一桥沟通。某某是某某主要的工业区之一,是名酒五粮液的主要厂区所在,某某已形成以食品饮料、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居住和教育为主的综合功能区。远期发展为以食品产业为主、兼以商贸物流、市场等功能的综合性组团。某某路片区位于某某市岷江以北的某某组团,范围东以纬一路为界,南以某某路为界,北以纬四路为界,西以纬十三路

2、为界,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总用地面积3.13平方公里。地块内植被葱郁,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地块外围三边分别被高速路、铁路和山体所包围。2规划编制历程20XX年某某市某某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规划把某某路片区定为行政、科教、商务和居住功能为主的组团,内宜高速公路某某路片区侧控制200米绿化带。20XX年碧桂园集团意向开发某某路片区,道路沿沟谷设计,以自由曲线为主,意图减少土石方量。但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未能实施。20XX年至今某某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编制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目前总规纲要已基本完成。在新一轮总规中,某某路片区

3、以行政、商业和居住功能为主,道路体系顺直。20XX年2月某某市翠屏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委托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进行某某路片区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希望将该片区进行高起点的开发。某某路片区位于某某市的北部门户地区,处于某某组团的中心地区,紧邻五粮液酒厂和某某某某两大城市触媒点,翠屏区政府拟搬迁至该片区,目前片区处于原始未开发状态,这些都成为某某路片区高起点开发的重要优势,也成为本次设计重点考虑的要素。本次规划设计工作分为两部分: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工作主要研究片区城市形象和地块价值,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城市设计中的研究成果法制化。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图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地块分

4、图图则,二是地块城市设计导则,通过两个图则对规划区内每个地块的控规强制性指标和城市设计导则进行控制,更好的指导城市建设。本规划编制已通过专家委员会和某某市规划委员会评审。3现状分析3.1地形地貌分析3.1.1高程本区域地形以浅丘为主,最高点高程为458米,最低点高程点为300米。东南部分是本区域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区,西北部分是本区域相对较低的地区。两条红线范围形成两个台地,其中南部高差较大,北部高差较小。3.1.2坡度本区域沟谷纵横,浅丘众多,沟谷地带坡度大多在15%以下,山体坡度在20%以上,但山顶区域较平坦。3.1.3坡向本区域浅丘以东北向和西南向为主。与周边山脉走向一致。3.2土地利用现状

5、3.2.1建设现状某某路片区用地为东北至西南走向的狭长形态。基地东南高,西北低,其中沟壑、浅丘众多。西北临内宜高速公路,东南以内昆铁路及川云公路为界。基地南面为某某组团老城区,西面为五粮液酒厂,北至规划中的象鼻工业园区,东面为观斗山,催科山山系o基地内部众多高压线通过,同时相当大一部分处于现状机场净空限高地段。现状建设包括方碑村,大麦村,大地村,方水井村,龙泉村四村15社,一居住小区。房屋多沿沟谷背靠山丘,面临池塘修建。3. 2.2现状用地存在主要问题3.1 用地条件较差,基地可建设用地相对缺乏除浅丘众多的自然条件增加了基地的开发建设成本外,基地内方向不一的高压走廊,管道等工程设施也占用了大量

6、城市有效建设用地。另外,基地处在尚未搬迁的机场净空限高范围内,也对建筑高度带来了极大的限制。3.2 与外界联系困难用地位于某某组团北面,相对于某某旧城区较为偏远,需要有便利的交通与中心城区,南岸新城区,及基地西面的五粮液酒厂连通。而狭长形态用地,加之西面内宜高速公路,东边山脉及铁路,阻碍了与外界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的形成。(3)现状建设缺乏特色某某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基地内的自然条件也同样具有特色,而现状城市建设缺乏特色,在进一步的规划中,有必要对城市景观的塑造进行考虑。3.3 自然景观本规划区域自然环境良好,地形以浅丘为主,较易改造利用。现状用地大多为农田、经济林以及原

7、生植被,还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水塘无数,环境优美。相对某某市其他地段来讲,本地块地形稍复杂。两条高压线穿过本区域,用地划分较破碎。该区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气候类型,兼有亚热带气候属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9,最高气温39.5t,最低温度-39,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降水量1166.3毫米,区内平均风速1.2米/秒,最大风速1.5米/秒。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静风频率为25%03.4 人文景观某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川、滇、黔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并因“五粮液”而拥有“名酒之乡”的美誉。本规划区并无历史遗迹。由于尚未开发,整体人文环境并未形

8、成。3.5 社会发展某某组团是某某主要的工业区之一,以五粮液酒厂为主体,兼有大小工业企业有50余家,现状居民也以各企业的职工为主。控规中,建议大多数小型工业企业搬迁,保留了一些大型企业,但限制其发展。本区域是某某组团仅剩的未开发的非工业用地(五粮液酒厂配套居住除外)。3.6 周边情况本规划区西侧为五粮液酒厂用地,东侧紧靠催科山,南临某某老城区,北面为象鼻工业区,但距离相对较远。该区域三面被快速环城路、铁路包围,仅与东面川云公路和南面城市主干道可接。本片区紧邻某某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一一某某某某。控规中规划的某某组团中心在本区域外,但现状建设情况看来,并未形成气候,且某某组团的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也相对

9、缺乏。4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利用Gl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本区域进行各生态层面的单因子分析,并由各单因子分析按一定权重叠加得出生态敏感性分区。经多因子叠加分析得出,本地块冲沟部分为生态低敏感区,山体部分多为生态中敏感区和高敏感区。其中生态高敏感区在地块与川云中路临近的区域和地块中部较为集中。5航空限高某某路片区多数位于某某市菜坝机场的航空限高区域,本次设计请机场相关人员测算了28个机场限高点的高程,限高测算点由根据飞机起飞投影线与场地边界交点及部分内部点共同组成。测算结果基地内,最大限制建设高度为36.5米,最低限制高度为115.8米。受限制情况并不严重。整体可建设高度分布情况为外围可

10、建设高度高,内部受限制相对较大。从开发建设时序看,一期二期三期受限制情况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一期建筑基本限制在小高层范围内,到三期可适当开发百米超高层建筑。在本次城市设计中,所有限高均以菜坝机场提供的绝对高程为准。修建建筑不能超过航空限高的绝对高程。6用地适应性评价根据生态敏感性分区,现状建设和现状基础设施分析叠加后,将规划范围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较不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1)禁止建设区:指规划区内交通设施、基础设施防护廊道,生态高敏感区,以及地形地貌条件特别差的地区。本区域禁止任何与保护无关的各类建设活动。本规划范围中的禁止建设区包括三条高压线防护廊道、内宜高速公路防护廊道,以及

11、区域内水面。(2)限制建设区:生态敏感区、禁止建设区周边的区域,该类区域对各类建设活动应严格控制。本规划范围中的限制建设区是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区域,一般位于山体坡度较大的部分。(3)较适宜建设区:用地条件较好,距离现状建成区较近,城市发展可以选择的地区o本规划范围中的较适宜建设区为山体坡度较小的部分。(4)适宜建设区:指用地条件良好,对生态不敏感的区域,该类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本规划范围中的适宜建设区为槽坝部分和山体的顶部。7SWOT分析7.1优势某某路片区位于某某市北部门户区域,处于某某组团的中心位置,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场地内自然环境良好,地形条件具有自身特色,可塑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的生活环境和优美的城市景观。紧邻五粮液酒厂,应继承某某组团传统工业区的优势,发扬“酒”文化。紧邻某某某某,为发展科教功能提供了环境。翠屏区政府拟搬迁至该片区,为片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带动。在某某路片区拟建一中医院,位于片区最南部,为近期启动项目。7.2劣势地块周边发展限制较大。周边道路不可开口地段多,与某某市其他区域的交通可达性差。高压线将用地分割得较破碎。高速公路和高压线保护带占用了片区内的大量土地。7.3机会作为某某组团仅剩的未开发的非工业用地,是发展某某组团中心商业,健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最佳区域。五粮液集团和某某某某的进一步扩大,其他大型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城市公共服务职能的提升,给职工

13、提供高品质的物质环境。某某翠屏区的行政中心迁入本区,将为本区的建设带来较好前期启动效应。政府部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及行政中心进驻新区这一举措本身的宣传效应,必会加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带动行政中心周边地区的开发,使新区建设从一开始就具有集聚的规模效应,容易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并带动以后的投资开发,形成良性循环,避免零星开发建设带来资源与基础设施的浪费。7. 4威胁某某老城区商业传统经营模式对居民生活习惯影响较大,大型商业中心的模式未必能吸引居民,有可能重蹈控规中商业中心的覆辙。道路规划不合理,或通达性较差则有可能造成该区域的衰落。8上位规划解析7.1 新版某某市总体规划纲要解析根据在编某某市总体

14、规划纲要,对某某路片区规划如下:(1)功能定位:以行政、居住和绿化为主,兼有体育、市政、文化娱乐、医疗功能;翠屏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地。(2)用地布局:沿主要道路呈鱼骨状分布,商业及其他公共设施沿主要道路布置。(3)生态环境:留出两条横向的绿化廊道,与右侧城市山体相接。城市中心布置街头绿地公园,与公共设施结合布置。(4)道路交通:道路沿山体呈方格网。纵向以中心主要道路和沿山体的道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横向一条道路连接城市主干路。(5)空间格局:由公共绿带分为3个组团,行政中心结合中心绿地布置,形成地块内的轴线。8. 220XX年控规解析20XX年某某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某某路片区的规划如下:(1)功能

15、定位:片区中心。以行政、居住为主;其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较齐全。(2)用地布局:靠近五道口的用地集中布局了行政、商业、体育、文娱等公共设施,离五道口较远的用地以居住为主,沿生活性干道布置配套商业设施。居住与公共设施用地以绿化廊道隔开。(3)生态环境:留出一条横向的绿化廊道,与右侧城市山体相接。中心留出绿化廊道作为用地轴线。(4)道路交通:连接五道口的用地右侧道路为主要干道,生活性干道连接上半部分居住区与行政商业中心。横向一条道路右接城市主干路,左接五粮液酒厂用地。另一条横向道路连接五粮液酒厂。(5)空间格局:有公共绿带分为两个组团,下半部分以片区中心公共设施为主,上半部分以居住用地为主。行政中心

16、绿化轴线延伸至滨江地区。8.3本次设计的改进之处通过各项专题研究,确定了各类用地的规模,使其满足居民生活要求,促进了土地的合理开发。用地布局上采用了总规轴向发展的模式,但轴线上的功能设置更加丰富多元O绿化廊道与区域外的绿化相联系,并加强了区域内部生态网络的构建。本区域内增加主干路与城市快速路北面的接口,利于与未来发展的象鼻组团的联系。空间格局上突出了某某路轴线的公共服务积聚作用,以点-轴发展、多节开发的模式带动整个片区的发展。8.3.1功能定位本次设计综合考虑上位规划和某某路片区及周边建设现状,将该片区定位为某某组团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某某旧城的人口和功能疏散区,是以行政办公、大型商业、

17、文化休闲、居住为主的新城区。8.3.2用地布局本次设计充分考虑带形城市发展模式,以某某路景观大道为轴线,用地布局沿该轴自南向北展开。片区内布置多个触媒点,以点轴带动的方式促进片区的繁荣。8.3.3生态环境本次设计进行了景观生态专项研究,力图寻找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最佳契合点。某某组团某某路片区生态网络系统与城市级大型绿化廊道观斗山-催科山脉联系紧密。城市级别绿化网络与居住区级别绿化网络一起共同构成了本区域的生态网络系统。8.3.4道路交通本次设计结合规划片区丘陵景观地形进行道路设计,景观大道在尊重地形的基础上尽量平直,其他道路充分考虑和地形的关系。形成了三纵九横的格网道路体系。规划中充分考虑片

18、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与城市环线和城市主干道均有便捷的交口,利用便捷的交通来提升地块的价值。8.3.5空间格局本次设计在空间格局上突出了某某路轴线的公共服务积聚作用,以点-轴发展、多节开发的模式带动整个片区的发展。本次城市设计真实反映了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空间层次清晰,更加注重天际轮廓韵律感和层次感,结合自然丘陵地貌特征,形成赋予地域特色的城市开敞空间。8.3.6居住模式本次设计进行了专门的居住模式研究,寻求适合于丘陵城市的居住模式,提出了“宜人山居”的居住设计目标。在该片区力求开发中高档住宅小区,整体提升片区的品味和档次。住区从地形现状条件及功能需要出发,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了自然地势

19、特点进行总体布局规划。8.3.7经济开发本次设计进行了经济测算和开发模式的专项研究。针对每一个地块给出了经济价值分析数据,为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了经济支撑。整个片区分三期开发,每期开发都形成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的体系,使得分期开发可以得到实施。规划理念篇1项目定位本地块发展为某某组团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某某旧城的人口和功能疏散区,是以行政办公、大型商业、文化休闲、居住为主的新城区。项目地总体定位为:某某中高档生态宜居区,;!商贸行政中心区。2设计理念一一点轴带动树形生长本次设计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内因与外因,对空间布局、城市活力和产业繁荣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以点轴带动的方式,引导片区健康发展。“点

20、”指片区内设计的触媒点和活力点。分为组团级别和居住区级别,这些活力点分布于片区各个地段,带动片区整体发展。“轴”指围绕某某路景观大道形成的城市活力轴。景观大道串联了片区内部大型功能区,城市的主要生活沿着该轴展开,轴线自南向北贯穿片区中部,辐射东西两侧。本次城市设计考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规划聚焦,以多层次的城市生长模式为引导,进行人性化公共空间系统的营建,通过点轴模式,结合分期开发,本次城市设计试图构建多级空间序列的生长模型。中部景观大道轴线就像树干一样向前生长,同时又向周边地区渗透,在空间上形成一种类似于树形生长的发展模式。3规划目标一一打造绿色宜居、生机繁荣的综合服务功能区3.1 目标一:主题

21、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门户区结合五粮液酒厂,发扬“酒文化”;结合浅丘地形,打造独特的山地城市空间。3.2 目标二:自然和谐、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区结合现状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地形,打造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态居住区;3.3 目标三:生活便利、生机繁荣的某某中心区进一步完善某某组团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创造中心区高品质的商业商务环境。4城市设计要素4.1要素一:轴向伸展城市的主要功能沿某某路景观大道轴向展开。依次为服务于某某组团的商业中心一翠屏区行政中心-一科教用地一体育用地一大型医院-一服务二期开发的商业中心一体育用地一服务三期开发的商业用地。景观大道成为某某路片区的轴线,所有用地功能和城市生活沿这条主

22、要轴线自南向北展开。在景观大道开始段,延续某某组团振兴大道周边商业,形成集行政、科教和商业为一体的中心区,为整个某某组团服务。景观大道的中段,大型医院、公园和服务片区酒文化商业街形成轴线中段中心,辐射周边居住地区。景观大道后段以服务片区商业中心和体育用地为中心,带动周边居住发展。4.2 要素二:多点触媒本次设计在片区内形成多个触媒点,以点带面的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触媒点设计分为组团级和居住区级两个层次,组团级触媒点包括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大型医院,体育设施,科教设施等不同形式,居住区级别主要包括为居住区服务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O4.3 要素三:步移景异在空间设计上,本次城市设计力图营建多层次多级

23、别的空间序列。在车行空间和步行空间上形成“步移景异”的视觉空间效果。在主要车行和步行道路上,通过不同功能的用地组织形成不同体量和风格的建筑群和开敞空间,使得人行走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城市景观。4.4 要素四:多彩生活某某路片区规划中心分别以商业购物、文化娱乐、餐饮休闲、生态观赏、康体健身为主题,结合地形设置相应的服务设施和公园绿地。各种形式的开敞空间和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大量的活动场所,使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根据某某路三期开发不同,分为三种特色文化区:现代商业商务文化、酒文化、现代运动休闲文化,在城市设计导引中注重三个文化分区特色,进行特色景观塑造。4. 5要素五:宜人山居在该片区力求开发中高

24、档住宅小区,整体提升片区的品味和档次。以“宜人山居”为主题打造山地宜居住区,居住建筑布局顺应自然地形,形成多种居住模式,通过自然生态的保护优化城市环境,让居民在城市生活中亲近自然、与天地和睦相处。4.6要素六:便捷交通本次设计道路交通系统结合规划片区丘陵景观地形进行设计。景观大道在尊重地形的基础上尽量平直,其他道路线型充分结合地形采用曲线化设计。形成了三纵九横的格网道路体系。规划中充分考虑片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与城市环线和城市主干道均有便捷的交口,利用便捷的交通体系来提升地块的价值。5相关城市设计理论5. 1城市触媒理论5. 1.1简介城市触媒类似于化学反应中的“触发剂”,在城市建设中将它

25、作为新元素导入后可以迅速激发相关元素发生反应,就是通过某一个项目的开发能够立刻引起其它项目的连锁式开发。城市触媒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城市触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对城市建设产生激发、引导和促进作用。5. 1.2应用本次城市设计主要将城市触媒理论运用于内部产业一一触媒点一一如何激发整个片区的活力的问题上,设计的一个个触媒点犹如一颗颗珍珠般照亮整个规划片区。5.2 景观生态学理论1 .2.1简介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土地利

26、用规划和决策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5 .2.2应用本次城市设计运用了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原理对北部新区城市生态网络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确定了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的景观格局。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了对重点生态斑块和廊道的保护原则和方法。5.3 其他理论除了上述几方面外,城市设计的综合理论一一维度理论,面对郊区蔓延提出的新城市主义,针对现代生态办公区提出的EOD模式,生态多因子分析法,空间句法等城市设计相关理论及方法,被应用于解决本次城市设计具体的问题,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规划设计篇1用地功能布局本次规划设计结合某某组团建设现状,利用其地处某某北部门户区域的独特优势,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和某

27、某组团功能结构布局形成“一核、一轴、两心、三区”的规划结构,打造绿色宜居、生机繁荣的综合服务功能区。1.1一核片区的南部规划为商业、文化娱乐和行政中心区,是某某路片区发展的主要增长核,与某某组团已形成的中心商业片区一起共同打造某某组团的商业中心区,为某某组团服务。1.2一轴本次设计规划一条景观大道,南北向贯穿整个某某路片区,串联起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和各公共活动触媒点等增长级。景观大道犹如一条生长的树干,在不断延伸中带动三区的发展,片区内的主要功能区围绕景观大道展开。1.3两心两心分别是指地块中部和北部位于发展主轴上的两个中心。中部中心主要设置有公园、特色酒文化街、中学和综合医院。北部中心主要设

28、置有商业和体育中心。1.4三区本次城市设计将某某路片区分为三个片区,并进行分期开发。第一期开发的是以商业、行政、文化中心为核心的商贸、行政、居住综合区;第二片区是以公园、特色酒文化街和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居住区;第三片区是以商业、体育中心为核心的居住区。2发展规模预测本次城市设计对片区的发展规模进行专项研究,通过建设用地比例分配法和人均用地指标推测法推算发展规模。由建设用地比例进行人口分配,得出某某路片区规划人口中4.23万人;从人均用地指标推测法得出可容纳人口数量为6.03万人;从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推测法推测人口6.78万人。综合以上数据,可大致预测规划区内人口约6.2万。3建筑容量研究3. 1开

29、发强度开发强度:在充分考虑和分析用地功能后,遵循土地使用经济性与合理性的原则,制定紧凑的开发格局。在航空限高的限制下,开发强度从南至北呈上升趋势。用地分为以下四类开发强度控制分区:(1)高强度(3.52FAR):某某路沿线商住混合区、三期商业中心;(2)次高强度(2.5FR3.5):一期某某商业中心、二三期二类居住区;(3)中等强度(1.5WFAR2.5):行政用地、一期二类居住区;(4)低强度(FARG.5):体育文化用地、医疗卫生用地、一类居住区。3.2建筑高度城市建设高度需要与周边区域的功能、环境尺度相协调,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城市意象,创造层次分明、富有韵律的城市天际线,形成收放有序、尺度

30、宜人的城市外部空间O对于山地城市来说,应当合理利用地形变化引导建设开发,以达到山地特有的城市空间效果。建筑高度分区主要分为非建设区、低层建筑区、多层建筑区、小高层建筑区、高层建筑区。(1)非建设区:包括保留山体区、城市公园、沿高压线、高速公路及景观大道退让绿带。(2)低层建筑区:限高12米。主要分布于东侧临山区域和二期的文教中心区。(3)多层建筑区:限高24米;主要分布于一期航空限高区和东侧临山区域。(4)小高层建筑区:限高40米,主要分布于一期居住区。(5)高层建筑区:一期商业用地限高60米,二期和三期的居住区和商住混合用地限高100米。4生态景观格局某某组团某某路片区生态网络系统与城市级大

31、型绿化廊道观斗山-催科山脉联系紧密。本区域纵向被两条绿化廊道包围,且地块内部保留一条纵向绿化廊道,横向有三条绿化廊道与区域外绿地系统相连,保留两座完整的山体作为绿化斑块。城市设计中也同样作了生态方面的考虑,每个居住区内部保留了完整的山体作为小型绿化斑块,山体之间留出连接各内部绿化斑块的绿化廊道。城市级别绿化网络与居住区级别绿化网络一起共同构成了本区域的生态网络系统。5规划区交通组织与道路空间设计5.1出入口设置与老城中心区规划有1条主干道和2条次干道相连通,其中临近高速路转盘道路为高架道路,与南面片区相连。三条道路保证与老城中心的公共服务、商业商务等功能的顺利衔接。增加某某路北向延伸连接通往新

32、机场的道路,即拟建某某市城市环线。北部的一条横向主要道路贯穿规划区连接城市环线,保证规划区与其他组团顺畅连接。片区最北部横向道路向东延伸并下穿规划区外东侧铁路线预留下穿洞口与川云公路连接,形成规划区北部东向出口。保留与某某某某的1条主干道(某某路)接触面和1条某某某某内部道路连接,保证城市功能对某某某某的辐射,并能使某某某某作为本次规划片区的触媒带动点,使两个片区达到双赢发展。5. 2道路等级结构道路等级结构分为城市主干道(宽度42米和32米)、城市次干道(宽度24米)、支路(宽度18米)等3个级别。城市主干道:共3条。纵向1条景观大道(某某路)连通整老城区、整个规划片区,宽度42米,形成串珠

33、状城市结构的中轴。横向2条连接片区和川云公路,宽度32米。城市主干道:42M(6.5+14.5+14.5+6.5)32M(4.75+11.25+11.25+4.75);城市次干道:环向次干道1条,连接规划区内各个功能地块。城市次干道:24M(4+8+8+4);支路: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设置。城市支路:18M(3.75+10.5+3.75)。5.3 步行交通充分结合城市的绿地以及开散空间系统,设计形成网络状、人车分行的步行系统以缓解交通压力。设计城市道路时,必须遵循设置无障碍设施的有关规定。公共活动场所、人行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地段必须考虑无障碍设计。人行过街天桥设置结合在某某路公交线路上的

34、公交停靠站。5.4 静态交通组织社会停车场库用地2.9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0.94机在公共建筑和居住小区下设置相应的地下停车场,满足片区停车要求。5.5 交通辅助设施(1)规划社会公共停车场6处,社会公共停车场面积共计2.94公顷。(2)规划区外南部现状存在公交首末站,规划区内不设公交首末站。(3)公共汽车停靠站结合人流主要集散区,分布于广场以及各主次干道沿线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地段,在城市干道上每隔500-800米规划划港湾式公交停车港。(4)加油站规划加油站1处,并结合设置洗车场1处。(5)地块停车配套指标用地配置停车位数按某某市现行相关规定执行。6项目设置经论证,本次规划的某某市某某路片区

35、应当分担某某组团中心区部分功能和项目。通过对某某组团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本规划区应当设置展览馆、图书馆、群众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馆、电影院、医院,以满足某某组团居民的需求。且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公共设施的建设也可以起到带动周围片区发展的触媒作用。本次设计在片区内形成多个触媒点,以点带面的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触媒点设计分为组团级和居住区级两个层次,组团级触媒点包括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医院,体育设施,科教设施等不同形式,居住区级别主要包括为居住区服务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7视线设计方案通过合理设置景观视廊、观景点、触媒点,从而形成良好的视觉空间结构,创造多维的感知意向。(1)主景观视廊

36、:转折的某某路景观大道成为步移景异的主景观视廊;(2)次景观视廊:与景观大道垂直而延伸出不同的景观视廊。建筑组团为避开山体以及为围合空间产生出不同层级的线性次级景观视廊。(3)重要观景点:在景观视廊的起始点、转折点、交汇点或山峰制高点合理设置观景点。主要分为建筑观景点、山体观景点与地面观景点三类。建筑观景点指在建筑顶部设有观光平台,俯视全局的观景方式,要求在指定位置布置高层建筑,并开放顶层;山体观景点指在公园中山体制高点修筑构筑物或平台用以观景;地面观景点指在布置在广场与道路中的小型观景设施。(4)人行景观变化:主景观轴线成为人行主要路径,连接商业广场和城市公园;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感知为某某路

37、景观大道一商业广场一商业建筑围合出的步道一市民广场一城市公园;城市人行路径在临山广场进行转折与某某路景观大道连接,再次产生与某某路平行的步行路径,人的视域为小高层建筑围合的空间;接着,人行路径进入二期核心一一文化、医疗和商业核心,视域再次得以放大,感知的是住宅建筑围合出的宜人区域;人行路径在进入三期中心之前经历的是有底层商业和高层住宅围合出的狭窄空间;进入三期核心感知的是高层建筑围合出的放大的空间,这也成为整个路径的高潮和结束点。(5)车行景观变化,沿某某路展开的景观成为车行经历的主要线性景观带,景观根据道路转折和建筑空间的开合产生多变的景观层次。8建筑形态8. 1建筑肌理不同功能分区建筑肌理

38、规划中突出城市肌理的生长过程,从功能和景观等多方面创造有序的城市空间。围合、半围合的住宅建筑组合形成城市肌理的图底,而行政中心与综合商业区通过轴线控制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文化艺术区围绕生态景观公园自由布置的点式建筑。图底与图案共同构成了城市的肌理关系。9. 2建筑尺度建筑尺度与城市传统风貌、城市空间舒适性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性都有密切联系。核心区力求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呈现出疏密得当的城市公共空间。在详细城市设计中,既有与传统城市空间一脉相承,十分节约用地的紧凑的建筑布局,小尺度的街道空间,又有展示新城更高生活品质的开阔的广场、公园。10. 3建筑空间序列本次设计将轴线对称、线性、半围合、围

39、合、自由空间序列合理组织,共同构筑核心区脉络清晰、动人心弦的城市形态。9街道空间城市街道空间是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强的线性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依附的载体,是联系城市各个点状空间的路径。本次详细城市设计街道空间的控制主要从以下是个方面来把握。10.1 市主干道、次干道作为城市主要交通性道路,街道d/h控制在12之间,建筑沿街面连续形成城市墙,局部地段空出城市广场空间。10.2 市支路多为生活性道路,街道d/h控制在1左右,沿街道设置底层商业建筑,提供尺度宜人的城市休闲生活。11. 3生活性步行道路生活性道路包括城市广场、步行街、小区内广场及道路,它们与人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除了具有2的街道

40、d/h外,与景观也进行较好的结合。10开敞空间11.1 轴线串联的面状空间序列以城市主轴线为主轴布置公共空间序列,公共空间形态呈面状,突出中央绿色开敞空间,展现山地城市的丰富的人文生态景观。11.2 街道串联的带状空间序列以城市主要道路为载体,街道两侧布局连续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形态呈带状,结合公共空间两侧建筑的商业、文化、市政、居住及休闲功能,体现城市生活的多姿多彩和谐安适。11.3 某某路链串联的点状空间序列行政主轴线以及某某路串联若干开敞的公园、广场形成点状开敞空间,开敞空间与沿某某路布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激发城市生活的触媒点,展示城市的活力和生机。城市设计导则篇1总体设计目标规划区

41、的城市设计要求在充分体现现代城区风貌特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规划区内地势起伏多变、环境优美的良好生态格局优势,使基地的整体空间形象达到现代、生态、高效的高标准要求。2城市空间控制2. 1广场系统在某某路片区规划中规划了一个行政广场、三个商业广场和若干市民广场,结合绿地、水景打造高质量的城市广场环境。各广场应提供250%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保证225%的绿地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3. 2绿地系统为构建山水相融的绿色生态网络,在地块内规划了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形成层次丰富、功能明确的绿地景观。公园绿地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其中综合公园内应保持自然山体

42、特性,体现山地城市空间特色。4. 3步行系统为构建便捷舒适的城市行走空间系统,在地块内规划了由城市广场、步行街和道路人行道组成的纵横交错的全区域步行空间网络。5. 4街道为构筑尺度合理的高效街道系统,在地块内规划了由区域联系道路、交通性道路、居住区道路和商业区道路组成的功能明确的多级街道网络。3城市控制意象3. 1出入口在某某路片区与周边区域道理相接的区域打造时代感强、标识性强的独具某某路片区特色的入口形象。强化商业中心的南部出入口作用和行政中心对西部出入口的作用,建设标志性建筑物或公共艺术设施。与外围区域联系的交通出入口(如纵七路东、西出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构筑物,修建标志性公园及入口景观带,

43、形成与其他片区呼应和对照的关系。而其他次要出入口也应当设置明晰的指示标识(必需的交通指示标志和城市信息指示标志)。3. 2标志物标志物系统分为城市级标志物和片区级标志物两个层面。城市级标志物主要包括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体育场馆等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该类标志物建筑应当配置适当大小的广场空间与灰空间,且建筑造型应当区别于周边其他建筑,体现标志物与背景的差异性。片区级标志物主要包括城市公园、次级商业中心、街头绿地等片区级公共设施,该类标志物在具备标识性的同时与周边环境融合。标志物建设中应保证和强化标志物的视觉特征,以获得较高的自明性。3. 3天际线本区域位于航空限高范围内,依据航空限高,保

44、证天际线的主要走势,重点控制天际线韵律,构筑以三期商业中心区为制高点的多层次天际线形态。提供视觉调剂空间,结合规划区内山势形态划定中、低密度住宅区,和中心形成对比,使区域内建筑高度轮廓趋向多元化。3. 4视廊视廊系统的建立主要强调山体绿化与公共开敞空间的联系。重点视廊位于横向道路与纵向某某路景观大道,需控制30米宽的视廊核心区。同时利用指向山体的较为开阔的生态隔离绿地和道路,疏通城市与外围自然环境的视觉联系。区域内部各功能及居住组团之间应当建立视觉联系,利用居住区内部小型山体形成次级视廊。3. 5公共艺术创建与环境和谐统一,高品质的具有点睛作用的公共艺术品系统。保障公共活动空间拥有一定数量的公

45、告艺术品,且应是品位高尚、体现某某副中心风格的。在商业中心中央景观区结合步行系统设置一条视觉效果连续的、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品浏览途径。6. 6照明照明系统分为绿地照明、广场照明和景观大道照明,应重点突出景观大道的夜景效果。城市周围大片山体,除标志性建筑和标志物以外,避免照明处理,只在入口和标志处照亮。所有城市级别的公园,要求进行功能性亮化照明,保证可达性和安全性。高层建筑及其裙房外部设置照明系统,形成夜间街道的夜景天际线和夜景视平线,构建某某路景观大道的夜间整体意向。4建筑实体控制4.1高度为形成丰富的城市轮廓天际线,规划根据地块内建筑的平均高度进行高度控制,分为低层建筑区、多层建筑区、高层建筑

46、区和标志性超高层建筑区,标志性建筑及必要的高层建筑则应当根据相应的原则要求进行建设前的审批。4. 2开发强度强调弹性开发模式,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地设置开发强度,靠近某某路为高强度开发,越靠近山体开发强度越低。4. 3体量为形成体量分明、主次分明的多层次建筑体量序列,本规划将建筑分为公共建筑(行政或商务办公、文化体育、市政交通设施等)、中低密度住宅和混合型商住这三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体量控制。4. 4色彩和风格地块内建筑群色彩以银灰色、蓝色及暖色系为主,建筑群风格体现现代简约风格。行政办公建筑以现代风格为主,依山就势避免大尺度建筑构件的使用。商务办公建筑表现现代、时尚风格。文化、体育、交通设施建筑鼓励选用鲜明色彩及各种材料,增强其公共性与标识性。7. 5建筑照明为形成连续统一、和谐的都市夜景,丰富城市景观,本规划对不同性质、高度的建筑以及建筑的不同部位分别进行了照明控制。不同性质的建筑亮度控制: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其他建筑;不同高度的建筑亮度控制:高度高的建筑高度低的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