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54-2017 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08352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3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JJT54-2017 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CJJT54-2017 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CJJT54-2017 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CJJT54-2017 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CJJT54-2017 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JJT54-2017 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JJT54-2017 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docx(7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54-2017备案号J2353-2017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cationforwastewaternaturaltreatmentproject2017-03-23 发布2017-09-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wastewaternaturaltreatmentprojectCJJT54-2017关中国建筑工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海淀三里河路9号)各t也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同文印刷有限

2、责任公司印刷黄开本:850X11逊米1/32印张2%字数:73千字2017年8月第一版2017年8月第一次印刷定价:22.00元统一书号:1511230085有翻印峰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棘码Iooo87)本社网址:网上书店:http:/ww.china-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和国外现行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预处理;5.人工湿地;6.稳定塘;7.附属设施;8

3、.施工与验收;9.运行与维护。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修改污水自然处理系统的适宜规模、进水和出水水质;2.完善工艺流程的确定原则和工艺参数的选用;3.完善预处理基本方法的选用原则与建设要求;4.增加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填料与植物选择、结构形式和防渗要求;5.修改稳定塘的工程强化措施;6.增加施工的基本要求、验收内容和标准;7.增加调试运行、系统监测和故障处理的技术要求。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哈尔滨工业大学(地址:哈尔滨市海河路202号2519信箱;邮编:150090)本规程主编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本规程

4、参编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西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深圳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祁佩时吕士健吴振斌周琪赵俊杰叶春胡湛波胡国成梁威李子富成水平杨铁荣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彭永臻王洪臣何强徐栋 全新路杭世瑁周彤 朱雁伯孙德智 王焕升李成江傅金祥孙成渤杨永哲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43基本规定54预处理74. 1工艺设计74.2 水质指标74.3 污泥和臭气控制85人工湿地95. 1工艺选择95.2 工艺设计95.3 进出水系统145.4 填料选择与设置155.5 植物

5、选择与设置165.6 防渗与结构176稳定塘191.1 工艺选择191.2 工艺设计191.3 进山水系统221.4 工程强化措施221.5 防渗与结构237附属设施257. 1消毒与充氧257.1 检测与控制267.2 其他设施268施工与验收278. 1施工278.2验收289运行与维护299. 1运行299 .2系统监测3010 3维护管理30本规程用词说明32引用标准名录33附:条文说明35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andSymbals22.1 Terms22.2 Symbols43 BasicRequirements54 Pretreatm

6、ent74.1 TechnicsDesign74.2 WaterQualityIndex74.3 SludgeandOdorControl85 WastewaterConstructedWetland95.1 ChoiceofProcess95.2 TechnicsDesign95.3 InflowandOutflowWaterSystems1454ChaioeandInstallingofFillers155.5 ChoiceandPlantingofPlants165.6 Anti-SeepageTreatmentandStructures176 WastewaterStabilizati

7、onPond196.1 ChoiceofProcess196.2 TechnicsDesign196.3 InflowandOutflowWaterSystems226.4 EnhancingEngineeringWorks226.5 Anti-SeepageTreatmentandStructures237 AffiliatedFacilities257.1 DisinfectedandOxygenated257.2 MeasuringandControl267.3 DoresticaidRrodUCIionFacilities268 ConstructionandChecking278.1

8、 Construction278.2 Checking289 OperationandMaintenance299.1 Operati299.2 SystemAfcnitOring309.3 NfaintenanceManagement30ExplanatiofWordinginThisCode321.istofQuotedStandard33Additi:ExplanationofProvisions351总则.o.为使污水自然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城镇与农村水环境,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下列污水自然处理工程的设计、

9、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1规模宜小于或等于IoOOOm3/d的城镇污水和农村污水:2规模宜小于或等于100OOOm3/d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有机物污染的地表水;3具有类似水质的其他污水。1.0.3污水自然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污水自然处理工程naturalwastewatertreatmentengineering由人工湿地或稳定塘为主要处理设施组成的污水处理工程系统,包括预处理设施、人工湿地或稳定塘和附属设施等。2.1.2 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

10、人为建造的用于污水处理的设施。根据水流形态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两种基本形式。2.13表面流人工湿地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水面在表层填料以上,污水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主要通过植物根茎和表层填料上微生物,植物吸收和平填料吸附的共同作用去除污染物。2.1.4 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水面在表层填料以下,污水从湿地进水端水平或垂直流向出水端,主要通过植物根系和填料表面的微生物,填料阻截和吸附,植物吸收的共同作用去除污染物。污水垂直流过或水平流过填料的人工湿地,分别称为垂直潜流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11、2.1.5 复合型人工湿地integratedconstructedwetland由两种基本湿地形式,在一个人工湿地的主体内复合而成的人工湿地。2.1.6 组合型人工湿地combinedconstructedwetland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形式人工湿地处理单元,通过并联或串联组合而成的人工湿地。2.1.7 稳定塘stabilizationpond以划为主要构筑物,主要依靠水域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人工湿地或稳定塘,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将污染物降解到预定程度时通过的污水体积。2.1.17 污染物面积负荷pollutionarealoading人工湿地或稳定塘,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接受并将其

12、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污染物量。2.1.18 污染物容积负荷pollutionvolumetricloading人工湿地或稳定塘,单位体积在单位时间内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污染物量。2.1.19 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retentiontime污水在人工湿地、稳定塘内的停留时间。2.1.20 孔隙率porosityfactor人工湿地充填填料堆积体积中,填料间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2.1.21 水力坡度hydraulicslope污水在人工湿地、稳定塘内沿水流方向单位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2.1.22 渗透系数permeabilitycoefficient污水在人工湿地、稳定塘防渗层内

13、单位时间流过的长度。2.2符号A人工湿地或稳定塘的表面积;Na一一污染物面积负荷:Ny污染物容积负荷;Q-人工湿地或稳定塘污水处理设计流量;q水力表面负荷;T水力停留时间;S-进水污染物浓度;S;出水污染物浓度;V人工湿地或稳定塘的有效容积;n孔隙率。3基本规定3.0.1污水自然处理工程建设应符合城镇或农村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自然生态保护、交通、防洪和排水等方面的要求。3.0.2污水自然处理工程宜利用低洼地、盐碱地、贫瘠地、沼泽、滩涂和废弃河道等进行建设。3.0.3人口稠密或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不宜采用污水自然处理工程。3.0.4污水自然处理工程应设在建设区域主导

14、风的下风向,城镇及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下游,与居民区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当处理城镇或农村污水且处理量大于等于300m3d时,与居民区的距离应大于300m。3.0.5污水自然处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不得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和二次污染,应有控制蚊蝇孳生和消除恶臭的措施,应制定突发事故时的应急预案。3.0.6污水自然处理工程的设施形状和植物种类配置,应在满足处理要求的基础上,与周围景观相协调。3.0.7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所在地区按年平均温度可分为下列区域:1 I区:年平均气温低于8P;2 11区:年平均气温为8C16C;3HI区:年平均气温高于3.0.8污水自然处理工程应按照工艺合理、布置紧凑、排水通畅、

15、管理方便、景观协调和交通便利的原则进行总体布置。3.0.9污水自然处理工程的高程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形成以重力流为主的过水方式,做到土方平衡合理和降低系统能耗。3.0.10污水自然处理工程系统中,宜建设能提高处理效率、延长有效运行周期、控制二次污染、便于日常管理和增加运行稳定性的污水人工处理设施。3.0.11污水自然处理系统中附属设施的建设和布置,可按同规模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要求并结合实际需要确定。规模较小的农村污水自然处理工程,其建设内容可简化。3.0.12污水自然处理工程的建设规模应以近期规模为主,预留出远期扩建的用地。小型工程可一次性建成附属工程。赛4.22预姻陈统出水主要水质指标项目

16、污水自然处理工艺类型人工湿地稳定增表面潦湿地潜流湿地庆叙塘赖性城、曝气塘好氧塘、水生植物塘CODcr(rgl)120200900500150BOD:(ragL)50W8040020060SS(mgL)10070200150100NH3-N(mgL)1525753520TN(mgL)2540905030TP(mgl.)3.55.08.06040PH694.3污泥和臭气控制4.3.1 预处理设施中的污泥应按积存情况、对后续处理设施和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清除。预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量较少时,宜采用污泥干化床就地自然风干;预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量较多时,宜就地或外运进行机械脱水。4.3.2 处理污水时产生的

17、污泥,其处理与处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规程CJJ131的有关规定。当污泥用于农业、林业、园林绿化和土壤改良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3.3 处理城镇或农村污水且处理量小于或等于IOom3d,处理受有机物污染地表水且处理量小于或等于100Om3/d的预处理设施,臭气的隔离和吸收宜采用植物覆盖方式;对较大型预处理设施,宜采用密闭方式。4.3.4 预处理设施恶臭气体排放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的有关规定。5人工湿地5.1 工艺选择1.1 .1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应根据污水水质、处理水量、处理标准、自然环境、生态特点、景观要求、建

18、设投资和运行成本等条件确定。5.12 表面流人工湿地宜在有较大面积可利用,且处理水中悬浮物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并宜采取控制蚊蝇孳生和漂浮物积存的措施。5.13 潜流人工湿地适宜在建设场地面积有限,且对处理效率和效果有较高要求的情况下采用。应用时应控制进水中的悬浮物浓度。5.14 4复合型人工湿地和组合型人工湿地宜在处理水中污染物浓度大、处理水水质要求高的条件下采用。应用时可根据各类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的特性进行复合或组合。5.15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由一个处理单元构成,也可由多个同类处理单元并联、串联或不同类型人工湿地串联构成。5.2 工艺设计521人工湿地工艺设计应包括表面积、水力停留时间、深度、

19、形状和尺寸、进出水系统、填料布设、植物配置等内容。5.2.2人工湿地的表面积设计可按BODs、N/-N、TN和TP等主要污染物的面积负荷和水力表面负荷进行计算,并应取其计算结果中的最大值,同时应满足水力停留时间要求。污染物面积负荷、水力表面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污染物面积负荷:NA-Slg(5.2.2-1)式中:Nx一污染物面积负荷fe(m25,以BOD2.NH3-N、TN、TPi+;Q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计流量(ml);So进水污染物浓度(gm3);Si-出水污染物浓度(gm5);A一人工湿地的表面积(m2)。2水力表面负荷:q-g(5.2.2-2)式中:q水力表面负荷nB(m

20、2d).3水力停留时间:(5.2.2-3)式中:T水力停留时间(d);V人工湿地有效容积(mo);n潜流人工湿地填料孔隙率(%),表面流人工湿地时n=l.5.2.3人工湿地的总深度应为水深或填料高度加超高。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水深宜为0.3m0.6m,超高应大于风浪爬高,且宜大于O.5m;潜流人工湿地的超高宜取O.3m。5. 2.4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建设场地自然坡度宜小于2%。表面流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底面坡度、水力坡度宜小于0.5%,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底面坡度、水力坡度宜为0.5%1乳1.1.5 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的长宽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表面流人工湿地宜大于3:1;2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宜为3垂直潜流

21、人工湿地宜为1.1.6 对形状不规则的人工湿地,应设置避免处理水短流和滞留的导流设施。1.1.7 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单元面积宜小于3000M,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单元面积宜小于800m2,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单元面积宜小于1500112,多个处理单元并联时,其单元面积应平均分配。1.1.8 处理城镇或农村污水且处理量大于100m3d,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或受有机物污染地表水且处理量大于30(3d时,人工湿地并联处理单元不宜少于2个。1.1.9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采用底部排水时,应设有与底部排水管相连的通气管。通气管管径宜与排水管相同,管顶部应设置防杂物进入的保护罩。1.1.10 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

22、应通过试验或按相似条件下人工.湿地的运行经验确定;当无上述资料时,可按表5.2.10-1表5.2.10-3中的参数选用。*5.21(H盘面M州项目设计参数IEII区IIIK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BOD表面负荷g(m2d)J1.53.51.02.02.54.51.53.03.55.52.04.0去除效率(%)40-7030-5040-7030-5010-7030-50Nllj-N表面负荷g(tf01.0-2.00.51.01.52.50.81.52.03.51.22.5去除效率(%)20-5015-4020-5015-4020-5015-40TN表面负荷g8.05.02

23、6.024.04.03.0*5.2.10-2水平潜流人工地主要设计数JR0设计一数I区U区川区常Mt处理深度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常Mi处理深度处理BOD表面负荷gm,3.03.02,02.01.021.0表5.2.10-3垂亶潜流人工湿地主要设计效项目设计参数区Il区In区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BOD表面负荷574668577-1068去除收率(%)508510-705085407050854070NIIj-N表面负荷g?,d)2.03.51.5253.04.52.0-3.53.55.52.54.0去除效率(%)356525503565255035652550TN衣面

24、负荷gGfd)2.55.02.04.03.06.02.54.53.5-7.03.05.0去除效率(%)356525-5035-6525-5035-6525-50续表5.2.103项目设计参数IkIl区IIIIX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TP表面负荷(?d)0.20,0.400,100.300.250.450.20,0.350.350.500.250.40去除效率(%)10*7030604070306040703060水力负荷m,2d)0.20.4WO.405WO.60.8水力停留时间(d)N3.023.022.0N2.01.01.05.3 进出水系统5.3.1 人工湿地处

25、理单元的进出水系统设计,应保证配水和集水的均匀性和可调性。表面流人工湿地应设置防止水量冲击的溢流或分流设施;潜流人工湿地应设置防止进水端壅水、发生表面流的溢流或分流设施。5.3.2 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进水、出水系统,可采用一个或几个进出口的过水形式进行配水和集水。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平均速度宜小于0.2so5.3.3 潜流人工湿地宜采用穿孔管、配(集)水管、配(集)水堰和穿孔花墙等可使进出水均匀的配(集)水形式。进水系统应便于清理,出水系统应设水位调整装置。5.3.4 人工湿地处理单元构筑物应设置放空阀或易于放空的设施。在寒冷地区应用人工湿地时,对进水管道系统、出水管道系统和放空管道系统等应采取

26、防冻措施。5.3.5 人工湿地进水、出水有较大跌落时,应设置消能、防冲刷设施:人工湿地出水直接进入地表水体如有倒灌的可能时,应设置防倒灌设施。5.3.6 人工湿地进、出水管道宜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或聚乙烯管,管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20221和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3663的有关规定。5.4 填料选择与设置5.4.1 人工湿地填料应能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较大的孔隙率、比表面积和表面粗糙度,以及良好的生物和化学稳定性。5.4.2 人工湿地填料可采用石灰石、火山岩、沸石、页岩、陶粒、炉渣和无烟煤等材料加

27、工制作,宜就近取材。5.4.3 潜流人工湿地的填料层可采用单一材质或几种材质组合,填料粒径可采用单一规格或多种规格搭配。填料层上应铺设0.lm0.2m厚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或沙石覆盖层。由上部布水时,宜在布水范围铺设防冲刷覆盖层。5.4.4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填料铺设区域分为进水区、主体区和出水区。进水区长度宜为Lom1.5m,出水区长度宜为0.8m-1.0mo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按水流方向,填料依次为主体填料层、过渡层和排水层。5.4.5 潜流人工湿地应采取防止填料堵塞的措施。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前提下,宜采用直径相对较大的填料,进水端的设计形式应便于清淤。5.4.6 在潜流人工湿地主体填料的后端,可

28、布设具有吸磷功能的填料,其填充量和级配应通过试验确定,吸磷填料区应便于清理或置换。5.4.7 人工湿地填料层的填料直径、填料深度和装填后的孔隙率,可按试验结果或按相似条件下实际工程运行结果进行设计,也可按表5.4.7中的参数选用。5.4.7潜流人工湿地填料层扫殴计分数项目设计参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进水区主体区出水区主体层过渡层排水层填料粒径(11ra)25754810-15255-101015填料深度Gn)0.6-1.20.61.20.6-1.20.81.20.20.3O.2-0.3填料装填后孔隙率(%)5040403030353035354545555.5 植物选择与设置5.5

29、.1 人工湿地植物宜选择耐污和去污能力强、根系发达、输氧能力强、耐寒和抗病虫害、收割与管理容易、经济价值高和景观效果好的本土植物。5.5.2 人工湿地的植物可由一种或几种植物搭配构成。配置时应根据植物的除污特性、生长周期、景观效果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搭配植物种类。5.5.3 人工湿地常用植物宜选择芦苇、香蒲、菖蒲、风车草、美人蕉、再力花、水葱、水芹、灯心草、菱白、黑麦草等挺水植物。表面流人工湿地也可选择凤眼莲、浮萍等漂浮植物;睡莲、萍蓬草等浮叶植物:金鱼藻、茨藻、黑藻、伊乐藻等沉水植物。5.5.4 人工湿地植物可采用幼苗移植、盆栽移植或收割植物移植等方式栽种,不宜采用种子繁殖或移植苗龄小的植

30、株。5.5.5 人工湿地植物的种植时间应根据植物生长特性确定,宜选择在春季或初夏,也可在夏末或初秋种植。植物种植时应保持一定水深或填料水分,植物种植完成后,逐步增大水力负荷使其驯化适应处理水质。5.5.6 人工湿地植物的种植密度不应小于3株小3潜流人工黏土或砂保护层。5混凝土法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大于C15,厚度宜大于O.15mo防渗层面积较大时应分块浇筑,缝间应填充柔性防水材料。5.6.4 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基本构筑物应包括堤坝、沟渠、配水井和隔墙等,可采用黏土、毛石等与自然环境协调性好的天然材料建造,也可采用混凝土、破等材料。5.6.5 人工湿地采用毛石、混凝土、砖等材料建造的堤坝、沟集、配水

31、井和隔墙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的有关规定:采用黏土建造堤(坝)、隔墙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的有关规定。6稳定塘6.1 工艺选择6.1.1 稳定塘处理工艺应综合考虑污水水质、处理水量、排放标准、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和资源化利用等因素,结合可利用塘体的实际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6.1.2 稳定塘处理工艺可自成系统,由单个塘、同类型塘或多种类型塘组合而成;也可与其他污水处理设施相结合构成工艺系统。6.1.3 当原水有机物浓度较高时,宜在前端设置厌氧塘和兼性塘,后端设置好氧塘或曝气塘、水生植物塘。当原水有机物浓度较低时,宜在

32、前端设置兼性塘或直接采用好氧塘、曝点塘、水生植物塘。6.1.4 在人口密集区域或环境敏感区域,不得采用厌氧塘。6.1.5 气塘宜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条件下使用,可采用表面曝气机或鼓风机曝气充氧,曝气塘排水前宜通过沉淀方式进行泥水分离。6.1.6 水生植物塘宜在气候温暖的地区使用。在I区采用水生植物塘时,应与其他可在低温条件下运行的处理设施联合使用。6.1.7 用于深度处理的稳定塘应设在污水常规处理设施之后,也可直接对受有机污染较轻的地表水进行处理。深度处理宜采用好氧塘、水生植物塘和曝气塘。6.2 工艺设计6.2.1 定塘有效表面积与有效容积可采用污染物负荷法计算确定。兼性塘、好氧塘、曝气塘、水生植

33、物塘宜按BOD;面积负荷计算,厌氧塘宜按BoD;容积负荷设计,稳定塘设计结果应满足水力停留时间的要求。污染物(BOD3)面积负荷、污染物(BOD5)容积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污染物面积负荷:NQX(I-S)(621.1).4式中:Nx-污染物面积负荷(以BoD;计)g(m2d);Q稳定塘污水设计处理流量(m3d);So进水污染物浓度(gm3);S1出水污染物浓度(gm3);A稳定塘的表面积(ni2)。2污染物容积负荷:M-Qn.二SLj(6.2.1-2)式中:Nv-污染物容积负荷(以BOD3计)g(m3d);V一稳定塘的有效容积(m3)。3水力停留时间:T=Y(6.2.1-3)

34、Q式中:T水力停留时间(d)。6.2.2 2.2稳定塘宜建在自然坡度小于或等于2%的场地。当自然坡度大于2%时,可采用分级阶梯连接方式保持水深。6.2.3 2.3好氧塘的单塘面积不宜超过6000OnA厌氧塘的单塘面积不宜超过8000m2,其他类型塘的单塘面积不宜超过20000m2。当单塘长宽比小于3:1或不规则时,应设置避免短流、滞流现象的导流设施。6.2.4 稳定塘的总深度应包括污泥层深、有效水深及超高。厌氧塘污泥层设计深度不应小于0.5m,其他类型塘污泥层设计深度不应小于0.2m,超高应大于风浪爬高,且宜大于0.5m。在I区和II区建设的稳定塘,塘的总深度还应考虑冰盖的厚度。6.2.5 厌

35、氧塘宜采用多塘并联运行形式,并联塘数目不宜少于2座,并应采用便于轮换清除塘泥的规则形状。当进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时,宜采用二级厌氧塘串联运行。6.2.6 兼性塘、好氧塘宜采用多级串联或并联形式,也可采用单级塘。6.2.7 曝气塘系统宜采用好氧曝气塘和兼性曝气塘多级串联形式。好氧曝气塘的比曝气功率宜为4Wm36W113(塘容积);兼性曝气塘的比曝气功率宜为lWm3-2Wr113(塘容积)。塘内悬浮生物污泥浓度宜大于100mg/L6.2.8 水生植物塘应选种净水效果好、耐污能力强、易于收获且有一定利用价值的水生植物。植物选择与栽培应符合本规程第5.5.3条和第5.5J条的有关规定。6.2.9 稳定塘

36、工艺设计参数应根据试验结果或按相似条件下稳定塘的运行经验确定,无上述资料时,可按表6.2.9中的参数选用。痴2侨水稳1虹艺设计叁数项目BoD;面枳负荷g(11?,20105075好氧常规处理1.02.01.52.52.03.00.51.5230220106085地深度处理0.30.60.50.80.71.00.51.52302201030,50曝气兼性曝气5.010.08.016.014.025.03.05.02014286080塘好氧曝气1025203530453.05.01027247090充氧机械设备、种植水生植物和养鱼等强化措施。也可采取处理水回流形式,回流比宜小于或等于40%。6.4

37、.2 厌氧塘可采取设置生物膜载体填料、塘面覆盖或在塘底设置污泥消化坑等增强处理效果的措施。6.4.3 兼性塘内可采取设置生物膜载体填料、增加漂浮植物数量、后端机械曝气或跌水曝气等强化措施。也可采用塘中水的强化循环,循环率宜小于或等于懿。6.4.4 在稳定塘系统的总出水端可设置藻类过滤坝,过滤坝介质直径宜为15mm25mm,过滤坝宽度不宜小于LOm,应易于对表面过滤累积物的清理。6.4.5 水生植物塘可采用多种植物搭配和增加水生植物数量,养鱼、养蛙和放养水禽等强化措施。6.5防渗与结构6.5.1 稳定塘构筑物的防渗方法应根据污水性质、地质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防渗部位应包

38、括堤坝、塘底以及穿堤管、涵洞、闸门等设施。6.5.2 堤坝建设应采用不易透水材料,宜就地取材。当有黏性土可利用时,应采用均质堤坝或用不易透水材料作芯墙。也可用石堤或钢筋混凝土堤。6.5.3 利用原土防渗时,应符合本规程第5.6.2条的有关规定。采用黏土碾压法、三合土碾压法、土工膜法、塑料薄膜法和混凝土法等方法时,应符合本规程第5.6.3条的有关规定。6.5.4 穿堤管道、涵洞应在外部设防渗翼环。防渗翼环应突出管道或涵洞外皮0.5m以上,堤坝顶应高出防渗翼环外边0.5m以上。闸门与坝体结合处也应采取防渗措施。6.5.5 坝体结构应按永久性水工构筑物标准设计。土堤坝顶宽不宜小于2.0m,石堤和混凝

39、土堤顶宽不应小于0.8m。当堤顶允许机动车行驶时,应按通行要求确定坝顶宽度。6.5.6 土堤坝迎水坡坡度宜为4:12:1,宜采用块石或混凝土护坡;背水坡坡度宜为3:12:1,宜采用草皮、块石或混凝土护坡。657塘底应平整,并应带坡度,且应坡向出口。6.5.8稳定塘工程中的沟渠、配水井、导流墙等附属构筑物,可采用毛石、混凝土、砖等材料建造,其结构形式和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的有关规定,并应采取防沉降、渗漏、冻胀、温差变形等措施。7附属设施7.1 消毒与充融7.1.1 处理城镇污水和农村污水时,应在出水处设置消毒设施,出水中的粪大肠菌群数应符合现行国

40、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的有关规定。7.1.2 污水自然处理工程可采用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紫外线等进行消毒,其消毒方式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7.1.3 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消毒剂量应通过试验或类似工程运行经验确定。无资料可参考时,消毒剂量可采用6mgL-15mgL,消毒接触时间不应小于O.5h。当出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时,应控制总余氯小于0.5mgLo7.1.4 采用紫外线消毒时,照射剂量和照射接触时间应通过试验或类似工程运行经验确定。无资料可参考时,照射剂量可采用15mJm222mJm2,照射接触时间应大于10s。7.1.5 可采用跌水曝气、陡坡充氧、机械曝气等工程措施进行稳定塘的辅助充氧,并应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