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大全.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1288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备)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必备)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必备)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必备)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必备)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备)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备)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大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1)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按照解剖学姿势又规定了相对的方位术语。1 .上和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2 .前和后近腹者为前,也称腹侧;近背者为后,也称背侧。3 .内和外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4 .内侧和外侧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前臂的内侧和外侧又称尺侧和槎侧,小腿的内侧和外侧又称胫侧和腓侧。5 .浅和深近皮肤者为浅,远皮肤者为深。6 .近侧和远侧四肢近连接躯干的一端为近侧,远离躯干者为远侧。(2)解剖学的轴和面(1)矢状轴:自前向后与身体长轴垂直的轴。(2)冠状轴:为左右方向的水平轴,与矢状轴呈直角交叉,又称额状轴。(3)垂直轴:与地平面垂直的

2、轴。7 .面(1)矢状面:按矢状轴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断面。其中,将人体分成左右两等分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2)冠状面:按冠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又称额状面。(3)水平面:与地面平行的断面,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又称横切面。(3)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动脉(一)肺循环肺动脉干起自右心室的肺动脉,在升主动脉前方向左后上方斜行,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肺动脉和右肺动脉,分别经左、右肺门入左、右肺。在肺动脉干分为左、右肺动脉的分叉偏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有一结缔组织索,称为动脉韧带,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二)体循环主动脉按其行程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

3、降主动脉三段。降主动脉沿脊柱左前方下行,穿过膈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腹腔,至第4腰椎椎体下缘处分为左、右骼总动脉。降主动脉又以膈的主动脉裂孔分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1 .升主动脉位于心包腔内,发出左、右冠状动脉。2 .主动脉弓接续升主动脉,在胸骨柄后面,弓形弯向左后方,至第4胸椎椎体下缘左侧延续为降主动脉。主动脉弓的凸侧自右向左发出三大分支,从右左依次为头臂干(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至右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沿气管和喉的外侧上升,至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弓形向外,经胸膜顶前方穿斜角肌间隙,至第1肋外缘延续为腋动脉。腋

4、动脉行于腋窝深部,至大圆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肱动脉伴正中神经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深部分为梯动脉和尺动脉。3 .胸主动脉胸主动脉壁支主要为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4 .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主要有肾动脉、肾上腺中动脉和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睾丸动脉也称精索内动脉,在肾动脉发出部下方起于腹主动脉,沿腰大肌前面斜向下外行,经腹股沟管入阴囊。在女性体内为卵巢动脉,经卵巢悬韧带下行入盆腔,分支至卵巢和输卵管。腹主动脉的不成对脏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腹腔干在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于腹主动脉前壁,并立即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主要分支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发

5、出阑尾动脉经回肠末端入阑尾系膜至阑尾)、右结肠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分出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5 .骼总动脉左、右各一,至靓骼关节前方分为骼内动脉和骼外动脉。骼内动脉分出脏支和壁支。脏支主要分支为子宫动脉,沿盆壁入子宫阔韧带内,在距子宫颈外侧2cm处,跨越输尿管的前上方。骼外动脉下行经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入股部,延续为股动脉。股动脉经收肌管下行入胭窝改称胭动脉。月国动脉在胭窝深部下行,至胴窝下部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三)体表摸脉点1 .颈总动脉上段位置表浅,在甲状软骨外侧可摸到其搏动。2 .颗浅动脉在外耳门前方,戳弓根部可摸到其搏动。3 .面动脉在咬肌前缘绕下颌骨下缘处可摸到其搏

6、动。4 .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中点上方,锁骨上窝处可摸到其搏动。5 .肱动脉在臂中部肱二头肌内侧沟处可摸到其搏动,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腱内侧也可摸到其搏动,是测量血压的听诊部位。6 .楼动脉在腕部前方,楼侧腕屈肌腱横侧可摸到其搏动,是重要的切脉部位。7 .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可摸到其搏动。8 .足背动脉在踝关节前方,内、外踝连线中点可摸到其搏动。(4)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临床上,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主支气管及其分支称为下呼吸道。一、气管和支气管(一)气管气管位于食管前方,上接环状软骨,经颈部正中,下行入胸腔

7、。气管可分为颈、胸两部分,在胸骨角平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气管杈内面形成向上凸的纵崂,称气管隆崎,此喳位置常偏左侧。气管由162O个“C”形的软骨环及连接各环之间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气管内面衬以黏膜。气管的后壁缺少软骨,由纤维组织膜和平滑肌封闭。(二)左、右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走行倾斜;右主支气管较短粗,走行较垂直,加之气管隆崎多偏向左侧,故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二、肺和胸膜(一)肺1 .肺的形态肺的外形近似圆锥体形,右肺较宽短,左肺较窄长。每侧肺具有一尖、一底、三面(肋面、内侧面和底面)和三缘(前缘、后缘和下缘)。肺尖钝圆,经胸廓上口向上伸入颈

8、根部,可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肺底与膈邻贴,向上凹陷,又称膈面。肺的肋面面积较大而圆凸,与胸壁内面贴近;内侧面又称纵隔面,此面的中部有一长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部位。2 .肺的分叶左肺被由后上斜向前下的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条近于水平方向的水平裂(右肺副裂),它们把右肺分成上、中、下三叶。(二)胸膜、胸膜腔和胸膜窦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侧面的浆膜,可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分。脏胸膜包被在肺的表面;壁胸膜分四部分,贴附于肋内面的肋胸膜、贴于膈上面的膈胸膜、贴于纵隔两侧的纵隔胸膜,以及高于第1肋的胸膜顶

9、。脏胸膜和壁胸膜之间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浆膜囊腔隙,称为胸膜腔。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为负压,两层胸膜紧密相贴,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运动时两层胸膜间的摩擦。在壁胸膜转折处的间隙统称为胸膜窦。其中,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和膈胸膜的相互移行处,坐位时,其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5)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脊神经(一)脊神经的合成、区分和成分脊神经共有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舐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每一对脊神经均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而成。脊神经具有四种纤维成分。前根内含有躯体运动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后根内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较粗

10、大的前支和细小的后支。前支为混合性神经,较粗大,分布于颈、胸、腹部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肤,除胸神经有明显的节段性外,其余前支均先编织成颈丛、臂丛、腰丛、舐丛四对神经丛,然后再发出神经至相应的区域。后支大部分为混合性神经,较细小的肌支仅支配颈后部、背部、腰靓部的深层肌。脊神经含有的四种纤维成分,其功能分别是: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将皮肤的浅部感觉(痛、温度等)和肌腱、关节的深部感觉冲动传到中枢。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肌和腺体,传导来自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运动。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二)颈丛、臂丛、腰丛、舐丛及其发出的主要

11、神经1.颈丛由第1至第4颈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方。(1)皮支:主要分布到颈部、肩部、枕部、胸上部等处的皮肤。(2)膈神经:运动纤维支配膈肌的运动,感觉纤维分布到胸膜、心包及肝、胆表面的腹膜。2 .臂丛由第5至第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穿斜角肌间隙,经锁骨中点的深方,入腋窝围绕腋动脉排列。臂丛的主要分支包括胸长神经、胸臂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楼神经、腋神经等,分布于上肢的皮肤和肌肉。3 .腰丛由第12胸至第4腰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腰大肌的深面。另外,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和第5腰神经前支合成腰能干,向下行加入舐丛。腰丛的主要分支有股神经、闭孔神经等。

12、(1)股神经:支配股四头肌、缝匠肌和耻骨肌。皮支,分布到大腿和膝关节的前面,其终支为隐神经,分布于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2)闭孔神经:支配大腿侧收肌群及皮肤。4.舐丛由腰靓干及全部舐、尾神经前支组成,位于小骨盆后外侧壁。舐丛的主要分支有坐骨神经(又分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阴部神经等,分支分布于下肢和会阴区的皮肤和肌肉。(6)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脊髓(一)脊髓的位置、外形及马尾1 .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对枕骨大孔,下端成人终止于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则终止于第3腰椎水平。2 .外形脊髓呈圆柱状,下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脊髓可分为31节,即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舐节和1个尾节。脊

13、髓全长粗细不等,上方的为颈膨大,下方的为腰舐膨大。3 .马尾脊髓前根和后根在第1腰椎以下,围绕终丝在椎管内下行至相应的椎间孔称为马尾。(二)灰质横断面上灰、白质及上、下行纤维束1.分布及主要核团在脊髓的中央有纵贯全长的中央管,围绕中央管有呈形的灰质,两侧向前突出的部分称为前角,向后突出的部分称为后角,在全部胸髓和腰髓第1至第3节的前、后角之间有侧角。围绕灰质的四周,穿脊髓的白质分为前索、外侧索和后索三部分,由上、下行的神经纤维束构成。2.上行纤维束(1)薄束和楔束:占据白质后索,薄束在内侧,贯穿脊髓的全长;楔束在脊髓第4胸椎节段以上,位于薄束的外侧。薄束由同侧中胸部(第4胸椎)以下脊神经节细胞

14、发出的中枢突组成;楔束由同侧中胸部(第4胸椎)以上脊神经节细胞发出的中枢突组成。两者向上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肌、腱、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和精细触觉。(2)脊髓丘脑束:位于外侧索和前索内,由对侧脊髓灰质的后角的一些细胞发出纤维,上行1或2节之后在白质前连合越边,交叉后的纤维组成脊髓丘脑束,向上传导痛觉、温觉和粗触觉。3.下行纤维束(1)皮质脊髓束:为位于外侧索的皮质脊髓侧束和位于前索的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纵贯脊髓的全长,由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区发出纤维,下行经锥体交叉后下行,直接或间接止于同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控制肢体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皮质脊髓前束为没有交叉的纤维在前索下行,随时交叉

15、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2)其他:下行纤维还有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内侧纵束和顶盖脊髓束等。(三)脊髓的主要功能脊髓的功能为反射,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浅反射包括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深反射包括假韧带反射、肱二头肌腱反射、跟腱反射等。(7)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静脉(一)上、下腔静脉1 .上腔静脉在第1胸肋结合处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2 .下腔静脉由左、右骼总静脉在第4、第5腰椎间的右前方汇合而成。(二)上、下肢浅静脉1 .上肢的浅静脉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梯侧,渐绕至前臂掌面并沿其楼侧上行,通过肘窝续沿肱二头肌内侧上行,经三角肌胸大肌沟,穿深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贵要静

16、脉,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和臂的尺侧上行,经过肘窝继沿肱二头肌内侧上行,在臂中部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部,斜行连接于头静脉与贵要静脉之间。2 .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伴隐神经上行,再沿膝关节和大腿内侧上行,于耻骨结节下外方穿阔筋膜的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大隐静脉注入股静脉前收集下列五条属支,即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骼浅静脉和阴部外静脉。小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外侧,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至胭窝处注入胴静脉。下肢浅静脉与深静脉之间还有许多交通支相通连。(三)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及交通1 .肝门静脉在胰头与胰颈交

17、界处的后方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合成。肝门静脉主要有七条属14基础理论篇支,即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附脐静脉和胆囊静脉。2 ,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的交通(1)肝门静脉一胃左静脉一食管静脉丛一食管静脉一奇静脉一上腔静脉。(2)肝门静脉-附脐静脉一脐周静脉网一腹壁浅静脉一大隐静脉-下腔静脉系f经脐周静脉网一胸腹壁静脉一上腔静脉系。(3)肝门静脉-脾静脉一肠系膜下静脉一直肠上静脉一直肠静脉丛一直肠下静脉和肛静脉f骼内静脉一骼总静脉f下腔静脉系。(8)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淋巴系统(一)淋巴系统的组成及分布特点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淋巴器官

18、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等。淋巴组织是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内。1 .淋巴管道可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淋巴管通过一系列淋巴结后,汇合成较大的淋巴干。全身共有九条淋巴干,即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和肠干。九条淋巴干最后汇合成两条淋巴导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胸导管长约4Ocm,起始部位于第1腰椎椎体前方,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其起始部多膨大,称为乳糜池。胸导管起始后,上行经膈的主动脉裂孔沿脊柱前面上升,至第4、第5胸椎高度渐移向左侧,到左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在注入左静脉角之前还接纳左颈干、左锁

19、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右淋巴导管为一短干,长约5cm,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2 .淋巴结一般多沿血管成群分布于身体的一定部位,淋巴结群以深筋膜为界分为浅、深两种。四肢的淋巴结多位于关节的屈侧或肌围成的沟、窝内。内脏的淋巴结多位于脏器的门和大血管周围。(-)脾的位置和体表投影区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左侧与膈之间,与第9至第11肋相对应,其长轴与第1O肋方向基本一致,正常人的脾在左肋弓下不能被触及。(9)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一、肾(一)肾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1 .肾的形态肾是暗红色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左右各一。成

20、人肾表面光滑,外侧缘凸隆,内侧缘中部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肾门向肾内延续一个较大的腔,称为肾窦,其内容纳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动脉的分支、肾静脉的属支及淋巴管、神经和脂肪组织等。2 .肾的位置肾位于腹膜后间隙内,脊柱的两侧,贴靠腹后壁的上部,仅前面盖有腹膜,为腹膜外位器官。在腰背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为肾区。3 .肾的毗邻肾后面上1/3借膈与肋膈隐窝相邻;肾后下2/3与腰大肌、腰方肌和腹横肌相邻。右肾前面与十二指肠、肝右叶和结肠右曲相邻;左肾前面与胃、胰、空肠、脾和结肠左曲相邻。两肾上端均紧邻肾上腺。(二)肾的被膜及固定装置肾的表面有三层被膜

21、,自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1 .纤维囊为一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紧贴肾实质表面的薄膜,易与肾实质分离。2 .脂肪囊位于纤维囊外面,为包绕于肾及肾上腺周围的脂肪组织。3 .肾筋膜位于脂肪囊的外周,分前、后两层包裹肾、肾上腺。肾筋膜对肾起固定作用。二、输尿管1 .输尿管的形态和位置输尿管左、右各一,长253Ocm,为腹膜外位器官。输尿管起于肾盂,终于膀胱,按行径可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三部分。腹段,是指自肾盂至小骨盆入口处的一段,此段沿腰大肌前面下降;盆段,自小骨盆入口处起,至膀胱底止;壁内段,是指斜穿膀胱壁的部分,以输尿管口开口于膀胱底的内面。2 .输尿管全长有三处狭窄肾盂与输尿管

22、移行处;与骼血管交叉处;斜穿膀胱壁处,是结石易停留的部位。在女性体内,输尿管经过子宫颈的外侧1.52cm处,有子宫动脉越过其前上方。三、膀胱1 .位置成年人的膀胱位于骨盆腔的前部,其前方为耻骨联合;男性后方有直肠;女性后方为子宫和阴道。2 .毗邻膀胱前下壁接触耻骨联合后面。膀胱的外下壁,与肛提肌邻接;膀胱的后下壁即膀胱底,在男性体内与精囊、输精管壶腹接触,并与直肠邻接;在女性体内,膀胱底与子宫颈和阴道上段相邻。膀胱颈下方在男性体内与前列腺相邻,在女性体内则与尿生殖膈相邻。3 .膀胱与腹膜的关系属腹膜间位器官。膀胱空虚时,膀胱尖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充盈时则高出此界,使膀胱前下壁直接与腹前壁相接触

23、。因此,当膀胱充盈时,沿膀胱上缘进行膀胱手术或膀胱穿刺术,可不进入腹膜腔,从而避免对腹膜腔的污染。四、尿道(一)女性尿道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宽、短,且较直,起于膀胱的尿道内口,穿过尿生殖膈以尿道外口开于阴道前庭。在通过尿生殖膈时,有尿道括约肌环绕,此肌属骨骼肌,受意志支配。(二)男性尿道1.分部男性尿道起于膀胱的尿道内口,终于阴茎头的尿道外口,整个尿道可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三部分。临床上,将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称为后尿道,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1)前列腺部:为尿道穿过前列腺的部分,管腔最宽,有前列腺排泄管的开口。(2)膜部:为尿道穿经尿生殖膈的部分,其周围有尿道括约肌环绕,属于骨骼肌。膜部

24、管腔狭窄,位置比较固定。(3)海绵体部:为尿道穿过尿道海绵体的部分。行于尿道球内段管腔扩大称为尿道球部,在阴茎头处尿道扩大称尿道舟状窝。2.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3.两个弯曲一个弯曲为耻骨下弯,在耻骨联合下方2cm处,凹向前上,位于尿道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的起始段,此弯曲恒定无变化。另一个弯曲为耻骨前弯,在耻骨联合的前下方,凹向后下,若将阴茎向上提起,此弯曲可变直。(10)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男性生殖系统一、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1 .男性生殖系统可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内生殖器由生殖腺、输送管道和附属腺体三部分组成;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2 .睾丸位于阴

25、囊内,左右各一,呈扁椭圆形,表面光滑,其前缘游离,后缘有附睾和输jing管的起始段附着,是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的出入之处。3 .附睾呈新月形,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偏外侧。上端膨大为附睾头,中部为附睾体,下端为附睾尾。附睾尾向上弯曲移行为输精管。二、jing子排出的途径jing子由睾丸精曲小管产生,经附睾、输jing管、射jing管和男性尿道排出体外。三、前列腺1 .形态前列腺呈前后稍扁的栗子形。前列腺的后面正有纵行的浅沟。进行直肠指诊时,可隔直肠前壁触及前列腺。前列腺分为前叶、中叶、后叶和两侧叶五叶。老年前列腺肥大,往往会压迫尿道,进而引起排尿困难。2 .位置前列腺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包绕尿

26、道起始部。3 .主要毗邻前列腺的前面对向耻骨联合,后面与直肠壶腹相邻。前列腺底与膀胱、精囊和输精管壶腹相接触;前列腺尖邻接尿生殖膈。四、精索精索是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从腹股沟管腹环穿经腹股沟管,出皮下环后延至睾丸上端。精索的主要内容是输精管、睾丸动脉和蔓状静脉丛,外包有三层被膜,从内向外为精索内筋膜、提睾肌和精索外筋膜。(11)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脑(-)脑的分部、分界及脑干1 .分部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6个部分。2 .分界脑桥与延髓交界处腹侧有延髓脑桥沟,延背侧分界为髓纹。中脑的上界腹面为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的上缘。小脑借三对小脑脚连于脑干的背面。间脑与端脑的分界

27、不明显。3 .脑干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合称为脑干。脑干网状结构内含有生命中枢,即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二)间脑1 ,位置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端脑掩盖。2 .分部间脑可分为五部分,即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1)背侧丘脑:又称丘脑,由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块组成。背侧丘脑内部被一“Y”形的内髓板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三部分。其中,外侧核群中有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接受来自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的纤维,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味觉纤维,腹后内、外侧核发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感觉区。(2)后丘脑:由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构成,内侧膝状体为听觉皮质下中枢

28、,接受听觉纤维,发纤维至大脑听觉中枢;外侧膝状体为视觉皮质下中枢,接受视束的纤维,发纤维至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3)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部,下丘脑内有视上核、室旁核等。其中视上核分泌血管升压素;室旁核分泌缩宫素。两核发出纤维至神经垂体。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中心,也是皮质下自主神经中枢,它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等内脏活动有调节作用。(三)小脑1 .位置小脑位于卢页后窝,脑桥和延髓的背侧。2 .外形和分部小脑的中部较狭窄为小脑蚓,两侧膨大称小脑半球。小脑半球下面在小脑蚓两旁较膨出的部分称小脑扁桃体。3 .功能小脑对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的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有重要作用。4 (四)大脑半球各

29、面的主要沟裂、分叶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大脑纵裂将大脑半球不完全分开,大脑纵裂的底部有月并版体将两个半球相连。每侧半球均有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三条较恒定的沟,借上述三条沟可将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颗叶和岛叶五叶。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是第1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是第1躯体感觉中枢,距状沟两侧皮质是视觉中枢,颗横回是听觉中枢。(五)内囊及其内的各主要纤维束1 .内囊的位置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可分为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和内囊膝三部分。2 .主要纤维束内囊前肢有丘脑前辐射和额桥束等,内囊膝有皮质核束,内囊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上辐射、视辐射、听

30、辐射、顶枕颍桥束和皮质红核束等。当一侧内囊损伤,患者可出现对侧半身浅、深感觉障碍(丘脑上辐射受损),对侧半身痉挛性瘫痪(皮质脊髓束受损),双眼视野对侧半同向性偏盲(视辐射受损),即临床上的“三偏症二(六)脑的动脉和大脑动脉环脑的动脉来自颈动脉和椎动脉。大脑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的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的末端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的起始段、后交通动脉共同组成。(七)脑脊液的循环路径脑脊液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汇合,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汇合,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最后经蛛网膜颗粒渗透至上矢

31、状窦,归入静脉。(12)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女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卵巢)、生殖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和附属腺体(前庭大腺)。一、卵巢卵巢位于小骨盆侧壁,位于骼内、外动脉夹角形成的卵巢窝内,为腹膜内位器官。二、输卵管输卵管位于子宫底的两侧,包裹于子宫阔韧带上缘内。其内侧端开口于子宫腔,称为输卵管子宫口,外侧端以输卵管腹腔口开口于腹膜腔。输卵管全长由内侧向外侧分为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峡、输卵管壶腹和输卵管漏斗四部分。输卵管漏斗游离缘有许多指状突起称为输卵管伞,手术时常以此作为识别输卵管的标志。三、子宫1 .形态成年未孕的子宫,呈前后略扁、倒置的鸭梨

32、形,子宫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分。子宫底为两侧输卵管入口以上的部分,子宫底与子宫颈之间为子宫体。子宫颈又分为突入阴道内的子宫颈阴道部和在阴道以上的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体与子宫颈连接的部位,稍狭细,称为子宫峡,在妊娠期,子宫峡逐渐扩张伸长(可达711cm),形成子宫下段,产科常在此进行剖宫产手术。2 .子宫的位置子宫位于小骨盆腔的中央,膀胱和直肠之间,下接阴道。正常成年未孕女子的子宫呈前倾前屈位。前倾是子宫向前下方的倾斜,即子宫长轴与阴道长轴形成的夹角,约为直角;前屈是指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向前凹的弯曲,呈钝角。3 .子宫的固定装置子宫借韧带、盆底肌和阴道的承托保持正常位置。固定子宫的有

33、4对韧带。(1)子宫阔韧带:是子宫两侧的双层腹膜皱襄,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位。(2)子宫圆韧带:是起于子宫外侧缘,输卵管子宫口的前下方,走行在子宫阔韧带两层之间,再循盆侧壁前行,穿腹股沟管出皮下环,止于大阴唇的皮下。此韧带是维持子宫前倾位的主要结构。(3)子宫主韧带:位于子宫阔韧带的下部两层之间,从子宫颈阴道上部连至骨盆侧壁,固定子宫颈,是防止子宫向下脱垂的主要结构。(4)舐子宫韧带:起自子宫颈阴道上部后面,向后绕过直肠,附于舐骨前面。此韧带有向后上牵引子宫颈的作用,并与子宫圆韧带共同维持子宫的前倾前屈位。四、阴道穹阴道的上端较宽阔,包绕子宫颈阴道部,阴道壁上端与子宫颈阴道部之间的环状凹陷称为阴

34、道穹。阴道穹可分为前穹、后穹和左、右侧穹。其中以后穹最深,后穹与直肠子宫陷凹之间仅隔以阴道后壁和腹膜,当腹膜腔积液时,可经阴道后穹进行穿刺或引流,以协助诊断或治疗。五、外生殖器、阴道口和尿道口女性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阴蒂、前庭球等。阴道前庭是位于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裂隙。其前部有尿道外口,后部有阴道口。六、会阴会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会阴是指外生殖器与肛门间的狭窄区域。妇女分娩时易于撕裂,应注意保护。广义会阴是指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呈菱形。以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连线为界,可将会阴分为前方的尿生殖三角(由尿生殖膈所封闭)和后方的肛门三角(由盆膈所封闭)。(13)解剖学考试

35、知识点整理:心脏(一)心的位置、外形、各心腔的形态结构及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1 .心的位置和外形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周围包有心包。约2/3在身体正中线左侧;1/3在正中线右侧。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2至第6肋软骨,后方平对第5至第8胸椎。心有一底,一尖,前、下两面和左、右、下三缘和四条沟。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大部由左心房构成,小部由右心房构成。心尖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在体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摸到心尖搏动。前、后两面包括:胸肋面(前面),隔心包与胸骨体下部和左侧第4至第6肋软骨邻近,约3/4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1/4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膈面(下面),贴于膈上,该面约2

36、/3由左心室、1/3由右心室构成。三缘包括:右缘,近似垂直,由右心房构成;左缘,圆钝,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下缘,近似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心的表面有三条沟,冠状沟靠近心底处,是心房与心室分界的标志;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分别在胸肋面和膈面上,自冠状沟向下至心尖切迹的纵沟,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的会合处稍凹陷,称为心尖切迹。房、室间隔与人体正中平面约成450o因此,左半心位于右半心的左后方。右心室是最靠前方的心腔,右心房是最靠右侧的心腔,左心房是最靠后方的心腔,左心室是最靠左侧的心腔。2 .各心腔的形态结构及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1) 右心房:右心房前上部突出称

37、为右心耳,固有心房壁的腔面有梳状肌。腔静脉窦的腔面光滑,上、下分别有上腔静脉口和下腔静脉口,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口。右心房后内侧壁为房间隔,其下部有一浅凹称卵圆窝。(2) 右心室:右心室内的室上喳将右心室腔分为窦部和漏斗部两部分。窦部(流入道)室壁腔面不光滑,有纵横交错的肉柱。室壁有突向室腔的乳头肌,分为前、后和隔侧乳头肌,前乳头肌根部至室间隔下部的肌束,称为节制索(隔缘肉柱),内有心传导系右束支通过。右房室口周缘有三尖瓣环,三尖瓣附于该环,各尖瓣借腱索连于乳头肌。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是防止右心室的血液反流回右心房的装置。漏斗部(流出道)形如倒置的漏斗,称为动脉圆锥,室

38、壁腔面光滑无肉柱。右心室出口为肺动脉口,口周缘的肺动脉瓣环上附有三个肺动脉瓣,当心室舒张时,瓣膜被倒流的血液充盈而关闭,阻止血液反流回右心室。(3)左心房:左心房前部为左心耳。左心房后部两侧各有两个肺静脉入口,开口处无瓣膜。左心房的出口为左房室口,下通左心室。(4)左心室:左心室腔以二尖瓣前瓣为界分为窦部(流入道)和主动脉前庭(流出道)两部分。入口即左房室口,口的周缘有二尖瓣环,二尖瓣附于该环,二尖瓣分为前尖瓣和后尖瓣。各瓣借腱索连于前、后两个乳头肌。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与乳头肌是左心室防止血液反流回左心房的装置。主动脉前庭是左心室的前内侧部分,其出口即主动脉口。口的周缘有三个主动脉瓣环。每

39、瓣相对的主动脉壁向外膨出,称主动脉窦,可区分为左、右、后三个窦。其中,主动脉左、右窦分别有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当左心室舒张时,主动脉瓣关闭,防止血液反流至左心室。(二)心传导系的组成心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心传导系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出的左、右束支和浦肯野(PUrkinje)纤维网等。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的心包脏层下。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心内膜深面。房室束沿室间隔膜部的后下缘前行,至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左、右束支,再经Purkinje纤维网分布至心肌。(三)左、右冠状动脉心冠状窦1 .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左窦,主干向左行于左心耳与肺动脉

40、干之间,至冠状沟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前降支)主要分支分部于左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2/3部,旋支主要分支分布于左心房和部分左心室。2 .右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右窦,经右心耳与肺动脉根部之间入冠状沟,右冠状动脉分支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和部分左心室后壁。右冠状动脉还有分支至窦房结和房室结。3 .冠状窦位于心膈面的冠状沟内,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其右端开口于右心房。心的绝大部分静脉血回流至冠状窦,其属支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14)解剖学知识点整理: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一、骨(一)骨的构造1 .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类。2 .骨膜覆于新鲜骨表面,

41、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3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均为红骨髓,成人长骨干内的骨髓为黄骨髓。椎骨、骼骨、胸骨、肱骨和股骨的近侧端骨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二)颅骨的组成和位置颅骨包括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骨有8块,其中蝶骨、筛骨、额骨和枕骨各1块,颠骨和顶骨各2块。面颅骨有15块,其中上颌骨、颈骨、鼻骨、泪骨、下鼻甲、腭骨各2块,下颌骨、舌骨和犁骨各1块。(三)躯干骨、四肢骨的组成和位置1 .躯干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舐骨与尾骨各1块。上述各骨串接成脊柱。胸骨1块,肋骨12对,两者与12块胸椎围成胸廓。2 .四肢骨

42、(1)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前者包括锁骨和肩胛骨各1块;后者包括肱骨1块,前臂内侧为1块尺骨,外侧为1块楼骨,手骨由8块腕骨、5块掌骨和14节指骨组成。(2)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前者为1块骸骨,它由骼骨、坐骨和耻骨联合而成;后者包括股骨1块、撅骨1块、小腿内侧的胫骨和外侧的腓骨各1块,足骨由7块跑骨、5块跖骨、14节趾骨组成。二、关节(一)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1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的表面覆有关节软骨。关节囊附于关节软骨周缘及其附近骨面上,由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构成。关节为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滑膜层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为负压,含有少量

43、浆液。2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为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束,包括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两类;关节内软骨,如膝关节内的半月板;滑膜囊,充填于肌腱和骨面之间,称为滑膜囊,可减少4运动时肌腱与骨面的摩擦。(二)脊柱的椎骨间连结1 .椎间盘为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中间部的髓核和外周的纤维环构成。2 .前、后纵韧带分别位于椎体前面和后面。3 .黄韧带为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可协助围成椎管,并限制脊柱过度前屈。4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连结相邻棘突之间的韧带。5 .关节突关节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连结成关节突关节。(15)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一、消化管(一)消化管的组成及上、下

44、消化道的区分消化管自上而下,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在临床工作中,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为下消化道。(二)食管、胃和十二指肠1 .食管上端起自咽下缘,下端终于胃贲门。食管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全长约25cm。食管全长有三处狭窄:第一狭窄处在咽与食管相续处,距中切牙15cm;第二狭窄处在跨越左主支气管处,距中切牙25cm;第三狭窄处在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Ocmo2 .胃是一个肌性囊袋,有两壁、两缘和两口。两壁即前壁和后壁;上缘凹向右上方,称胃小弯,其最低处称为角切迹

45、,下缘凸向左下方,称胃大弯;胃的入口称为贲门,与食管相续;出口称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通。在活体标本中,幽门前方可见幽门前静脉,为手术时确认幽门位置的重要标志。胃分为四部分。靠近贲门的部分为贲门部;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为胃底;胃底与角切迹之间的部分为胃体;角切迹与幽门之间为幽门部。幽门部又分为左侧的幽门窦和右侧的幽门管。胃在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右侧附近。胃前壁与肝和腹前壁相贴,胃后壁与胰、横结肠系膜、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门相邻。3 .十二指肠呈“C”字形,包绕胰头,全长约25cmo+二指肠可分为上部、降

46、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分。升部向前下,移行于空肠,转折处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的始段,黏膜面光滑,称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皱裳,其下端有突起的十二指肠大rutou,是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此开口距切牙约75cm。十二指肠上部的前方为胆囊,后方有胆总管。降部的前方有横结肠越过,外侧与右肾相接触。十二指肠形的凹槽内容有胰头。在十二指肠降部与胰头之间有胆总管,此管与胰管会合,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三)盲肠和阑尾1 .盲肠位于右骼窝内,是大肠的起始段,下端为膨大的盲端,长68cm,左侧与回肠末端相连,上续升结肠。在回肠入口处的上、下方,各有一唇形皱裳称回盲瓣,具有

47、阻止大肠内容物反流入回肠的作用。回肠末端、盲肠和阑尾统称为回盲部。2 .阑尾为一蚓状盲管,长68cm,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阑尾全部被腹膜包被,并具有三角形的阑尾系膜。阑尾根部是三条结肠带的汇集点,手术时沿结肠带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通常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位置,在脐与右骼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此点称麦克伯尼点(MCBUr-ney点),急性阑尾炎时该处有明显压痛。(四)结肠结肠按其位置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结肠和盲肠在形态上有三种特征性结构:结肠带,沿肠的纵轴排列有三条,由纵行平滑肌集中增厚而成;结肠袋,是相邻的两条结肠带之间向外膨出的袋状结构;肠脂垂,是结

48、肠带附近分布的许多包含脂肪组织的浆膜突起,这是辨认结肠和盲肠的标志。(五)直肠直肠并不直,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上部的弯曲向后凸,与靓骨的弯曲一致,称为直肠舐曲;下部的弯曲在尾骨末端的前方,向前凸,称为直肠会阴曲。直肠上部肠腔膨大成为直肠壶腹。直肠位于小骨盆腔的后部、舐骨的前方。其上端在第3舐椎平面与乙状结肠相接,向下沿第4、第5舐椎和尾骨前面下行,穿过盆膈移行于肛管。直肠的前方,在男性体内与膀胱、精囊、输精管壶腹和前列腺相邻;在女性体内则与子宫颈和阴道后壁相邻。(六)肛管长34。111,其内侧面有610条纵行的黏膜皱裳,称肛柱。相邻两肛柱下端连有半月形的黏膜皱裳,称肛瓣。肛瓣的边缘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