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13647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立足于创建学校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快学校自主发展步伐,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健康地发展。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小学章程,特制定学校近中期发展规划。第一部分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办一流学校,育一代英才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秉承学校办学理念,五育并举,构建学校现代治理新体系,打造健康、快乐、温馨的良好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努力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先行示范学校。第二部分现状分析一

2、、学校概况学校地处市中心,附近有丰富的科技文化设施,方便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实践活动。学校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学校现有36个班级,在校学生1650。学校现有教职工100名,专任教师98名。88位在编教师,其中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55人,名校长2人,名师8人,骨干教师及各级教坛新秀36余人。二、发展优势(一)文化理念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常规化管理逐步走向过程化、具体化,教研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以德治校取得明显变化,人性化管理唤起学校谋求发展的迫切需求,形成师资流动和政策变化都难以削弱的优势。(二)空间建

3、设学校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无论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有了长足进展,新型学习空间的建设,创设自主体验区、自由创作区等泛在学习场域,整合校园内外部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借助互联网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促使硬件设施在区域小学中属一流的,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校风构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已经形成。广大教师敬业奉献,乐教,广大学生学习刻苦,乐学,我校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几年以来,我校的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列,学校的办学效益和质量得到很好的体现。基于以文养慧,以智促慧,以能增慧的基本原则,已经构建课程体系,为教师量身定制的生长课程和有效陪伴等家庭教育课程。这一系列课程让每一位

4、教育在场者都呈现出了共生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四)学校管理学校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到位,规范、有序、民主的管理方式体现依法治校的教育思想,在德育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课程管理等方面建立体现以人为本、追寻校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管理制度。(1)德育管理方面。学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德育功能,系统构建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2)在师资队伍管理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和校本研修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的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将一批优秀教师纳入学校骨干培养规划中,并逐步形成具有学校

5、特色的名师工程。(3敢育教学管理方面。一方面学校以常规管理制度为依基础,规范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保证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实践常规管理创新活动,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4)教育科研管理方面。实现了课题管理全程实施技术性管理,包括申报、论证、立项、实施、总结及成果答辩、推广等等,并完善各级立项课题的申报程序,形成课题申报链,建设课题申报支撑体系。(5)课程管理方面。学校从课程体系设置、构建和美理想的课堂、建立多元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行动等

6、方面进行规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其中,学科拓展型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是学校课程管理中的一大亮点。三、主要制约因素(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学校新教师顶岗培养人数多,每年教师进出流动较大,导致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二)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足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教育模式、育人方式呈现多样化,以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由于以前应试教育较为注重学科知识,忽视学生其它能力,以致于限制教师的发展。因此,很难适应今天的教育。只有突破以往教师专业结构,才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第三部分办学理念及发展总体目标一、办学理念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为学生终身全

7、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管理机制、教育策略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系统,以学校管理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和教育教学现代化促进形成适合小学特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坚持走内涵发展,文化办学之路,着力营造校园文化,打造学科教育品牌,建设体艺特色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跨跃式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科学、队伍优化、特色显现的品牌小学。二、发展总体目标学校发展目标:立足于现有优势,着眼于内涵发展,建设面向未来的精神家园、智慧学园、科技创园和成长乐园。教师发展目标: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制定符合教师个人的发展规划,形成一个有层次、有重点、可持续发展的塔状教师结构队伍,造就严慈共济、承创并举、德才兼备的明智

8、教师。学生发展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育身心两健、真善共求、知行合一的明理少年。第四部分:发展具体目标及主要措施一、建设引领(一)基本目标坚持校长负责制,以实现教育抓建设,抓好建设促教育为工作思路,落实初心教育。学校以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为路径,坚持教育实践,构建起人本化项目化智能化的管理体系。(二)主要措施1.人本化。完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教代会审议学校重要工作,使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全过程。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评议监督制,组织教师对校级班子成员进行一次信任度评议。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构建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尽全力为学生提供优质

9、服务。2 .项目化。按照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要求,学校重难点工作以及教师创新性研究工作具化为一个个项目推进,让想做事的老师有事做,让能做事的老师做成事,让更多的教师在项目协作中亮起来。3 .智能化。通过数字管理平台,优化组织架构,开创全新的扁平化在线服务模式,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构建数据互联互通、应用协同的智慧虚拟环境,完善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推进行政管理智能化,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可视化呈现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状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服务的精准性,持之以恒的促进管理效能的提升。二、队伍建设(一)基本目标完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业务素

10、质。综合提升全体教师师德和师能,以培养骨干、名教师为重点,建设一个结构优化的塔状教师梯队,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加大名师培养和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力争培养1-2名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二)主要措施1.教师规划。营造自主、健康、和谐、互动的教研氛围,通过两个抓手,三级校本教研阵地,四大名师培养工程,五大培训模式等,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能教学、会科研、善学习的骨干教师队伍,最终脱变成一批水平较高的县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出学校名师。4 .师德弓I领。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增强德育目标意识,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

11、效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着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完善以学校为主,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努力凸显学校德育特色。5 .师能提升。关注教师个体学习与成长过程的持续完善,使教师成为自主的变革实践者。通过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设计才是供不同的学习方式支持教师发展月虽调教师日常的、经常化的实践与反思。根据师资队伍的现状,制定教师分层规划,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首先落实教学五认真,以检促优,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实施青蓝工程,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门培养,为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展领雁工程

12、,树立好典型,通过专家结对、培训交流等培养手段,打造一批骨干名师,提升教师在本地的美誉度。6 .评价巩固。在激励中发展,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在评价类型上,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和结果并重;在评价功能上,从甄别转变为促进教师共同进步;在评价主体上,从单一评价主体转变为多元的评价主体。打造三评机制平台,促进公正公开,通过学生评教、教师互评、学校评价,创新优化评价机制。三、课程建设(一)基本目标进一步深化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科教学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并适应有效教学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常规管理优秀内容的同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过程指

13、导及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形成一套保障课堂变革顺利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体制,有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建设优秀的教研组,实施三级课程体系,开发校本特色课程。通过未来课程的改革,建构涵盖德育课程、学科必修、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在内的一整套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以契合学生个性化需求,融合多学科知识,促进学生、教师、家长每一位教育在场者的发展,指引教学走向课程育人。(二)主要措施1.重视学科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未来学校将更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对有效教学的感悟和探究,引导广大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激励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逐步体现出学习任务的改革思想和举措,提高课

14、堂教学质量。具体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选修课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第二,各教研组继续以品牌创建为核心理念,通过团队的相互沟通、支持、配合,将品牌理念落实于具体的实践中。通过优秀教研组、教研组课题成果展示等活动加大教研组品牌建设力度,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体育组的快乐大课间武术操、语文组的丹音霞诵、数学组的趣味数学、美术组的陶艺、科学组的小小科学家等多个学科项目做强做大。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常

15、规管理创新行动。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以课题为载体,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常规管理,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具体从五个方面入手:备课管理,通过研究备课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文本材料向研究备课方法转变;课堂管理,通过常规听课,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研究教学问题转变,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作业管理,通过改进作业管理的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评改状况向注重作业分析转变;第四,学习指导管理,通过对学生个体学习状况的关注,从关注学科成绩向重视特殊学生发展转变;学业评价管理,通过多种渠道的建立和活动机制的完善,从单一的学

16、业评价向学科多元评价转变。通过实践探索,除了实现传统教学常规管理管、督、评的功能之外,拓展教学常规管理的功能,体现教学管理的理、研、引,真正实现课堂变革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从督导指向向研究指向转变,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转变。3、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差异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基于差异教育关注生命个体个性成长的理念,学校努力构建一套全新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通过教育评价唤起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们提出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的理念,在未来的三年中,学校教育评价将对多元化学生评优方案、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的研究。4、积极组织教研组长等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个人素养和活

17、动组织能力,进而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的能力。认真研究教师培训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四、德育工作(一)基本目标通过实施明行教育明心评价,培养明理少年。提升德育队伍,拓宽德育领域,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形成体验式、生活化的德育工作机制。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教育资源,三方联动,构建学生成长乐园的德育大环境。(二)主要措施1 .培育德育队伍。加强培训I,举办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德育论坛,促进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实施德育工坊,发挥德育名师骨干引领、辐射和孵化作用,开展年轻班主任指导培养工作。完善教师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培养育德能力和专业能力双发展的领头人。2 .探索素养教育的德育品牌。通

18、过一日常规、自主管理等内容,开展养性、养正、养智、养德等系列活动,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体制,以素养教育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塑造美好心灵。3 .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学校课程实施与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机整合,开展主题鲜明、生动新颖、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且为不同年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校外活动;建设一支热爰校外教育、具有奉献精神、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校外教育师资队伍;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并能与课内体系相融通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力求让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健康成长。4

19、.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勾画学生成长画像。借助多元、多维、智能的学生动态成长激励系统,通过老师和家长共评,班级和学校分层评价,完善对学生的品行习惯、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以评价为抓手,形成学生的成长档案,勾画学生成长画像,捕捉到学生的生长点和发展点,为精准化教育教学提供支撑。5 .课内外融合,形成合力。加强家校社合作,拓宽教育领域。完善家长学校授课内容体系,充分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加强社区联动,建设一支热爱教育、具有奉献精神、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校外教育师资队伍;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并能与课内体系

20、相融通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力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实践体验活动中健康成长。五、教学工作(一)基本目标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为抓手,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着力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获得学习体验、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习空间、培养综合能力,从而支持个性发展,促成自主发展、自我生成。(二)主要措施1 .以生为本,提升智育水平。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引导教师树

21、立以生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完善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抓牢课堂主阵地,抓实抓细教师备课关、课堂教学关、作业批改关、辅导关、测试关、评价关和教研,以精细化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向课堂要质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双减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研究课后作业形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2 .彰显特色,强化体育锻炼。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国家体育课程为基础,以日常大课间活动、体育作业打卡、体质健康测试、体育竞赛为抓手的体育育人新模式,辅以体育社团活动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2、继续推进特色体育学校建设,定期举办校园联赛,让每位孩子掌握一项技能。严抓学生体质健康达标,通过学期初初测,学期中跟进,学期末达标全过程监督,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多方位关注,全面提升学生体质水平。3 .润泽心灵,增强美育熏陶。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注重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不仅开好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基础课程,结合学生实际,将口风琴引进校园,搬进课堂,让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充分挖掘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开设形式多样的艺术社团,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成长。4 .与时俱进,加强劳动教育。积极构

23、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劳动教育资源,探索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让劳动在学校扎根,让孩子们因为劳动而手中有活、心中有爱。带领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小学劳动教育途径,通过管理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评价育人五措并举,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六、综合评价(一)基本目标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标准,通过学校评价改革,完善立德树人育人机制。构建明心评价体系,研究形成五育融合的多元评价办法,引领学生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二)主要措施1 .构建五维评价体系。基于五育并举,同时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形成小学

24、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结合教师、学生、家长的反馈,对体系进行不断的修订,最终得到科学、实用的评价体系。2 .全面开展评价。首先做到两个完善:完善基于平台的学生智能成长激励系统的研发,完善评价终端,进行评价大数据采集。其次根据评价体系,制定评价细则。分层分批对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评价培iJIIo将学生评价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绘制电子账单式的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单并在学期末推送给学生及家长。3 .制定和完善学生成长激励机制。制定小学学生综合评价积分兑换方案,并依据方案开展积分兑换。搭建五维五级学生阶梯式成长激励机制。依据评价结果,开展周评、月评、学期评和学年评,并进行隆重的表彰仪式。4 .

25、形成总结诊断分析调整操作流程。每学期中旬及学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报告。由各线牵头,针对发现的问题,形成改进方案,并针对方案实施改进。七、教育科研(一)基本目标坚持科研强师、科研提质、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使教育教学和管理常规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人人有小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打造精选题、真实践、勤反思的科研氛围,实施科研课题与常态研究相结合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紧密课题与特色的关系,使课题服务于特色,使特色建设推动课题的研究,力争构建形成能持续推动学校发展的,逐步打响具有学校特色的科研品牌。教师学术论文、案例发表、获奖占教师总数20%以上,每年都有3个以上课题立项

26、和结题,荣获市区先进教研组和教科研先进集体。(二)主要措施1.建设成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科研网络体系。为了让课题研究更切实、有效、深入,学校在择定课题时要切准教学改革的热点,凸现课题的前瞻性和推广价值,确定一个今后三五年中对学校工作起导向作用的整体性、探索性的主干课题,再围绕这一主干课题,确立一批在日照市、东港区、学校立项的辅助性课题着力研究,各科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一个主干课题覆盖下的系统的完善的课题研究网络。现阶段学校管理方面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为核心,课程方面以拓展型课堂研究为重点方面,课堂方面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文化方面以和美幸福为校园文化主线等。2 .实施规范化的课题研究过

27、程管理,提高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建设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等课题三段介入常态化管理模式,对学校各级课题进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学校一线教师课题研究规范化管理进程,保证学校教师的各类教研课题能够正常开展研究工作,并能够及时地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问题解决。加强研究成果的总结梳理,指导教师做好课题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工作,强化对研究成果的理性思辨,从而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特质与推广价值。3 .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好各种校本教研活动。继续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把优秀教研组创建、教研组专题研究、年级段教学研讨、学术沙龙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教师之

28、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扎实有效推进的教师个人专题研究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开展个人专题的研究工作,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常态化。4 .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在人力、财力资源分配使用上适当倾斜,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质量比较高的课题成果给予适当的包装。包括外请专家对课题成果鉴定及参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成果评比,提供相关的成果推广平台,以宣传推广相应的研究成果。每年将教师的课题成果汇编成册和教科研通讯,及时反映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及动态,针对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29、发表师生教育方面的言论,以传递课改经验,宣传成功案例,树立先进典型,交流研究经验,提升理论素养。八、未来学校建设(一)基本目标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这个核心目标,坚持推进科技特色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创新。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项目活动为载体,以技术手段赋能教学研究,聚焦学科项目的改革与实践,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形成较为系统的学科项目化的研究体系,最终实现未来学校生态建设。(二)主要措施1 .架构新型空间建设以建成校园电视台、移动录播、创客中心、数据存储中心等为基础,基于融合教育平台,自主研发和定制开发,建构可视化的移动端的智慧校园框架,实现办

30、公0A、教务管理、后勤管理、学生德育管理、家校连接的数字化、集成化、移动化,并对接学校的智能硬件,真正将学校建设成为基于互联网+的物联校园。2 .智慧+科技特色建设(1)建设融智慧科普阵地。建设校内科技教育基地,开发和整合特色教育资源,大力引进科技元素,建立集知识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技活动阵地。(2)打造融智慧科技活动。精心打造科技嘉年华活动,把每一次科技活动打造成为师生的科技盛典,并形成项目品牌。(3)建构融智慧科技课程。在科技活动实践的基础上,寻找课程资源开发上的新起点,课程文化建设上的新亮点,办学思路上的新突破,实现从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的跨越。3.项目化学习(1)开发校本学习资

31、源,建设弹性灵活的学习空间,采用开放灵活的管理机制,实现学生人人能学,时时能学,处处能学。(2)设立种子教师,成立项目化学习研究共同体。种子教师负责组织和领导研究共同体所有成员的项目化学习和研究的活动,收集整理本组成员的各种活动材料。(3)融合课程规划,重构教育课程体系与模式,促进全体学生素养提升,实现我校教学课堂模式的全面创新。(4)建立富有实效的教学评价,为课程教学与教材编写提供反馈,整合成大数据,形成教学质量提升闭环,确保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改进。(5)通过课题研究,产出一批有价值的论文、案例,最终形成有影响力的著作。九、办学条件(一)基本目标完成校园食堂改造等相关配套建设,提高教师生活满

32、意度;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从理念传承、文化再造的角度不断对校园文化进行提炼与升级,深化智慧化校园建设,打造智慧校园。(二)主要措施1.完成校园食堂改造。优化校园环境,做到道路规划化,绿化园林化,环境教育化,装饰艺术化。实现校舍建设整体美、设施花木园林美、校园文化艺术美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2 .改善办公条件。实现办公条件的整体优化,校工会以创建温馨办公室为抓手,让校园成为教师的又一个温馨家园。3 .完善后勤管理与管理制度。利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实现后勤服务智慧运营模式及时解决教师工作与生活中的种种状况。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成立学校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在全体教职工中广泛收

33、集意见,召开教代会专题讨论、修订发展规划,把这一任务作为全校共同参与的工作,明确目标,齐抓共管,保证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目标达成的高效性。(二)制度保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三)师资保障: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