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介绍:“五强化五突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19366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验介绍:“五强化五突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验介绍:“五强化五突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验介绍:“五强化五突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验介绍:“五强化五突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验介绍:“五强化五突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验介绍:“五强化五突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介绍:“五强化五突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近年来,*市*县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大内容,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做好“五强化五突出”文章,探索新路径、创造新经验、打造新品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质增效。强化理论宣讲,突出思想引领。依托全县45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把理论宣讲队伍、内容、方式有效融合,形成“融合式”宣讲大格局。融合宣讲队伍,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宣讲体系,组建167人的志愿者宣讲团,进村入户开展宣讲,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0O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20万余人。融合宣讲内容,将宣讲课堂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三句半

2、”“金钱板”等形式开展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翻译成“渠县话”“家常话”,用群众身边事现身说“理”,既讲理论,又谈需求,做到宣讲有高度更有温度。融合宣讲方式,实行线上线下联动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充分利用“宕渠星火”基层理论宣讲、“星光梦想家”志愿服务品牌、“宕渠文艺宣讲队”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特色品牌,采用“宣讲+理论”“宣讲+文艺”“宣讲+服务”模式开展进机关、进单位、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进校园、进军营、进两新社会组织、进网络等“七进”活动,当好广大群众的“理论翻译官”。强化政策宣传,突出为民解忧。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席会议作用,将队伍、项目和阵地等各类资源

3、整合,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各部门借助“综合体”开展政策宣传,推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今年共有45个单位开展政策宣传,12个单位开展业务培训,培养政策明白人4500余人。以网格服务为抓手,建立专属网格169个,全面推行“网格”模式,强化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群防群治、隐患排查、风险化解等职能职责,多角度、全方位、分类化研判处理社区居民急难愁盼事项,全面提升服务成效。以“传播文明、引领风尚”为主题,积极开展文明上网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绿色上网,大力营造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空间。强化文明创建,突出主流价值C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持续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4、,开展“文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活动,厚植文明沃土。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等五大文明行动,惠及群众30余万人。创新打造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综合管理平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完善校内校外青少年思想法治教育工作体系,强化未成年人保护,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示范引领作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村镇)7家,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4人获评“*好人”,3人荣获“*省道德模范”称号,“德耀*、模范讲述”志愿服务项目入选今年全省学雷锋种子项目,打造达州市首家“*好人”工作室,通过典型引领,激发广大群众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主动践行主

5、流价值。强化志愿服务,突出实践效能。印发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推行“14536”文明实践工作机制和“9+N”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医疗健康志愿服务队等9支常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融合各部门志愿服务资源,打造“文明实践点”300个。精准收集群众需求,制定文明实践所、站活动指导计划,开展“理论宣讲”“好人宣讲”“移风易俗”“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实践活动,累计开展2万余场次,使志愿服务成为凝聚时代精神、弘扬实践效能的主阵地。强化

6、“三治”力量,突出移风易俗。制定渠县治理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问题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十严禁、十倡导”活动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的通知等文件,创新实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健全法治基础。利用县融媒体中心媒体平台刊播治理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倡议书倡导移风易俗公益短片,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开展“反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倡树文明新风”主题宣讲活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推崇相互尊重、共同奋斗理念。发放倡导婚俗新风共建幸福家庭倡议书,积极引导新婚夫妇争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受益者。通过“文明积分、道德超市、红黑榜”等做法,公示评选结果,发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自

7、我约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立健全全县415个村(社区)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加强正向引导。今年以来,*紧紧围绕省、市的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有序有力开展。主要体现在“三个突出、三个持续”:一、突出抓好实体经济,县域经济持续发力今年以来,*“五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湛江市平均增速,第二产业占比从2022年的12.1%提高到14.4%,经济呈现整体向好的态势。一是抓好平台建设。抢抓“大型产业集聚区、大型出口加工产业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片区)、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8、,等四区合一的机遇,累计投入资金9.87亿元,加快完善园区“七通一平”;提前推进土地整备,正在组卷报批*个批次*亩。坚持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派出3名处级领导带队驻点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招商。全面推行“代办制”“二号章”等制度,为企业提供全程代办服务,为优质项目实行“厂房代建”。二是推进港口建设。*乌石港距离越南海防市*海里,是我国大陆通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航程最短的深水港口之一,在吸引企业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仅今年上半年,我市已成功签约大毛牛物理发泡材料、美达玩具、碧辉眼镜(二期)等项目11个,签约额达133.74亿元。目前,乌石港建设已获得省政府支持,列为我省9大新增围填海

9、港口之一,并建立专班加快推进建设进程,争取国家战略填海造港,将乌石港打造成对接东盟主港口。同时,我市计划投入4000万元,改造大唐电厂专用码头,建设小型集装箱码头,货物可直接出口到越南海防市。三是抓好绿电供储。全面整合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资源,加大收购储能项目力度,做大做强储能板块,积极争取绿电直供。加快*集中式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建设,力争今年10月前投产。加快远景零碳产业园建设,力争今年12月试产。二、突出抓好特色发展,镇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今年我们出台了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提升各镇综合实力。一是美丽坪镇建设步伐加快。支持镇(街)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砂石、土地等自然资源,积极

10、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整合镇区存量、增量建设用地,每个乡镇预留约100亩城镇开发边界,鼓励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低楼层低密度建筑、租赁房、农民公寓。*、*、*美丽珏镇先行示范建设加快。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速*支线工程完成投资7.84亿元,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至企水段先行标动工建设。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段)全面动工,湛海高铁征拆工作有序推进。高铁新城片区开发加快,产城融合加速发展。总投资1*.4亿元的18个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基本完工。三是继续深耕蓝色粮仓。省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已下水投产,海威3号、4号正在筹建。累计投产深水网箱978个,年产值约*,7亿元,海上牧场初

11、具规模。三、突出抓好示范引领,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一是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村”创建工作,沈塘镇示范带项目加快推进,沈塘镇处井村、雷高镇扶柳村等80个示范村建设项目全面铺开。100%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标准,*2.8%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二是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大覃斗芒果、流沙珍珠、*青枣等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农业品牌存量达52个。成功举办第四届覃斗芒果文化节,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等农海产品冷链流通新模式,目前正加快推动综合冷链物流园项目(一期)建设。三是绿美*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创建*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今年计划营造修复*亩,已营造修复1332亩。目前,城区绿地率达3*.04%、人均面积20. *8平方米。*“百千万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发展不充分,工业化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二是税收税源不足,收支严重不平衡,“三保”支出压力较大;三是基础设施短板多,城乡建设、教育、医疗、人居环境等方面历史欠账较多。接下来,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的部署要求,坚持市镇村三级联动,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