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经验材料:“三坚持三强化”.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19486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查研究经验材料:“三坚持三强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调查研究经验材料:“三坚持三强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调查研究经验材料:“三坚持三强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调查研究经验材料:“三坚持三强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调查研究经验材料:“三坚持三强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查研究经验材料:“三坚持三强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查研究经验材料:“三坚持三强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兴调查研究工作开展以来,*县高度重视,紧扣中央、省、市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的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通过“三坚持三强化”,快速让“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动起来、干起来、实起来,高质量高标准推进调查研究工作走深走实。一、坚持以上率下,强化组织保障。谋划早站位高。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后,*县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狠抓落实,在县委常委会议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切实把稳工作方向。方案实交流勤。根据*实际,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明确县管正科级单位的领导班子要围绕12个方面的调研内容选定12个能够解决的问题,制定具

2、体措施,限期销号解决。召开县委常委会3次、专题调度会5次、调研情况交流会1次。保障强督导严。迅速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调查研究工作专班,安排专门办公场所和足额工作经费,统筹推进活动的开展。建立“一周一提示一反馈、一月一交流一通报”工作制度,下发工作提示6期。截止目前,全县37名县处级领导领题调研,15名县处级非领导班子成员也都全部参与到其他处级领导所领题的调研课题之中,切实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促进调查研究工作落实落细。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真抓实干。深研调研方案。坚持问题导向选准课题,制定详细调研计划和方案,做到“揣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推着工作进”。目前,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共上报调研

3、课题37个,课题涵盖党的政治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各方面各领城。深入一线调研。坚持问需于民,县处级领导通过走访、下访和接访,12345热线问题梳理接单,常态化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活动,直奔田间地头、村组社区、项目现场、车间班组等生产一线,全面准确掌握第一手材料。深究问题根源。坚持从源头上严格审核报送的问题信息,只要是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论大小,都深刻分析问题产生背景、问题根源,找准是党委工作重点、政府工作难点,还是上级关注焦点、群众反映热点、自己履职要点。真正通过问题分析、问题诊断、问题深挖、开出药方,对症下药,确保问题找得准、根源查得实、落实下得去。

4、三、坚持实效为本,强化调研成效。注重问计于民。采取召开座谈会、“四不两直”、随机走访等多种形式,通过下沉一线、角色互换,面对面咨询群众,寻找解决办法。截止目前,共召开座谈会159场次,实地调研181次,访谈1379人次,现场收集意见建议526条。注重限时解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形成领导班子问题清单、单位责任清单、立行立改问题清单等清单明细,建立问题台账、销号台帐。对短期能解决的,马上就办、立行立改;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做到解决一个、核销一个。注重成果运用。及时总结调查研究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用好调查研究成果,把好做法好建议梳理转化为政策举措,把好经验好措施提炼固化为

5、长效机制,现已制定修订制度35项,梳理形成民生项目清单74项,切实把调查研究成效转化为推进全县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真正形成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工作体系,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竭力将矛盾纠纷消弭在前端、化解在基层。现将相关经验做法总结如下:一、建立一套工作体系,全力强化组织保障*县法院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和上级法院对诉源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将诉源治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作高位推进,县法院成立由党组书记、院

6、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诉源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多元解纷和源头治理两个专班,定期召开诉源治理工作推进会。为诉源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先后制定*县人民法院关于深入开展诉源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县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工作管理规定*市*县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委托鉴定工作的操作规程*市*县人民法院调解案件补贴办法(试行)关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类案多元化解实施细则(试行)*县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执源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工作机制,压紧压实责任,形成全院一盘棋,各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二、探索两条路径,力求实现矛盾纠纷“标本兼治”一是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将诉

7、讼服务中心作为分调裁审总枢纽进行全方位升级打造,组建分流引导团队、司法确认团队、立案登记团队、小额速裁团队,有条不紊开展案件分流引导,诉调衔接、调裁对接、登记立案、繁简分流工作。对于家事、邻里、小额等适宜调解的纠纷,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将案件推送给特邀调解员和调解组织进行诉前调解。对于无调解基础的小额诉讼纠纷,分流至小额速裁团队,启动“六快三简化”工作机制进行便捷高效审理。通过发挥“总枢纽”的调度、协调功能,建立了分流引导、诉调对接、司法确认“三点一线”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满足当事人一站式多元解纷需求,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诉讼案件增量得到有效控制,诉前调解成功案件量和成功率大幅

8、上升,新收案大幅下降,呈现出“两升一降”的良好态势。二是构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网格。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职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联动基层组织构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网格,着力打造“一庭一品”的基层法庭诉源治理模式。在*探索“综治中心牵总、企业化解为主、联合解纷为辅、法院诉讼断后”诉源治理模式,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在*,以“无讼乡”创建为抓手,着力打造“法官入乡村、就地解纠纷、矛盾不入庭”诉源治理模式,积极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我院建立的“相约星期五”工作机制,由法庭法官每周轮流到法官工作站(点)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工作,源头解纷的同时,也拉近了与老百姓距离。三、注重“三个联动”,凝聚诉源治理合力一是加强

9、“府院联动”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不断助力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诉源治理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联动化解矛盾纠纷,目前已有司法局、住建局等*家职能部门出台诉源治理机制文件。县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对属于“高发频发”的地域性、类型化矛盾纠纷,例如房地产、物业、信用卡纠纷等,深入分析争议成因,积极向政法委汇报,协同基层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制定了关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类案多元化解实施细则(试行),并积极加强与县住建局、街道办事处等部门的联动联调,成功化解大量物业公司的集团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二是加强“多调联动”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坚持“专业调解与联合调解

10、”相结合,倾力打造民商事调解中心、“老法官之家”等精品调解团队,积极引进金融行业和保险行业等调解组织,挂牌成立商事调解、公证调解等驻院调解工作室,并主动与专业律所、高等院校、基层社县等加强合作,增选各行各业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调解能力的调解员,逐渐形成人民调解、特邀调解、行业调解、公证调解、律师调解等多种形式参与的多方联动解纷模式。目前,共有*个调解组织,*名调解员进驻调解平台,非诉解纷呈现多元化、专业化、规范化特点。三是加强“诉调联动”确保非诉解纷依法规范高效。建立培训联络机制,不定期组织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调解工作调度会、交流座谈会,邀请资深法官、优秀调解员讲解民法典等常用法律法规、分享调解

11、经验和心得等,促进非诉调解工作高质量推进;由业务庭对诉调案件开展业务指导,在具体案件中就法律适用等问题对调解员提供专业指导,帮助调解员规范解纷、高效解纷;积极建立“法官+调解员+居(村)委会”联动联调机制,充分发挥法官的专业特长、调解员的调解经验以及当地基层组织熟悉社情村情优势,就地联动开展调解工作,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修复亲情关系,实现“化解一案,教育一地”的普法效果。同时,积极探索执源治理和行政争议协调化解工作机制,率先开展执源治理工作。四、打造一个精品调解团队,提升非诉解纷能力和水平为进一步提升非诉调解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推动矛盾纠纷源头解纷、实质解纷,县法院先行先试,探索成立“*”调解

12、团队,广泛吸纳具有调解经验的退休法官及资深法律工作者作为特邀调解员参与非诉调解工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注入新的力量。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前端分流案件的功能日渐明显,调解团队也随之不断壮大,现有特邀调解员*名,其中专职调解员*名,兼职调解员*名。*年“老法官之家”调解成功各类纠纷*余件,占县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的*%,其中诉前调解成功涉营商环境案件*件,有两件标的上亿涉企纠纷,为企业节约诉讼费*元。“*”调解员凭着丰富精湛的专业素养、高效便捷热情的解纷服务,不仅为当事人减轻诉累,赢得一片肯定和好评,同时对从源头控制诉讼案件增量,缓解案多人少矛盾起到积极作用,已经成长为非诉解纷的中坚力量,成为*法院一张亮丽的名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