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犀相通 冰雪消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犀相通 冰雪消融》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灵犀相通冰雪消融“共情”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三个实例摘要教育教学活动中,“共情”心理的运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共情是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形成情感共鸣,最终帮助别人摆脱困境的情感交流艺术。教师只有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体会到当事人的所思所想,才能形成情感的共振,解决实际问题,谱写出和谐的乐章。关键词共情共鸣沟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能看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场面,作文一种教育手段,懂得谈话的分寸和艺术能够取得绝佳的教育效果,但若为了维护师道尊严,总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题,全然不考虑当事人内心感受,很可能让谈话陷入尴尬的境地,最后弄得彼此内心充满怨气,不欢而散。谈话的目的是能够让交流
2、的双方找到心灵的共振点、契合点,即能够对某一情感和看法感同身受,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到的“共情”。“共情”这一词由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提出的,它脱胎于弗洛伊德的“移情”理论,科胡特在精神分析辞典一书中将内省和共情一起作为心理研究的方法。罗杰斯认为共情是让人与人之间从情绪、认知、观念等建立“连接”,达成共鸣,让沟通更有效,达成共扁的局面。同时也是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共情”不代表乱用同情心,那只是为了帮助他人导入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我们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共情”这一情感来提高我们沟通的效能呢?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的实
3、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案例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的心灵深处陶行知一节公开课,我上的是黄蒋佳的小说心声。当天听课的老师比较多,我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整节课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当课文提到李京京的父母时,我问大家: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想最想对父母说什么,一般来说,作为一个亲情缺失的孩子,他最渴望地当然是对父母的想念,想回到他们身边。我相信同学们的答案不会超过这个范畴。为了保险期间我让语文课代表来回到这个问题,没想到她站起来情绪有点激动,大声地说道:“我讨厌这样的父母,我希望他们永远也不要回来!”说完竟抽泣起来。冷不丁地冒出这一句,我一时手足无措,学生们也面
4、面相觑,不知怎不办才好,教室里顿时一片沉默,位子上她也觉得自己失态,低垂着头,不敢望我。坐在后面的老师都放下笔,小说地议论着,看我如何化解当前尴尬的境地。我此刻想到她是一个留守孩子,父母常年在城市里做生意,一年到头回来不了两次,孩子基本上是和爷爷奶奶生活的,父母之爱的缺席很有可能让她产生了失望和怨恨,这是多年的积怨突然发泄的表现,将心比心,她也权利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我示意她坐下来,然后对大家说:“今天我们的课代表一定和李京京产生了心灵的共鸣。老师知道她的父母在外地,很少在他身边,其实她一定很想念他们,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老师能够体会到她内心的渴望和怨恨,如果老师有这样的遭遇,真不知该怎么办
5、才好,作为留守儿童,谁都希望爸爸妈妈每天陪伴着自己,我们的课代表也不例外,让我们为她的真心话鼓掌!”几句话让课堂松弛下来,这个小插曲不仅没有破坏之后的课堂气氛,相反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我能站在她的角度想问题,充分理解她的所作所想,给予她以信任和鼓励。“共情”,给了她心灵的慰藉,也让课堂焕发光彩。案例二: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一卡维林语我带的班有一个学生很让人头疼,开学没两天便与他的母亲在教室外大吵一架,起因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刚开学,小孩子闹点小脾气有没什么,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目无尊长还是少见。此后这个男孩一直给我惹麻烦,上课迟到、随意讲话,作业不写,与同学吵嘴打架是家常便饭
6、,最可恨的是他从不接受批评,性格古怪难以沟通。他是办公室的常客,但不管你怎么声色俱厉抑或苦口婆心他都无动于衷,一副死猪不拍开水烫的架势。经过几次交锋,我失去了耐心,必须将他拿下以振班纲,但事与愿违,他软硬不吃,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他都表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此后,我们成为严重对立的双方,我的课堂,我视他为空气,从不往他的位置上望一眼,更别说提问他?他同样从不抬头看黑板,回缩到自己的世界里睡觉或左顾右看。但这种局面让人难以忍受,我真想立刻结束这种局面,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我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的家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由妈妈陪读,爸爸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平时妈妈对孩子管道得很严,稍有过错,处理方式
7、简单粗暴,非打即骂,与孩子几乎没有情感交流。作为母亲,她也没有起到陪伴的作用,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出去打麻将,将他一个人留在家里,因为这一点,男孩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不满和怨恨。因为与父母存在思想的隔阂,久而久之,养成了他孤僻、易怒的性格,对任何人的劝告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冷静下来,我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样站在他的角度想,突然觉得他值得同情,爸爸远在他乡,妈妈一心想着自己,从不关心他的生活学习,自己有了苦恼又无处诉说。该是多么的孤独和失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主动找他谈心,肯定他在课堂上的一些好的表现,对一些过激的行为并没有一味的批评,而是给予了理解和宽容
8、,以心换心,以情动情,让他感受到我发自内心地同情他,想帮助他。几次谈话下来,他心中的坚冰融化了,我们中间的墙没有了,有好几次,他主动到我的办公室与我谈他的家庭。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变得合群、主动,上课能克制自己的行为,人也变得阳光开朗了。之所以能取得怎样的效果,我想还是我把自己当成了他,从他的家庭状况、心理感受来分析问题,因而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当他意识到你没有歧视他,而是尊重他,信任他、关心他,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这是“共情”带来的沟通效果。案例三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一孔子班上有个女学生,本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自己可爱乖巧的女儿,妈妈贤惠,爸爸能干,一家人互敬互爱让人羡慕,
9、几年下来,买车买房还积累下一笔不菲的财富。但好景不长,作为女儿的爸爸有了外遇,开始整夜的不归家,这个温暖幸福的家不再是他心之所依。爸妈之间裂痕加深,冷战、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最终一切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离婚,丈夫净身出户,孩子判给母亲。女学生失去了爱的另一半,变得胆小,敏感,自卑,沉默寡言。在班级里,我再也看不到她开朗爱笑的身影,时常坐在位子上发呆出神,对于家庭幸福或爸爸一类的字眼她总是竭力回避,在课堂上,当我讲授涉及到亲情的内容,她总是保持沉默,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我知道这些触动了她的伤痛,她不愿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她和爸爸一年里没有任何交集,她将对爸爸怨恨埋藏在心底,冰封了自己。后来,爸爸与
10、那边女人分道扬镀,开始想起家庭的好,想回心转意,但都遭到了母女俩的拒绝,这位爸爸不死心,想尽办法与女儿见面,每天纠缠女儿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整天守着教室外,盯着或者喊着女儿的名字引得师生们驻足观看,议论纷纷。气得学生在教室里大哭起来。我很看不起这位父亲,他抛妻离子,现在又想破镜重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但转念一想,问题总得解决,不然这位父亲是不会停手,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我与这位进行了一番深入地沟通。这位父亲开始讲了很多后悔道歉的话,痛哭流涕,不断责骂自己,他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孩子们的身边。补偿她们。我只是静静地听,临了,我说:“作为你的女儿,她有权表达自己的愤怒,因为你没有尽到一个父
11、亲的责任,没有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当她需要你的时候,你又在哪里呢?当她有委屈,有困难的时候多么希望爸爸能及时出现帮助她解决,你没有。再说,你用这种方式挽回不了什么,你的纠缠会激起他们对你的鄙夷和憎恶;作为父亲,我能体会到你此刻的焦急和渴望,毕竟孩子是你的骨肉之亲。人犯了一些错误,走了许多的弯路,幡然悔悟,想把失去的东西再拿回来,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应该想想孩子的感受,毕竟你伤害了她们,这种伤痛需要慢慢愈合,要给她时间去调整自己的心理,不能急于求成。以后的日子里请用实际行动弥补对她们的亏欠,重拾她们对你的爱;作为老师,也希望看到每个家庭和睦,亲情融洽,我会尽其所能,弥合你与孩子之间的裂痕的。”一番
12、话让父亲掩面而泣,他表示一定会配合我,不再感情用事。此后,我与女学生也进行了沟通,开始她表现了很冷漠,我知道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接纳曾经背叛家庭的父亲,于是站在他们父女不同的角度耐心地给她分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相信会给爸爸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这样的谈话进行了好几次,女儿的态度在慢慢改变。功夫不负有心人,父女两终于可以坐在一起谈一谈,女儿终于接纳了父亲。后来,爸爸妈妈也复婚了,一家人又可以生活在一起了。有位教育家说过,真正的教育在于尊重,只有从心底冒出来的汩汩甘泉才能滋养心灵,才能化解矛盾,“共情”就具有这样的力量。弗朗斯德瓦尔说:人类有一种天性,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别人的命运,会为别人的幸福而感到满足,也会为别人的不幸而感到悲伤,这种天性就是共情。影片你好,李焕英叫好又叫座,表现的内容很接地气,既让人捧腹大笑,又让人潸然泪下,实现了从“笑点”到“泪点”的跨越,里面就呈现了“共情”强大力量。教师若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共情意识,恰当运用共情技能,借助共情的力量一定可以达到教育的理想化状态。参考书目:(美)卡尔罗杰斯论人的成长(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5-1)(荷)弗朗斯德瓦尔共情时代(湖南科技出版社2014年07月)(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