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筑堤材料的简易鉴别与适用性、工艺试验、护脚工程实用技术、生态护坡实用技术.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23436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堤防工程筑堤材料的简易鉴别与适用性、工艺试验、护脚工程实用技术、生态护坡实用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堤防工程筑堤材料的简易鉴别与适用性、工艺试验、护脚工程实用技术、生态护坡实用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堤防工程筑堤材料的简易鉴别与适用性、工艺试验、护脚工程实用技术、生态护坡实用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堤防工程筑堤材料的简易鉴别与适用性、工艺试验、护脚工程实用技术、生态护坡实用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堤防工程筑堤材料的简易鉴别与适用性、工艺试验、护脚工程实用技术、生态护坡实用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堤防工程筑堤材料的简易鉴别与适用性、工艺试验、护脚工程实用技术、生态护坡实用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堤防工程筑堤材料的简易鉴别与适用性、工艺试验、护脚工程实用技术、生态护坡实用技术.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录A筑堤材料的简易鉴别与适用性表A筑堤土料的简易鉴别与适用性汇总表上的基本属性GB/T50145SLI88或SL251士在不同条件下的特征各类土对筑堤的适用性塑性图分类:角坐标分类湿土用手捻时的感觉土块的干强度干土块劈裂后的断口状态可塑状态时能搓成的土条直径(mm)士的韧性摇震反映不同施工方法不同堀身部位符号士名士名分层碾压填筑输泥管式均质堤非均质提防港体排港体无黏性土SW良好级配砂砂士只有砂粒的感觉,粗细不一,级配良好缺乏胶结性,松散不结块无塑性无饱和含水率时呈流体态XSP不良级配砂砂土只有砂粒的感觉,粗细均匀,级配不良X7粉砂手感是均匀的极细砂粒,无黏附性XX少黏性土ML低液限粉质土粉土

2、手感是均匀的粉粒,有面粉感,黏附性无微3无快+XX轻、重砂壤土手感有砂粒和粉粒,没有黏粒的感觉,黏附性弱,捻面粗糙,无光泽微3小快4*XX轻、重粉质砂填土+*XX轻壤土感党行砂粒,但含黏粒也不明显,手感以粉状为主,有弱的塑性和黏附性,捻面较粗糙,无光泽低断口粗糙,结构很疏松,含砂粒。但以粉粒为主2-3小快中XXX轻粉质填土XXX黏性土CL低液限黏质土中壤土感觉有砂粒,也感觉含黏粒,手感以粉状为主,土稍有鳖性和黏附性,捻面稍有光泽中断口粗糙,结构较疏松,含砂粒。但以粉粒为主1-2中中慢XX中粉质和土XXMH海液限粉质土堂填土感觉有砂粒,但手感以含黏粒为主,土有塑性和黏附性,有油腻感,捻面有光泽中

3、高断口粗糙,结构较密实,可见砂粒1-2中大慢XX重粉质壤土X砂质黏土微惑有砂粒,但手感以含黏粒为主,十的理性和黏附性明显,有滑赋感,捻面有光泽中高断口粗糙,结构致密,可见砂粒12中大慢XX粉质粘土XCH高液限黏质土黏土完全感觉不到砂粒,黏附性大,手捻有滑腻感,塑性强,捻面有光泽高很高质细如在片断口,结构较密,颗粒很细,看不到砂粒小于1.0大无+X+X重黏土XXXXX注1:本表适用丁粒径小于05e无机的粗、细颗粒土类:两种分类十名展粗略对应。注2:对砾质上、有机质上及膨胀上、分散性上、黄土、红黏上等特殊上类,需通过专门试验鉴定。注3:选择筑堤土料,除土质条件外,尚应有适宜的天然含水率相匹配。注4

4、:表中符号的含义:,为适用:+为可用:X为不适用:为特殊条件可用:*为需辅助设置内部排水系统。附录B工艺试验8.1 碾压试验8.1.1 堤防填筑材料有黏土、无黏性土、砾石土、砂砾石料、堆石料等,应根据原材料性质进行工艺试验选择。砾石料、砂砾(卵)料碾压试验可参照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碾压工艺试验方法进行工艺试验。8.1.2 试验目的包括下列内容:1.1.1 与砂砾(卵)料压实后是否能够达到设计压实度值。1.1.2 机具的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1.1.3 的施工压实参数:铺料厚度、土块限制直径、含水率的适宜范围、压实方法和压实遍数。1.1.4 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8.

5、1.3 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验应在开工前完成。2试验所用的土料与砂砾(卵)料应具有代表性,并符合设计要求。3试验时采用的机具应与施工时使用机具的类型、型号相同。8.1.4 试验场地应符合下列要求:1碾压试验可在堤基范围内进行,试验前应将堤基平整清理,并将表层压实至不低于填土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2碾压试验的场地面积,应不小于20m30m3将试验场地以长边为轴线方向,划分为IOmXI5m的4个试验小块。8.1.5 试验方法及质量检测项目应遵循下列原则:1在场地中线一侧的相连两个试验小块,铺设土质、天然含水率、厚度均相同的土料;中线另侧的两个试验小块,土质和土厚均相同,含水率较天然含水率分别增加

6、或减少某一幅度。2铺料厚度和土块限制直径按表7.2.2选取。3每个试验小块,按预定的计划、规定的操作要求,碾压至某一遍数后,相应在填筑面上取样做密度试验。4每个试验小块,每次的取样数应达12个,测定干密度值。5应测定压实后土层厚度,并观察压实土层底部有无虚土层、上下层面结合是否良好、有无光面及剪力破坏现象等,并作记录。6压实机具种类不同,碾压试验应至少各做一次。7若需对某参数做多种调控试验时,应适当增加试验次数。8标准击实试验按GB/T50123中规定的轻型击实试验方法进行。9碾压试验的抽样合格率,宜比规定的合格率标准提高3个百分点。8.1.6 试验报告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碾压试验结果,提出

7、正式施工时的碾压参数。若试验时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应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C2试验完成后,应及时将试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制压实度与压实遍数的关系曲线等,并作为附件附在试验报告中3必要的计算及换算过程应作为附件附在试验报告中(B. 1. 7)D黏性土筑堤压实度与压实干密度存在着函数关系,可根据式(B.1.7)进行换算:11HX式中Pd,压实度:P4压实干密度.g/cm,;Paa标准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gcm32)无黏性土筑堤时,填筑压实相对密度可以按式(B.1.9-1)和式(B.1.9-2),通过GB/T50123规定的方法进行相对密度试验求得。Dy. (h =min)P氐 may(B. 1.9

8、-1)(pl. max Pd mn)Ph(B. 1.9-2)式中D,a压实相对密度;ea压实孔隙比;彩3、ms试验最大、最小孔隙比;pi、PdM试验最大、最小干密度;p&压实干密度。8.2 振冲法8.2.1 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试验。8.2.2 试验目的应包括下列内容:1检验振冲法加固后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承载力标准。2选定合理的施工参数:水压、振密电流值、留振时间及填料量、振冲器的功率、振动频率、桩间距。3确定有关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8.2.3 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前,应编制工艺试验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2振冲置换的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3工艺试验采用的设备、机具型号应与施工相同。4应

9、选择有代表性地段进行振冲工艺试验,且满足至少3根试验桩场地面积。8.2.4 试验方法应遵循下列原则:1严格按批准的工艺试验方案和程序进行。2工艺试验流程:施工准备T测量定位一钻机就位一造孔一振冲器就位T清孔一振冲器(填料)振密T关机停水一振冲器移位。3施工过程中每LOm2.0m应记录电流、水压(气压)、时间、填料量。4供水泵扬程不宜小于80m,流量不宜小于15mh.5泥浆泵应满足排浆距离和排浆量的要求。6造孔过程中,应保持振冲器处于悬垂状态,发现桩孔偏斜应立即纠正。7孔口填料施工时,加密水压宜控制在SlMPa0.5MPa.8.2.5 质量检测项目应遵循下列原则:应对桩径、桩位偏差、桩体密度、桩

10、间土处理效果、匏合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模量等进行检测;置换的砂、石桩体可采用动力触探方法进行施工质量检验;对桩间土可采用标准贯入或静力触探等方法进行检验;地基承载力检验可采取静荷载试验,检测点不少于3个。以上检验应待地基中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8.2.6 质量控制按DL/T5214相关规定执行。8.3 高喷法8.3.1 重要的、地层复杂的或深度大的高喷墙工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层进行高喷灌浆现场试验,以确定其适用性,试验宜采用单孔和不同孔距的群孔进行。8.3.2 试验目的包括下列内容:1验证拟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在技术上的可行性。2验证设计参数。3确定灌浆方法和适用性,确定有效桩径、施工参数、

11、浆液性能要求、适宜的孔距、墙体防渗性能等。8.3.3 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前,应编制工艺试验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2试验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3试验采用的设备及机具型号应与施工相同。4试验场地应选择地层情况与设计灌浆位置相同或相似的地段。5试验前,应进行场地平整、回填和夯实。8.3.4 试验方法应遵循下列原则:1严格按批准的工艺试验方案和程序进行。2工艺试验流程:孔位放样T钻孔T下喷杆一浆液搅拌一灌浆T喷浆待检一质量检查T试验结束。3下喷杆前,进行气、水和浆液试喷,畅通后,将喷杆下入孔底。4施工参数的记录宜采用自动记录仪。5用于灌浆的管路应能满足灌浆压力要求,管路的联结牢固可靠。

12、8.3.5 试验完成后,应及时组织质量检查、验收,测定渗透系数。8.3.6 质量检查宜布置在地层复杂、漏浆严重、可能存在质量缺陷的部位,以及随机抽检的部位。8.3.7 质量控制按DL/T5200相关规定执行。B.4混凝土防渗墙8.4.1 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试验,工艺试验宜在防渗墙轴线上或地质条件类似的地点进行。8.4.2 试验目的包括下列内容:1选定施工工艺的有关参数。2验证混凝土防渗墙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3验证整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及现场布置,包括导墙形式,送浆和回浆系统,废弃渣的处理等。8.4.3 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前,应编制工艺试验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2原

13、材料、中间产品和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3施工供水、供电、供浆、道路、排水等设施,应在施工前准备就绪,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4修筑施工平台和导墙之前,宜根据地质情况进行必要的地基处理,并完成导墙和施工平台的设计和建造。5确定固壁泥浆的种类和性能指标,完成泥浆配合比的选择工作。6完成墙体材料施工配合比的试验和设计工作。7工艺试验采用的设备、机具型号应与施工相同。1.1.4 试验方法应遵循下列原则:1严格按批准的工艺试验方案和程序进行。2工艺试验流程:场地平整加固T修筑导墙、施工平台一铺设轨道T组装挖槽机械一一期槽孔建造T清孔换浆一安装浇筑导管T浇筑混凝土一拔出接

14、头管T二期槽孔施工一试验结束。3导墙轴线宜与防渗墙轴线重合,轨道应平行于防渗墙轴线。4及时消除槽孔周围的废水、废浆和废渣。5清孔检验合格后,应于4h内开浇混凝土。1.1.5 试验完成后,应及时组织工序质量检查和墙体质量检查。1.1.6 试验质量控制按SL174相关规定执行。8.5 深层搅拌法8.5.1 深层搅拌法适用于黏土、粉土、砂土,以及淤泥质土和淤泥、素填土等土层。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层进行工艺试验。8.5.2 试验目的包括下列内容:1选定搅拌桩机转速、下钻速度、提升速度及钻进深度,桩底高程,桩顶高程。2选定水泥浆液水灰比(或水泥掺入量)。3选定注浆泵压力(或喷灰压力)。5确定输浆量(

15、或供灰量)及每延米桩体注浆量(或供灰量)。6选定冲水或注水下钻,复搅复喷及其部位8.5.3 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前,应编制工艺试验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2施工场地应平整,低洼处应回填细粒土料找平,不得回填杂填土,工作面高程应高于设计桩(墙)顶高程03m0.5m。3施工前应对搅拌机械的灰浆泵输浆量、灰浆经输浆管送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进行标定。4原材料、外加剂和掺合料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5完成水泥掺入比的试验选择工作。6施工设备应配备流量仪、深度仪等自动计量仪器。7施工供水、供电、供浆、道路、排水等设施,应在施工前准备就绪,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8工艺试验采用

16、的设备、机具型号应与施工相同。8.5.4 试验方法应遵循下列原则:1搅拌机就位、调平。2开启输浆泵喷浆,钻进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3边喷浆、边搅拌提升,直至预定的停浆面。4重复搅拌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5喷浆或仅搅拌提升,直至预定的停浆面C6纵向移动机械,按要求的搭接尺寸就位、调平。8.5.5 为保证搅拌桩的垂直度,起吊设备应保持平稳和导向架垂直。8.5.6 施工过程中应连续供浆。浆液应严格按预定的配比拌制,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8.5.7 复合地基工艺试验,搅拌桩不应少于3根,多头深层搅拌施工不得少于3组;防渗墙和支护挡墙工艺试验应形成轴线长为3m5m的墙体。8.5.8 工艺试验完成7d后,应进

17、行浅部开挖,观察桩体均匀性,检测桩径(墙厚)、桩位偏差及桩(墙)间搭接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8.5.9 试验质量控制按DL/T5425相关规定执行。8.6 灌浆法8.6.1 堤防灌浆常用施工方式为充填灌浆、劈裂灌浆和补强灌浆等。对于大、中型工程或有特殊要求的灌浆工程以及有必要进行现场试验的灌浆工程应在施工前进行灌浆试验。8.6.2 试验目的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拟采用的灌浆方法和工艺在技术上的可行性。2确定设计灌浆施工参数是否满足工程要求,确定孔距、排距、布孔分序、灌浆压力、灌浆材料的使用和添加物掺量与浆液的相关性能指标等。3通过在灌浆区域现场进行的灌浆试验研究,确定灌浆设备,确定最优搭配组合形式

18、以保证工效满足施工要求。4确定有关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8.6.3 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验应在开工前完成。2试验所用的水、原材料应符合质量标准及设计要求。3试验时采用的机具应与施工时使用机具的类型、型号相同。8.6.4 试验场地应符合下列要求:1灌浆试验场地应选择灌浆施工范围内,选取堤段应为典型堤段,长度宜为50m。复杂地质区域应布置两个或多个试区进行多组试验。2根据设计参数,可进行单孔和多孔的灌浆试验。选孔应具有代表性;开孔孔位及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3灌浆试验时应布设相应监测设施。4不应在可能对建筑物或地基产生不利影响的部位进行试验。8.6.5 试验方法及质量检测项目应遵循下列原

19、则:1根据设计参数进行布孔和钻孔。钻孔应分序进行,且灌浆孔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宜大于IOCm。孔底偏斜率不宜大于孔深的2%。2根据灌浆类型确定灌浆分段、灌浆孔序等工艺要求3灌浆过程中应对灌浆孔孔口压力、灌浆量、间隔时间、横向水平位移和裂缝开展宽度等进行综合控制。4试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现场施工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包括钻孔、灌浆压力、浆材、灌浆量、裂缝出现的长度、深度、宽度连续性和方向等。5若需对某参数做多种调控试验时,应适当增加试验次数。6帷幕灌浆质量应以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为主要依据,结合灌浆试验记录、成果资料和其他检验测试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固结灌浆质量检查宜采用检测岩体弹性波波速的方法,检测时

20、间可在灌浆结束14天以后。回填灌浆工程质量应以检查孔单孔注浆试验、检查孔双孔连通试验成果为主要依据,结合灌浆试验记录、成果资料和其他检验测试资料,综合分析确定。7检查孔在检查工作结束后,应按要求进行封孔。8.6.6 根据灌浆试验结果,提出正式施工时的灌浆参数。若试验时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应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B.7振动沉模法8.7.1 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试验。8.7.2 试验目的包括下列内容:1检验拟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在技术上的可行性。2检查振动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3选定合理的施工参数:模板的提升速度、砂浆的稠度或子浆的扩散度、设备激振力等。4确定有关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21、。8.7.3 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前,应编制工艺试验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2浆液材料(水泥、粉煤灰、砂、黏土、膨润土等)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3应通过现场试验取得浆液最佳配合比。4注浆试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管路状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C5对易缩孔地层应采取增大浆液密度、加大注浆压力或增加模板(刀头)厚度等措施进行处理。6应选择有代表性地段进行振动沉模工艺试验,且满足至少3段槽墙场地面积。B.7.4试验方法应遵循下列原则:1振动沉模防渗墙的施工,要求作业面平整、坚实、其承载力需满足施工设备承载要求。2沉模作业前应校平机架,立柱中心与施工轴线偏差不超过+3.0cm,且立柱的垂直偏差不超过5o3施

22、工宜采用双板法施工,在弧段或变轴线段可采用单板法施工。采用单板法施工时,单元板体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4提拔模板前,应先将砂浆或子浆充满整个模板,直至孔中溢出浆液,才能提拔模板;提拔模板时,应先启动振锤振动数秒,待振锤振幅正常后再缓慢提拔,模板离孔底2.0m左右后再匀速提拔;根据不同土质确定提拔速度,最大不超过23mmin(在软土地基中取小值);提拔过程中,应及时补浆。5墙体浇筑顶面应比设计墙顶高程高2030cm,建筑物防渗墙在沉模结束后凿除到设计高程;对于堤防防渗墙可不凿除。B.7.5质量检测项目应遵循下列原则:墙体质量检查应在成墙后28d进行,检查内容为墙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墙段接缝

23、和可能存在的缺陷。检查可采用钻孔取芯、注水试验或其他检测等方法。检查孔的数量宜为50Om墙段一个,不得少于两孔。检查孔位置应具有代表性。遇有特殊要求时,可酌情增加检测项目及检测频率。B.8土工膜垂直防渗8.8.1 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试验。8.8.2 试验目的包括下列内容:1检验拟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在技术上的可行性。2检查施工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3选定合理的施工参数:注浆压力、电流值、设备的功率、频率、泥浆性能。4确定有关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B.8.3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前,应编制工艺试验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2土工膜的规格、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3铺膜前应对土工膜仔细检查

24、,若有破损,应及时处理。4用铺膜设备将土工膜沿槽长方向展开,土工膜下端应沉至槽孔底部5回填前应对土料进行检查,土料中不应有带尖锐棱角的石块等物体。6应选择有代表性地段进行土工膜垂直防渗工艺试验,且满足至少3段槽墙场地面积。B.8.4土工膜连接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通过现场试验选定土工膜连接方式。水平缝宜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垂直缝宜采用搭接方式连接。2采用焊接方式时,应通过现场试焊选定焊接温度与速度;焊接完成后应仔细检查焊接质量。3采用黏结方式时,应对胶粘剂的黏结效果进行试验。4土工膜及焊接处产生破损时宜采用粘结方式进行修补,其焊(搭)接量及接缝要求应符合设计、产品使用说明书及SL/T225相关规定

25、。B.8.5试验方法应遵循下列原则:1对于砂性地层、槽孔深度大于15m时,宜采用重力沉膜法并符合下列要求:D铺膜前,将膜制成幅宽约6m8m的膜片,根据槽壁稳定程度而定;膜片长应大于槽孔深0.8m左右,再将整幅膜片成卷后,置于铺塑机架上。2)铺设时,将土工膜下部折缝而成的IoCm20Cm膜袋内装预制的混凝土(或黏士)圆柱状配重。土工膜靠下部配重下坠入槽,下沉至设计深度。3)土工膜入槽铺设完毕、未加保护层前,应在膜的侧边处每隔2m3m放一个20kg70kg重的砂袋,将膜上端用袋装土压封于槽口一侧。2对于一般的黏土、粉质黏土、粉砂地层,或槽孔深度不大于15m,宜采用膜杆铺设法并满足下列要求:D卷膜场

26、地应平整、面积满足卷膜要求。2)一次卷膜长度以30m为宜;宽度大于铺塑深度,压膜长度宜为0.6m0.8m;膜卷外径不得大于槽孔宽度。3)膜杆应沿沟槽纵向放置,并予以固定;放膜后待膜杆底端到达槽底后,抬升膜杆上端,并校正膜杆。4)膜杆前端应插入沟槽底部泥土中与锯槽机连接,随锯槽机牵引膜杆,旋转膜杆沿沟槽侧壁展膜,两幅土工膜搭接处搭接宽度应不小于LOm。3土工膜沉入槽孔后应将连接部位压实固定,整体压实宽度应不小于05m固定后的土工膜应自然松弛与槽璧贴实,不宜折褶、悬空。4上部槽孔回填宜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回填,回填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工膜的保护。B.8.6试验方法及质量检测项目应遵循下列原则:检查可采用钻

27、孔取芯、注水试验或其他检测等方法。检查孔的数量宜为50Om墙段一个,不得少于两孔。检查孔位置应具有代表性。遇有特殊要求时,可酌情增加检测项目及检测频率。附录C护脚工程实用技术C.1抛柴枕C.1.1柴枕的规格(长度和直径)和结构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宜采用枕长IOm15m,枕径Lom;柴、石体积比约为7:3。C.1.2柴枕捆扎工艺应按平整场地-铺柴排石-捆枕的顺序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平整场地应符合下列要求:1)选好并平整捆枕场地。2)在场地距水流较远一侧的岸边,顺水流方向放一枕木,其上再横放一排垫桩,垫桩长约2.5m,粗头近枕木,细头朝向水流,形成约1/10的斜坡。垫桩间距为0.5m0.7mo

28、3)在场地后部偏上游一侧打设拉桩。2铺柴排石应符合下列要求:D在两垫桩间放好捆枕绳(或铅丝)。2)在垫桩上铺柴技(柳枝、玉米秸、苇料等),捆LOm直径的枕,铺柴料宽约LOm,压实厚度为015m0.20m;铺柴应分两层,第一层从上游端开始,柴枝料粗头朝外,均匀交错铺至下游端,第二层将柴枝粗头反过来,再从下游端铺至上游端,铺完两层后,两端以粗头朝外再铺一节,加厚枕的两头。3)在铺柴中间分层排放石块,大小搭配排紧填实,呈中间略宽、两头稍窄,直径约0.6m的柱体,枕两端各留出0.40.5m不排放石块的枕段。4)排石一半厚时,放一根拴有23个十字木棍或长形块石的穿心绳,然后再将上一半排石排好;缺石料时,

29、可用土工编织袋、麻袋、草袋装土代替。5)在排石上再按铺柴方法铺两层柴枝。3捆枕应符合下列要求:D将柴枕下的捆枕绳依次(或用绞杆)绞紧系牢。2)捆枕绳双股、单股相间,枕头处应以双股盘扎好,见图C.1.2。双股捆枕绳l 块石或土袋枕木穿心绳垫桩图C.1.2捆柴枕示意图(单位:m)C.1.3柴枕抛枕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考虑流速因素,准确定位。2抛枕前,将穿心绳拴在预先打好的拉桩上,并派专人掌握穿心绳的松紧度。抛枕人应均匀站在枕后,同时推枕、掀垫桩,确保柴枕平衡滚落入水,见图C.1.3。3由上游侧向下游侧逐个靠接,顺堤坡方向由下而上逐个贴岸。4要从抢护部位稍靠上游侧抛起;采取分段抛枕时,应同时进行。5

30、抛枕过程中,应加强水下探测,及时调整穿心绳,或用数根底勾绳控制柴枕沉落位置。6柴枕抛足后,应及时抛压枕石将其压稳C图c 1 . 3抛柴枕剖面示意图C.2土工织物软体沉排C.2.1排体制做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软体排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用聚丙烯(或聚乙烯)编织布缝成12mxIOm的排体。2)在排体的下端横向缝制04m宽横袋。3)在排体中间及两边再缝制04m0.6m宽的竖袋,两竖袋间距宜为4m。4)每个竖袋两侧排体上分别缝结一条直径ICm的聚乙烯纵向拉筋绳,其下端从横袋底部兜过,纵向拉筋绳应预留一定长度,并与顶桩连接。5)在排体上下两端,横向各缝结一条直径为Icm的聚乙烯挂排绳。6)在排体上游

31、侧应另拴两根拉绳,分别连接软体排底部的挂排绳和上游侧竖袋的拉筋绳,见图C21。2排体顺水流方向长度应大于所抢护段堤(岸)长加掏刷深度,一个排体不够长时可用两个排体相接。3软体排缝制应采用双道缝线,叠压宽度不小于5cm,两线相距宜为1.5Cm2.0cm。图C2.1土工织物软体沉排立面示意图(单位:m)C.2.2一般软体排沉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需沉护堤(岸)段的岸边展开排体,先将土沙装入横袋内,装满后封口。2在上游侧岸边打一顶桩,将与软体排下端拉排绳连接的拉绳拴在该顶桩上,并派专人控制其松紧。3将排体推入水中,在软体排展开的同时向竖袋内装土沙,一直到横袋沉至河底。4软体排上游侧竖袋充填土(砂)必

32、须密实,必要时可充填碎石加重。5软体排沉放过程中,应随时探测,如发现排脚下仍有冲刷坍塌,应继续向竖袋内加.并放松拉筋绳,使排体紧贴岸边整体下滑,覆盖整个坍塌部位,见图C22。6两软体排搭接时,上游侧排体应搭压在下游侧排体上,搭接宽度不小于50cm,并应将搭接处压实C.2.3对于较长(如50m80m)的充沙管袋软体排,当在流动的水体中进行铺排作业时,用C.2.2条所示方法沉放有很大的困难,应借助铺排船等设备,采用退放铺排或水下拖拉铺排的方式进行铺放,施工时可分别按下列方法操作:1具有可升降长方形滑板的铺排船(双船)退放铺排,可参照图C.2.3-1的方式进行操作。船舶移动方向O=图C.2.3-1具

33、有可升降长方形滑板的铺排船(双船)退放铺排侧向示意图2无滑板的铺排船(单船)水下拖拉铺排,可参照图C232的方式进行操作。船舶移动方向图C.2.3-2无滑板铺排船水下拖拉铺排侧向示意图C.3较链混凝土块沉排C.3.1排体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制混凝土块时,钢筋的绑扎和焊接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的要求。2按设计要求控制好混凝土块各受力环之间的间距。C.3.2较链混凝土块排沉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每个单元排体的尺寸选择具有足够施工平台的铺排船C2排体沉放应沿在船边加焊的弧形钢板平稳入水铺展。3运输、拼装、沉放使用的卷扬机、吊装设备等,应有足够的卷扬、起吊能力。4钱链混凝土块沉排沉放可参考图C.3

34、.2所示方式操作。船舶移动方向图C.3.2较链混凝土块沉排沉放示意图排体边沉放边拼装延长;当排体下滑斜度约80。时,用锚缆控制船体作离岸平移后退;然后再重新定位,继续沉放;直至达到设计铺沉要求。附录D生态护坡实用技术D.1直植型生态护坡D.1.1直植型生态护坡可采用人工种草、铺设草皮等型式。D.1.2人工种草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1撒播前应将表层整平,并保持坡面土壤湿润。2种植范围内纵横向尺寸的最大允许偏差为02m3种植完成之后应及时进行植草养护,并注意坡面保护。D.1.3铺设草皮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1宜从坡脚向上逐排错缝铺设。2草皮块与块之间的缝隙宜采用营养土填塞紧密。3宜采用滚压或拍打方式,

35、使草皮与土壤密切接触。4草皮切边设置排水沟或布置花坛树坛时,斜切深度宜为0.04m0.05m;铺设草皮范围内纵横向尺寸的最大允许偏差为020m0D.2附着型生态护坡D.2.1常见的附着型生态护坡可采用三维土工网垫、生态混凝土等型式。D.2.2三维土工网垫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1网垫宜自上而下顺坡铺设,搭接接头宜由上部网垫压接下部网垫,水平方向宜顺序压垫,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在坡面顺水流方向铺网,应保持网垫端正且与坡面紧贴,不得悬空、斜歪或有皱褶。3相邻两网垫之间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cm,当网垫需要上下搭接时,坡上部分应压住坡下部分不小于10cm。4网垫应采用专用竹钉或者U型钉固定,固定钉密度

36、宜为6根n网垫搭接处应加密,钉长不小于20cm,松土处用长钉。D.2.3生态混凝土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1生态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水泥、水、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的最大允许偏差为1%,集料的最大允许偏差为2%o2生态混凝土拌合物宜均匀摊铺,不应漏铺。3生态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宜合理选择搅拌机的容量C搅拌地点距作业面运输时间不宜超过0.5ho4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时,宜先将集料、水泥和50%用水量加入强制式搅拌机拌和2min3min1再加矿物掺合料、外加剂拌和,边搅拌边加入剩余用水量,拌和2min3min,待浆体均匀包裹,即可出料。如出现混合料包裹不均匀,可增加搅拌时间2min3min.5搅拌机

37、出料后,运至施工地点进行摊铺、压实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应根据配合比试验测定的初凝时间、运输时间及施工期气温条件综合确定。6生态混凝土压实设备可选用专用低频振动器、平板振动器或滚压工具等。振密压实应均匀,宜边压实边补料找平,避免单点或局部过度密实。7施工完毕后,应及时采取覆盖、洒水等养护措施,避免雨淋、冻结或暴晒,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D.3砌块型生态护坡D.3.1常见砌块型生态护坡可采用多孔植生砌块、格宾石笼等型式。D.3.2砌块型底部宜设置反滤层,也可采用土工布代替反滤层,铺设石料过程中应对土工布进行保护,避免刺破。D.3.3多孔植生砌块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1砌块外形的最大允许偏差为1

38、0mm,摩度尺寸的最大允许偏差为5mm。2砌块搬运、铺设时不应损坏。3砌块铺设布局造型、连接形式、缝宽应满足设计要求。4砌块孔内碎石或种植土应填实,可采用人工插捣密实。5砌块中的植物种子应均匀种植在砌块孔内的种植土上。6种植土填筑和种子铺设均不得损坏已完工的砌块结构。D.3.4格宾石笼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1格宾石笼材料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2格宾石笼网孔尺寸最大允许偏差为5%。3格宾网箱应错开叠放,不得出现通缝。4网箱各角端应与相邻网箱连接。隔网与网箱、上下层网箱及四周之间的连接点间距均应小于02m;端网、网盖与网箱之间连接间距均应小于0.1m。网箱相邻接触面应均匀连接,每平方米的连接点不少于4处。连接材料应与网笼材料相同。5宜采用人工填筑石料,填筑应先外侧后中间,石料填筑应密实,空隙宜用小粒径石料填塞,不得出现架空现象,孔隙率应符合设计要求。相邻网箱之间缝隙应采用砂砾料填充密实。6格宾石笼封盖前,顶面应填充平整,并以钢制工具先行固定角端,再绑扎边框线与石笼网封盖。石笼外露表面应平整7植生可按设计要求摊铺种植土并种植适宜的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