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第一学期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期末总结.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2390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第一学期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期末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2023第一学期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期末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2023第一学期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期末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2023第一学期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期末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2023第一学期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期末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第一学期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期末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第一学期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期末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2-2023第一学期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期末年度总结一、抓实课堂常规规范上课行为1 .学生方面:课堂规范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常规入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本学期入学之初,对低年级进行“守正”课程的学习,从而引导低年级尤其是1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在校的学习,实现有效“幼小衔接”。同时,在“守正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各学科制定了学科学生课堂常规,规范细致入微,从小处着眼,规范课堂教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在规范低年级学生课堂常规的同时,进一步带领学生回顾、巩固、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尤其是在学生课前准备和上课过程中听课的专注度方面,教导处加强了巡视的力度,通过及时反馈,督促学生们纠正不良课堂

2、学习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 .教师方面:为认真落实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和教育部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详实的教师教学常规要求及五项管理实施方案,对教师的课堂常规要求进行了明确、细致的规定,通过严谨细致的规范要求,进一步提升课堂质量。二四项工作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一)理念引领促成长智慧相融谱新篇在学校“课堂精神”的引领下,为了助推学校青年教师快速发展和成长,打造更加优秀的师资队伍,2022年9月学校隆重举行了青蓝工程启动仪式,虽说是师傅,但是其实在本学期我们看到的是师徒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比如单羽羽和姜超群两位老师,得益于任教统一年级的优势,这两

3、个老师经常聚在一起研究一年级的数学教材,教室里经常看到两位老师互相听课,师傅单羽羽老师针对重难点和课堂教学技巧单独和姜老师沟通的场景;低年级级部语文学科组也是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由点向面,由表层慢漫走向教学深入,提升青年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二)如切如磋共教研,齐头并进同成长为了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本学期教导处进一步细化了学科教研活动的要求:“三有四定”(有计划、有过程、有成效;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的主题研讨模式)。本学期语数英三个大组重点开展了如何听课、评课;有效高效课堂模式、期末复习策略专题研讨活动。其他学科组则根据本组的学科计划定期开展集体研讨,并保证活动的质量。在

4、朱校长、刘校长的直接参与和引领下,集体教研逐步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实现了资源共享,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三)课堂教学展风采教学能手显英姿本学期教导处组织了新岗教师亮相课、师徒结对公开课、工作满一年、二年、三年教师展示课等多种类型的公开课,以公开课为载体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每一轮公开课都由师傅先进行示范指导,然后徒弟经过修改完善执教汇报课的方式开展。具体按磨课、品课、思课、研课四个环节进行。师徒共同探索高效课堂的模式,交流彼此的经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打下坚实基础。(四)学习借鉴求发展交流分享促提升校内我们组织所有学科教师参与区级以上网络研修和网络培训累计40余次,组

5、织教师外出培训20余次。同时,教导处组织教师进行了举办了主题为“外出培训得经验,归来分享共成长”的分享汇报交流会。分享会上吕民霞老师、王田田老师、宋程梅老师将外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一一道来,为老师们带来了教育前沿的新精神、新动态,将外出的学习经验最大化,“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从而达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共同成长”的活动目的。在读书交流方面,结合学校“五全阅读”工程,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我们的“教师读书吧”作为老师们读书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师们在读书吧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教学书籍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交流分享,提高了教师的阅读兴趣,提升了教师的阅

6、读素养。三、“双减之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工作部署要求的背景下,学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探索课堂教育质量提升的新途径。1.科学打造“1+X”精准化“课后服务”学堂课后服务作为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民生工程,我校一直秉承“全面覆盖、保证时间、提高质量、强化保障”的课后服务工作要求,大力挖掘课程资源,全面建构“1+X”精准化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开辟出了一条“课内辅导+特色课程”的实施路径。学校课后服务注重学生综合素养、个性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在全面落实“5+2”课后服务政策的同时,着力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实现建设科学、高效的精准化课后服务学堂。在课后服务学堂里

7、,孩子们硕果累累、收获满满,学生在全国机器人大赛、省级绘画比赛、市级征文大赛、市级海洋活动大赛、区级读书摘抄活动、武术比赛、英语模仿秀等各类活动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素养及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在鼓号操大赛中学校鼓号队社团作为参赛队伍中学校学生总数规模最小的一支队伍,精彩的展示,变换的队形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获得了鼓号操大赛银号奖;在班级足球联赛里无畏艰难、奋进拼搏,感受运动乐趣与体育精神。同时,我校课后服务学堂建设荣获“减负十大典型案例”,教育厅在“XX教育”微信平台对我校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经验推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创新考试形式,“怕考”变“乐考”学校自办学以来,一直注重

8、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数学嘉年华”这场特殊的数学考试以闯关解决问题为载体,融合各个学科设置活动,八个具有吸引力的“考试”闯关项目,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合作、表达、实践、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创新能力。本次数学嘉年华活动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代替传统的应试试卷,淡化了考试概念,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实现了学科融合测评,淡化学科界限,更贴近学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评价的育人理念。同时,在转换考试形式的“表象”下,是学校对于评价理念和考试实质的深切变革:它实现的是从外部目标导向向注重学生客观需要的转变,是将以“分数”为中心切实扭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减轻

9、了学生的考试压力,凸显了评价的发展和促进作用。通过此次数学“特殊考试”的尝试,学校将继续深入探讨“全方位多元素”的学生评价办法,努力实现校内全学科考试形式的新变革,让新型“考试”、“比赛”、“检测”更贴近儿童自然天性和真实生活,积极塑造孩子们健康的心理和独立的人格,实现孩子们综合素养和个性素养的全面发展。(三)创新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养本学年,学校注重变革学生评价理念,初步制定了学生综合素养测评方案,实现“全方位多元素”的学生评价办法因此为进一步规范学生书写,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感受到书写之美,体味书写的独特快乐,进而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学校语文组积极研究学生

10、书写素养提升策略方法,转变指导方法,借鉴艺术考级的经验创新研究“书法考级”,以此来激发学生练好书法、写好字的热情,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四)诵读经典提升阅读素养学校自开展“五全阅读”(全素养、全方位、全员、全科、全过程)以来,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通过诵读、演绎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而学校隆重举行“童心向党剧传情”第二届校园戏剧大赛作为“五全”阅读的展现形式,将*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戏剧中翻开厚重的百年*,有助于让学生在演绎故事、诉说感动的过程中学习红色知识,传承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让红色经典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生长壮大,同时也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四反思与不足1 .师

11、德建设监管不力虽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导处一直强调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强化老师们的“红线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年轻教师依然存在个别不符合师德要求的行为,因此教导处在接下来的师德建设这项工作中完善培训方式,在秉承传达文件精神,加强教师师德理论学习的同时,引入案例讲解、分析、研讨,通过对真实案例的研讨,加强教师对事件预防及处理方式的指导。2 .迎接教学视导情况有待大幅度提升2022年12月21-22日,学校迎接了区教研室以学生学科素养及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学视导工作。在视导过程中各学科存在以下问题:数学学科日常练习检测内容难度把握不准导致学生口算优秀率低;语文学科学生书写速度慢,日常练

12、习时间把控不准;科学学科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基本操作不规范;英语学科教师课堂展示气氛不热烈,课件内容存在错误。针对以上问题,各学科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反馈并提出了整改意见,总体而言概括为:(1)提早启动,提前规划(2)研读试题把握方向(3)合理规划“双减”下的作业布置和设计(4)提高课堂教学质量(5)提升教研水平。3 .十个一工程: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没有及时与相关学科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灵活举行活动或推进此项工作的方法,同时,活动过程中主题性不明确,也就是说我们做了这项工作,却没有将其纳入在十个一工程的主题下,让活动与十个一分离。新的学期,教导处将继续以国家“双减”政策为方向,全力落实课堂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加强学校教科研文化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精致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