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26082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三篇路基、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式1.1 路基设计原则在对公路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宸等基础资料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路基设计。设计时,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经济、造型美观、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全面贯彻交通部的“安全、环保、舒适、和谐”公路设计新理念,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1.2 路基横断面布设及加宽超高方式(1)路基横断面布设本项目采用设计速度30kmh,路基宽度7.5米,路基横断面布设如下:0.5米(土路肩)+2*3.25(车行道)+0.5米(土路肩)=7.5米。(2)加宽超

2、高方式根据规范要求,最大超高采用&0乐超高方式为绕路中线旋转。以路中线为超高旋转轴,超高过渡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采用线性渐变。按第二类加宽方式进行加宽,加宽过渡段长度采用超高过渡段长度相同的数值。2.路基设计2.1 路基标准横断面(1) 7.5m宽路基:行车道宽度2X3.25m,两侧各0.5In宽的土路肩。(2)路拱横坡:不设超高路段的行车道采用向外2%的横坡。(3)碎落台和护坡道挖方路段一般设1.5m边坡平台,碎落台设3%的倾向边沟横坡,挖方坡口、坡脚位置应圆瓠化平缓过渡,以美化路容。填方路段边坡平台宽度为L5明护坡道设3%的外倾横坡。路面设计说明2. 2路基边坡2.1.1 坡方略基1、基底处

3、理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清理;原地面坑、洞、穴,应在清除沉积物后,用合格填料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机原地基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草皮后按规定压实度不小于90%;当路基穿过水塘或水田时,必须抽干积水,清除淤泥和腐殖土,压实基底后方可填筑。2)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纵坡大于12舟或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大于假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压实度不应小于94%。3)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nl时,基底的

4、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nl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或水泥后再辗压。4)路基填方边坡高度HW8米时,边坡坡率采用1:1.5;当填方边坡高度HW20m时,边坡上部8m为1:1.5,8m以下为1:1.75,采用台阶式边坡,变坡处设2米宽平台,并设置3%的外倾横坡。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其宽度应大于2米,台阶向内倾斜24%。填方边坡高度超过20m,边坡支挡进行特殊设计。5)填方路基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防护,对于受地形、地物限制不宜放坡,或填方路基贴坡较薄,不易压实的路段,或边坡伸出较远需

5、收坡的路段,采用护肩、护脚或挡土墙支护以收缩坡脚。应优先选用内摩擦角值较大的片碎石、砾(角砾)类土,砂类土,路堤与桥台、横向构造物(涵洞、通道)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2.1.2 挖方路基1)可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截水沟,距坡顶5.Om处设置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2)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当边坡为石方时,应根据地形、地质、开挖断面及施工机械配备情况,采用能保证边坡稳定的方法施工。对石方路堑,超挖部分应用片石全断面铺筑整平层

6、碾压密实,严禁用土充填。3)挖方边坡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路堑边坡设计以工程地质类比法为主。挖方路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择较缓的坡度。边坡当挖方高度小于8米时,坡率采用1:0.3;当岩挖方边坡大于8米以上时,边坡台阶式开挖支护。土质路堑边坡根据路堑深度、水文状况及土壤胶结、密实程度等情况,边坡坡率采用1:0.3至1:1.25,并根据高度每隔810米设宽度为2米宽的平台。坡面采用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治。2.3特殊路基设计软弱地基路堤设计:位于山间沟谷低洼软弱地基路段的路堤,应对淤泥质土层进行挖除换填或抛石挤淤处治,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淤泥或潮湿土深度若大于2m,可采用

7、抛石挤淤的施工方法,以提高地基的强度。要求抛投片石的最短边尺寸不小于30cm,抛投顺序以路堤的中部开始,向两侧扩展,从高向低处扩展,宜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以便填石压密,然后在其上铺设级配砂砾料,厚度50cm,再行填土分层碾压。此地段的淤泥或潮湿土深度若在2m或2m之内,采用先清淤后填筑的方式进行处理,并分层碾压夯实,填土密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清淤换填和抛石挤淤材料采用本项目挖方中合适的石料。2、路基施工技术1)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IoCn1。压实机械宜用慢速效果

8、最好,碾压一段终了时,采取纵向退行方式第二遍碾压,不宜采用掉头方式。2)必须根据设计断面,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cm。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5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3)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IO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对于较大粒径的填料必须采用较为大型的压实机具,通过碾压试验证明可行,并确定施工工艺和检测办法后,方可采

9、用,否则较大的石料必须改小才可作填料。4)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表2-1路基填料标准表填料应用部位(路面底标高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路堤上路床(0-0.3)5100下路床(0.3-0.8)310()上路堤(0.8-1.5)3150下路堤01.5)2150零填及挖方路基(0-0.3)5100(0.3-0.8)31005)用于路基的填料要求挖取方便,压实容易,强度高,水稳定性好,其中强度要求按CBR值确

10、定。对于桥台、涵台、挡土墙等构造物的台背(墙背)填料路床范围内铺设2层土工格室,格室材料采用注塑土工格室。格室片高度为5cm,网格尺寸为40X40cm格室片单位宽度断裂拉力及节点对拉强度2160KNm,伸长率W15%,节点剥离强度及抗剪强度26OKNm,纵横向直角撕裂强度2200N。格室片节点连接采用注塑或注塑件连接。(4)对于坡比陡于1:2.5的高填斜坡路堤,根据稳定验算情况开挖台阶或清除覆盖层。(5)填方路段基底处理按30Cnl清除表土后,对基底进行压实,压实度(重型)不小于90%,然后填筑路提;当基底为水田或浅水塘时,则应先挖沟疏干,清除表层淤泥腐质土再压实,然后填筑路堤;在基底强度不足

11、或发育软土时则应作稳定性验算,并采取局部换填合格填料或石渣等处理措施。高填路段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应埋设仪器进行路堤沉降和变形观测及路堤外面地面变形观测。路堤外地面侧向位移观测:加载过程中侧向位移慢增加,在侧向位移迅速增大时,应停止加载,待位移恢复正常后再加载。观测方式为在坡脚下外顺纵向设13排固定桩,加载时每天观测桩顶位移。施工中应选择试验路段对沉降速率、侧向位移量进行系统观测,确定监测标准以及加载时间。高填方处治如下表:编号起讫桩号长度(ID)中心最大填高(m)最大边坡高度(In)处置措施1K2+270K2+4906016.7621.4台阶开挖+强夯补强+工格室+局部换填2.5深挖方路基根据本

12、路特点,当岩质挖方边坡高度230m、土质挖方边坡高度22OnI时,视为深挖路堑。2. 5.1深路堑边坡概况高边坡段落多以砂岩或白云岩为主,节理裂隙发育一般,高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2.4高填路基高填路堤以保证路堤稳定性为前提,以提高压实度为主要工程措施,防止不均匀沉降。高填方路基宜采用冲击碾压、强夯等措施进行增强补压。路堤边坡高度大于20.Om时作为高路堤进行特殊设计。针对高填路堤稳定性情况差异,分别采取以下措施:(1)冲击碾压对本项目高填段落长度大于12Om的路段,采用冲击碾压增强补压。路基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并检验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至冲击碾压标高后再实施冲击碾压。原则上每填高约2米,冲击

13、碾压20遍,直至路床顶面以下80cm,路床顶面以下80cm高度处必须进行冲击碾压,以有效增大路床的整体强度和减少路床的弯沉值,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最下面一层根据实际地形情况按照46米控制。20遍为拟定遍数,可通过试验路段进行验证和调整。冲击碾压应满足公路冲击碾压应用技术指南要求,涵洞顶标高以上4m范围内为涵洞安全厚度,按照一般路基填筑,分层填筑分层压实,CBR值及压实度需满足路基填筑相应部位规范要求。冲击碾压可采用三边形冲击压路机,冲击能量以25KJ为宜,行驶速度可控制在1015kmh。冲击碾压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以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和工艺。(2)强夯补强对本项目高填段落长度小于12Onl的路段

14、,采用强夯增压补强。路基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并检验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至强夯标高后再实施强夯。第一层强夯高度以填方高度为46米范围开始,其上每填高4米左右进行一次强夯,路床底面处必须进行一次强夯。如位于平曲线超高路段,该强夯层顶面横坡应与路面横坡一致。设计采用夯锤重10吨,提升10米对路堤进行强夯,锤径为2米,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5米,锤印重叠不小于50厘米。一遍单点夯击锤数为3击。(3)铺设土工格室本项目路基填料主要来源为挖方废弃的土石混合料,路基填筑前平均清除O.2m厚的表层土,清表后对基底碾压密实,使基底的压实度不应小于90o表层种植土集中堆放,并将其用于边坡绿化以及弃土场复耕

15、等,严禁用于填筑路基和胡乱丢弃。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的整体稳定性,路基填料应均匀、密实,经过现场试验确认后方能填筑。路基的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分别满足下表的要求。土石可用于路堤的填筑,但路床范围应使用硬质岩石渣填筑。路床范围内填料粒径不得大于IOCn1,路堤容许最大粒径为15cm,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用作路堤填料,挡土墙墙背填料必须选用碎石、石屑、石渣等粗粒土填筑。表2-2路基填料标准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填料最大粒径(mm)填方0-0.35294100路基0.30.83N94100上路堤0.81.5393150

16、下路堤1.5以下290150零填及00.35N94100挖方路基0.30.83/100在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要求进行,通过试验路段确定填筑工艺。设计最大松铺厚度土质路基施工应不大于30cm,土石混填路基不宜超过40cm,冬季施工松铺厚度应比正常施工减少20%30%,具体施工时每层铺填厚度可根据试验路结果、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松铺应避免硬质石块(特别是尺寸大的硬质石块)集中;当石料含量超过70%时,分层摊铺时先铺填大块石料,且大面向下,放置平稳,再铺小块石料、石渣或石屑嵌缝找平,然后碾压。填石路基:应根据规范要求,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压实厚度

17、的2/3,路床范围内填料粒径不得大于10cm,对不同强度的石料采用不同的层厚和压实控制指标。质量控制应采用施工参数(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松铺层厚等)与压2.5.2深路堑边坡防护设计原则路堑高边坡设计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赤平极射投影法、极限平衡计算法以及筒化Bishop法等,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在不受地形、地质、用地及弃方等条件限制的情况下采用稳定坡率放坡;当地面横坡较陡或边坡稳定性较差、放缓边坡受限或不经济时可采用较陡边坡。所有高边坡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逆作法施工方法施工,边坡自上而下“分级开挖、分级加固“,上级边坡未施工完,不得开挖下一级边坡。深挖方边坡

18、处治如下表:序号边坡段落起迄桩号位置长度(m)最大控方高度(m)边坡加固设计1K2+O6O-K2+25O右侧19033.2一级边坡采取1:0.3放坡:二、三级边坡采用30.5放坡。3.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要求3.1路基填筑1)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施工时路提两侧可超宽填筑30cm,路基填筑完成并稳定后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再对边坡进行清理。2)采用填料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其分层的最大填筑厚度:土方路堤不应超过30cm、填石路堤不应超过50cm。3)墙背填料应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压实性,以片碎石、砂砾、砾石土和碎石土为宜。4)对于沿线中风化的白云岩比较丰富路段,采用土石混填路基,土石路堤

19、不得采用倾填方法,只能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路基压实应采用大功率的推土机(功率大于200)与重型压实机具(14T以上)。对下路堤,一般最大粒径40cm,且不宜大于摊铺层厚的2/3,压实层最大厚宜为5060cm03. 2路基压实度标准与压实度(1)路基压实技术要求若行车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按下表的要求处理。桥涵周围的回填压实标准部位填料最低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胸腔填料距路床顶V80cm砂、砂砾9380cm素上90管顶以上至路床顶管顶距路床顶V80cm管顶上30Cm以内砂、砂砾90管顶上30Cm以上砂、砂砾95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路床顶以

20、下080cm砂9580cm以下砂93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4. 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设计4.1 边坡防护(1)路堤边坡防护当填方坡脚伸入河沟、水库(或塘堰)时,一般采用实体护坡对高出水库(或塘堰)设计水位0.5m以下的部分进行防护。对于陡山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当填方高度较低时,但边坡伸出较远不易填筑时,则采用护肩进行防护。对于斜坡路段、侵占河床和与票筑物发生干扰路段的路堤,为减少占地、

21、收缩坡脚和避免拆迁,一般采用设置衡重式挡墙进行防护。(2)路堑边坡防护路堑挖方边坡视其高度、岩土界面、裂隙发育程度、稳定情况进行防护。对于高度大于30的白云岩等路段挖方边坡,需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结合地质情况对边坡进行特殊设计。实质量联合控制。压实检测应采用孔隙率进行压实度检验,孔隙率应满足规范要求。表2-3硬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床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重度(kN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400小于层犀2/3由试验确定23下路堤1.506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5表24中硬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床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

22、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重度(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W22下路堤1.50500小于层厚2/3由试脸确定W24表2-5软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床底面以下深度(ID)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重度(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300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0下路堤1.50400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2在施工前对各类填方路基应修筑试验工程,以确定路基的施工工艺和控制指标。(2)路床顶面验收标准:除满足正常路床填筑粒径、压实度、CBR要求外,路床回弹模量应大于40Mpao(3)构造物两侧路基桥涵等构造物与路基填土之

23、间因刚度悬殊而产生差异沉降,引起“桥头跳车”。为减轻“跳车”现象,提高公路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设计中考虑对涵洞两侧路基进行特殊处理:其一是采用碎石等透水性材料填筑,降低台后路基填土的压缩性,其二是提高台后压实功率。桥涵周围的回填,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或石灰土。桥涵和路基接合部,应分层仔细压实,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路床顶以下2.5m以内应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压实度不得低于填土规定的数值。基础前趾埋入地面的深度和距地表的水平距离名称土层类别最小埋入深度H(In)距地表水平距离L(m)一般硬质岩层0.601.50软质岩层1.02.00土层1.

24、02.50(5)沿墙长每隔1015m和与其它建筑物连接处应设置伸缩缝,在基底的地层变化处,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和沉降缝可合并设置,缝宽0.020.03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絮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0.15m。(6)沿墙高和墙长应设置泄水孔,按上下左右每隔23m交错布置。折线堵背的易积水处亦应设置。泄水孔采用直径0.IOm的PVC管安装或预留10cmIOcm方孔,最下一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0.3m,而在浸水地区的挡土墙应设置在常水位以上0.3m,并对设计洪水位+0.5m以下的填料采用透水性材料(如碎石)。(7)为防止泄水孔堵塞,在泄水孔进水端回填LOnl厚碎石作为反滤层,外侧铺

25、设渗水土工布,并在最低排泄水孔下部设置胶泥隔水层,不使积水渗入基底。(8)当墙后渗水量较大或在集中水流处(如泉水等),为了减少动水压力对墙身的影响,应加密、加大泄水孔尺寸或增设纵横向地下排水设备(如渗水暗沟等)。其出水口下部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流冲空基础。(9)挡墙基底倒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10)挡土墙基础应置于坚实的土基中或岩石上,基础的埋深不小于Lon1,墙趾外襟边宽度到达设计要求。(11)位于软弱土基上的挡墙,基础开挖后,如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将一定范围内软土挖除,采用级配砂砾换填处理地基,砂砾垫层的应力扩散角取30oo3、挡土墙与其他建筑物的连接(1)路肩挡土墙

26、与桥台衔接时,在台尾或锥坡挡墙与挡土墙间应设置伸缩缝。(2)当涵洞与挡墙相交时,挡墙墙身与洞口一起浇筑,只是在墙身上预留因路线与乡村道路或机耕道交叉、平行而引起的改(移)线工程,为确保改(移)线道路边坡的稳定,则设置仰斜式路堑墙进行防护。对于块(砾)石土或低液限粘土被挖穿的挖方路段,对于须收缩坡口以确保边坡外侧要筑物稳定的搭方路段,则设置仰斜式路堑墙进行防护:对于坡积层较厚的深挖路堑边坡,需根据地质、水文情况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确定处治方案,如抗滑柱、抗滑挡墙等。4.2 路基挡土墙防护4.2.1 挡土墙设计1、设计参数设计荷载:公路-I级:挡墙基底摩擦系数f=0.30.5(根据岩土类型决定);

27、墙背填料计算内摩擦角=3(;填料容重Yl=21KNm3;墙身坛工容重Y2=24KNm3;挡墙稳定系数:抗滑稳定系数KCel.3;抗倾覆稳定系数KOel.5。2、挡墙构造和材料要求(1)路肩墙:防护高度大于3米时采用衡重式路肩墙,高度8m的挡墙堵身材料采用M7.5浆砌块石;高度8m的挡墙墙身材料采用C20片石硅。所用片石应匀质、不易风化、无裂隙且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U30,石料规格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2)护肩:防护高度W3米时采用护肩墙,墙身采用M7.5浆砌片石,所用片石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U30。(3)护脚:墙身采用M7.5浆砌片石,所用片石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U30。(4)修筑在斜坡地面上的挡土

28、墙,基础前趾埋入地面的深度和距地表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岩层及土层临时放坡坡率按I:1.0考虑,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施工时需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开挖边坡安全。4.2.3重力式护肩挡墙(1)挡墙采用M7.5浆砌片石,石料采用石质一致、不易风化、无裂缝,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的块片石,挡土墙在施工前做好地面排水工作,清除挡土墙后背坡面全部土层,保持基坑侧壁和边坡坡面干燥。(2)挡土墙的施工必须跳槽开挖,每段不能大于15m,施工时严禁超挖,挖至满足设计要求基底标高后必须及时用IOCnI厚C20细石松垫层封闭;施工段长结合伸缩缝设置确定。需待强度达100%以上后,才能回填墙背填料,并分层夯实,压实

29、度不小于94%o墙后填料采用砂夹石,且满足墙背填料计算内摩擦角不小于30。回填须逐层夯实,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当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在坡面挖台阶,台阶宽度约1米,高度应不大于1.0%呈5%反坡,然后再回填。(3)挡墙以碾压密实老土或稳定岩层作为持力层,其地基承载能力特征值应满足大样图中设计要求,护脚墙每隔IOm15m设置一道宽20mm的沉降缝,且于地基性状和挡土墙高度变化处应增设沉降缝。沉降缝采用沥青麻丝填塞,填塞深度不小于200mmo(4)挡墙在地面上高出30Cm处设泄水孔,泄水孔间距2-3m,上下交错布置,向外倾斜i=5乐采用6cmUPVC硬塑管(贯穿墙体),墙后

30、管口设50OnInI厚反滤层。(5)挡墙高度小于Im时埋深不小于0.5m,高度大于2m时埋深不小于1m,在斜坡上护脚墙的襟边宽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挡土墙基底纵坡i不宜大于5%。当大于5%时,应在纵向将基础做成台阶式。(6)挡墙基础开挖时,中风化稳定岩层开挖临时开挖坡率L0.2,强风化岩层及土层临时放坡坡率按1:1考虑,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施工时需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开挖边坡安全。洞口;在涵洞净跨径范围内做钢筋混凝土盖板过梁,使墙身成为整体;伸缩缝或沉降缝应避开涵洞设置。4.2.2衡重式挡墙(1)衡重式路堤墙:防护高度大于3米时采用衡重式路肩墙,商度8m的挡墙墙身材料采用M7.5浆砌块石;高度8m

31、的挡墙墙身材料采用C20片石碎,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现浇,片石含量不超过20%,石料采用石质一致、不易风化、无裂缝,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的片石,挡土墙在施工前做好地面排水工作,清除挡土墙后背坡面土层,保持基坑侧壁和边坡坡面干燥。(2)挡土墙的施工必须跳槽开挖,每段不能大于15m,施工时严禁超挖,挖至满足设计要求基底标高后必须及时用IOCm厚C20细石碑垫层封闭;施工段长结合伸缩缝设置确定。需待强度达100%以上后,才能回填墙背填料,并分层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4%。墙后填料采用砂夹石,且满足墙背填料计算内摩擦角不小于30。回填须逐层夯实,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当墙后地面横坡陡于

32、1:5时,应先在坡面挖台阶,台阶宽度约1米,高度应不大于LOm,呈5%反坡,然后再回填。(3)挡土墙以稳定的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强风化或中等分化岩层做持力层,墙趾埋置深度不小于0.5m且嵌岩深度不小于0.5m。每隔IOnI15m设置一道宽20mm的沉降缝,且于地质变化处或挡土墙高度变化处应增设沉降缝。沉降缝采用沥青麻丝填塞,填塞深度不小于200mm。挡墙襟边宽度应不小于2.0m,实际施工时按设计图纸为准。(4)挡土墙间距4面范围内设一个DNlOOPVC排水管,上下交错布置,向外倾斜i=5%,墙后管口设50Omm厚反滤层。(5)挡土墙基底纵坡i不宜大于5%。当大于5%时,应在纵向将基础做成台阶式。地

33、基承载力应满足挡土墙大样图中的设计要求。(6)挡土墙基础开挖时,中风化稳定岩层开挖临时开挖坡率1:0.3,强风化宽为2cm。沉降缝内用沥青麻絮沿墙内、外、顶三边填塞,填塞深度为15cm,并确保沉降缝竖直。墙身地面以上部分应根据渗水情况,在墙身的适当高度处布置泄水孔,泄水孔采用IOCInPVC管,泄水孔间距23m泄水孔上下左右交错布置,最低排部应高出地面0.3m。在泄水孔进口处应设置反滤层,在最低排泄水孔下部应设置隔水层,不使积水渗入基底。(5)拆模及养生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5%后进行拆模,同时采用草袋覆盖洒水养生,保持覆盖物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6)墙后回填养生完成后,方可进行墙背回填,

34、墙背填料应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压实度与路基相同,靠近墙背30cm厚地面以上部分为砂夹卵石层,作为进水口反虑层。墙后必须回填均匀,摊铺平整,填料顶面横坡符合设计要求,不允许向着墙背斜坡填筑,回填时注意不要冲击墙背。墙后填料选择渗水性良好的砂土、碎石土进行填筑,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如细砂、重粘土、腐质土、膨胀土、淤泥均不得作回填土。墙后1.5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为防止碰撞墙体,应采用小型压实机械碾压或人工打夯,分层厚度不应超过20cm。4.2. 5施工注意事项挡土墙施工应与设计要求相配合,除按相关施工规范中所规定者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施工前应作好地面排水系统和安全生产的准备

35、工作,基坑开挖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的有关要求进行。(2)挡土墙基础如置于基岩时,应清除表层风化部分,如置于土层时,不4.2.4墙身施工(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疏通地面排水系统。采用挖掘机开挖时严禁超挖,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挖至设计基底应预留20cm采用人工刷底、修整,确保基底平整,几何尺寸及基底高程符合要求。基底要刷成20%的反坡(即内低外高),防止墙内土的挤压力引起挡土墙向外滑动。开挖时保证边坡稳定,基底开挖的平面尺寸应比设计尺寸加宽50cm左右;基坑坑壁坡度应视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坡比。基础开挖后若出现与设计情况有出入时,应向有

36、关部门汇报,按实际情况调整设计。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基底承载力,经监理工程师检脸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开挖基坑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要留足回填需要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倒运。在基坑边弃土时,坑边的堆土应距基坑上口边缘1.2米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m。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基底承载能力。(2)立模模板采用大块定型钢模,立模时采取内撑外顶的加固措施,模板涂刷脱模剂,模板经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混凝土浇灌施工。(3)混凝土浇筑与加填片石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通过溜槽灌注,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不大于2m。采用

37、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加填片石时要选用粒径大于15Cm且小于30Cm的无水锈、质地坚硬、无风化的片石,片石与片石之间应有不小于30CIn的间隙,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加填一层片石,然后再浇筑一层混凝土,片石层间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30cm,片石掺入的体积不多于整个混凝土体积的20乐墙身材料应符合有关规范及施工规范要求。(4)沉降缝及泄水孔设置挡土墙应根据地形及地质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间距一般为1015m,缝(12)挡墙施工时,应跳槽开挖,不可全断面开挖。(13)应加强施工中的地质工作和信息化施工,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原则,施工过程中若出现与设计图纸不符的情况,请及时反馈,会同参建各方认

38、真分析、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并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等的安全。4. 3施工安全防护措施4.1.1 土石方开挖安全施工(1)参加开挖的人员要遵守所使用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机械的各种安全装置齐全有效。同时支挡结构的基槽开挖均采用人工开挖,严禁放炮和大型机械施工。(2)开挖顺序应从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并应放坡开挖,开挖临时坡率按设计坡率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并且应做好排水措施。(3)配合挖土的人员,在坑槽内作业时要按规定坡度顺序作业。任何人不得进入工作范围内。(4)装土时,任何人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5)开挖的坑槽边禁止堆土、堆料、停放机械。(6)发现地下水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

39、证施工安全。4.1.2 用电安全施工方案(1)施工用电符合安全用电的规定,电杆、电箱、电源电线的安装,必须认真检查,达到标准。使用新电源必须先检查,合格后方能正式使用,并做好接地线的保养和防雷工作。(2)现场施工用电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布置与架设,同时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检查,在接线口、闸刀板等处挂立醒目标志牌,确保用电安全。(3)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或脚手架上。(4)架空线应装设横担和绝缘子,其规格、线间距离、档间距离等应符合架应放在软土、松土和未经特殊处理的回填土上;当基础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按设计进行换填或做扩大基础,当基础开挖后情况与设计值偏差较大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40、做必要的调整、修改。墙后临时开挖边坡的坡度,随不同土层和边坡高度而定。在松软地层、坍方或坡积层地段,基坑不应全段开挖,而采用跳槽开挖的方法,以保证施工安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附近时,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其承载力,接近基底设计标高时若不能立即进行基础施工,或与设计情况有出入,应按实际情况调整;若发现岩基有裂缝,应以小石子混凝土将裂缝灌注饱满,以防止基础折裂而致墙身外倾,影响挡墙安全。(3)施工中要严格按照合理顺序进行,作好临时边坡的安全放坡工作,要合理放坡,避免临时边坡的失稳。(4)挡土墙沿线路方向位于斜坡上时,基底纵坡应不陡于5%,当纵坡陡于5%时,应将基底做成台阶形式。横向位于

41、斜坡上时,较坚硬岩石地段可做成台阶形,台阶的切割应满足设计要求。(5)挡土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处理填方基底(铲除草皮和开挖台阶等),然后填土,以免填方顺原地面滑动。墙背填料回填需待墙身强度达到75%以上时方可进行。墙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采用高膨胀性和高塑性土壤,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夯实,不允许向着墙背斜坡填筑。为确保墙后填料的压实度,挡土墙的砌筑、墙背回填及压实各工序应紧凑,回填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6)墙背回填应选用符合设计参数的填料,墙身断面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尺寸,避免实际施工与理论计算结果产生偏差对挡墙安全产生不利因素。(7)挡土堵墙身断面尺寸及强度应满足

42、设计要求。(8)施工时所用建筑材料及大型机械等不能堆积在边坡上。(9)业主可根据气候及场地情况,尽量于少雨季节实施本项工程。(10)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核查地质,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监测。(11)基础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护壁措施,防止基坑壁坍塌。级一级二级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或预估支护结构变形最大处应测应测地表裂缝墙顶背后LOH(岩质)、L5H(土质)范围内应测应测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边坡坡顶道路变形位移及管涵渗水漏水情况应测应测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应测应测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受力杆件应测选测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选测选测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出水点应测选测注:在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构)筑

43、物,破坏后果严重时,应加强对支护结构的应力监测;H为边坡高度。(3)边坡工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应少于3个观测点的观测网,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边坡工程施工初期,监测宜每天一次,且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周边建(构)筑物、管线对边坡变形敏感程度、气候条件和监测数据调整监测时间及频率。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一级永久性边坡工程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宜少于二年;监测工作可根据设计要求、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4)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及监测期间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有软弱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边坡

44、支护结构坡顶有水平位移迹象或支护结构受力裂缝有发展;无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支护结构坡顶水平位移大于3mm或支空线路要求,其电板线离地2.5m以上应加绝缘子。(5)架空线一般应离地4m以上,机动车道为6m以上。(6)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所用工具必须安全绝缘。工作前必须穿戴防护用品O4.1.3 施工中的安全保护措施(1)加强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严禁损坏已完的建筑产品,建立相应管理制度。(2)挡土墙的基底开挖到位后,应及时施工,对未来得及砌筑的部位,在砌筑前需对基底进行清理,应进一步开挖的应开挖到位。(3)对建成的挡墙、脚墙要加强保护,防止人为破坏。(4)遇暴雨,应防止施工过程中挡墙基坑

45、的塌方事故。挡墙施工完毕后,应防止雨水对挡墙坡面土体的冲刷,避免地表土体在雨水的作用下发生滑塌等地质灾害。同时应采取措施如支撑、覆盖等,减小雨水冲刷程度。4.4高边坡监测监测工作是高边坡防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掌握高边坡防护工程在实施及营运过程中受诸如降雨、开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程度,便于及时分析边坡的安全状态,进行动态设计,优化施工工艺,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确保营运期间边坡的长期稳定。本次路基挡墙存在较大滑坡体,应对路基边坡加强监测。(1)边坡工程监测应由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方可实施。(2)可根据其安全等级、地质环境、边坡类型

46、、支护结构类型和变形控制要求,按表3-5选择监测项目。表4-2边坡工程监测项目表测试项目测点布置位置边坡工程安全等利影响。(7)边坡坡顶未考虑超载,施工期间不能在坡顶堆积弃土及其它加载行为。(9)其他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执行,施工中如出现有关问题请及时与建设方、监理单位及勘察人员、设计人员联系,共同协商处理。5 .路基、路面排水及其防护设计全线路基采用边沟、涵洞等综合排水,边沟、涵洞及自然沟渠共同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边沟、排水沟纵坡应不小于0.3%。路面采用1.5%路拱横坡自然排水。边沟:挖方段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完善的排水边沟,路面水及部分挖方边坡雨水排入路基边沟,通过边沟就近排入天然沟渠或涵洞,其余地表水体排入自然沟渠,全线路基边沟统一采用0.5X0.5米梯形土边沟。6 .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节约用地措施1、本项目为改建工程,受周围地形条件约束,为防止水土流失,且减少征地与占地面积,路提填料充分利用挖方来解决,挖余和不适宜填料本次弃土全部采用外运至指定弃土渣场统一处理。2、地形条件约束,且尽量不占用耕地,本项目不另行设计弃土场,弃土运至天馆祝家至桃子水公路改建工程K7380左侧弃土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