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30605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耿雪淳摘要: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怎样让学生欣然参与劳动实践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指出,学校可以将劳动实践纳入学生作业管理,使劳动教育成为推进“双减”落地的重要依据。关键词:劳动教育;“双减”;小学生;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制定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学校要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以形成劳动教育实践评价机制。一、分析: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问

2、题及其成因目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现如今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例如一些青少年沉溺于手机平板等现象也较为普遍,大部分学生挑食,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还出现不尊重劳动者的现象。此外,从当前中国劳动教育在小学的开展效果来看,存在劳动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平均劳动时长偏少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还有部分学校对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学校没有一套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来维持和管理劳动实践相关活动,学校还未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部分学校正在逐步按计划开展劳动教育,但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还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技能的培养和劳动

3、习惯的养成,而错误的将劳动教育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由此导致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和弱化,一些小学生存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尊重劳动者,不愿劳动或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教育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在抓实课堂教育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劳动锻炼、体验实践、自主合作、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培养。因此,要切实提高劳动教育效率,教师就应注重优化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劳动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被忽视的现象。首先,部分学校只重视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虽然提倡“五育并举”,但仅仅流于形式和口号,劳动教育课程出现课本化、表面化倾向,而未从根本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劳动素养的提升

4、。其次,很多家长信奉“唯分数论”,对孩子学习的要求比较高,而很少要求孩子做家务,生怕做家务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最后,从社会角度来看,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重智轻劳的风气仍然存在。这些现象要彻底改变还需很长时间。二、农村小学加强劳动教育的策略探析劳动教育能够促进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速实现。农村小学中存在的种种劳动教育的短板,有必要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基于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笔者针对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三、讨论: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举措学校是主导,家校形成一个合力。学校通过“社团活动+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形式,使“五育整合”的教育理念具体化从而构建起课程完整、机制

5、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力求充分发挥劳动课程的综合育人功能。在理解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劳动是最光荣的,认识到劳动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在思想认识上,教师要引导着学生从内心尊重人民的劳动,使其愿意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在动手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劳动技能,使学生学会熟练地操作劳动工具,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身上的不少品质、行为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孩子。因此,家长要树立科学的科学的教育观,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家庭环境,并帮助他们形成劳动育人共识。父母在家里要主动做家务,当好孩子的表率。调查发现,孩子的劳动成果若能得到家长

6、的信任和认可,他们的劳动热情就会大大增强。对此,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劳动任务。比如,每天早上起床,让孩子自己穿衣、叠被子、整理房间;晚上回到家让孩子适当打扫家里的卫生,扫地、拖地等。家长要适时给予鼓励、指导和评价,但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样,孩子自然就会爱上劳动,继而养成劳动的好习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安徽省阜阳界首市戴桥镇刘程寨小学在阜阳师范大学的指导下采取了多种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充分利用自身农村学校的优势,依托劳动实践基地,落实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应立足实践,开拓创新,整合资源,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教育的开展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

7、中,要结合学情,紧扣学科特点,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通过理论学习,让学生对于劳动有正确的认知;通过具体实践课程的开展,让学生强化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学校结合实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亲手劳作,体会劳动过程中的快乐,从而获得成功感。第一,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将校内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的土地平均分配给所有班级,各班自行成立劳动小组,每组。在实践过程中,各组学生从翻土开始,整地、下种、浇水,直至植物长出新芽、开花、结果。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亲手种出来的东西会更有感情,观察时也会更仔细。对此,教师可要求他们分小组收集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并观察、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8、写劳动心得体会。只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内容饱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组织校外劳动。教师可借助节日开设相关课程,比如,在植树节组织学生种树,体验挖坑、栽树苗、浇水的过程;在重阳节组织学生进养老院,帮爷爷奶奶按摩、洗头,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讲故事、拍照等。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劳动实践内容,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在端午节时开展“粽叶飘香品味端午”系列活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包七彩粽、编五色绳等,了解端午文化和习俗;在中秋节时,教师又组织了“巧手做月饼快乐迎中秋”主题活动,学生通过制作、品尝和分享冰皮月饼,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再如,在劳动节、寒暑假期间,学校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9、,设计了各年级的劳动任务,要求学生在节假日期间完成,以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和热爱劳动的生活态度。(3)巧借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学校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设计劳动教育。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游戏的形式,引导他们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家访和家长会的时间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孩子参加劳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对他们的智力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教师要让家长自愿成为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监督者、指导者和协助者,从而形成劳动教育合力。(4)以劳动实践成长手册为载体,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以家务劳动、社团活动和种植活动为主要内容,开发

10、系列分层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在管理过程中,学校注重组织协调,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又要发挥教务处、政教处、少先队的作用,确保劳动实践课顺利开展。在此过程中,学校为所有学生都制作了劳动档案,即实践成长手册,以及时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劳动情况。此外,学校还可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学生的劳动过程,并对在劳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教师和学生给予奖励,从而激发所有成员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2.联合社会力量,支持推进多元劳动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双减”背景下,要培养“眼中有光,手中有活,心中有爱”的时代新人,学校、家庭、社会就应展开多方协作,为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全面保障。(1)社会的大

11、力支持。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若学校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大力拓展劳动实践场所、丰富劳动教育形式,满足学校多样化的劳动教育需求,就能更好地达成劳动教育的目标。劳动教育关注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学校在开辟劳动实践基地时,可以更多地围绕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来设计。(2)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可知,劳动教育是面向各个阶段的全体学生。因此,社会各界应齐心协力,构建综合育人的文化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媒体在劳动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宣传正面的劳动观念和精神,主动担负起育人使命,为青少年劳动

12、素养的形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发挥多元力量,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劳动教育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引导,单靠一己之力,很难给学生创造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与环境。农村小学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劳动,比如,开展农耕乐趣体验活动,师生一起走进农田,从理论学习到亲手实践,让学生体验农业劳动中的艰辛与乐趣,感受劳动之美,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劳动应该走向社会,学校应为学生树立起服务社会的观念,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志愿者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提升劳动素养。总而言之,劳动教育的魅力在于不但丰富了学校的办学思想而且也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拓宽视野的大门。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所有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劳动,学校应把劳动实践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并将之作为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而实现“无须扬鞭自奋蹄”的效果,同时,劳动教育应回归到“用劳促智、用劳树德、用劳育美”的层面上来,五育共同推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3)张厚群,让孩子在劳动体验中成长,未来教育家,2019(4)章波,崔凤婷,在实践活动中补上“缺少”的劳动教育,教育文汇,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