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杂志停刊详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林》杂志停刊详情.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武林杂志停刊详情武林是中国内陆出现的第一本武术类杂志,而且在创刊号上,因为率先在国内连载金庸小说,掀起了国内长达近十年的武侠热潮,最高发行量曾达到创纪录的350万册,成为武术类杂志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武林不仅让武侠小说和金庸的名字深入人心,并在客观上沿承了中断过数十年的中华武术文化传统,更直接影响并培育了无数热爱武术运动的青少年。催生大众的江湖侠客梦武林杂志一出生便风华正茂,发行量最高时曾达到350万册。武林杂志宏扬武术不是纸上谈兵,经常举行研讨会让武术爱好者现场切磋技艺。这间破旧零乱的办公室,就是为T弋中国人制造侠客梦的地方。每位编辑的工位都贴着武术图谱,每位编辑都用心浇灌着武术之芭。上世纪
2、80年代,至今想起来仍让人热血沸腾。数不清的少年目光向着远方,或者四处寻找绝世武功,或者幻想远走他乡行侠仗义,或者沉迷于香港武打录象以及武侠小说,这一切,都与一本诞生于广州的杂志有着不小的关联。武林杂志创刊之初的一纸风行,固然是特定的社会环境使然:如果没有经历过”文革的十年破坏,如果传媒业有今天这样发达,如果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如今这般丰富,武林未必会产生令人瞠目结舌的影响。的确,那是最值得武林及其热爱者记忆的年代。或许武林的创立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州人的觉醒意识的确走在当时全国的前列。放眼看一下,在20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广州的文化艺术界涌现的刊物数量在国内都是少有的,
3、武林只是其中一种,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武林并不仅仅只是一本武术类的专业杂志,更可以看作是一本文化大开放的产物。现在人们对广州乃至广东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瞩目,殊不知,在文化领域所取得的突破同样不可忽视。从大的历史发展来看,广州几千年来一直处于中西文化的交汇处,而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也恰恰是武林杂志占得先机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比如率先连载金庸的小说,迅速吸引读者注意。诚如一些武术界人士所言,武林除了在内陆读者中有盛誉,在海内外的华人世界中也是影响巨大,而通过这些侨居海外的中国人,以及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诸多武术明星的努力,中华武术形象才会更进一步,让西洋人一提到中国时,立刻想到的就是竖起大拇指,口
4、里连称功夫。全息广州、高手云集广州是个高手云集的城市,所以武林出现在广州而不是苏州,虽是一本薄薄的杂志,却也流淌着广州的气息。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就枝叶茂盛,所以它不叫武学,而叫武林。爱多的前策划部经理在一次酒后说:广州是一个高手展示才华的地方,而不是一个新人学习锻炼的地方,没有在家中修炼好,就不要到这里来。但很多人还是来了,提着简单的行李与模糊的梦想。又是武林,它给这些人以抚慰:走投无路的少年绝处逢生的故事感动了整整一代人,也给很多无助的人以希望早期的武术杂志上很多这样的故事在连载,武林也不例外,只用了4期,凭借金庸的射雕秘芨,武林一夜之间火了起来,而且一烧就是10年。这本定位于武学研讨的刊物
5、,早期其实是青少年支持着庞大的发行量,但青少年的口味多变,做这个群体的读物容易成功,也容易失败。山西青年也曾经很火,但很快熄火了;辽宁青年也曾经更火,也已经熄火了;自从大众化的刊物纷纷出现,读者的口味出现分流,武林也就没那么火了,现在应该主要是武术圈的人在看吧。现在的青年男女,女读时尚、男读财经,这一类的杂志最好卖,去报摊上走走,此类刊物占了七成还要多。剩下三成,分给了体育、军事、汽车、游戏或计算机,还有更为大众化的知音、家庭或其他。当初在城市屋檐下读武林的青葱少年,即使是最晚婚的模范,他的小孩也许该上浮了,只是这些小孩可能不知道这个江湖上曾有的刀光剑影与传说,也不一定想知道,他们更想知道的是
6、传奇。武林依旧在,高手依然猛,只是一切都已隐身电脑中。但广州还是一个高手云集的城市,存在很多机会与梦想,只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与仗剑走天涯的勇气,就有机会成为主角或封面。而且这是一个没有武林盟主的城市,所以它也出产花城与随笔,只要你确实有料,它并不排斥独门暗器,比如人之初。武林老了,可武生们还很年轻,广州依旧高手如云。张别离、原景再现诞生:23年前,凭金庸小说一炮打响现在人人都知道金庸,然而,23年前却远非如此,世界变化真是快。23年前,大陆读者开始知道金庸这个名字,第一次领略到新武侠小说的魅力,然而,很多人恐怕并不知道,金庸和新武侠小说是通过一本叫做武林的杂志才传播到内陆的。武林杂志正式创刊
7、于1981年,其实筹备是从1980年9月开始的,而要说到萌发创办这本杂志念头的时间,则要追溯到1979年。这一年,在一次全国武术挖整工作会议上,几位武术工作者提到了希望能见到有一本公开出版的武术刊物之事,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一本武术类公开发行的刊物杂志。参加过此次会议的黄鉴衡心有所动,退休前他是广东省体校的教务主任。回到广州后,黄鉴衡开始联系有关部门,商议创办一本武术类杂志。当时的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研究之后决定接手,并通过在北京的总社申请刊号,1980年9月,编辑部6位成员正式开始筹备出刊。从筹办到后来的正式发行,广东省体委(现为体育局)和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现为广东经济出版社)的双层领导奠定了
8、武林杂志的整体架构。1981年7月,武林正式推出面世,谁也没想到,这本杂志竟然如此抢手,迅速在全国各地掀起一浪接一浪的武侠热潮。武林创刊号首印即达30万册,市场反映之热烈令人措手不及,不久,杂志社又迅速加EL有此为鉴,武林第二期的印数即达到70万册。武林之所以能一纸风行,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当时的社会刚刚从“文革桎梏中解脱,文化娱乐产品相当单一,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武林以连载射雕英雄传的方式,第一次将金庸作品引进到内陆。在此之前,金庸作品除书剑恩仇录曾一度于有限范围内流传外,其余都只由民间渠道流入到内陆,但数量极为有限,在读者中几无影响可言。武林杂志的首次公开连载,不仅使金庸作品
9、拥有了最为广大的读者群,而且使金庸这个名字在内陆家喻户晓,更让武林自身名声大噪,成为武术类刊物中发行量和影响力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辉煌:80年代中,在全国掀起武侠狂热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武林杂志的发行量是个天文数字,真可谓是一出生便风华正茂。创刊号起印30万册,不久应读者要求再次加印,第二期上涨到70万册,到第三、四期,这个数字又升到100万册。金庸小说引发了全国性的武侠热潮,不久公映的电影少林寺,将这股热潮再次升温到疯狂的地步。旧小说如七侠五义,评书如岳飞传、说唐,电视剧如姿三四郎、武松,以及逐步进入到内陆来的香港武打录像,都让人们如痴如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相信对那种疯狂至今还会记忆犹新。
10、已确立武术类杂志第一品牌的武林自然当仁不让,零售量巨大,订户在剧增,影响力甚至扩展到海外华人世界。1983年,武林杂志的发行量达到350万册,这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杂志发行量,而且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此后,尽管电影、电视、文学等有关武术的内容都在风起云涌,但武林始终拥有相当庞大的读者群,发行量维持在200多万册。利用自身在读者和武术界的巨大影响,武林1986年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太极拳研讨会,两年之后在广州又召开了第二届,在中国武术史上影响甚大。即使到2002年,在武林的发行已大不如前的情况下,仍主持召开了全国首届传统武术名家功夫研讨会。式微:90年代初,侠梦冷回归专业领域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武
11、林杂志开始逐渐出现下降的趋势。武林编辑部的工作人员说起这事来还难掩脸上的惋惜之情。”当年发行量大的时候,我们光去邮寄的杂志,就要装满两车。在武林杂志已工作20年的广告主管温静珠,说起当年的辉煌还记忆犹新。她说,现在喜欢武林的人还是有,有个小胖子经常跑到编辑部来,有点钱就要买本杂志。但是,武林的颓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是武林直接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武侠热,那么武侠热的退潮,则正好与武林的发展出现下降趋势保持了同步。包括武术在内的体育运动,作为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无疑要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事实上,无论是一开始就受到万众瞩目,还是最终从辉煌的顶峰走向不那么引人注目,都对应着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国在经
12、济领域的成就,使得文化等各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变化而显得异彩纷呈,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审美趋向都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变革。所以,当社会逐步开放,人们可选择的娱乐方式与精神产品越来越多,武术及其背后的武侠文化就不再具有先前那么大的吸引力了,那么,武林杂志成为一个特定或者说少数读者群体的刊物就似乎是自然的事。到如今,国内仍有多份武术类杂志,武林在武术界尽管仍有相当影响力,但已经不可能再有昔日出类拔萃的地位了,发行量与国内其他武术类杂志相比也没有什么优势了,或者说已泯然众人矣。从极度辉煌到现今的日渐冷清,武林杂志的发展历程,以及此中的残酷现实,似乎让人感觉到了一种失落,然而,曾经有过那么辉煌的过去,在整个华人大
13、众文化圈中的文化信息传播中又扮演过那么重要的作用,对于一本杂志来说,是不是已经足够了?第一访谈武林:你的辉煌我的梦想受访人:梁伟明(1980年进入武林杂志社,为创刊时期的六位编辑之一,现为武林杂志副主编)记者:武林杂志创刊之初,你就是编辑部中的一员,你能否介绍一下最初的创办情况?梁伟明:其实武林的筹备工作从1979年就开始了。文革之后,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当时有一些老将军,比如程子华、杨成武、许世友等,认为我们的国术(指武术)应该要重视挖掘整理工作,让传统武术继承下去。黄鉴衡老先生去参加了这次会,他退休前是广东省体校的教务主任,他得到这个信息之后,就想着办一份公用IJ物。他带着这
14、个想法和当时的科普出版社广东分社来谈,出版社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所以就开始申请刊号。1980年9月,我们编辑部的班子就基本组成了,当时省体委有两位同志,出版社也有两位。记者:我知道武林创刊之后的第一期就连载了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当时为什么会想到要连载?梁伟明:当时刊物的稿件主要由黄鉴衡和郑树容先生负责,确定杂志的主要内容是武术理论(包括拳谱等)、技术以及与武术有关的文艺类作品。郑树容先生和香港文化界交往比较深,他通过朋友找到金庸先生,说想转载他的作品,金庸也同意了。这是全国连载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杂志一出来就卖断了,创刊号就重印了,有相当部分的读者就是冲着金庸的小说来买武林的。登完金庸的射雕英
15、雄传之后,科普出版社还出版了小说的单行本,后来我们还连载了梁羽生的小说。记者:武林创刊于上世纪80年代初,没多久电影少林寺也出来了,在那个时候,武术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的热潮,这样一种热潮是不是客观上更有利于扩大武林杂志的影响力?梁伟明:的确是这样的。武林的创刊号就印了30万册,马上就卖光了,我们马上又加印,第二期就上到了70万册,三、四期之后发行100万册,这个数字相当惊人。不过,我想说的是,少林寺把中国的武术文化向海外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将一些错误的信息传递了出去,比如说让人们有一种天下功夫出少林的印象,当然也和以前一些假武术之名的小说有关系。记者:以你个人的看法,为什么武林当时在社会上会
16、产生这么大的反响?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又为何会出现大幅下降的趋势?梁伟明:在“文革前,武术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差不多是中断了。改革开放之后,内陆的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都还不太活跃,我们率先引进的武侠小说,对很多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另外,当时社会上的娱乐方式较少,很多人,尤其在农村地区,会喜欢以武术为消遣方式。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让武林和许多与武术有关的作品拥有了广大的读者群。但是到90年代不同了,海外文化形态对我们的冲击很大,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另外,出外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社会实现了大流通,他们与本土的文化形态之间产生了脱节。不过,近年来对武术的兴趣又出现了复苏,那是因为人们发展
17、到一定时期后,人们对武术的情结仍然存在,文化底蕴很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买武术杂志的人就会增多,现在人们可以接受到的东西太多了。随想录没有侠客梦的年代可寂寞?陈平原先生写过一本书,叫做千古文人侠客梦,其实何止文人,每个人都有一个侠客梦。从上世纪80年代走过来的人,尤其是所谓生于70年代者,大概没有一个人未曾受到武术狂热的洗礼。我属于愚笨一列,少年时期焉头焉脑,一心只读圣贤书,别人已经在看金庸小说的时候,我才进行武侠启蒙教育,还是从少林寺开始,起点就低了许多。等到我一连看了5遍少林寺,再去找金庸小说读的时候,几个同学已经离家出走远寻少林去了,再不济的也是留在学校里,照着武林杂志修炼,千真万确,绝
18、非今天要写武林才如此说。我同学中真有一位,因为读武林而耽误了功课,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现在去一家文武学校做了武术教头,也算是开卷有益吧。再后来,武术不那么热了,什么原因说不清楚,或许是年龄大了些,明白还是要读圣贤书才有出路,反正是练武的人少了,从前看得痴迷的电影,回头去看,简直幼稚得可笑。再后来,人们忙着去留学,去跳舞,去唱卡拉OK,去打麻将,去上网聊天,身体都不锻炼了,谁还去练武术?我们连武术都不热爱了,哪里还能有什么侠客梦?所以我们现在常常看不到侠客,放眼望过去,一片的弱不禁风,顶多还有个把刺青汉子,见到个赳赳武夫都是奢望了,所谓的侠客,还不如美国西部片里来得直接。没有侠客梦的年代,一本
19、本武术杂志的衰落,是不是也算种必然?学界反应不解决内部冲突前途渺茫吴文翰(武魂杂志编委,现居北京)武林是国内武术类最早的专业杂志,不仅创刊时间最早,而且后来别的武术杂志基本都是3个月或2个月出一期,但武林一直是月刊。北方的武术杂志一般都是从健身的角度,武林是从传统武术竞技的角度,专业涉及面非常广,在武术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武林杂志在广州出版,除了辐射内陆之外,还可以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地方辐射,这是北方的杂志所做不到的。我从1983年就开始在武林上发表文章,算是老作者了,那时候编辑部的工作非常负责,不管用不用你的稿件,都会及时答复,稿费也开得特别快。这些年武林影响大不如前了,我想了一下,有
20、两个原因:一个是大的气候,也就是国内市场经济的冲击,所有杂志都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发行量大幅下降,现在如果能发行到二三万份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另一个原因是武林杂志内部的问题,我知道他们一直是两家单位(省体育局和广东经济出版社)共同管理和出版的,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时候,矛盾就出来了,后来效益不好的时候,就更是冲突不断,再者,他们单位人员算是上匕较多的,编制太大,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我想武林的前途会比较渺茫。谁停办武林都是犯罪蒋家骏(太极拳名家,现居江苏徐州)武林一直是最权威的武术杂志,把中国的传统武艺很全面地介绍给了读者,在武术界的口碑非常好。我从1986年开始和武林杂志有联系,写稿,还有搞一些活动,当时武术界很多前辈都在武林上发表文章。他们以前对稿件的要求很严格,我们投稿的时候也是很用心去写。2000年到现在,我还在武林上一直做连载。其实,这些年武林有些地方确实欠妥,比如说有人去邮寄杂志,钱寄出去了,却收不到杂志,不知道是什么情况。而且,现在很多地方买不到武林了,这不是发行量的问题,而是发行渠道不畅通。更重要的一点,最近我听说武林杂志快要停办的消息,我非常失望,我想说的是,不论是在谁手里停办武林,都可以说是在犯罪!我也在想向有关领导部门写信去反映情况和意见。在我们国家甚至世界上都影响很大的一本杂志,不应该说停就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