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种零售业态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各种零售业态的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各种零售业态的研究随着零售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零售业对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强,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零售业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加深。关于零售业态的演变规律以及趋势一直是众多国人以及学者所热衷的论题之一,我们要结合中国零售业具体发展状况,把握机遇,抓住业态变更的机会,让中国零售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入优势,面对国际零售巨头的强势进入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一、零售业态的概念零售是指把商品或随商品而提供的服务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销售活动。从事零售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具体场所是商店,而商店依据销售形式不同又区分出不同的经营形态,即零售业态。近年来,受国际商业发展趋势的影响,零售商店的业态形式发
2、生了很大的变革,并且出现多样化和细分化趋势,尽管当前世界各国对零售业态的定义由于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通常认为,业态是零售店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业态是零售活动的具体形式。通俗理解,业态就是指零售店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目前,我国理论界对零售业态的研究滞后于现实,不仅理论界自身对零售业态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而且与国内商业主管部门对业态的规范意见也不尽一致。但不管理论上如何争论,实际上,各种新兴业态自九十年代初引入以来发展势头强劲,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如雨后春笋,对我国传统百货商店这一单一业态形式和众多单体店(独立商店)构成强大冲击之势。
3、1998年,政府统计系统中的贸易统计年报开始增设零售业态统计,作为试行表,考虑到目前各种业态的发育程度,以及国家国内贸易局关于零售业态分类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按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界定零售业态时采取了大多数专家学者的意见,即: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这一概念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确定的目标市场;其二,具体的经营策略,包括:选址、规模、商品策略、价格策略、商店设施、服务方式等。二、零售业态的分类1、国际上零售业态的一般分类对于零售业态的分类,目前国际上主要依据零售店的选址、规模、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店堂设施、经营方式、营业时间、服务功
4、能、价格策略等确定。美国把零售店区分为:百货店、超级市场、折扣店、一般商品店、服装专卖店、仓库俱乐部、药店、便利店、杂货店等九类;日本对零售业态的分类与美国基本相同,但增加了自动售货机、邮购以及无店铺销售形式。当然,同一个大类的业态,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为具体的业态形式,比如超级市场可以再细分为食品超市和综合超市,这要依据不同的研究内容而定。事实上,由于国际资本的介入,当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被引进时,客观上也引进了国际规范和标准,因此许多国家对零售业态的分类是基本一致的,可以进行多国间的上檄和沟通。2、我国零售业态的统计分类尽管国际上对零售业态的分类已比较完善,但在我国进行业态统计时还必须考虑我
5、国的具体情况。1998年初研究和设计我国零售商业业态统计时,主要考虑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零售各业态的发展水平和所处的生命周期。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促使旧式百货店、粮油店、副食店、肉菜店等逐步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处于成熟期的大型百货店;处于增长期的中小型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处于创新期的仓储式商场、邮购、电视导购和直销。而上述各业态又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引进和发展上不同步,比如上海在1991年组建了“联华”超市公司,出现了中小型超级市场新业态;1994年出现了便利店;1995年出现了电视导购和直销;1996年出现了大型仓储式超市(大卖场),而1994
6、年以后真正规范的连锁超市才在中西部地区出现;当上海的便利店已发展到1998年的2000家左右时,中西部地区对此业态还相当陌生。二是统计上的可操作性。现行零售贸易统计是对零售行为主体进行统计,而一些新兴业态尚不具备这一条件,如邮购零售业务,在我国已有2-3年的发展历史,主要集中在服饰制造行业,通过邮寄方式出售其产品,统计操作就十分困难,无论是统计出售方还是购买方均不易实施,因此,统计归类时要考虑大部分地区的业态发育情况和统计实践性。按照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的客观进程,在国际通行的业态分类总体框架下进行必要的合并,把零售业态分为四大类进行统计,即: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业(专卖)店和其他。百货商店,是
7、指在一个建筑物内,集中了若干专业的商品部并向顾客提供多种类、多品种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零售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商品结构以经营服装、纺织品、家庭用品、食品和娱乐品为主,种类齐全;以柜台销售为主,明码标价;注重店堂装修及橱窗展示。这里的百货商店,不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日用百货零售业,而是指经营多品种、多门类的综合性商店,包括大中小型综合经营的商店。超级市场,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生活用品为主,满足顾客一次性购买多种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零售形态,其基本特征为:商品结构以经营食品、副食品、日用生活品、服装衣料、文具、家用电器等购买频率较高的商品为主;采取自选销售方式,明码标价:结算设在出口
8、处统一进行。这表明超级市场首先是自助服务的零售商店,号IJ低、销量高,以经营生活必需品为主,种类繁多。统计时将各种类型的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和会员式超市列入该类。专业(专卖)店,是指专门经营某类商品或某种品牌的系列商品,满足消费者对某类(种)商品多样性需求的零售形态。其基本特征为:商品结构专业性较强,各种不同的规格、品种及品牌汇集,选择余地大;销售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提供充分服务;采取定价销售和开架面售方式。将专业店和专卖店归为一类统计仅仅是为了统计操作上的方便,其实专业店与专卖店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专门经营某种或某类商品,如时装店、鞋店、食品店、药店、书店、电器店、珠宝店等;后者则
9、专门经营某种品牌的系列商品,如海尔电器专卖店、李宁牌体育用品专卖店、格力空调专卖店、苹果牌休闲装专卖店等。其他业态,指上述未包括的其他业态形式(如便利店、折扣商店、杂货店、邮购商店三、零售业态的演变历史回顾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几次零售业态的革命”产生的历史环境及其原因。在19世纪6O年代,零售业态出现了第一次革命,即百货店应运而生。它具备商品品种齐备、分类经营与布局、明码标价、店堂环境豪华、设施先进、统一管理等经营特点。很明显,当时的百货店在经营方式上明显优于其主要竞争对手杂货店,因而百货店得到消费者的喜爱,它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而得到不断的发展。百货店”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原因是与当时的经
10、济进步与收入增长的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这也与当时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价格、环境、品种等因素密不可分。2O世纪3O年代超级市场的产生被称为零售业态的第二次革命它以店堂环境等设施简单实用、顾客自我服务,大幅度降低了物业和人工费用,并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提高了商品购销规模和商品周转率。超级市场更好地实现了规模经营,因而综合竞争优势突出,对百货店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彳艮显然,价格是当时超级市场的主要竞争优势。这与当时萧条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密切关联的。当时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体现在价格上,因而新兴的超级市场业态被广大消费者迅速接受,并随着连锁超市的发展涌现了一批世界500强的零售企业。购物中心在2
11、0世纪70年代的迅速发展,可以被称为零售业态的第三次革命。因为,它不仅把零售业的各种业态集于一身,还把餐饮、娱乐乃至银行、邮局、宾馆等行业纳入其中,打造了零售业经营的航空母舰,从而实现了全方位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及其他服务的需求。购物中心的兴起来源与顾客对商品品种、购物体验等的核心需求,而其发展必须与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由于网络的普及,网络购物由于其便利、省时、省力的特点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度没落的邮购业务也从新焕发出活力。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2.1亿网民中,有5500万网络购物人群,每人去年平均消费金额超过I
12、oOO元,占2007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强。数据表明,网购正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消费方式之一。如今有学者将“网络购物”称为零售业态的第四次革命。四、目前零售业态演变规律的理论及不足在回顾了零售业态的发展变迁的历程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目前零售业态演变的有关理论,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中的不足。零售业态演变的理论有很多的流派,但是从广义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环境理论,周期理论以及冲突理论。环境理论强调零售业的变化是其所在环境的函数。循环理论提出了零售业发展的周期性特点。冲突理论主要探讨在新的零售组织出现的时候新旧组织之间的对立问题。(一)环境理论。环境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瓦蒂南比拉奇,他认为零售业态的发
13、展变化是由经济、人口、社会、文化、法律及技术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决定的。零售环境理论能够令人信服地解释为什么不同的环境里会有不同的零售组织和不同的零售组织结构。它的主要缺限在于,无法解释为什么在相同的环境里会有如此不同的零售组织。(二)循环理论。循环理论的各种流派都注意到了零售业组织演进以及早期竞争过程中的周期性变化,循环理论以注重组织变化的调查为主要特点。其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是“零售之轮假说。零售之轮假说是由零售理论研究之父哈佛大学教授马尔考姆麦克奈尔提出。该理论认为零售机构以低成本、低毛、低价格的方式取得成功,引起众多企业效仿后,使竞争加剧,成本增加,逐步走向高费用、高价格、高毛利之路。革新者又
14、会以低成本、低毛、低价格的方式问世,重复上一轮的演变过程。历史上百货店、连锁店、超级市场、折扣商店等零售业态当初都以低毛利、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而出现在市场上,之后随着成长需要,逐步扩充各种商品组合或服务项目内容,并提高价格水准的现象。虽然“零售之轮”理论被认为是对流通领域零售机构变革的最权威性的解释。但是,发展中国家的超级市场和其他现代化商店、美国的郊外购物中心、日本的方便店等都是面向中、高收入阶层,以高价格进入市场的,这是“零售之轮”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现象。(三)冲突理论。该理论主要探讨在新的零售组织出现的时候新旧组织之间的对立问题。该理论认为零售新业态必然是对旧业态的扬弃,就是对传统经营形式
15、的合理成分得以保留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容纳和吸收新的成分,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流通经营形式。这种理论有助于在分析零售商业发展的现象时较好把握零售商业发展作为自然界的普通现象的一般规律和本质特征。辩证发展假说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发生正和反的统一,没有注意对现实因素和偶然因素的分析和把握。也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反应和偏好因素。事实上,在实践中没有一种零售商业形式是完全按照相反的模式来发展从而实现否定之否定的。五、零售业态发展的趋势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日益加速的背景下,零售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其发展的基本趋向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主力业态凸显,多业态并存。所谓主力业态是指在
16、一定时期内占有市场份额大、发展迅速的业态。目前主力业态体现为以连锁方式发展的超市业态,诸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购物的时间成本将不断得到体现。同时购物的体验也1各是人们对购物的一个重要需求。百货店、购物中心很好的相应了顾客对时尚和购物体验的需求,预计在一定时间内任将得到发展。便利店、网络购物由于响应了顾客对节约时间的需求,预计在一定时间内将呈上升趋势。一般超市业态由于无法很好的响应顾客的核心需求,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很大消费比重,但预计将成下降趋势。其二,各种零售业态相互渗透与融合。早期各种零售业态的生成与发展,主要是基于其它业态的缺陷而扬我所长、击他所短。例
17、如,传统百货店过去都是采用封闭式售货,使顾客自主选择权大受限制,而今开架售货已成为百货店采用的基本经营方式。这种从自选超市学习的经验,不仅降低了百货店的人工成本,也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积极性。反观超市业态,则对贵重商品和小件商品采用了柜台式售货的方式这明显降低了商品的丢失率,也扩大了商品的经营范围。这种相互学习、相互渗透的作法在其它业态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各业态相互融合的趋势已非常突出。总之,这一变化,对于各零售业态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综合优势是必不可少的。其三,多业态同时经营,同时突出主业。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通过不同的业态来满足其需求,可以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成功的世界零售巨头尽管
18、都是多业态经营,但主业亦很突出。麦德龙1964年在德国成立第一家现购自运(CASH&CARRY)商店,即通常所指的仓储式会员商场,用四年的时间就走向国际化。现在的麦德龙除现购自运外,也经营超市、百货店、专卖店、电子商务、运输、进出口贸易,以及资产运营等,但其强项仍是现购自运,80%的营业额是围绕着现购自运实现的。其四、通过商品结构调整形成商品经营特色的趋势明显。当今商业时代,竞争激烈,商品种类丰富。如何进行准确的定位,如何进行差异化的市场营销,如何锁定目标客户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零售企业的经营成功与否,而进行合理的商品结构调整,形成特差异化的商品路线是突出经营特色,立足市场的关键。象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家居市场、建材陶瓷市场、窗帘专业店、婴儿用品专业店等等无不是通过经营某一特定的品项,通过扩大商品的深度来达到形成竞争优势的经营方式。这些都是基于顾客的特定需求而进行的差异化经营策略,事实证明是可行的。加强对零售业态的演变规律以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将为零售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也等为政府对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决策参考作用。立足于顾客需求的研究将为零售业态发展理论提供全新的视角,必将为促进对零售业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