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论证服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论证服务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服务方案1总则1.1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5号),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1.2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1.2.1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1.2.2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1. 2.3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 2.4符合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3. 2.5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2水资源论证内容3.1 水资源论证以下主要内容:3.1.1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3.1.2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3.1.3 建设项取水水源论证。1.L4建设项目取水
2、和退水影响论证。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3.1 分析范围与水资源状况3.1.1 以建设项目取用水有直接影响关系的区域为基准,统筹考虑流域与行政区域确定分析范围,并以行政区为宜。对于影响全流域的建设项目,分析范围应扩大到整个流域。3.1.2 在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现有成果基础上,结合调查和收集的资料,简述分析范围内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3.1.3 在水功能区划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和收集的资料,概述分析范围内的水资源质量状况。对于水污染严重的现状与近年来的变化情况。3.1.4 对于确定的分析范围,应附分析范围图,并简要介绍分析范围内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气候特征、水系、水文系水
3、文地质条件等。3.2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3.2.1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和收集的资料,根据分析范围内的实际供水量、各行业的实际用水量和需水量资料,进行供需平衡和现状开发利用程度分析。3.2.2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有关规划,结合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和水资源的状况,简要分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3.2.3在现状用水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状况以及不同时期的主要用水指标,并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有关部门制定的用水和节水指标等进行比较,评价区域用水水平。区域用水水平分析的主要指标见表3.2.3o表3.2.3区域用水水平分析的主要指标类别用水指标
4、综合指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人均用水量、计划用水率工业用水火电间接冷却水循环率、蒸汽冷凝水回用率、重复利用率、每万千瓦时取水量、每百万千瓦装机取水量和耗水量一般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重复利用率、单位产品取水量、单位产品耗水量、一般工业用水增长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农业用水不同作物灌溉定额、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自来水供水管网漏失率、人均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户装表率、公共生活用水复利用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以及工业用水有关指标其他水力发电、生态、水土保持、林业等用水指标根据具体情况确定3.2.4应在3.2.2条和3.2.3条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现状水
5、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4.1基本要求1.1.1 在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和业主提供的取用水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水资源管理要求、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方案等,论证建设项目的取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用水流程,计算有关用水指标,论证建设项目的用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的节水潜力,提出建议的节水措施。4.2 取水合理性分析4.2.1 从建设项目所属行业、产品、规模、工艺、技术和当地水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推广的产品和工艺技术,应符合行业对产品和规模的限制规定以及缺水地区对高耗水、重污染项目制定
6、。对于国家和地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建设项目,在水源和水量安排上应优先给予支持;对于国家和地方明令淘汰的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产品及低水平重复的建设项目,不予安排供水水源。4.2.2 2符合有关水资源规划、配置和管理要求,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协议)或国际公约(协议)等,符合地下水超采区(禁采区、限采区)和水功能区的管理规定等。4.2.3 与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程度、区域的用水水平等相适应,满足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在通航河道上满足最小通航水深等。4.3 用水合理性分析4. 3.1根据业主提供的取水方案和用水工艺,阐述和分析建设项目取水、用水、耗水及退
7、水情况。1用水、耗水情况。包括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主要用水环节(或系统)、工艺、设备和技术,主要用水环节的用水量和耗水量。2退水情况。包括废水、污水产生的环节、退水量,主要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总量、达标排放情况和排放去向等。3废水、污水处理情况。包括废水、污水处理工艺、设备、技术和设计能力、回用措施等。4非正常工况和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分析及应急措施。4 .3.2绘制水平衡图,分析取水、用水、耗水、退水等过程。水平衡图应符合GB/T1245290的要求。对于用水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应分析最大水量或绘制不同季节的水平衡图。自来水厂、水利水电工程等,不必绘制水平衡图。5 .4节水潜力分析5.1.1
8、根据业主提供的用水工艺(设备)、节水和减污措施,按照行业先进水平和清洁生产要求,分析其合理性与先进性。5.1.2 对建设项目用水指标与区域用水指标、国内外同行业用水指标、有关部门制定的节水标准和用水定额进行比较,分析其用水水平。5.1.3 根据水资源管理和节水要求,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分析节水潜力。5.1.4 在分析节水潜力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的用水合理性和节水潜力给出综合性的评价结论,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水措施,并确定合理的取用水量。5建设项目地表取水水源论证5.1 基本要求5 .L1地表取水水源论证应在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论证范围内现状与规划水平年
9、来水量、用水量、可供水量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分析评价取水水源的水质、取水可靠性和可行性以及取水口的合理性等。6 .1.2地表取水水源论证应按照论证等级确定工作深度。地表取水分级论证技术要求见表5.1.2o表5L2地表取水分级论证技术要求类别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现场查勘及资料收集应进行现场查勘,水文资料系列要求30年以上,并全面分析资料的一致性、代表性和可靠性。用水量资料510年。应进行现场查勘,水文资料系列一般要求30年以上,最低不应少于15年,分析论证资料的一致性、代表性和可靠性。用水量资料不应少于3年。宜进行现场查勘,收集实测水文资料、已有成果、用水量资料或相似流域(地区)的有关资料。来水
10、量分析依据实测资料分析计算,确定不同水平年来水量依据实测资料分析计算,或在己有水资源评价成果基础上,采用简化方法处理,确定不同水平年来水量依据实测资料或类比法分析计算,或引用己有的成果,确定不同水平年来水量可供水量计算应充分考虑现有工程和规划工程条件,对不同的工程条件,对不同的工程条件和需水水平进行多方案调节计算,对于具有多年调节功能的蓄水工程,在典型年调节计算的基础上,应进行多年调节计算。对于保证率要求较高的建设项目,应对连续枯水年进行调节计算应充分考虑现有工程和规划工程条件,对不同的工程条件和需水水平进行典型年多方案调节计算。有条件时可进行多年调节计算可供水量的计算要说明计算依据和考虑的工
11、程条件,宜进行典型年调节计算表5.1.2(续)类别等级一级二级三级供水可靠性分析应进行供水可靠性性分析,要求对各种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风险分析,定量给出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可供水应进行供水可靠性分析,要求对各种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进行评估,适当考虑供水风险,定论述供水量可靠性,定性给出规划水平年可供水量的可靠程度量的可靠程度量或定性给出规划水平年可供水量的可靠程度注:实测资料系列须具有一致性,对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应进行一致性修正5.1.3地表取水水源论证的工作程序见图5.1.35.2论证范围5.2.1按照便于水量平衡分析,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结合已有成果及实测资料,
12、综合考虑取水水源地来水情况、现有工程和供水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文站网、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可能影响的范围等因素,确定地表取水水源论证范围。5.3可供水量分析计算5. 3.1根据建设项目提出的实施计划和开始取水的时间,结合水文条件分析结果和资料的实际情况,明确论证的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6. 3.2根据建设项目对取水设计保证率要求,选择取样时段和取样方法。经验频率应按照数学期望公式计算,频率曲线的线型一般采用皮尔逊IH型或极值分布。经分析论证,也可采用其他线型。枯水径流也可采用流量(或水位)历时曲线,即流量(或水位)保证率曲线分析。7. 3.3对于有设计水位要求的,以水深进行频率分析。8
13、. 3.4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来水量计算,明确来水流域、水量平衡分析的范围和水量控制断面,应依据具有一致性的实测水文资料,调查收集的用水资料和已有的水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等成果,计算来水量。1缺乏长系列实测流量资料时,应利用水位流量关系、上下游水文站的实测流量相关、降雨径流关系以及类比法等,插补延长资料系列。2当取水断面上游、下游均无实测水文站控制时,用流域水文模型、径流系数、地区综合和等值线图等方法推求来水量。对无资料地区,可用类比法推求来水量。3对水资源源丰沛地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W5%)或论证的建设项目与已规划的建设项目取水量占取水水源可供水量的比例较小(5%)的
14、地区,规划水平年来水量的计算可适当简化。4对水资源紧缺地区,应在现状水平年来水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论证范围来水区域规划水平年用水量的情况,计算来水量。5.4.5 现状用水量主要通过调查和收集的资料估算。需水预测应利用已规划成果,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和统计分析的用水指标采用分项预测法等确定。在缺乏资料的地区,可用类比法估算。需水预测中应包括河道内生态需水量。5.4.6 应以需水预测和供水工程规划为基础,结合工程的设计供水能力、不同水平年和不同保证率的来水与用水过程,通过水量调节计算确定可供水量。1调节计算应明确调节计算方案、调节计算的边界条件和水量平衡各要素值。2具有多年调节或完全年调节功能的
15、供水工程,可采用长系列资料分析计算,以月为调节计算时段;非完全年调节,季、月、周或日调节的工程,宜用典型年分析计算,以旬或日为调节计算时段。当缺乏长系列资料时可采用典型年资料计算。3对无资料地区,可用类比法移用类似流域地区的资料估算。4梯级开发的水利枢纽或取水水源对上游工程运用有要求或对下游工程运用有影响的情况,应联合上下游工程进行调节计算。5水量丰富的河流下游、河口区以及建设项目取水量占取水水源现状可供水量比例很小的建设项目,可以简化或省略调节计算。6水网区可根据取水河段的水位、引排水能力和河槽蓄水量推求可供水量与保证率。7区域可供水量应根据各单项工程(蓄水、引水、提水工程等)的可供水量,综
16、合分析确定。当区域面积相对较小且缺乏实测或调查资料时,可根据典型河流供水量的分析,建立综合关系曲线、经验公式或可供水系数法估算。5.4水资源质量评价5.4.1水资源质量评价应利用已有的污染源和水质资料,根据水功能区水质管理要求和现状水质情况,以水功能区作为地表水质评价的基本单元,按汛期、非汛期及全年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污染源和水质评价方法可分别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单因子评价法。5.4.2当水功能区因缺乏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应补充开展相应的水质和入河污染源监测工作。5.4.3评价水域污染较重、存在重金属或有机物污染时,应进行底质污染调查;评价水域存在富营养化问题时,应选择磷、氮等控制参数进行
17、监测分析,并定量说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5.4.4当建设项目对取水水质有明确要求时,应进行规划水平年的水质和污染源的预测与评价5.5取水口位置的合理性分析5.5.1应根据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水方案,在取水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取水河段的稳定性,取水口位置与现有取水口、排污口的关系以及对第三者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取水口位置的合理性。1定性说明取水口河段河床的稳定性,分析取水河段的冲淤变化情况。2分析与现有取水口、排污口的关系以及对第三者的影响。取水后对取水河段流态影响较大或上游有较大排污口时;应通过模型计算,分析全年不同时段、不同来水情况下的影响范围与程度。3应满足水功能区划、防洪规划和航运等的要求。
18、5.5.2应明确给出取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结论。对以下两种情况应予以说明:1需改变取水口位置或另辟水源地的,应说明原因和提出建议。2通过采取补救措施能够满足建设项目用水要求的,应说明补救措施,并给出有条件的结论。5.6取水口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5.6.1应对来水量和用水量的可能变化及其各种组合情况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各种组合方案的供水保证率和抗风险能力,结合水质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取水的可靠性。5.6.2应在取水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取水口位置,取水对区域水资源和其他取用水户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取水的可行性。6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源论证6.1基本要求6.1.1地下取水水源论证内容应
19、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发采量分析与计算;地下水水质分析;地下水开采后的地下水位预测;取水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6.1.2地下取水水源论证应按照论证等级确定工作深度。地下取水分级论证技术要求见表6.1.2o表6.1.2地下取水分级论证技术要求类别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水查明含水层特基本查明含概略分文地质征,地下水的补给、水层特征,地下析含水层特条件分径流、排泄等情况水的补给、径流、征,地下水析排泄等情况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情况通过现场勘探和通过现场简易试水试验确定,满足建立通过室内试验,或利用文地质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验和现场简易试类比资料、参数要求验确定经验资料确定,并以经验值为主地
20、详细评价,提交初步评价,初步估下水资C级或D级可开采量提交D级可开采算,提交D源评价量级可开采量开开采方案建议水源地方案开采建采建议比较议注:要开采量精度要求依据GB5002720016.1.3地下取水水源论证的工作程序见图6.1.36.1.4确定地下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考虑目标含水层组和地下取水水源地的平面位置、目标含水层组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三个主要方面。6.2地下水资源量分析6.2.1地下水资源量分析内容包括:补给量、排泄量、可开采量及其时空分布,并进行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的平衡分析。沙漠区还应包括凝结水补给量分析。6.2.2在平原深层承压地下水的地区,应查明开采含水
21、层的岩性、厚度和层位等水文地质特征,确定出限定水头下降条件下的可开采量。6.42.3山丘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分析可只进行排泄量计算。6.42.4地下水开采量应选择适用于评价区特点的几种方法分别计算,并对比分析。6.3地下水水质分析6. 3.1地下水水质分析应参照GB/T148489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分准(GB574985)等有关标准。7. 8.2地下水水质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用水水质要求选择相应水质标准,在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水质评价。2地下水水质监测应能反映论证范围内的地下水水质动态。3所依据的调查分析及监测资料应能反映丰水期、枯水期及污染地区的水质情况。4对地下水水质变化复杂的地区,应分区、分层分析。6.4取水井布设的合理性分析6.4.1地下取水水源论证为一级的,应进行地下水取水井布设的合理性分析。6.4.2取水布设的合理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水井平面或和剖面上的布置(排列)形式和井间距离与井数等。6.5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6.5.1在地下水资源相对缺乏、现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或开采地下水易发生环境问题的地区,应考虑水文要素、含水层参数等的不确定性,分析地下取水的可靠性。6.5.2在地下取水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下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水户的影响分析、建设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等,结合分析地下取水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