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被恢复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植被恢复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森林植被恢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代作业设计)目录第一章总论11. 1项目内容提要11.2结论与建议2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42.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第三章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83. 1自然条件84. 2社会经济及交通信息条件95. 3劳力资源条件93. 4林地资源条件93.5 项目组织管理有保障113.6 项目投资来源有保障113. 7有实施类似项目的经验基础113. 8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有保障124. 9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小12第四章设计总则145. 1指导思想145.2 设计依据145.3 设计原则15第五章区划调查与立地类型176. 1区划调查175.2立地类型19第六章建设地
2、点与规模227. 1灌木林地造林226.2疏林地造林228. 1恢复方式238.2 树种选择238.3 造林技术28第八章种苗设计369. 1种苗来源369.2 苗木质量及规格369.3 需苗量379.4 苗木组织和运输37第九章工程量与用工量3810. 1工程量389.2用工量测算38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节能与节水3911. 1劳动安全3911.2 消防3911.3 环境卫生4011.4 节能40第十一章环境影响评价42ILl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42. 2环境保护措施44IL 3环境影响评价46第十二章项目管理4812.2 项目技术管理4812.3 项目监理管理4912.4 项目验收管理5
3、012.5 项目招投标管理5112.6 项目资金管理5212.7 项目档案管理5212.8 进度安排5312.9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541.1 1投资概算541.2 2资金来源57第十四章效益分析5814. 1生态效益5814.1 经济效益5914.2 社会效益59第十五章保障措施6115. 1组织保障6115.1 资金保障6115.2 技术保障6115.3 种苗保障62第一章总论Ll项目内容提要1.1.1项目名称森林植被恢复可行性研究1.L2项目法人LL3项目性质新建LL4项目建设地点与范围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秀山县涌洞镇楠木村、河坝村(地名:川河 盖)。1.L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森林植被恢复造
4、林1833.7亩,其中灌木林地造林1369.6亩,疏 林地造林464.1亩。LL6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零6个月,即2022年12月至2024年5月。1.1.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399.62万元,其中,造林工程费用347.96万元,占 87.07%;其他费用40.02万元,占10.01%;预备费11.64万元,占 2.91%o工程建设投资来源:市级补助资金。L2结论与建议1.2.1结论2023年度秀山县川河盖宋家片区森林植被恢复造林总面积 1833.7亩,通过经营管理郁闭成林后,可提高川河盖区域森林覆盖率 4.2个百分点。植被的恢复将使作业区森林涵蓄水源、调节气候的能 力得
5、到增加,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修复,水土保持能力得到改善,生 物多样性也将逐步提高,本项目实施具有较大的生态效益;本项目的 实施,提升了川河盖景区林分质量、森林景观品质,增加旅游靓点, 壮大生态旅游产业,带动秀山旅游产业成倍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 发展,项目经济效益明显;项目实施,能改善景区植被景观,助推旅 游产业发展,同时,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对稳定社会、 繁荣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项目社会效益可佳。本项目建设符合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符合秀山县的相关发展规划,切合秀山县林业发展思路。建设后将极 大地提升区域森林景观效果,改善民生条件,美化区域环境
6、,助推区 域经济发展。本项目从建设背景出发,通过对项目政策、实施条件、技术措 施、风险评估、保障措施和投资效益等多方面的分析论证,立项依据 充分,指导思想明确,项目规模及布局合理,技术措施可行,保障有 力,完全可行。122相关建议L鉴于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建 议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确保本项目尽快实 施;2 .项目建设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确保 项目各施工环节按作业设计要求执行。3 .建议项目实施单位加强与项目主管单位和项目设计单位的衔 接,明确项目建设小班地块、苗木种类及规格、造林技术措施等, 并在项目建设中加强组织管理和施
7、工管理,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川河盖地处秀山县东北部,有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森林资源特 点。近年来,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系列林业重点 工程,区域森林覆盖率得到一定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受干旱、风灾等自然条件制约,造林成活率较低,生态环境仍较 差,急需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秀山县“十四五”林草发展规划、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 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秀山县乡村旅游发展规 划等规划已将绿化美化“盖上”乡村、推进“盖上”生态环境建 设作出战略布署。2022年4月1日,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莅临秀山调研指导乡 村振兴
8、工作,实地踏看涌洞镇川河盖生态保护情况和听取秀山县生 态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情况汇报后,作出“川河盖风光迤遮、景色迷 人,但林相较差,请林业局指导改善”、“川河盖要多种植一点植 被,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地质地貌多样性、注重生态经济”的重要 指示,勉励秀山县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生 态康养、生态旅游新路径,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2022年4月8日,市总林长第4次会议后,敏尔书记再次要求抓好川河盖森林植被恢复和林相提升工作。市林业局和秀山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林业局领导带队会同秀山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现场座谈研究,县委县政府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敏尔书记的指示精神,科
9、学推进川河盖森林植被恢复与林相提升工作,重庆泽林林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和秀山县林业局成立编制组,在市林业局、秀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秀山县边城文化旅游开发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编制2023年度秀山县川河盖宋家片区森林植被恢复可 行性研究报告(代作业设计)。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构建川河盖生态屏障的需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对秀 山未来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指出:筑牢山青水秀的生态空间,全域构建 “五水三屏、组团分隔”的生态发展格局。川河盖就是其中的“三屏” 之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恢复和重建川河盖森生态系统,提 高川河盖片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
10、。川河盖是秀山县有名的“三盖” 之一,地理气候条件与周边区域相比,具有海拔高、气温低、风口多 且风大、坡度变化较为复杂、地表水无法长期保存等特点。因此,本 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现有川河盖整体植被为依托,对川河盖片 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提高区域森林资源总量,构筑“盖上”绿色 长廊,并以此为主体,与周边区域的生态林体系连成一体,逐渐建立 起秀山东北部完整的生态安全体系。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 施川河盖森林植被恢复项目,恢复“盖上”受损的森林资源,修复破 坏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构筑“盖上” 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
11、发展。2.2.2项目建设是提升秀山川河盖旅游度假区森林景观质量,助推川 河盖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秀山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以及区域旅游资源的不断 开发,已是国家4A景区的秀山川河盖旅游度假区,受观注度及游客 量成上升趋势。该区域虽风光迤遍、景色迷人,但林分较少,整体林 相较差、森林景观可提升空间大,急待进行景观质量提升。川河盖现 有森林18060.7亩,森林覆盖率为41.6%,其中乔木林16990.6亩, 竹林251.6亩,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818.5亩。乔木林中以柳杉、枫 香、鹅掌楸为主的中幼林面积1251.7亩,基本为单一纯林,长势较 差,可通过森林抚育培育成健康稳定的森林;因
12、受川河盖特殊气候、 地理环境影响,导致森林生产力或生态服务功能低,林木生长缓慢, 林分结构单一,遭受严重干旱、风、雪断(枯)梢等林分生长、结构、 健康退化的近成过熟林面积4592.4亩,占乔木林面积27.0%,大部分 以杉木、马尾松、柳杉纯林为主,林相单一,景观质量差,可通过退 化林修复,优化林分结构,营造多树种结构的针阔混交林,保证森林 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和效益的发挥,从而推进林相景观的提升。通过森 林景观的提升,改变景区景观现状,使景区景上添花,营造环境优美、 生态良好、富有“盖上”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从而助推景区提 档升级。223项目建设是深入推进“盖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随着川河盖旅游
13、渡假区的发展和区域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区 域现有的林业资源条件将与之不相适应。存在区域道路绿化差、主要 观景点绿化美化不足、林相单调、林分质量差、景观凌乱等问题,为 此,以现有森林资源为依托,科学分析,合理布局,见缝插绿,营造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为村民服务的特种用途林,注重乡村 景观林树种、形态、色彩、层次多样化和协调性,使森林显现出郁郁 葱葱、生机勃勃、层次分明、多姿多彩的景观效果,推进景区升级与 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秀美之“盖”, 打造升级版“盖上”新农村,不断开创区域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新局面。第三章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3.1自然条件川河盖位于重庆市秀
14、山县涌洞镇境内,距秀山县城约15公里, 面积28.9平方公里,被称为“悬在云端的花园2017年5月20 0,秀山县川河盖景区正式被原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 景区。川河盖上区域高差变化较大,高差近500米,最高点位于川河 盖南部区域,高程1249米,最低点位于东北部川河村区域。盖上区 域内坡度变化较为复杂,沟壑纵横,周边沿悬崖部分坡度较陡。川河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3.5;最高温度 为36.1、最低温度为-8.1。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348.3mm,年平 均蒸发量为1170.0mm,年相对湿度79%。盖上每年3、4月会出现 倒春寒现象,致使草地结霜;7-9月多干旱少降水;每年
15、冬季会出现 降雪、冻害。受岩溶地质影响,地面水由两面向中间汇集,除少部 分区域形成积水区外,多经过地下溶洞、孔隙,迅速流失,无法长 期保存地表水,风口多、风速快、风向乱。川河盖主要的汇水线为一条,自西南向东北贯穿旅游区,同时 受到中山台地地形影响有多条支流,河网分布区域在降雨丰沛季节 径流量大,容易汇集较多水量。土壤类型主要是山地黄壤,成土母质以砂页岩为主,土壤矿物 质机械组成较细,砂粒占1020%,粉粒占60%70%,黏粒占10% 20%, 土壤质地以中壤和重壤为主。在沟谷、平地、坡底等坡度平 缓处,土层相对较厚,为30-70cm0山脊、山坡等陡斜处水土流失 较重,土层厚度仅1030cm0
16、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土壤肥力总体 较低。3. 2社会经济及交通信息条件川河盖主要分布在涌洞镇川河村及楠木村境内,现有人口 2137人,涉及795户。当前,川河盖外部交通主要有S526、XB04及县城至水源村快 速通道实现与周边路网衔接;景区内部已形成一条旅游环线,衔接 游客中心以及主要旅游景点,全长4.8公里,交通便利;项目区 域,电信、移动网络全覆盖,信息畅通。项目区社会经济及交通信 息条件能充分满足项目建设物资运输及工程施工的需要。图3/川河盖周边交通衔接示意图3.3 劳力资源条件项目区加上周边邻近乡镇村社,现有农村劳动力1万人左右,其 中有0.3万人为剩余劳动力,在组织大规模生产活动时可
17、临时组织大 量的劳动力。3.4 林地资源条件根据2020年国土三调调查结果,川河盖现有林地27892亩, 其中灌木林地12118亩(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818亩),主要 以杜鹃、马桑、火棘、牛奶子、山莓、象鼻藤、山疆等为主,覆盖 度80%左右;其他林地260亩,树种主要以日本晚樱、香椿为主, 长势较好;乔木林地15343亩,主要以纯林为主,树种主要有鹅掌 楸、枫香、楠木、株类、杉木、柳杉、梢木、小杉、日本落叶松、 马尾松等,总体长势较差,柳杉、本杉、梢木遭受风、雪断梢、倒 伏较为严重,鹅掌楸、枫香、楠木长势较好;竹林地171亩,主要 以水竹为主。表31项目区林业用地统计表单位:亩、%地类面积
18、占林地面积百分比合计27892100.0乔木林地1534355.0灌木林地1211843.4其他林地2600.9竹林地1710.6图3-2项目区林地资源分布图图3-4北部森林植被相对较好图3-3中南部植被相对较差(灌木林居多)图35北部阔叶林林相景观较好3.5 项目组织管理有保障本项目从市级到县级各级组织都十分重视,项目建设有领导亲自 抓,有专门的机构管理,项目建设有可靠的领导保障和组织保障,能 保证项目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项目顺利实施。3.6 项目投资来源有保障项目建设投资来源为财政资金,项目建设投资有保障。3.7 有实施类似项目的经验基础多年来,秀山县各级涉林单位,通过实施速生
19、丰产林基地建 设、退耕还林工程、森林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综合治 理工程等多项林业重点工程,积累了丰富的林业工程建设经验特别 是营造林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相关资质、技术过硬、管理先进、务实诚信的林业工程建设专业施工单位(队伍),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扎实的经验基础。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川河盖景区绿化工程,无论是景区的园林绿 化或是面上的大山造林,由于注重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在 整体上,能牢牢把握川河盖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合理布局,选 择科学合理的植被恢复模式;在具体地段上,能因地制宜,适地适 树,根据具体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配套合理的整地方 式,采取先季(年)整地,活土
20、倒换,畜水保墙,改善苗木栽植后 的局部小环境条件,辅以先进适用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提高成活 率,通过乔灌达配,针阔混交,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初步建 立了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林业建造模式,走出了一条科学合 理、实践经验丰富实用的营造林工程建设道路。3. 8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有保障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将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 进行,能保证项目建设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为 项目建设具体实施提供遵循。4. 9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小项目建设具体地点基本上在林地中,项目建设期间会对水、 气、声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小,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措 施,会降低其影响,且景
21、观和生态环境可基本恢复,社会环境影响 得到减免或补偿。综上所述,项目区各方面条件具备,项目建设具有可行性。第四章设计总则4.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 的十九大和二十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 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充分调查立地因子的基础上,遵 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法、分类施策原则,将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保护、 森林景观提升有机结合,采用人工植苗造林促进森林植被逐步恢复。 同时做好森林植被恢复与景区相关规划的衔接,注重设计的科学性、 合理性、经济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2、,力争项目建成后,川河盖的森 林覆盖率、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景观效果得到明显提升,筑牢高山旅 游“绿色”根基,助力旅游产业蓬勃发展。5. 2设计依据4.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8年修订)。4.2.2 技术规程、规范(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2010);(2)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15782-2009);(3)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16);(4)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2003);(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
23、分级(GB6000-1999);(6)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国 家林业局,2006年)。4.2.3 相关资料(1)秀山县川河盖景区旅游总体规划(2019-2030年);(2)重庆市秀山川河盖地质公园规划(20202029年);(3)秀山县2020年国土 “三调”成果资料;(4)秀山县2020年林地变更数据库;(5)本次作业设计外业调查和收集的相关资料。4.3设计原则4.3.1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原则牢固树立尊重自然、尊重科学、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充 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森林植被恢复。同时,兼 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森林植被恢复与景观、文化融合
24、,在改善 区域生态的同时,助推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4.3.2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必须立足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实事求是制定森林植被 恢复造林作业设计。充分考虑项目区立地因子条件特点,科学划分 立地类型,有针对性的设计森林植被恢复措施,真正做到因地制 宜,分类施策。4.3.3 坚持科学绿化、注重实效原则项目区地处高山生态景观区,受降雪、冻害、倒春寒、大风、岩 溶石漠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川河盖现存植被中大型乔木少,低矮灌木 多。实施森林植被恢复时,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在造 林措施、技术环节、植物选择和配置等方面要注重科学性,坚持良种 壮苗,优先选用乡土珍贵树种
25、和大径级用材树种,先绿化后美化,确 保绿化造林产生实效。4.3.4 坚持植被恢复与景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植物选择时,首先应立足造林地块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树种和 恰当的配置方式,同时也应综合兼顾川河盖景区的实际,在重要景观 节点和景观区域适当考虑一定的景观植物,在森林植被恢复的基础上 实现森林景观的提升。4.3.5 坚持建管并举,注重管护原则管护是保障造林成效的必要手段。营造林后,应及时、有效的开 展森林资源管护,积极开展抚育管护、森林防火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 施,确保工程建设取得长久成效。第五章区划调查与立地类型5.1 区划调查5.1.1 林地区划系统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
26、4242010), 本项目林地区划系统按“乡镇一村一小班”三级区划。小班的划分按 照林地类型结合地形、土壤等因素,小班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 序编号。5.1.2 小班调查针对森林植被恢复地块,依据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采用1 : 500 地形图,结合卫星影像、航拍图片,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 术规程(GBT264242(H0)等规范,采用卫星图片落界、现场核实, 对比调绘小班界,采用GPS拐点坐标实测法,深入小班调查立地条 件,原生植被分布、生长及覆盖情况。5.1.2.1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为涌洞镇楠木村盖上范围,调查对象为国土三调灌 木林地、乔木林地、竹林地、其他林地。5.1.2.2
27、调查方法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2010)中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采用1 : 500地形图和卫星影像图,现场调查 核实小班边界、小班因子、立地特征及植被情况。5.1.2.3 调查内容(1)立地条件立地条件调查内容主要包含地类、地貌、海拔、坡度、坡位、坡 向、土壤类型等,调查采用深入现地调查方法,海拔调查现地用GPS 结合地形图调查,坡度、坡位、坡向现地实测,土壤厚度现地钢围尺 现地量取,土壤类型及养分组成取样送检,其它立地因子在现地结合 地形图确定。(2)植被调查植被因子调查采用小样方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树(竹) 种、高度、郁闭度、灌木盖度、分布情况等。(3
28、)森林植被恢复措施调查植被恢复措施主要通过现地调查评判小班植被恢复难度、植被恢 复方式、实施难度、材料运输等因素,根据现状加以确定。(4)适宜树种调查在收集以往川河盖造林工程种植树种基础上,对照现场成林情况, 评判造林树种适宜性。同时调查川河盖区内现有表现良好的树种,并 咨询项目区及周边村民上世纪植被未被破坏时当地的主要乡土树种 从而寻找适宜树种。5.1.3 调查结果(1)森林植被恢复面积本次调查确认,本项目在川河盖南部区域宋家片区实施森林植被 恢复总面积1833.7亩。经外业调查核实,共划分森林植被恢复造林小班27个,总面积 1833.7亩。小班划分最大面积358亩,最小面积4.5亩,平均面
29、积67.9 亩。各小班现状详见附表2。(3)小班分布27个小班分布在涌洞镇楠木村和河坝村,其中楠木村25个,河 坝村2个。(4)小班基本情况森林植被恢复造林小班位于海拔1118m-1216m之间,坡度5o- 30。,土壤为山地黄壤,土层厚度25cm-50cm,山坳或沟谷土壤肥力 高,山脊及中上坡位土壤肥力差,植被盖度为40%-100%,主要有杉 木、柳杉、日本落叶松、枫香、鹅掌楸、楠木、香椿、栋类、榛木、 梢木、盐肤木、水竹、杜鹃、马桑、山莓、牛奶子、火棘、山疆、象 鼻藤等。(5)适宜树种项目区属于七曜山南部植被小区(即武陵山区),植被类型有阔 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纯林。根据调查,结合查
30、阅资料,经综 合分析评价,项目区适宜的优良树种有26种,包括:枫香树、鹅掌 楸、色木械、栓皮栋、复羽中栾树、五角械、榛木、日本晚樱、银杏、 拷、合欢、乌相、黄连木、无患子、朴树、灯台树、亮叶桦、桢楠、 醉香含笑、黄连木、黄篥、水杉、杉木、润楠、竹叶楠、连香树。5.2.1划分原则(1)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的原则。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 统,现代林业以生态学为基础已被人们共识,只有把立地分类建立在 生态学的基础上,才可能认识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效益。(2)动态与稳定相结合的原则。组成立地单元的立地条件随着 时间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有其演化和演替规律。但某一个阶段也是相 对稳定的,只有掌握动态与稳定的辩证
31、统一规律,才能对立地分类有 本质的认识。(3)主导因素原则。在众多的自然因素中,综合分析确定各级 立地单元的主导因素,用主导因素进行各级分类。(4)自然性与适用性原则。立地分类以相对稳定的自然属性为 基础。立地分类应适用于生产经营水平的需要,分类因子应易于掌握 和差别,以便应用。1.2.2 划分方法立地分类方法采用自然生态立地分类方法,参考营造林总体设 计规程(GB/T15782-2009)进行。在对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地形条件、坡向坡度、土壤类型、土层 厚度、海拔高度、原生植被等因子进行广泛的调查的基础上,以定性 分析为主,结合聚类、排序、多元逐步回归及数量化理论等方法,分 析各级立地单元的主
32、导因子,确立立地类型划分的依据。通过调查分 析,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为:(1)地貌:低山带海拔700m-1 OOom,中山带海拔1 OOOm-1300m;(2) 土壤:项目区土壤类型均为山地黄壤;(3) 土层厚度:中厚层30Cm,薄层30Cm;(4)坡度:平缓坡坡度0 -15 ,斜陡坡坡度16o -35o o1.2.3 划分系统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采用立地类型区(亚区、小区)立地类 型组立地类型三级系统划分。1.2.4 划分结果川河盖宋家片区森林植被恢复建设项目位于秀山县东北部,其林 地立地类型隶属于川滇黔立地类型区一一渝东南乌江流域石质山小 区一一中山带山地黄壤组。其立地类型根据现状调
33、查,划分为2个立 地类型,分别是:中山带平缓型中厚层山地黄壤、中山带斜陡型中厚 层山地黄壤。立地类型可作为人工造林树种的选择依据。详见项目区 立地类型(表5-2)。表52森林植被恢复区立地类型表立地条件立地类型名称立地类型号地貌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度中山带山地黄壤中、厚层平缓坡中山带平缓型中厚层山地黄壤I中山带山地黄壤中、厚层斜陡坡中山带斜陡型中厚层山地黄壤II中山带山地黄壤薄层斜陡坡中山带斜陡型薄层山地黄爆III第六章建设地点与规模根据区划调查结果,2023年川河盖宋家片区森林植被恢复造林 地块位于涌洞镇河坝村和楠木村,造林作业设计总面积1833.7亩,其 中灌木林地造林1369.6亩,疏林地
34、造林464.1亩。6. 1灌木林地造林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通过对现有坡度较小、土质相对好的能培 养乔木林的灌木林地进行人工植苗造林,以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为主, 构建“混交、复层、异龄、多功能”的近自然地带性植物群落。6.1 疏林地造林针对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0.2的林地,根据调查现地树 种,遵循适地适树、生态兼顾景观的原则,选用生态树种和观赏树种 进行苗木补植促进其郁闭成林。具体建设地点与规模详见表6-10表61灌木林地造林建设地点与规模统计表单位:亩、个乡镇村合计灌木林地造林疏林地造林小班面积小班个数小班面积小班个数涌洞乡河坝村114.176.6137.51楠木村1719.61293
35、.020426.65总计1833.71369.621464.16第七章植被恢复作业设计6.2 恢复方式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式恢复森林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提升森 林覆盖率,增强森林生态景观。6.3 树种选择树种选择应遵循川河盖地带性植被的演替规律,充分考虑项目区 的气候、地形、土壤条件,选择抗寒、抗风、耐瘠薄并具有一定观赏 特性的树种,保证其生态、景观等效益,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丰富 植被类型,提升川河盖森林覆盖率和森林景观质量。本设计拟选树种主要有:杉木、榛木、桢楠、鹅掌楸、日本晚樱、 灯台树、黄连木、合欢、醉香含笑、枫香、复叶羽栾树;实际设计树 种有杉木、榛木、桢楠、鹅掌楸、日本晚樱、灯台树
36、、黄连木、合欢 和醉香含笑共9种。各设计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如下:杉木拉丁学名 Cunningh Ianceolata (Lamb.) Hook.科杉科属杉木属生活型常绿乔木生态习性适宜重庆市各区域栽培。喜肥 沃、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以黄 壤为最好;宜生长在海拔700-2500米,极 端最低气温-20C,喜温暖湿润、喜光。椽木拉丁学名 Sassafras tsumu(Hemsl.) Hemsl.科樟科属榛木属生活型落叶乔木生态习性适宜重庆市各区域栽培。宜生 长在海拔150-1900米,喜光,在土层深厚、 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质壤土生长 较快,陡坡土层浅薄处亦能生长;不耐旱, 忌水湿,
37、深根性树种。桢楠拉丁学名 Phoebe zhennan S.Lee et F. N. Wei科樟科属楠木属生活型常绿乔木生态习性适宜重庆市各区域栽培。宜生 长在海拔1500米以下,气候温暖湿润。喜 湿耐荫,立地条件要求较高,造林地以选 择土层深厚、肥润的山坡、山谷冲积地为 宜。鹅掌楸拉 丁学名 Liquidambarfonnosana科木兰科属鹅掌楸属生活型落叶乔木生态习性 适宜重庆市各区域栽培。宜生 长在海拔900-1000米,阳性喜光,适应性 强,叶片抗热性较强。适温凉湿润环境; 宜肥沃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 酸性土壤;耐贫瘠,不耐干旱和水湿。日本晚樱拉丁学名 Prunus ser
38、rulata var. Iannesiana (Carri.) Makino科蔷薇科属李属生活型落叶乔木生态习性适宜100-1200米海拔,喜光也耐阴,耐寒性较强,喜湿润土壤。灯台树拉丁学名 Comus Controversa Hetnsley科山茱萸科属灯台树属生活型落叶乔木生态习性适宜重庆市各区域栽培。宜 生长于海拔250-2600米。灯台树喜温暖 气候及半荫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 热、生长快。合欢拉丁学名 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科豆科属合欢属生活型落叶乔木生态习性适宜重庆市各区域栽培。宜生 长于海拔1400米以下,喜温暖气候;对气 候和土壤适应性强,宜在排
39、水良好、肥沃 土壤生长;耐干旱瘠薄,耐轻度盐碱,不 耐水涝;先锋树种之一。醉香含笑(火力楠)拉丁学名 Michelia macclurei Dandy科木兰科属含笑属生活型常绿乔木生态习性适宜重庆市各区域栽培。宜 生长于海拔300-1000米,喜温暖湿润气 候,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壤;耐旱耐 瘠,萌芽力强,耐寒性较强,具有一定 的耐荫性和抗风能力。黄连木拉丁学名 PistaciachinensisBunge科漆树科属黄连木属生活型落叶乔木生态习性适宜重庆市各区域栽培。适 应性很强,在海拔200-2500米范围内生长 良好。根系发达,生长适应能力强,适 合在中性、微酸性和微碱性土壤中生 长;喜欢温
40、暖的环境,耐干旱,抗逆性 强。7. 3造林技术7.1.1 林地清理(1)清理时间地块清理时间宜选择栽植前1个月内进行。(2)清理对象及方式灌木林地采用带状清林,沿等高线进行,砍3米留2米;疏林地 采用带状或块状清林方式,其中块状清林主要针对林地中的小块空地。 清林对象主要为杂灌、侵害性藤本及原有病源枯木或林木,尽可能保 留具有培养价值和水土保持功能的原生植物Q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清林,清林时应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及健康的乔木树予以保留。7.3.2整地(1)整地时间与林地清理同时进行。(2)整地措施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按株行距2mX3m实施整地挖穴,沿等 高线排列,顺坡方向错位,形成“品字形”。整
41、地规格大小,立地类 型I和立地类型为404030cm;立地类型In为404025cmo 穴状整地时,将表土与底土及石块分开堆放,表土堆放在穴的上方, 心土堆放在穴的下方,石块堆放在穴的左右两侧,使每个定植穴呈现 外高内低,雨季来临时便于蓄水保墙保肥,提高苗木存活率;整地后 坑穴必须为亮底窝;回填时,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底(心)土,回填 表土距上口 5-10厘米处,成馒头形。mcm图71穴状整地示意图7.3.3造林模式根据各小班立地类型,按照因地制宜,实地适树要求,结合造 林技术规程,本项目共设计3种造林模型。(1)植被恢复模型1适宜立地类型:中山带平缓型中厚层山地黄壤,中山带斜陡型中 厚层山地黄
42、壤(立地类型号I、) Q设计树种:杉木、榛木、桢楠,混交比例为4杉木3榛木3桢楠, 栽植量分别为杉木44株/亩、榛木33株/亩、桢楠33株/亩。配置方式:株行距2m3mo沿等高线按2杉木+2榛木+1桢楠+2 杉木+1橡木+2桢楠方式配置,各行间树种错位排列,形成不规则株间混交。图72现状图图73植被恢复效果图(2)植被恢复模型2适宜立地类型:中山带平缓型中厚层山地黄壤、中山带斜陡型中 厚层山地黄壤(立地类型号I、II)。设计树种:黄连木、鹅掌楸、桢楠,混交比例为6黄连木2鹅掌 楸2桢楠,栽植量分别为黄连木66株/亩、鹅掌楸22株/亩、桢楠22 株/亩。配置方式:株行距2mx3m沿等高线按3黄连
43、木+1鹅掌楸+1桢 楠+3黄连木+1鹅掌楸+1桢楠方式配置,各行间树种错位排列,形成不规则行状混交。图74现状图图75植被恢复效果图(3)植被恢复模型3适宜立地类型:中山带平缓型中厚层山地黄壤、中山带斜陡型中 厚层山地黄壤(立地类型号I、II)。设计树种:日本晚樱、灯台树、桢楠,混交比例为5日本晚樱3 灯台树2桢楠,栽植量分别为日本晚樱55株/亩、灯台树33株/亩、 桢楠22株/亩Q配置方式:株行距2mx3m沿等高线按3日本晚樱+1灯台树+1 桢楠+2日本晚樱+2灯台树+1桢楠方式配置,各行间树种错位排列, 形成不规则行状混交。图76现状图图77植被恢复效果图7.3.4栽植技术(1)造林方式一
44、律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式。(2)栽植前准备在栽植前要将所要栽植的苗木进行核对,包括品种和质量,防止 出现品种混杂和栽植混乱的现象。栽植前根据树种特性可采取疏枝为 主,适度轻剪,保持树体地上、地下部位生长平衡;去掉坏死枝叶, 剪去多余根须,可采用生根剂,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带土球的树木应 去除土球不易降解的包装物。(3)栽植密度及种植点配置A.栽植密度每亩栽植密度为IlO株,株行距为2mx3m0B.种植点配置按照立地条件、树种和确定的造林密度进行种植点配置。平地造 林,种植行宜南北走向;坡地造林,种植行选择沿等高线走向;风害 严重地区,种植行宜与主风向垂直。种植点采用品字形配置,即相邻 两行的各株相
45、对位置错开排列成品字形或等腰三角形,种植点位于等 腰三角形的顶点。(4)栽植A.栽植时间栽植时间为2023年3-4月,在小雨或雨后湿润阴天栽植为佳。B.植苗先在树穴底层填种植土(以腐殖土为好),厚度为20cm左右。 栽前将大规格苗木进行粗修,主要是修掉叠枝和枯枝等大枝。原则上 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植苗,剪除土球捆绑物,将回填土壤适 当扒开,苗木放入窝子正中,先填窝子周围细碎表土,再分层填土踏 实踩紧,使苗木根系与土壤密接,填土至栽植穴口时,踩紧,浇足定 根水,再覆盖一层松土,防霜冻。(5)其它技术要点一是栽植时应注意观赏面的合理朝向;二是当天调运的苗木,尽 量在当天栽植完毕,以防止苗木
46、过度失水影响成活,因此应合理安排 苗木起运,苗木空置时间较长的,可适当洒水保持其水分。7.3.5抚育管护为保障栽植苗木成活,确保森林植被恢复效果,对实施小班内新 栽苗木进行1年抚育管护。具体抚育措施如下:(1)松土除草松土除草对象为小班内新栽苗木。栽植完成后,为防止杂灌丛生, 覆盖苗木,影响成活及后期生长,应定期进行松土除草,促进苗木根 系生长,保障苗木生长水分、养分的供应。松土除草宜采用“穴抚”方 式,按照“里浅外深”原则,保护苗木根系不受损伤,穴抚面积应大 于苗木冠幅覆盖面积;松土除草在栽植当年的9-10月进行。(2)补植补植对象为小班内新栽苗木。苗木栽植之后要加强检查验收,及 时对各造林小班进行缺窝、死亡植株、病虫株检查,清除死亡植株、 病虫株,并选用同龄级、同规格苗木进行补植,以确保实施效果。补 植可结合幼林抚育同时进行。(3)施肥苗木栽植当年910月对栽植苗木进行1次追肥。追肥使用高钾 型复合肥(N-P2O5-K2O=15-5-25),施肥量0.1公斤/株。施肥方式可 采用穴施,施肥深度25Cm-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