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凌家滩玉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论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46402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凌家滩玉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探究凌家滩玉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探究凌家滩玉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探究凌家滩玉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探究凌家滩玉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凌家滩玉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凌家滩玉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探究凌家滩玉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摘要:凌家滩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反思六个方面展开研究性学习。在了解凌家滩玉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解决真问题、锻炼新思维、提高新认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关键词:凌家滩,玉文化,研究性学习引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立德树人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浸润学生,更需要教师在综合实践中让学生体验、感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获得直接的实战经验。通过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将课本上获得的经验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解

2、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也明确提出:“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2一、研究背景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中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多元一体,并且通过文字和地图的形式展示了众多的文明遗址,如元谋人、北京人、和县人、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这充分证明了中华地域文明的多样性,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这一整体。学生们看到地图上出现“和县人”时.,眼里是有光的,表情是丰富的。随即

3、有学生提问:“老师,我们学校周边有一个玉龙公园,我知道它跟凌家滩文化有关,那凌家滩文化也是咱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吗?具体能跟我们说说吗?”法国年鉴学派奠基人吕西安费弗尔曾说:“提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带着学生的问题,以探究凌家滩玉文化为研究性学习主题,笔者和学生们开展了这一研究性学习。二、研究意义通过“探究凌家滩玉文化”这一研究性主题学习,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团队合作中,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增强过程性体验,在实践中、跨学科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落实课程目标,改善育人方式,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三、研究内容1 .

4、了解家乡凌家滩玉文化的特征,探究凌家滩先民生活的社会面貌。2 .通过了解并比较不同地域的文化遗址,感悟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学生查阅关于凌家滩文化的研究状况,并查找自己所需资料。3 .行动研究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行动中加以验证提升。五、研究过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如果你觉得这两处遗址在空间上离我们比较遥远,那么距今约30万年的和县猿人定会让你感受到先民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出现充分证明不仅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证实了中华文明的显著

5、特点一一多元一体。在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器物。辽河地区的红山文化,黄河地区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都是这一时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其中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凌家滩文化都出现了各种玉器,有的还出现了精美绝伦的玉龙,带着兴趣和自豪,笔者和同学们深入地开展了凌家滩玉文化的探究学习。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西南约10千米的长岗行政村凌家滩自然村。这里民风淳朴,以农业为主。作为长江流域5处区域中心聚落之一的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已被纳入新一轮“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课题,现正在进行规划建设。带着

6、对凌家滩先民的无比崇敬,我们一行人在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这片先民生活和活动的地方。自1987年发掘以来,凌家滩遗址发掘面积共4780平方米,发现祭坛1处、墓葬68座、环壕2处、大型红烧土块遗迹1处;出土文物2200多件,其中玉石器等珍贵文物IlOO多件,玉石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凌家滩文化被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之一。其中出土的玉龙直径4.2厘米,首尾相接,吻部略突,头上两角清晰可辨,两眼圆睁,特征明显,让人无限喜爱,同时出土的还有3个玉人为我国新石器时代人体玉雕像,让我们目睹了先民大体的模样。那么,凌家滩玉文化有哪些独特的特点?与其它地区的玉文化有何不同?它的

7、考古发现能够说明哪些问题?有何影响?带着这些问题疑问,学生们开展了有模有样的研究性学习。1 .凌家滩玉文化的特征笔者带着学生们参观了含山县博物馆和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亲眼目睹了众多的实物玉器和高仿玉器(某些玉器价值极高,不宜实物展示),还看到了高清的玉器图片。学生们无不对先民的智慧佩服至极,回来之后查阅了相关文献论文资料,进一步丰富对凌家滩玉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结合学生们讨论的共识,我们认为凌家滩的玉文化有如下特点:(1)软玉特征明显以凌家滩文化遗址07M23出土的玉器为例,其材质以软玉为主,透闪石软玉占比接近90%。3这表明07M23这一时期,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石头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一

8、定光泽度的美玉了。这一论断可以从专家学者的表述加以论证,学生们也通过含山县博物馆实地考查加以证实。(2)玉石来源广泛性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分别为北方的红山文化、东南方的良渚文化、含山县的凌家滩文化,前两大史前玉文化遗址因其发现早、发掘早、研究深入而名扬海内外。凌家滩文化遗址的发掘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掘虽迟,但一经发掘便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名。红山文化中玉器的玉质经过检测以透闪石为主,少量涉及蛇纹石、水晶、玛瑙等玉石。在送去检测的牛河梁38件玉器中,“经鉴定大部分为闪石玉,来自辽宁”。4良渚文化中的玉石经过专家们实地考证,否定了来源于新疆、辽宁等地的说法,支持了来源于江苏漂阳小梅岭地区的说

9、法,所以良渚文化的玉料来源可以确定是就地取材,并非远地转运。凌家滩文化中的玉石经过科学的检测考证,主要以透闪石为主,除此之外,蛇纹石玉、叶蛇纹石玉、阳起石、石英岩玉、玛瑙、玉髓、水晶、煤精、大理石岩玉、滑石、沉积碎屑岩等也很常见,由此可知,玉石的材质具有广泛性。关于凌家滩文化中玉石来源问题,经过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敬国等人的研究可知,凌家滩先民们舍近求远,将今天肥东、宿松、太湖、望江、潜山、根阳、庐江、巢湖等地的玉石原料搬运至此,再进行打磨加工。这可以说明凌家滩文化中玉石的来源地具有广泛性。为什么凌家滩先民采石制玉要舍近求远呢?近在咫尺的太湖山主产玛瑙和石英矿,并不产透闪石矿原料,这可以说明

10、凌家滩文化中的玉器原料来源于更远的外地,而非本地。(3)器型独特性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遗址中,都出现了玉龙。本调查仅从玉龙这一器型看两者的区别。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又被誉为“中华第一玉龙”,主要有“C”型龙和玦形龙或兽玦形龙(玉猪龙),在三星他拉、巴林右旗那斯台、巴林左旗、牛河梁等遗址中都有出土。“C型龙的身躯蜷曲呈“C”形,龙首阴刻梭形大眼,吻部前伸,前端平齐,颈披长鬣,在额上及颌下饰有阴刻的网格纹。玦形龙的身躯蜷曲如玉块形状,首尾或断或连,肥首大耳,吻部前伸,以阴刻线雕琢出圆眼、皱纹和獴牙。玦形玉龙主要以玉雕猪头龙饰最具代表性,所以又叫玉猪龙,其基本特点为:玦形,一端作猪首,立耳,圆睛,面

11、有褶皱,是神化形象,环状身,圆而浑厚。5凌家滩文化出土的玉龙,在器型上虽和红山玉龙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独特性。98M16墓地出土的凌家滩玉龙充满灵动,首尾相连,稍呈椭圆形,吻部突出,阴线刻出嘴、鼻,阴刻圆点为眼,头部阴刻几条线呈皱纹和龙须,头雕两角。龙身脊背阴刻规整的弧线,表现龙为圆体,连着弧线阴刻19条斜线,表示为鳞片,靠近尾处对钻一圆孔,可能系拴挂之用,表面抛光。6我们揣测凌家滩先民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审美观念,喜欢流线条式的美学,热衷于玉石的打磨、寻找与研究,这些成为先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4)工艺先进性在凌家滩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每一件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算得上精美绝

12、伦。尤其凌家滩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玉鹰、玉人,让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惊讶不已。这些玉器制作精美,反映出当时凌家滩地区琢玉磨玉技术已达到了较为高超的水平。从玉龙、玉鹰、玉人的器型和外在的纹理可以看出,当时凌家滩地区已具备了远距离运输技术、削切碾磨、勾线阴刻、阳线浮雕、钻孔和抛光等多种琢磨技术。张敬国先生等人对凌家滩玉器做过微痕迹显微观察,认为凌家滩先民发明和使用了机械坨具,用坨具进行片状切割,用蛇砂轮进行琢磨抛光,在使用坨具时已发明了原始车床。7坨具等工具的出土,则证明了凌家滩玉器在钻孔和坨具的使用上比红山文化玉器的制作技术更先进。(5)寓意深刻中国原始先民对玉石有着天然的兴趣和爱好。据学习小组查

13、阅资料可知,中国原始先民早在9000年前就已经开始认识玉、利用玉,并产生以玉为美的观念。凌家滩先民也在5500年前也懂得了玉器的制作技术,打磨出了众多的玉器精品,赋予了玉器深刻的内涵和寓意。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发展仍处于一个低端的水平,凌家滩先民如何认知周边的自然和世界呢?凌家滩先民认为,玉乃通灵之物,可以与神灵沟通,是先民们的精神信仰。玉也是身份、权力的象征,在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墓葬中,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分。有的墓葬出土的玉器较多,工艺较为复杂,而有的墓葬出土的玉器较少,制作较为粗糙。不管怎样,通过对凌家滩文化遗址的考察,我们可知凌家滩先民们赋予了玉石一种美好和寄托。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践

14、的基础上了解了凌家滩玉文化的一些特征后,认为探究凌家滩玉文化对于引领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有重要意义。2 .探究凌家滩玉文化的意义(1)解决真问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学生已经熟知中国拥有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但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学生在思想认识的层次并没有多少强烈的认知和感受,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调查实践,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能够解决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众多真问题。在凌家滩文化遗址的调查实践中,在网上查找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查询比较中,学生们的积极性充分得以调动起来,问题接踵而至。因此,探究凌家滩玉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能够真正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一些真问题。(2)锻炼新思维学

15、生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的教室里,他们或许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忽视了自己对问题的探索。开展探究凌家滩玉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实时给予方向性指导,将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新思维,这些都是历史学科所必备的关键能力。探究凌家滩玉文化,将课本与实践紧密结合,甚至运用到跨学科的知识,与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方向一致,值得去做。(3)提高新认识凌家滩文化遗址也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重要代表,鉴于高中历史教材没有提及,开展此研究性学习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它的发掘充分说明中华文明的源头不仅仅只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凌家滩文化也是中华文明源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研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

16、进一步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并且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对民族国家的认同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六、研究反思1.暴露出能力的短板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少,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够强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育人方式变革的思考。基础教育绝不能培养出“得分的高手、实践的低能”这样的学生,它不利于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向。2.优化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优化学习方式,它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积极地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将历史与现实连接起来,提升认识,进而明白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使命。1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

17、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2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3陈天然等:安徽凌家滩遗址07M23出土玉器的初步科技分析J.南方文物.2020(03).4邱晓辉:牛河梁红山文化古玉玉质来源浅析A.杨伯达,郭大顺,雷广臻等.古玉今韵一一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文集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1:432437.5朱延平:红山文化箍形玉器探源A.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六)C,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98-104.6张敬国、杨德标:安徽含山出土一批新石器时代玉石器JL文物,1989(4):95-96.7张敬国、杨竹英、陈启贤:凌家滩玉器微痕迹的显微观察一一中国坨的发现J.东南文化,2002(5):16-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