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 .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47645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 .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市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组织全市各相关单位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预防青少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面的工作措施及取得成效我市以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标,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相关制度,将责任具体明确到部门,细化到人头,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家庭保护成立家教家风指导组,在每周邀请家教家风指导组组长做客直播间,面向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线上直播间活动。截至目前,组织关工委“家教家风指导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线上公益直播讲座*期。提升了家庭教育水平,

2、让好的家风成为生活方式和生活常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一)学校保护以教育局局长为未成年人保护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相关责任,形成了一把手主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教育系统全员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氛围。一是推进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工作,每月确定不同主题对学生进行专项警示教育,利用课堂教学、国旗下讲话等各类载体,充分结合“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等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禁毒教育、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同时,开展未成年人遇到危险时的报警、应急救助等技能培训和演练,有效增强未成年人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

3、力,确保在校学生受教育率达100%,师生各类安全知识技能知晓率不低于95%。二是开展“法治文化校园行”活动。聘请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派出所)、司法局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营造浓厚的学法、懂法、畏法、守法氛围,使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落实岗位人员安全监管职责,严格请假制度,做好学生考勤,加强课堂、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及时报告并做好缺课学生的追踪工作,做好学生意外伤害、疾病等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和学生之间矛盾,杜绝校园“欺凌”“性侵”事件、故意伤害事件发生。四是关注心

4、理健康。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全市师生心理防护工作,使用心理健康评估量表(MHT)等心理测量工具,对全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全面排查,对排查中发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评估分类,疏导一批心理疑难问题。精准引导,戴好“心理口罩”。加大心理健康宣教力度,启动“学生一家长一班主任一心理教师一学校分管领导”五级联动关爱援助、信息沟通机制,学习心理援助知识,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精准的心理援助服务,共建多元的心理援助通道,加强学生自我关怀心理辅导服务。五是联查联防,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每年至少四次联合公安局、执法局、文广旅局、烟草局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

5、击各类涉校、涉生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校园周边肇事肇祸及潜在暴力倾向的重点人群的摸排、稳控,积极排查、化解各类涉校(园)矛盾纠纷,落实校园安全联防联控机制。(三)社会保护一是爱心汇聚,开展社会关爱活动。2021年以来,动员志愿者团队力量,协调爱心人士连续为贫困捐赠助学款*元;为全市*名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捐赠读本*册;联合组织开展公益募捐活动,为*名困境儿童送去温暖包。与金城社工组织联动,开展“爱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困帮扶活动*次,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的上学难问题。二是强化法制宣传,提高青少年思想认识“免疫力”。指导儿童督导员督促儿童主任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安全防护宣传专题培训1*场,结合培训内容

6、,对辖区内留守、困境儿童进行风险排查,有效提升了辖区内儿童及监护人法律意识。通过青春期教育、心理生理辅导,引导他们克服成长期综合症状,抵御不良思想侵蚀,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升辖区内儿童及监护人法律意识。三是打造工作品牌,筑牢青少年违法犯罪“防护墙”。充分发挥“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机制作用,畅通未成年人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诉求的渠道,切实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设12355青少年维权服务综合平台,为全市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服务。持续开展“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四)网络保护一是开展网络舆情工作,对青少年违法

7、犯罪信息进行24小时值班值守,做到及时监测、及时预警、及时处置,2021年以来,未发现涉青少年违法犯罪信息。二是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工作,推动网络安全教育进校园,对青少年普及网络安全法等知识,2022以来共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次。三是开展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规范管理工作,促属地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以正确价值导向为引领,营造良好网络学习环境,有力维护了未成年人网络合法权益。四是不断完善安全宣传教育联动网络建设。运用家长会、家访、致家长一封信、微信平台等形式,及时将学校的安全规定、安全警示、学生在校表现和身心健康状况告知家长,进一步明确家长的安全监管职责,提高家长的安全教育管理、安全防范意识和事故应

8、急处置能力。五是加强对各类网络文化平台的检查,APP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置青少年模式,其中是否提供含有宣扬淫秽色情低俗、赌博暴力、教唆犯罪、危害社会公德等禁止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五)政府保护2021年以来,为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我市通过政府购买方式聘用社工机构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督导社工机构开展摸底排查、信息核实、建立档案、评估分类、精准帮扶工作,现摸排留守儿童*人,困境儿童*人,其中成功预防儿童违法犯罪*人,开展未保法宣传活动*场,提升儿童法律意识,加强监护人照护职能。(六)司法保护挂牌成立少年法庭,组建未成年刑事案件专门审判团队,

9、严格落实专门法官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同时,最大程度做好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严格遵守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确保符合规定的未成年被告人犯罪记录均封存,截至目前已作出*份未成年被告人犯罪记录均封存通知书,并告知其相关权利义务,同时严格遵照实施办法,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犯罪档案库,将卷宗中标注“含犯罪记录封存信息”“涉未成年被害人隐私”的刑事案件纸质及电子卷宗及其他卷宗分别保管,执行严格的保管制度,确保未成年被告人及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市法院积极开展未成年被告人及被害人的庭后延伸帮教活动。现已妇女联合会发送*份司法建议,建议妇女联合会对*起性侵

10、害案件的未成年被害人给予必要的帮助,在各部门的努力下,现该*名未成年被害人已经获得了相应的司法救助,有效的保护了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结合法治进校园活动,今年34月份,根据校园实际和各年龄段学生特点,选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案例,特别是关于校园欺凌、网络游戏等案例,通过讲案例、说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们讲解“预防校园欺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知识,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共开展普法进校园10次,受众人群*余人。6月1日当天,政法单位联合到*中学为即将高考的莘莘学子送上一堂生动的普法教育课。切实提高了未成年人识骗防骗意识和应对被骗情况的处置能力,活动中,干警们向学生们发放

11、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梳理总结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形式,将诈骗分子惯用的套路讲解清楚,受到在场师生好评。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收获了法律知识,提升了反诈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同时,积极开展青少年法律帮扶工作。我市组建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开通12338妇女儿童维权热线,通过矛盾纠纷排查、诉前调解、简易诉讼、回访帮助等形式,将维权服务直接送到妇女儿童身边。为贫困妇女儿童免费开展法律服务,有效解决妇女儿童权益的难点问题,推动解决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重点案件。二、存在问题(一)未成年人保护责任界限难以确定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都有监护人监护不力、家庭教育缺失这一共同因素,

12、法律虽然明确规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的十项监护职责,但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对子女无暇照顾,使得留守儿童极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和影响;单亲家庭或者父母残疾对子女无力照顾,使得子女无人管教、放任自流;出现问题孩子时,学校及时沟通并告知家长,但家长不重视,孩子不配合,导致学校承受巨大的压力,教师想管又“无能为力”,尤其是出现意外事件时,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被无限放大。(二)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单一对未成年人预防违法犯罪的形式不够丰富、效果不够明显,由于缺少专项经费支撑,导致专业普法队伍力量薄弱,尤其对农村学生及家长的普法宣传教育力量匮乏,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总体比较差,难以形成

13、强有力的家庭、学校、社区及社会的立体教育防范体系。三、下一步工作计划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下一步,*市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不断促进青少年学法、用法,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一是加大护校安园管理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校园安全保障以及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大力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组织相关单位联合教育局到中小学幼儿园担任法治副校长,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运用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提升学生法律素养,为未成年人创造健康良好的学习成长环

14、境,坚决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二是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科学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联动的作用,进一步畅通利益诉求渠道,不断夯实未成年人保护基础,强化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护技能。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形成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共同参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良好法治环境。有计划地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疏导活动,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大宣传普法教育力度。通过利用“两微一端”,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未成年人法治宣传视频,结合“情暖童心,法治进乡村”普法宣讲主题,制作网络普法宣传课件,重点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

15、童保护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法治进校园工作。组织各校未成年人来院参观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强化与政府、学校等相关单位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沟通协作,切实提升整体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效果,围绕“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刑法、民法等主题继续开展主题绘画比赛活动,提高未成年人参与度和感受度,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关于全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于5月份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实地调研了我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情况。调研组分别到*县、*县、*区、*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市政府及

16、有关部门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有关数据资料,全面了解了我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自2021年7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将落实“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减负”“增效”双管齐下,坚持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全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得到有效减轻,校外培训机构得到有效规范与治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我市有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一)强化组织领导,齐抓共管局面基本形成。一是健全协调机制。调整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双组长、22个部门组成

17、的市级专门协调机制,各县(市、区)全部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架构,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印发*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实施方案,系统研究制定20余个配套文件,构建“1+N”政策制度体系。实施分类管理。明确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不断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归口管理,确保责任明晰、治理高效。三是成立监管机构。市教体局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12个县(市、区)教育部门也相应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门机构,配齐配强监管队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基本形成。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全市各级各类媒体及时发布、报道、解读

18、我市“双减”政策、做法,加强舆论引导,凝聚广泛共识,全市共宣传报道校外培训治理信息1480余条、校内提质信息2530余条,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媒体刊发稿件50篇(条)。(二)加强创新变革,校内减负提质成效明显。一是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强力推进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招考制度、质量评价等六大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治理能力提升等五大工程,建立完善基础教育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确保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目前,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部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普遍做到了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二是作业管理持续加强。组织制

19、定了*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规范教学计划制定、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反思和评价等常规教学环节;举行义务教育阶段优秀作业设计评选活动,开展*市名师作业设计大赛,提升教师自主设计作业能力。推动家校联动,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生学业、作业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家校共建合力,逐步实现了让书包轻起来的目标。三是课后服务全面推行。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印发*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实施课后服务“5+2”模式(周一到周五+每天课后2小时)。全市95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实现了所有县(市、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有有需求的学生三个

20、“全覆盖”。*县被认定为全省课后服务示范区,叶县第七小学等3所学校被评为示范校,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三)加强统筹监管,校外培训行为逐渐规范。一是学科类培训机构有序压减。按照“依法规范、有序稳妥”原则,深入开展学科类机构压减、打击隐形变异等专项治理,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全市524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至15家,压减率97.14%,高于全省平均值4个百分点,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营转非”完成率、监管服务平台纳入率、预收费监管覆盖率三个100%。二是非学科类培训监管逐步完善。统筹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分类审批登记工作,印发关于做好全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分类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强化校外培训机

21、构归口管理,明确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开展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数据稽核专项行动,完成了1127个培训机构稽核任务。三是行政执法日趋加强。坚持“举报线索必查、问题隐患必堵,“双减”以来全市累计接收处理投诉举报380余起;以2022年校外培训治理“攻坚年”为主线,全市出动检查人员1827人次,排查机构896个,依法查处违规机构52个,化解群众退费24起,涉及学生1759人,化解金额273.9万元;今年1至4月份全市累计派出430人次,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学科培训54起,通报曝光24起,协调退费95人,退费金额6.8万余元。二、存在主要问题从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和基层反映情况来

22、看,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我市推进“双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双减”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对标中央、省委和市委要求,对标人民群众期盼,对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教育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由于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教育观、人才观尚未完全转变,部分家长担心减负后学生成绩下降,不能理性设置孩子的期望值,盲目攀比、跟风报班甚至请家教,校内减负、家庭增负的现象依然存在,双减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以及学校减负、提质、增效的路程任重道远。教育评价体系仍需持续深入改革,破除“唯升学”“唯名校”“唯分数”的教育评价导向仍然任重道远。(二)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升。一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

23、足素质教育的多元需求。尽管我市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成立学科教研中心组、建立学科教研基地、开展区域教研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学校课堂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能力素养、教学组织方式等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作业设计质量仍需提高。尽管各县(市、区)、学校积极探索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而言,受考试命题改革、惯性思维、教师能力等多方面影响,作业仍主要集中于巩固课堂知识和强化训练技能,书面性、统一性作业较多,实践性、个性化作业较少,个别学生还存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作业的现象。三是学校执行“双减”政策的延续性仍需加强。小学一、二年

24、级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政策执行较好,小学中高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60分钟以内和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平均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政策执行的还不够好,“双减”政策落实仍需持久用力。(三)课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一是课后服务形式还不够丰富。虽然我市课后服务已经实现了三个“全覆盖”,但部分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还停留在组织学生上自习、做作业上,课后服务吸引力不强;开展课后服务多以体育类、文艺类居多,科技类、探索类、兴趣类、特长类较少,对学生主动思考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还不够。二是社会广泛参与度还不够深。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双减”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将“双减”工作等同于教育部门的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大部分

25、学校课后服务活动场地主要集中在教室、操场、图书馆等,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馆与学校合作开展课后服务不足,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成效还不够明显。三是课后服务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一些学校体音美教师结构性缺编,课后服务活动依靠教职工跨学科指导,教师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负担重;另一方面,按照关于制定市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2022)*号)要求,部分区财政补贴20元/生月还落实不到位,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依旧突出,挫伤了部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影响了课后服务的可持续性。(四)校外培训监管仍需加强。一是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问题仍然存在。随着校外培训机构

26、规范治理的不断深入,逃避监管的隐形变异学科类违规培训行为时有出现,一些机构从“地上”转为“地下”,有些开展“众筹私教”“住家教师,一对一,家教服务,或通过通讯软件开展线上培训的违规培训行为,隐蔽性强,还存在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的问题。二是非学科类培训仍需加强规范。按照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要于2023年6月底前完成重新分类审核登记的要求,目前,全市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094个(其中文化艺术类936家、体育类148家、科技类10家),而重新审核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仅10家(其中文化艺术类4家、体育类6家、科技类。家),重新审核登记任务依然艰巨,还需进一步加快审核进度,实现全面监管。三是校外培训执法还需健

27、全完善。各地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经费未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大多数执法队伍未配备必要的通信、交通等执法装备,执法保障还不足。校外培训执法制度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部门间职责不清、协同配合还不够,尚未形成强大合力。三、工作建议“双减”工作关乎国之大计、关乎党之大计,是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保持改革定力,坚持综合施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筑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提高政治站位,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树立强烈担当意识,切实肩负起“为党

28、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从讲政治的高度持续抓好“双减”工作,压紧压实责任,凝聚强大合力,久久为功,落地见效。要建立健全家校育人机制,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多方加强家校沟通,明确家校育人责任,努力凝聚减负共识,防止学校“减负”、家长“增负”。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加大“双减”政策宣传阐释力度,积极总结推广“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各方转变理念,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二)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要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着力深化教研教改,引导教师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材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聚焦“立德树人”目标,发挥体

29、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效应,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要坚持育心、育德与育才相结合,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扎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加大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推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完善结对帮扶机制,积极推动城乡间、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进一步缩小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三)完善保障机制,提高课后服务质效。政府要牵头搭建平台,汇聚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各种社会组织及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各种科技文化体育资源,打造课后服务专区,增加课后服务的资源供给。要通过引进国家和全省资源、汇聚全市资源、研发专题资源、整合机构资源等方式,面向全体师生推出免费且优

30、质的线上学习课程,打通课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落实财政基本保障、家庭适当分担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按规定及时调整绩效工资核定办法,足额发放教师参与课后服务补助。要探索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通过设定课后服务AB岗、服务时间储蓄兑换假期等方式,给予教师弹性休息时间,并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开展形式多样的关心关爱活动,保障课后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四)健全长效机制,规范校外培训监管。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治理,积极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加快推动校外培训监督管理立法,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面向成年人的许可类培训、面向成年人的其他各类辅导活动进行细分,从法律层面进行界定

31、,明确各部门职责,进一步发挥法治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要大力推动审批登记,充分发挥“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作用,针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重新分类审核登记工作在执行中普遍存在难以取得消防验收或消防备案证明等问题,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做法,主动研究解决办法,推动审核登记工作。要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尽快制定文化艺术、科技等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指南,全面落实“黑白名单”、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教师资格、培训教材、培训课程等方面管理,防止学科类培训反弹。建议将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健全校外培训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检查、明察暗访,真正形成合力,加大监管力度;要加强预收费风险管控,严查变相培训、虚假宣传等行为,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全面提高执法质量和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