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三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三课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三课时)17.古诗三首教案设计(三课时)课题17古诗三首课型新授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共3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标分析(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2)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了解词句,并积累词语。(3)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4)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山河”,让学生领略到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饱含对祖国的赞美和深情。语文要素是: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是对二年级下册“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这一训练点
2、的巩固与提升。这种阅读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2.“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作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本课由3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充分展现J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
3、同风姿。前两句诗写景,大意是: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这两句诗写出了不同天气下西湖的景色激獭”“空蒙”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晴方好”“雨亦奇”写出了诗人对西湖不同美景的赞叹。后两句与前两句照应,用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诗歌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山水翠”“青螺”是遥望所得,生动地勾画出了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前两句诗的大意是: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
4、的镜子后两句诗的大意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课文插图简洁而富有意境,可作为学生理解诗句的参照。3 .学情分析这三首古诗通俗易懂,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能基本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就能更深刻地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习目标1.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5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
5、文。6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 .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3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4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评价任务: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生字,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写一写“断、
6、楚”两个生字。2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与小组合作交流,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谈谈对词句意思、诗歌内容和古诗思想感情的理解。3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活动设计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来背诵古诗,好不好?学生自愿背诵李白的古诗。(5首)4 .同学们朗诵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5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6 .教师评议。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
7、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二学生阅读资料,教师谈话导课:是啊,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8、-望天门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板书课题:望天门山)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出示望天门山2 .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3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4 .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点评。出示生字:dunchuzhigufan断楚至孤帆(1)注意读准翘舌音“楚、至,前鼻音“断、帆二(2)识记生字
9、: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换一换:“继“换掉丝”,加上“斤”,就是“断“定”换掉加上“林”,就是“楚”;“狐”把“才”换成“子”,就是“孤”。减一减、:到一至,变成“至加一加:“巾+凡二帆”。5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6 .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画画Q7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三、小组合作,再读学习1.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课文。可以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了诗意后,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2 .出示(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
10、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J(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4)开:劈开,断开。(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6)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日边:天边。(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3 .个人自学开始。4 .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四、合作
11、探究,品读诗句(一)学习前两句诗。1.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有关图片)5 .指名读一读前两句。6 .引导想象: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天门山高、俊秀、险,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7 .(1)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碧水东流一一至此回“,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2)指名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水势湍急、激荡回旋)8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12、(2)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读,注意哪里有停顿,哪些词是重读的。(3)学生练习,再指名读。(4)女生读、男生读、齐读。(二)学习后两句诗。1.谈话过渡: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2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示相关图片)3 .学生观察,畅谈感受。(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4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5 .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豪)6 .指导朗读: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
13、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让我们齐读后两句。(三)再读悟情。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青山碧水白帆红日)(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7 .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8 .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板书:断开流回出来)9 .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
14、样的感情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10 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1.谈话引读: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11 谈话接读: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近,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女生齐诵: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2 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一一(指名读诗)13 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
15、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一一(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六、感情朗读,指导背诵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学生配乐感情朗诵。)14 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指名配乐朗诵。)15 我相信同学们都能背下来。请同学们站起来,面向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激情的朗诵表达出诗中的情。16 全班一起朗诵。(配乐)七、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断楚至孤帆1 .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2 .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3 .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楚”一一
16、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林”的两捺都变成了点。下面是横勾,不是秃宝盖。“孤”一一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瓜”,不是“爪二“帆”一一左右结构,第五笔是横折弯钩。4 .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5 .展示学生作品。6 .过关评价。八、总结拓展,积累运用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
17、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板书设计望天门山青山碧水白帆红日课后作业默写望天门山17.古诗三首教案设计(三课时)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文中“亦、宜”等3个生字,会写“饮、初”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3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评价任务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生字,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写一写“饮、初”两个生字。2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谈谈对词句意思、诗歌内容和古诗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活动设计一、欣赏美景,
18、揭示诗题1.同学们去过西湖吗?(如果有去过的,请学生做简单介绍。)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3 .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欣赏西湖十景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人间仙境)4 .谈话揭题: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J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课题。5 .出示简介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二其文纵横
19、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二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二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苏轼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二、鼓励交流,理解诗题1 .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2 .小组交流:通过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呢?3 .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D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2)知道了地点:西湖的小舟上。(3
20、)知道了诗人在做什么:饮酒聊天,欣赏美景。4 .谈话激趣:诗人苏轼曾经在杭州做过地方官员,他非常喜欢西湖,经常到西湖来观赏美景,有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刚开始的时候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看到这奇妙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一一饮湖上初晴后雨。三、学习字词,明确节奏突出显示饮”初亦”抹”“宜二1 .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朗诵诗句,借助拼音学会诗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2 .生自由朗读。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1)出示诗句。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指导生字:yinchuyimy1饮初亦
21、抹宜指名读,教师领读,提示读音:“亦、宜”整体认读音节,“饮”前鼻音。“抹”是多音字,在文中读mJ,组词“涂抹”;还有一个读音是Rid,组词“抹布二识记生字熟字加偏旁:饮二欠+4初二刀S宜二且产减一减:迹一工二亦4 .再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根据学习古诗的经验在课本上标出这首诗的节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激能/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5 .指名读,提示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四、品读诗句,理解大意1.小组交流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6 .代表发言,教师小结:看课本注释、
22、看课本插图、读古诗题目、读古诗诗句、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7 .引导理解:(1)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西湖怎样的美景?(2)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3)欣赏晴雨时的美景,诗人有怎样不同的感受?8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理解古诗。五、细读诗句,交流探究(一)赏读“水光激潮晴方好二1.“激潮”是什么意思?(微葩:波光闪动的样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本注释知道的。)2 .“激能”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3 .是什么让西湖水面出现“激能”的景象?(是阳光和微风让西湖水面出现“微獭”的景象。)这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天气是怎
23、样的?(晴天)4 .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请你用一个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好。)5 .“方”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正当,恰好。)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晴方好”又是什么意思?(方好:正好,正显得美。)6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7 .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二)赏读“山色空蒙雨亦奇J1 .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阳光明媚鲜艳中水光山色的西湖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变化,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雨)2 .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
24、说,雨中的景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山色空蒙。)“空蒙”是什么意思?(空蒙:雾气迷蒙,景物若隐若现。)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本注释知道的。)3 .“空蒙”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4 .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请你用一个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赞叹。(奇)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亦奇。)5 .“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也。)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亦奇”又是什么意思?(亦奇:也显得非常奇妙。)6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7 .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25、(三)个性赏读一一晴雨西湖。1.晴天时西湖很美,雨天时西湖也美。我们怎样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晴雨时西湖不同的美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8 .生自由练读9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D为了表现不同情况下的美把“水光微潮”和“山色空蒙”读重音。(2)因为是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天气造成了西湖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把“晴”和“雨”读重一点。(3)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读出作者的感受。10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四)赏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J1.谈话过渡:晴天的西湖,阳光照耀下,水波粼粼,波光艳丽;雨天的西湖,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面对这么奇妙的景色,你要
26、用什么词语来比喻它呢?(美丽的画卷、人间仙境等。)11 诗人苏轼是用什么来比喻西湖的?(西子)你从怎么知道的?(读诗:欲把西湖比西子。)12 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西子: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过的美女。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13 诗人苏轼是怎样赞美西施的?(淡妆浓抹总相宜。)14 “淡妆”是什么意思?(素淡的妆容。)“浓抹”是什么意思?(浓重华丽的打扮。)“相宜”什么意思?(合适)“”总相宜(都非常合适。)15 作者写这句诗只是为了赞美西施吗?(不是,是在借西施来赞美西湖
27、。意思是说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的西湖景色都很美。)16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17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西湖的的赞叹之情。六、指导写字,规范书写出示:饮初1.读准字音,指导写字。师范写指导:“饮”左窄右宽,第二笔是横勾,第三笔是竖提,撇要注意避让,捺可舒展。“初”左窄右宽,左边是“木”,不是“本,o18 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描红书中生字,仿影、临写。19 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20 投影展评,进行写字修正。七、总结延伸,背诵积
28、累1 .苏轼在一天之中同时领略了西湖晴雨时的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高兴)2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3 .学生自由朗读,练习背诵。4 .我国历代诗人都喜欢以大自然为题材进行写作,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句和美文,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阅读,并和同学一起分享。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微潮/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课后作业背诵古诗17.古诗三首教案设计(三课时)课时第3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庭、未”等4个生字,会写“镜、未等6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磨”,继续进行自主识字练习。2 .能正确
29、、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3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评价任务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生字,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写一写“庭、未”两个生字。4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查阅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谈谈对词句意思、诗歌内容和古诗思想感情的理解,想象和介绍望洞庭描绘的景色。教学活动设计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1.背诵比赛:同学们已经读过很多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5 .学生自愿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师生评议。6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古诗。同
30、学们背诵的古诗中有写人的,有写事的,有写物的,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喜欢写景的古诗。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板书:望洞庭)7 .简单介绍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二、朗读古诗,生字指导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对准节奏。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交流节奏。望洞庭湖光/
31、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板书:望洞庭3 .出示本诗的生字。jingwim6ydoyinpant1ng镜未磨遥银盘庭(1)指名读。(2)重点强调:前鼻音“银盘”,后鼻音“镜庭”。(3)指名小组齐读生字。(4)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境一镜末一未摇一遥很一银挺一庭组词扩展:磨面磨坊盘子玉盘(4)全班齐读。4 .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1)望:从远处看。(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3)湖光:湖面的波光。(4)两:指湖光和秋月。(5)和:和谐,优美。(6)潭面:指湖面。(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
32、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5 .再读古诗,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再读古诗,深入探究(一)探究交流:湖光秋月两相和。1 .学生齐读,思考: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1)读出时间:秋天的夜晚。(2)读出了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洞庭湖水清澈
33、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读出了“两相和”中的“两”是指:湖光和秋月。“和”是指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的美。2 .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3 .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宁静与和谐的氛围。(二)探究交流:潭面无风镜未磨。1.学生齐读,思考: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1)读出湖面的样子:风平浪静。(2)读出了月光下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3)读出了精确的比喻:把“潭面”比作“铜镜4 .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
34、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5 .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二)探究交流: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学生自由朗读。6 .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1)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2)山水翠: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二(3)运用比喻的写法,把洞庭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7 .自由朗读,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8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四、学习新字,指导写字1.认读生字:(1)出示生字:镜未磨遥银盘(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
35、中的生字,自读生字。(3)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读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4)开火车读、齐读。(5)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磨”半包围结构,“广”写大,写长,里面“林、石”注意穿插避让,写得扁一些。“盘”上下结构,上长下短。注意“舟”不要写太长,横基本压住横中线。(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五、积累内化,迁移运用1 .教师小结:我们一起学习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七绝望洞庭。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 .指名有感情读背,齐读,学生自由朗读。3 .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并阅读。板书设计望洞庭_(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课后作业背诵古诗“()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