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的应用.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57921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的应用.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第一节防水工程施工7.1 防水施工概述地下行包房、预埋直径线防水标准要求为一级,不允许浮现渗水部位,结构表面不得有湿渍;结构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抗渗强度等级S8。侧铺设柔性全包防水层,分别按以下设计:7.1.1地下行包房:按照水头方向为:侧墙:600旋喷一中800钢筋混凝土浇筑桩一网喷70mm厚C20混凝土找平层30厚一柔性卷材防水一C30S8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底板:200厚混凝土垫层-柔性卷材防水一50厚C3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一1100厚钢筋混凝土自防水。顶板:防水保护层C15细石混凝土50厚一柔性卷材防水一1000厚C3钢筋混凝土自防水7.1.2地下直径线预埋:防

2、水设计同地下行包房。防水施工是保证地铁工程质量的关键,贯通于施工的全过程,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管理”的设计原则,采取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外防水(附加防水)为辅的施工原则,关键处理好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后浇带等薄弱环节的防水。7.2 防水组织机构7.2.1 结构防水体系区间结构防水共设3道防线,第一道为初支结构混凝土,第二道为防水层,第三道为两次衬砌混凝土,同时做好施工缝、变形缝等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结构防水体系见图7.2-1o图7.2-1结构防水体系图7.2.2 防水施工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防水工作领导小组,由总工程师主抓此项工作,下设一位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及数名

3、专业技术人员,组织有资质的专业防水层施工队伍施工。防水组织机构见图7,2-3o图7.2-3防水组织机构图7.2.3 职责要求(1)防水作业作为特殊工序在施工前编制专项技术交底及作业指导书。(2)成立专门的防水板施工队伍。结构自防水队伍由混凝土班组成,成立基面处理、注浆堵水等专项作业班组。(3)防水板铺设班组配置热合机、专用热风枪,并配足用于充气检查的气筒及其他有关的工具。(4)防水施工实行质量负责制,经理部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技术主管总负责,作业班组实行责任包干,质量监督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查。7.3 分项工程防水技术措施7.3.1 围护结构防水:(1)保证钢筋混凝土浇筑桩及旋喷

4、桩位置的准确,孔径的大小、垂直度等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为保证结构的净空尺寸围护均外放100mm。(2)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照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施工,确保钻孔桩混凝土均匀、密实。(3)开挖后,清理桩间开挖面,挂设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确保喷射混凝土质量,采用两侧向交替喷射确保钢筋网后喷密实,并保证其垂直度、平整度等符合要求。(4)处理喷射面,冲洗干净,用防水砂浆找平表面。并注意养护。(5)与侧墙接触的围护结构表面涂刷防水涂层。主体基坑开挖阶段围护结构防水该阶段防水工作主抓两个方面:控制围护结构变形及堵漏。控制围护结构变形方面:(1)定期校核加力设备,采取措施减少加力损失,通过检算确保钢

5、支撑轴力施加准确,控制围护桩变形。(2)支撑架设紧随开挖进行,实行掏槽开挖,减少土体暴露时间,控制围护结构初期变形。(3)以精密的施工监测为手段,实行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支撑轴力、围护结构变位等处于受控状态。(4)对涌泥流砂现象严密监视,提前进行方案论证及相关应急物资的储备。堵漏:(1)在桩外设旋喷桩止水可起到防止渗漏的作用。(2)仅有少量渗漏水的,用双快水泥或者掺有“堵漏灵”的防水砂浆凿槽抹面处理,外加剂掺量由现场试验确定。(3)有明显漏水点时,先引流埋管,后做注浆处理。7.3.2 结构混凝土自防水主体及附属结构以补偿收缩性防水混凝土进行结构刚性自防水,提高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能;

6、提高防水混凝土的防水抗裂性能。采取如下措施:(1)采用高性能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对各种粗细骨料、拌和物及外加剂进行严格的质量与计量控制,保证混凝土质量,保证混凝土抗渗等级。严格按设计的结构尺寸施工,保证防水结构的厚度。(2)精心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反复比选,确定用于不同浇筑方法不同施工环境的最佳配合比。(3)采用掺加高效减水剂UEA及粉煤灰“双掺”技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4)对商品混凝土的计量、拌和、运输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每罐混凝土现场测试合格后才使用,严禁在现场加水,按规定取足试件。(5)结构施工缝留置在结构受剪力或者弯矩最小处。(6)采取措施使防水混凝

7、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者绑扎钢丝不接触模板。固定模板不设穿过混凝土结构件的对拉螺栓。(7)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结构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并且不浮现贯通裂缝。(8)防水混凝土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是结构防水的基本环节。施工中,用控制水灰比、水泥用量和砂率来保证混凝土浆质量。加入膨胀剂和高效减水剂,减少混凝土收缩,增强其抗裂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措施详见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2)严格混凝土施工工艺(八)混凝土分层浇筑,浇筑时使拌合物充满整个模型,并注意拌合物入模的均匀性,保证不离析。拌合物自由下落高度控制在2m内,严禁外来水渗透到正在浇灌的混凝土中。(B)振捣用插入式振捣棒,振

8、捣时“快插慢拔”,严格按规程操作,严禁触及钢筋和模板。(C)炎热季节施工时,采用有效措施降低原材料温度。(D)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各种钢筋或者绑扎钢丝,不接触模板。(E)模板架立坚固、严密,特别是挡头板,不浮现跑模现象。(F)把好入模关。施工前,用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润管,泵送入模时,摆布对称连续浇筑。(3)施工缝处理混凝土浇筑前表面凿毛至新鲜混凝土,水平施工缝在基面上铺30mm与浇筑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竖向施工缝刷一层水泥净浆,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充分振捣,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良好。7.3.3 结构外防水层施工(1)防水设计要求侧墙:600旋喷T800钢筋混凝土浇筑桩T网喷70mm厚C20

9、混凝土一找平层30厚一柔性卷材防水一C30S8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底板:20Omm厚混凝土垫层一柔性卷材防水一5mm厚C3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一1100m厚钢筋混凝土自防水。顶板:防水保护层C15细石混凝土50mm厚一柔性卷材防水一100Omm厚C3钢筋混凝土自防水。(2)施工方法先对底板垫层、侧墙找平层、顶板混凝土基面进行处理,使其平整度、干净、干糙等达到铺设要求,之后顺结构分段铺设防水卷材,卷材之间采用搭接法连接,无钉铺设,搭接宽度15cmo最后施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或者结构侧墙。(3)混凝土基面处理1)用2m长的靠尺检查混凝土基面,每米范围内平整度误差超过5mm的部位不多于2处。2)将基面钢筋

10、及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物,从混凝土表面处割除,并在割除部位涂抹防水砂浆。3)基面若有明水,进行引排或者采取注浆等堵漏措施,确保基面干净,干燥,表面无油物、掉砂、起皮和漏水等现象。表面的干燥程度达到用1m2的卷材覆盖12h,将卷材掀开后基面上无湿渍。(4)防水卷材铺设1)混凝土表面达到铺设要求后及时铺设卷材。卷材质量和辅材质量必须经检验达到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2)卷材施工前先涂刷随卷材配套的清洁剂,再铺卷材。卷材收头处,用与卷材同质的密封膏封固。3)在松弛状态下贴卷材,不拉伸、不折皱,对准基线铺贴。4)卷材铺设时,将粘结层间的空气挤出,以免在阳光下起泡胀鼓,在排除气泡后,平面部位用压*昆滚压压实,

11、使粘结密切。卷材之间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宽度为15cm。5)施工在5以上的气温下进行。(5)防水层的保护1)防水层做好后,及时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2)进行其他作业不破坏防水层,焊接钢筋时,防水层上铺厚的隔热板保护,以免烧伤。3)浇筑细石混凝土用平板振捣棒振捣。浇筑沿同一方向挨次推进。4)保护层细石混凝土设置分仓缝,纵横向均为5m设置一条缝,缝宽不大于IOmm,缝口呈三角形,内填嵌缝胶泥。5)不穿带钉子的鞋在防水层上走动。6)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教育,提高成品保护意识。(6)顶板回填土施工1)用黏性土回填,不含石块、碎石、灰喳及有机物,且含水量符合要求。2)填土厚度超过100mm。3)回填时均

12、匀对称进行,并分层夯实。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50mm,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并防止损伤防水层。(7)顶板与钻孔桩连接部位防水施工顶板与钻孔桩连接部位防水构造如图7.3-1示7.3.4 防水工程施工方案(1)防水工程安排专业施工队伍施工.防水板接缝焊接是防水施工最重要的工艺之一,焊缝采用ZPR-210型爬行热合机双缝焊接,即将两层防水板的边缘搭接,通过热熔加压而有效粘结。防水板搭接宽度短边不小于150mm,长边不小于Ioomm,焊缝宽度不小于IOmn由于防水层在加工时,边缘处的塑料板与无纺布没有复合,焊接时比较方便,(2)竖向焊缝与横向焊缝成十字相交时(十字形焊缝),在焊接第二条

13、缝前,先将第一条焊缝外的多余边削去,将台阶修理成斜面并熔平,修整长度12mm,以确保焊接质量和焊机顺利通过(3)防水层的接头处擦拭干净,去除表面油物灰尘。(4)在结构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防水板接缝留在平面,距转角不小于600mm。(5)焊接温度与电压及环境有密切关系,施焊前进行测试,点画出电压一温度关系曲线,供查用。(6)防水板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防水板铺设均匀连续,焊缝宽度不小于10mm,搭接宽度短边不小于15Omm,长边不小于100mm,焊缝平顺、无褶皱、均匀连续,无假焊、漏焊、焊过、焊穿或者夹层等现象。2)焊缝质量检查防水板搭接用热合机进行焊接,接缝为双焊缝,中间留出空隙以便充气检查。检

14、查方法为:用5号注射针头与打气筒相连,针头处设压力表,将打气筒加压至0.15MPa时,住手充气,保持该压力达2min,压力下降幅度在20%以内不漏气,否则说明有未焊好之处,用肥皂水涂在焊接缝上,产生气泡地方重新焊接,可用热风焊枪和电烙铁等补焊,直到不漏气为止。检查数量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每10条焊缝抽试一条,为保证质量,每天每台热合机焊接制取一个试样,注明取样位置、焊接操作者及日期,供试验检查之用。(7)防水层的保护铺设好的防水层特殊注意加以保护,注意钢筋运输、绑扎、焊接可能对防水板产生的损伤。对局部钢筋接头进行焊接时,要用石棉板隔挡进行保护。发现防水层有损坏时及时进行修补。1)防水板铺设完成

15、后,不穿带钉子的鞋在防水板上走动,并对现场施工人员加强防水层保护意识教育,严禁损坏防水层。2)钢筋绑扎小心谨慎,以免划破防水层,局部浮现防水板损坏时,即将通知防水板专业班组进行修补。3)如需进行钢筋焊接时,在此周围用石棉板遮挡隔离,以免溅出火花烧坏防水层,焊接完后,待钢筋冷却后再撤除石棉板。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不直接接触防水层,以免破坏防水层。振捣棒引起的对防水层的破坏不易发现,也无法修补,故两次衬砌模注混凝土施工时特殊注意,严禁紧贴防水板捣固。7.4特殊部位防水施工7.4.1施工缝防水(1)纵向施工缝墙体纵向施工缝不留在剪力与弯距最大处,不留在底板与侧墙的交替处,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

16、00mm的墙体上。墙体纵向施工缝、水平纵向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进行防水密封处理,止水条固定在施工缝表面预留的凹槽内。止水条安装前,对施工缝表面凹槽以外的部位进行凿毛,再进行清理,然后涂刷界面剂。止水条安装在预留凹槽内的时间尽可能晚。纵向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腻子条和预埋注浆管注浆处理进行加强防水。纵向施工缝处理:施工缝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2MPa。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将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浮浆、松动砂石清除干净,将表面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无积水;先铺一层30mm厚水泥砂浆,其水灰比与混凝土相同。采用背贴式止水带进行加强防水,且在止水带两翼预埋注浆管注浆密封。背贴式止

17、水带固定方法如图7.4-1。图7.4-1背贴式止水带固定方法示意图(2)环向施工缝侧墙、底板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止水带进行防水处理,在止水带的两翼现场粘贴遇水膨胀腻子条,保证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密实。顶板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止水带与结构表面嵌缝密封的方法进行加强防水处理。楼板单独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进行加强防水处理。环向施工缝间距无非大,间距不大于24m,以免两缝间结构收缩开裂引起渗漏水。(3)施工缝处混凝土施工施工缝处混凝土施工质量是防水关键控制环节。1)施工缝端头模板坚实可靠,且在浇筑中不跑模。施工前对先浇混凝土基面进行充分凿毛,之后清洗干净,排除杂物。侧墙施工缝堵头板挨近围护结构一侧及底板堵

18、头板挨近垫层一侧设通长气囊,以使堵头板与混凝土基面密贴,防止振捣施工缝处混凝土时,水泥浆液溢出,影响施工缝处混凝土密实度。2)对施工缝处混凝土认真振捣,新旧混凝土结合密切,振捣时棒头距离止水带有一定距离,且防止粗细骨料集中在施工缝处。(4)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施工1) 一期混凝土浇筑时,在施工缝处预埋木条成槽。安放前对一期混凝土表面认真处理,清除杂物,止水条两侧混凝土认真凿毛,并用水泥砂浆找平,止水条底部抹氯丁胶粘接,边抹边粘,并以2000mm间距用水泥钉固定。2)在止水条外涂缓膨胀剂,控制止水条安放时间,以保证在其发生膨胀之前(5h摆布)浇筑混凝土,防止暴露时间过长因潮湿或者不可避免的沾水提前

19、膨胀扭曲。混凝土浇筑前对止水条全面检查,确保未发生变形后即将浇筑混凝土,否则重新安放。3)安装侧墙接缝模板时,夹2mm厚橡胶条,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漏浆。混凝土浇筑之前,沿施工缝均匀抹一层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4)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严格按工艺操作,捣棒端头距施工缝在30CrTf50cm,防止过近破坏止水条,过远漏振使浆液不能到达接缝处,造成混凝土疏松。7.4.2 变形缝防水(1)地下行包房设五道变形缝。在变形缝断面中部预埋埋入式橡胶止水带,在缝的迎水面(结构外侧)采用外贴式止水带,并在结构内侧的缝内用密封膏嵌缝。车站明挖段顶板、底板及边墙变形缝防水构造分别如图7.4-374-4及7.4-5o图7

20、.4-5墙变形缝防水构造图(2)中埋式止水带卡在堵头板中央,止水带上下采用带凹口的木模,木模凹口为半圆弧形,直径比止水带中央气孔大5mm,并每隔2m间距紧靠止水带预埋30Cm长的12钢筋,通过止水带上小孔用钢丝将止水带与钢筋绑连,以保持止水带竖直,并保证止水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卷折。(3)变形缝处混凝土振捣竖直向止水带两边混凝土加强振捣,保证缝边混凝土自身密实。同时将止水带与混凝土表面的气泡排出。水平向止水带下充满混凝土并充分振捣后,剪断固定止水带的钢丝,放平止水带并压出少量混凝土浆,然后浇灌止水带上部混凝土,振捣上部混凝土时要防止止水带变形,止水带安好采取措施予以保护,防止电焊烧伤等。

21、(4)中埋式止水带施工时,在止水带的表面现场粘贴缓膨胀型遇水膨胀腻子条。(5)变形缝内侧采用密封膏嵌缝,沿变形缝环向封闭,任何部位不浮现断点,以免窜水。(6)变形缝模筑混凝土外侧设置背贴式止水带,同时在止水带两翼的最外侧齿条的内侧根部固定注浆管,后续注浆密实。(7)结构施工时,在顶板和侧墙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表面预留凹槽,凹槽内设置渡锌钢板接线盒,及时引排渗漏水。(8)外防水层无法直接过渡连接时,采用背贴式止水带形成封闭区。效果。7.4.3 穿墙管及其他结点防水(1)穿墙管件防水穿墙管件(如接地电极或者穿墙管)等穿过防水层的部位,采用止水法兰和遇水膨胀腻子条进行加强防水处理,同时根据选用的不同防

22、水材料对穿过防水板的部位采取相应的防水密封处理。防水处理如图7.4-5o图74H穿墙管件防水构造图(2)施工方法1)对预埋管件采取切实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构变形或者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采用主管直接埋入混凝土内的固定式防水法,主管埋入前加止水环,环与主管满焊或者粘结密实;结构变形或者管道伸缩量较大时或者有更换要求时,采用套管式防水法,套管加止水环。2)埋入结构混凝土的穿墙管在浇筑混凝土前埋设,在套管中部设置止水环,于模板安装前固定在所设位置。3)浇筑混凝土时,套管四周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质量。4)套管安装固定好后,在管线和套管的缝隙内填塞沥青麻丝,并填筑石棉水泥灰,再对该缝隙注浆,保证该缝隙

23、密实。填塞背材料后,嵌填密封胶或者遇水膨胀腻子条对管线和套管间进行密封处理。5)管线穿过柔性防水层处,柔性防水层做增强处理。6)穿墙管较多时采用穿墙盒,盒的封口钢板与墙上预埋件焊牢,并从钢板的浇筑孔注入密封材料。(3)后补孔防水后补孔孔壁预留凹槽,在凹槽内设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进行密封防水。(4)底板混凝土与降水井的防水处理:在土方开挖完成后按照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加入400钢管并焊止水环然后再施工底板混凝土,待降水结束后按照如图7.4-6的方法进行封堵施工。图7.4-6底板混凝土与降水井的防水处理构造图(5)底板与钻孔桩侧墙连接部位防水施工底板与钻孔桩连接部位防水构造如图7.4-7示。Q60城喷桩

24、80师筋住灌三70厚C20网啧却厚我平层JP的木20库1;3水泥砂浆保护居C30S8混肚盖缝条B二150二次施工缝一次施工缝卷材附加层250X250/J250.图X-7地板即酸施L缝留设部位防水示行图第一节施工测量与施工监测8.1 施工测量8.1.1 施工测量要求8.1.2 普通要求(1)施测环境复杂,精度要求高,采用三维坐标法进行测量。(2)做好本标段的施工测量,并与邻近标段进行贯通联测。(3)界限要求严格,净空断面尺寸测量采用解析法测量。(4)布设足够的控制点,并精心做好标志,加强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自己布设的控制点的保护和检查。(5)为保证测量精度,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6)防止控制点挪

25、移和损坏,一旦发生损坏,及时报告监理,并商议补救措施,及时处理。1.1.1.2 加强测量复核管理为杜绝测量事故的发生,建立各项严格的测量复核管理制度。(1)资料复核制:各种起算数据、成果资料,经检算后方交付使用;外业观测的数据,在现场计算、核实,严禁事后补记、修改。(2)桩撅复核制:作为测量起始点的各级导线点,使用前按原测精度进行复测,比较差W2(m12+m22)1/2时(m-m2为等级导线原测及复测测角中误差)方可用;现场的废桩全部销毁。(3)仪器检核制:现场使用的仪器经检定合格。(4)人员:所有测量人员持证上岗。(5)测量方法复核制:坚持换手复核制度: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施测;清混凝土测量

26、队及时检核。1.1.1.3 安全注意事项(1)测量工作的环境复杂而多变,测量时特殊注意安全。进入施工区域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定,戴安全帽、穿胶鞋,防止砸伤和触电。(2)夜间作业穿荧光服,设置警示标志。白日在地面作业在仪器周围设置路桩,严禁酒后作业。8.1.2 平面控制测量8.1.2.1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1)在现场接收混凝土提供的控制导线点后,及时组织复测,复测的等级按设计导线同精度进行,复测范围向施工区域两端各延长至少两个导线点,复测内容包括导线点的复测、补测、移设。导线点角度复测结果不大于2mB时(mB为等级导线设计测角中误差),认为导线点的平面坐标位置是正确的,采用设计成果;大于2mB时

27、及时向混凝土、监理工程师报告,并重新复测。(2)在远离施工区域、通视良好的位置布设环形地面控制导线网,以混凝土提供的两个高等级导线点作为起算依据。根据设计导线的精度要求布设控制网,设计测角中误差2.5,测距相对中误差1/2000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40000o8.1.2.2 平面控制测量施工中平面测量控制:用极坐标定位法、铅垂线控制法、中心线十字校核法,对车站进行平面定位和校核。8.1.3 高程控制测量8.1.3.1 地面高程控制测量对混凝土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8Lmm时可以使用。(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在远离施工变形区域外的稳固位置布设环线水准加密网,闭合差8Lmrno加密点的布设满

28、足每一个竖井、基坑至少有两个,并满足施工监测的要求。(3)精密水准点埋设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或者采用平面控制网点,其规格按城市测量规范有关要求确定。8.1.3.2 车站高程测量采用锢钢尺水准测量、悬挂钢尺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间接法控制高程。8.1.4 接口的测量(1)接口施工前与对方的控制网进行复核测量,施工中对这些位置轴线、复核高程进行。(2)采用边角三角形或者趋近导线进行趋近测量。(3)采用联系三角形法(几何法)进行定向测量。(4)每次定向均独立进行34组,取各组的平均值作为成果。(5)测定近点水准高程,并附合至相邻的加密水准点上。(6)采用悬吊钢尺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钢尺事先检定。(7)相向

29、施工的两接口面贯通后,及时测量横向、纵向、竖向和方位角的贯通误差。(8)以两端联系测量定向边为起算数据,利用贯通前控制导线测量资料,进行平差计算,以提高定向精度。高程按附合水准进行平差计算。平差后的成果将作为中线调整、净空测量等的起始数据。8.1.5 施工放线测量平面放线:根据主线的设计坐标,详细计算各构造物的四点坐标和各桩中心坐标,利用附合导线与以上计算坐标的相互关系分别放出构造物的坐标和桩的中心坐标,以放出的坐标点为中心向四周放护桩,以控制各构造物的位置。为保证结构净空,围护均外放10cm。高程测量:利用平差后的高程基点,控制施工。测量采用往返测量,闭合差满足规范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采用

30、值。(2)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重点做好以下几点:1)水平角测量用全站仪,使用前请计量专业部门标定。2)每次测量作业之前全面细致的进行计算资料复核。3)水平角的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各测回间度盘和仪器位置的变换按照规范进行。4)测距在成像清晰温和象稳定时进行,不顺光、逆光测量,当测距过程中受不良影响浮现粗误差,重新进行该测回的测量。8.1.6 .2施工监测监测目的:一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了解围岩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了解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指导后续工程的施工;二是了解各种开挖方法的实际效果,确保周围建造物的稳定及施工安全;三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经验。监测重点为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沉降、

31、地表变形、坑道变形、钢支撑受力、地下水位以及地下管线变形等方面监测。8.2.1 监测组织与程序8.2.1.1 监测组织机构成立专业监测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监测负责人和监测小组组成,从组织上保证监测的顺利进行,使施工彻底进入信息化控制中,其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能见图82-1o图8.2-1监测组织机构图监测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组长,监测组内部按车站监测、区间地面监测及区间地下监测项目分为三个监测小组,各设一位专项负责人,在组长指导下负责地面、地下的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其余人员在专项负责人指导下工作,监测施工组织与流程、监测组成

32、员组成及职责分别示于图8.2-2。复流监舞工作的由细计划,外协以及整测货料的质置审核预埋直役线监测小O负 责人1)地面建织沉降、假斛、 裂缝监测2)管线变位、微损位测3)支妒结构位移、沉降、 裳缰、应力集溺4)地表沉降、隆起、裂S)堵背土体压力监测地下行包房监测小fa值Jr人:地面建筑沉降、假斜、裂健监测2)管我交发、破损蜃於3)支护结构位移、沉降、裂堤、应力盟测4)地表沉降、殛超、整微监测S)单背土体压力盅测6)支持受力盟测7)地下水位、水压、浪漏监测8)地面超载情况盥测匿测人员分工专项实施操作图8.2-2监测组成员组成及职责植图8.2.1.2 监测反馈程序工程监控测量作为施工组织的核心内容

33、之一,被置于一个动态的管理体系之中,具体包括了预测、监控和反馈等几个主要阶段,监测反馈程序见图8.2-3o8.2.2监测项目及监测仪器为确保施工期间结构及建造物的稳定和安全,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确定监测项目,见表8.2-1施工监测项目表、监测仪器见表10.2-2施工监测仪器汇总表。监测项目汇总表表8.2-1序号现场监测项目序号现场监测项目1自然环境(气温、雨水)10基坑底部回弹和隆起2边坡土体顶部的水平位移11地下水位3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12墙背土体侧压力4支护结构的垂直位移13周边建造物的沉降5基坑周围地表沉降14周边建造物的倾斜6基坑周围地表裂缝15周边建造物的裂缝

34、7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16周围重要管线的变位与破损8支护结构的裂缝17基坑周围地面超载情况9支撑与锚杆的应力和轴力18基坑渗漏水状况施工监测仪器汇总表表8.2-2类别设备、仪器名称单位数:立备注监测仪器精密光学测量滑动测斜仪个4轴力计电阻应变仪SS-2频率接收仪台816经纬仪台3孔隙水压力计个40钢弦应变计个400自动记录仪台2水准仪台4水准尺个6弦振式钢筋应力计个30回弹观测标个10土压盒个80水表个40报警仪台3测振仪台2雨量计个5气温计个58.2.3主要项目的监测方法及对应措施8.2.3.1施工监测主要监测项目与方法见表2-23。主要监测项目与方法表8.2-3序号监测项目测量仪器和工具测点

35、布置监测目的和要求测量频率1地表水平位移及沉降水准仪和水平尺经纬仪距基坑边02H、0.5H、1.5H布置,相邻两组测点间间距20mo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开挖过程1次/d;模筑混凝土施工1次倜2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及沉降测斜仪水准仪和水平尺围护结构上每1020m选一个测点。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变化情况。开挖过程2次/d3降水及水压变化监测水位计水表孔隙水压计在基坑四周地表设水位监测孔若干组,孔隙水压计埋设在水位监测孔旁。监测水位、水量、水质、水温及流速流向、水压变化情况。开挖过程1次/d;开挖至设计标高后,1次/d。4围护结构两侧土压力及底板土压力土压力盒有代表性的典

36、型断面和部位监测围护结构及底板土体受力情况,确保基坑稳定基坑开挖过程中1次/d;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1次/d基坑开挖好后,浇筑5基坑回弹回弹观测标在基坑中部设测点监测基坑回弹量。基础底板混凝土前各测1次注:H一基坑开挖深度8.2.3.2施工监测主要监测项目与方法有(1)基坑周围地层水平位移及沉降1)监测方法:主要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情况。监测方法是在地表埋设测点,分别用高精度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水平位移和下沉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判断基坑开挖对地表变形的影响。2)测点布置原则:测点布置在地面上,距基坑边0.2H、0.5H、1.5H布置,相邻两组测点间距2025n3)测量频率:围

37、护结构施工中1次/d;开挖过程2次/d注体施工1次/周。4)测量精度:1mm。5)相应对策:当地表沉降速度过大,加快监测频率,必要时,停工检查原因,采用加强支撑和加固地层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2)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1)监测方法:将与测斜仪配套的测斜管预先安装在围护结构的钢筋笼上,随钢筋笼浇筑在混凝土中。测量自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全长每隔一定距离测取读数,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其稳定性。支护结构垂直位移采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量,在顶部预埋钢桩测桩顶垂直位移。2)测点布置原则:水平位移在围护结构顶部沿轴向每25m摆布设置测点;沉降测点在围护结构上每隔15m选一点。3)测量频率:开挖过程2次/d。

38、4)测量精度:1mm。5)相应措施:当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超过预警值时,调整钢支撑参数,或者同时采用地层加固措施。确保围护结构稳定。(3)基坑开挖引起的地下管线变形监测1)监测方法:本车站施工范围内及周围地下管线较多,根据招标文件,针对每一根管线,提出初步的保护措施,管线分布及保护方案详见管线布置示意图。本次监测主要是针对基坑周边的管线及受保护的管线,监测管线的水平位移和沉降。2)测点布置原则:在悬吊保护的管线上及地下管线所在处覆土正上方挖孔布置测点。3)测量频率:围护结构施工中1次/d;开挖过程2次/d;主体施工1次/周。4)测量精度:1mm。5)相应措施:当地下管线的位移超过警界值时,

39、即将会同有关部门对管线采取加固措施。(4)周围建造物变形监测1)监测方法:主要监测建造物的不均匀沉降、水平位移。用精密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建造物的变形和沉降情况。2)测点布置原则:建造物墙角、柱子、门边、地面等处每隔15m摆布布设,特殊是明城墙基础每隔10m设观察点.3)测量频率:围护结构施工中1次/d;开挖过程2次/d;主体施工1次/周。4)测量精度:0.2mm5)相应措施:当建造物的变形超过允许值时,加快监测频率,及时采取加强开挖部的支撑、加固地层措施,必要时,对既有建造物的基础采取加固措施。(5)钢支撑轴力监测1)监测方法:采用应变仪和应变计进行测量。2)测点布置原则

40、:测点布置在钢支撑的中部,测点布置如图824所示。口ID襄图8.2-4钢管支撑轴力测量测点布置示意图3)测量频率:开挖过程1次/d,受力稳定后1次/周。4)测量精度:1t。5)相应对策:根据测量结果分析钢支撑的受力情况,确定是否调整钢支撑的参数。(6)地下水位变化监测1)监测方法:水位标高采用水位仪观测;水量采用水表进行监测;同时进行水质及水温监测;孔隙水压采用孔隙水压计观测。2)测点布置原则:沿车站结构四周每40m摆布设一水位观测孔。3)测量频率:围护结构施工中1次23d;开挖过程1次/d;开挖至设计标高后,1次/d,水位监测选择一排具有代表性的观察井孔,从降水开始,按抽水观测要求进行,其他

41、观测井孔30min、1h、2h、4h、8h、12h,以后每隔12h观测一次。4)测量精度:10mm。5)相应措施:根据地下水位、水压变化情况,确定基坑开挖是否采取排水或者送水措施,保证周围建造物不因地下水位变化过大而引起下沉、倾斜。(7)围护结构两侧土压力及底板土压力监测1)监测方法:采用埋设土压力盒的办法进行测定,安置土压力盒时将其镶嵌在挡水构筑物内,使其应力膜与构筑物表面齐平,并保证压力盒后有良好的刚性支撑,以保证测量的可靠性。2)测点布置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断面和部位。3)测量频率:基坑开挖前1次23d;基坑开挖过程中1次/d;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1次/do4)测量精度:1kpa5)

42、相应措施:根据观测数据,发现土压力数据异常,或者变化速率增快时,及时找出原因,同时缩短观测的周期,采取相应的措施。(8)支护结构及各层板的钢筋应力监测1)监测方法:在支护结构或者各层板的受力主筋上,布设钢筋应力计,在使用前对钢筋进行受力状态的标定。钢筋应力计焊接在被测主筋上,并使其处于不受力状态,将应力计上的导线逐段的捆扎在临近的钢筋上,引到地面的测试匣中。浇筑混凝土后,检查应力计电路电阻值和绝缘情况,做好引出线和测试匣的保护措施。2)测点布置原则:计算的最大弯矩所在位置和反弯点位置,各土层的分界面、结构变截面或者配筋率改变截面位置,结构内支撑所在位置。3)测量频率:基坑开挖前,测两次稳定值;

43、开挖1/4-1巧H,测2、3次;开挖至设计标高时,12次/周。4)测量精度:1kpa.5)相应措施:根据观测数据,确定支护结构及板的受力状况,并采用加设支撑等办法改善支护结构或者板的受力状况。(9)基坑回弹与竖井基坑回弹监测方法相同。(10)型钢柱应力分布:在典型断面的H形钢柱的中部,采用钢弦式应变计及应变仪,监测型钢柱的受力情况,确保安全。监测频率为H型钢柱安设时1次/d,受力稳定后1次/周。(11)结构各层板的沉降及挠度:选择典型板处埋设测点,用水准仪和水平尺,板完成开始,三个月内,1次/周;四个月后,1次/2周;半年后,1次/月;监测主体结构的稳定,确保结构安全。8.2.4监测数据分析、

44、应用监测工作进行一段时偶尔施工某一阶段结束后,对测量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1)数据整理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的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并绘制位移或者应力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图,如图8.2-6所示。图8.2-6时态散点示意图(2)数据的曲线拟合寻觅一种能够较好反映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浮现的最大位移值或者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造物的安全状况,采用的回归函数有:U=Alg(1+t)+B=t(A+Bt)=Ae-BtU=A(e-Bt-e-Bt0)U=AIg(B+t)/

45、(B+t0)式中:U一变形值(或者应力值)A、B一回归系数t、t测点的观测时间(day)插值法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的方法,求得符合测量规律而又未实测到的数据。(4)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预测基坑及结构的稳定性,提出施工工序的调整意见。施工监测的要求(1)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制定监测计划,并报监理工程师和混凝土。内容包括施测程序、方法、使用仪器、监测精度、监测点布置、监测频率和周期、监测人员的情况和安排,监测质量保证措施等。(2)根据监测计划,在施工前,备齐所有的监测元件和仪器。并根据规范进行有关标定工作。(3)确定预警值。根据施工具体情况,会同设计院、监理及有关专家设定变形值、内力值及变化速率警戒值,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主管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并及时通报给混凝土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控制措施。(4)处理好施工和监测的关系妥善协调好施工和监测的关系,将观测设备的埋设计划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及时提供工作面,创造条件保证监测埋设工作的正常进行。加强教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一切观测设备、观测测点和电缆受到机械和人为的破坏。(5)监测结果的分析、处理。测量数据经现场检查、室内复核后上报;测量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对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