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60176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9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6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O一一年六月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发展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总体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主要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本取向.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持续扩大投资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发挥项目引领带动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能源基础

2、设施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水利设施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做大做强循环工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打造五大百亿元优势产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培育壮大两大特色优势产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大力建设循环生态工业园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发展壮大中心城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加强中小城镇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3、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积极发展其他服务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推动传统农业向循环农业转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优先发展教育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加快普及高中阶

4、段教育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支持发展高等教育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建立健全公务雇员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优化人才工作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不断满足全市人民文化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三章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积极扩大就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完善社会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加快发展卫生事业

5、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提高人口服务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四章深化体制改革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加快经济体制改革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五章全面深化开放合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六章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完善社会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加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统筹推进国防和经济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七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加强政策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实施项目带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贺州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对深入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产业体系等作出了重大部署,阐明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了政府工作重点,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7、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推进城镇化、做大做优经济总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工业立贺、富民强市”的攻坚时期。必须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后发崛起。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艰苦创业、爬坡打基础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抓住难得历史机遇,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集中精力打基础、上项目、破难题、促变化,确立并认真组织实施“

8、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大总量”、“四大突破”和“工业立贺,富民强市”的总体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96.7亿元,财政收入2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130元。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6.3:34.4:29.3调整为2010年的2L7:47.6:30.7。“十一五”时期,全市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5%;特色旅游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节能

9、降耗目标如期完成,经济发展阶段已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大幅增加,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o亿元,年均增长34.3%,是“十五”时期的5.7倍。实施交通建设两轮六年大会战,交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主框架初步形成。工业区建设成效显著,建成1个自治区级工业区、3个自治区级A类工业区、2个自治区级B类工业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62万千瓦。水利、电信、城市供排水、城乡电网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10、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发展到26平方公里,增加近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新建一批城市道路和一批城市公用设施,城市治理成效显著,城区、县城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重点工业园区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建设或基本建成。重点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城乡面貌发生较大改观。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森林面积达1.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5%;农村沼气入户率达57.6%。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建设,持续开展重点河流、湖库和城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标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

11、化处理率分别达到53.3%.6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3.82万吨和3.19万吨,控制在“十一五”目标范围内,减排目标如期完成。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十一五”时期,全市国有企业体制、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投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林权制度、土地流转等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合作不断扩大,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加大对粤港澳、闽苏浙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知名企业和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合作交流继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认真落实鼓励全民创业、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中

12、小企业持续发展,非公经济取得长足发展,非公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显著提高。“十一五”时期,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22.3%,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长3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效,成功实现贺州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有了新提高,基本实现“十一五各项目标。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科技事业实现较快发展。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重大疾病预防控制

13、能力、社区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人口计生工作连续多年获得全区先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侨务、老龄、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2元、4298元,比2005年分别增加8286元、1951元,年均分别增长15.4%、12.8%。民主法制建设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巩固,政府法制建设日益加强,司法行政工作不断进步。普法工作扎实推进,基层民主逐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加强,“平安贺州”建设成效显著。扎实开展“矛盾纠纷

14、大排查、领导干部大接访、政策法律大宣讲”活动,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安全生产检查,有效遏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社会应急平台和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单位2005年规划目标实现情况2010年年均增长2010年年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4129412%296.712.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7460140001413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36.3:34.4:29.322.8:52:25.221.7:47.6:30.7城镇化率%29.3381.5351财政总收入亿元11.2222.314.70%22.0

15、4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费亿元82.9625325%363.373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4.560.712%78.718.3%实际利用外资(可比口径)万美元629.8年均7%以上51.3%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9299年均8%22.3%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万人1.26.76.6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17.38城镇登记失业率%3.84以内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5161212010%1580215.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35136156%429812.8%单位GDP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1.91.692.3%1.677-2.38%森林覆盖率%66.17070.4主要污

16、染COD万吨-一3.19一物排放总量SO2万吨-3.82-人口自然增长率%o7.888总人口万人213225以内224.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65.6470以上91.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一6.26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当前,贺州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前半段,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但发展的整体水平处于全区的后列,欠发达的欠发达地区、后发展的后发展地区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未来五年,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体有利,是我市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环境总体有利。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工业化

17、、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加快转型,绿色经济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全国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直接跨越先发展后治理阶段、跨越先粗放后细致阶段。东部沿海地区要素供给趋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部分产业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转移规模不断扩大,转移领域不断拓展,档次不断提升,为贺州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优经济总量开辟了广阔前景。从区内看,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深入落实,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继续完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

18、入实施,“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新布局加快构建,各地正呈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加快发展的新局面,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新时期。特别是自治区明确提出加快向东部先进生产力靠拢,将贺州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桂台客属旅游文化示范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等一系列部署,使我市在全区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为我市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区内环境。从自身看,贺州的发展条件已发生可喜改变,发展的基础大大增强,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市委二届九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决定,得到自治区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成为推动贺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干部群众齐

19、心协力谋发展抓建设的干劲很足,为我市加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我市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国内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频次增多,节能减排指标的刚性约束增强,地区间竞争加剧,我市面临经济总量提升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挑战和众多“两难”选择。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估计到,作为后发展的后发展地区、欠发达的欠发达地区,我市经济发展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给我市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风险在增加。对此,我们必须予以充分考虑、超前谋划、积极应对。总的来看,“十二五

20、”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我市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抓住大势,抓住机遇,正视问题和矛盾,以改革创新、克难奋进的精神和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度去推动发展,有效破解发展过程遇到的难题和有效化解各类不确定因素影响,抢占先机,提速进位,不失时机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贺州发展阶段、发展特色的路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第二章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第一节发展定位立足广西,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和合作平台作用,借力发展,加快融入“珠三角”,把贺州建设成为广西新兴工业城市、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华南生态旅

21、游名城、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广西新兴工业城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贺”发展战略,全力培育电力、林产、矿业、电子、新材料五大优势产业;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生态优势和闽粤港澳台客家文化亲缘等综合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东部产业向贺州加速转移,快速度、零距离向广东发达地区靠拢,快速度、零距离向广东先进生产力对接,走出一条具有贺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就是要举全市之力攻破交通瓶颈,加快构建形成“五高三铁两江一机场”的大交通格局,以交通大发展促进经济大提速,实现市域1小时交通圈、2小时融入珠三角经济圈和3小时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的目标,成为区域

22、性重要的交通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建设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就是要凸显贺州优越的生态资源、历史人文和民族特色,着力提升景区建设水平和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打响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生态特色品牌,把贺州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养身休闲、历史考古、民俗考察、人文考究、文化交流、艺术采风于一体的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建设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就是要以建设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高标准高起点布局和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并分步实现企业小循环、园区和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发展目标,最终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科学发展的典范、后发崛起的典范。第二节总体要

23、求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把我市建设成为“广西新兴工业城市、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为重点,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以做大做强工业为支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引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发挥后发优势,抢抓机遇、抢占先机,努力推动贺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路

24、径选择。要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把发展提升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与培育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构建循环产业体系结合起来;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结合起来,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把保持投资快速增长和加强项目建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快速增长良好势头;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为构建循环产业体系、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必须把发

25、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要途径。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循环的理念谋划、经营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并逐步完善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循环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理念的提升。必须把重点突破、区域带动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本方法。立足区位、资源、生态、政策、借发五大优势,坚持优先发展产业、优先发展交通、优先发展城镇、优先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四个优先”,加强重点经济区域以及城镇群建设规划布局,加快向东部先进生产力靠拢,形成更具活力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必须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

26、发展优先位置,统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人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必须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改革的办法,积极探索促进对内对外合作交流的体制机制建设,激发全市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参与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第三节主要目标按照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突出与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自治区实施“两区一带”的战略部署紧密衔接,突出与贺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定位紧密衔接的要求。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是:经济总量

27、实现新跨越。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实现翻番,人均GDP、财政收入与全区、全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五年累计达到3000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累计达到650亿元以上。循环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新进展。优良生态环境进一步巩固,节能减排持续加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建成在全区具有重要地位和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实现新提升。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百亿元产业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宜居宜业宜游”型城市加快形成,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

28、;城乡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一体化进程取得明显进展。创业创新环境开创新局面。各类园区优化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灵活,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创业创新环境更加优化。社会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遏制,公众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财税金融、园区管理、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

29、展;承接产业转移取得实质性突破,区域合作交流的层次、领域进一步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专栏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指标名称计算单位2010年2015年十二五年均增速指标属性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价)亿元296.755013预期性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10826520预期性财政收入亿元225018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斐额亿元36380017预期性#五年累计投资额亿元10003000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7918518预期性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1.812预期性#出口总额亿美元0.81.512旅游总收入亿元388016预期性结构调整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3648

30、提高2.2个百分点预期性工业总产值亿元30780021预期性服务业就业比重%2533提高1.6个百分点预期性城镇化率%3542提高1.4个百分点预期性科技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082提高2.4个百分点预期性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8092约束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0.10.8提高0.7个百分点预期性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0.10.3预期性资源环境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吨标煤/万元待自治区下达约束性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2010价)吨/万元约束性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减低吨/万元约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待自治区下达约束性1.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万吨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万

31、吨3.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万吨4.氨氮化物排放量减少万吨耕地保有量万公顷16.85316.799-0.06森林覆盖率%70.571.5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598以上约束性主要江河湖库水质达标率%9096提高12个百分点约束性公共服务与民生总人口万人224.32359%。以内约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4.35约束性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1.41.8累计增加8万人预期性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3.新农合农民参合率%909091约束性95以上95以上95以上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约束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0.8累计增加3万套约束性城

32、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8022576010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4298745012预期性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40提高0.8个百分点预期性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按2010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城乡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三章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本取向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实现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投资的强劲拉动作用,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一节持续扩大投资规模投资是我市现阶段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必须高度重视投资工作,充分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

33、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更加重视发挥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的导向作用,切实加大投资力度,持续扩大投资规模。重点加强在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基础设施、工业产业、特色农业和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投资,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逐步形成由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导向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投资并重的投资新格局。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和银行信贷的支持作用,利用既有的投融资平台,引进战略性投资伙伴,采取银行贷款、债券融资、项目融资、股权融资等多种投融资方式,逐步形成政府投资引导,各类金融投资机构、国有资本和民间投资参与的多元投资主体,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市投资规模和投资增长更上一个新台阶,为推动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

34、劲支撑。第二节发挥项目引领带动作用项目建设是增加有效投入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切实把大项目谋划、引进和实施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首位,切实抓好重点项目推进和项目储备,集中精力推动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建设。要进一步拓展项目建设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在我市布局并开工建设,着力引进央企、自治区重点企业以及其他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贺州;要切实加强项目谋划,谋划建设一批民间资金参与建设的中小项目,实施一批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事业项目,有效解决全市重大项目支撑不足、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和民生改善项目缺乏的问题,形成“大中小”项目“谋划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同

35、步推进的局面,提升全市“十二五”经济发展的活力,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基础。第三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要加强规划指导,积极探索符合本地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模式,着力推动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和落实发展循环经济政策体系。要加大争取政策和资金方面支持的力度,引导企业加快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深入推进循环工业、循环农业和绿色服务业体系建设。要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促进企业生产加快向循环型生产方式转型,最大限度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使节约资源能源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要加强

36、对产业的合理组织,积极发展企业清洁生产,在产业的纵向、横向上建立企业间能源、物流的集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建成一批循环型企业和循环工业示范园区,逐步推动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良性循环,努力实践“企业小循环一园区(产业)中循环一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带动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第四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能源、信息、水利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第一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掀起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潮。按照“交通密度要适应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需求,速度要适应对接东部先进生产力和辖区内通畅高效的要求,通达程度

37、要适应城市、经济园区、农村通行便捷到达的要求”的总体安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融入北部湾三小时经济圈、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打造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公路。加快县县(县城所在地)通高速目标进程。加快推进永州至贺州高速公路贺州段建设,打通快速通往湖南方向的高速公路。积极推进巴马经贺州至韶关高速公路贺州段、贺州(信都)至梧州高速公路贺州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抓好贺州东西方向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完善全市一二级公路规划布局,重点规划建设贺州(贺街)至富川一级公路,开展信都经济区高等级公路规划路网研究,建成贺州至姑婆山等等级公路,打通连接全市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农业示范区、旅游景区等重要节点,实现主

38、要园区与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无缝连接。加大乡镇公路改造力度,加快建设乡镇客运站,加强乡村道路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总里程6300公里。“十二五”期末,实现70%以上乡镇通高等级公路,100%行政村通柏油(水泥)路。铁路。配合国家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贵广铁路贺州段施工,积极推动柳州经贺州至韶关铁路贺州段、洛湛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部分工业园区的铁路专用线建设。内河水运。全力配合实施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规划,提升贺州境内航道等级、船闸通过能力和港口通过能力。规划建设信都枢纽工程、贺州港马江作业区等内河水运基础设施。机场。加快贺州民用机场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并使之

39、成为重要的旅游区域性支线机场。城市和农村公交。优先发展公交,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投入,优化布局农村公交路线,扩大公交覆盖范围,提升公交出行水平。加强乡镇农村客运站建设,实现全部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公交出行全覆盖。专栏3: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五高三铁两江一机场”:续建贵广铁路贺州段、永贺高速公路贺州段、贺江扩能工程、桂江扩能工程。开展柳州经贺州至韶关铁路贺州段、洛湛铁路(贺州段)扩能改造、贺州至河池(巴马)高速公路贺州段、贺州至韶关高速公路贺州段、贺州民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内河水运:建设信都枢纽工程、铺门枢纽工程、五协枢纽工程、贺江八步至界首航道工程、云腾船闸改扩建工程、厦岛船闸改扩

40、建工程和合面狮升船机改造工程,规划建设贺州港马江作业区、贺州港玉河作业区、贺州港金牛坪作业区、贺州港铺门作业区等共13个港口和码头项目。第二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强电源建设、完善供配电网络、发展清洁能源为重点,努力打造广西重要的能源基地。加强电源建设。深度开发水电资源。新建一批水电站,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上。加快发展火电。积极推进贺州(华润)电厂一期工程施工,确保2012年如期发电;启动电厂二期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重视发展新能源项目,加快抽水蓄能电站、风电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完善电网网络。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供电网络,加快构建完善的跨区域供配电网络,提高输配电能

41、力。优先建设园区供电设施,积极向上争取直供电政策,着力解决重点园区用电瓶颈。“十二五”期间,扩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220千伏变电站4座,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15座;新建220千伏输电线路、110千优输电线路400公里左右,成为广西重要的“西电东送”通道和中转站。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能、余热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建立安全、清洁、高效的燃气供应系统。加快发展农村绿色能源,支持养殖场、饲养集中区以及农村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推进沼气综合利用;加强农村电气化改造,大力推广应用秸秆气化、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专栏4:能源建设水电

42、:完成“十一五”在建的9座水电站建设,新建水电站26座,开展抽水蓄能电站的前期工作,新增装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上。煤电:建成贺州电厂一期,新增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启动电厂二期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可再生能源:建设富川龙头风电场、富川长春风电场、钟山唱歌山风电场等风电项目以及钟山县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电网:建设桂东电网220KV输变电及其配套工程、贺州供电局电网建设工程、贺州电厂至贺州输变电工程以及全市农网和城网改造工程等。天然气:建设西气东输梧州至贺州段工程、贺州市主要城区和主要工业园区燃气管网铺设工程、中海油燃气加气站及储配站等。第三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信息

43、化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网络设施。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信息技术运用。加强公共信息平台的联建共享设施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促进电子政务全面实施。以中心城区为依托,加快电子商务交换平台的建设,促进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健康发展。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的应用,扩大农村地区通信覆盖面。第四节水利设施建设以防汛抗旱、饮水安全、灌区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流综合治理和水资源保护为重点,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促进生态型节水型社会的建立。加强农田水利

44、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资金,重点实施一批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善龟石、八步区合面狮、钟山县龙潭和花山、富川县鸟源等一批中型节水改造灌区工程。加强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小水电工程,配套完善灌溉渠及附属设施等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区和昭平县城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加强城区内狮子岗和黄安寺两条排洪河治理,开展富川、钟山和平桂管理区等县城防洪治理,以及全市中小河流防洪综合治理,保障沿河乡镇村屯和农田防洪安全,提高水利工程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加强水资源保护。实施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小型抗旱水源工程,保障农村饮水和灌溉供水安全,力争到2015年新增解决68万农

45、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完善市区、县城及乡镇供水设施设备,增强供水能力,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加大龟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逐步恢复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启动将上程水库作为城区备用水源的前期工作研究,保障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确保城区饮水安全。专栏5: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水利工程:花山、龙潭、横塘、石家、良佑等中型水库、45座重点小(1)型水库、16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灌区工程:龟石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合面狮、花山、龙潭、鸟源等重点中型灌区改造工程。防汛抗旱预警预报工程:市区及各县城区防洪工程,各县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第五章做大做强循环工业全面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打造循环工业体系。“十二五”期末,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达到800亿元以上。第一节打造五大百亿元优势产业按照“大项目一大企业一大产业一大集群”发展路径,着力推进电力、林产、矿业、电子信息、新材料五大优势产业整合集群发展,打造循环产业链。电力工业。以建设广西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重要中转站为目标,加快建立集电力生产、传输、销售于一体的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