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联合学院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嘴山联合学院事业发展规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石嘴山联合学院事业发展规划(2013-2017)二0一三年七月一、学院现状与发展环境(一)学院现状与经验(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基本思路与主要任务(一)基本思路(二)主要任务四、保障措施(一)思想保障(二)体制保障(三)经费保障(四)制度保障石嘴山联合学院事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加快学院改革与发展,不断开创学院建设的新局面,实现学院历史上的重大创业,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事
2、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精神,结合石嘴山市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1特制定学院近五年(20132017)事业发展规划。一、学院现状与发展环境(一)学院现状与经验1、学院现状石嘴山联合学院于2013年4月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将宁夏理工学院高职部、西北煤矿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宁夏煤炭工业学校、石嘴山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进行优化整合组建而成。目前“一院四区”的校区格局已经形成,四个校区总占地1800多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6亿多元,教职工518人,在校生9000人。学院坚持以贡献求支持,积极争取各级各类项目支持,极大地改善了办学
3、条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实训场所等办学基本条件达到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要求。有线、无线校园网实现全覆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学院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石嘴山职业教育培训鉴定中心于一身,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为一体,设中职部和高职部,中职部设机械加工、机电工程、能源与化工、商贸旅游与信息工程、艺术教育、医学护理和汽车工程等七个系,高职部开设机电一体化、建筑监理等11个专业。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并深化改革。按照“前校后厂”的思路,建立
4、了集产教研为一体的神工科技公司、新能源研发中心,创新了办学模式,逐步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一体化课程改革,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与36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121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学院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幅提升了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逐步形成了与石嘴山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配套、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培育体系。积极利用国家技能鉴定所资质、学院师
5、资条件和先进的教学实训设备,广泛开展培训鉴定工作,年累计培训鉴定各类社会人员12000多人次,为石嘴山市保民生、保稳定、保就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2.发展经验近年来原各校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全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较快发展。学院整合重组后,各项工作平稳过渡,正逐步快速步入正轨。学院的办学规模、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校企合作、基本建设、校园文化办学特色等已具备坚实基础,为今后的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院党委行政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事业步入良性发展。总结发展经验,学院努力做到了“五个坚
6、持”,一是坚持加强制度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二是坚持内涵发展,稳步提高办学水平;三是坚持德育为先,教育与教学相得益彰;四是坚持依托行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五是坚持把握政策机遇,项目建设助推学院发展。实现了学院无形资产增值、学院精神的传承以及发展思路的延伸。(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 .国情分析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进入了历史最好发展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学院办学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重大规划有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
7、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内容有待深度探索、大胆创新;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迅猛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蕴含着职业教育加速发展的巨大潜力。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在不断提高;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职业教育的层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区情分析自治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获批建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并通过“两区”建设,努力打造成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迫切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为创新教育体制机制,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加快
8、教育强区建设步伐,我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与支持政策。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再建1-2所高水平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石嘴山市提出建设“两区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国家百所职业培训示范城市”,为学院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环境。3 .市情分析我市以石嘴山工业园区和惠农陆路口岸为基础,建设占地300平方公里的陆港经济区,投资100亿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商务、展示交易和保税仓,加快发展与口岸经济密切相关的第三方物流、金融、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构建口岸经济圈。以打造经济转型的示范区为抓手,培育龙头企业和完善产业链并举,壮大汽车制造、机
9、械装备、太阳能、新材料、能源及精细化工、特钢、大宗物流、旅游、商贸服务、城郊型加工型农业等十大特色产业链。在政策支持的大前提下,我市相关行业产业蓄势待发。我院专业建设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专业结构要和整个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和产业结构发展需要相适应,切实将专业设置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4 .校情分析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并在全区高技能人才实训课程开发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专业技能经验交流中心和国内外研发专家对接平台建设中承担骨干角色,这些项目的建设必将进一步推进学院教育
10、教学改革,提高学院办学的现代化水平。但是与中、东部地区高职院校相比,学院存在着经济环境与运行机制劣势;与区内其它同等同类中高职院校相比,在地域环境和财力支撑方面没有优势;与立项建设的国家级示范性中高职院校相比,学院存在较大的办学水平差距,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紧迫局面。随着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学院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对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办学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以适应学院未来发展的要求。一是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制约我院发展的瓶颈。由于体制的问题教师进出渠道不畅,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教师
11、缺乏;教职工总数中教辅、工勤管理岗所占比例偏大。二是学院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已逐步不能很好地适应学院快速发展的要求,亟待进行有利于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引入民办管理机制,建立内部聘任竞争激励机制;系部二级管理还须进一步明晰权责关系,完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创新,不断增强办学活力。三是学生素质教育途径有待突破。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中非思政方面的教育与训练缺乏系统路径设计,需进一步创新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制度建设,把注重素质教育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学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做优、做强,在激烈竞争中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新一轮发展中乘势而
12、上,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需要所有师生的团结、智慧与拼搏。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统筹规划,强化内涵建设,巩固发展成果,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创学院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能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二)发展目标1 .总体目标通过五年的奋斗,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成为“特色鲜明、西北一流”
13、的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院校。2 .阶段目标(1) 2013-2014年度,学院顺利度过整合磨合期,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制定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同区内外相关高校签署一体化联合办学协议,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基本确立,成为自治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试点学院。(2) 2014-2015年度,完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评估验收;初、中、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服务社会与企业的能力不断增强。(3)2015-2016年度,建成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三中心、一平台”建成并切实发挥作用;以“大专学历+高级工”
14、为特征的办学模式基本形成。(4) 2016-2017年度,完成办学层次的提升,由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向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技术教育类型转变,成为独具特色的综合性职业技术院校。3 .具体指标(1)办学规模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稳步发展全日制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非全日制职业培训,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和社会培训,实现多层次、多类型办学。至2017年,合理控制学生规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稳定在100oO人左右,成人继续教育人数达到6000人左右,各类培训鉴定年总量达到16000人次。(2)办学条件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生均占有场地充足、校舍建筑完备。完成二期12000平方米校舍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五年总投入不低于
15、8000万元,综合实力名列全区前列。至2017年,基本完成学院基础建设。每个专业必须拥有相应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能满足实验课、技能训练和模拟操作需要。重点建设医学实训大楼、生产性综合实训大楼。图书馆建设以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构建与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发展相适应,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藏书结构合理,藏书重点突出,体现学院专业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管理科学、业务规范、功能齐全的数字图书馆。适用图书不少于30万册。完善综合信息网和信息化场所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数字化教学环境为首要任务,建设开放、动态、丰富的共享型教学资
16、源库,建立网络教学系统、虚拟实验室等。整合计算机资源、文献资源、教学数据库资源、科研设备资源和专家学者资源并实现全面共享。优化、整合、新建各类信息系统,使教学教务、行政办公、科研合作、服务保障、校园文化等领域的核心业务均达到或超过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标准。(3)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以教师为主的职工队伍建设,专任教师(包括外聘)总数达到600人左右,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专任教师数的50%;建立稳定的、专业结构合理的兼职教师队伍,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40%(其中高级技师以上大师、专家占10%);“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0%;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人数不低于20%;学
17、院硕士研究生人数占学院专任教师的比例15%以上;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合理,各专业教师人数满足教学要求。建成60名“双师型”名师的师资库和30名国内知名学科带头人的专家库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加强教学团队的培养与建设,要进一步落实专业主任负责制,强化专业主任的职能,优化专业教学团队。力争在区级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名师培养工作上有所突破。建成3-5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力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专业建设遵循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依据统筹规划、服务产业、归口归类的原则,对现有专业适时调整、优化和提升,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形成以重点建设专业发展为核心的专业群发展形态,构
18、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专业体系。全院专业总数控制在30个左右。根据“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重点围绕两区建设对支柱产业、区域优势产业、新兴战略产业,如新材料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能源化工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的需求,整合现有专业资源,形成优势专业集群,培养适应性应用型人才。建设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电子信息、学前教育类、医学护理等5个专业集群,使专业群对应区域重点产业集群,做强6个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打造区级重点(品牌)专业5-8个、1-2个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专业。拟开发数控维修、材料工程技术、楼宇控制、家政护理、物流管理、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等新专业。结合企业
19、需求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引进行业、企业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加强专业教材的开发,切实提高教材开发的质量,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教材。至2017年,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占全院课程的20%;国家规划教材15部。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8个校级及以上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5)教科研积极配合两区建设、我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大力开展应用研究,鼓励教师科研工作以与企业合作技术革新、实用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为方向,着力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争取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2项,力争突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各类科研立项达到10项。至2017年教师发表论文不少于30
20、0篇,出版专著(包括教材)不少于30部。(6)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培养改革力度,完善学分制,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各专业都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专业群有订单班,示范专业订单率不低于85%,产学结合紧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创新素质教育典型行为设计,成立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文体竞赛,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研究探索,编写教材和实践指导书,形成集就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教育、社团文化于一体的育人体系,学生的学习、实践、就业、创新创业能力、为人处事能力得到增强。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
21、。(7)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建立稳定、长期的校企、校校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至2017年,有稳固合作关系的签约企业不少于150个,合作学校不少于20个。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教育模式,力争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合作办学,加强师生交流,大力引进国外优质办学资源,推进国际化办学。积极拓展社会培训市场,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规模,社会培训、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等每年达到16000人次以上,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达到24个。三、基本思路与主要任务(一)基本思路为实现学院事业发展“特色鲜明、西北一流”的总体目标,理清发展思路,设计发展路径,概括为“一二三四”的发展基
22、本思路,即“紧扣一个目标、围绕两个主旨、建成三个基她,实施四大战略”。1 .紧扣一个目标集聚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紧紧围绕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西北一流”的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而推进各项工作。2 .围绕两个主旨一是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二是为地方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紧密契合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深化内涵建设,增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供给,在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谋求自身更大的发展。3 .建成三个基地一是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二是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三是建成“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4 .实施四大战略(1)质量立校战略正确处理规模、
23、质量、结构、效益四者间的关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实践教学,向技能教学要质量;加强校企、校校合作,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质量;紧紧抓住影响办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和要素,向教学管理要质量。形成“领导重视教学、制度保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管理服务教学、舆论聚焦教学”的工作格局,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2)人才兴校战略人才兴校战略的核心是通过完善学院内部人才管理机制,以建立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着力打造学院发展需要的教学人才、科研人才、管理人才、社会服务人才以及产业发展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成果的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和拔尖人才,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
24、保障。(3)文化铸校战略文化不仅能驱动学院内涵发展,而且文化自身就是学院的主要构件,学院文化会赋予师生知识、思想、判断力和创造性等,从而使学院有能力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学院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院将在建设主体方面打造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服务文化;在文化结构方面,建立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方面建设德育文化、环境文化、特色文化,重视以办学理念相融共生的文化环境建设,突出办学特色的观念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品质的学习型组织建设。让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学院文化成为学院发展的软实力,促使学校成功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4)创新强校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
25、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作为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的职业院校,创新在我院发展中的位置尤为重要。要进一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与她方和行业企业合作,建立起基于双赢互利原则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积极参与我区职教联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人才、学科、信息等资源共享。开拓与国外大学在人才培养、教师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职教联盟的平台,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建立与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稳妥系统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使管理重心下移,推行成本核算管理,使
26、系部由“教学主体”向“办学主体”转变,激活系部办学活力,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二)主要任务今后五年,学院将以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模式转型为主轴,将发展水平的提升融入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模式转型,完成七大转变,即:人才工作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建设转变,从发展方式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校企合作由单一社会服务能力与科研水平向主动适应型和应用型研究转变,学生教育由常规行为管理向素质教育转变,综合管理由平安校园向和谐校园转变,基本建设向硬件与软件并重转变。体现量变与质变的结合,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1 .以综合素质提升为本位,加强人力资源建设(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强师德培养,提高教师的教
27、育教学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树立爱生乐教的价值观。紧紧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具体目标,多措并举,扎实练好教师基本功,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实施师资培养“四项”工程。一是实施“双高工程”,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教师晋升高级职称,鼓励资助青年教师在职进修硕士博士学位。加快高素质高学历教师的引进步伐,同时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现有“双高人才”的引领作用,形成人才梯队。二是实施“教学名师工程”,以塑造职业教育专家为目标,选拔一批高水平教师,树立教学典范,发挥引领作用。三是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双师素质提升”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技能资格聘任
28、制度,有效激励教师获取“双师素质”资格。四是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重点支持方向明确、队伍稳定、业绩突出的教学团队建设,构建由专业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高技能的兼职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新模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建设一个廉洁自律、团结高效、勇于创新,具有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领导集体。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监督机制,建设一支作风正、能力强、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队伍。落实岗位责任制,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管理团队。通过校际交流与合作,选派优秀
29、干部到上海、北京、福建等职业院校挂职锻炼,支持鼓励干部学习深造,不断提高选人用人标准,提高广大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提高核心竞争力(1)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建石嘴山职教集团,深化校企合作。以与德国舍弗勒集团共建“冠名班”为契机,扩大与企业合作范围;认真做好与力帆集团、华中数控集团公司、广汇集团等企业的合作,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机对接。推进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作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由知识本位向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深度转变,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依
30、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技能训练和岗位职业能力认证等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深化与宁夏理工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河北科技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培养不同层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初、中、高技能人才,努力构建技能技术人才培养的立交桥。(2)强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专业设置的稳定性要与动态调整相结合,定期进行市场调查研究。着重组织行业企业专家针对拟开发新专业和拟改造或停办老化专业进行科学论证。学院七系一部专业设置规划如下:机械工程系:将本部和平罗校区的加工制造类专业进行合并,将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机
31、械加工专业进行整合。重点支持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机械加工专业;重点扶持的模具制造专业;新开设数控维修专业。机电工程系:将本部和贺兰山路校区的机电类专业进行整合,组建机电工程系。包括机电技术应用,矿山机电技术等专业。重点支持机电技术应用,矿山机电技术专业;拟新开设楼宇控制专业。能源与建筑工程系:将原有相同相近专业进行合并,整合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组建能源与建筑工程系。包括采掘技术、煤炭综合利用(煤化工)、工业与民用建筑、化工工艺、太阳能光伏技术等。重点支持采掘技术、煤炭综合利用(煤化工)、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重点扶持化工工艺、太阳能光伏技术专业;新开设材料工程技术、环境检测与治理、建筑装饰材料及
32、检测、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护理系:以平罗校区的护理专业为基础,优化整合本部的制药专业,组建护理系。包括护理、药剂、制药工艺等专业。重点支持护理专业;新开设家政护理、穆斯林护理、助产、医学检验等专业。商贸旅游与信息管理系:将本部和平罗校区的商贸旅游类、信息技术类专业进行整合,组建经贸旅游与信息管理系。包括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计算机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平面设计、饭店服务与管理、烹饪等专业。重点支持计算机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重点扶持电子商务、饭店服务与管理、烹饪、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拟放弃的专业: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拟新
33、开设外贸报检、阿语教育、会展服务、物流管理、物业管理、国际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艺术教育系:将本部和平罗校区的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方向)进行整合,组建艺术教育系。重点支持学前教育专业;新开设早教、艺术专业,形成艺术教育(综合方向)专业群。汽车工程系:将本部和平罗校区的交通运输类专业进行整合,组建汽车工程系。重点支持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新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技术与营销等专业。高职与成人教育部:以宁夏理工学院大专教育为基础,整合原有各校区成人教育资源,在校本部挂宁夏理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校牌。高职教育开设工程监理、机电设备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
34、化工技术、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等专业。成人教育:包括大武口校区函授站、本部成人教育部、平罗校区电大工作站等。以整合校内资源为手段,切实加强六个重点示范专业建设,理清本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以此为主线,注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注重课程内涵建设,更新课程内容,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保持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以精品课程群为主导,带动其他课程良性发展,每个专业要集中优质的教学资源,建设好3门左右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加强中高职课程间的连续性与有效衔接,统筹规划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在深入分析人才需求动态、把握人才需求特点的基
35、础上,科学制定符合自身定位、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3)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根据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标准,统筹开发学院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教材,实现教学重点、课程内容、能力结构以及评价标准的有机衔接和贯通,适应不同层次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不断推进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采用多种渠道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库,对现有教育部门的资源、网上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广泛收集,鼓励教师开发制作教学
36、资源,前三年以整理收集为主,开发制作为辅,后两年实现二者并重,资源库建设主要内容要包括专业标准、专业文献库、体现专业学科特色和地方经济特色的专题类的特色资源库、专业课件库、专业素材库、综合试题库、案例库等等,内容要不断更新、充实、丰富。(4)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以企业、项目、工作过程和社会为平台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价,评价体系的载体是实践中真实的企业情境,评价的内容是基于“能力本位”的实践性教学过程;评价的标准是学生获取职业综合能力的大小,即企业、用工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借鉴企业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将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开发、
37、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纳入认定范围。注重阶段性评价与总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评价与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3 .以“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契机,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课程开发中心。以“NPTP专业人才培训项目课程教育基她”建设为主要内容,参照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课程,开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库,重点培养平面设计师、电子政务设计师、电子商务设计师、幼儿园管理师、商务礼仪、营养保健师、营养配餐指导师、旅游酒店管理师、建筑工程管理师、汽车商务营销师等急需紧缺人才,无论我区社会培训、职工技能培训,还是中级工培训、高级工培训
38、均有符合宁夏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实际的培训教材,不断丰富和完善培训内容标准,在全区企业、学校中广泛使用。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扩大职业资格鉴定范围,建设宁夏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使培训鉴定范围涵盖石嘴山市重点行业领域。与德国商会上海办事处(AHK)合作,引入德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市职教中心建成“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满足社会培训、专业技术工人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需要。通过两年完成基地硬件建设,初步建成集“教学、培训、评鉴、生产”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通过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努力,选拔区内职业学校优秀教师和企业骨干技能人才组建师资库,并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吸纳知名技能培训讲师扩充完善,所有
39、师资纳入统一管理,制定统一的经费标准和运作模式,以一流的师资,推动一流的培训,引领一流的发展。在贺兰山路校区申请建立劳务中介公司,依托校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学院雄厚的办学实力,组织开展有偿劳务中介工作。毕业生和社会培训人员统一纳入劳务中介公司管理,由劳务中介公司负责就业推荐。专业技术经验交流中心。承办各行业职业技能技术大赛并逐步探索商业化运作模式;聚集行业技术专家,全面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提高项目管理与组织能力;共享中心优势资源,塑造B2C培训师队伍,开展社会性中高技能培训;开设人才网站,培育在线业务市场,逐步打造成技能服务门户网站。在贺兰山路校区建立专业技术检验交流中心,配置相应人员和设施,定期
40、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技术宣传论坛,并免费向社会及企业开放,不断提高社会对技能立身、技能创业、技能致富的认识。国内外专家对接平台。主动与宁夏大型企业“博士工作站点”开展合作,将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纳入专家库,建立区内技术专家团队;聚集、吸引区内外企业技术英才,建立能工巧匠技术队伍;借助上海振华职业技术学校,在上海建立“人才工作站点”,引入国内外不同行业领域专家10名,引入上海职业教育院所专家5人;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合作,在我院建立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教学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等。4 .以深化校企合作为着力点,提升办学活力加强与企业的横向联合,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
41、体制建设,构建职业教育产业文化链,找寻利益的平衡点,实现共赢。拓展与共享铸钢、东方铝业等企业的合作形式,真正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深度合作,从浅层的形式合作过渡进化到深层文化融合。利用校外实训资源,按照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共建共享实训中心,新增30个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规范和完善顶岗实习工作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顶岗实习体系,建立相对稳定的校企顶岗实习协作关系,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在实习与就业的转承关系中,既要考虑实习与就业的稳定延续,又要实施实习与就业工作重心的适时调整,既要顾及学生的利益,又要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限度、最高时效地调动企业充分参与的积极性。发挥自身
42、优势,充分整合资源,能源类、机械制造类要积极与相关企业行业联合共建校企合作产业联盟,在学院率先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产品。5 .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切入点,创建和谐校园坚持“明德至善、笃学强技”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把企业文化和谐融入校园,打造特色职教校园文化;以创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学院价值理念体系。推进行为规范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学院管理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培养师生严谨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学习态度。从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有利于调动师生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成长平台,创造良好氛围,把学院各个校区
43、建设成“适宜学习、适宜工作、适宜成长”的新型校园,实现学院发展与师生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6 .以素质教育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打造素质教育工作新亮点。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完善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创新非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素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作用。优化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班主任辅导员队伍。通过培训、交流、主题班会示范课、班会课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充分发挥院团委和各系团总支的作用,加
44、强和完善学生社团建设,建设专业社团、精品社团。在实验、实训场所引入企业、职业文化,营造浓郁、和谐,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重要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建设。7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校园规划建设(1)基本教学建设规划以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围绕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石嘴山机械装配制造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校本部规划为机械大类为主的产教研基地和以校中厂建设为辅的校企合作新型校园、公共实训基地;将贺兰山路校区规划为以能源大类为主、社会培训为辅的校园,紧扣“蒙宁陕”经济试验区煤
45、炭开采及深加工行业用工需求,培养煤矿生产与加工技术、煤矿安全技术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同时针对煤矿企业开展煤矿安全培训、煤矿技术服务;将平罗校区规划为特色校园,围绕“中阿经贸合作”和“两区”建设,突出民族和地域办学特色,开设阿语、护理、汽车运用维修等骨干特色专业;将裕民路校区规划为以饭店服务与管理、信息技术、学前教育、物流等骨干特色专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校区。处理好与宁夏旅游学校的办学关系,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新途径。(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多方争取资金,加大建设投入,提升学院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投资200万元,继续完善本部校园园林绿化建设;投资600万元,完善宿舍和食堂等服务设施;投资380万
46、元,建设卫生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投资6000万元,建设专业教学实训中心等。四、保障措茵(一)思想保障学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理论武装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大力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加强民主建设,加强对统战工作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工作
47、,改进机关作风与领导作风,优化办学环境,建设团结、奋发、和谐的政治局面。(二)体制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有关规定,健全和完善学院的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系统,形成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有效监督的运行机制。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开展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人员流动和淘汰机制,完善干部人事的考核、聘任制度。深化系部二级管理,改革院内薪酬分配制度,推行年度全方位考核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津贴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工资薪酬的激励功能,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三)经费保障学院实现规模发展、跨越发展,亟待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通
48、过强化服务,广泛争取社会各界资金与资源。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特色,瞄准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和行业建设发展方向,主动与行业、地方、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协作关系,广泛开展与社会合作办学,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努力争取社会资金资源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持,特别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专业设备投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外聘教职工工资待遇等专项投入。提高学院资金利用效益,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约束机制和节约激励机制,开源节流,拓宽筹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为学院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充裕的财力支撑。要努力推行绩效预算,确保重点投入,完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加强财务预算执行的力度,增强预算实施的刚性,进一步提高办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着力提高对财务运行趋势的预测分析水平,推进稳健理财,丰富服务内涵,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规范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建设节约型学校。(四)制度保障学院事业发展规划是指导学院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的实施,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