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控裂关键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78972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控裂关键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控裂关键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控裂关键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控裂关键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控裂关键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控裂关键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控裂关键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控裂关键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江西省交通运输厅2023年9月前言I引言II1 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35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设计41.1 一般规定41.2 温控标准46大体积混凝土制备56.1 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56.2 原材料优选56.3 低温升高抗裂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6.4 低热高抗裂机制砂清水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76.5 泄洪廊道抗冲磨UHPC配合比设计77大体积混凝土全过程质量控制87.1 一般规定87.2 混凝土生产87.3 混凝土输送97.4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97.5 浇筑温度控制107.6 内部最高温度控制117.7 混凝土拆

2、模和养护127.8 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127.9 功能梯度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137.10 其他措施138施工期温控监测13附录A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计算15A.1水泥水化热总量15A.2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15附录B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16附录C混凝土温度及温度应力计算17C.1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计算17C.2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17C.3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17C.4混凝土抗裂安全性评价18附录D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浇筑温度及片冰用量计算20D.1混凝土出机口温度计算20D.2混凝土浇筑温度计算20D.3片冰用量计算21附录E混凝土保温层厚度计算22附录F温度监测记录表格式23附录G本指南用词用语说

3、明错误!未定义书签。本文件按照GBZ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江西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归口管理。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江西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2020年,中共江西省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一大批航电枢纽工程己经在建或即将建设;此外国家及江西省对内河水运发展的重视达到空前高度,补齐内河水运短板成为共识,江西水运仍将处于大建设时期。而航电枢纽工程大多数构件属于大体积混凝

4、土,控裂要求高难度大;另外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要求高,需要解决混凝土控裂和外观质量要求高的技术难题。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问题是无数工程技术人员长期研究的难题,至今尚未很好解决。为控制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确保工程质量,支撑交通强省,制定本文件。本文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总结我国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特点及建设技术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依托万安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大体枳混凝土控裂相关科研成果,经广泛征求意见编制而成。主要包括温控设计、混凝土制备、混凝土施工、施工期温控监测等技术内容。江西省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

5、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设计和施工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有关标准规定。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控裂关键技术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江西省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设计、大体积混凝土制备、大体积混凝土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施工期温控监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航电枢纽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设计与施工。航电枢纽工程附属的工业、民用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设计与施工,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6、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T51028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305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S151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S202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SL19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677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1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规程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51003矿物掺合料应用技

7、术规范GB/T35I64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石灰石粉GB/T21120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JC/T2608混凝土水化温升抑制剂GB/T23439混凝土膨胀剂JGJ169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大体积混凝土massconcrete预计因胶凝材料水化热等因素引起混凝土温度变化导致裂缝,或结构断面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Im的混凝土。3.2绝热温升adiabatictemperaturerise绝热状态下,胶凝材料水化放热使混凝土温度升高的数值。3.3水化热温升temperatureriseofhydrationheat因胶凝材料水化热导致混凝土结

8、构内部温度升高的最大值,通常以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混凝土浇筑温度之差表示。3.4混凝土水化放热温升抑制剂concretehydrationexothermictemperatureriseinhibitor一种在水泥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加入,能降低混凝土水化放热峰值的外加剂。3.5绝热温升降低率reductionrateofadiabatictemperaturerise测试组混凝土绝热温升值与基准混凝土绝热温升值之差与基准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百分比值。3.6浇筑温度pouringtemperature混凝土平仓振捣后,上层混凝土未覆盖前距上表面IoOmm处的混凝土温度。3.7内表温差tabIedi

9、fferenceintemperature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同一时刻距表面50mm处的混凝土最低温度之差。3.8降温速率detemperaturerate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到达峰值后,单位时间内的温度下降值。3.9出机口温度temperatureatmixeroutIet混凝土拌和均匀后,搅拌机出料口处的混凝土温度。3.10基础强约束区strongbaseconstraintarea浇筑块从底部算起至0.2倍长边尺寸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区域。3.11浇筑间歇期intermittentperiodofpouring分层浇筑时,相邻两层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3.12气温骤降suddendropo

10、ftemperatureS平均气温在3d内连续下降累计6以上。3.13准稳定温度quasi-stabIetemperature混凝土建筑物在环境温度作用下,最终达到而又处于重复循环变化状态的温度。3.14温度应力temperaturestress混凝土温度变形收到约束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应力。3.15温控抗裂安全系数temperature-controlledcracksafetyfactor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值与对应龄期温度应力计算最大值之比。3. 16混凝土间隔期intervaIperiodofconcrete相邻两层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一般用天表示。4. 17有害

11、裂缝harmfulcrack影响混凝土结构安全或使用功能的裂缝。5. 18片冰拌和混凝土ice-mixedconcrete将23mm厚、5C的片冰和混凝土用原材料一起加入搅拌机搅拌,以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措施。6. 19喷雾养护sprayingcuring通过而压泵增压,将适当温度的养护水雾化并笼罩混凝土结构物,以达到保温保湿效果的养护方式。7. 20超细石粉superfinestonepowder超细石粉指石灰岩经机械加工后平均粒径在5m的微细颗粒。3.21新型保水保温防火材料newwater-holdingandheat-insulationfire-retardantmaterials种

12、具有防火、保温、保湿、可循环重复使用和可拼装的新型养护材料。3.22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超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兼具超高抗渗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简称UHPCo3.23温缩诱导纤维temperature-inducedfibers温缩诱导纤维,是以分子链高度取向聚丙烯材料为主体结构,表面复合遇热收缩的聚乙烯等多种感温材料,以及亲水、硅氧等多种与水泥基具有高粘结力的基团,通过纤维复合的方式制备而成。水泥水化产生的高温可以使温缩诱导纤维高度取向的分子链发生解取向,从而产生微观甚至宏观的收缩,同时由于纤维表面的基团与水泥已经产生了强粘结

13、力,因此纤维的收缩对水泥浆体产生了预应力,可大幅提高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3.24清水混凝土fair-facedconcrete直接利用混凝土一次成型后的自然质感或仅涂刷无色保护层作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4基本规定4.1大体积混凝土应在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混凝土配制及施工的全过程采取保证结构安全、适用、耐久的温度裂缝控制措施。4.2大体积混凝土应根据结构所处的环境选择合理的结构型式、构造措施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结构型式应简单,减少应力集中,降低基础约束,并应考虑温度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配置必要的构造钢筋。4.3 大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4.4 4设计中应根据工程情况

14、提出温度场和应变的相关测试要求。4.5 当不影响结构安全时,大体积混凝土强度评定可采用60d或90d强度。4.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并应有环境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4.7 大体积混凝土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宜选择温度相对较低时段浇筑混凝土,并应避免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施工。4.8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避免出现危害性裂缝,其最大裂缝宽度应按表4.0.8控制。表4.0.8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mm)环境类别淡水环境水上区水位变动区水下区裂缝宽度限值0.250.300.40注:缝宽小于等于0.1mm时,无需修补:缝宽在0.1mm与表中规定的限值之间时,应根

15、据缝深、缝型、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表面有无涂料等情况,综合判断,确定是否应予修补。5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大体积混凝土应根据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使用环境和结构特点等因素进行温控设计,宜在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专项温控方案。5.1.2 温控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和性能指标;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及温度应力分析计算;温控标准;温控措施; 温控监测方案等。5.1.3 大体积混凝土宜分层、分块浇筑,并应合理设置施工缝。施工缝的设置应考虑混凝土结构特点、耐久性要求和施工方便等因素。5.1.4 底板上连续浇筑墙体结构时,水平施工

16、缝宜设置在距墙底不小于Im的位置。5.1.5 分块施工时,块体平面最大尺寸不宜大于30m;相邻块高差不宜超过12m,相邻块浇筑时间间隔宜小于30d5.1.6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前,宜进行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混凝土绝热温升、线膨胀系数、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试验,确定其数值及变化规律。无试验资料时,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可按附录A计算;混凝土绝热温升可按附录B计算;弹性模量可按附录C计算。5.1.7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及温度应力宜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也可按附录C估算。5.1.8 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温控抗裂安全系数评定温控抗裂安全性。温控抗裂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4,计算方法见附录C

17、。5.1.9 廊道混凝土由于其特殊结构,使得该部位混凝土容易形成应力集中易开裂,同时汛期还面临含砂石水流冲磨破坏的风险,条件许可时,宜采用抗冲磨UHPC提高其抗裂性和抗冲磨性能。5.2温控标准5.2.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的温控标准宜满足下列要求:一一混凝土浇筑温度不高于30,不低于5;一一混凝土内表温差不大于25;一一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高于70;一混凝土块体降温速率不大于2/d。5.2.2重要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控标准应根据温度应力分析计算确定。6大体积混凝土制备6.1 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6.1.1 依据航电枢纽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要求,混凝土的配制遵循”抗渗性、抗裂性、工作性并重,混凝

18、土各项性能均衡发展的原则。混凝土配制应满足以下基本原则:一低水泥用量:在漏足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条件下,尽量减小水泥用量以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一最大堆积密度:优化混凝土中集料的级配设计,获取最大堆积密度和最小空隙率,以便尽可能减少水泥浆的用量,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一水胶比(W/B)适当:在一定范围内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其拌合物的水灰比成反比,减小水胶比,混凝土抗压强度和体积稳定性提高;一合理砂率:宜选用中粗砂,在满足施工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同时,尽可能采用较小的砂率,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提高体积稳定性;一选用较大粒径的粗骨料:在满足施工性能的同时,尽可能选用大粒径的粗骨料,有利于降低单

19、位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提高混凝土的自身抗裂能力;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采用大掺量粉燥灰与矿粉混掺,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减小收缩,同时提高混凝土抗裂性和耐久性;一优选外加剂:宜通过掺入与胶凝材料匹配的优质高性能缓凝型减水剂来降低混凝土升温速率及混凝土中的拌和水量,通过适量引气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性能及体积稳定性。6.1.2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能指标。6.1.3 应进行抗裂性能对比试验,从中优选抗裂性能良好的原材料。6.2 原材料优选6.2.1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

20、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所用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或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的规定。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6.2.2选用水泥的3d水化热不宜大于250kJkg,7d水化热不宜大于280kJZkg06.2.3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进场时应检查水泥品种、代号、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编号、出厂日期等,并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相关规定。6.2.4大体积混凝土宜掺加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2.5大体积混凝土

21、采用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合料时,应选用I级或II级粉煤灰。6.2.6粒化高炉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宜为400-450m2kgo6.2.7大体积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不应单独使用硅粉。6.2.8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的有关规定,宜选用线膨胀系数较小的碎石,应洁净、坚固、级配良好。6.2.9粗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1%,其中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有抗冻性要求时含泥量不应大于0.7%,其中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6. 2.10大体积混凝土宜选用粒径较大的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下列要求:一不大于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一一不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一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

22、50mm时,不大于保护层厚度的4/5。6.2.11细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OTS202)的有关规定,宜采用级配稳定的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其中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6.2.12如采用机制砂时,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宜选用II区级配机制砂,其细度模数宜为2.83.2;一机制砂经亚甲蓝试验MB值不超过1.4时,其石粉含量应不超过12%。当机制砂石粉含量为12%15%时,可采取下列技术路线,控制石粉含量不超过12%:一一用低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掺配到高石粉含量的机制砂中;一用天然的中粗砂掺配到高石粉含量

23、的机制砂中,不宜在机制砂中掺入天然细砂。6.2.13工程中所用的骨料具有潜在碱活性时,应采用抑制碱骨料反应的相应措施。6.2.14大体积混凝土使用的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膨胀剂等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胶凝材料相容性检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6.2.15大体积混凝土宜选用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不宜小于18%,其中缓凝成分不应为糖类。6.2.16大体积混凝土拌和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的有关规定。6.2.17拌和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pH值不宜小于5。6.2.18温缩诱导纤维拉伸强度应大于500MP

24、a,弹性模量应大于6GPa,直径宜为0.18-0.22mmO6.2.19掺混凝土用水化放热温升抑制剂混凝土7d抗压强度比不小于90%,绝热温升降低率不小于15%。6.3低温升高抗裂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3.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按照绝热温升低、抗裂性能良好的原则通过优化确定。6.3.2低温升高抗裂大体积混凝土宜基于密实骨架设计原理,采用超分散减缩型高性能外加剂和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最大幅度减少水泥和胶凝材料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升和收缩;对于控裂要求较高的构件,可进一步采用混凝土水化放热温升抑制剂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升,温缩诱导纤维施加微预压应力、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抑制

25、水化升温的同时,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抗裂性能及耐久性能。6.3.3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评定。6.3.4配合比设计除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宜满足下列要求:一一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条件下,选择较小的坍落度;一一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条件下,选择较小的砂率;一矿物掺合料掺量根据掺合料种类和混凝土水胶比按表6.3.4选定。表6.3.4大体积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掺量范围(,占胶凝材料总量)粉煤灰0.4030600.402040粒化高炉矿渣粉0.4030700.403060粉煤灰与粒化高炉矿渣粉复合0.40700.

26、4060注:水泥中的混合材应计入混凝土矿物掺合料总量。6.3.5大体积混凝土含气量宜为2%4%;有抗冻要求时含气量宜为4%6%。6.3.6对于抗裂要求较高的构件或部位,宜掺入温缩诱导纤维和水化放热温升抑制剂,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6.3.7配合比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抗裂性、工作性、容重、力学性能、耐久性等指标以及经济适用性等,经过试验、试配、调整后确定。6.3.8在极端炎热条件下,为改善混凝土工作性、降低水化热温升,可考虑参照基准配合比,采用超细石粉替代部分胶材来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6.4低热高抗裂机制砂清水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4.1低热高抗裂机制砂清水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兼

27、顾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和大体积混凝土抗裂等特殊要求。6.4.2如采用高石粉含量的机制砂,应采用低含气量、超分散降粘、高保坍高石粉机制砂混凝土专用外加剂。6.4.3低热高抗裂机制砂清水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控制原材料颜色的一致性。不同批次的矿物掺合料应留样进行颜色比对,同一视觉范围内混凝土采用同批次矿物掺合料。骨料应严格控制颜色的差异性,同一视觉范围采用同产地、同批次的砂石。6.4.4宜采用抑制离析泌水类化学外加剂或超细粉体类物理增稠材料调控低热高抗裂机制砂清水大体积混凝土匀质性。6.5泄洪廊道抗冲磨UHPC配合比设计6. 5.1宜通过材料组成及其微结构的调控提升耐磨性能、采用混杂纤维和改性橡胶

28、颗粒复合增韧提升UHPC材料的抗冲击性能,采用饱水预湿多孔集料内养护与膨胀剂补偿收缩协同提升抗冲磨UHPC的体积稳定性。7. 5.2宜采用1350-14O(Te煨烧的高铁相硅酸盐水泥(C4AF217%)富含铝的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混杂纤维、表面改性橡胶颗粒、饱水预湿多孔集料内养护和膨胀剂制备廊道高抗冲磨UHPCo8. 5.3廊道高抗冲磨UHPC材料性能宜满足如下要求:抗压强度2120.0MPa,抗冲磨强度2150h(kgm2),磨损率0.2%,终裂冲击功2150kJ,弯曲韧性指数120220,56d收缩V20029. 5.4抗冲磨UHPC的力学性能主要根据活性粉末混凝土(GB/T31387-20

29、15)、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19)相关规定进行。其中轴心,抗拉强度根据超高性能混凝土基本性能与试验方法(T/CBMF37-2018)相关规定进行。10. .5抗冲磨UHPC的氯离子渗透系数参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中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RCM法)进行测试,且试件成型时不得掺入钢纤维,避免影响测试结果。7大体积混凝土全过程质量控制7.1 一般规定7.1.1 应针对设计要求、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特点,会同设计、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7.1.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制定严

30、密的施工技术方案,并采取以下关键措施重点保证质量:结构表层混凝土的振捣密实与均匀性;混凝土的良好养护;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或钢筋定位的准确性;混凝土温控措施等。7.1.3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顺序应仔细规划,如分块、分段的施工缝位置与浇筑顺序和后浇带的设置,以尽量减少新浇混凝土硬化收缩过程中的约束拉应力与开裂。7.1.4 施工设备和原材料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施工应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匀质性。7.1.5 混凝土拌和设备正式投入混凝土生产前,应按经批准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生产性试验,以确定最佳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7.1.6 温控措施应根据工程环境条件、结构特点和温控标准,按照经济、有效、便于

31、操作的原则制定。7.1.7 内表温差和降温速率应根据混凝土升降温历程,采取相应温控措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7.1.8 对重要混凝土结构,应针对不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施工季节、环境条件特点进行混凝土试浇筑,验证并完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对结构内部混凝土温升过程进行测定。7.2 混凝土生产7.3 2.1原材料温度控制。一水泥出厂温度70C,矿物掺合料出厂温度50,通过多次转运和倒仓、延长储存时间、高温季节料仓遮阳和洒水等措施,水泥使用温度宜60C,矿物掺合料使用温度宜45;一通过增加储存量、搭建遮阳篷、高温季节料场喷雾等措施,砂、碎石使用温度宜32C;一一通过制冷机组生产拌和水或冰

32、块降温拌和水,拌和水温度10C7.2.2称量和配水机械装置,应经计量鉴定并维持在良好状态中。各种衡器应至少每周校核一次,以保证计量准确。7.2.3混凝土应在搅拌站点集中拌和。拌和设备应能自动控制进料(各种集料、水泥、水等)和出料,并自动控制混合料的拌和时间。所有搅拌设备都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状况,任何不合规格或不符上述规定的设备不得用于混凝土拌和,均须撤出工地。此外,尚应准备应急的完好搅拌设备,以应付随时出现的问题。7.2.4混凝土施工前,应采用现场原材料、搅拌和运送设备对配合比进行试浇注,以验证试验室试配结果,并测量集料的含水率,以确定施工配合比。7.2.5所有原材料除水可按体积称量外,其余均应

33、按照质量称量。配料按配料单进行称量。施工过程中应持续监测集料含水率的变化,并依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集料用量。细、粗集料称量的允许偏差为2%,其它原材料的允许偏差为1%。7.2.6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得少于90秒。7.2.7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在搅拌站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2次,如有疑问,可随时检测。在搅拌站和浇筑地点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得泌水、离析、分层。7.2.8混凝土应在浇筑现场测定拌和料的含气量,以及泵送和振捣过程造成的含气量损失。对同批次混凝土每台班不少于1次。7.3混凝土输送7.3.1混凝土拌和物运(泵)送到浇筑地点时,应不离析、不分层、并应保

34、证施工要求的工作性。7.3.2运输及暂存混凝土的容器应不渗漏、不吸水,每天工作后或浇筑中断超过30min时予以清洗干净。7.3.3为了避免日晒、雨淋和寒冷气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需要时应将运输混凝土的容器加上遮盖物。7.3.4运输及暂存混凝土的容器应不渗漏、不吸水,每天工作后或浇筑中断超过30min时予以清洗干净。7.3.5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混凝土的供应,应保混凝土持输送泵能连续工作,但供应速度不宜超过混凝土泵送速度;一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一泵送前应以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内壁;一在泵送过程中,

35、受料斗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7.3.6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罐车罐体低速速转动。运输速率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O3Os方可卸料。另外,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分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7.4混凝土浇筑和振捣7.4.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除应进行常规施工检查验收外,尚应检查冷却水管和测温元件的位置及可靠性,并掌握水文气象预报资料。7.4.2大体积混凝土应分层摊铺。泵送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500mm,非泵送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30Omma7.4.3浇筑前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优化混凝土的布料方式。混凝土

36、宜采用整体式水平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浇筑时,由四周往中心布料,布料过程中始终保持构件周边混凝土高度略高,边部应采用汽车泵布料杆均匀布料且紧靠模板,并加强边角处振捣,保证混凝土较好的匀质性和密实性,以避免胶凝材料浆体发生过长距离流动并堆积在构件四周而产生较大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而增大混凝土侧面和边角开裂风险。7.4.4正确进行混凝土拌和物的振捣。振动棒垂直插入,快插慢拔,振捣深度超过每层的接触面一定深度,保证下层在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振捣。振捣时插点均匀,成行或交错式前进,以免过振或漏振,避免用振捣棒横拖赶动混凝土拌和物,以免造成离下料口远处砂浆过多而开裂。7.4.5对于泵送施工的结构,在保证可泵送的

37、前提下尽量降低混凝土坍落度,尤其是浇筑至最后5060Cm时,混凝土坍落度应调小20mm、同时缩短凝结时间;浇筑至顶面时如遇浮浆较厚,可用铁耙予以清除,再补打一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将其坍落度调小20mm。避免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厚引起的后期收缩不一致而导致混凝土开裂。7.4.6上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不得随意留施工缝,严禁出现施工冷缝。7.4.7顶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并及时覆盖保湿;初凝前宜进行二次振捣。7.4.8层间浇筑间隔期较长,容易因约束过大在交界部位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开裂。可于浇筑前在浇筑面泼洒一定温度的热水(不能有积水)降低下层硬化混凝土对上层新浇混

38、凝土的约束力,降低开裂风险。7.4.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均匀露出粗骨料;一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清除混凝土表面污物,并充分润湿,无积水;一一低流动度混凝土浇筑前,采用接浆措施;一设计对施工缝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要求处理;一一垂直施工缝处宜采用快易收口网模板。7. 4.10后浇带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并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L8. 4.11无筋或少筋大体积混凝土中埋放块石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埋放的块石尺寸应根据运输条件和振捣设备能力而定,块石形状应大致方正,最长边与最短边之比不应大于2;有显著风化迹象、裂缝夹泥砂层、片状体

39、或强度低于规定粗骨料强度指标的块石不得使用;一块石应立放在新浇筑的混凝土层上,并被混凝土充分包裹,埋放前应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块石间净距不得小于IoOmm,且不小于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一块石距混凝土结构物表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且不小于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当有抗冻要求时,不得小于300mm。一一埋放块石的总量不得超过混凝土体积的25%;一一水平施工缝处埋入的块石应外露一半;一一混凝土受拉区不得埋放块石;一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停埋块石。7.5浇筑温度控制7.5.1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出机口温度,保证浇筑温度满足温控标准的要求,出机口温度和浇筑温度可按附录D计算。7.5.2料

40、场骨料温度控制宜采取下列措施:一成品料场骨料的堆高不宜低于6m,并应有足够的储备量;一一通过地下廊道取料;一一搭盖凉棚,喷洒水雾降温(细骨料除外)等。7.5.3粗骨料预冷可采用风冷、浸水、喷洒冷水等措施。采用风冷法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骨料(尤其是小石)冻仓。采用水冷法时,应有脱水措施,保证骨料含水量保持稳定。7.5.4骨料从预冷仓到拌和楼,应采取隔热保温措施。7.5.5热天施工出机口温度宜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控制:一利用温度较低时段施工;一水泥温度不高于60;一一骨料堆场采用遮阳、堆高或喷淋等措施;一一使用地下水、制冷水或冰水等低温水拌和混凝土;一一必要时,采用液氮冷却混凝土拌合物等措施。7. 5.

41、6热天施工时浇筑温度控制要求较高时,可采用片冰和制冷水拌和混凝土措施,具体控制要求如下:一根据当月平均气温、原材料测量温度、不同季节浇筑温度的控制标准,计算混凝土用冰量和用水量,制定当月制冷水和片冰生产供应计划;采用片冰拌和混凝土,高温季节混凝土最大加冰量不宜超过60kgm常温季节混凝土用冰量逐渐减少(出机口温度、浇筑温度和加冰量可按附录D计算);片冰需提前Id制冰储存;低温季节采用制冷水拌和;一制冷水应提前生产,并贮存于地下保温水池中,拌和水输送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一片冰厚度为23mm、应储存在保温冰库内,冰库温度在-8C左右。通过水平螺旋输送机送至搅拌系统中的冰秤,并保证在输送途中不融化。

42、7.5.7冷天施工时,出机口温度宜采用料场遮盖和拌和水加热等措施进行控制。7. 5.8浇筑温度宜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控制:一一提高混凝土浇筑能力,缩短暴露时间;一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减少转运次数;一一对混凝土运输设备进行遮阳、隔热、降温;一一热天进行仓面喷雾;一当浇筑块尺寸较大时,可采用台阶法,台阶宽应大于2m,浇筑块分层厚度宜小于2m。7.6内部最高温度控制7. 6.1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宜采取下列措施:一降低浇筑温度;一通过配合比优化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升。在渤足混凝土各项设计指标的前提下,应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优化配合比设计,采取加大骨料粒径,改善骨料级配,掺用掺合料、外加剂和降低混凝

43、土坍落度等综合措施,合理减少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一一掺入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一一分层施工,并控制分层厚度;一一埋设水管通水冷却。8. 6.2混凝土分层施工宜满足下列要求:一分层厚度不大于3.0m,其中基础强约束区不大于1.5m;一一浇筑间歇期不超过7d19. 6.3冷却水管宜满足下列要求:采用内径2550mm的金属或塑料水管;一水管间距0.5-1.5m;一单根水管长度不超过200m;进出水口集中布置。7. 6.4混凝土浇筑前冷却水管应进行压水试验,管道系统不得漏水。8. 6.5混凝土覆盖冷却水管后应开始通水冷却,通水冷却宜满足下列要求:一一定期改变通水方向;冷却水流速不小于0.6ms

44、;一冷却水的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之差不超过25;一一通水时间根据降温速率确定,不超过15d7.6.6通水结束后,冷却水管应及时进行压浆封堵,压浆材料应采用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砂浆或净浆。7.6.7条件许可时,可采用冷却水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及其设备,通过水温、流量及换向控制对混凝土降温速度、冷却水进出水温差、冷却水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之差和内表温差等控制标准进行自动调节,克服人工调节的迟滞效应及误差,减小混凝土开裂风险。7.7 混凝土拆模和养护7. 7.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模板构造设计和验算应考虑保温和养护措施的要求。8. 7.2混凝土拆模时间按照龄期及实测温度进行双控:一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

45、最高温度后方可拆模;一拆模时,需确认混凝土内表温差小于1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2039. 7.3应避免在夜间或气温骤降期间拆模,拆模时间应选择一天中较高温度的时段,且应采取边拆模边覆盖进行保温保湿养护。10. 7.4养护的控制原则是:通过加强混凝土保温养护,降低混凝土内表温差;通过加强混凝土保湿养护,减少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表面应力。11. 7.5对墙体结构,拆模前可适当时间松动模板,向模板内淋水养护,直至拆模。拆模后,可采用涂刷养护剂或覆盖喷水方法养护。涂刷养护剂时,必须边拆模边涂刷,不得延误涂刷时间或漏刷。覆盖喷水养护时,应防止风吹混凝土表面,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12. 7.6混

46、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13. 7.7养护宜采取覆盖、蓄水、洒水、喷雾和涂养护剂等措施。14. 7.8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宜大于15;蓄水深度不宜小于200mm。15. 7.9对于空腔结构,散热面较大,容易产生塑性开裂,以保湿养护为主。温峰后符合拆模条件即可进行拆模,拆模后贴覆保水性较好的保湿养护膜进行保湿养护。16. 7.10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裸露的混凝土表面不得直接洒水养护,应采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或新型保水保温防火材料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混凝土保温层厚度可按附录E计算。17. 7.11低温季节拆模应选择气温较高时段并立即采取保温措施;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15时应推迟拆模时间。18. 7.12气温骤降时,龄期低于28d的混凝土应进行表面保温。19. 7.13保温材料应覆盖严密,接缝处重叠覆盖不应少于300mm,边角处应加倍保温。20. 7.14低温季节应封堵竖井、廊道等孔洞,基础部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回填。21. 7.15己浇好的底板、护坦、面板、闸墩等薄板(壁)建筑物,其顶面宜保温到过水前。对于宽缝的空腔构件,在进入低温或气温骤降频繁的季节前,宜将空腔封闭并进行表面保温。浇筑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