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docx(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人类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一)相互依存是历史大势(二)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三)新时代呼唤新理念二、解答时代之问,描绘未来愿景(一)确立国际关系新思路(二)彰显全球治理新特征(三)开创国际交往新格局(四)共建美好世界新愿景三、扎根深厚历史文化土壤(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三)弘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四)兼收并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四、既有目标方向,也有实现路径(一)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二)走和平发展道路(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四)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五)弘扬全人类共
2、同价值五、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派(一)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二)落实三大全球倡议”(三)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共同行动(四)为各领域国际合作注入强劲动力结束语前言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一一既有已知的,更有未知的;既有可预测的,更有不可预测的。人类文明存亡已是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相对于物质财富的积累,尤为紧迫的是,要本着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找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精神指引。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的就是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路
3、,为各国人民走向携手同心共护家园、共享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全人类的福祉,既有现实思考,又有未来前瞻;既描绘了美好愿景,又提供了实践路径和行动方案;既关乎人类的前途,也攸关每一个体的命运。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从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到2015年在第七十届
4、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五位一体”总体框架,再到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提出建设“五个世界”的总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内涵不断深化拓展。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稳步推进。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这一理念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丰硕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落地生根,给世界带来的是繁荣稳定的巨大红利,创造的是扎扎实实的民生福祉。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认识到,这一理念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反映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正义、进步的心声,汇聚了各国人民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人类命运
5、共同体理念超越利己主义和保护主义,打破了个别国家唯我独尊的霸权思维,反映出中国对人类发展方向的独到见解,对于推动各国团结合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介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生动实践,增进国际社会了解和理解,凝聚广泛共识,更好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政府特发布本白皮书。一、人类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团结还是分裂,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如何抉择,关乎人类整体利益,也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一)相互依存是历史大势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人类从原始社会一路走来,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
6、命,但无论生产力如何发展进步,都没有改变一个最根本的现实: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各国有责任共同呵护地球的安全,守护人类的未来。如果为了争权夺利而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最终只会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自古以来,人类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经历过战争和冲突的洗礼,尤其是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后,世界各国人民珍视和平、扩大合作、共同发展的意识显著提升,人类大家庭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人们对共同体的向往和追求更加殷切。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优化了资本、信息、技术、劳动、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把一个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连成了汪洋大海,各民族自给自足的原始封闭状态被打破,市场成为了世界市场,历史也随之
7、成为世界历史。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大数据、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全球化不是选择,而是现实,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地球村正变得越来越“小”,放眼寰宇,地球上最遥远的距离也不超过24小时的直飞航程。世界也正变得越来越“平”,点一点手机屏幕,就可以瞬时链接到世界的另一端。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无论近邻还是远交,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只有人
8、类整体命运得以关照,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的美好希望才能实现。不管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二)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叠加碰撞、交织发酵。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和平赤字不断加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社会维持了70多年的总体和平,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在积聚。欧亚大陆战火重燃,局势持续紧张,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军备竞赛阴霾不散,核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世界面临重新陷入对抗甚至战争的风险。发展赤字持续扩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肆虐,一些国家构筑“小
9、院高墙”、强推“脱钩断链”、鼓噪供应链“去风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疫情吞噬全球发展成果,南北差距、发展断层、技术鸿沟等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世界新增1亿多贫困人口,近8亿人生活在饥饿之中。安全赤字日益凸显。国际战略竞争日趋激烈,大国之间信任缺失,冷战思维卷土重来,意识形态对抗老调重弹,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恐怖主义、网络攻击、跨国犯罪、生物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上升。治理赤字更加严峻。世界正面临多重治理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债务危机等不断加剧;全球气候治理紧迫性凸显,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数字鸿沟日益扩大,人工智能治理缺位。新冠
10、疫情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全球治理体系这台机器越来越滞后于时代,甚至在一些问题上运转失灵,亟待改革完善。面对全球性危机,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只有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任何一国即使再强大也无法包打天下,必须开展全球合作。各国应携起手来,把“我”融入“我们”,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渡难关、共创未来。(三)新时代呼唤新理念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越来越难以解释今天的世界、无法破解人类面临的困局,国强必霸、崇尚实力、零和博弈等思维越来越不符合时代前进的方向。人类社会亟需符合时代特征、顺应
11、历史潮流的新理念。“国强必霸”并非绕不开的历史定律。“国强必霸”本质是典型的霸权主义思维,反映的是历史上大国霸权战争的灾难性实践。中国从不认同“国强必霸”,我们的历史智慧是“国霸必衰”。中国发展振兴靠的是自身努力,而非侵略扩张。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本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为世界人民提供发展机会,而不是要取代谁、打败谁。“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这一逻辑将自然界的丛林法则简单移植到人类社会,信奉权力至上,从根本上破坏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和世界和平稳定。全球化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决定了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中国一向主张公平正
12、义,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致力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终将玩不转。一些国家抱守零和思维,片面追求绝对安全和垄断优势,这既无助于本国的长远发展,也对世界和平与繁荣构成严重威胁。任何国家都不应盼着别人输,而要致力于同他国一道赢。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和世界发展统一起来,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二、解答时代之问,描绘未来愿景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人类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取向:一种是重拾冷战思维,挑动分裂对立,制造集团对抗;另一种是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致力团结合作,倡导开放共赢,践行平等尊重。两种取
13、向、两种选择的博弈和较量,将深刻影响人类和地球的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公道正义,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国际关系确立新思路,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智慧,为国际交往开创新格局,为美好世界描绘新愿景。(一)确立国际关系新思路现行国际秩序面临多重挑战,一些国家奉行实力至上的逻辑,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大行其道,发展鸿沟加剧,安全赤字加重,结盟对抗、封闭排他的做
14、法与多极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与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走向格格不入。特别是随着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现行国际秩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面更加凸显。“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面对时代之问,中国的回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和谐共生、合作共赢。这一理念源于对国家交往关系的合理性设计,源于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期盼,也源于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在地球村里,全人类是一个命运与共的大家庭,国与国之间利益交汇、命运交织、休戚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15、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集团政治的“小圈子”规则,超越了实力至上的逻辑,超越了少数西方国家定义的“普世价值”,顺应时代潮流,倡导全球协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二)彰显全球治理新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世界各国同呼吸、共命运,具有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多元互鉴、团结协作的鲜明特征。一一开放包容。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针对特定的对象,不拉帮结派,不搞排他的“小圈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的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一一公平正义。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任何
16、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要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国际法治权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和谐共处。各国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地球不是国家角力的竞技场,而是人类共存的大舞台。各国发展和而不同,是有差异、多样性的协调和统一,世界发展的活力恰恰在于这种多样性的共存。多元互鉴。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基本特征,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当相互尊重,携手推动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团结协作。倡导“计利当计天下利”。关起门来搞建设
17、,只能越搞越穷。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单打独斗已无法应对全球性的发展难题,各国通力合作才是唯一选择。(三)开创国际交往新格局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总体框架,包括伙伴关系、安全格局、发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态体系等五个方面,开创了国际交往的新格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格局。联合国宪章贯穿主权平等原则。世界各国一律平等,不能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应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取代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应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
18、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建立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相处之道。穷兵默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应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建立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格局。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就应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
19、互助、互惠互利。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应把发展置于国际议程的突出位置,减少全球发展的不平等和不平衡,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建立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格局。世界上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娓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只有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建立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格局。人类
20、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四)共建美好世界新愿景中国提出,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从“五位一体”总体框架到“五个世界”总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了历史视野的再拓展、思想内涵的再深化,为人类未来锚定了更明确的目标、描绘了更清晰的图景。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就是告别战争之剑,永铸和平之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1、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O人类历史上由于执迷强国争霸导致战争频仍、生灵涂炭,教训惨痛而深刻,要从思想上拔除这些诱发战争的引信。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制造动荡战乱,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要尊重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就是告别绝对安全,实现安危与共。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邻居出了问题,
22、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国家之间有分歧是正常的,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化解分歧。只要怀有真诚愿望,秉持足够善意,展现政治智慧,再大的冲突也能化解,再厚的坚冰都能打破。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就是告别赢者通吃,共享发展成果。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要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反对任何人搞技术封锁、科技鸿沟、发展脱钩。把全球经济这块蛋
23、糕做大,更要将这块蛋糕分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就是告别文明优越,实现美美与共。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成长和进步,一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另一国必然失败。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各国各民族尊重彼此差异,和而不同。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就是告别竭泽而渔,永享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
24、。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应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让人人都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改革和完善国际治理体系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一重要理念,汇聚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盼稳定的最大公约数,画出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最大同心圆,超越了零和博弈、强权政治、冷战对抗的各种陈旧思维,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成为引领时代
25、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三、扎根深厚历史文化土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实践,继承弘扬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彰显了悠久的历史传承、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中华文化以和合理念为精神内核,秉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高远理想,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
26、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遵循“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交往原则,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中华民族自古尊崇仁德博爱之心,倡导“德不孤,必有邻”的精神追求,坚守“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的处世之道,奉行“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义利原则。中华民族一向崇尚立己达人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相信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华民族始终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践行“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生态观,体现了对天地宇宙的敬畏和热爱、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二)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
27、之一。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探索了历史规律、开辟了广阔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自己、兼济天下、造福世界,不仅要让中国人民都过得好,也帮助其他国家人民过上好日子,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共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把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
28、国特色,也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无论是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还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或者是走和平发展道路,都为发展中国家贡献了具体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为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提供了更为健康、更可持续的选择。(三)弘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70多年来,中国外交在国际风云激荡中成长奋进,积淀了优良传统,砥砺了坚韧风骨,铸就了独特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理念、战略思想和优良传统,并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不断守正创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等政策方针和思想,在国际舞
29、台上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尊重、扩大了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论断,倡导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全方位外交取得重要进展。进入新时代,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创造性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新理念,倡导全球治理观、正确义利观、安全观、发展观、合作观、生态观等重要理念,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四)兼收并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人类历史
30、长河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弘扬起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价值共识,汲取世界多元文明相融相通优秀成果,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世界各国文明中都蕴含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智慧。古希腊哲学家以城邦为蓝本对人类共同体进行了早期探索,认为需要通过一致行动追求共同利益,主张人类必须互相保持和谐生活。印度古老典籍记载着“天下一家”的箴言。非洲传统价值理念乌班图精神,倡导“我们在故我在“,强调人们彼此依存、密不可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和平发展、团结共生、合作共赢等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通之处。俄罗斯有谚语“风雨同舟就能无惧风雨
31、”;瑞士有作家提出“不应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应为和平与谅解服务德国有谚语“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非洲有谚语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阿拉伯有谚语“独行快,众行远”;墨西哥诗人有名句“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印度尼西亚有谚语“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蒙古国有谚语“邻里心灵相通,命运与共”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深厚的世界文化渊源和丰富的思想底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为遵循。近代以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万隆会议
32、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国际关系演变积累的公认原则,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四、既有目标方向,也有实现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势出发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是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的中国主张。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国际社会应当携手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愿景变为现实。(一)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契合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的时代潮流。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经济全球化也积存了不少问题
33、和弊端,出现“回头浪”。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模式,难以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呼声、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个别国家把内部治理问题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归咎于其他国家,动辄采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破坏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消费链,导致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紊乱甚至冲突。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各国应该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各国
34、应该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推动形成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开放应是双向奔赴,不能是单行道,不能一边要求别的国家开放,一边关闭自己的大门。一些国家总想对中国实行“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最终只会反噬自身。一些人炒作要“降依赖”“去风险”,这样的做法实质是制造新的风险。防风险和合作不是对立的,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如果以“去风险”“降依赖”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就是在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当前正在发生的以人工智
35、能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将对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要探索建立相关规则和标准,既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又坚守人类安全底线,还要平衡照顾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利益,确保技术创新在法治轨道和公认的国际准则基础上运行,由人类主导、为人类服务、符合人类价值观。(二)走和平发展道路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当今世界的潮流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和平发展道路才是人间正道。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
36、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强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一直这样做的。世界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道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希望其他国家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只有共谋和平、
37、共护和平、共享和平,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只有大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有希望。(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之所以新,在于走出了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道路,开辟了不同文明、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历史新篇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条件。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应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原则。相互尊重,就是坚持以诚待人,平等相待,反对强权政治和霸凌主义。公平正义,就是各国应摒弃单纯的物质主义取向和竞争至上法则,确保不同的国家都能获得平等的发展权利和机会。合作共赢,就是各国应摒弃一味谋求自身更大利益的理念,在追求本国利益
38、时兼顾各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在于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大国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大国要以人类前途命运为要,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担负更大责任,而不是依仗实力对地区和国际事务谋求
39、垄断。大国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持换位思考和相互理解,对小国要平等相待。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才能避免跌入“修昔底德陷阱”,找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正确相处之道,实现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四)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小圈子的多边主义”是集团政治,“本国优先的多边主义”是单边思维,“有选择的多边主义”是双重标准。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反对打着所谓“规则”旗号破坏国际秩序、制造“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的行径
40、。中国始终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中国坚持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就是全球事务要由大家一起商量,治理体系要由大家一起建设,治理成果要由大家一起分享,让各国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五)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
41、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所谓“普世价值”的狭隘历史局限,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和平发展是共同事业。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要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发展。公平正义是共同理想。任何国家都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权霸道霸凌。民主自由是共同追求。不存在定于一尊的民主,更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民主。民主不是可口可乐,一国生产原浆,全世界一个味道;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试图垄断民主“专利”、强行划定民主“标
42、准”,炮制“民主对抗威权”的伪命题,挑动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之争,是假借民主之名的伪民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要把哪一家的价值观奉为一尊,而是倡导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人类社会越发展,越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各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摒弃傲慢与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既让本国文明生机盎然,也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应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努力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积极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应与时俱进、
43、创新发展,不断吸纳时代精华,用创新为文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五、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0年来,中国用笃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一)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奏响“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交响乐,搭建了各方广泛参与、汇聚国际共识、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
44、实践平台。专栏1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获得新生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公元前400多年建港以来,一直是重耍港口,守望着欧洲“南大门”。卜多年前,比雷埃夫斯港一度深陷危机,遭受巨额亏损。2010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正式参与比雷埃夫斯港运营,给港口注入蓬勃生机。目前比雷埃夫斯港年吞吐能力达720万标准箱,世界排名从2010年笫93位提升至2022年第33位,为当地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万多个,累计为当地带来直接贡献超过14亿欧元。政策沟通不断深化,截至2023年7月,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中国分别于2017年、2019年成功举办首届和第二届“一
45、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凝聚起携手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最大合力。设施联通不断加强,”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不断完善。贸易畅通不断提升,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使参与国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l%o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每年将为全球产生L6万亿美元收益。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相继成立,已为数百个项目
46、提供投融资支持。民心相通不断促进,一条条“幸福路”、一座座“连心桥”、一片片“发展带”在共建国家不断涌现,菌草、水井、杂交水稻等“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项目扎实推进,不断增进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专栏2“中国菌草是我们的幸福草菌草技术通过“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解决了“食用菌生产必须靠砍伐树木”的世界难题。20多年来,中国先后举办了270期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为106个国家培训1万多名学员,在16个国家建立了菌草技术实验示范中心或基地,创造了数十万个绿色就业机会。在斐济,菌草技术被誉为“岛国农业的新希望”;在莱索托,因短时间就行收获,农民称菌草为“致富草”;在卢旺达,有3800多户贫
47、困户因为参与菌草生产,现在每户每年收入增加了1至3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巴经济走廊启动10年来为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中老铁路实现了老挝人民“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的夙愿,雅万高铁成为东南亚国家首条实现350公里时速的铁路,蒙内铁路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马拉维600眼水井成为润泽当地15万民众的“幸福井中欧班列钢铁驼队”助力中国与欧洲双向奔赴,“鲁班工坊”帮助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年轻人掌握了职业技能,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领域合作蓬勃发展。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历时11年艰苦建设,挖通167座隧道,架设301座桥梁,于2021年12月3日开
48、通运营。开建以来,带动当地就业超过11万人次,帮助沿线村民修建道路、水渠接近2(X)0公里,为当地仃姓带来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截至2023年1月31日,中老铁路累计开行旅客列车20000歹J,发送旅客1030万人次。雅万高铁是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通车后雅加达至万隆之间的旅行时间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这一倡议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不针对谁也不排除谁;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百花园”,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是各方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专栏4900天奋战成就900秒奇迹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一帕普”铁路卡姆奇克隧道是乌兹别克斯坦有史以来第一条铁路隧道,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乌最堂要的合作项目之一。2013年9月5日正式开工,2016年2月25日全隧贯通,中国建设者用时900天,造就了火车900秒穿行大山的奇迹。当地人感慨说:“项目全球招标时,欧美竞标公司给出施工期5年,中国公司仅用了900天,你们究竟怎么做到的?”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这一倡议,认为“一带一路”不是简单的一条路或一条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