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质量向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质量向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生态环境质量向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压实责任、强化措施,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解决一批生态环境瓶颈难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二、基本原则绿色
2、发展,源头防控。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规章制度、质量体系,深挖导致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问题的根源,堵塞漏洞,促进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优化,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系统治污,综合协同。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提升为主线,坚持系统思维,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客观评价污染防治成效,统筹大气、水、土壤、固废、生态等治理保护,强化生态环境要素的综合协同。改革创新,多元共治。提高监管水平和能力,持续推动环境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提升城市环境治理体系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化水平,为支撑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坚实保障。三、主要目标到十四五末期,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
3、好,生态空间规模、质量和功能稳定提升,生态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重污染天数比例低于06%,力争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HI类水体比例稳定在85%左右,劣V类水体和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分别降低6%,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建设取得新成效。三、重点任务(一)城市空气质量提升行动1 .推进空气质量排名提进。强化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研
4、究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提升行动方案,重点聚焦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以产业和交通领域为重点,统筹能源、建设、生活等领域,全面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推动空气质量在城市中排名逐年提进。2 .创建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城市。研究制定空气质量限期达标方案,科学实施能源结构调整,精准设定阶段性目标,持续扩大清洁能源利用规模,开展电厂等容量煤电替代方案研究,推进企业自备电厂关停升级,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分行业、分领域大力推进光伏发展,实施光伏+”专项工程,全力推动空气质量到2025年实现二级达标。(二)移动源治理巩固提升行动1 .加强移动源源头管控。开展新车环保达标核查工作,实现主要
5、生产企业和主要销售品牌全覆盖。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除应急车辆外,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和城市建成区的载货汽车(含渣土运输车、水泥罐车、物流车)、邮政用车、市政环卫用车、网约出租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国有企业原则上全部使用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货车运输,场区内全部使用新能源或国三排放标准以上非道路移动机械作业。2 .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污监管。完成编码登记质量核查整改,以国二及以上柴油机械为重点,安装定位监控装置比例至少达到30%;利用定位监控、进出场(厂)登记等手段,加强高排放机械禁用区管控工作,杜绝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机械。持续开展重型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和集中停放地排气抽测,对排气不达标车辆的车用油品
6、开展溯源调查。(三)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行动1.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结合垃圾资源化利用,继续推进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开展电厂等容量煤电替代方案研究,推进企业自备电厂关停升级;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以光伏发电、风电为重点,以生物质、抽水蓄能、地热能、氢能等为补充,因地制宜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发展。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建成千万千瓦级电源基地。2.推进煤电能源结构优化。大力推广应用电厂供热改造等先进技术装备,推进燃机、重型燃机试验电站建设,对现役火电机组进行供热改造,有效提高电厂机组综合利用效率。稳妥推进以气代煤,分散建设的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完成清洁能源替代,煤
7、炭消费总量控制在3000万吨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保持在25%左右;2025年年底前关停整合30万千瓦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合理半径范围内的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稳妥有序淘汰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四)工业行业改造优化行动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工业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进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溶剂使用类行业及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行业低挥发性原辅料产品的源头替代,加强钢铁、机械制造、金属制品等领域低VOCS产品的研发,完成企业有组织和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强化臭氧和细颗粒物协同控制,推进玻璃、钢材、金属冶炼等行业深度治理,对无法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通过更换适宜高效
8、治理工艺、提升现有治污设施处理能力、清洁能源替代等方式实施分类整治,实现工业VOCs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15%以上。2.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能。严格控制钢铁产能,推进炼焦、烧结等前端高污染工序减量调整,降低铁钢比。推进产业升级、产品结构优化,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企业,压减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低端加工型、低效用地型等一般制造业企业。有序退出限制类工艺和装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五)地下水污染防控行动1 .持续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开展工业企业、混凝土搅拌站等内部排摸以及埋地油罐防渗改造。加大老旧管道维护、修复和更换力度,减少污水管网渗漏对地下水的影响。加强对地下工程建设或地下勘
9、探、基坑开挖等活动的监管,防止建设工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地下水隐患排查,逐步实施污染风险管控措施。2 .深入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监测。有序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环境分类监测。更新重点行业企业基础信息,开展典型地块监测。统筹耕地、园地、林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并实施。组织开展耕地、园地土壤环境质量、地力与农产品质量协同监测,出具耕地地力和耕地环境情况等年度监测报告。持续开展地下水考核点位和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估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试点开展重点化工园区地下水在线监测。(六)黑臭水体消除行动。1 .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专项行动。把黑臭水体治理纳入河湖长制重点工作,巩固提升县级城
10、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明确的黑臭水体识别要求,定期进行排查,特别要把小微水体、河沟、坑塘等水体做为重点进行全面排查,对影响城市建成区内河水质的建成区外上游、支流水体纳入流域治理同步推进,落实日报告、周汇总、月通报调度机制,持续整治入流流域范围内突出涉氮环境问题。到2025年,县级城市及县城建成区、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2 .提升城乡污水处理成效。持续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按照总量平衡、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工作。推动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加强雨污管网问题诊断,全面推进建筑小区、企事业单位内部和市政雨污水管道混接、
11、错接改造。城市新区建设均实行雨污分流,建成区要积极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通过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调蓄等措施降低溢流频次。开展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试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措施,降低汛期污染物入河湖量。(七)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1.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研究制定关于加强人工湿地环境效益评价的指导意见,推动人工湿地修复改造建设,提高人工湿地净化功能和运维水平,持续开展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开展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2024年年底前完成全部入河排污口溯源及80%整治任务,2025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2 .防控近岸河湖水质污染。加强工园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改造
12、提升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规范排污口设置,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开展岸线环境整治,提升水域污染应急能力。常态化做好自然岸线监管,及时发现占用、破坏自然岸线的行为。(七)(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3 .加强农业节水和面源污染防治。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工作,开展优先治理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做法。指导督促编制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开展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现场检查。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推广节水技术,完善节水措施,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率。集约利用地下水资源,严厉打击违法
13、取水行为。强化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种养循环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5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4 .提高农业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回收率保持在100%。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多种离田利用途径并重的多元利用格局。推进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建设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点,蔬菜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化蔬菜园艺场蔬菜废弃物堆肥自用基本全覆盖,实现废旧农膜100%全量回收。5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
14、升行动,巩固提升整治成果。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强化后期管护,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健全村庄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制度,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100%o(九)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行动。1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常态长效机制,稳定巩固垃圾分类成效,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不低于80%,全面实现源头分类投放点建设标准化,形成大件垃圾分类投放、预约收集、专业运输处置系统。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环节均有实质性进展。倡导光盘行动、适度点餐,并将落实情况
15、纳入餐饮服务单位文明创建的指标体系。2 .提升固废危废利用处置水平。完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能力,积极推动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集成电路行业废酸等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资源化利用。推动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定点集中收集模式,强化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探索建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白名单,推动废铅蓄电池、催化剂等高附加值或有关危废种类长期稳定转移。(十)环境监管能力提升行动。1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生态质量监测体系,覆盖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重点区域;探索产业园区特征污染立体式和网格化监测;强化颗粒物组分和光化学监测,提升细颗粒物(PM2.5)和臭
16、氧(03)监测、评价和溯源能力;建立大气环境立体化气象监测体系,实现高分辨率、高时效性、空间连续的大气环境实时监测,增强区域环境气象服务保障能力。针对国控水质监测断面,持续推进水质自动监测站新、改建工作,完善地表水市考断面自动监测网络;结合视频监控、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构建多种监测手段相融合的水质预警监控体系,推进流域水环境预警体系建设。2 .巩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健全环境应急队伍,进一步完善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探索开展化工园区一园一策一图工作。加强跨流域环境应急联合会商和信息通报,动态更新信息,开展流域上下游联合应急演练。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四、
17、保障措施(一)强化责任落实。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作,制定专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推进任务实施,形成密切合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二)强化政策措施。建立约束为主、激励为辅的垃圾分类政策体系提升分类质量和实效,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研究再制造支持政策,制定支持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装备研发、制造的鼓励政策。研究制定加强环境第三方治理机构建设的办法。(三)完善共治体系。分批制定重点行业环保守则,严格执行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制度,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定企事业单位环境信用评价办法及实施方案,全面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健全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制度。(四)强化宣传引导。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各类环保科普、宣教活动,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和亮点特色,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持续开展环境教育基地创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注重发现和总结典型,及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