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专题研讨发言材料【2篇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专题研讨发言材料【2篇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专题研讨发言材料【2篇文】2023年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的母语都渐渐被英语所代替。就拿中国来说吧,上小学的娃娃,自己的母语还没有学利索,便学习英语,让中国人从起跑线上就丢失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持续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英语各种考试等同于母语,甚至超越母语。就拿大学来说吧,好些专业没有了大
2、学语文,但却先要有英语过级考试,才能获得文凭。如果细心地作一下调查,不知道有多少学子因为学英语困难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或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可是,毕业之后,又有多少人真正运用上了英语呢?能不能将已经成为规矩”的英语过级考试改为选考呢?又能不能将大学语文纳入必学科目,将母语的考试列入过级必考而成为“规矩”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
3、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
4、富有时代内涵的。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2023年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石,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源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大学教育应该服务于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应该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是为中
5、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同时积极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要想完成这一使命,大学教育需要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升格局,培养其担当精神,涵养其家国情怀。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传播这四个维度开展。第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根。作为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密码和重要的精神力量,“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中家与国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国之不存,家将焉附”,家与国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息息相关。
6、家是国之根本,国是家之主干;国是大家,家是小家,只有“大家”富强才有“小家”幸福。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家国情怀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是中华民族最稳定的根基。培育新时代的大学生,一方面要让他们放眼全球,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但另一方面不能数典忘祖,要教会他们批判性思考不同文化的异同,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从内心深处认同和热爱我们的文化和国家,进而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现在各门学科都在大力提倡课程思政,其目的之一也正是培养这种积极的人生观,因为它最终会成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第二,在红色革命文化中铸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中华
7、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被誉为“文明的摇篮”,悠悠岁月铸就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但这并不是我们文化的全部。我们党领导人民经历过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纷繁复杂的斗争过程中孕育了X精神、X精神、X精神等一系列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这正是党和人民自身奋斗的真实记录。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当代大学生,不应忘记也绝不能忘记正是革命文化为我们渡过一道道难关取得一个个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在不同课程中,教师应善于结合本学科发展历史,挖掘这些红色文化元素,尽管时代背景不同,但这些不朽的红色文化中孕育着家国情怀之魂,让身处不同时
8、代的青年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大义而贡献毕生精力。当代大学生只有深刻领悟这些文化因子,才能让其在内心生根,不断滋养自己的身心,从而在新时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凝聚力量。家国情怀在现代社会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这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是这些优秀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体现,它是一种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J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大学生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中心,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文化方向的深层要素。这些价值观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源于我们身边一个个平凡的人,一件件平凡的事。青年学生通过学习身边这些人和事,会渐渐从内心涌起对家国的认同感,只有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才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从典型人物和事迹中获取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奋发前进。第四,在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中培养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学生应尽之责,也是家国情怀的能力体现。因为热爱这片热土,所以愿意向世界展示它的美好。但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如何提炼和展示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如何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这些都是摆在青年学生面前的一系列课题。要解决好这些课题,不仅需要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跨文化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也必不可少。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文化价值取向,是大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只具有专业能力的大学生还不是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具备了家国情怀,才可以称得上是国家真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端人才。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时,我们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融为一体,将其中蕴含的丰富家国情怀价值元素传授给学生,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发挥课程思政在不同课程中文化育人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