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事业单位考试精选复习题 (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省事业单位考试精选复习题 (31).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西东临粤港澳,西连大西南,南向东南亚,北靠华中腹地。是我G5个少数民族的自治区之一,总人口4857万,其中壮族占33%;土地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G土地总面积的2.5%;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区陆地面积的70%以上;河流众多,漓江、红水河、柳江、左江、右江等河流,在梧州汇入珠江。广西属沿海地区,北部湾海域面积12.9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东起粤桂交界的英罗港,西至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1595公里。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常绿,物种丰富,发现陆栖脊椎野生动物929种,其中属全G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149种,占全G总数的44.5%;野生植物8354种,居全G第三位,其ZG家一级
2、重点保护植物37种,著名的珍稀植物有金花茶、银杉等。全区森林面积98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33%。广西设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等14个地级市。广西优势(一)区位优势广西地处在我G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特别是在建立ZG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广西将成为连接ZG西南、华南、中南和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在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战略作用。沿海优势广西海岸线曲折,拥有大小港口2
3、1个,形成“天然港群海岸”,其中适合建设泊靠能力万吨以上的有防城、钦州、北海、珍珠、铁山等5个港口,最终开发潜力达年吞吐能力2亿吨以上。广西沿海港口同时具有水深、避风、浪小等自然特点,距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的港口都较近,北海港距香港港425海里,钦州港距新加坡港1338海里,防城港距越南海防港151海里,距泰G曼谷港1439海里。沿边优势广西有8个县(Tln与越南接壤,陆地边镜线1020公里,现有边境口岸12个,其中东兴、凭祥、友谊关、水口、龙邦等5个口岸为GJ一类口岸,另外还有25个边民互市贸易点,各边境口岸和边贸点都有公路相通。从凭祥市友谊关至越南谅山市仅18公里,到越南首都河内市180公里。
4、湘桂铁路与越南铁路连接,火车可直达河内市。沿江优势珠江水系的西江,纵横广西境内梧州、贵港等城市,西通云南、贵州,东经广州出海,河道运输能力仅次于ZG第一大河长江,在广西境内有年吞吐能力万吨以上的内河港口77个。西江下游的梧州市,是广西内陆口岸一个历史悠久的商埠,下航至香港、澳门为400公里左右,梧州港为ZG第六大内河港口。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广西的通道作用日益显著。目前,以沿海港口为龙头,南昆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水运、航空和其他基础设施相配套的出海大通道框架已形成。铁路方面,湘桂、南昆、黔桂、焦柳等四条铁路汇集广西,全区铁路营运里程超过3000公里。公路方面,重厌一湛江、衡阳一昆明、内蒙古一
5、北海、汕尾一清水河等GJ高速公路主干线以及南宁一广州、南宁一友谊关、桂林一梧州等高速公路纵横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O公里0航运方面,拥有南宁、贵港、梧州等主要内河港口;沿海防城、钦州、北海三大港口年吞吐能力2000多万吨。航空方面,已建成南宁、桂林、北海、柳州、梧州五大航空港,开通航线100多条。我G通过陆路进入越南,通往东南亚各G主要公路通道有3条,其中广西2条,距离最近。一条是南宁经东兴、芒街至河内,全长538公里;另一条是南宁经凭祥友谊关、谅山至河内,全长419公里。随着交通、口岸等通道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广西将成为沟通ZG内地与东盟各G的最便捷、综合效益最佳的G际大通道,
6、成为ZG与东盟各G实施双向开放的桥梁和基地,以及中外客商兼顾ZG内地与东盟两大市场理想的投资场所。(一)资源优势水能资源广西地表河流总长3.4万公里,水域面积约4700平方公里,集雨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河流937条。全区河流技术可开发量1897万千瓦,年发电量811亿千瓦时,居全G第8位,是全G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建设基地之一。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红水河、郁江、柳江(均属于西江水系),其中红水河占广西水能资源总量的68%.红水河开发规划自其上游南盘江天生桥至其下游黔江大藤峡,可开发建设IO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1291万千瓦。正在建设中的龙滩水电站总装机540万千瓦,是目前G内仅次于长江三峡
7、水电工程的特大型水电工程。矿产资源广西是全GlO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己发现了种145种(含亚矿种),占全G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45.7%,其中储量居全G前10位的64种,居全G第一的12种,居全G第26位的25种。广西铝土矿探明储量6.8亿吨,远景储量超10亿吨,是我G唯一可直接采用纯拜尔法生产优质砂状氧化铝的基地;钵矿保有储量2.28亿吨,占全G保有储量的39%;锡、锚、锢保有储量分别占全G的28%、33%和32%;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I3。广西高岭土、滑石、膨润土等非金属矿储量均居全G前列,石灰岩分布广泛,储量大、质地好,可建成ZG南方最大的水泥基地。农业资源广西盛产南亚热带水果、蔬菜、
8、甘蔗、麻类作物、桑蚕、药用作物、香料作物、松脂、桐油、三黄鸡、奶水牛、水产品等农产品。全区水果栽培面积1700多万亩,名列全G前茅,主产柑、橙、柚、香蕉、荔枝、龙眼、芒果等;蔬菜种植以秋冬蔬菜为主,面积达1500多万亩。广西是世界10大产糖区之一,甘蔗种植面积900万亩左右,单产和糖份均达到巴西等著名产糖G先进水平。全区共有草山草坡9700万亩,年产鲜草L6亿吨以上。广西现有水牛400多万头,占全G水牛总数的15。适宜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1300多万亩,对虾、罗非鱼、珍珠、牡蜗等优势和特色产品在海内外占有较大份额。广西是全G最大的松香、松节油产区,松香产量约占全G一半,榜胶、八角、茴油、肉桂等均
9、排全G第一,产量占全G的50%-90%.此外,广西有中草药4623种,在全G排第2位,其中少数民族用药1021种,主要有田七、玉桂、罗汉果、砂仁、绞股蓝等。海洋资源广西沿海滩涂面积1005平方公里,20米水深以内的浅海面积6488平方公里。北部湾是高生物量的海区,也是ZG著名热带渔场。有500多种鱼类,220多种虾蟹类,盛产驰名中外的合浦珍珠。沿海红树林10.8万亩,居全G第2位。海岸带拥有大量的钛、石英砂、磷钻矿等矿产,北海市西南附近的浅海海域有一定储量的石油、天然气等。沿海地区具有潮汐能和波浪能等较大开发价值的海洋能,其中潮汐能开发条件良好,年发电量可达10.8亿千瓦时。旅游资源广西已开发
10、旅游景区、景点400多处。其中列为GJ级的风景名胜区3个、旅游度假区1个、历史文物保护单位7处、森林公园1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1处、旅游度假区9个、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20处。可归纳为大桂林G际旅游度假区、桂东历史文化名胜自然生态旅游区、金秀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百色大天坑群旅游区及北部湾滨海旅游和跨G边关风情旅游区等五大旅游景区。(三)产业优势经过建G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广西培育并初步形成以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具备与G内外企业开展产业合作的良好基础。制糖工业,2003年机制糖产量突破600万吨,占全G糖产量的一半以
11、上,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制糖成本比G内其他蔗糖主产区每吨低100200元。电力工业,2003年全区境内发电总装机772万千瓦,其中水电453万千瓦。目前龙滩、百色水利枢纽、平班等在建或启动的大型电源项目总装机1144万千瓦,桥巩、岩滩扩建、大藤峡等正在加快前期工作的大型电源项目总装机超过IOoO万千瓦。机械工业,年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均超过全区的20%,培育形成了玉柴机器股份公司、柳州建筑机械总厂、柳州工程机械股份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汽车工业,G内三大汽车集团和一批G际汽车大公司己在广西建立生产基地,2003年广西生产各类汽车20万辆,以柳州、玉林、南宁、桂林市为中心的汽配工业正在
12、逐步形成。铝工业,平果铝业公司己形成年产85万吨氧化铝、13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能力,一期建设规模年产160万氧化铝的桂西氧化铝厂己经启动。林浆纸一体化,宜林面积136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7%,在南方速生林发展重点省区中居第1位,现有的100万公顷速生林进入轮伐期后,可以保证年产500600万吨纸浆的需要。黑色冶金工业,具有年产250万吨钢材、60万吨铁合金、80万吨镭矿的生产能力。建材工业,水泥、玻璃、滑石、石材、重晶石等建材产品在全G有一定竞争力,在东南亚颇有影响,2003年水泥产量达到2665万吨。医药工业,己生产单列统计的中药产品13个剂型410个品种,其ZG家新药18个、GJ中
13、药保护品种55个。食品工业,形成黑五类食品、梧州冰泉食品、柳州金嗓子、象山牌罐头等一批享誉G内外的品牌,汇源果汁、娃哈哈食品、双汇食品、ZG粮油、吉林粮油等一批G内知名大公司已在广西投资建厂。经济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又进入了一个经济较快增长的发展阶段。2003年,广西生产总值达到2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十五”前三年平均增长9.6%,比全G高1.4个百分点,高于“十五”计划8%的预期增长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987亿元,增长18.2%,“十五”前三年平均增长14.4%,累计投资额达2553
14、亿元;全区财政收入341亿元,增长11.8%,“十五”前三年平均增长15.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0.7%提高到2003年的12.5%。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3:37:40,二、三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一个大开放、大开发的好局面正在形成。2003年,广西生产总值达到2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十五”前三年平均增长9.6%,比全G高1.4个百分点,高于“十五”计划8%的预期增长速度。广西发展战略为全面贯彻落实D的十六大精神,自治区D委八届三次全会作出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提出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不断
15、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力争G民经济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即未来十多年经济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接近1.4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5000元,比2000年翻2.5番,按现在汇率计算将超过3000美元。为实现这一总目标,自治台区提出了三步走的思路:第一步,新世纪第一个五年,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经济年均增长8%以上,经济总量超过3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明显提高;第二步,到2010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一番,综合实力再上一个台阶,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第三步,到本世
16、纪中叶建G一百年时,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走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前广西突出抓好以下发展重点:一是构筑ZG连接东南亚的G际大通道。加快建设和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建设我G南方大港为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大型组合港,到2020年沿海港口年吞吐能力将突破1亿吨。加快出海、出省、出边高等级公路建设,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加快拓展铁路路网,扩大运输能力,到2020年,铁路营运里程达4700多公里。加快把南宁机场建设成为通往东盟各G的G际枢纽港,桂林机场建成G际旅游枢纽港。尽快形成东西贯通、北进南下的陆海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使广西成为ZG与东盟之间便捷
17、畅通的G际大通道。二是加快建设“西电东送重要基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继续加快电源开发步伐。加快建设龙滩、百色等一批大型水电站,以及合山、北海、钦州、防城港、贵港、南宁等火电厂,加快西电东送主网架等一批电网工程建设。到2010年,广西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256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三是加快发展工业尤其是临海大工业。加快实施“工业兴桂”战略,重点抓好柳州以制造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百色以铝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基地和桂林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基地建设,依托大港口,加快发展临海大工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糖、冶金、汽车、机械、建材、卷烟、食品、化工等传统工业,全面提高
18、产品的竞争力;利用丰富的铝电资源,发展铝电联合产业,力争到2010年形成年产500万吨氧化铝、150万吨电解铝、120万吨铝加工的规模,把广西建成我G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建港条件和便捷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临海钢铁、石化工业;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建设大型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形成我G重要的造纸基地;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加快推进各中心城市工业区的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工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四是抓住ZG东盟博览会在广西举办的契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2003年10月,温家宝ZL在印度尼西亚与东盟IOG举行的第七次首脑会议上提出,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Z
19、G东盟博览会。广西将根据ZG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以及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的新形势新任务,以举办ZG一东盟博览会为契机,统筹G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东靠西联,南向发展,加强与全G各省区市及东盟各G的全面经济合作,以大开放促进大联合,以大联合促进大发展,着力打造货物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五大平台,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ZG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加工制造中心。五是加快培育沿海大市场。依托大工业和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形成的巨大物流,构建广西沿海畅通快捷的物流通道体系、运输体系、大通关体系、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形成物流枢纽,发展我G西南、华南、
20、中南市场与东盟市场连接的大通道经济。六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按照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建设精品、形成网络、发展大旅游产业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大力打造大桂林旅游、德天跨G大瀑布、北海银滩、百色大天坑群四大旅游品牌为世界级旅游精品,培育完善特色精品旅游线,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广西新的支柱产业。七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实施退耕还林、珠江流域防护林建设、石山地区石漠化治理、沿海及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八是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D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市场化进程,着力抓好G有企业改革,转变ZF职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