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思考.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20144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时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时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时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时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思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思考随着农村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游客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具备鲜明特色的旅游区域更容易受到游客的欢迎。实践表明,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业态之一,红色旅游不仅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还有助于拓展区域就业市场,加速各个地区的人员流动。针对目前一些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存在同质化现象、服务模式单一等问题,笔者认为,发展红色旅游业不仅有助于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还能够丰富当地旅游服务模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本次调研从政府责任的角度出发,研究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通过实地调查中分析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困境,明确拥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应明确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并探索提

2、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有效措施,提出推动革命老区在文化和旅游方面实现较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乡红色旅游的现状省县乡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传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还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丰富的红色、生态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是天然优势,这为发展红色、生态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长期以来,党委、政府通过因势利导,发挥天然优势,大力发展红色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业,红色、生态旅游业得到了一定发展,红色旅游知名度在不断提升,生态旅游业也得到了进一步有效挖掘。近年来,积极将特色旅游业主动融入全县的黄金旅游发展中,争取实施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项目,创建红色旅游4A级景区,规划编制红色景点线路以及创建国家森林

3、公园等。然而因属于老、少、边、山、穷地区,基础设施等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包括这些客观因素在内的各种因素导致乡在发展红色、生态旅游业上面临着多重困境,总体来说,红色生态旅游业还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发展。(一)景区缺乏特色一是红色旅游景点的教育作用与时代发展脱轨,难以受到游客的青睐。红色革命旅游区大多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然而在当今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大多数革命故事都已经广为流传,因此,景区内呆板的故事讲解便显得了无生趣,不能引起游客的共鸣,缺乏时代新意。二是乡村红色旅游项目缺乏创新,景区建设缺乏特色,未能考虑到游客的旅游体验。(二)景区设施亟待更新一是景区周围的交通条件不够便利。红色旅游

4、景区主要分布在村里,交通不便利且景区周围的标识较少,不能明确指示路线。二是景区的卫生环境较差,上网服务也急需更新。首先,景区的厕所卫生不达标,厕所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游客的使用。其次,景区的网络闭塞,网络覆盖度较小,不能迎合青年旅客的生活娱乐喜好,因此,失去了一部分潜在游客。最后,景区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医疗应急预案,对于突发状况的处理不到位,未能充分考虑到老年游客群体的基本特点,增加了游客在景区内的安全隐患。(三)景区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一是红色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力度不够,景点较为分散,没有发挥出团队的特色。红色革命旅游业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不能将景点有效的串联起来,造成了景区文化完整性较差等一

5、系列问题,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二是旅游业的建设与经济的发展不能有效结合,相关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优秀的区域资源被忽略,不利于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四)旅游方式过于单一一是乡村红色旅游项目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小。二是景区内大部分景点布置雷同,缺少创新,无法激发游客的游玩兴趣,因此,客流量较少,使得红色旅游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五)专项经费投入少乡在发展红色、生态旅游业上,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就是能争取到的专项经费太少,无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乡作为贫困地区,能争取到的旅游扶贫项目资金较少,无法解决各项投入经费问题。(六)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有的声名在外,名气很大,同时具有原始的森林资源,天然的优势没得

6、到充分显现,原因之一是宣传推介力度还不够,这导致红色、生态旅游业影响力比较有限。二、游客需求视角下的乡村红色旅游发展困境应对策略(一)开发景区特色继续发扬红色旅游景区的教育意义,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对于红色旅游景区而言,教育作用要摆在首位。景区内部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能够受到积极的影响,提示景点的故事性和亲切感,加强游客的归属感,激发游客的爱国主义情怀。红色旅游景区要科学合理规划自身的旅游路线,充分利用区域内的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景区建设者可以将特色路线作为游览中心,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制定革命旅游景区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战略,根据季节、时间的不

7、同拟定不同的景区特色项目,科学开发景区资源。同时,景区要打破传统发展模式,充分结合当地风土人情、生态环境,制定更加具有创造力、吸引力的游览项目,为红色旅游产品注入新鲜活力,为游客带来新鲜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乡村红色旅游区的教育意义及时代意义。(二)完善景区设施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提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需要重点加强红色旅游活动所必需的旅游公路、景区内的步行道、露天停车场、供电线路、供排水线路、旅游厕所、消防安防设施、垃圾污水收集设施、展陈场馆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必要的环境整治。这无疑为红色旅游景区设施完善工作指明了方向。1.景区建设要改善周围交通条件,充分考虑到游客流量

8、,提高可进入性。旅游景区的美好形象是其最为有效的宣传途径,交通条件作为景区美好形象的一部分,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景区交通的建设应当在保护原有革命基地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景区相关建设部门要对此做出合理规划。景区周围的主要路段要以明显的标识指导交通线路,景区的相关服务信息也要及时更新,重要线路的交通安全不容忽视,对于车辆和行人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及指导。2 .景区建设要改善卫生环境,优化上网服务。由于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的主要游览人群为中老年人,因此,景区的服务建设也要符合中老年人的游览需求。乡村红色旅游基地绝大多数都建设在农村,景区建设者既要保障区域内厕所的数量,也要保障厕所的质量,在建造技术上

9、可以采用先进的生物降解技术或沼气技术,将粪便作为周围庄稼的农肥,将产生的沼气作为生活能源,变废为宝,形成良好的生物循环。3 .景区也要加强自身的网络建设及医疗建设,逐步实现网络覆盖,提高网络信号的质量,加强景区与外界的沟通。(三)协调景区资源1 .红色旅游景区要加强区域合作,发挥团队特色,形成自身优势。红色旅游景区分布较为分散,在发展建设红色革命旅游业时,要增强各个景点之间的联系,将景点串联成完整的景区风景线,增强游客体验,提高旅客的期待值及满意度。2 .开发者要充分整合区域内的优秀资源,顺应时代的发展,打造新兴的旅游热点,在原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创新,融入新时代元素,引起游客共鸣。同

10、时尽量避免重复的游玩项目,打造景区特色,形成自身优势,以此保障红色旅游业的长远发展。3 .要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出区域的资源特色。红色旅游项目的出现可以集中区域内的资源,将相关特色旅游项目与村镇相结合,将景区、红色文化及小镇联系起来,使得游客既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又能在传统的小村庄里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四)丰富旅游方式合理开发新型旅游项目,以新时代为发展背景不断拓展红色旅游的多样性。不断更新自身的建设理念,寻找区域内被忽视的旅游资源,增加景区的旅游项目。在景区布置方面,不断创新,避免趋同化,将不同的景区设置不同的主题,再根据相关主题布置景点,增加游客的游玩体验。(五)积极争取专项建设资金

11、与旅游扶贫相结合,加快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步伐。依托丰富的红色、生态资源,不断挖掘,打造红色、生态旅游景点,实行旅游扶贫项目。通过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上级项目资金以及招商引资等,筹措资金,加快旅游扶贫项目的开发,尽快实现地区居民及地方财政的双脱贫。(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大红色与生态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制作出旅游宣传片、明信片、宣传专栏,通过不同途径,提高乡红色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机遇新时代,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

12、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的深入推进等等,为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带来了重大机遇。(一)制定相关规划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战略指导。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手段,党和政府制定的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系列规划纲要,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引。自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联合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党中央立足国内外发展全局,为推动红色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制定的纲领性规划。在此规划纲要指引下,专门成立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和办公室来领导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为红色旅游发

13、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制定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措施,并且拨出专项资金用来支持其发展。尤其是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突出强调了红色旅游在推进脱贫攻坚方面的作用,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可行之道。这些规划纲要的下发,为我们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规划和方案提供指引O(二)出台相关政策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提供指导。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的物质教体,党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政治指导。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为新时代保护利用好革命文

14、物、传承好红色记忆直接提供政策指导。尤其是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是我国首个以革命文物为专门对象的中央文件,明确了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实施保障,是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纲领性文件,为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战略性指导。此外,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总体工作方案为推进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纲领性文件,关于在重大活动中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的通知为新时代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提供方向引导。(三)强化国家战略扶持。“十四五”时期,国家将纵深推进“一带一

15、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国务院批复同意江西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将进一步助推旅游国际化发展,为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发展新机遇。文旅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出炉,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升级、多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扶持。(四)科技赋能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拓宽空间。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泛终端”的传播模式让文化的“公共空间”迅速从线下向线上空间转移,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的互联网让

16、场景的叠加更多元、更丰富,AR、VR等技术的成熟更使得场景可以在虚拟和现实之间自由转换。技术赋权使得大众传播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阶段,更让受众追求“共享”与“分享:如借助网站、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媒介平台,有助于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手段,提高红色文化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增强红色文化的亲和力、感召力,为红色文化资源注入了时代元素,便于实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借助网络媒体,通过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H5等内容载体,便于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向可视化、动态化、多维化转变,促进红色文化实现智能化传播。网络媒体不但使红色文化的内涵丰富化,而且使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扩

17、大化。据第44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红色文化在占领网络阵地方面大有可为。以江苏省为例,该省通过启动“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项目建设,聚合各展馆资源,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全新的、极具传播时效的专题内容,先后制作了“追寻铭记传承一一中国共产党在江苏”3D虚拟展馆、“华中抗战的长城一一新四军在江苏”网上展馆、“砥砺奋进的江苏”大型主题图片展网上展馆、“全景祭忆追思同胞”一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VR纪念馆等;2018年1月,新华日报网上报史馆建成,该省新闻网开设的红色基地栏目,涵盖了近百家红色场馆的

18、展陈内容,已成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具有很强观赏性的子项目内容。四、新时代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建议红色革命资源在发展进步,人民精神提高以及民族凝聚力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红色革命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政治效益。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要继承革命文化,

19、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高度重视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红色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保护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统筹领导。鉴于红色资源各成体系、管理部门涉及较多以及点多、弱、散的特点,建议借鉴重庆市红岩联线的操作模式和成功经验,一是依托搭建统一的红色文化资源平台,由宣传、党史、财政、教育、文物、民政、档案、共青团、红色旅游等相关部门共同组建市红色文化资源规划利用联席会议制度,做好顶层设计,打破多部门分头管理的

20、局面,形成各职能部门在规划、协调、保障及监管等方面的合力,努力实现市内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以及统一的市场推广和宣传。二是创新运行管理机制,探索成立市革命历史博物馆,探索一总多分“总分馆”制来实现对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业务统领,鼓励分馆之间跨区合作形成“红色联盟”。放大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集群效应,形成总馆与分馆、分馆与分馆之间的连线、连通、联动的格局,分馆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展示中心,人事、财务等各自独立,由总馆对分馆进行分类指导,分类考核,进而激发分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二)加强顶层设计规划。一是建议出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行动规划。将红色

21、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进行对接和融合,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全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行动规划,明确区域定位和总体布局;同时将红色旅游纳入全域旅游规划,制定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方案。二是编制红色资源重点片区规划。根据红色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划片区规划编制。三是绘制“红色地图:借鉴上海、浙江的做法,绘制“红色地图”,对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目录的形式在地图上呈现出来,同时制作手绘版、电子版地图,扫描二维码可供网上浏览。(三)多渠道筹措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资金。建议多元筹措市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经费,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

22、运作,以解决因资金投入不足或资金投入区域不平衡带来的文物保护不平衡。一是加强政府财政保障。将革命文物保护作为支持重点,进一步完善革命文物保护财政保障机制,除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加大市级和区县配套资金,建议设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专项经费,用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修缮保护和提质改造。对于产权私有的不可移动文物,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及协调工作,厘清产权归属,明确其管理权、使用权和受益权。全面实施革命文物相关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强化监督审计,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健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多元投入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资金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发展红色旅游。二是以市场手段配置资源。改变

23、单纯依靠财政投入的现状,可适当引入社会资本的加入,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注入长期活力。探索“公办民营”或“民营公补”模式,委托社会机构参与政府财力投入的红色文化资源的运营管理,实现政府从全过程介入向“前端政策设计、中端监管调控、后端绩效评估”的转变。研究制定相应的税收、财政配套激励政策,降低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的门槛。完善基金会、理事会、慈善制度,探索并完善服务外包、公开竞标、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机制,形成社会资本共建共享公共事业的新格局,在鼓励社会参与中加强管理创新。(四)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一是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坚持保护革命旧址与弘扬八一精神相结合,大力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文化旅

24、游名城(镇)、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等融合发展,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建设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本市红色旅游品牌。二是制定实施全省中小学研学旅行计划和有关标准,将红色研学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筹考虑,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夏(冬)令营等研学红色旅游产品;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文化内涵,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在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和“实践课堂”活动,在高校开展红色旅游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三是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

25、新红色旅游展陈方式,依托革命旧址兴建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设立红色旅游革命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科技工程、科普场馆、科研设施等发展红色科技旅游。(五)创新宣传方式,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力。一是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在传播方式和渠道上,更多地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等,创造出红色文旅IP,更好地推广和展示的红色文化。建议在“云上”平台上开辟宣传红色文化的特色化网络专栏,开辟网上学习、交流等互动性、参与性活动。二是创作更多精品力作。充分利用素材,创作和制作一批反映红色的影视艺术作品,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三是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结合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庆典,面向老、中、青等不同群体,

26、特别是吸引周边大学生参与,不定期开展红色文化研讨会、红色发展论坛、红色文化讲座和演讲等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六)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研究。加强革命文物研究、保护、管理、利用人才队伍和师资力量建设,满足革命文物保护机构自身建设和社会需求。一是建立专家资源库,加强对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在挖掘、梳理、整合党史资源的基础上,依靠广大理论工作者的悉心研究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整合各高校、社科研究机构党史学术资源,建立专家资源库与专家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实行联动开发模式,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学术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应根据新时代发展,应注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结合当前时代特征深入研究红

27、色文化资源价值表达的话语体系,进而向青少年、党员干部以及社会民众等加以阐释,而不能让研究仅仅成为体制内的自娱自乐。二是以学术研究带动红色资源学科建设,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可利用的产品和项目。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弘扬红色资源中历史、现实与未来衔接的生命活力,使之成为教育民众,尤其是教育干部、青少年和知识分子的优良教材。此外,实行“校企联动开发模式”,努力将高校的专家学者的党史研究成果转化为话剧、图片展、纪录片等红色文化产品,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产品的不断创新,以适应参观者需求的变化。同时建议加强革命纪念馆与高校的馆校合作,由革命纪念馆提供红色文化元素,高校提供人力支持,共同对纪念馆的馆藏文物进

28、行深入研究,挖掘其背后的故事。(七)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增强盘活红色文化资源的内生动力。振兴乡村的关键是人,需要有一定的人口数量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来支撑,人口外流和人口老龄化是革命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第一道难关。一是革命老区人口持续外流。城镇化、城市化的持续推进,革命老区乡村与全国各地一样,普遍面临着农村年轻人口进城,人口外流趋势明显,地处山区的革命老区尤其明显,一些地区的传统村落已演变为空心村。根据革命老区有关乡镇的调研数据显示,许多乡镇的常住人口远低于户籍人口,这也说明了这种人口外流趋。而绝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和素质较高的人口,他们的离开不仅造成了有些农田的弃耕抛荒,

29、而且不利于乡村建设发展。二是革命老区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在偏远的革命老区,青壮年人口的迁移倾向远大于老年人口,对革命老区的人口结构及老龄化产生巨大冲击,高龄人口在老龄化人口比重也在显著增加,老龄化形势严峻。同时,留在乡村的老年人总体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有限,制约了农业发展。解决革命老区人丁不旺的矛盾,主要药方是发展绿色产业、引导城镇人口和资本下乡,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同时革命老区的优势资源,是地处青山绿水之间的土地资源,以及红色革命的文化资源,发挥好这两种资源效益,才能有效促进乡村振兴,但从发展现状看,这两种资源效益并不高。一是农用地资源效益较低。革命老区大多处于偏远山地丘陵地带,农业机械化、

30、科技化推广和应用程度不高,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滞后,土地经营权流转普遍存在流转时间偏短、流转规模偏小、规模经营不稳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二是建设用地效益不高。许多老区的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建设用地没有得到有效流转,甚至有许多宅基地、集体经营用地空置,宝贵的土地建设用地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三是红色文化资源效益不高,不少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但不能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造成不少红色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解决革命老区效益不高的矛盾,主要药方是允许建设用地指标及使用权的跨区域流转,发展飞地经济;鼓励城市资本下乡跟土地资源、红色资源建立经济合作关系。内生动力是革

31、命老区振兴乡村的关键要素,外在推动力能够发挥作用,也是通过内生动力来实现。革命老区内生动力不足,制约了振兴乡村的速度和力度。这主要表现为:一是乡镇财力不支,革命老区乡镇一级,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收入来源少,政府财力难以应对振兴乡村的刚性支出,如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可或缺的投入,乡镇财政负担较大,难以高强度、持续性建设乡村。二是村级实力不足,村集体经济是振兴乡村的主体之一,在乡村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革命老区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较弱,经营性收入少,转移性收入不多,造成不少村集体经济自身难保,不能有效促进乡村建设。三企业能力不强,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受地理位置、交通设施、用水用电等因素影响,落户企业偏少,且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少、能力弱、水平低,难以支撑乡村发展建设的问题。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矛盾,主要药方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建立村企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外在推力的增加来激活内生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