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典型经验.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25048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典型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典型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典型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典型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典型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典型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典型经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典型经验(一)xx县坚持“五个一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以来,XX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以扎实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以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动员干部向一线下沉、做到组织在一线战斗、推动项目向一线倾斜、号召人才向一线集聚、明确典型在一线产生,既保证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又在稳定脱贫基础上砥砺前行,着力解决多维度贫困、相对贫困问题,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 .主要做法在驻村帮扶工作中,XX县坚持以“五个一

2、线”抓实工作,以“五零目标”亮标定绩,切实做到眼中有群众、肩上有担当、心中有敬畏,实现帮扶责任、措施、考核、成效“四落实”。(1)干部向一线下沉,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与脱贫户结对认亲,实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帮扶干部按照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按指定路线,直接到乡、到村、到户的“三不三直”原则,真正做到“见面点头笑,进门狗不叫实现一线工作“强入轨”。县级领导干部坚持“看问讲算导”五步工作法,带头深入村组农户走访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为联系群众办好1至2件实事。(2)组织在一线战斗,实现组织覆盖零遗漏。以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

3、章为契机,针对改革后村党支部“手臂短、触角窄”的局限,优化设置村级党委240个、村级党总支179个,并设立下属党支部1073个,同步做好村级纪检组织、群团组织、自治组织建设,明确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构建起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坚持政治标准,鲜明实干导向,对全县任职满2年的脱贫村驻村第一书记(副队长)和工作队员进行轮换,新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209人、留任112人。同时,将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3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纳入选派范围。(3)项目向一线倾斜,实现经济发展零空白。结合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推进强村富民”职责任务,以61个村的中省扶持集体经济项目为示范,

4、全面拓展经济股份合作社让权性钱、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地生钱、劳务股份合作社让力生钱、旅游股份合作社让房生钱、富民置业股份合作社让钱生钱“五大路径”,推动优势产业全域拓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行“统一种苗供应、疫病防控、农资配送、品牌认证、产品销售、金额担保”和“分户种养”的“六统一分”模式,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全员入社、抱团发展,并在全县试点推行“金鸡代养”“金猪寄笄,模式,让脱贫户实现“无本增收”。(4)人才向一线集聚,实现智力支撑零短板。投入人才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于打造留得住的“三农”干部队伍,持续做好乡村人才振兴“大文章多形式开展乡村人才培训7000余人次,推动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招录基

5、层公务员、选调生109名。邀请省“科技下乡万里行”玉米产业服务团到我县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10项内容,培养乡村技术骨干4人。吸纳“科技城实习生计划”、暑期“三下乡”100余名高校社会实践学子助力乡村振兴。采取公开招聘、“送岗位进高校”等措施招聘专业人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招才引智高校行”专项引才活动,赴省内外10余所高校开展校园集中招才引智主题活动,共计接受咨询1000余人次,回引各类优秀毕业生200余人。(5)典型在一线产生,实现建管培树零脱节。驻村第一书记W工作队员按照“白天走干访,晚上思写讲”要求,白天到村入户走访群众、组织生产,晚上思考工作、完善资料。全县涌现出丁猛、熊伟等一

6、批热爱农村、谋事干事的优秀第一书记,涌现出李小XX、李凌寒等一批创业引领、示范带动的致富带头人,涌现出王明旭、李德贵等一批勇立田间、解难解困的驻村农技员。坚持从乡村振兴一线选拔使用干部,2023年对7名受到省委表彰的第一书记全部提拔重用,9名第一书记、4名驻村工作队队员在乡镇换届时通过“五方面人员”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研究制定关于加强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十项措施,进一步鲜明在乡村振兴一线严管厚爱真用干部的政策导向,凝聚起广大干部主动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伟大实践的干事创业激情。2 .工作成效(1)农业发展新动能得以充分积蓄。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全面推广“村党组织+

7、”模式,把支部建在专业合作社上、建在扶贫产业链上,有效提升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目前,围绕全县农业“3+2”主导产业体系,已成立产业联合党支部17个,村党组织负责人领办专业合作社220个,实现所有脱贫村全覆盖。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3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85个。(2)干部队伍新活力得以有效激活。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注重在乡村振兴一线选拔使用干部,今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大力提拔使用本乡本土干部和乡村振兴一线干部,通过干部使用导向引导基层一线干部当“干将”不当“看客”,主动沉下去、融进去,和基层党员群众打成一片,进一步激发干部在基层一线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3)返贫监测新机制得以成功构建。强化组织引

8、领,形成“村党组织监测、乡镇党委审查、县级联片领导调度”的防止返贫监测体系,进一步压实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县级联片领导责任,对易返贫人群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成功守住“零返贫致贫”底线。3 .经验启TF(1)坚持党的领导是保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形成“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县级部门积极配合、协同发力,乡镇党委聚焦民生、久久为功,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参与、齐心协力”的帮扶体系,展现了党建引领、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2)强化宗旨意识是关键。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

9、民情怀,帮扶中多征求群众意见、听取群众建议、考虑群众感受、维护群众利益,特别是对“两不愁三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做到常抓不懈。(3)确保政策稳定是基础。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坚持做到投入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撤,财政投入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要求相匹配。在县乡村三级换届中,有效保证帮扶力量的稳定性;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有效保证扶持政策的延续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有效保持领导力量和工作投入的一致性。(Zl)XX县下好闲置资产盘活棋,巧变“包袱”为“财富”XX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XX县撤并乡镇30个、村(社区

10、)580个,腾退大量办公用房及活动阵地。为避免镇村公有资产“就地樗荒”,推动现有资产“保值增值”,XX县以发挥“存量效益”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清产核资、化解疑难、分类处置,切实将制约发展的“资产包袱”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资源财富初步实现当期利益不下降、长期效益稳增长”,相关经验做法荣获“党的十九大以来XX农业农村改革十大优秀案例”。1 .主要做法(2)“四条路径”化解“权属难题二针对权属不清、权证遗失等遗留问题,组建遗留问题解决办公室,落实责任和财政专项资金,按照“依法依规、精简资料、优化程序、提升效率”原则,积极探索资料齐全“优先办理”、资料缺项“容缺办理”、权属不明“补缺办理”、批而未供“重审

11、办理”“四条路径截至目前,已完成“直办”资产87宗、容缺办理446宗、补缺办理32宗、重审办理38宗。(3)“六个一批”推动“腾笼换鸟工按照因地制宜、创新方式、分层分类原则,实行补充国有资本一批、充实功能用房一批、支持产业发展一批、市场化处置变现一批、公共服务保留一批、集体经济使用一批“六个一批”,累计盘活闲置资产772宗、盘活率达100%。特别是在全省率先组建县级乡村振兴国有平台公司,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利用村级闲置活动阵地、办公用房等公有资产,通过联合经营、入股乡村振兴公司等多种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等业态切实推动“资产变资本、资产变资源、闲置变利用”。2 .工作成效(1)

12、紧盯发展主线,变闲置资产为产业扩增“新途径二聚焦资产“最大化利用”,采用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形式,在将乡镇闲置资产所有权划给县级乡村振兴国有平台公司后,乡镇继续保留使用权、经营权,通过招商引资、出租出售、综合开发等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二次盘活”。目前,已推动18宗乡镇闲置资产用于兴办鞋服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比如,将原西平镇西胜街综合市场改建为瀚彬霖鞋厂生产用房,预计实现年产值2亿元,实现闲置资产年收益25万元,带动就业600余人;将原凯河镇机关办公场地租用给东涛食品有限公司,预计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实现闲置资产收益10万元,带动群众就业200余人。(2)紧盯惠民主线,变

13、闲置资产为便民服务“新阵地)针对改革后镇村面积扩大、服务半径“拉长”的实际,保留部分靠近聚居点和场镇的镇村闲置资产,将其改扩建为便民服务点、儿童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共服务阵地,切实方便群众办事、满足基本服务需求。比如,通过将原西平镇金星村废弃村小改建为返乡创业园,成功创建市级返乡创业园区,已入驻专合社、企业35家,年产值4900余万元,吸纳带动脱贫户等闲散劳动力就业400余人。目前,全县已推动213宗闲置资产保留并改建使用。(3)紧盯合作主线,变闲置资产为集体增收“聚宝盆)针对闲置资产折旧损耗大、维护成本高的问题,通过联合经营、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切实盘活闲置资产。截至目前,

14、累计盘活村级闲置资产351宗,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270余万元。比如,立新镇高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利用原新景村闲置村级办公场所,新建500平方米的蔬菜田间交易市场、100O平方米的蔬菜分拣中心和700吨的气调库,实现了产业增效益、集体增收益。3 .经验启TK(1)统筹兼顾科学规划。考虑闲置资产“盘活赋能”涉及技术、经济、行政、法律等多领域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总体方案,研制具体利用办法,处理好赋能全过程中农户、企业、村集体等各方联结关系,使资源利用发挥长远效益。(2)立足优势分类指导。根据村社现有资源条件、产业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差异,对不同类别的资产实行合理流转、规模开发、集中整治等分类赋能,通过引

15、入社会资本、创新利益联结等方式,实现尽其利、利共享。(3)拓宽渠道提升效益。通过入股分红、劳务服务等渠道,鼓励引导农户主动参与闲置资产盘活,打造多种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提升闲置资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XX县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夯实巩固脱贫成果产业支撑近年来,XX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擦亮XX农业大省金字招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在“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中强力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新局面,成功进入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

16、报告(2023年)地方典型范例、为全省唯一,成为全省三个、全市唯一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的县,生猪种业、XX种养循环园区分别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和管理体系,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县。1.主要做法(1)深化机制保障,探索园区发展“路子”。坚持“先建机制、再建园区”理念,借鉴工业园区模式,优化再造农业园区建设体制机制,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鲜明提出“书记、县长当园长每季度专题研究1次园区相关事宜,成立园区管委会,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全力推动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聚,每年安排本级财政资金3000万元z整合涉农资金6.7亿元,撬动平台公司和社会金融资

17、本35.5亿元。按照“生产在园、加工进村”的园村共建模式,创新方式实行“点状”供地272亩,有效保障XX大健康产业园、有机肥厂等项目用地需求。推进“双创”孵化基地建设,设立100万元XX产业人才专项资金,成功引进返乡创业企业16个、技术人才42名,培育高素质农民317人。(2)赋能科技支撑,夯实园区创新“底子二坚持把产业园作为“试验田”和“推广站”,持续推动科技创新、设施补短和数字赋能,XX生猪科技示范园区以现场考察得分第一成为首批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与科研院所共建XX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建XX科研示范园,取得技术成果6项,选育新品种2个,成功打通XX须根作为地方特色食品综合

18、开发利用之路,为XX大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奠定坚实基础。在全省率先创建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以“1+7+N”院校企地深度合作模式共建育种创新平台,重点开展生猪配套系选育、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8项生猪科技研发项目,成功培育“天府肉猪”和“XX藏黑猪”配套系2个XX系种猪新品种。实施生猪5G智能物联工程,新建XX数字化管理溯源云平台、生猪产业数字化监管平台和15个ERP基站,实现追溯系统全域覆盖,XX、生猪良种覆盖率均达100%o(3)创新利益联结,充实园区惠民“里子”。以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多形式的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组织增强、产业增值、农民增收、企

19、业增效。推进由龙头企业牵头,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协作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通过联合体内部经营主体之间的互助合作、信息互通,推动特色农产品开发,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探索构建,园区+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联盟一体运营,“订单收购+分红,“土地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企农一体、无疫小区”等多种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保障农民和经营组织能够公平分享产业融合“红利”,推动价值分配向上游农户倾斜。2 .取得成效(1)产业全链协同态势愈发凸显。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产业园XX和生猪产地初加工率均达100%

20、,精深加工率达到58.3%,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1:1,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坚持线上线下“双线”营销,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国家生猪交易市场一XX市场和中国XX电子交易市场,园区益农信息社覆盖率达100%,实现主导产业“生产端”与“销售端”融合互通。开展产业园景区化建设,持续完善休闲旅游设施,深入挖掘XX、生猪文化创意,成功打造XX博物馆、XX特色小镇、枫叶牧场、明兴农业主题公园等产业新业态,成功举办XX“龙抬头”艺术节、XX系列药膳创新创业大赛等特色活动,累计吸引游客150余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收入1189万元,产业园二、三产业产值与总产值比值达到75.94

21、%0(2)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更可持续。坚持“园区大循环、片区中循环、畜场小循环、农户微循环”思路,推进产业园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按照“沼液还田,沼气发电、沼渣造肥”三沼综合利用模式,全域推广“猪一沼一药”生态循环模式,探索总结出“1亩XX6头猪”的黄金配比,10万吨有机肥厂建成投产,明兴科技沼气发电厂成为XX首家并入国网的沼气发电企业,全园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XX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100%,可复制、可推广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全面形成,相关经验被央视新闻联播重磅报道。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扩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提高XX病虫害有效监控、预防、快速

22、扑灭能力,建成绿色防控病虫害示范基地20425.2亩、水肥一体化面积5314亩,辐射带动面积达10万余亩,成为全市唯一的首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百强县。(3)园区联农带农成效日趋明显。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和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产业发展与强村富民相融互动,新型经营主体得到迅猛发展,累计培育引进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29家,其中国家级4家,本土培育的XX企业代代为本公司从“作坊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专业合作社45个,其中国省级11个;培育家庭农场36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联结带动脱贫户13561户、监测户326户。建立财政投入股权量化、集体资产折

23、资入股等机制,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建成XX加工和秸秆综合利用中心;由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三沼利用、XX高架蔬菜等专业合作社,打通集体经济增收新渠道,核心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突破20万元。3 .经验启TF(1)领导机制是园区发展牵引力。成立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由县委分管领导任主任,下设综合协调、产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4个办公室,负责具体推进园区各项创建工作。进一步细化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产业园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与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运行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管委会创新建立项目化推进、清单制落实机制,对标对表创建标准和各项任务,坚持“一周一督导、一月一汇

24、报、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评”,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2)财政政策是园区发展撬动力。坚持“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加大省、市、县涉农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按照“集中使用、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创新投入”的使用原则,将统筹的财政资金重点用于基地建设、融合发展、信息支撑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园区链条、补齐设施短板,有效确保产业园32个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创建任务圆满完成。特别是在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方面,明确使用要求、严格使用范围、规范拨付流程,确保各级财政资金使用高效规范,得到各级财政部门和第三方财政绩效评价机构的充分肯定。(3)营商环境是园区发展保障力。坚持把优化产业园营商环境、强化服务作为推进园区创建的重要抓手,吸纳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29家,其中国家级4家。一方面,设立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大力实施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实现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进一步缩短办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时限。另一方面,全力完善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切实降低入园企业建设成本,同步推进园区配套商业综合体、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入驻企业后顾之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