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一期)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明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一期)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 .初设审查意见及强规的执行情况1.1. 初设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初设批复下发中,严格执行初设批复。2 .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及有关文件规定;(2)设计执行的规范、规程: 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 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 交通部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工
2、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11)124号)如在提交正式设计至工程开工这一过程中出现规范更新,则以上所列的相应旧规范应废止,施工技术要求及其质量控制与检测均以最新发布的规范为准。3 .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设计说明3.1. 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2)路基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路基设计应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稔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3.2. 路基横断面布置原道路为县道X852(路名石沱联网路)
3、,原道路为单车道路幅宽度为5m,还建后双车道道路宽8m。本项目为还建工程,根据项目特点,本项目道路长约1.3km,四级公路,设计时速20kmh,双向两车道,路基宽度8米;。横断面组成详见下表:8m路葛横断面宽度衰(m)路基一度6.5m路肩(路绿石)行车道宽度行车道宽度路启(路绿石)0.53.53.50.5路拱横坡;不设超高路段的行车道采用向外2.0%的横坡。路基横断面布置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3.3. 加宽方式四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15Om时,应设置加宽,且按二类加宽执行。3.4. 超高方式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心标高;由于平面线形设计的需要,四级公路的超高、加宽过渡段长度应分别按超高和
4、加宽的有关规定计算;取其较长者,但最短应符合渐变率为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四级公路的超高、加宽过渡段应设在紧接圆曲线起点或终点的直线上。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允许将超高、加宽过渡段的一部分插入曲线,但插人曲线内的长度不得超过超高、加宽过渡段长度的半。不同半径的同向圆曲线径相连接构成的夏曲线,其超高、加宽过渡段应对称地设在衔接处的两侧。四级公路设人工构造物处,当因设置超高、加宽过渡段而在圆曲线起、终点内侧边缘产生明显转折时,可采用路面加宽边缘线与圆曲线上路面加宽后的边缘圆弧相切的方法予以消除。一般路基超高方式详见超高方式图讥4 .路基设计说明4.1. 一般路基设计本段路基填土为
5、利用路基挖方,土石混杂比例不一,大部分路基为土石混填路基;对于粒径大于40mm,含量超过70%的石料填筑的路堤则为填石路堤。对于土石路堤、填石路堤,本设计在做好断面设计的同时兼顾结构设计和排水设计,保证路堤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具有可供铺筑路面的坚实基础。土石路堤、填石路堤在施工前,应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合适的填筑层厚、压实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土石路堤、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采用施工参数(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铺筑层厚等)与压实质量联合控制。土石路堤、填石路堤压实质量可以采用压实沉降差或孔隙率进行检测,孔隙率的检测应采用水袋法进行。土石路堤、填石路堤最后一层的铺筑层厚应不大于40cm,
6、过渡层碎石粒径应小于15cm,其中小于0.05mm的细粒料含量不得小于30%。对细粒明显偏少,影响压实的段落,在摊铺初平的填石料表面,应铺洒一层碎石或石屑料,碎石或石屑料用量约占大粒径料的15%20%,要保证碎石或石屑料填满大粒径间隙缝。铺洒细粒料后,摊铺层面应相对平整,以利压路机碾压施工。土石路堤、填石路堤施工应采用大功率推土机与重型压实机具,在施工机具无法达到要求时,不能进行土石路堤、填石路堤施工。土石路堤、填石路堤采用与土质路堤相同的断面形式,边坡坡率根据填石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的地质条件确定,详见横断面设计图。中硬和硬质石料及以上填石路堤采用边坡码砌,边坡码砌采用强度大于30Mpa的
7、不易风化的片石,尺寸应规则,最小尺寸不小于30cm。填方高度小于5m的娘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m,填高为512m的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5m,填高12m以上的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2m。4.13. 挖方路基根据沿线岩土类别、物理力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对沿线已建道路挖方边坡及其稳定状况的调查,结合本路段挖方边坡高度,一般土质边坡和全风化岩质边坡坡比为1:1.0-1:1.5;石质边坡视岩性情况、风化程度、结构面要素及组合情况、地表横坡和边坡高度等因素,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尽可能减少挖方数量。对坡面采用分级开挖,分级路基设计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有关技术要求,详细情况如
8、下:5 .1.1.一般填方路基设计路堤边坡形式和坡率全线路堤利用路基挖方中的符合填料要求的土石填筑,路堤填筑高度小于8米时,边坡坡度采用1:1.75,当填筑高度大于8米时,则设置不于于2米的边坡平台,过坡平台以上边坡坡度采用1:1.75,以下边坡坡度采用1:1.75,一般路堤路段设计路面高程与地形高程相差不大,该段路基总体较为平缓,地下水贫乏,路基整体稳定,且在8.0m分级处设一道宽2m、横坡向外3%的平台。地基表层处理a.稳定斜坡上地基表层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地面横坡缓于1:5时,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
9、不应小于2m,台阶做成向内倾斜4%的形式。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耳且稳定时,可予保留。地面横坡陡于1:2.5的地段应按陡坡路堤进行处理。b.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等措施。c.应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在一般土质地段,基底的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o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按零填浅挖路基处理。d.在稻田、湖塘等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加筋、外建无机结合料等处理措施。护肩路基护肩高度不宜超过2m,顶面宽度不应侵占硬路肩或行车道及路缘带的路面范围。护脚路基当填方路基受地形地物
10、限制或路基稳定性不足时,可采用护脚路基。护脚高度不宜超过5m,受水浸淹的路堤护脚,应予防护或加固。6 .1.2.土石路堤、填石路堤设计形差异或路面开裂;根据本合同段地勘揭露的覆盖层厚度、路基临界高度和毛细水的影响高度等因素,确定本项目填挖高度WL5m为零填挖段落。设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D当为岩质路基时,正常施工;(2)当为土质路基时,若为斜坡、旱地等含水量较低的.土质,正常施工,在施工时,可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冲击碾压或强夯进行增强补压措施:(3)当为土质路基时,若为水田、地下水丰富路段等含水量高的土质,根据取样含水量试验、固结试验等因素,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路基排水,截断水流来源,段时间候后进
11、行路基碾压(条件允许时,可进行翻晒):设置路槽超挖层,加强路基排水固结后碾压:进行换填片石或其它透水性材料。4 .L7.高边坡路堤与院坡路堤高边坡路堤与陡坡路堤设计贯穿综合设计与动态设计的原则。在充分掌握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填料来源及其性质的基础上,综合进行路堤断面、排水设施、边坡防护、地基及堤身处治等设计。当实际情况如填料性质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变更,保证路堤稳定。陡坡路堤设计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等进行综合考虑。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对基底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不小于2m,设4%向内倾斜的横坡。对自然横坡陡于125的路段、尤其是顺倾山坡路段,必须彻底清除覆盖土并挖台
12、阶,必要时设置护脚墙等支挡结构物,以满足路堤稳定性的要求。4.2. 特殊路基设计对沿线水田路段进行挖除软土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增加路基的稳定性,提高路基承载力、减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挖淤换填一般适用水田、沟谷地区、旧路基含水量超标的浅层软.匕当软土层较浅(HW3.Om)或只有局部少量软基时,采用全部挖除,换填挖方中石方或碎石土处理。换填路段应进行压实,压实后,其压实度应不小于规范要求。5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要求说明防护(加固),同时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等先进施工技术,并兼顾交通、环保、生态等方面要求,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达到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的结果。对于整体稳定性较好的边坡一般情况下采用
13、1:0.107:0.50O挖方边坡分级高度根据岩性而定,边坡一般每815m一级,每级间设2.0m宽的平台并绿化。由于本项目大部分边坡均为强度较高的灰岩岩质边坡,坡体现状稳定,裂隙不发育,故设计上采用分台阶开挖或一坡到顶的边坡型式。对于边坡高度大于30m的高边坡及欠稳定一般边坡,根据岩性及结构面选择自然裸露或工程防护等措施对边坡进行加固处治。对于挖方大于2米路段,为保证路床顶面压实度,需对路槽底部60Cm进行超挖。5.2.4. 构造物两例路堤设计路堤与横向构造物(涵洞)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并注意填料强度、地基处理、台背防排水系统等综合设计。明构造物埋置式桥台除外,台背两
14、侧采用石渣、砂卵石或其它透水性材料填筑,其填筑范围为白基底3m沿纵向1:1.5向上至路床底部,与路堤连接处开挖台阶。5.2.5. 路基填挖交界处理对于坡比陡于1:2.5的纵横向填挖交界处路基,为了减少填挖交界处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开裂现象,对于路基填挖交界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内的填料在施工时应综合考虑,当挖方区为土质或软质岩石时,应对挖方区路床范围不符合要求的土质或软质岩石进行超挖换填或改良处治;填方区宜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当挖方区为硬质岩石时,填方区宜采用填石路堤。对于路基填挖交界处,除按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挖纵向台阶、超挖外,还需在路槽下铺设二层双向土工隔栅。当挖方区路基设计高程高
15、于填方区路基设计高程的填挖交界处,在土工隔栅下设横向碎石盲沟,并将水引入排水沟中,碎石盲沟的纵坡不得小于1%。5.2.6. 路基等填挖处理为解决因零填挖地段土质不良造成乐实度或CBR达不到设计耍求,从而有效改善路基变软质石料上路堤0.80-1.50300W层厚2/3由试验确定20下路堤1.50400W层厚2/3由试验确定225.2.7. 压实度路基压实度要求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关于压实度的要求执行。路基的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面底面以下路基不同深度的压实度可按下表执行:路M压实度表塔双制位(路面底面0下深度)(Il)任实度(%)岛建公路、tt公Ie二级公路三.Pqfa公
16、路填力上路床0-0.309Z95F路床转、中及重交地0.30-0.80396与9594抬血.掇型交通0.30-1.20-上路堤轻、中及重交地0.87.594二393特改.畏或文油12l9-下路堤发、中及!交Je1.5393J92掇重交通1.9军缜&H方略上路味0-0.30296*5394下路床.中及重交通0.30-0.SO9695-特重.1.50600W层厚2/3由试验确定W25中硬石料上路堤0.80-1.50400五层厚2/3由试验确定W22下路堤1.50W500W层厚2/3由试验确定24透沥青麻筋,塞入深度不小于0.15m。沿墙高和增长应设置泄水孔,水平间距2.0m,竖向间距2.0m,外斜
17、5%,孔眼尺寸Uomn,上下左右交甯布置,最下排泄水孔口应高出地面(或排水沟顶面)300mmo泄水孔材料采用PVC管。为防止泄水孔堵塞,应沿墙背填筑厚度不小于500mm的砂砾石透水材料,并采用350g11f的渗水土工布和墙后填土隔离。施工前应搞好地面排水,避免雨水沿斜坡排泄,保持基坑干燥,基础施工完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作成不小于5%的向外流水坡,以免积水软化地基。挡墙基底纵坡i不宜大于5$。当大于5%时,应在纵向将基础做成台阶式。台阶高度不宜大于0.5m.基坑开挖的临时放坡值为:土层1:1.0-1:1.5,强风化基岩1:0.75,中等风化基岩1:0.5墙后回填前,应先清除坡面草皮、耕土等有机质
18、,对墙后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形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呈2%慨的逆坡,回填时应分层压实(分层厚度应根据压实系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压实度不小于0.94,每一IoOm2不小于2个检测点。密实度应达到中密,干密度不小于21.0KNm3,浸水状态下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0。填料中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不应大于8%,含水率宜控制在WOP2%范围(WoP为填土最优含水率,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得2/3。铺填时,大块料不应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接头处或填方与山坡连接处。待墙身强度达到70%时及时施工墙背填土。墙体砌筑与墙背填土应交叉进行,以免墙身悬空断裂;挡土墙砌成后,
19、墙前和墙后要回填并夯实。施工时应对重力式挡墙的埋置深度、墙身碎强度、墙后回填土分层压实系数进行检验。挡土墙基础应置于坚实的土基中或岩石上,土基中基础的埋深不小于1.0m,软岩中基础的埋深不小于06m,硬质岩中基础的埋深不小于0.3m。墙趾外襟边宽度要求详见挡墙标准断面设计图。(3)挡土墙与其他建筑物的连接路肩挡土墙与路堤衔接时,在墙头设置锥坡,挡增理入锥坡中0.75米。一般情况下,沿路堤横断面方向与路堤设计边坡坡度相同:顺路线方向,锥坡边坡统一为1:1.5。6.2.路堤边坡防护(1)当填方边坡高度H4.Om时,直接撒播植草进行绿化防护。(幻当填方边坡高度H4.0时,采用IbS护坡防护。(3)当
20、路堤填料为石质填料时,坡面采取码砌平整。(4)对于斜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当填土高度较低,且边坡伸出较远不易填筑时,则采用修筑护肩进行防护。对于陡坡路堤及欠稳定的斜坡路堤,则修筑护脚或护脚墙加固坡脚。(5)对于欠稔定的斜坡路堤及放坡受限的路堤,为减少占地、收缩坡脚或避免拆迁,则视情况选择护脚墙或挡上墙进行防护。6.3.路堑边坡防护挖方边坡视其高度、覆盖层厚度、岩土界面、岩土体特征、边坡稳定情况进行防护,其防护形式以绿化防护为主。对高陡边坡及欠稳定边坡,则加强工程防护,同时考虑绿化防护。对于整体稳定性较好的厚层砂岩边坡,则采取光面爆破的开挖方式,开挖后的坡面保持天然的岩石层面,并在坡脚上种植爬藤蔓
21、等绿色攀爬植物,对边坡进行绿化。针对路望边坡,工程防护形式主要格构护坡等防护形式。6.4.挡土墙(1)设计参数设计荷载:公路TI级。挡墙基底摩擦系数r=0.30.5(根据岩土类型决定)。墙背填料计算内摩擦角=30,填料容重=21KNm)墙身与工容重Y2=24KN11挡墙稳定系数:抗滑稳定系数Kc21.3:抗倾覆稳定系数Ko2L6.(2)挡墙构造和材料要求路肩墙:采用C25片石混凝.上砌筑。路堤域均采用C25片石混凝上砌筑。所用片石应匀质、不易风化、无裂隙且标号不低于MU30,石料规格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片石混凝土中片石掺量不应超过总体积的25%。沿墙长每隔l15m和与其它建筑物连接处应设置伸缩
22、缝,在基底的地层变化处,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和沉降缝可合并设置,缝宽0.03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浸8.1. 路基土石方调运本项目土石方调运尽量考虑在经济运距内实现,调运后不足土石方则采取远距离调运,调运后有多余上石方则设置弃上场。由于地勘时不可能对沿线土石比例调查得完全正确,故实际施工中的土石比例应根据实际情况由监理、设计及业主等现场确定。鉴于山区公路施工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影响因素的情况,建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段内的土石方调运进行合理优化调整,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2路基填料的来源本路段路基填料可选取平场多余土方。3路基弃方的布置根据业主指定统一处理弃方。4环
23、保及节约用地措施在路线选线时,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尽最大可能地少占耕地。设计弃土方案时,充分考虑了节约用地原则,弃土场原则上不占良田、池塘等农用设施,选择在不宜耕作的冲谷中。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维持生态平衡。弃土场施工前应清除表土临时堆放,待弃土场形成后,回填至顶面恢受植被或植树造林,并增加弃上场的稳定性。9.路面设计说明9.1. 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原则(1)面层:根据服务等级、荷载与气候条件以及行驶性能与模式,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2)基层与底基层:考虑到交通荷载情况、当地材料供给状况以及路面基层施工经验,在本道路的路面结构中宜采用强度高、刚度大、水稳性好、抗疲劳的半刚性基层与底基层,其
24、各结构层厚度应经过力学计算确定。(3)路基:路基按其填挖值与上路床土石类型可分为填土路基、浅填浅挖路基与石质挖方路基三类。路基在成型后必须始终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考虑到当地多雨潮湿等气候与地质特性,应在浅填浅挖路基中回填一定厚度的透水性材料,对于石质挖方路基,其超挖部分必须采用具定承载能力的透水性材料(禁用细粒土)找平并填隙、璐压密实,路基成型后的路肩墙施工时,应预埋防撞护栏浇筑的连接钢筋。7.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说明7.1, 排水设施设计原则(1)路基路面排水按自成系统的原则进行设计,布设排水构造物时综合考虑自然水系、农田水利灌溉及桥涵位置,及时有效地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确保路基、
25、路面稳定与行车安全。(2)公路排水不应与沿线农田水利设施发生冲突,同时注意减少公路排水对原有水系环境的破坏。(3)路面排水按重现期5年设计,路界内的坡面排水按重现期15年设计。7.2, 路面排水路面横向坡率为2%,路面水通过路面横坡散排至路堑边沟或路堤边坡。7. 3.路基排水路基排水系统由地表排水与地下排水组成,地表排水在填方段主要依靠两侧坡脚位置的路堤边沟,在挖方路段主要依靠坡脚处的路堑边沟将汇水排出路界。7.4. 地表排水(1)路堤边沟路堤边沟设于填方高度大于80Cm的路段,与路基两侧的桥涵进出水口或排水沟相连。路堤边沟采用矩形断面,尺寸为50CmX50Cm(底宽X沟深),靠填方侧坡率1:
26、1.5,外侧坡率为1:0.5o如与农用排灌沟渠发生冲突,应改移沟渠,并与排水沟或涵洞出水口顺接,以确保公路排水设施与当地农业灌溉设施畅通。(2)路堑边沟为消耗本项目中的弃方,本线部分段落左侧冲沟采取填平的方式,为排除填平区及其上面边坡的来水,需设置路堑边沟。路堑边沟采用C25混凝土,矩形断面,尺寸为50CmX50Cm(底宽X沟深)。8. 取土、弃土设计说明小的沟槽分布外,均无深切沟谷。南侧已建茶涪路,地形平缓。拟建场区上覆上层有素填I二、粉质粘.匕其下为砂、泥岩地层,场地地形地貌总体上较为简单。2气象与水文工程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昼长夜短。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雨连绵的特点。
27、多年平均气温17.5C18.5C,极端最低气温-27C(1928年H月20日),极端最高气温43SC(2006年8月15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mb0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年最大降雨量1378.3mm(1925年),年最小降雨量是783.2mm(1960年),日最大降雨量56.8mmh(1980年6月3日),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2/3,大雨暴雨较多。随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据区境气温观测资料,海拔IOoOm,每升高Ioom,年平均气温递减约0.4C。历年平均无霜期满315d,年均雾日30.2d,年平均日照时数1188h0
28、年平均风速09ms,历年最大风速24.4ms,全年主导风向为北东向。拟建场地内无大规模地表水体和冲沟,在雨季地表水主要以面流的形式向场地南东侧排泄。3地质构造场地地质构造位于石溪堡子场向斜的北西翼(详构造纲要图1、地质图2),在该场地内的山坡上均有基岩出露,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及实地量测,场地岩层优势产状156/15,岩层呈单斜产出,构造裂隙不发育,场区末发现断层通过,场地地质构造简单。强风化岩石中层面开口宽23mm,可见软弱夹层,半充填,以粘土为主,结合程度极差,属软弱结构面;在中等风化岩层面中多见钙质胶结,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根据实地量测,场区构造裂隙主要发育以下二组:Jl:240/83
29、,延伸5-8m,间距L23.0m,裂面起伏粗糙,结构面张开度3mm,多充填泥质薄膜,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32:332/68,延伸2-4m,间距1.52.5m,裂面起伏粗糙,结构面张开度W3mm,多充填泥质薄膜,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以上、两组在平面上呈“X”型共扰剪切裂隙。回弹模量值E(JN58MPa。(4)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组合采用利用GoodPave软件进行设计。路面设计采用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贯入强度、路面低温开裂指数等指标作为控制指标,路面设计年限8年。9. 2.设计参数9.2.1. 设计标准(1)公路自然区划:V2区:(2)标准轴载:双轮
30、组单轴载IOoKN为标准轴教,以BZZ-Ioo表示;(3)沥青路面设计年限:8年:(4)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低:(5)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4.0XIO6辆:(6)目标可靠度70%,目标可靠指标B=0.52。9.2.2. 设计要点(1)提高沥青面层低温抗滑防冻与高温抗车辙性能及耐疲劳性能以适应温度与荷载要求:(2)加强路面的防排水能力,减少行车水雾并避免雨水进入结构层内部造成的早期水损害;(3)基层结构应具足够的早期与后期强度承受重载与累计交通作用:(4)设置适当厚度的垫层用于保护土基在施工期不受早期破坏并改善路基的后期工作条件。9.2.3. 沿线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拟建场区总
31、体上属低山丘陵地貌,缓坡地形,仅在局部段较陡,场地地形总体上为北西侧地势较高,南东侧地势较低,场地内总体高程在348446m之间,总体高差达98m,平均相对高差在510米,地形坡度约在515,局部地段可达32以上。除在场地北侧有较锤击声清脆,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少量短柱状。场区内揭露到砂岩厚度一般2.2m(ZY222)19.9m(ZY303),场地内的平均厚度在9.8m左右。泥岩(J2s-Ms):紫红色、暗紫色,泥质结构,薄至中厚层状构造,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普遍含灰绿色粉砂质团块或条带较雨失水易崩解,泥岩越接近地表,其风化越强,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局部充填粘土,层面裂隙中多见泥质薄膜和铁镭
32、质渲染,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折易断,断口陈旧,锤击声哑。中等风化岩石完整性较好,岩芯多呈柱状、短状状。场区内揭露到泥岩厚度一般在l2m(ZY304)34.6m(ZY165),平均厚度在14.5m左右。以上各种地层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5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区现状为一缓坡地形,局部地段坡度稍大,均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盅,以及在原始地形低洼地带,基岩埋藏稍深,在坡顶地段土层较薄。该场地总体上基岩面起伏不大,与原始地形形态基本一致,大部较为平缓,基岩面坡角一般为515,仅在局部地段较陡,如在12#剖面ZY31ZY32孔段之间达33。根据野外风化的特征,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
33、432016)规范表3.1.2将场地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两种类型。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石结构已大部分破坏,颜色及矿物成分明显变化,岩石被裂隙分割成碎块状和块状,裂面多充填粘土,沿层面常见灰黄色半充填岩屑,少量泥质薄膜,层面起伏粗糙,结合程度差,钻孔强风化带岩芯多呈短柱状、碎块状、质软、手可折断,断口陈旧,锤击声沉,场区内均揭露到此带,厚度一般在0.5m(ZY265)4.1m(ZY183),平均厚度在1.5m左右。中等风化带:岩石结构部分破坏,陡倾裂隙较发育,无充填,局部见铁钵质泊染,呈锈黄色,岩层面结合较好,偶见层面裂隙,裂面平直闭合,多见钙质股结,属硬性结构面,岩体较完整。钻孔岩芯
34、多呈柱状、少量长柱状,节长1535cm,少量短柱状和碎块状,中等化带厚度在5.6m(ZY107)-32.9m(ZYI65),平均厚度14.2m,本次勘探未揭穿此带。6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内地形总体上由北西侧向南东侧倾斜,无大规模的地表水体,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勘察区地下水按其赋存特征及水理性质可分为松散土体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松散土体孔隙水:赋存于上部的土层中,据地区经验,填土层为强透水层,填土层渗透构造纲要图地质图4地层岩性据调查和钻探揭示.场地由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粉质粘土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和砂岩组成。现由新到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2.5.1 土层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
35、(Q4ml)素填土:暗紫色、灰黄色,由粉质粘土和碎块石组成,碎块石含量5/5%,直径5-16cm,局部可达21Cm以上,尖棱、次尖棱状,碎块石为强、中风化的砂岩和泥岩构成,排列杂乱,分布不均匀:其余为可塑状的暗紫色粉质粘土。该层结构松散,稍湿,堆积时间约在25年不等;主要分布于场地原居民区和道路沿线带,其厚度在05m(ZY167)LOm(ZYI87),平均厚度在0.7米左右。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粉质粘土(Q4dl+el)粉质粘土:暗紫色、紫红色,成份以粘粒为主,少量粉粒,质较纯,无包含物,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呈可塑状,局部含少量强风化基岩碎块和母岩碎屑颗粒。主要分布在场地内
36、原始地形的沟谷和斜坡地带,本次勘察钻孔揭露厚度在05m(ZY006)5.6m(ZYI07),平均厚度在1.2m左右。zwz*w*w*w58Mpa(3)路基顶而和路表验收弯沉值根据附录B.7节,确定路基顶面和路表验收弯沉值时,采用落锤式弯沉仪,荷载盘半径为150mm,荷载为50kN.路基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取4OMPa可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S取1.46,则平衡湿度状态下的回弹模量为58MPa,采用公式(B.7.1)计算得到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为2450.Olno)采用拟定的路面结构以及各层结构模量值,路基顶面回弹模量采用平衡湿度状态下的回弹模型乘以模量调整系数kl(kl=O.5),为29MPa,根据
37、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得到路表验收弯沉值Ia为34.50.Olmi)9.3.路面结构组合设计1、拟建项目路面采用SBS改性ACT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其行车舒适、耐磨、吸尘,完全适应重庆高温气候条件,路面划线黑白分明。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情况考虑,本次路面结构设计如下:设计年限:8年设计交通等级:低上面层:SBS改性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厚4cm0.30.5Kgm2改性乳化沥青稀浆粘层下面层:沥青混凝土AC-20厚6cm改性沥青稀浆封层厚0.6Cm0.7-1.5Lm2透层油基层:5.5%水泥稔定级配碎石厚20Cm底基层: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底基层25cm,车行道路面横坡1.5%,为抛物线形路拱,无人行道。可从重庆招标购买。(7)施工用水、用电沿线河水、沟渠水等可作建设施工用水,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危害。项目区域电力资源供应充足,施工及生活用电可向当地供电部门申请就近搭接。(8)交通运输条件本项目区域内交通运输网络以公路为主,建设区域已经基本形成高等级公路及地方道路网络雏形。项目所在地公路交通便利,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