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29729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80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年)垣曲县森茂林业有限公司二。二一年九月第一章基本情况3第一节自然概况3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5第_.节森林源现状7第四节草原资源现状9第二章森林草原防火现状与形势11第一节森林草原防火现状H第二节取得的成效14第三节存在的主要问题16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9第一节指导思想19第二节基本原则19第三节规划依据21第四节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23第五节规划目标23第四章规划布局25第一节森林草原防火分区25第二节建设布局27第三节建设规模34第五章战略任务35第一节建立完善三大体系35第二节落实八大任务38第六章重点建设内容43第一节防火应急通道建设43第

2、二节防火阻隔系统建设52第三节火情可视化预警监测系统建设56第四节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68第五节森林草原消防队伍能力建设72第六节森林草原航空消防建设76第七节森林火灾风险普查78第八节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79第七章保障措施84第一节组织保障84第二节法制保障85第三节资金保障86第四节科技保障87P早89建设内容与规模一览表97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榆次地处山西中部腹地,晋中盆地的东北边缘,位于东经112。34,30113720,北纬37。28,083752,30。地处山西中部,太行山西麓,东与寿阳县交界,南与太谷区接壤,西同清徐毗邻,西北与太原市相连。距北京约540

3、公里,距天津约600公里,距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太原南站仅20分钟车程,是省城太原“南大门”。二、地形地貌榆次区地处晋中盆地东北边缘,境内地形总体为东高西低,从东部的基岩山区经黄土丘陵、台坂区到平原区,依据海拔分为中低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平川区三个类型,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35.K、40.6%24.3%o主要山脉有八缚岭山系、罕山山系。境内最高峰张枪凹位于国有庆城林场,海拔1813.8米,最低点张庆乡东贾村海拔769米。三、气候榆次区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基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春秋短促,冬夏漫长。多年平均气温10

4、.2C。1月平均气温为-5.6,极端最低气温为-22.3(2002年12月26日);7月平均气温为24.0,极端最高气温为39.6C(2005年6月22日)。最低月均气温-8.3(1993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5.8(2010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9.3,最大日较差14.9(1983年5月)。生长期年平均249天,无霜期年平均172天,最长达189天,最短为13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59.2小时,年总辐射量558千焦(133.37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49天(一般为3月16日11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396.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71天,最多达97天(1990年),最少

5、为44天(1997年)。极端年最大降雨量为601.5毫米(1973年),极端年最少降雨量为201.0毫米(199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7月最多。四、水文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2条,即潇河、涂河、龙门河、场塔河、牛耕河、麻麻河、涧河、黑河、白龙河、泉子河、河口河、津水河。潇河是汾河的主要支流,涂河为潇河一级支流,其他均为季节性河流。潇河全长137千米,流域面积3720平方千米,潇河在榆次境内长40千米,境内汇入潇河径流面积46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L77亿m3。涂河全长43.5千米,流域面积365.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724万立方米。五、土壤境内地带性土壤以褐土类型为主。全区

6、范围内海拔7901800米的广大区域均有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淡褐土。榆次隐域性土壤都在汾河一级阶地和潇河的阶地地形部位上,海拔在760800米之间,其土壤类型有褐土、草甸土、盐土3个土类,淋溶褐土、山地褐土、淡褐土、淡褐土性土、浅色草甸土5个亚类,28个土属。六、植被区域内森林植被以天然和人工为主,主要树种为油松、侧柏、白皮松、刺槐、由杨,分布丘陵沟坡。从整体看不论是天然植被,还是人工植被,分布相对集中,形成了林草各异,景色不同的景观。基本特征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春天山花烂漫,夏季浓荫蔽日,秋来五彩斑谏冬日萧瑟肃穆。主要植物种类有250余种,隶属48科99属

7、。乔木林以油松、白皮松、侧柏为主,其它植物种类主要有丽豆、黄刺枚、沙棘、山杏、山桃、樱桃、丁香、棠梨、山丁子、绣线菊、胡枝子、党参、柴胡等,特别是以国家濒危植物丽豆,世界珍奇树种闪金柏,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白皮松闻名。植被类型中木本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00Onl以上的中山区域,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植被有油松、侧柏、白皮松等,林间草地上,生长着山桃、山杏、沙棘、黄刺梅、铁杆蒿和野蔷薇等;草灌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00OIn的低山和丘陵沟坡上。主要有沙棘、黄刺梅、山桃、山杏、刺槐、虎榛子、胡枝子和山荆予等灌丛林,草本有狗尾草、黄背草、苦卖菜、蒲公英、土麻黄、败酱草、茵陈蒿、小根蒜、白

8、羊草、铁杆蒿等;草甸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生长着楼柳、青蒿、披碱草、三棱草、艾蒿、沙打旺、草水樨、苜蓿、野菊花、猪毛菜等喜湿植物。七、野生动物区域内地理环境优越,自然生态良好,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区域内野生动物有飞禽走兽、昆虫等动物50余种。八、矿产资源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耐火粘土、砖瓦粘土、建筑石料、煤层气和矿泉水等。其中煤产量630万吨每年,已经开发8座煤矿,位于乌金山镇。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一、行政区划及人口榆次是晋中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国土面积1318平方公里,辖5镇4乡、9个街道、1个社会服务中心,共有5208个行政村(郭家

9、堡乡17个、乌金山镇40个、张庆乡21个、修文镇21个、东阳镇21个、北田镇24个、庄子乡18个、长凝镇18个、东赵乡14个、使赵社服中心14个)、71个社区(晋华街道9个、经纬街道5个、锦纶街道7个、北关街道7个、新建街道9个、新华街道6个、安宁街道12个、西南街道6个、路西街道6个、修文镇1个、使赵社服中心3个)。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现有人口数98.3万。二、社会经济现状榆次202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6.6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9亿元,同比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6亿元,同比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

10、售总额完成10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9673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288元,同比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一产业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完成25.1亿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完成比6.1亿元,同比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5.1:26.4:68.5。三、交通榆次地处山西腹地,晋中盆地的东北边缘,位于东经112。34,30113720,北纬3728,08-3752,30之间,南邻太谷,西连清徐,西北与太原小店区接壤,东北与寿阳相望,东南与和顺、榆社次第毗连,距北京约540公里,距天津约600公里,距

11、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太原南站仅20分钟车程,是省城太原“南大门”。榆次交通发达,境内铁路运输便捷,南北同蒲线、石太线、太焦线、太中银、大西等铁路纵横交错;公路交通运输客货兼营,108国道、太长高速、榆祁高速纵贯境内,太旧高速与冀、京、津国道主干线连成一片。截至2020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1470.328公里,其中,3条高速公路76.191公里(G20、G55、S2002);2条国道63.001公里(G339、G108);4条省道98.324公里(S102太长线、S216盂榆线、S316榆古线、S318董榆线);农村公路1232.812公里(9条县道148.284公里、82条乡道449.616公里

12、、1条专用道路3.291公里、513条村道631.621公里)。公路密度112.2公里/百平方公里。第三节森林资源现状一、林地面积根据2020年国土数据统计结果,全区林地面积25225.25公顷,各地类面积统计见表1。表IT各单位各地类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乡镇总计乔木林地木地灌林他地其林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其它地类总计13181510027799.8914398.364.8331305.7875279.15北关街道144.2900000144.29锦纶街道608.050.1600.5500.68606.66新华街道308.27002.0306.93299.31西南街道315.28000.56

13、00.91313.81路西街道380.620.1902.6105.07372.75经纬街道538.88000.302.44536.15安宁街道519.22000.2300519新建街道323.8600000.14323.72晋华街道291.6400000291.64乌金山镇27815.962134.56290.244016.644.595529.7315840.23东阳镇5789.1288.140102.25064.445534.28长凝镇32813.226608.02380.355892.19012580.897351.77北田镇10187.6126.9292.09277.720.24231

14、1.427479.22修文镇7388.57300.21.82746.740351.225988.59郭家堡乡5988.12231.141.81669.740460.744624.69张庆乡7815.14159.720582.390138.636934.4庄子乡16084.97393.4218.68971.4106916.187785.27东赵乡9126.1417.8210.06473.3102827.55797.45使赵社会事务管理中心5376.0266.724.82659.690108.874535.91二、森林资源特点1 .植被类型丰富:榆次区的森林资源包括了常被称为“常青林”的常绿阔叶林

15、,以及每到秋天就会由绿色变为深棕色的落叶阔叶林,还有默默守护着大地的、不随季节变化的针叶林。这些植被类型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森林植被体系,覆盖了广阔的地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栖息地。2 .物种多样性高:榆次区的森林资源中有丰富的鸟类、昆虫和植物物种。这些丰富的物种群,为这片森林注入了活力和生机,也为科学家们研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材料。3 .生态环境优良:榆次区的森林资源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地势较高,气候湿润,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茂密的植被和湿润的气候为许多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源保护。4 .木材资源丰富:榆次区的森林资源中有大量的木材资源,包括松木、

16、柏木、榆木等多种树种,可以用于建筑、制造家具等方面。5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榆次区的森林资源为当地的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总体来说,榆次区的森林资源丰富多样,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三、经营利用现状榆次区林业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大力度增绿,整体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造林机制为手段,依托国家、省、市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山上治本,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身边增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确保全区生态安全和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建立并落实“三大机制”。种树机制。为

17、保障造林绿化顺利展开,以各乡村为主体,采取乡自为主,村自为战,企业包村,区直包村的办法,灵活应用多元投入机制,加大绿化力度。每名干部职工义务植树不少于10株。管护机制。要求各乡镇对所有的造林地、行道树和四旁树进行确权明责,将管护责任、树木产权和经济收益落实到集体、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加大护林力度。补助机制。要求乡镇按时完成规划任务,分地段上报乡村道路、河道和村庄绿化的树种和数量,由自然资源局核实后按市场价格测算申报苗木费用。榆次立力争要在生态治理同时,实现增绿和增收、生态和生计的有机统一。第四节草原资源现状一、草原面积全区有草地31310.61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3.8%,

18、其中人工牧草地4.83公顷,占草地面积的不到0.设,主要分布在乌金山镇和北田镇;其它草地面积31305.78公顷,占草地面积接近100%,主要分布在长凝镇、庄子乡、乌金山镇和东赵乡。二、草原资源状况及利用(一)其它草地1、山地草甸类草地总面积8812.87公顷,分布在榆次区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海拔1500米以上区域,植被覆盖度一般在70-100%,亩产草量200-400公斤,有牧草种类100余种,主要牧草种类有兰花棘豆、歪头菜、狼针草、针茅、早熟禾、千里光、岩青兰、香青、铁杆蒿、苔草等,毒害草有龙胆、狼毒、飞燕草、唐松草等,这类草地具有牧草种类多、植被盖度好,适宜于发展牛羊,是牛羊夏季优良放牧草场

19、。2、暖性草丛类草地:主要为白羊草地,主要分布于榆次区北部和东南部山区与平原交接区域,总面积约22396.41公顷,有牧草种类20余种,主要牧草种类有白羊草、苔草、铁杆草、百里香、黄背草,胡枝子等,植被盖度为50%-90%,亩产草量150-400公斤。该类草地多数和林地、农田插花分布,一般阳坡较多。3、低地草甸类草地: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带,主要受地表径流或地下水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性草地,以多年生湿中生或中生草本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类型。该类草地面积约IlL95公顷,主要分布在涂河与萧何两个河谷区域,主要灌木有芦苇、羊草、赖草、碱茅等为主。(二)人工草地近年来利用弃耕地和正耕地新建植的人工草地,供养殖

20、户割草舍饲家畜,人工草地种植草种主要为紫花苜蓿,约占人工草地总面积90览其次为披碱草、白羊草等草地。第二章森林草原防火现状与形势第一节森林草原防火现状一、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情况据统计,2009-2021年山西省榆次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情况如下:2009年,发生较大森林火灾1起,火场面积共153.3公顷。2015年,发生较大森林火灾1起,火场面积99.42公顷。2018年,发生较大森林火灾1起,火场面积95.3公顷。二、森林草原防火责任落实情况榆次区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加大火源管控力度,深刻汲取历史森林火灾教训,创新实施了一系列防灭火举措,筑牢绿色榆次生态屏障。(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榆次

21、区始终把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头等大事来抓,区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查;结合“林长制”改革,细化完善“区领导包乡镇、区直机关包村、乡镇班子成员包片、乡干部包村、村主职包户”的五级包保责任制,强化各部门的职责区分和管理责任,确保防火责任全覆盖;出台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包保责任制督查细则,由区“两办”、区纪委监委和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组成防火专项督查工作组,不间断开展督导检查,重点督查区乡村三级干部在防火一线履职尽责情况,对防火工作中措施落实不到位,履职不力的,追究相关责任。(二)注重建章立制,强化源头管控榆次区国土面积大、山多林茂且多为易燃的油松林,特别在

22、高温少雨多风的春季,一旦出现火情,极易蔓延成森林火灾。针对护林防火新情况、新形势,榆次区委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突出灾前防范,注重建章立制,强化火源管控,切实推动榆次防火工作由被动防守向主动迎战转变。(三)完善基础设施,强化队伍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通道、瞭望塔等建设。在队伍建设方面,成立100人以上的森林消防大队,以3050人规模组建乡镇半专业队、村级应急小队、重点企业应急队伍,加强专兼职森林草原管护队伍建设。(四)严格值班值守,及时预报预警严格执行领导带班、24小时应急值守和逐日报告制度,畅通信息渠道,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严格森林草原火灾归口管理和“有火必报”“报

23、扑同步”制度,及时全面掌握本辖区森林草原防火动态,严禁迟报、瞒报、漏报;随时掌握我区气候发展趋势和天气变化,对高风险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因险设防、因险施策。(五)加强宣传发动,营造防火氛围及时发布封山禁火令,划定禁火区,在全区各村、各居民区显要位置张贴封山禁火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严禁携带火种入山,让禁火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坚持防火必佩戴红袖章,车辆巡查必宣传防火政策“两必”要求,悬挂各类防火宣传牌、宣传标语。为全区专职护林员、制作巡护警示马甲。为各乡镇、行政村配发防火宣传材料和防火宣传喇叭。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等各种媒体,采取播放公益广告、发布火险警报、群发手机短信等

24、形式,让防火意识入脑入心,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形成铺天盖地抓宣传、天罗地网抓巡查、千军万马护林草的浓厚氛围。三、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建设与装备现状(一)森林草原消防队伍现状榆次区森林消防大队是一支以扑救森林草原火灾为主要职责,同时集应急救援、抗洪抢险、维稳处突为一体的,有组织、有纪律、成建制、实行军事化管理的专业救援队伍。大队现有干部及队员100名,大队下设2个林场驻地,实行分级负责制。大队经费及队员待遇已全部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含五险一金);防火期队员通常靠前分2个驻防点驻防,防火淡季大队集中组训。乡镇分队队员采取大队和乡镇双重管理模式运行(解决五险)大队负责日常管理学习、训练、装备,乡镇提

25、供食宿,承担日常森林草原防火的巡查、检查、宣传和本乡镇灭火第一梯队工作。(二)森林草原消防装备现状大队在区委、区政府直接重视下,装备达到一定的水平,大队共配备防火专用大型车辆6辆、防火专用小型车辆17辆,无人机12架,大型机动灭火装备37台,短波超短波微波通信设备(部)95部、便携式手持灭火机具、单兵便携式水袋、铁扫把、防护服、帐篷等防火设备充足。四、防火预警现状榆次区有人工瞭望塔1座、视频监控24个,除此以外针对森林草原防火需要装备有森林草原防火双光谱实时监测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系统。通过在全区安装的预警监测点,借助360度全方位螺旋式扫描仪,形成高清可见光和热成像视频图

26、,双管齐下,对半径10公里以内的火情实施24小时全方位预警监测。同时消防队员全部划定区域、靠前驻防、定点巡护,与各乡镇半专业队伍统一行动,并配备灭火工具,全天候在重点林区、重点地段巡查巡视,实现早发现、早处置。空中是无人机队,地上有森防队员,还有一套智能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在森林草原防火特险期内榆次区从高空到低空再到地面构筑起立体化、人地空森林草原防火体系。通过定点看护、网格化巡查、地空合力、人机共防,对全区森林草原进行全方位监控和监测,全力确保全区森林草原资源安全。五、林火阻隔系统现状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是防止火灾蔓延,控制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的治本措施,森林火灾预防体系的基础工程,促进我国

27、森林生态环境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林火阻隔带由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生物阻隔带和组合阻隔带组成,该系统阻火作用具有主动性、预防性。森林防火应急通道是森林防火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扑火队伍和物资迅速运达火场的重要通道,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重要保障,加快建设森林防火应急通道至关重要。经测算,榆次区现有道路和水系所组成的林火阻隔网有1782.76千米,林火阻隔网密度为3.5米/公顷。第二节取得的成效一、建立完善了组织领导机构和责任追究制度榆次区四大班子领导按照区级领导包保乡镇深入到所包乡镇检查指导,查安排部署、查应急值守、查包联单位履职情况,督促防火相关单14位严格落实相关责任。各乡镇、林场落

28、实属地监管责任,各乡镇、林场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推动各项森林防火责任措施落实落细,亲自安排部署,检点人员到位。二、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制度榆次区虽以平原为主,但也有不少山区,山上林多茂盛且多为易燃的油松林,特别在高温少雨多风的春季,一旦出现火情,极易蔓延成森林火灾,进而对草原构成威胁。针对防火新情况、新形势,榆次区委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突出灾前防范,注重建章立制,强化火源管控,切实推动榆次区护林防火工作由被动防守向主动迎战转变。建立了“四头四定”网格化巡查机制。即在“山头、地头、坟头、人头”,进行网格化“定人、定岗、定责、定位”;建立了“

29、四边四清”日常化工作机制。即在山边、林边、路边、村边清除杂草、清秸秆、清杂物、清垃圾;建立了“四看四严”责任化保障机制。一是看住火、严源头。二是看住人、严管控。三是看住风、严戒备。四是看住“帽子”、严责任。“帽子”就是责任,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建立了“四最四重”战时化防控机制。“四严”即执行最严格的禁令,执行最严肃的追责,执行最果断的措施,执行最管用的方法。“四重”即重典治乱象,重拳打陋习,重处管漏洞,重罚抓典型;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多元化防护机制。防火特险期间,要求全区党员领导干部下沉一线,深入包联乡村,严格按照“四头四定”网格化巡查机制,不当指挥员,而当战斗员,定岗定责、从严从实

30、抓好防火工作。区财政投入资金,加大防火物资的储备和监控设施的完善,切实提升防火队伍的作战能力。三、建立了防灭火体系或应急处置体系在基础设施方面,严格落实“造林先造隔离带、绿化留足防火道”的要求,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通道、瞭望塔等建设。在队伍建设方面,以30150人规模组建乡镇半专业队、村级应急小队、重点企业应急队伍,加强专兼职森林草原管护队伍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带班、24小时应急值守和逐日报告制度,畅通信息渠道,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严格森林草原火灾归口管理和“有火必报”“报扑同步”制度,及时全面掌握本辖区森林草原防火动态,严禁迟报、瞒报、漏报。随时掌握全区气候发展趋势和天气变化,对高风险天气及

31、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因险设防、因险施策。四、建立了宣传教育体系及时发布封山禁火令,划定禁火区,在全区各村、各居民区显要位置张贴封山禁火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严禁携带火种入山,让禁火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坚持防火必佩戴红袖章,车辆巡查必宣传防火政策“两必”要求,悬挂各类防火宣传牌、宣传标语。为全区专职护林(草)员制作巡护警示马夹。为各乡镇、行政村配发防火宣传磁带和防火宣传喇叭。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等各种媒体,采取播放公益广告、发布火险警报、群发手机短信等形式,让防火意识入脑入心,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形成铺天盖地抓宣传、天罗地网抓巡查、千军万马护林草的浓厚氛围。第三节存在的主要

32、问题一、气候季节性干旱,极端天气增多,增加了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榆次区一年内干季和湿季分明,森林草原火灾往往发生在干旱的春季。这时雨量和植物体内含水量都少,地被物干燥,容易发生火灾。特16殊年份会出现重度气象干旱、局地达到特旱,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加之大风天气增多,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达到危险级别。高温、干旱、大风等极端天气,极易引发森林草原火灾,加剧森林草原火灾风险。二、区域内可燃物增多,不利于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开展随着森林草原资源总量不断增长,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草原全面禁牧,区域内可燃物数量持续增加,容易引发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域内针叶树种面积占乔木林地面积的49.59%,针叶树种林木上的针叶

33、富含油脂易燃,容易发生树冠火;针叶林下的枯枝落叶不易分解,易积累形成较厚的枯枝落叶层,是森林火灾的引燃物。林业草原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区域内植被越来越茂盛,林下枯枝落叶不断增加,可燃物积累越来越多,具备了发生较大森林草原火灾甚至重、特大森林草原大火的客观条件。此外,林区地形复杂,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相当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火灾的及时有效处置。三、受传统习俗和多种经营活动影响,野外违规用火时有发生,火源管控难度较大榆次区林农交错现象比较普遍,受传统生产方式和祭祀习俗的影响,部分群众擅自烧荒烧草、私自炼山、烧灰积肥等时有发生,上坟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等习俗性用火屡禁不止,对森林草原安全造成很大威

34、胁。伴随“林下经济”不断发展,林区各种经营活动日趋活跃,森林旅游发展迅速,进入林区的人员逐年增多,火源管控难度加大。四、防火道路和阻隔系统建设问题全区森林草原分布区域林火阻隔网密度为3.5米/公顷,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林火阻隔网密度2020年达到4.0米/公顷,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18米/公顷。作为全省防火重点县,现有防火道路和阻隔带密度还需完善,部分地方路况较差,通行能力不足,严重制约扑火队伍快速机动能力,有待维护完善。五、科学防火体系有待健全科技防火创新意识不强、科学管理水平不高,森林草原防火科研能力不足,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应用程度不够。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可燃物和火源

35、管理、灭火技术和手段、灭火机械研发、无人机和卫星应用、森林草原防火标准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草原安全为根本,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坚决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把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高效扑救、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发挥“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制度优势,根据区域实际,开展全方位、无盲区巡查、督查,全力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战

36、备工作,压实防护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以保障森林草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科技为支撑,以森林草原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为突破口,通过加强火源管理与控制、提升装备水平、改善设施条件、建立高效快速反应的应急处置系统,建立和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加快建立森林草原防灭火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防扑火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草原火灾对森林草原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为构建绿色、安全新榆次做出贡献。第二节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保护林草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森林草原,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应把保障区域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保护一线扑救火灾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

37、一位,尽量减少或杜绝因森林草原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坚持以防为主、防救并举积极预防,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教育,构建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加强火源监测、通信、预警与阻隔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扑火队伍和大型装备能力建设,提高扑火快速反应和控制火灾能力,做到“打早、打,小、打了”。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规章制度,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手段对森林草原重点火险区实施综合治理。三、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针对各乡镇、国有林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特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订相应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思路。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对重点区域重点倾斜,加大建设力度,按

38、照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实施。四、坚持科学分类、加强管理根据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发展规律和可控程度对火源进行科学分类,针对火险因子类别、防控基础和资源条件、保护对象重要性,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区域进行合理区划、科学布局,采用防灭火公路、防灭火通道、防灭火线和生物阻隔带组合防护的方式分区划片控制。五、坚持科技引领、宣教优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防控森林草原火灾,运用先进实用的防扑火设备和手段,提高科技含量。开发、引进、推广新型扑火机具与装备。提高组织指挥、扑火队伍和扑火装备专业化水平,提升空中灭火、以水灭火、机械化灭火能力。重视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区域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森林草原防灭火知

39、识,全面提升公民森林草原防灭火意识。六、坚持政府主导、齐抓共管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内、外部可利用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与协作条件,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后续管理和设施设备的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坚持广大群众和社区联防等符合中国特色的管理手段,促进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机制。七、坚持财政为主、广泛筹资认真贯彻森林法和草原法,落实地方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制,把森林草原防灭火作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森林草原防灭火预防和扑救的日常经费纳入财政

40、预算,调动全社会、受益单位加大对森林草原防灭火资金投入。第三节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12月28日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13年6月29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年24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7月2月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8年3月19日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1、(2014年7月29日修订);(10)森林防火条例(2008年12月1日);(11)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2012年12月);(12)草原防火条例(2009年1月1日);(13)全国草原火灾应急预案(1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10.07修订);(15)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16)山西省实施森林防火条例办法。二、技术规范及相关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2012);(2)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1063-2008);(3)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林规发2016178号);(4)“十三五”全国草原防火规划(农牧发2

42、0174号);(5)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17);(6)国家林业局森林火情瞭望监测设施建设标准(建标123-2009)(7)国家林业局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林规发201419号);(8)国家林业局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标准(LY/T5009-2014);(9)国家林业局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LY/T5007-2014);(10)国家林业局森林航空消防工程建设标准(LY/T5006-2014)(三)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12)山西省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13)晋中市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年)第四节规划范围与规划

43、期限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榆次区全区域范围。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5年,即2021-2025年。分为一期和二期两期实施,其中:一期为2021-2023年,二期为2024-2025年。本规划将现有防火应急抢险道路全部纳入防火通道建设一期工程先行维护,在一期完成项目全部工程量的50%,在二期完成项目全部工程量的50虬火情可视化预警监测系统、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建设、森林草原航空消防建设、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等其他建设项目,本着协调各方、统筹兼顾的原则,采取工程量平均分配的方案,规划在一期完成项目全部工程量的50%,在二期完成项目全部工程量的50虬第五节规划目标一、总目标加强森林

44、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改善目前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落后、防灭火装备不足的状况,加强森林草原火情瞭望基础设施及监控设备建设,建立前端监控系统,提高瞭望监测覆盖率;完善森林草原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配备新型的扑火装备,提高防扑火的科技含量,加强重点区域森林草原防灭火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长效机制,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森林草原防灭火信息化、扑救工作科学化、管理机制规范化,24小时火灾扑灭率达到95%以上,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3%。以内。全面提高榆次区森林草原防灭火综合能力,形成预防到位、反应快速、扑救处置及时的森林草原防灭火

45、体系。二、具体目标一一全区火情瞭望监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一一全区火场语音通信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一一森林草原火灾高风险区的乡镇森林草原防灭火专业队伍配备率达到100%;一一全区森林草原航空消防覆盖率达到100%;一一林区路网密度达到3.1米/公顷;一一林区林火阻隔网密度4.7米/公顷。第四章规划布局第一节森林草原防火分区根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2025年)“十三五”全国草原防火规划,榆次区属于森林火灾高风险区、草原火险一般区。在此基础上,根据榆次区森林草原资源分布状况、环境条件、森林草原可燃物类型、火源条件、森林草原防火措施一致性等,将全区划分为高危森林火险区、易发森林火险区、一般

46、隐患区和一般草原火险区。如图4-1。一、高危森林火险区高危森林火险区是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可能性较高的区域,森林覆盖率高,资源分布密集连片,树种以针叶林为主。该区域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容易大面积扩散,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力大,危害严重。该区域包括乌金山镇北部、长凝镇东南部及庄子乡东南部,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1.8%o二、易发森林草原火险区易发森林草原火险区是森林火灾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且易受到人为活动干扰,与居民居住点、农田、墓区交错分布,由于居民生产生活、农事、祭祀用火频繁,火灾发生频率较高。榆次区易发火险区有四种成因:一是农事用火,烧荒、烧秸秆、烧地头等农事活动频繁,位于榆次区林农交错现象较多的乡镇。二是传统习俗用火,春节、清明节等节日上坟祭祖、焚香烧纸现象时常发生o三是林区经营火险区,因国有林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的深化,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经营活动日趋活跃,容易发生火灾。四是森林旅游火险区,森林旅游活动使进入林区的人员增多,户外活动的野外火源管控困难,火灾隐患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