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核舟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含答案)(5)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11核舟记同步练习基础锤炼1 .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中峨冠()讪右臂()罔不()贻()箸篷()八分有奇()石青稼之()髯()壬戌()篆章()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2)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3)为宫室、器皿、人物/不足为外人道也()()(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6)神情与苏、黄不属/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能以径寸之木/以其境过清()()(8)佛印绝类弥勒/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9)修狭者/静以修身()()(10)盖
2、大苏泛赤壁云/此中人语云()()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德模范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将“诠释”改为“证明”)B.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展开在全省各地非法网约车集中查处行动,借助智能化执法系统,精准查获262辆非法网约车Q(将”展开”和“在全省各地”对调)C.项目推进过程中,由来自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研发和集成了多项高精尖技术。(删去“由”)D.能否做好新时代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工作,必须遵循纪录片创作传播规律和国际传播规律。(将“能否”改为“要”)4 .在下面书法作品中,任选其中两幅,按正确语序,用规范字抄写在下面。5 .
3、文学常识填空。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作者是,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课内精读阅读核舟记,回答问题Q6 .解释下列加点词。(1)高可二黍许()(2)尝贻余核舟一()(3)矫首昂视()(4)其船背稍夷()(5)讪右臂支船()(6)左手倚一衡木()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箸篷覆之。(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5)珠可历历数也。(6)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8 .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9.对人物的描写中哪些地方突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10
4、.从选文第二自然段来看,王叔远在设计核舟的时候是如何“因势象形”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船头上的苏轼、黄鲁直和佛印三人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拓展阅读琢冰唐甄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
5、,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一日,语众日:“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J人无应者。乃问之日:“子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选自潜书)【注释】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范:模子,用作动词。宝:珍藏。真:实际。1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神色如生/生于忧患B.孰能与我三斗粟/孰若孤C.为夏、殷、周、汉之器/为人谋而不忠乎D.不可以传之远也/传不习乎13.用三条“/”为文中画线
6、句子断句。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14.核舟记与琢冰都写雕刻者技艺高超,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拟题广东山风)核舟记同步练习1.gudnqUwngyirujISGnrdnXiizhun2. (1)奇妙/零数,余数(2)动词表示存在/同“又”(3)做,这里指雕刻/对、向(4)表示并列/表示修饰(5)一头,这里指右端/端正(6)类似/类(7)用/因为(8)极,非常/与人世隔绝(9)长/学习、追求、完善(10)句末语气词/说3. A(在“昂扬向上”后面加上”的精神面貌”。)4. (1)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2)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
7、先知(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 虞初新志魏学浮6. (1)大约(2)赠(3)举(4)平(5)弯曲(6)“衡”同“横”,横着7. (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杰。(2)(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著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4)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5)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6)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8. 赞美雕工技艺精湛;符合核舟“大苏泛赤壁”的主题;暗示当时苏轼泛舟赤壁时,环境优美,
8、充满诗情画意;与第六段中“对联、题名并篆文“相照应。9.例如“阅”“执”“抚”“指”“语”等词,刻画了苏、黄两人的动作和神态,突出了他们神情的专注、严肃,关系的密切,描绘了他们相互切磋、谈论的情形。“袒”“露”“视”“i”“支”挂”“倚”等一系列动词,活画出一个不拘礼节、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这些都突出雕刻家技艺之奇巧精湛。10.示例:把宽敞的地方刻成船舱;船舱的顶部刻上箸竹叶的船篷;在船的栏杆上雕刻上花纹。ILA(A项对三人的描写各有侧重,并不是都对外貌、神情、姿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12 .B(A.活的/生存;B.谁;C.雕刻/替,给;D.流传/老师传授的知识。)13 .京师天寒/置之
9、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14 .相同之处在于两篇文章都对雕刻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正面描写,表现作品中人物栩栩如生,突出雕刻者技巧之高超。例如核舟记中对苏东坡一行人游赤壁的细致刻画,琢冰中对冰人外貌的刻画。不同之处在于,琢冰中还运用了侧面描写来写琢冰者技艺高超,例如“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二【参考译文】从前京师有个将冰琢成人物形象的人,给它们穿上衣裳,点缀上红绿色彩,神色栩栩如生,形体如同真人。京师天气寒冷,放到厅堂背阴处,过了一天也不会变;变了就修饰修饰它们。前往观看的人每天有几百人,都感叹他技艺的精巧,惊叹他的神功。一天,他对众人说:“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就把我的技艺传授给他J没有人答应。有人就问他道:“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您为什么不铸金、琢玉,做夏、殷、周、汉朝的器具,可以珍藏而不会坏啊?现在就琢冰成玩物,它们的形虽然很好,没几天就化啊!我很可惜你这做事的技巧却不是实际的东西,劳心而无用,可以娱乐眼前却不能流传久远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