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篇2023年“六个必须坚持”研讨交流发言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10篇2023年“六个必须坚持”研讨交流发言提纲.docx(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共10篇2023年六个必须坚持研讨交流发言提纲第一篇,共十篇普通党员学习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交流发言材料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学习,珍惜时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以勤奋、忠诚来维护正确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2、痛定思痛:经历挫折才能积累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地自我学习、改进,定期反思自己过去在走哪些弯路,找出问题根源,痛定思痛,深思熟虑择其变更O3、调整心态:要把握心态,面对艰苦的处境,调整好心里的强度,让自己的情绪更安稳,能够积极的应对外界的挑战,在复杂的局势下保持良好的把控能力。4、发现问题:要重视客观事实和理论,深刻发掘社会规律,加强细节工作,深入挖掘问题,及时改进,努力将问
2、题排除,达到最佳状态。5、正确处理问题:要学会分析问题,建立理性态度,制定措施并处理好关系,以正常方法摆平问题,正确处理解决矛盾,尊重他人,持之以恒。6、把握机遇:要把握机会,发现机遇,不断思考创新,去抓住发展的机会,勇敢地尝试,不怕失败,汉取经验教训I,抓紧机会,彰显个人特色,开拓未来。第二停学习践行2023年“六个必须坚持”交流发言稿、党课讲稿“六个必须坚持”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的启迪与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用“六个必须坚持”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是我们理解把握党的创新理论和开展好高校宣传工作的
3、“公开讲话”。做好新时代高校宣传工作必须系统把握和深刻领会“六个必须坚持”,将其作为高校宣传工作的根本指导和重要遵循。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高校宣传工作要把以师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始终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理论一经人民群众掌握,便会产生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百年宣传思想工作实践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宣传工作。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宣传工作也必将以师生为中心,担负着为教师立心、为学生铸魂的重要任务。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技术,高校宣传工作如何深耕人民立场,走好新时代高校宣传工作的群众路线,还需要不断探索。无论是理论教育、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还是新闻
4、宣传以及大学文化建设,都要把师生放在最高位置,因为师生不但是以上诸工作的对象更是主体。具体而言,要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宣传导向,坚持在师生身边创作、到师生中宣传。要细致区分教师和学生、学科和专业、认知及思想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群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深入师生,掌握师生语言,在宣传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师生实际。强化媒体与师生的联结,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师生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生产师生更喜爱的内容,建构师生离不开的平台和媒体。要尊重师生的开创精神,勇于向师生学习,及时发现总结提炼学院、系部的好做法、好经验,使宣传工作如源头活水,永葆生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将党的科学理论厚植于广大师生心中党的百年奋斗
5、实践表明:我们党所坚持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大学宣传工作就是要将“四个自信”融入教师队伍建设、融入人才培养,做到自信自强。坚持理论自信自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做好大学宣传工作的基本遵循。一方面,要深化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师生,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师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大学党委宣传部门要成为推动大学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核心力量,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举旗帜、聚人心、育队伍。坚持大学文化自信自立。大学文化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特点
6、。大学宣传部门作为主管大学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一方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信中国的大学是能够培养出来大师的,这是大学文化的普遍性;另一方面,要凝练校本文化,形成大学自身的特色、精神和品格,为提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内在修为贡献本校力量,这是大学文化的特殊性。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高校宣传工作与时俱进“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守正的手段。做好新时代大学宣传工作既要在方向、立场等根本问题上旗帜鲜明,又要在理念、方法等手段上不断改革创新。高校宣传部门首先要做好守正之责,同时也要积极主动顺应形势和技术发展变化,通过创新开创工作局面。注重理念创新。要认识到互联
7、网时代,高校宣传工作经历着宣传工作主体广泛性转化,即人人都可做宣传;经历着宣传对象的多元性转化,即事事都可用来宣传;经历着宣传时空的延展性转化,即时时处处都可做宣传。因此,要树立“大宣传”理念,形成全体师生共谋共建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同时,要适应传播业态的营销性转化,关注师生注意力、关注流量。增强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适应高校建立大宣传格局的顶层设计制度,在党委统筹下将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做好学校宣传工作;完善工作流程制度,建立运转规范、调动各方、监管有序的运行制度;完善宣传队伍进退流转、加强思想引领、培训有力有效的队伍建设制度;完善评价科学、考评有力、推动工作的考核制度。做好内容创新。一方面
8、,要坚守党的创新理论、党的方针政策等核心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将核心内容与当前热点及校园好故事、好声音结合起来,创新宣传内容。加强宣传内容的策划和生产,增强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开展手段创新。要积极学习运用新型媒体宣传优势,熟练掌握VR、AR、MR、XR等技术,生产制作全方位、多视角的短视频、图解、微电影、H5、动漫等融媒体产品,综合运用抖音、B站、微博、微信、校内APP等平台,主动适应师生群体的感官体验需求,增强新型新闻宣传平台的吸引力,使宣传工作有温度、有力度、有效度。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破解难题中提升宣传工作水平秉持问题导向思维,不断研究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推进新时
9、代大学宣传工作的重要抓手。发现问题就找到了工作的突破点,解决问题就成为工作的推进点。大学理论宣传教育一定程度存在教育理念落后、参与主体单一、共情话语体系较少、传播方式单一、工作队伍不足的问题。做好大学的理论宣教工作,要转变观念、创新话语体系,使理论教育与大学实际结合起来,发挥理论的指引方向、启迪智慧、指导工作的效用。要激发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使理论学习“活起来”“燃起来”,在师生的广泛参与中学理论、用理论,使理论深入人心,将理论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践力量。大学的新闻宣传工作在外宣上不同程度存在塑造大学形象、提升学校影响力方面能力不够;在内宣上存在新闻传播的整体设计、内容创新和传播渠道等推动引领事业
10、发展的效用不足等问题。要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升队伍对中央、全国和区域主要媒体的熟悉度、参与度和运用度,提高外宣质量、展示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力。要加强校内宣传、新闻生产的整体设计,优化完善流程,强化内容创新,扩展传播渠道和媒体手段,让主流舆论占领校内各类阵地,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大学的文化工作主要面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效果不彰,学生对校本文化了解有限,整体对校本文化的认同处于中等水平,主动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意识不强等困境。要在课程体系建构、体制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效果,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升学生
11、对校本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并有意识地将校本文化融入育人过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大宣传”“大思政”“大文化”工作格局推动大宣传生态建设。大宣传是指宣传工作跳出宣传部门的局限,打破各方面工作的壁垒,打通宣传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招生就业等学校各方面的内在关联,形成全校动手抓宣传的工作局面。一方面,校外要发挥校友作用,加强建设引导,努力经营校友对学校的正面反馈;另一方面,校内要建构宣传部门牵头负责,学院和党政群团全体参与的大宣传格局。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群策群力、协同配合,有效互动、责权明晰,不断提高服务学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大思政的核心要义在于教育主体、教育资源、
12、教育平台等各要素的同向发力,使思政工作与学生成长过程、与教师的教书育人过程相结合,实现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工作中,要推动形成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促共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得益彰的工作局面。在大队伍、大资源、大平台这三重维度上持续发力,切实充实大思政体系的内涵建设和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统筹大文化建设。一方面,“大文化”体现在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性。既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又具体抓好校园建筑、景观、精神文明、大学精神、校歌校训等校本文化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另一方面,体现在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的协同性。学校的文化育人
13、政策机制要做到配合衔接,资源分布要做到有力均衡,加强联动、整合一切力量,形成校内外齐心协力、共谋大学发展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牢记“国之大者”,勇担宣传工作的使命任务胸怀天下,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态度、基本途径和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宣传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放眼国际,加强大学的海外宣传、树立形象,为争取海外项目、海归人才,推动国际合作营造氛围、扩大影响。要以来访学者、留学生群体等为载体和以召开国际会议等为契机开展文明传播和文明互鉴。
14、要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勇担时代使命,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为广大师生凝心铸魂、武装头脑,并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力量。要立足校内、放眼全国来谋划学校宣传工作,勇于借鉴兄弟院校做法和实践,全面提升大学宣传工作水平。*深刻领会2023年六个必须坚持研讨交流发言提纲一一深刻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的三重向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六个必须坚持”,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凝练、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中国式表达,“六个必须坚持折射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重向度。一、“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
15、天下“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向度“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谋解放的学说,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38,并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为人民谋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向度。秉承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全人类的解放为最高使命。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取向,并将这一价值取向具化为绝大多数人实实在在的利益,就必须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坚持人民至
16、上。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J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只有选择了人民立场,并将最终的落脚点定立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之上,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始终推动实践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实现最高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理想;中国共产党才能充分发挥引领者、发动者、组织者的现实作用,带领全国人民迈向新征程、实现强国梦,以至实现“人类解放”的最高价值追求和政治理想的最终展望。“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党员干部应不为私欲所蔽、不为外物所滞,而是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价值取向,遵循“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工作原则,以过硬本领做好为民之事,以守好民心不失无我之心,从而推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伟
17、大历史变革的顺利进行与最终实现。把握人民愿望。愿望,既是动机,亦是目的;既源自起点,也指向归宿。愿望,是着眼并作用于现实的。实践,就是在实践主体愿望的驱动下改造客观世界的现实行动。理论要想完成向实践的转化,就必须把握实践主体的愿望,以此使实践主体认同、接受其作用于现实,并使实践主体在实践的运用中具有持久的精神动力,从而形成现实的物质助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始终保持蓬勃生机,是因为其实现“人类解放”的最高价值追求高度契合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的的延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这一主体始终占据着最高位置。因此,身为党员干部,要由表及里,深刻把握群众期望,了解群众诉
18、求,着眼群众利益,积极解决群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作用,就在于不断推动人民愿望的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优越性,体现在扎扎实实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样的奋斗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与生命意义的。尊重人民创造。“合抱之木,由自毫末而生。”“九层之台,由自垒土而作。”人民之所以是历史的“剧中人”,是因为人民是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推动了历史过程的展开。人民之所以是历史的“剧作者”,是因为人民通过不断累积自身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成果,从而形成完成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尊重人民创造,不仅要承认并运用好人民所创造的、所累积的已有的物质与精神
19、成果,也要在充分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前提下,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民进行创造的社会环境与政治生态,让人民得以充分行使权力、认识所获利益、形成积极效应。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使人民能够依法行使政治权力,才能更好地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不断激发人民的历史主动、历史创造精神,创造历史伟业。集中人民智慧。“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对此,党员干部需要有明确的认识。人民群众作为政策落地的见证者和感受者,亲身见证并感受着政策落地的社会效果,所以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朱熹认为,舜之所以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人
20、,是因为他“不自用”而取诸人之言,扬诸人之善,用诸人之智。由古鉴今,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在工作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以此集中人民智慧,求得新的解答。坚持胸怀天下,亦是马克思主义为全人类谋幸福价值向度的深刻体现,是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和人民情怀的世界延伸。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肩负着为实现全人类进步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秉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和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J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狭隘的国家观念和民族主义,实现了人类解放使命和天下为公情怀的有机统一,充分彰显出当代中
21、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眼光和人类情怀,承担国际责任与历史使命的积极性担当,崇仁以明义的人文性关怀,倡议以兴利的现实性指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认识作为指导实践行为的重要思想,认定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的历史趋势、认同并致力于实现人类解放这一最高的价值追求,此即为“崇仁”。在“崇仁”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行为取舍,并进一步明晰这种行为取舍之所由,明确自身所具之责任与义务,不单滞于功利追求之“的”,亦恪守于所行正当之“要”,此即为“明义”。明“义”之内涵、晓“义”之所指,是倡“义”而行的认知基础。而以“为天下兴利”为务,就是倡“义”而行的现实指
22、向。晋代傅玄曾仁人在位而常为天下所归,就在于其善于为天下兴利。放眼于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明确“义”之所指前提之下,即在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追求的指引下秉仁人之识,在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的指导下行仁人之事。以轻私利的行为选择体现重公利的道德内涵,将崇高的道德理想建构于物质利益基座之上,将维护国家利益与实现国家发展作为承担国际责任、推动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基础,以自身的实践作为与发展成果构成推动世界进步的物质累积与正向力量。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被国际社会所认同,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推动国际社会向着共同发展、互利互惠的目标相向而行的原因所在。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胸怀。合作始于认同,文明的
23、差异不能成为彼此互斥的缘由,而应该成为开放创新的动力;共赢起自互利,利益的差别不能成为彼此敌对的原因,而应是谋求更大发展的契机。坚持胸怀天下,就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的问题,将兼济天下作为己身的历史重任,助力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二、坚持“自信自立”,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神向度以“什么样精神状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在所有这些运62。这明确了独立自主是共产党人的策略原则和精神状态,而之所以坚持这一策略原则和精神状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大规律的科学预见基础上的,
24、是基于对共产主义历史大趋势的坚定自信基础上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坚持自信自立”。之所以可以坚持自信自立,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百年奋斗的历史过程中,应用科学的理论进行自主的实践,独立自主探索开辟了成功道路,形成了能够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取得成功的正确的理论、制度及宝贵经验,依靠自身实践续写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之所以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因为共产主义历史趋势不可改变,但是矛盾是具有特殊性的,真理是有特定的条件的,不能脱离实践、忽视条件而生搬硬套。因此,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回答。自信是自立的前提。信即为诚,是专一不移。中国特色
25、社会主义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合乎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的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又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不断自我完善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源、植根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源自人民奋斗的、是合乎科学真理的,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可以保持自信的根本理由。只有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牢牢掌握中国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自立是自信的底气。共产党宣言指出,
26、“无产38,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从一开始就是独立的运动,不依附于任何其他阶级,尽管“62。但是从不丧失独立自主的策略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坚持了独立自主才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也是坚持独立自主。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从中国自己的实际出发的。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伟大成就,也绝不是其他任何国家的附庸品与复刻版。党的十八大以来,所经历的“三件大事”,深刻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党和人民事业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稳步推进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
27、的光辉进程,全面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世界的深远影响,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不可辩驳的现实依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的变化深刻复杂,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旧艰巨繁重。在机遇和风险并存的当下,始终坚定历史自信才能增强历史主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充分总结运用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历史经验,以此作为重要思想武器来判断形势、预见未来、把握主动,以此作为重要遵循来思考问题、制定决策、推动实践,以此作为重要依据来判断重大的政治是非。面对机遇不能犹豫观望,面对困难不能推诿逃避,面临风险不能畏缩躲闪,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28、的精神气度,充分表达自主掌握发展进步命运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的昂扬斗志。三、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向度“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过程当中,事物都是作为矛盾而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守正创新“,源自唯物辩证法中关于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事物的矛盾运动促成了旧事物中产生
29、新事物因素,新事物因素在旧事物中完成量变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产生新事物,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了旧事物,使得旧事物完成了上升和质的飞跃。“守正创新”,就是守旧事物之正,创新事物之新。中国共产党的“守正创新”,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创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中国共产党“以正治国”,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使自身的实践创新行走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在新时代的实践中认识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巩固共产党的执政,保持稳定的“质”的前提,在科学真理和正确思想的指导和引领下,不断完成具体的“量”
30、的累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创新是守正的路径和发展,只有积极创新才能实现有活力的守正,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应该也必须着眼于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立足新时代的实践要求推动形成新的理论认识成果,指导实践取得更为突出的实际成绩,做好新的时代课题,回答好“时代之问”。“守正”与“创新”不仅是体用一致的思想指导,也是动态系统的实践态度。“守正”意在明“体”,“创新”志于达“用”。因此J坚持守正创新”,不仅是新时代
31、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过程中应当秉持的正确态度,也是在推动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回答好的原则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源自唯物辩证法中关于矛盾运动的观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双方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在实践活动中,矛盾的集中表现形式就是问题。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因阻碍而生成的种种矛盾。问题,就是矛盾对立碰撞的集中表现形式。理论的根本任务,就是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答,并指导推动人类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是为了
32、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才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的。我们必须以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为依据,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以解答或解决相关问题的方式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党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来自方方面面且内容复杂,坚持问题导向,不是做一时的表面文章来应付了事,而是要深层次认识矛盾、解决矛盾。首先,要敢于触及矛盾、勇于自我革命,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性长效机制。其次,对待问题,要善于发现、科学分析、深入研究。坚持运用普遍联系的、矛盾的眼光来分析研究问题的性质、认清问题间的联系、找到问题的原因,以至于见微知著、由表及里,从而形成
33、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指导新时代中国实践进一步向前推进。“坚持系统观念“,源自于唯物辩证法中关于系统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系统是各个要素按照系统自身固有的机制有机组合起来而构成的,犹如锁链中的任何一环发生断裂,都会引发整体性质的变化甚至是结构的崩坏。因此,诸多要素虽然受到系统整体的制约,但同时其自身的发展与优化也会对系统的整体发生有利的影响。故而,新时代新征程强调坚持系统观念,就是在明确事物普遍联系的认识前提下,清晰指出影响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诸多关键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所具有的客观联系,以整体性的思维方法,逐步构建起各属性无明显弱点且可协同互促的能力面板。在具体工作
34、中积极与系统运行的客观机制相适合,以关联性的视角和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相关要素的发展及其自身系统的优化,从而在把握社会历史领域所具有的多重联系的前提下缩小偏差、避免脱节,推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完成大系统的整体优化与上升。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必须以系统观念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用系统观念统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七种思维能力”,从而掌握战略制高点,把握工作主动权。战略思维就是紧跟时代、放眼全局,看到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背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把握住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历史思维就是善于从以往的历史中汲
35、取经验和智慧,以由古鉴今的思维方式把握发展趋势、寻求发展之道,因势利导地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辩证思维就是要以辩证的眼光、一分为二看问题。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找准最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关键点,命中靶心,提高成效。创新思维就是要有突破惯性思维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因循守IH,不故步自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在完成思想认识新飞跃的上升过程中打开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法治思维就是要推动形成办事情依法,遇事情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的法治环境,将法治方式作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有力依凭。底线思维
36、就是要居安思危,主动做好准备应对各种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坚决不逾越警戒线、高压线、红线,坚决守住底线避免重大风险的发生,从最低目标着手,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实现最大期望值。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的三重向度,切实将哲学的思想伟力转化为实践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第四偏2023年度党员在学习贯彻“六个必须坚持”研讨发言材料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推动宣传思想工作高质量发展“六个必须坚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既是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点,
37、也是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公开讲话”。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坚持自信自立的精神特质、坚持守正创新的鲜明品格、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要求、坚持系统观念的科学方法、坚持胸怀天下的境界格局,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在此笔者结合济南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一,坚持人民至上,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价值
38、立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作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济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无论是艺术创作生产还是公共文化服务,都坚持把人民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出更多高水平、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提供更优质、更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一是持续推动文艺繁荣兴盛。深入发掘提炼泉城文化特质,创作更多泉城味道、泉城风格、泉城气派的文艺作品。坚守人民立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更多反映时代新气象、讴
39、歌人民新创造的原创性文艺精品。精心组织开展“文艺精品工程”“泉荷奖”等奖项评选,强化与高水平文艺团队合作,推荐更多优秀作品参与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等国家奖项评选,提高泉城文艺精品创作首位度。二是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大力推进“泉城书房”建设,塑造具有“泉城”特色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会客厅”。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活动,推进“书香济南”建设,提升“放歌新时代”“文化进万家”品牌文化活动知名度。三是深入促进文旅+科技融合发展。济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优化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实施济南文化旅游产品精品化
40、战略,不断提升“泉城济南”品牌影响力。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通上下游文旅产业链,提高文旅产品供给质量。大力推动文旅与科技的融合,积极探索“元宇宙”文旅应用场景落地,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步伐。第二,坚持自信自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精神特质。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济南宣传思想战线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目
41、标,全面强化理论武装,全面强化舆论引导,全面强化价值引领,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共识,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济南宣传思想战线持之以恒强化学习教育,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工作体系,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推行“一三四五”工作法,组织开展研讨班、读书班,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课,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入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
42、行动。着力强化宣讲阐释,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打造提升“理响泉城”理论平台,努力构建集理论学习、研究、宣传、转化于一体的立体化全方位理论工作新格局,分层次、多渠道、立体化宣传普及,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哲理道理情理,让广大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二是强化舆论引导,大力营造昂扬向上的良好舆论环境。进一步优化“央媒省媒+官方媒体+主流媒体+行业媒体+自媒体+公众小号”的媒体宣传体系,持续开展“一月一主题”主流宣传,全面报道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展示济南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新突破,大力唱响主旋律,把正能量转化为舆论强势,推
43、动正能量实现大流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三是强化价值引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第三,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推进文化宣传创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理论品格。宣传思想工作是引领风气之先的工作,创新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不竭动力。济南宣传思想战线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主动创新、勇于创新、善
44、于创新,着力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宣传思想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在创新工作机制上求突破。面对互联网在媒体领域催发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宣传思想工作要不断取得实效,必须立足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要跳出陈规窠臼,破除惯性思维,创新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专班化负责,课题化研究,项目化推进,清单化解决,闭环化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在重大主题宣传、媒体融合发展、热点问题引导上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二是在创新文明城市创建上求突破。强化
45、智慧化赋能,持续优化济南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一键”模式,用好“创嘟嘟”创城监督和“问嗒嗒”民意调查软件系统,对日常创建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市民对创城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进行快速采集、及时反馈、精准分析,为智慧创建品牌注入“我创建、你监督”“你有问、我有答”的新内涵、新活力。三是在创新典型培树上求突破。进一步健全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联动机制,广泛动员,深入挖掘,让更多的先进典型从幕后走到台前。规范评选,隆重表彰,使推荐评选过程成为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过程。注重“泉城楷模”“道德模范”等重大典型的培育宣传推广,提升“泉城发布厅”,持续创新宣传方式,在全社会营造浓厚崇德向善、学习榜样的浓厚
46、氛围。加大投入,帮扶关爱,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第四,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发展瓶颈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回答中国之间、世界之间、人民之间、时代之间。济南宣传思想战线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一是加快打造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激活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活力,培育壮大龙头文化企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化文化产业,加强数字文化内容原创能力建设,鼓励开发基于虚拟现
47、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3党、沉浸式体验平台、互动影视等新技术、新装备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内容向沉浸式内容转化。二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大力实施古籍保护及数字化工程。发挥济南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泉水文化、大舜文化、龙山文化、嬴秦文化、名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和文创产品。强化普及教育和实践养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干部教育、文明培育。三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深化市级媒体融合改革,做强“新黄河”等新媒体平台,优化调整媒体种类、布局、结构,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协同高效
48、的媒体融合格局。建强用好区县融媒体中心,强化“媒体+政务服务商务”能力建设,五年内实现“一区县一端”辖区用户覆盖率达50%以上。第五,坚持系统观念,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宣传思想工作一方面联系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思路,另一方面联系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诉求,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要切实提高系统思维,正确认识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考量、精准定位、敢于担当,促进宣传思想工作上通天线、下接地气,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
49、局添彩。一要着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策划能力,主动提供服务,大力宣传各战线各领域的创新举措、改革案例、重大成绩、动人故事。打通市区传播平台,实现重大主题、重要稿件“一键统发。探索主流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交互联动模式,加快构建一体化、移动化、智能化融媒体传播格局,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二要深入推动济南城市软实力提升。抓实抓好关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创建文明典范城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统领,以城市软实力Lo至5.O的发展路径为指引,以“十大之城”建设为抓手,以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建设为支撑,明确任务目标、细化责任分工、强化督导考核,坚定不移做到“软”实力“硬”推进,全面推动城市“十力”提升,以软实力的强大彰显强省会的伟大。三要塑造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工作新格局。人才是第一资源。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