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锻炼研究的核心概念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体育锻炼研究的核心概念六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生体育锻炼研究的核心概念六篇2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通过对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影响学生课外锻炼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运动场地器材不足”、“不会运动技能”、“学业紧,压力大”等方面。学校应在扩充场地器材上加大投入,并做好各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协调。如学校的篮球场地充分,但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吃紧,不利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多元化,同时也限制了部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不积极有客观因素,但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根本原因是不正确的体育观。学校、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学习轻体育的现象,他们认为体育锻炼不过是跑跑跳跳,不懂得自觉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
2、性。学生的健康意识差,缺乏健康观念、保健知识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而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把体育课仅仅理解为单纯的一门课程,模糊了对体育教学功能的认识,由此导致了重运动技术的学习,轻健身知识的传授和课外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较差。3 .校园体育文化的体现行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学校体育锻炼的宣传可采取传统、宣传性体育宣传栏、报刊栏,因为校园精神文化是培养学生各种习惯的温床,在其中可以产生各种新的体育锻炼观念和思想。作为学校文化参与主体的学生,正处于最富有朝气,活力的青年时代,较强的鉴赏能力、
3、较高的自我表现能力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较强的吸收并内化为指导思想和行为的能力,使他们不会因循守旧,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他们乐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体育锻炼。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校园的体育器材设施的状况。通过调查显示,目前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仍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体育物质文化是学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一种依托,学校加强体育物质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课外锻炼的积极性和愿望,从而改善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环境。4 .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途径及其对策4.1 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健康意识,培养锻炼能力随着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体
4、育教育的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总目标相一致,将教学目标、目的和内容视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参与锻炼、增强体质的硬件,为学生的课外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要增加健身的教学内容,加强目的性和科学性身体锻炼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健身的作用,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和健身的基本方法,能自觉运用课堂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及锻炼方法去参加课外锻炼;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逐步增加一些学生喜爱、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健康需要,以提高他们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持久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4.2 加大对体育资金的投入、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改善与合理搭配。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
5、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保障,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运动场地也要不断地增加和改善,以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学校要每年逐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逐步改善场地、器材的现有条件,保证学校能有计划、有重点地增置体育设备,维修场地,为课外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以适应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运动场地及器材设施,应根据学生喜欢的锻炼项目和人数的比例来设置。4.3 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学生体协学校应有组织地成立学生体协,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使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以达到强化体育意识、增强体质的目的。根据学校情况,在体育组下设立各运动项目,每个项
6、目都要制定出规章制度,由学生负责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体育组织和管理能力。各单项分别由体育教师担任监督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加一个项目的锻炼,满足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需要。4. 4举办运动会,促进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举办运动会,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参与人数众多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学校每年应有计划地举行一次校运会,运动会的项目可列为比赛项目,使具有各种特长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举办的竞赛项目多,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观看体育项目的自由。学校要引导学生由产生运动兴趣,逐渐形成运动习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健身的氛围,
7、带动校内体育锻炼的全面开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5.结论5.1 通过对学生健身教育,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正在逐步形成。5. 2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无计划,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5. 3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他们主要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调剂自己的业余生活。5. 4学生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060分钟,女生锻炼时间比较统一,组织形式比较稳定。6. 建议6.1 随着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逐步形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体育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更多的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8、,并加强在课余时间里对学生的辅导工作。6.2体育组成立各种运动协会是使学生有组织、系统从事体育锻炼的有效形式,要加强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这样,可以使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更明确,内容形式更丰富,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6.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篇二】小学生体育锻炼研究的核心概念根据上级有关精神,为确保我校学生能够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定以下锻炼计划,请各班认真学习,积极主动的完成相关内容,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锻炼。具体安排如下:(一)活动时间:从2月13日起,下午4:104:50初一年级:周一;初二年级:周二
9、(二)活动方式:1、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由体育委员组织,在学校指定的场地开展指定的活动,不得擅自改动练习场地。2、体育教师巡回检查,负责指导学生的动作技术和安排合理的运动量。(三)场地安排:共计18个场地,具体分布如下:体育馆南平台:1号场地备注:场地进行轮转使用,即按图示第一周,1班在1号场地,2班在2号场地,依次类推;第二周,1班在3号场地,2班在4号场地依次类推;第三周,1班在5号场地,2班在6号场地,依次类推。(四)活动内容:1、前10分钟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进行准备活动,可进行慢跑、徒手操、关节活动、游戏等。后30分钟的锻炼内容见下面的具体安排,每个练习之间要安排1-2分钟的休
10、息时间,以免练习的强度和密度太大。在完成所有的内容后,可有班级自己安排游戏等内容,但不可跨区域活动Q2、各场地的练习内容:1号场地:1、准备活动10分钟2、跳绳1分钟/2组3、立定跳远10次/3组4、进行乒乓球练习211号场地:1、准备活动10分钟2、俯卧撑15-20次/组,做3-4组3、立定跳远10次/组,做3-4组4、篮球比赛或游戏12号场地:1、准备活动10分钟2、原地深蹲跳20个/组,做4组3、斜身引体30个/组,做4组(女生),双杠臂屈伸或引体向上10次/组,4组(男生)4、根据器材自选项目14和16号场地:1、准备活动10分钟2、在跑道上跑50米,跑4次3、俯卧撑15-20次/组,
11、做2-4组4、在跑道上中速跑3-5圈13、15、17、18号场地:1、准备活动10分钟2、立定跳远10次/组,做3-4组3、俯卧撑15-20次/组,做3-4组4、在跑道上中速跑3-5圈(五)注意事项:1、各班必须在指定场地练习,禁止乱窜场地,没有安排的年级不得到各运动场地运动。2、活动期间,安全第一,禁止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激烈的对抗练习。3、服从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管理。4、鼓励各班在指定的场地上,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自创的活动。【篇三】小学生体育锻炼研究的核心概念在新的学年里,全体德育工作者要振奋精神,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密切配合,围绕学校德育奋斗目标,从身边抓起,从小事抓起,不断提高德育
12、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德育工作中创造新成绩,实现新突破。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围绕学校“深入课程改革,提高生命质量”的工作中心,以少先队工作为龙头,加强班级管理,从基础德育入手,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突出活动和渗透,研究方法,探索途径,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全面性,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二、总体目标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实施德育教育,继续在突出重点,抓出实效,创出特色上做文章。结合教育局和
13、我校20xx年的工作要点,加强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重点。确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抓住两条主线:养成教育、班级管理;转变三个观念:变灌输为活动渗透,变单方面为全方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取。全体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三、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一)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很多,简单一句话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因此,我们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做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遵
14、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内容和要求,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做文明小公民”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二)切实加强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小学德育纲要,全面建立“一个坚持、两个健全、三个寓于”的德育工作模式,全面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1、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2、(1)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加强德育工作领导。上学期末,学校成立德育领导小组,真正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主导地位。组长是林明校长,副组长是谢文霞校长、陈璐主任、王静老师,成员有唐晓俐主任等。德育领导小组每
15、月对各班和年级进行一次红旗班和红旗年级的评比。定期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状况,研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推动德育工作扎实开展。要围绕“铸高尚师魂”工作重点,强化师德建设。首先,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的突出地位,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学习,通过持之以恒的师德建设,促使广大教职工不断增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其次,强化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爱岗敬业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在抓好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思品教育的重要任务,班主任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具体要做到“
16、七要”:期初要制订合理、确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期末要做好班级工作总结;带班要做到“三到位一跟班“(即早读、课间操、班会要到位,凡班集体活动要跟班指导);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谈心咨询,培养良好班风;每学期要组织一至两次有特色、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队会;要做好家访工作,每学期至少与家长联系一次以上,并做好记录;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确立“全方位”的思想品德教育观,积极鼓励、推动和协调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2)健全德育制度,加强德育管理形成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学生自我育人为一体的、科学高效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做到学校规划,实施有措施,工作有行动,使整个德育
17、工作出现“人人主动参与、人人都是德育形象、事事都是德育资源、处处都是德育阵地”的局面。首先,对教师的管理。结合新形势,以“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突破口,落实好相应的管理制度,如班主任工作责任制、教师岗位职责等。并把评优、评先、晋级等与岗位业绩挂钩,优者上、劣者汰。学校将根据有关规定建立表彰制度,在每学年第一学期末开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评比表彰活动,对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表彰奖励,并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其次,对学生的管理。以流动红旗、示范生评比为突破口,本着“小处着眼,点滴入手”的原则,少先队要进一步完善学校一日常规检查评比细则,学校成立文明中队评比小组,建立常规评比、督查制度。各班师生要充
18、分认识流动红旗评比对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做好充分准备,从开学抓起,并做好记录工作。做到学生学有方向,教师导有目标,学校查有依据。评比结果每月一公布,做到每月小结并举行授旗仪式。3、德育工作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寓于课外活动及寓于校园文化之中,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1)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本学期,学校将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倡青年教师大胆创新,把各科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各科自身特有的思想政治道德内容,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19、。(2)活动渗透。各班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开展各项活动。一要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爱祖国、爱人民、团结友爱等方面教育。二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三要以少先队主题活动为切入点,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空间。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春游远足、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科技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切实予以保障。各班要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措施。从实际出发,到德育基地开展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3)校园文化渗透。继续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要认识到学校是育人
20、场所、文明场所,不能留有任何“死角二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力求让每一处场所、每一面墙壁、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搞好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教育阵地,发挥校园广播优势,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形成各方位、多渠道的工作格局1、加强家校联系,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交流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动向,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并关心支持家庭教育,要承担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教育方式
21、,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和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办好家长学校,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实时向学生家长通告孩子家庭作业、在校表现、测验成绩等信息,做好与学生家长沟通工作,形成教育合力。2、健全社区教育网络,把德育工作面做宽。继续多方联系,发挥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功能,加强社区教育工作,多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实践基地等地方参观,充分发挥社区在学生思想教育和校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四)把德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要以肯定教育的整体性为前提,不能孤立地去实施教育,不能孤立地把德育作为一项单独的工作去强化,而要处理好各育之间的关系,寻找各育之间内存的联系和规律性的东西,然后相互融合
22、、相互渗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有全面长期的考虑,将学生入校到离校这一段时间统合起来考虑、安排,充分发挥德育的特有作用,切实把德育工作抓出实效。【篇四】小学生体育锻炼研究的核心概念【摘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侧重于以学生身体发展为中心,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本文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系统的了解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从中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供同仁参考。【关键词】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课外体育锻炼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与体育健康课相辅相成,是
23、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它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有效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本文试通过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1研究对象与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10所学校的中小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2份,回收率为97.3%,其中有效问卷279份,有效回收率为95.5%,问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调查结果所获数据进行了常规的归类统计和分析处理。2调查结果与分析2.1 中小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总体认识大多数中小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是比较喜欢的,且有近1/3的学
24、生是非常喜欢的,同时非常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男生普遍较同年级段的女生要高,这与中小学阶段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相吻合的,这说明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同时调查还显示毕业班的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明显少于非毕业班,这显然与其面临毕业升学的压力有关,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时间,也不敢将课余时间过多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上来。2.2 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1. 2.1中小学生参加早操与课间操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每个学生每天(下雨、停电等特殊原因除外)都进行课间操锻炼,进行的场地也都是在学校,并由学校集体组织进行,这说明课间操早已引起学校和广大学生的重视,并能够有规
25、律的进行,成为学校管理的一种常规。但课间操的形式比较单一,大都是以广播体操为主。由于中小学生大多以走读为主,学生早上时间比较紧,故参加早操锻炼的学生大多都是住校生,所以学生在进行早操的锻炼上有很强的针对性。2. 2.2中小学生在双休日及节假日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据调查,中小学生在双休日及节假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25.3%o同时,调查还显示,中小学生在双休日及节假日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通常是30分钟以内(36.5%)和30分钟至1小时(32.9%),每次参加完体育锻炼后,身体感觉大多很好,而感觉疲劳和差的较少,这说明广大中小学生对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这一关键性问题了解甚少,所以,在
26、体育锻炼过程中必然表现出较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加强体育锻炼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及宣传是十分必要的。2.2.3中小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时所选择的运动项目。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课的最大区别就是,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要比在上体育课有一个更大的自由度,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中小学生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体育锻炼时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依次是球类(包括篮球、羽毛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田径类(包括跑、跳、投等)、其他(如跳绳、踢犍、滑板等)、体操类(包括徒手操、技巧、攀爬等)、武术等,且各个年级段又有所不同,但球类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3结论与建议3. 1结论各中小
27、学两操都正常的开展,但由于形式单一,管理不当等原因,参与锻炼的学生达不到理想的锻炼效果,而且与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的时间相距甚远。各中小学虽然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课外体育锻炼,但由于受到传统的学习理念的影响,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引起学校领导、老师的足够重视,开展的体育锻炼效果不容乐观。3.2建议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包括体育教研组,都应充分认识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把其当作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来抓,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提高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加大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全体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课外体育
28、锻炼中的作用,切实、认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将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主动配合、协调学校各部门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与管理,同时,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对在校内进行的课外体育锻炼更应加强其组织与监督。学校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锻炼,这样学生在活动时导致行为上对体育锻炼的爱好,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养成。参考文献:1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国.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52-77.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34-2473屈杰等.湘西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体育学刊.2001,8(3):99-1
29、014吴家琳,吴维娜,蔡永健.广州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月.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7(4)505-507.5戴敏华.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JL辽宁体育科技,2003.(4).6程小坡,黄杰.对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3)87-88.【篇五】小学生体育锻炼研究的核心概念一、指导思想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狠抓教育思想更新,课堂教育改革,教育方法创新等关键;以足球活动为突破口推动全镇足球活动进一步普及。加强校运动队建设,促使各项训练再上
30、一个台阶,争创更辉煌的业绩。二、目标任务:1、认真组织、开展好冬季三项竞赛,进一步掀起冬季健身热潮。2、足球队刻苦训练,进一步提高技战术水平,继续在金坛市小学生足球比赛中夺冠。田径队保持甲级队称号,团体总分力争进入前八名。3、认真组织落实好校运动队伍的建设,继续抓好一支足球队,一支田径队的建设,认真开展训练。4、继续组织好校男子足球联赛,认真做好选拔工作,发现优秀足球苗子。三、主要工作:1、广播操、足球操及队列整训。2、校田径队、足球队每天正常开展训练。3、组织校级足球联赛。4、组织足球队外出交流比赛。5、组织一至六年级足球操比赛。6、组织好足球队参加金坛市足球比赛。7、组织好田径队参加市小学
31、生田径运动会。8、编好足球教学教材。四、具体工作安排:九月份:1、足球操、广播操整训。2、校运动队开始训练。3、组织校六年级男子班级足球联赛。4、制订好体育课计划、运动队训练计划。5、参加金坛市小学生田径比赛。十月份:1、组织足球队开展基本功、身体素质考核。2、开展四、五年级班级足球联赛。3、开展班级足球操竞赛。十一月份:1、开展三年级班级足球联赛。2、组织好足球队外出交流比赛。3、开展足球班足球对抗赛。4、期中考核。十二月份:1、组织校队足球技战术竞赛及考核。2、组织校足球队外出交流比赛。一月份:1、组织预备队进行交流比赛。2、加强队进行以技战术为主的训练,进行基本技战术考核。3、期末考核。
32、资料归档。二月份:教研组工作总结,制定下学期计划。【篇六】小学生体育锻炼研究的核心概念同学们中的近视眼、小胖墩日渐增多,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体育锻炼。同学们大多喜欢上体育课,可是同学们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展开了调查。一、调查的方法:1.调查、走访同学及家长,了解同学们的课外体育运动情况。2.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二、调查情况:XX班共36人。每周运动次数两次及以上的7人,一次的8人。运动方式上,男女生有差别。男生以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骑自行车为主。女生以散步,和父母打羽毛球为主。全班大约60%的同学没有运动的习惯。三、家长的看法:1 .支持孩子
33、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的看法:(1)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孩子的成长。(2)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2 .不支持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的看法:(1)认为学习更加重要,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2)担心体育锻炼中的安全问题,担心孩子受伤。四、体育锻炼的重要性:1 .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例如:球类运动可以锻炼我们手脚的运动能力和反应能力,长跑可以锻炼耐力。2 .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我们良好的个性。它使我们正确地面对失败和挫折,在竞争中形成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个性。3 .体育运动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增进了友谊,学会了团结协作。五、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小学生体育锻炼研究的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