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必备.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必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3)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4)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综合国力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人民生活方面:我国城
2、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3)国际影响力方面: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到共建“一带一路”,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3 .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4 .为何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要依靠改革开放。(2)新时代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将改革进行到底;(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5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 .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为什么要共同富裕?(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
4、奋斗目标。(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7 .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党和政府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8 .怎样正确认识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9.为何要坚持创新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 1)创
5、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 2)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3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4 4)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5 5)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6 6)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10 .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11 .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6、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12 .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对创新的重要性)(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13 .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
7、勤劳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14 .青少年怎么创新?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1)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2)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3)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4)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5)要拓宽思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6)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1.什么是民主?民主的实现靠什么?民主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实现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15
8、社会主义民主是怎样的?什么特点?新型的民主?(1)是种新型的民主,从中国社会生长出来,是有生命力的。(2)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目的是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1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17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民主形式!(1)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2)协商民主,决策时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
9、意见。18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有哪些?(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19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
10、进工作,防止权力滥用,也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20 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1)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21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要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22 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1)要自觉遵守宪法;(2)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
11、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要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23 .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生活?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通过合法途径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合法权益。IL法治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4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
12、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25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6 .政府的作用和宗旨:作用:一方面,管理社会事务;另方面,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权力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27 .法治政府:(1)含义: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2)核心内涵:依法行政。28 .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3、?(1)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29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和公民分别应怎样做?(1)政府:A.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B.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30 .全面依法治国:(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要求(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1 .怎样厉行法治?依法治国的具体做法:(1)社会成
14、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做守法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32 .建设法治中国,为什么要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33 .建设法治中国,青少年怎么做?(1)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2)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3)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4)向人们大力宣传法治知识和重要性;(5)坚决同破环法治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