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发言材料、学习心得.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61167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在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发言材料、学习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3年在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发言材料、学习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3年在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发言材料、学习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3年在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发言材料、学习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3年在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发言材料、学习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在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发言材料、学习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在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发言材料、学习心得.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在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发言材料、学习心得第1篇,共7篇2023年有关新时代“枫桥经验”研讨材料及心得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创新社会治理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一重要表述,对XX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当前,XX市正处在科学发展、负重赶超的关键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

2、,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动力。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的缩影,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事关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完善,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随着改革深入、经济结构变革、社会结构变化、城镇化加速等一系列发展进程,集体和单位的人员流向社会,农村人口进入城区,人口流动增大,村变社区、村民变市民加快,造成基层组织缺失、管理网格缺失,给社会治理带来诸多挑战。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对于社会治理尤其是社区治理的重要指示,以加

3、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和创新XX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要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社区党组织在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社区治理改革中,我们必须加强和改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以推进社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目标,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区域化党建为纽带,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攻坚克难的核心作用。二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4、,我们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近年来,XX市从人民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在“五禁”、厕所革命、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有效改善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社区治理改革仍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要紧紧抓住小区物业这个牛鼻子,进一步推广准物业管理等创新办法,完善好“保姆式”、“点菜式”服务体系,让百姓享受社会治理的美好成果。三要以双提升为抓手,创新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目前,XX市正在推进市、镇(街)、村(居)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完善了基层调委会、“两代表一委员”等参与的多元矛盾化解机制;推进雪亮工程全覆盖,打造

5、立体化、数据化治安防控体系,城市管理体系力量向社区倾斜,运用法治化、市场化手段整治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不断创新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四要加强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塑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形态。社区治理改革要加快建立健全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XX市将军文化、乡贤文化等精髓,深化拓展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五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健全社区服务功能。共建共治共享,核心是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重

6、点是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群众等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健全社区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目前,XX市已培育了一些与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从“战鹰突击队”的义务巡逻,到“雷锋车队”的志愿服务,共有20余个社会组织加入社区治理工作,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已渐渐显现。我们还要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引导的力度,同时要注重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作为社区治理的突破口,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第2篇XX单位中心组2023年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研讨交流材料、心得体会深化共治善治理念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随着

7、城市化进程的推进,XX区居住人口和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传统条块分治、多头管理的体制难以与之匹配,诸多领域的问题也难以发现和有效解决。针对这些新情况,XX区结合自身实际,在全区建立组织、综治、民政“三位一体”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探索基层集成治理新路径,让小单元治理模式支撑起精细化治理大格局,走出了一条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改革之路。一、在网格中保平安。一是建立以两长四员为骨干的网格队伍。按照每500户划分一个网格的标准,共划分了542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一名网格员,网格员由社区党组织专职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工等兼任,统一接受社区党组织领导,负责网格内的各项信息收集及管理。每个网格包含若干

8、个楼栋,每个楼栋设立“两长四员”,“两长”即党小组长、楼栋长;“四员”即文体员、治安员、卫生员、联络员。“两长四员”是居民推选产生,由在社区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和居民代表担任。二是入户走访,建立居民基本信息库。目前,网格员在楼栋长和党小组长的配合下,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题的“五个百”服务活动,入户走访所管辖网格内的居民,对辖区内居民进行了人口信息网格化采集,建立了居民基本信息库,其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房屋信息、综治维稳、流动人口信息、居民健康信息、老年人口信息、社会保障信息等,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为创建平安社区奠定基础。三是

9、整合资源,联防联控保平安。社区每个楼栋都设有治安员,协助社区综治办、警务室维护小区治安,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网格员汇报;网格员每周都要入格走访、巡逻,及时掌握网格内情况,防患于未然。同时,将物业公司的监控系统、治安巡逻队、社区保安、保洁人员纳入社区联防,实现联防网络全覆盖,无死角。二、在网格中促和谐。一是利用网格平台开展平安建设宣传。社区除了通过集中开展讲座、粘贴宣传海报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安防宣传外,每个楼栋的“两长四员”配合网格员将反邪教、安防“二十一点”等知识送入居民家中。通过网格化管理,将平安宣传落实到每户居民,扩大宣传普及面,增强宣传力度,营造家家拒绝邪教、拒绝毒品、遵纪守法、崇尚科学

10、、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围。二是利用和谐社区议事会化解居民矛盾。为了协调解决社区中的各种纠纷,社区综治办牵头成了由警务室、居委会、物业公司等部门组成的和谐社区议事会,引导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体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共同协商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区域自治管理。同时,将党建、劳服、计生等18个部门的政府服务下沉到社区网格,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三是利用文体活动引领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文体员挖掘社区内有艺术特长、爱好文艺的居民,引领他们参与社区文化生活。社区内组建了秧歌队、书画社、合唱队等文团组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居民积极参与,乐在其中,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三、在网格中惠民

11、生。一是开展“四上门活动。网格队伍通过开展政策救助上门送、家庭困难上门解、邻里纠纷上门调、社区活动上门请“四上门”活动,推动社区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二是推行首问负责制,行政代理制。社区综治中心以便民为主线,在“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推行“首问负责制,行政代理制”,让群众张嘴、党员干部跑腿,真正把方便留给群众。三是印制民生连心卡。将社区干部、管片民警及各种便民服务电话印在卡上,居民只要拨通上面的电话就可以第一时间得到社区干部、管片民警的帮助,享受居家生活的便利服务。四是建立虚拟居家养老一键通。通过建立虚拟居家养老“一键通”服务系统,让社区老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

12、家政物业、商品配送、应急救助等服务。五是建立1510便利生活服务圈。通过农超对接、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社区文体设施开放等多种方式,让居民步行15分钟以内就可以解决买菜、就医、文体活动等10种基本生活需求,群众生活更加便利,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第3篇某单位中心组在集体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研讨材料及心得体会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X区长期以来,XX区因争夺渔场、砂场、湿地、草洲等权属利益引发的纷争不断,时而引发群体性械斗。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90年代,湖区发生群体性械斗事件30余起,造成18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严重影响湖区安全稳定。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来,XX省委、

13、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好、发展好枫桥经验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XX的工作目标,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推动纠纷就地化解,实现问题不出湖区,建设了基础更牢、秩序更好、水平更高的平安湖区。15年来,湖区未发生规模性纠纷械斗和有重大影响的治安问题,既保护了一湖清水,又维护了一湖平安。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融合联动治湖“枫桥经验”的核心是坚持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早在2003年,省综治委就敏锐地意识到,解决XX区的问题,必须在调动地方、部门两方面积极性基础上,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力量,实行多方共治。同年,省综治委召集湖区周边3市、12个县(区),协调省直8个部门,每年召开一

14、次年会,制定了边界联谊联防公约,并在实践中,将“联谊联防”机制,逐步创新发展成“联谊、联防、联调、联治、联建”五联机制,建立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综治大平台,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综治信息网络,湖区12个县(区)涉水乡镇、村组、船(渔)民间及重点水域、重点部位,布建了近千名信息员;建立了湖区渔民、村民、船工等“百姓档案”;开展了“十船联防”和“十户联防”、“结对联防”、“村组联防”等多种形式的联防活动,各县均将数百名县直单位领导,以“综治特派员”身份,派回原籍所在村,协助做好稳定工作;在各村设立一个集综治、调解、信访、民政、民族管理为一体的“村民说事室”,形成“群众说事、干部理事、集中议事、及

15、时办事、定期评事、监督查事”的“六事”运作模式,将100%的矛盾纠纷解决在湖区。二、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湖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构筑社会底线、定纷止争,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基本要求之一。2016年6月,省综治办坚持依法治理的理念,牵头组织省公安厅水警总队、省渔政局、省水政监察总队、省地方海事局、省林业厅及南昌、九江、上饶3个设区市相应执法部门人员,在新建、都昌、鄱阳、余干四县区交界,矛盾纠纷多发的XX设立省、市联合巡逻执法点,湖区重点水域新建、都昌、永修、鄱阳、余干5个县(区)设立县(区)联合巡逻执法点,开展驻岛(点)巡逻,现场发现问题、查处案件、调处纠纷。最大限度地推动湖区执

16、法力量向水面一线前移,强化对湖区重点水域的巡逻查控和现场执法力度,第一时间将各类涉稳问题化解在初始状态和水面一线,防止发生重大案事件。形成以省级蛇山执法点为中心,新建、永修、都昌、鄱阳、余干5个重点县(市、区)联合巡逻执法点为支撑,地区互动、部门联动、遥相呼应、互为支援的“1+5”湖区动态巡逻防范网络。探索出了整体防控、联合执法的“依法治理”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湖区社会治安呈现出历年来最为平稳的局面。三、构建防控体系,实现智能治湖“智能化+社会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升级版。在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尹建业同志亲自推动下,XX省按照“智能化+社会治理”的思路,在湖区启动了信

17、息化智能化建设。2018年3月,省财政投入2131.90万元用于建设XX省级联合巡逻执法办公用房,联勤指挥中心的同时,专门建设了无线应急通讯专网、雷达监控等智能系统,并沿湖12县(市、区)全部完成湖区渔港码头,重要河道、桥梁视频监控建设3年规划,累计建成监控距离5公里以上高空瞭望摄像机11个,108OP高清摄像机73个,形成了立体化智能防控网络,近3年来,通过智能化防控协助查处各类案事件400余起,查处非法采砂、非法捕捞船只350艘,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形成了强大的社会震慑,提高了治安掌控力。四、力行党建+基层,强化保障治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优势在党建,力量源泉在基层。省综治委在推进湖区治理

18、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为引领,通过强化政治、经费、制度保障,不断夯实湖区治理的基层基础。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出台了XX区联谊联防工作规范(试行)和XX区联合巡逻执法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固化了近15年来的湖区联谊联防工作经验,明确了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执法部门的权责义务,为湖区治理提供了长远可靠的制度保障。强化经费保障,省财政每年下拨100万专项经费保障湖区联合巡逻。2018年底前,省市联合XX巡逻联勤指挥中心将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起,还为省级联合巡逻人员统一购买岗位执法责任险,有效解决湖区涉水执法安全风险高的问题,全力保障执法人员依法履职、担当作为。强化政治保障,广泛开展湖区重点乡村支部共建活动

19、,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要求,推动各涉水行政执法部门在XX区矛盾纠纷多发的重点乡村开展支部共建活动,签订党支部结对共建协议,建立“平安湖区群,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基层党员第一时间了解治安情况,传递维稳信息,组织开展联谊座谈活动,达到了以党建联群众,以党建促交流、以党建促稳定的目的。第4篇2023年X单位中心组专题学习枫桥经验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一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枫桥经验”既是我国政法综治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也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的金名片。新时代“枫桥经验”蕴含了丰富的法治元素,与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国特

20、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强的时代,也是多元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国家治理能力不断面临挑战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直面新时代的多元社会矛盾,坚持以法治化解机制取代人治化解机制。究其着力点,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立法机制;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执法机制;三是践行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司法机制;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普法机制。“枫桥经验”是植根于中国基层社会中专群结合的治理经验。它通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及时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从基层治理经验发展为依法治理的典型模式,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一、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一)枫桥经验的时代传承与实践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毛泽东同志于1963年11月对此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枫桥经验”,并提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高度重视,2003年主政浙江时就不断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2

22、013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为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又再次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枫桥经验”意义重大,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好经验。五十多年来,“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在坚持中不断发展,在变化中不断创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枫桥经验”是诞生于特定地域的基层社会治理具体实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以下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基本理念发生变化,逐渐发展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不局限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宗旨;二是转变为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而不仅仅是基层预防化解矛盾的具体做法;三是从群防群治转变为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

23、制;四是增加了心防的内容,健全了“人防、物防、技防和心防”的社会风险防控体系转变;五是基本方式发展成为了智慧治理;六是目标价值从社会治安转变为“大平安。正是这些变化赋予了“枫桥经验”丰富的时代内涵与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和法治中国的推进相一致。由此,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一与时俱进的法治概念应运而生。(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蕴含的法治元素新时代枫桥经验产生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大背景,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丰富发展和创新的。这蕴藏着许多法治元素,既包括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包括了一些具体的法制建设。有学者指出,“枫桥经验”虽是来源于具体地方治理的实践,但既有促进新

24、时代中国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的创新性价值和实践意义,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社会基因和法治土壤。据此总结为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的法治模式,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要求的应有之义。1.依法治国要以人民为中心“枫桥经验”的核心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目标,“发动和依靠群众”是根本途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灵魂和精髓。毛泽东同志在1963年11月与公安部负责人谈话时就明确指出做好群众工作能够有效维护社会治安。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新时代“枫桥经验”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

25、群众路线与法治精神的结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如果将群众作为工作对象和工作客体,就违背了其实质,正是由于其解决了“为谁治理、治理为谁”的问题,通过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塑造和培育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进而深化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2 .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基层社会治理不仅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治理的难点。创新是“枫桥经验”的灵魂所在,根据不同时期形式任务的要求,其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蕴涵的法治意识不仅体现为民众对国家法律的遵守,还体现为民众对村规民约等软法规则的尊崇,促进了群众自治与国家法治的相互融合。党的十

26、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中就明确指出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等社会自治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规范引导基层民众增强法治意识,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努力在基层推动实现依法治理。至此,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了从基层预防化解矛盾的具体做法到基层社会依法治理模式的飞跃。3 .良法善治的价值取向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共建共治共享“大平安”的新经验。新时代的平安建设要求疏导社会情绪、化解矛盾纠纷,管控社会风险,扩展了“枫桥经验”的社会效应。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人民群众对平安和谐的要求也从安全感提升为幸福感,构建社会充满活

27、力、和谐有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平安格局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追求。这也契合了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良法善治的价值取向。(三)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的内在联系“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问题”是“枫桥经验”的突出特点,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基层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全过程,这体现了“枫桥经验”在源头上和根本上预防化解矛盾。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的典范,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具有很强的制度优越性。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通过整合

28、化解矛盾的社会资源,构建多元参与、相互强化、合作治理的解纷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体系。从内涵丰富、理念先进、生命力强大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大有裨益。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一切工作必须具备的底气和勇气,是“四个自信”的具体体现。二、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完善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立法机制社会矛盾的本质是人际关系的冲突,而法的本质则是人际关系的规范与调整。因此,社会矛盾的形成与既有法律规定的内容紧密相关,科学立法是以法治机制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首要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29、。”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多元社会矛盾的发生集中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因此,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局面的目标来看,目前应重点针对公共服务保障问题完善立法机制。要重点针对公共服务保障问题,完善化解民生领域社会矛盾的立法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这些短板和难题,恰是多元社会矛盾发生的集中地,因此构成社会建设领域立法工作的针对对象。完善化解民生领域社会矛盾的立法机制,应围绕重点、有的放矢,在源头上保障发展成果共享与社会和谐稳定。一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达成为契机,抓紧在国家层面实现居民基本养老

30、、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的法律化,防止地区性打折扣现象、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二是针对全国范围内都很突出的失业、失地、失房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在充分掌握民情民意的基础上科学、民主立法,遏制由三失现象引发的暴力事件和刑事案件增多的趋势。三是对目前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行业规定进行立法规范,从而减少和化解群众在医疗、择校、从业等领域遭遇霸王条款或奇葩协议引起的冲突。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执法机制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而执法主体及其活动必然以某种特定的政治立场为前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31、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这一重要论述,为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执法机制提供了政治立场的基本遵循。要科学民主开展行政决策,在源头上避免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执法机制,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科学民主开展行政决策。一是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为执法活动奠定充分的民意基础。2012年,江苏启东排污决策引发严重暴力冲突等事件说明,一些行政机关罔顾民意,甚至刻意压制群众呼声而武断决策,是造成党群关系紧张、政府声誉受损的重要原因。

32、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需要开展一系列密切沟通群众与行政机关信息传递的工作,如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在综治工作室、工作站、综治中心搭建群众意见建议表达平台;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组织开展下访、巡访、约访、暗访活动;发挥电话、微博等各种自媒体在传播群众诉求中的及时性功能等等。二是在充分收集民情民意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论证程序、公开的听证程序、谨慎的试验程序、及时的反馈程序和务实的修正程序等进行行政决策,最大限度地在源头上避免和建设社会矛盾的发生。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提升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要求,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作为法定环节,以确保决策制度

33、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四、践行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司法机制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有效化解新时代的多元社会矛盾,必须与科学立法机制、严格执法机制紧密衔接,完善公正司法的矛盾化解机制。完善这一机制,前提性任务是排除行政机关越权干扰,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作为明确规定。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一是要

34、坚决清除一些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通过写条子打招呼等明示暗示手段干预司法公正的现象,对干预司法现象实施记录、通报、责任追究、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制约措施;二是要针对行政诉讼理顺司法关系,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的制度,并保障行政机关尊重和执行法院生效裁判,从而消除群众对官官相护灰色文化的恐惧疑虑;三是要建立健全司法机关履行法治职责的保护机制,防止法官、检察官因为拒绝执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意志而遭受不公正待遇现象的发生。开展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改革、审判权与执行权相分离改革等,从而为其独立行使职权奠定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保障公平、高效、廉洁司法,为多元社会矛盾化解构筑正义的终极屏障。习近平同志曾指出

35、,“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2017年6月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聊城于欢案”二审判决,认定于欢属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有期徒刑5年。判处做出后,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的普遍认可,这一案例可以视为通过公平高效廉洁司法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的新近范例。为多元社会矛盾化解构筑司法屏障,首先,要求司法公平。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开展司法活动;推进司法公开,广泛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防止暗箱操作行为(例如,在上述于欢案二审过程中,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就采取了微博直播的方式通报庭审相关信息)。其次,要求司法高效。超时羁押、超时讯问、久拖不决等低效违规司法行为,以

36、及判决执行难、当事人“赢了官司输了钱”等消极现象的存在不但损害了司法威严,而且容易引发更加严重的社会矛盾。因此,司法公正要遵守法定时限,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刑事案件中,则要紧密追踪技术进步努力侦破悬案,从而对不法分子施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震慑。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普法机制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法治二良法+守法”的著名公式,而启蒙思想家卢梭则进一步提出“真正的法律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刻在人心中”的著名命题。尽管二者处于古代和近代社会,但其思想中却包含现代法治建设的普遍性规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

37、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完善新时代化解我国多元社会矛盾的普法机制,必须以促进全民自觉学法、懂法、信法、用法、守法为落脚点,营造以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的社会氛围。2018年1月5日,罗某阻拦G1747次列车合肥站发车事件引起网络的热议。当时,罗某因其丈夫尚未上车便强行扒阻车门,导致列车晚点。合肥铁路公安认定罗某的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违法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其做出处理(当然,在事后的网络舆论中,也有关于高铁准点发车规定与乘客在特殊情况下发出紧急请求之间关系的讨论,此属上文分析的立法和执法问题)。综合来看,这起矛盾冲突事件

38、(又如,2016年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公园游客赵某擅自下车,导致被东北虎袭击致死事件引发的法律纠纷),主要是暴露了我国部分公民法治观念淡薄、生活中惯于任意行事的客观现象。新时代的法治中国建设迫切要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就着力点来看,一是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宣传、党团活动、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文艺创作表演等方面入手,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法治思维,塑造广大群众的法治习惯、法治行为,营造全民守法的精神氛围;二是针对妇女、儿童、学生、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等具体群体,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关部门法的宣传普及。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

39、的社会心态”的要求,特别给予相对弱势人群以法律帮助,引导其理性看待生活困难,防止极端行为的发生;三是充分利用公共舆论平台、网络媒体的高效传播效应,对公民违法行为(法定不宜公开的除外)进行客观的陈述和负面的评价,从而惩前宓后、警示其他公民消除侥幸心理。例如,近年来,我国城市公路两侧大屏幕滚动播出交通违法当事人行为信息(酒驾、逆行、超载等)、闹市区大屏幕滚动播出商业失信当事人行为信息(俗称“老赖”)的宣传措施,发挥了直观而深刻的普法作用。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普法机制,还要强化“关键少数”的法治信仰,树立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依法办事的行为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

40、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面对新时代,我国客观存在的多元社会矛盾,需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各个环节着手建构完善法治化解机制,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特别是化解矛盾冲突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具有很强的制度优越性。未来应进一步整合化解矛盾的社会资源,强化多元参与、合作治理,通过立法保障和司法的引领,构建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体系。这不仅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的路径选择,也是贯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国家、

41、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的应有之义。第5篇专题学习2023年新时代“枫桥经验”研讨交流材料、心得体会一用诉前调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维权意识提高,大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涌入司法渠道解决,法院案多人少、不堪重负,群众诉累重、维权慢,一些矛盾纠纷由小拖大、由易变难、由民转刑、由诉成访,给平安法治XX建设带来新挑战。针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XX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完善矛盾纠纷诉前调解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促使矛盾

42、纠纷以调解形式解决,逐步实现了由“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向“诉调多元化、矛盾身边解转变,打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XX版。一、变事后维稳为事前维权XX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综治维稳法治建设第一责任,着力构建多方参与、多方协作的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工作格局。XX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矛盾纠纷诉前调解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任主任的全市矛盾纠纷诉前调解多元化解委员会,全面加强对诉前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XX将诉前调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政府采购服务,保障诉前调解工作需要;把诉前调解多元化解成效纳入年度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确保任务分解到最基层,责任传递

43、到最前沿。与此同时,XX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规定,明确诉前调解适用范围、工作流程、监督管理等,全面规范诉前调解工作。全市各基层法院依托诉讼服务中心,成立速裁庭构建起完善的诉前调解工作体系。XX司法行政部门着重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及调解员的选聘、培训、教育、管理工作,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主动引导被代理人进入诉前调解。XX公安、人社、卫计、房管等部门则充分发挥主管部门作用,指导推进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物业管理等专业调委会建设,参与处理相关矛盾纠纷,实现诉前调解工作专群结合。二、变多头办理为一站受理为实现高效运行,XX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和司法资源,建设诉前调解指挥中心和案件中心。按照“一站式受理、组团

44、式服务、信息化收集、专业化调处、全程化跟踪”工作模式,XX依托综治中心建设诉前调解指挥中心,整合部门业务骨干、人民调解员和驻中心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综合采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在线调解、诉调对接和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依法主动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矛盾纠纷成诉成访。XX在各县(市、区)基层人民法院建设诉前调解案件中心,实现与指挥中心有机对接,对进入法院的民商事案件进行登记、分流、调解、指导,通过诉讼风险提示、司法结果预判、专家团队调解、司法现场确认等工作,引导案件当事人由诉转调;需要其他部门参与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报请矛盾纠纷诉前调解指挥中心协调化解。XX还重点加强物业、医患、交通事故

45、(保险)、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矛盾多发易发的6个行业性纠纷诉前调解平台建设,在各乡镇(街办)建设矛盾纠纷诉前调解指挥分中心、社区(村)建设诉前调解工作室,将诉前调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借助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XX不断建立完善诉前调解与案件当事人心理咨询、困难救助等对接联动机制,及时为案件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服务。三、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在完善落实领导干部每天轮流接访制度基础上,XX狠抓领导干部牵头包案化解,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XX整合辖区律师事务所和律师队伍进驻诉前调解中心轮班开展法律服务,同时聘请有调解经验的专家学者组建诉前调解专家学者库,针对专业问题提供线上咨询和现场调解

46、服务。为保证诉前调解力量,XX各诉前调解委员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录专职调解员、各乡镇(街办)邀请退休干警和五老人员组建志愿者调解队伍、各社区(村)选聘一加匕乡贤社贤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依托大数据、互联网、视联网,XX实现诉前调解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工作互动,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法院以及律师、专家等可实时对诉前调解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司法远程确认、在线电子签章,提高了调解权威和效率。XX还研发了矛盾化解督办考核系统,将各调解组织纳入矛盾纠纷诉前调解专用网络统一管理,实现矛盾纠纷分流督办、指导协调、数据统计、督办考核“一网通”。四、变疲于应付为群众满意矛盾纠纷诉前调解多元化解契合了新时

47、代群众对公益维权、便民和谐、权威高效的新期待,群众对平安XX、法治XX建设的满意率不断提升。在诉前调解中心,大多数当事人不花一分钱,经专业调解能迅速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较快达成和解。与此同时,大量案件通过诉前化解,XX的法官们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办理复杂疑难案件,提升司法效能。通过诉前调解,XX让工作人员强化了法治思维,对涉稳、涉众、涉企等案件综合施策依法依规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地防止此类案件简单导入司法程序,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2023年度关于学习践行“枫桥经验”研讨发言提纲把握五大关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

48、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枫桥经验”是XX的“金名片”“常青树”“传家宝”,更是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笔者认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应准确把握“五大辩证关系”,使“枫桥经验”更具生机活力。正确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维稳为主责的关系。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是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如果把维稳与维权两者对立起来,利用“高压政策”落实维稳措施,表面上好像“化解”了一些社会矛盾,实际上形成了“维稳怪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要始终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要采取“柔性维稳”措施,“钝化”社会矛盾和纷争。尤其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要在正确处理维稳与维权的关系上狠下功夫,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和创新基层民主协商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