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篇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讨论发言提纲.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62817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篇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讨论发言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篇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讨论发言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篇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讨论发言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篇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讨论发言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篇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讨论发言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篇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讨论发言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篇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讨论发言提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八篇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讨论发言提纲第一篇,共八篇干部2023年度关于开展学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交流发言材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掷地有声,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听之热血沸腾、为之振奋。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这个无限接近中国梦的时代,中国青年需要用激情和理想,奋斗和奉献做出新的姿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责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五四精神,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好好工作,不断学习,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以天下为己任,与家国共存亡。只争朝夕,不负韶

2、华。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作为新时代青年人,我们要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新时代的青年能够不断成长,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奉献祖国、服务人民。作为青年人的我们,重任在肩,道阻且长,但我们每一个青年,都会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承担起属于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背景下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愿市中教育的青年教师们,携手并进,用奋斗点亮青春的灯塔!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作为学校团委书记,要始终把思想引领工作

3、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引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思想教育,让广大青年在感召下与党同心同行。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青年一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练就过硬本领,勇挑重担、拼搏奋斗,用青春和汗水投身到强国伟业当中。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青春需磨炼,人生需奋斗。新时代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书写无悔青春的奋斗篇章。Af第一洞XX单位党组中心组在关于开展学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研讨材料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

4、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对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边疆民

5、族地区要献力量、扬优势、补短板。凝聚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伟大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各民族共同的目标和愿望,要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各民族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以及保障国家总体安全上,都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责任;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文化资源,也将为我们发展文化事业、丰富中华文化宝库、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华儿女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在高质量发展上有担当。在我国坚持高

6、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国家加大沿边开放步伐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为边疆民族地区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如西部陆海新通道自2017年首趟列车发出以来累计开行2万列,成为推动中外贸易往来的经济动脉,广泛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广袤的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也为新材料新能源新产业基地建设,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边疆民族地区还要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上,自觉扛起使命担当。总之,边疆民族地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阵厉奋发,勇毅前行。力口快补短板强弱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

7、化的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功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边疆民族地区必将迎来新一轮建设热潮。Agf-/FR在深入学习贯彻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流研讨发言提纲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的底气;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

8、党员干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流砥柱,要增强斗争底气和本领,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增强斗争底气,这是基础和保证。困难挑战面前,有斗争底气才有打赢的自信与力量。底气足,则为人斗志昂扬、勇立潮头,遇事则披坚执锐、无往不胜。底气不足,则蜘蹦不前、畏首畏尾,让人心生疑窦、难以放心,必失之于软,流之于俗,毁之于形。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需强大的底气来支撑。人民是我们斗争的最大底气。要坚持斗争为了人民,把斗争贯彻到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之中,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迎难而上、向难而行、排难而进。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展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鲜明特质,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增强斗争本领,这是核心和根本。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正蹄疾步稳,新的长征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倘若缺乏斗争本领,便会遇到问题绕道走,碰上矛盾躲着走,一旦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就会脑发懵、腿发软、心发慌,轻则影响自身成长,重则贻误党的事业。斗争本领是成事之基、克难之道。只有在斗争中学会斗争,才能练就斗争本领。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

10、炼、专业训练,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要增强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善于从桅杆中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看透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好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要强化实践锻炼,锤炼斗争本领,佛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闯劲、“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拼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冲劲,多经历几次“风吹浪打”、多当几次“热锅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将斗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四篇深入学习贯彻2023年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言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

11、要求,把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怎么成功走出来的实现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并为之进行了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的。新中国成立,打破了小农经济对现代化的约束,废除了帝国主义特权,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和经济基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启动工业化,建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论断,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

12、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抓住全球化机遇,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是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

13、国特色和共同特征现代化是全世界的共同追求,必然有一般规律和共同特征,如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提升是现代化的重要动力等。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遵循这些共同规律,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有意标新立异、另起炉灶,而是因为中国的人口规模大,基本国情和发展环境复杂,是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后来者、追赶者,面临比先行国家更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要在一个相对压缩的时空内同时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必须大胆创造,探索新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14、、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都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关键是回答怎样把党的领导转变为推进现代化的发展效能。一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二是党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问题。三是党以自身制度建设引领国家制度建设,为现代化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四是党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形成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逻辑和社会主义逻辑的统一。一方面,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落实中国式

15、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让社会主义从思想、制度和运动,拓展为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新形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把人口规模转化为发展优势,超越西方少数人、少数国家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避免资本主导带来的两极分化、物质主义、生态破坏等问题;和平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超越了“国强必霸”的逻辑,体现了现代化发展的人间正道;社会主义制度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超越了以物质为核心的单一型文明形态。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和传统社会主义的双重超越。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的物质文明,

16、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的形态。我们的政治文明,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避免了金钱政治、议而不决、行为短期的弊端。我们的精神文明,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崭新形态。我们的社会文明,在党的领导下全体人民美美与共、各得其所,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同西方个人主义基础上的阶层固化、治理失序形成鲜明对比。我们的生态文明,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弘扬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打破了现代化和

17、文明形态的“西方中心论”,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实现人类千百年来共同追求的价值找到了更加具有普遍性的道路。第五篇某某单位党组中心组2023年在学习贯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发言材料同志们: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

18、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以及需遵循的关键原则和需处理的重大关系,为新征程上我们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根据研讨发言主题,结合分管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明确方向,加强前瞻性思考。方向决定前途。正确选择方向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来说至关重要。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直接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谋划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

19、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科学规划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编制“五年规划”和中长期远景目标,促进现代化建设阶段性连接和累积性提升。这些布局、战略、目标和要求,都是系统观念的结晶,对新时代各项工作起到纲举目张、引领方向的作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之中,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把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统筹起来谋划,紧紧把握当前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加强前瞻性思考,提高工

20、作的预见性,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确立道路,统筹全局性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系统观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各个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

21、有可能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的密切配合。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更加自觉地运用系统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谋划,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一步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坚持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把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锚定目标,确保稳定性推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2、,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稳定推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在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又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顶层设计的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既要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战略判断和决策,又要保持策略灵活性,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策略和方法,促进战略的原则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既要恪守正道,把稳舵盘,保持航向,又要革故鼎新,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全局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

23、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和统一,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又要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实现活力与秩序的动态平衡;既要坚持自立自强,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又要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不断拓展中国

24、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第六篇XX单位理论学习组在深入学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交流发言提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也是当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对于现代化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第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化是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第二种观点认为现代化是工业化的同义语,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第三种观

25、点认为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统称。第四种观点认为现代化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是代表当今历史时代的一种“文明的形式”。以上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现代化的特征和性质。因此,可以说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体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方方面面和各个层次上。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科技发展和市场机制,同时也涉及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社会福利等方面。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一个更加富裕、平等、公正、自由的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总之,现代化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经济、科技、政治等领域的发展,也涉及人类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26、因此,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1960年,各国学者在日本箱根召开会议,专门讨论现代化的标准问题,形成了著名的箱根共识,提出了有关现代化标准的八项指标:人口较高地向城市集中,整个社会日益以都市为中心组织起来;非生物能源高度利用,商品广泛流通,服务性行业发达;社会成员在广泛空间范围内相互作用,社会成员普遍参与经济和政治事务;村社和世袭社会群体普遍解体,个人社会流动性增大,个人的社会表现范围更加多样化;伴随个人非宗教地并日益科学地应付环境,普及读写能力;具有渗透性的大众传播网形成;政府、企业、工业等大规模社会设施的拥有,这些设施的组织日益科层化;各庞大人

27、口集团逐渐统一在单一的控制(国家)之下,各国之间相互作用(国际关系)日益加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格尔斯根据他对一些现代化国家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一套关于现代化标准的定量指标。这些指标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3美元以上;农业产值占GNP比重12%15%以下;服务业产业占GNP比重45%以上;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70%以上;识字人口的比重80%以上;适龄年龄组中大学生比重10%一15%以上;每名医生服务的人数1人以下;平均预期寿命70岁以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5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1%以下。那么,怎样实现现代化?这涉及现代化的道路问题。最初的现代化道

28、路是资本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英国是典型的例子,其工业革命从纺织领域兴起,但英国的资本主义却从农业领域兴起。在16世纪初期,英国的羊毛贸易和圈地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引发大量流民和治安问题。在欧洲现代化的进程中,环境污染、资源掠夺和破坏等问题也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两极分化和阶级斗争。这些矛盾通过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商品倾销、资本输出或移民、军事侵略等途径传递给欧洲以外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这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开始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但受到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制,因此必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在这样的国际关系格局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应运而

29、生。最早体现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以工业化概念替代现代化概念,从重工业开始实行高收入,主要依靠本国农民积累资金,这种模式建立在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公有制以及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的基础之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沿袭苏联模式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然而,苏联模式起源于战争与革命的历史条件,但社会主义力量成长壮大后推动了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可是许多国家并未及时、彻底地完成转变,不仅未能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反而使其固定化甚至僵化。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际,毛泽东同志较早意识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1956年4月,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了论十大关系。在这篇

30、著作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了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如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在生产者、生产单位和国家这三者利益方面,苏联模式过度剥削农民,影响了生产积极性;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权力过度集中在中央,抑制了地方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著作,提出无论学习苏联还是西方,都要符合国情。1964、1965年之交,我们党逐步形成了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使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重新谋划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会

31、见英中文化协会会长马尔科姆麦克唐纳时指出,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同年12月6日,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又对“中国式的现代化”进行阐释,即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之家”。“小康”在邓小平同志的心目中就是,人民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住房问题解决了;就业问题解决了,城镇基本上没有待业劳动者了;人不再外流了,农村的人总想往大城市跑的情况已经改变;中小学教育普及了,教育、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业有能力自己安排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犯罪行为大大减少。这便是一个人民生活比较殷实、经济社会全面发

32、展共同进步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雏形。新旧世纪之交,中国人民的生活从整体上达到小康。2002年党的十六大根据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制定了新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鉴于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任务已提前完成,2012年党的十八大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指的是什么?这是由它所具有的特征来决定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此作出了五条概括: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

33、、办事情,既不好高鹫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

34、,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

35、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以上这五个方面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概括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那么,我们怎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必须要有正确的发展战略。我们党形成了分“两步走”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36、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于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

37、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主要表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

38、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原则。这五条重大原则是对党和人民长

39、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宝贵经验的集中概括和科学总结,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内在发展规律的客观揭示和深刻把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引。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应对前进道路上的惊涛骇浪,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40、征程,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维护党中央权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就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就能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就能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

41、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灿烂的光明前景。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

42、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第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当前,我国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对外开放面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还不少,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动力和活力。第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

43、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埋头苦干,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用14亿多人的团结奋斗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

44、化。”这个论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由来,简而言之就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成果。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那就是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所以,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国式”是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密不可分的。换句话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国式”最突出的特征和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

45、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说明它没有违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的过程中继续探索和总结,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第七篇2023年学习贯彻以中国式现代化

46、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党的二十大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标志着我们党对于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路径,为教育领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充分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技强国是应有之义,人才强国是必由之路,教育强国是重中之重。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与争夺成

47、为焦点,科技创新与突破成为关键,时代越是向前,国家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就越发强烈,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要想培养大批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进而向着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的方向迈进的重要支撑。深刻领会科教兴国战略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

48、动,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着力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聚天下英才。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怀“国之大者”,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积极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

49、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方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努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国家实验室建设,积极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校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培养大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的人才。要积极融入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推动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大学生创新型人才队伍,着力形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要坚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