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心得体会发言和“四下基层”心得体会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员干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心得体会发言和“四下基层”心得体会发言.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员干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心得体会发言“四下基层”心得体会发言党员干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心得体会发言党员干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力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顶梁柱。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欲成大器,堪当重任,缺不了时间的沉淀,离不了实践的淬炼。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不可能一下子“直挂云帆济沧海”,总会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方法论”的重要性,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党员干部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持续完善自身的各种“技能装备”,扬起“成长成才”的风帆,冲破“
2、风浪”,到达“彼岸到随着“环境条件”不断复杂苛刻,需要“准确识变”,更好地保持战略定力。摸索是一种积累“经验值”,保持战略定力,获取成长成才的过程。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所以,走长路,走夜路,走弯路,必须在摸索中准确识变,在摸索中纠正行动偏差。党员干部要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实践转变为见多识广的认知,逐步摆脱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再去观察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能够在战略上准确判断形势,赢得其中的主动权,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比如在各种尝试中,如果失败了、走错了,就应该及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才能吃一堑
3、长一智,不在同一个坑里掉两回。并且,不断纠正行动偏差,避免后面“犯大错”,不去“栽大跟头”,使自己锻炼成长起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摸索中增长见识、增长本领,才能保持战略定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惧任何挑战,成为黑夜里的一盏“明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造就机遇,需要“科学应变”,更好地践行使命担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青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1984年8月5日,习近平同志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积极号召正定籍的暑期返乡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建功立业。在新的征程上,党的二十大已经擘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
4、既处于朝气蓬勃的成长时期,又处于大有可为的崭新时代。不仅要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还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托起乡村振兴的太阳。比如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渡难关,努力成为乡村的“建设者”和“代言人”。首先,要善于站在一名乡村建设者的角度上思考,多到田间地头望一望;多与村民群众聊一聊;多朝基地项目跑一跑,提炼和总结其中的想法、做法,为建设美好家园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其次,要从一名乡村代言人的身份出发,在不同领域中奔跑接触;在业务工作中创新思路;在交流借鉴中结合应用,多为农村争取物力、财力、人
5、力等资源,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在各种机遇中善于科学应变,才能更好地践行使命担当,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书写出星光灿烂的人生轨迹。随着“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扩大,需要“主动求变”,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最好体现,也是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最好表现。无论是一名青年,还是一名党员,都应当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努力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现实中,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难免存在一些服务不到位、不精准、不扎实等现象,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有些党员干部只专注于追逐“诗和远方”,却没有密切联系群众,忘记
6、了乡村发展,遗忘了农民生活;有些对民生热点、痛点问题缺乏深度认识,只是躲在一旁看好戏,坐在一旁笑哈哈,站在一旁瞧热闹;有些服务热情变“冷”,办事“不出门”,出门“不办事”;有些喜欢做“甩手掌柜”,在群众往返于各地方、各部门之间推三阻四。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实际行动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自己多想一点、多走一步,变工作服务的被动为主动,以热气腾腾的心态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还要在理论学习上,多下些真功、苦功,持续深化、内化、转化,提高自身的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能够在真假错乱的信息中辨别是与非,果
7、断激浊扬清,为人民真正立言,为群众传递声音。“四下基层”心得体会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以“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为主要内容的“四下基层”工作方法,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实现了闽东摆脱贫困的阶段性目标,描绘规划了宁德的发展蓝图,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四下基层”工作方法是我们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是党和政府有效联系、沟通、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体现了我党“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政理念。我们要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充分认识“四
8、下基层”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并在今后工作中持续推动,不断创新提升。“四下基层”是理清思路、谋划工作的迫切需要。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调查研究,反对那种不做调查研究,下车伊始便哇啦哇啦乱发议论的作风。他把调查研究既当作领导干部了解实际情况,为决策提供现实依据的重要途径,也当作党员干部改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措施。推进下基层调查研究这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既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条件,又是干部接受群众教育的有效途径,帮助干部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紧握工作主动权。“四下基层”是贴近群众、倾听群
9、众诉求的具体举措。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沟通民情的窗口。当时群众反映问题的方式以上访为主,信访工作以接访为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原有做法的基础上,转换思路,转变工作方法,改上访为下访,并进一步拓展延伸了工作内容,畅通了群众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他指出,关心、济助每一个需要关心济助的人,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J“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把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济助送进普通群众的家庭J“四下基层”是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脱贫效果的有效抓手。当年的宁德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滞后,
10、生活普遍贫困,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现场办公下基层有利于领导干部吃透县情、乡情、村情,是扶贫工作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通过这种形式,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更为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还对县、乡、村干部起到一个启发、教育、促进的作用。同时,也能促使上级部门克服官僚主义作风,进一步为基层服务。真正做到哪里有矛盾,那里就有党的干部;哪里有难题,那里就有人民公仆。“四下基层”是增进群众共识、凝心聚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选择。八十年代的闽东老区,基层文化生活贫乏,获得信息的方式单一,干部群众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存在理解偏差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基层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办实事;到农村中去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搞好形势教育,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疑虑,也是办实事。只有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形势教育,坚持用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教育、动员和组织群众,才能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