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73151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大班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弓箭的历史文化、知道弓箭的射程与弹性有关。2、发现弓弦和弓臂有弹性。尝试用各种小物件智造出有弹性的玩具3、体验玩弓箭活动的乐趣,产生探索弹性的科学兴趣重点难点重点:幼儿在玩弓箭中发现弓箭弹性的存在难点:尝试用各种小物件智造出有弹性的玩具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弓箭的初步经验。2、物质准备:儿童玩具弓箭若干、皮筋、线绳、纽扣、视频、纸条,青蛙图片活动过程一、看一看,了解弓箭历史文化师:大家好,我是从查干湖畔的蒙古族幼儿园来的小韩老师。今天我要和大家玩一样有趣的玩具,这个有趣的玩具就藏在电视里。幼儿观看视频师:小朋友在视频里看一看这个有

2、趣的玩具是什么呢?幼儿:射箭师提问:(1)通过观看视频你们知道弓箭最早是做什么用的吗?(2)蒙古族人常使用弓箭做什么?(3)现在我们用弓箭做什么?3、师:“现在弓箭是国际比赛项目,也是蒙古族那达幕的传统项目。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射箭吧!二、玩一玩建构弓箭的弹性经验1、尝试射箭感知弹性全体幼儿尝试射箭,师指导个别幼儿做示范。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持弓射箭的方法一一我们要站在起射线上,左手向前握弓臂,右手捏箭搭弓弦,拉弓瞄准放手射。”幼儿尝试射箭活动师提问:(1)刚才你是怎么射箭的?(2)你的箭射得远吗?(3)你的箭怎样才能射得更远呢?(4)为什么弓弦拉的开才会射得远呢?2 .分组比赛感知弹性师:“现在

3、分成两组进行射箭比赛,看看哪组的弓箭射得更远?”(一组使用用麻绳做的弓弦,用红色标记弓箭,一组使用弹力绳做的弓弦,用黄色标记弓箭。请一位老师来当裁判)第一组幼儿比赛。师:谁的弓箭射得远?裁判举旗示意他的弓箭为什么射得远呢?第二组幼儿比赛师:“哪个弓箭射得远?为什么黄色弓箭射得远呢?”3 .比较操作验证弹性(1)动手触摸比较两把弓箭发现弓弦有弹力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拉一拉这两把弓,会有什么发现?黄色的弓箭为什么能射得更远一些呢?”幼儿逐一观察,进行讨论师提问:“你怎么发现它有弹力的?或者这个弓弦要怎样才能有弹力呢?”(2)比较弓弦,验证弹性的特征师:“这是制作这两组弓箭使用的弓弦皮筋和线绳,

4、大家动手拉一拉,看一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变化?幼儿比较后表述自己的发现。师:“皮筋的弹力从哪来的?要怎样做才能发现皮筋的弹力?为什么皮筋有弹力?”一一幼儿讨论师小结:“很多物品像刚才的皮筋,我们拉一拉,它的形状会变化,手松开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是皮筋的弹性。产生的这个力量就是弹力。有弹性物品才会有弹力。师:大家猜一猜,弓臂有没有弹性压一压弓臂会弯曲,松手又恢复原来的样子.弓臂加上弓弦的弹性,这把弓箭才能射得更远一些”三、做一做探索玩弹性的兴趣师:1、“刚才我们玩的弓箭是一种利用弹性制造的玩具,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物品与弹性有关?“我们可不可以用小物件智造出弹性来呢(教师为幼儿投

5、放纽扣,线绳、皮筋、踢的口袋、弹簧、弹弓)师:下节课我们小朋友接着用小物件智造玩具。活动总结活动开展中,幼儿积极参与,能够大胆的进行交流,发现了弹性的秘密。并在制造弹性玩具的过程中幼儿大胆的发挥,对弹性认识的经验构建的丰富起来。充分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大班科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倾听,操作,使幼儿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要保护蚯蚓。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1、六只盆:盆里有泥和蚯蚓2、每人一只小盆子,一双筷子;3、每组一盆水,抹布;4、蚯蚓示范图,录音,图书等。活动过程:一、观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征1、观察

6、泥土,寻找蚯蚓。盆子里的泥土是怎么样的?(泥土上面有一个个小洞洞)这是怎么回事呢?泥里藏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1)蚯蚓长得怎么样的呢?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在哪里?(2)幼儿观察蚯蚓“走路”时的动作,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时一伸一缩的现象。小结:蚯蚓的身体圆又长,象细细的管子,而且身体滑滑的,软软的,有许多节组成。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它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身体下面也没有脚,它是靠身体一伸一缩向前蠕动的,有些时候还会把身体卷起来。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1、小实验:将蚯蚓放入水中,观察蚯蚓会怎么样?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干湿两种泥,让幼儿观察,泥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边干

7、一边湿)3、找一找蚯蚓在什么地方呢?想一想蚯蚓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呢?小结:蚯蚓喜欢在潮湿的泥土中生活。三、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1、蚯蚓生活在泥里吃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自己在教室里寻找图书,图片等答案。)2、蚯蚓有什么作用?小结:蚯蚓吃的是泥里腐烂的东西,有时钻出泥土吃地面上腐烂的树叶,它在泥里生活,使土壤变得松散,庄稼,植物就长得好了,它的粪便还可以作肥料,蚯蚓还可以做中药,它也是家禽,家畜,鱼最喜欢吃的饲料。3、蚯蚓的本领真大,但是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所以我们人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蚯蚓养起来,然后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为人类服务。四、延伸活动:1、和幼儿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2、自然

8、角中饲养蚯蚓,让幼儿观察蚯蚓松土的现象。3、做蚯蚓再生的实验,让幼儿了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领。大班科学教案篇3大班科学:贴邮票活动目标:1、了解邮票作用,正确计算邮资,初步感受数的守恒。2、对邮票感兴趣,体验寄信中数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面值分别为1角、2角、3角、4角、5角、6角、1元的邮票若干。2、课件PPT。3、信封若干(附照片)。4、文字:杭州、山东、北京、四川、等地名,相关的邮资价格(6角、7角、8角、9角、1元)(附照片)活动过程:一、说说“邮票”(价值分析:了解邮票的作用)1、游戏“邮票秘密知多少”出示邮票,这是什么?T: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关于“邮票”的游戏,你说出邮票的一

9、个秘密,我就能够往前一步,看看谁能帮助我最先到达我的宝座。T:谢谢你们让我回到了宝座,你们觉得什么时候需要用到“邮票”呢?(寄信)2、情景导入最近世博局的叔叔阿姨写了好多信给远在外地的小朋友,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世博会的一些热门场馆将继续开放,邀请他们来参观。可是这些信都被退了回来,说信上缺了一样东西,你们说说信上到底少了什么?(邮票)小结:邮票很重要,它代表着寄信的时候需要多少钱,也就是邮资。没有邮票的信是不能寄出去的。T:今天,世博局的叔叔阿姨们想请你们帮忙贴上邮票,然后寄给远在各个地方的小朋友。二、说说“邮资”(价值分析:了解邮资与收信人之间的关系)1、了解收信人所在地,感受收信人和寄信

10、人的距离(出示PPT地图)T:你知道这些小朋友的家乡在哪里吗?看看哪个地方离上海最近?哪个最远?(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地名,并且按照远近关系排列在黑板上)2、了解邮资与距离之间的关系。T:给不同地方的小朋友寄信,需要的邮资都一样吗?(幼儿先猜测,再出示PPT)小结:邮资与收信人住的地方有关,住的地方离寄信人越远,邮资越高,相反,它住的越近,邮资就越低。(可通过观察让幼儿尝试说出邮资与距离的关系)三、幼儿选贴邮票(价值分析:运用已有经验正确计算邮资,初步感受数的守恒。)1、操作要求:1)3人一组,幼儿自由分成5个小组;2)选择信封,观察:信是寄往哪里的?3)查一查需多少邮资,贴上相应价钱的邮票。

11、(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可以用多张邮票累积到相应的邮资)(操作时,幼儿分5个小组,一个小组上的信都是寄往同一个地方,为了让幼儿理解数的守恒,每组只投放了一张完整邮资的邮票,如:寄往杭州的那组,只放一张6角邮票,其余都是1角、2角、3角、4角、5角的邮票,需要幼儿使用多张邮票合计。)2、互相检查:与朋友交换信封,算一算,贴的.邮票邮资的总价是否正确。3、交流验证:(将信分别展示在黑板上,寄往同一地方的信放一起)T:你的信是寄往哪个地方?需要多少邮资?你使用了几张邮票?小结:从一个地方寄往另一个地方的信件,使用邮票的张数和面值可以不同,但是邮资总价是不变的。T: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艰巨

12、的任务,世博局的叔叔阿姨可感谢谢你们,相信这些小朋友收到信一定会很开心,因为他们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啦!四、延伸:寄信(价值分析:进一步了解邮票的重要性,模拟寄信,体验活动的快乐。)带孩子参观邮局,并且模拟寄信。大班科学教案篇4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1、导入:比较大汽车与玩具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成玩具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2、说说生活中缩一缩后的物品发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思维活动。3、了解缩一缩的发明,知道缩出的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4、玩一玩缩一缩后的发明。激发幼儿发散思维,拓展对缩一缩的认识,丰富生活经验。5、幼儿尝试用缩一缩的方法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创新发明,激

13、发幼儿创新的兴趣与在生活中的创新意识。6、我也来缩一缩的游戏,了解身体也能缩一缩。7、简单了解动物、植物的缩一缩。活动目标:1、感知“缩一缩”是发明创新的方法,体验创造性想象的乐趣。2、激发和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意识,了解“缩一缩”创新的方法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3、初步学会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创新。活动重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发明创新。活动准备:1、课件;2、小汽车若干辆;3、各种用缩小方法发明的物品(小床、小房子等)活动过程:一、观察玩具小汽车,比较大、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小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好几辆汽车,看看这些汽车和我们

14、爸爸妈妈开的汽车一样吗?(教师提出:那我们一起开着这些车一起去游玩吧!幼儿回答不行,教师提出为什么不行呢?幼儿回答出各种理由:是玩具、太小了等,)教师:对了,这些汽车是设计师叔叔把爸爸妈妈开的汽车缩小了发明出来的。二、说说生活中缩一缩后的物品发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思维活动。师:把能开的大汽车缩成了能玩的小汽车,小朋友就能有自己的汽车,太棒了!能缩小不光是汽车,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是在缩小后发明出来的,你能想到有什么吗?三、了解缩一缩的发明,知道缩出的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师:小朋友想了很多用缩小的方法发明的物品,老师这里有几件物品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缩一缩,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出示课件(

15、暖瓶、自行车、电脑、沙发、床)师:请小朋友帮暖瓶来缩一缩会缩小成什么呢?(请四、五个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是保温瓶)暖瓶缩小成保温瓶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好处呢?(请三、四个幼儿回答,教师在说保温瓶在外出时携带方便)依次出示自行车、电脑、沙发、床请小朋友帮忙缩小并说出用途。小结:自行车缩小成儿童自行车小朋友骑更方便;多组沙发缩小成单人沙发后、大床缩小成折叠床占的地方少;暖瓶缩小成保温瓶后外出携带方便;缩一缩是把一件物品压缩、缩小、折叠使他有新的用途。四、玩一玩缩一缩后的发明。激发幼儿发散思维,拓展对缩一缩的认识,丰富生活经验。师:老师这还有许多缩小后的物品,请你们玩一玩,告诉大家这些

16、物品是有什么缩小来的?(1)幼儿自由探索发现被缩小的物品。(2)现在小朋友们来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物品呢?他是由什么物品缩小来的呢?(3)那这些缩小后的物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用途呢?师:缩小后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了乐趣。五、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创新发明。师:在我们的这间教室的墙上桌子上的物品也能来缩一缩,你想来试一试吗?那你想缩小哪一件物品呢?你会把他缩成什么样子呢?缩小后会有什么好处呢?(请五、六个幼儿来说一下。)六、游戏:我也来缩一缩师:小朋友的缩小发明很好,那我们的身体能缩一缩吗?,会缩成什么样子呢?(缩腿、缩胳膊)我们缩成现在这个样子可以干什么呢?可以去到什么样的地方

17、去呢?(桌子底下)七、活动延伸:动物、植物的缩一缩师:我们小朋友缩小后到哪里去了?(桌子底下)我们缩小后可以到矮矮的地方去,小朋友的身体都能缩一缩,那动物能不能缩呢?有什么动物能缩呢?(乌龟、刺猬),乌龟、刺猬缩一缩有什么用呢(保护自己)那植物能缩吗?老师知道有一中植物能缩叫含羞草,一碰叶子就会缩起来。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找找还有什么能缩一缩吧。活动反思:优点: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活动目标,层层递进,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做铺垫开展活动,通过启发感知、游戏、讲述与操作让幼儿参与整个过程。活动中投放具有趣味性的材料,让幼儿思考、体验。了解缩一缩是发明创新方法,感知缩一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激

18、发幼儿大胆去创新的愿望。活动中动静结合,注意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发现,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不足:缩一缩是新的发明创新的方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对生活的观察活动很重要。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观察活动准备,让幼儿的生活经验更丰富些,便于幼儿更好地发散思维,进行创新。在物品缩小讲述中多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不要先说出答案,幼儿的创新答案往往出乎意料。大班科学教案篇5设计意图幼儿天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和新鲜感。他们有太多的为什么,渴望了解世界万物的因果关系,揭开其中的秘密。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交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桥已成为

19、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根据儿童实际,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层次,有目标的尝试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感官、体验、亲自尝试的过程中去发现事物变化起因和内部联系,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活动“有力量的纸桥”引导幼儿利用简单的材料,探索桥更多的奥妙,并在比较实验中,感受其中的科学原理,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目标1、尝试用纸做桥(桥墩固定)感知桥的承重能力2、知道波浪形的桥比平面的桥牢固,探索波浪的多少与桥的承重能力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1、探索纸桥桥面波浪的多少与桥的承重力之间的关系。2、通过操作发现改变桥面形状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活动准备1、幼儿每人4张长方形的图画纸,正方体积木,吸管

20、、垫圈若干。2、纸桥承重实验记录表人手1份,记录笔一支。3、与教学活动有关的课件活动过程一、回忆经验,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桥吗?你见过什么样的桥?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2、师:平常我们见过的桥大多都是用水泥钢筋,石头或者木头等材做成的。二、探究一:幼儿制作纸桥,并尝试探索平面纸桥的承重力。1、师:你们见过用纸做成的桥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试着用纸搭建小桥。2、师介绍操作材料。小朋友请试着用两块积木做桥墩(桥墩的距离固定)用吸管做桥下流水的宽,纸来做桥面,看谁搭建得又快又好。3、幼儿尝试,教师巡回指导。4、请搭建好纸桥的小朋友尝试着放垫圈,看看你的桥上最多能放几个垫圈

21、?并把它的数量记在记录表上。5、幼儿集体交流三、探究二:幼儿尝试改变桥面形状,探索其承重力。师:我们改变桥面的形状它又能承受多大的力?(可以放几个垫圈)请小朋友试着用折一折或卷一卷的方法改变桥面的形状,下面桥墩的,距离保持不变,然后在上面放垫圈,最多能放几个垫圈?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请小朋友说一说改变形状后的桥面最多能放几个垫圈,并进行记录,发现了什么?4、幼儿集体交流。曲的桥面与平面桥相比,(弯曲)有波浪的桥面比平面桥能承受更大的重力。四、探究三:波浪的多少和承重能力的关系。1、师:刚才小朋友发现弯曲(有波浪)的桥面承受的重力变大,要是弯曲的次数变多了,它又能随以多大的力?现在

22、我们试着让它反复折叠几次,看能放几个垫圈?2、再次操作探究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折叠不同的次数,然后用垫圈进行探究。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你做的纸桥最多能放几个垫圈?(并写在记录表上)3、比较哪种形状的纸桥更有力量?师通过试验,记录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小朋友们相互交流小结,纸折叠成波浪形后,能承受的力量变大,每一个波波就像一个小巨人,许多小巨人连在一起力气就大了(我们回家再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究折叠的波浪比现在多,是不是它的承重力就更大呢?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在平时生活中,你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更牢固?(瓦楞纸、塑钢瓦、瓦片、纸扇、石棉瓦等)建筑师们根据一些科学原理,建造了许多坚固的桥,如:中

23、国的赵州桥,美国的金门大桥,小朋友们只要多动脑筋多动手,也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工程师。五、活动延伸:在活动区域投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究,改变桥墩多少,桥墩之间距离的远近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活动反思本主题桥前后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找找生活中的桥、有力量的纸桥、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旨在通过幼儿的眼睛,欣赏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与发展。活动有力量的纸桥在谈话中回忆经验,借助生活中各种桥的图片,与生活情景相融合,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找到新知识的衔接点,教师通过支架式语言:你见过用纸建造成的桥吗?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名小小建筑师,试着用纸搭建小桥。将已有经验与现时活动情景结合起来,

24、蒙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活动中重视幼儿体验学习,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等,使其多种感受器官共同参与尝试,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根据幼儿年龄和实际发展水平出发,由浅入深,让幼儿学会如何观察,如何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建构,如何表述自己的发现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活动中由平面纸桥,一个垫圈也不能承重,引导幼儿改变桥面形状后,又能发现什么呢?桥面所能承受的重力增大,改变形状后的纸桥面更有力量,再循序渐进,由弯曲次数少到弯曲次数增多又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并感受总结出其科学原理。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引起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导幼儿主动去活动,积极去思考,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的反馈

25、信息,及时给予指导,以便师生之间都能掌握信息。如:让幼儿明白纸桥的上端(也就是桥墩支撑的地方),不能用垫圈压住,那样并不是纸桥自己的力量而是借助了别人的力量。在科学活动中获得科学的知识和简单的操作实验技能与方法。需改进之处:1、以后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将科学原理与生活实际应用相结合起来,还要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2、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还要更好地提高教育机智,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并不断学习,向别人请教更好的经验。大班科学教案篇6设计意图:大班的孩子,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视野的开阔,思维及动手能力的逐步发展和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他们的思维特点正由原先的形象思维逐步向初步的逻辑

26、思维转变。该活动内容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和多变性,对孩子充满了吸引力和挑战性,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增加猜想、操作、观察、验证等环节,让幼儿在疑问中发现,在探索中创造,突出体现了从“趣”中引、在“玩”中学、在“说”中知,引导幼儿有序、合理地安排空间,发展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幼儿解决平时碰到物体整理摆放的难题提供帮助,更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活动目标:1、在反复尝试“装罐子”的过程中感知物体间的空隙。2、通过观察与试误体验成功的快乐u。3、能根据记录表用语言大胆表达操作的过程和发现。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懂得分离物品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份材料(一个罐子、5个乒乓球、一杯玻璃球、一杯米和记录表)活

27、动过程:一、介绍过程,激发探索兴趣1、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2、提出操作任务: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把5个乒乓球、一杯玻璃球和一杯米都装进罐子里去,并且能盖上盖子,你们能完成吗?二、引导幼儿尝试装罐,感知物体间的空隙1、幼儿猜想装罐的顺序2、提出操作要求1)一种东西全部装完才能装另一种2)三种东西全都装进罐子,还能盖上盖子,才算完成任务3)每尝试一次就把你的操作顺序记录下来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按要求装罐,感知物体间的空隙4、交流分享,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师:你是按什么顺序装的?完成任务了吗?小结:原来同样5个乒乓球、一杯玻璃球和一杯米,装的顺序不同,结果就不同。三、幼儿再次操作,验证填补空隙的最佳方法1、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小不同的物体填补空隙的现象师:仔细观察,看看谁钻到谁的空隙里去了?2、交流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填补空隙的最佳方法1)师:你们都完成任务了吗?你发现谁钻到谁的空隙里去了?2)教师演示,师生共同小结装罐的最佳方法。小结:原来乒乓球大,球之间的空隙也大;玻璃球比较小,会钻到乒乓球之间的大空隙里;而小米粒最小,就把更小的空隙给填上了。3)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现在的罐子装满了吗?还能往里放东西吗?教师小结:原来只有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才能装下更多的东西。活动延伸:迁移经验,解决问题请小朋友用今天学到的本领解决图片上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