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循环.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74767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8.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血液循环.ppt(13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三节 血 管 生 理,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二节 心脏电生理和生理特性,循环系统组成:,心脏:血液循环的动力(泵),血管:血液流经的管道系统(分配血液),功能:,1.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原料及产物。,2.实现体液调节。,3.维持内环境稳态,实现血液的防御功能。,血液在心血管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右心:泵血入肺循环;左心:泵血入体循环。,一、心脏有关结构的复习,一、心率 1.概念 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率。2.正常变异 年龄:初生儿(130次/分)成人(60100次/分)性别:女男 体质

2、:弱强 兴奋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 体温每1心率10次/分,二、心动周期(一)概念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二)时程 T1/f60s/750.8s,房缩 0.1s 房舒 0.7s,室缩 0.3s室舒 0.5s,心动周期不同时期中心脏各瓣膜的状况,心,室,收,缩,心,室,舒,张,心,房,收,心,房,舒,张,01.s,房室办关,半月办开,半月办关,房室办开,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心房和心室不能 同时收缩,但可 同时舒张。,2.心率加快(200次/分),舒张期(0.14s),收缩期(0.16s),特点:,心率 心动周期 室缩期 室舒期,0.35,1.15,1.5 0.

3、8150 0.4,0.30,0.50,0.25,0.15,二、心脏泵血过程,(一)心室的泵血,1.心室收缩期(1)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急剧(左室内压近80mmHg)房室瓣关闭(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容积不变、血液不流)继续收缩,(2)快速射血期心室继续收缩室内压动脉压(左室80mmHg)(右室8mmHg)动脉瓣开放(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迅速射血入动脉(占射血量70%)心室容积迅速减慢射血期,特点 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与主动脉压最高;用时少(收缩期1/3),射血量大。,(3)减慢射血期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心室容积继续室内压略动脉压 继续射血入动脉(占射血量30%)心室容积继续 心室舒张前

4、期,特点 用时长(收缩期 2/3),射血量少;,2.心室舒张期,(1)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迅速(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关闭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急剧迅速(室内压仍房内压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容积不变、血液不流),特点 动脉瓣、房室瓣都处于关闭状态;,(2)快速充盈期等容舒张期末室内压(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开放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室内压房内压=负压)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快速入室(占总充盈量2/3)心室容积迅速,特点 快速充盈期的室内压最低。,(3)减慢充盈期 心室内血液的充盈,心室与心房、大V间压力差减小,血液流入心室的速度减慢。前半期为大V血液经心房流入心室;后半期为心房收缩期挤血入心室。

5、,(一)心房的泵血,心房收缩,心房容积 房内压(右房4-6mmHg)(左房6-7mmHg)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处关闭状态)挤血入心室(占心室充盈量25%),小结,心脏泵血过程中压力,瓣膜、血流的变化:,左右心房、心室的活动基本同步,但右心收缩力弱(克服的阻力小),心脏泵血的动力:,心脏收缩引起的压力改变心脏瓣膜的开启,血流的方向均取决于此。,四、心泵功能评定(一)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70ml)。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6080ml130145ml 5060 意义 与心舒张末期容积和心缩力有关 心收缩力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 心室扩大、心功能下降(每搏输

6、出量不变)心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二)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 心 指 数: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 心输出量。3.03.5L/min.m2 意 义 评定不同个体心功能(三)心脏作功量 比单纯用心输出量评定心泵血功能更全面。搏 功=搏出量1/103(平均动脉压 平均心房压)13.6=83.1(g.m)每分功=搏 功 心 率 1/103=6.23(Kg.m/min),五、心泵功能的调节 每分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心率(一)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1.前负荷=心舒末期容量=余血量+V血回心血量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肌缩力搏出量,前负荷、后负荷、

7、心缩力,前负荷(心舒末期容量)心肌初长度 心肌收缩力 心搏出量,异长自身调节 心肌收缩力随心肌初长度改变而改变的现象。特点 调节范围小(心肌初长度2.252.30um)。意义 精细调节每搏输出量。,Starling定律:心脏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自身调节并平衡心搏出量与回心血量之间关系的现象。,2.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 概念 心肌前、后负荷不变,通过改变肌缩程度、速度和张力等方面,调节每搏输出量的内 在特性。意义 对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变化有强大的调 节作用。,收缩能力 NE受体cAMPCa2+通道开放几率+开放时间 Ca2+i 心缩力。收缩能力 AChM受体抑Ca2+通道+激活K+通道 AP

8、的2、3期缩短Ca2+内流心缩力。,3.后负荷=ABP,临床 AB持续心肌肥厚泵血功能,搏出量恢复正常,异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体液),前负荷,剩余量回流量不变,搏出量,射血期射血速,等容收缩期心肌缩速,后负荷(一定范围内),(二)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率在40180次/min,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量SV,HR,CO,心率180次/min,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量SV,HR,CO,心率40次/min,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量SV,HR,CO,每分输出量,血压,心率,心肌收缩性,前负荷,每搏出量,充盈时程静脉血回流速剩余量,后负荷,神经体液调节,等长自身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六、心力贮备 概念 心输出量

9、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意义 反映心脏的健康程度、心脏泵血功能。组成,心率贮备,搏出量贮备:,收缩期贮备量:5560ml(射血分数),舒张期贮备量:15ml(不能无限扩张),(二)心音:,S1发生在心缩期,房室瓣关闭,心室射血。心室收缩力强,S1强。,S2发生在心舒期,主A瓣、肺A瓣 关闭,S2的强弱可反应主A压和肺 A压。,S3发生在快速充盈末期,通常不 明显。,S4是心房收缩的声音,病理状况 下可听见。,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心率 心动周期 每搏输出量 心输出量心指数 射血分数 心力贮备 二、简答题:1.简述心动周期的特点。2.简述心脏射血和充盈过程,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压力、瓣膜的

10、变化情况以及血流方向。3.分析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第二节 心脏电生理和生理特性 心脏主要功能是泵血,心脏不断有秩序、协调的收缩与舒张,是泵血功能必要条件,心脏的这种功能依赖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自律性和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分类,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特殊心肌细胞(特殊传导系统),N、骨骼肌AP,心室肌AP,浦肯野AP,窦房结AP,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特点:,包括,心室肌细胞,心房肌细胞,细胞特点:具1)兴奋性 2)传导性 3)收缩性,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浦氏纤维,房结区,结区,结希区,特点:具1)自律性 2)兴奋性 3)传导性,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1、,心室肌的RP和AP,(一),(二)心室肌RP和AP的形成机制1心室肌细胞RP形成机制(1)幅度-90mV(较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大)。(2)机制=K+平衡电位,2.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0期 刺激RP阈电位激活快Na+通道Na+内流Na+平衡电位(0期),快Na+通道-70mV激活,持续1-ms,特异性强(只对Na+通透),阻断剂(TTX)。,0期,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1期快Na+通道失活+激活K通道K+外流 快速复极化(1期),K通道:可被K+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4-氨基吡啶)阻断.,1期,Na+,K+,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2期O期去极达-40mV时已激活慢Ca2+通道+激活IK 通

12、道Ca2+缓慢内流 与K+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缓慢复极化(2期=平台期),慢Ca2+通道:激活与失活比Na+通道慢,特异性不高:Ca2+(53%)、Na+(27%)K+(20%)都通透,阻断剂:Mn2+和多种Ca2+阻断剂(异搏定)。,2期,Na+,K+,Ca2+,K+,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3期慢Ca2+通道失活+IK 通道通透性K+外流快速复极化至RP水平(3期),4期 膜内Na+、Ca2+升高,膜外K+升高激活离子泵泵出Na+和Ca2+,泵入K+恢复正常离子分布。,3期,Na+,K+,Ca2+,K+,K+,泵,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泵,3期,心室肌AP的几个时期:,0期:快速去极期,Na+大量

13、快速内流;,1期:快速复极初期,Na+通道失活、K+外流。,2期:平台期,Ca 2+内流和K+外流 约占100200ms。,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4期:静息期,Na+-K+、Na+-Ca 2+交换恢复膜内外离子正常分布。,小结:,(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1.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电位(1)膜电位特征 RP:不稳定,能自动去极 化,=最大舒张电位。AP:分0,3,4三个时期,无1期和2期。,(2)电位形成机制,0期 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慢钙通道 Ca2+内流,Ca2+,Ca2+,0期,阈电位,零电位,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3期 慢钙通道渐失活+激活钾通道(I

14、K)Ca2+内流+K+递减性外流(因钾通道的失活K+呈递减性外流),K+,Ca2+,3期,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4期 K+递减性外流+Na+递增性内流(If)+Ca2+内流(Ica-T型钙通道激活)缓慢自动去极化,K+,Na+,Ca2+,4期,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根据心肌细胞AP的O期去极化速率和4期有无自动去极化,将心肌分为:快反应自律细胞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去极化是由Na+引起快反应细胞,去极化是由Ca 2+引起慢反应细胞,(一)兴奋性及影响兴奋性因素 1.静息电位水平 RP下移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RP上移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二、心肌

15、的生理特性,2.阈电位水平 上移RP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下移RP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3.Na+通道的性状 Na+通道所处功能状态,决定兴奋性正常、低下和丧失的主要因素,通道处何种状态取决当时膜电位及有关时间进程。,Na+通道性状,备用状态:RP水平(-90mv),激活状态:-70mv(电压、时间依赖性),失活状态:+30-55mv,(四)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周期性变化 心肌细胞每次兴奋,膜通道存在备用、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 随之发生相应周期性改变。,完全备用 失 活 刚复活 渐复活 基本备用 产生AP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16、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无 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三)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有效不应期:去极化开始至复极化达-60mv左右,历时200300ms任何刺激均不引起AP(Na+通道失活)。,相对不应期:复极化达-60-80mv左右,较大刺激可引起AP。(大部分 Na+通道复活,处于备用状态),3.超常期:复极化达-80-90mv左右,较小刺激可引起AP。(Na+通道基本复活,膜电位比RP更接近TP),特点:,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保证心室肌不发生强直收缩,实现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活动,保证泵血正常。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2期(平台期),(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心脏受到

17、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概念 心脏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时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心肌自律性与心律的关系 心肌自律性与心律关系:节律高者控制节律低者,自律性高低的衡量:,以单位时间内自动产生兴奋的次数来决定。,心脏内自律性的等级差异:,窦房结房室结浦氏纤维 100 50 25,正常起搏点窦房结(窦性心律),潜在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异位心律),1.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1)自动去极化速快达阈电位时间短自律性高。(2)自动去极化速慢达阈电位时间长自律性低。,(三)影

18、响自律性的因素,2.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上移距阈电位近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时间短自律性高。下移距阈电位远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时间长自律性低。,3.阈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下移(图中TP1)上移(图中TP2)最大舒张电位阈电位 距离近 距离远 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时间短 时间长 自律性高 自律性低,三、心肌的传导性及兴奋的传导(一)心肌细胞的传导性 1传导原理:局部电流,3.传导过程 窦 房 结 结间束 房间束(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 心房肌 房室束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4.传导速度浦氏纤维(4m/s)束支(2m/s)心室肌(1m/s)心房肌(0.4m/s)结区(0.02m/s),传导时间

19、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0.06s)(0.1s)(0.06s),2传导特点 房室交界最慢房室延搁利房排空、室充盈。浦氏纤维最快房、室内快同步收缩,利射血。,(二)影响传导的因素 1.细胞的直径 直径粗大胞内电阻小传导速度快 直径细小胞内电阻大传导速度慢(同一心肌细胞,主受局部电流形成和邻近部位膜 兴奋性影响)2.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0期速度、幅度 形成电流 新AP 传导 快 高 大 易 快 慢 低 小 小 慢,3.邻旁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4.静息电位或舒张期电位的水平 在一定范围内 RP下移0期去极的速快、幅高传导快 RP上移0期去极的速慢、幅低传导慢 5.阈电位水平 下移 易产生AP

20、快 上移 难产生AP 慢,四、心肌的收缩性心肌收缩力的特点:不发生强直收缩“全或无”式的收缩“绞拧”式收缩,对Ca2+o有明显的依赖性 Ca2+oCa2+内流肌缩力 Ca2+oCa2+内流肌缩力,1.缺氧和酸中毒 H+H+与Ca2+竟争性地与原凝蛋白结合 心缩力2.交感神经或儿茶酚胺 激活心肌细胞膜型肾上腺素能受体钙通道放 Ca2+内流促进肌质网终末池释放兴奋-收 缩耦联加强心缩力增强。3.迷走神经或乙酰胆碱 激活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膜对K+的通透性和抑制 钙通道开放 Ca2+内流心缩力减弱。,加强或减弱心肌收缩力的因素:,体表心电图,每个心动周期中,窦房结发出的一次兴奋,按一定的途径和时程,依

21、次传向心房和心室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这种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到体表,使体表在每个心动周期中也呈现有规律的电变化,在一定部位用电极测量出来即是体表心电图。,心电图波形及意义:,P波:两心房去极化,QRS波群:心室去极化(波形大而复杂),T波:心室复极化,U波:意义不清,PR(或PQ)期间:房室传导时间,心率快,期间短,传导阻滞,期间延长,QT期间:心室去极复极的时间,心率快,期间缩短明显,心率慢,期间延长,ST段:,正常:与基线平,异常:偏离基线(心肌缺血、急性梗死),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自动节律性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 房室延搁 窦性心律与异位心律二、简答题:1.简述心室

22、肌AP的特点和兴奋的周期性 变化。2.窦房结细胞的自动去极化是如何形成的?3.简述兴奋传导的路径和特点。4.简述心肌收缩性的特点。5.简述影响心肌兴奋性、自动节律性和 传导性的因素有哪些?6.简述体表心电图各波形的意义。,第三节 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一)大A 具有弹性和可扩性(二)小(微)A半径小、阻力大(三)小(微)V(四)Cap.薄、透性好(五)V 容纳循环血量60-70%,弹性贮器血管,Cap.前阻力血管,Cap.后阻力血管,物质交换血管,容量血管,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1.血流量:单位时间内的血流量(Q)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P)成正比,与血管的阻力(R)成反比。,

23、Q=P1-P2/R=P/R,8L:血液粘滞度 R=L:血管长度 r4 r:血管半径,2.血流阻力,血流的形式层流与湍流 层流-轴心处流得快,靠近管壁处,流速慢。,形成血流阻力的因素:,血管半径是构成阻力的重要因素,尤 其是阻力血管。小血管阻力外周阻力,影响血液是主要因素:,1)RBC数量:高原RBC增多症2)温度:低温时,3)血管 大,,3.血压:,前提条件:足够的血量充盈血管(循环系统的平均充盈压)取决于血量与血管容积的相对关系。,指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单位:Pa、KPa,各段血管的压力梯度:主A:100mmHg 小A:85mmHg Cap:30mmHg V始:10mmHg

24、心房(大V):0,三、动脉血压和脉搏(一)动脉血压 1.正常值与测量 收缩压(Sp)室缩中期动脉血压升高到最高值(12.018.7Kpa)舒张压(Dp)室舒末期动脉血压降低到最低值(8.012.0Kpa),2.生理变异(1)年龄(2)活动安静;站位卧位 右臂左臂(1.33kPa or 10mmHg)上午下午(811时最高,08时最低)高原平原;男性女性,2.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1)前提条件 心血管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2)基本因素,心脏射血,外周阻力,收缩压,1/3,2/3,心室收缩,射血入主A 外周阻力,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上升到最大值=收缩压,推血(1/3)流动 大A扩张(2/3)(动能消

25、耗)(势能贮存+缓冲力),舒张压,2/3,心室舒张,大A回弹(势能释放),推血继续流动,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降低到最小值=舒张压,大A管壁的弹性作用,保持血液流动的连续性,缓冲血压,辅助因素:,(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2)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A血量管壁侧压力,4.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心舒末期A血量(不明显)DP(不明显),SP(明显),血流速,DP(明显),搏出量SP(不明显),回心血量,(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 心缩期血流速快 SP(不明显)(4)大动脉弹性缓冲SP维持DP(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 如:大失血循环血量Bp(显著)过敏休克血管容积回心血量B

26、p,DP(明显),管壁侧压力,SP(明显)DP脉压,体循环平均压变Bp变,四静脉血压与血流(一)静脉血压 1.分类(1)外周静脉压 各器官的静脉压(2)中心静脉压 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值为412cmH2O。,中心静脉压(CVP)特点:高低取决:射血力、V回流速和量 意义:反映心功和V回流量 控制补液速和量的指标,(二)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1静脉回流 V回流取决于 外周V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 大多,小少,(1)体循环平均压V回流量 如:循环血量、血管容量V回流量(2)心缩力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2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V回流量抽吸,颈V怒张、肝大、下肢肿V回流量中心V压,心缩力射血

27、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心衰),(3)体位 直立下肢V回心量(约多容纳500ml)患肢抬高利V回流,防水肿心衰取半卧位下肢V回心量久蹲突站血滞留下肢V回心量心输量Bp脑、视网膜供血不足暂时头晕、昏厥,视物不清。,立位迅速转为卧位总V回心量,卧位迅速转为立位总V回心量,卧位下肢V回心量直立,(4)骨骼肌收缩的挤压 肌缩挤压VV血回流+V瓣膜的防倒流。长期站立+V瓣膜的损伤下肢V曲张。立正久站下肢V回心量+精神紧张虚脱。,(5)呼吸运动,五、微循环,(一)组成及功能微A:总闸门后微A:分闸Cap.前括约肌:分闸真Cap.:营养性血管通血Cap.:直捷通路A-V吻合支:调节体热微V:后阻力性Cap.

28、,前阻力性Cap.,(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 名称 血流通路 血流特点 作用迂回通路 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 血流缓慢 物质交换 直捷通路 微A后微A通血Cap.血流速较快 利血回流 A-V短路 微AA-V吻合支微V 随温度变化 调节体温,真Cap.网微V,微V,(三)微循环的自身调节,局部代谢产物组织胺,Po2,后微A和Cap.前括约肌舒张,真Cap.开放血流量及流速,后微A和Cap.前括约肌收缩,局部代谢产物 组织胺,Po2,真Cap.关闭血流量及流速,缩血管物质,六、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1.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原理:,生成的结构基础 cp壁的通透性,生成的条件有效滤过压,Cp血压

29、,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有效滤过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有效滤过压为正:组织液生成;有效滤过压为负:组织液回流。,(cp血压+组织胶渗压)-,90%入静脉,10%入淋巴管,(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主要因素 生成量 回流量 例 症毛细血管压 炎症、充血性心功静脉压 不全等所致的水舯血浆胶体 营养不良、肾炎等渗透压 血浆蛋白所致水舯 淋巴 丝虫病等回流受阻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毛细血管 烫伤、细菌感染通透性 所致的局部水舯,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血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 中心静脉压 有效滤过压 微循环二、简答题:1.简述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30、哪些?对动脉血压有何影响?2.微循环的几条通路的作用是什么?3.说明组织液生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调节的目的:,适应机体的需要,稳定血压,协调各器官的供血,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调节的方式:,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分 布 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 心室肌较少(余 界、房室束、心室肌 同交感神经)末梢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NE)(ACh)受 体 心肌1受体 心肌M受体作 用 全面加强心脏活动 全面抑制心脏活动(心率、心缩力、传导)(心率、房肌收 缩传导),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双重神经支配,(2)交感

31、N和迷走N对心脏的作用,Ca2+内流,If电流,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幅度,(正性变传导作用),(正性变时),肌收缩力(正性变力作用),心率加快,自律性,传导加速,b受体,胞浆cAMP,ACh+M受体,cAMP,K+(IKAch)通道开放 IK的衰减减弱 SAN细胞最大复极电位自律性降低(负性变时),抑制4期内向If 自动去极速度,Ca2+内流,房室交界慢反应细胞AP0期去极化速度、幅度房室传导(负性传导作用),心肌(心房肌)收缩力(负性变力作用),心脏N调节的特点:1.受双重N支配2.安静状态时以迷走N占优势3.通常都有一定紧张行活动 交感N+心率 迷走N+心率,交感缩血管N 交感舒血管

32、N 副交感舒血管N分布 绝大多数血管 骨骼肌血管 脑、消化腺、外 生殖器的血管递质 NE ACh ACh受体、作用 血管收缩(强)血管舒张 血管舒张 血管舒张(弱),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交感缩血管纤维的特点:,(1)不同的血管神经分布密度不同,皮肤骨骼肌內脏冠状动脉、脑动脉,动脉静脉,细血管粗血管,(2)一直有具有持续发放的冲动,以维持血管的基础紧张性。,无紧张性活动,只在惊恐、激动和剧烈活动时才 发放冲动。副交感舒血管纤维特点:只调节器官组织的局部血流,对总外周阻力无明 显影响。,交感舒血管纤维特点:,部 位脊 髓 延 缩血管中枢 心交感中枢 是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髓 心迷走中枢延 下

33、丘脑、髓 大脑边缘系统以 大脑新皮层运动区上 小脑顶核.,(二)心 血 管 中 枢,(三)心血管反射,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1)感受器,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适宜刺激:压力对血管壁的牵张。,压力感受器,反射效应,延髓,心脏,血管,(+),(-),(+),(-),(2)反射效应,减压反射(depressor refLex)传入神经缓冲神经,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延髓,交感缩血管中枢(-),心交感N,心迷走N,心输出量,心率,交感缩血管纤维,(外周阻力),(+),高血压病人:压力 感受性反射的重调定,(3)生理意义:对血压起经常性的、快速的调节,使 动脉血压保持相对恒

34、定,保证重要 器官的供血量。,2、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1)反射弧的组成及作用,PO2 PCO2 H+,延髓孤束核(NTS),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加深加快(主要),呼吸中枢,NTS,血压,颈、主动脉体,适宜刺激:PO2降低,PCO2增高,H+增高,(2)生理意义:在正常血压范围内,化学感受器对血压无明显调节作用,仅当:1)血压过低(60 mmHg 时,压力感受器不敏感),化学感受器局部明显缺氧;2)低氧环境,窒息;3)酸中毒化学感受性反射才发挥作用。,二、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升压素,(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1、血管紧张素的生成,血管

35、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十肽),血管紧张素II(八肽),血管紧张素III(七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肾素,血管紧张素酶A,2、血管紧张素的功能,(1)收缩血管平滑肌,微动脉收缩,微静脉收缩,外周阻力,回心血量,血压,(3)使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2)使交感紧张性,钠、水的重吸收,循环血量,血压,血压,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来源,肾上腺髓质(80%),肾上腺髓质(20%)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作用,心脏:1受体 心率、心收缩力 心输出量,血管:收缩、2舒张,皮肤、肾、肠,骨骼肌、肝2,(强);2(弱),全身血管收缩,BP,间接作用:心脏活动,压力感受性反射,(-

36、),临床应用,强心,升压,(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直接作用:心脏活动,(三)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分泌,垂体后叶 储存,释放入血,下丘脑垂体束,作用:,1)抗利尿作用(生理剂量时)2)收缩血管: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大剂量时);。,三、自身调节,(一)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PO2,CO2,乳酸,局部供血、供氧不足时,或局部代谢旺盛时:,局部血管扩张,(二)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肌源性活动:血管平滑肌本身能经常保持一种紧张 性收缩。,血管平滑肌受牵拉刺激,血管充盈压,进一步收缩,在脑血管、肾血管多见。,器官血流量不致过分增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心血管中枢 压力感受器 减压反射二、简答题:1.简述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分别有什么样 的调节作用?2.简述调节血管的神经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3.简述减压反射的过程作用及生理意义。4.简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