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工作专项发展规划(2023-2026).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81383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工作专项发展规划(2023-20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工作专项发展规划(2023-20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工作专项发展规划(2023-20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工作专项发展规划(2023-20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工作专项发展规划(2023-20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工作专项发展规划(2023-20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工作专项发展规划(2023-2026).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XX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工作专项发展规划(2023-2026)一、学校基础和条件国家要想实现创新发展,离不开国民创新素养的养成。基础教育阶段是人一生中创新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一阶段要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展创新素养教育。为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具备创造的力量,我校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着创新素养教育,打造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团队,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各学科各学段落实创新素养教育,将创新素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学校育人模式的新探索。(一)打造一支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团队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素养的学生,就要有一支具备创新思维的教

2、师队伍。创新实际上是人才驱动,我们始终把培养创新型教师放在首位。学校通过将互联网技术深入运用到教师培训、课程研发、校本培训等方面,让教师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和岗位,不断拓展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复合型、创新型教师,从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素养。1 .以个性化培训实现前沿引领。为了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策略,较快适应教育变革,成为具有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教师,学校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每年都会定期组织教师前往日照、北京、湖南、重庆等地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同时加大网络研修力度,使教师们从思想上重视,在不断学习中根植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研学研修期间

3、,教师紧紧围绕“创新素养”主题设计培训内容,从“关注学习品质”到“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再到“关注思维进阶”,系统而聚焦,切实助力创新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 .以校本研修实现全面推动。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校本培训,为了加速教师成长的速度,专门开展了多项研修活动。每学期开学前,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培训研修活动,成立班主任成长工作室,定期举行班主任论坛。针对新入职的教师,学校专门设置培训研修课程,教师们围绕主题精心准备,并通过话语的交锋、智慧的碰撞,形成真知灼见,更好地充盈头脑,丰富教育教学策略。学校还主办了“日照市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推进会”,思政教师广开言路,具体讲述自己的实践做法,大家在互相交流与补充

4、中习得了有效的做法。各学科不同专题的论坛活动极大地加强了教师们对创新素养教育的理解。全方位的校本研修活动极大地助推了教师们向创新型教师的方向发展与成长。3 .以教研活动实现精准指导。学校邀请专家进行教学研讨专题活动,为教师搭建指导平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邀请市内外多位学科教研专家走进学校为教师做专题讲座,并就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悉心指导,为课堂教学诊断把脉。学校扎实开展“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业务成长搭建平台。除此之外,学校还以“一师一优课”“推进课堂变革”等活动为抓手,开展各学科的校级赛课活动,以赛促研。学校加大教研活动的频度与力度,实现精准指导,力促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坚持积极开

5、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活动,以课堂深度应用为导向,以数据资源共享为纽带,以推进课堂变革为目标,探索和创新了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个过程助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教师形成“互联网+教育”思维,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大幅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各学科各学段落实创新素养教育为确保学校创新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学校采取的策略是“夯实基础、全面开花”,团委、政教处、科研处承担活动开发及实施管理,形成从全校层面、各学科层面、年级层面相互交融,层层推进的管理机制,真正落实创新素养教育。1.巧借仪式活动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在学生入学迎新、毕业以及发展关键点等学习生活的

6、重要时刻,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入学礼”“入队礼”“毕业礼”等各类仪式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庄严的仪式中升华情感,明晰责任,强化担当。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学校通过“师生同唱一首歌”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课程,厚植浓郁的爱国情怀。2 .巧借社团活动开展创新素养教育。我校成立了涉及体育、艺术、文学、民族乐器等方面20多个学生社团,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能力,同时还发展了学生个性,陶冶了学生情操。我校专门建设校园科技馆,并设置了3D打印室以及机器人创客活动室,在原来的“IT精英社团”的基础上升级为“创客社团”,学生们利用3D打印机进行设计与制作,并在2017年中国3D打印“科技创新”设计大赛等市级

7、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20余项。3 .巧借研学活动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场馆活动是对校内教育活动的有益补充,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近自然,初步感知社会,学生相继走进孟良岗红色研学基地、日照海滨森林公园、日照海洋公园等地,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感受所学所知,有助于实现课堂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思考、探究,开阔视野。4 .巧借科技活动开展创新素养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信息素养,我校先后成立了“IT精英”社团、“3D打印”社团等科学技术社团,在2017年中国3D打印“科技创新”设计大赛莒县分赛上,我校学生设计的赛车,因在车身后加装了“莒县第三中学”闪光LED字这一个设计,赢得了评委及观众们

8、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大赛“最佳机械设计奖”,于璐同学经过4个多小时的精心设计和精彩答辩,最终获得了个人赛总分第一名。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教育联盟组织的主题为“贯通科技创新人才成长通道”紫金山论坛上,我校非常荣幸的被中国科学院科学教育联盟评选为“中国科学院科学教育联盟支撑单位”。二、今后三年发展规划(一)发展目标以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为策略,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师资队伍的打造为抓手,培育富有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的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二)任务指引1 .建设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以学科为主渠道、以具有学校德育特色活动的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为纽带,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多种途径

9、,培养创新人格。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2 .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3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基础型课程为根本,以学校资源、社区资源为补充,以满足学生好奇、好胜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加强课程开发和建设,让学生有的选、学得着、能实践,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4 .培养一支术有专攻的致力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师资队伍。以外出重点培训、老教师传帮带、压担子促成长等手段,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创新型转变,由单一的知识结构向“一专

10、多能”方向转变,促使教师创新意识、创新素质的迅速提升。5 .借助“互联网+教育”实现学校数字化创新管理。根据学校信息技术硬软件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对内,实现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等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和教师间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外,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有效共享,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服务师生和家长的水平。通过信息交换和内外联通,基本实现智慧管理。6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校每学年分别开展汉字听写大赛、古诗词大赛、劳动技能大赛、科技作品创新大赛等活动培养、提升、检验创新成果。(三)具体措施1.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以科

11、学研究为依托,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创新型、科研型、学者型转变,促使教师创新意识、创新素质的迅速提高。2 .创新素养教育的课程建设(1)以学科教学为阵地,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学科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头戏,也是落实创新素养教育的基石。要求全体教师从教材入手,挖掘创新因素。利用教材中有关人类发明成果的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结合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例分析,引发学生的创新联想;从教材的提示或结论加以拓展,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创造性。(2)重视体育、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聚焦创新人格的体育课程和创新思维的艺术课程,将体育艺术和劳动课程相结合,利用大课间活

12、动、课后延时服务实践,加强对学生的体育、艺术、劳动等素质教育的指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优质资源,继续组织并积极开展管乐、合唱、舞蹈、手工、电脑绘画、硬(软)笔书法、羽毛球、足球、象棋、围棋、烹饪、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AR虚拟实验、国学诵读等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3)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积极开展心理体验活动、互助关爱活动、职业体验活动、劳动体验活动等生活实践课程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研学旅行活动、场馆基地活动等社会实践课程,将品德、法制、安全、劳动等教育内容融入具体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意识、自主能力

13、、合作态度和自信品质。3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学校将积极打造“互联网+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语文学科同时打造“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目标的连接式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会实验、验证的学习方式,鼓励解题思维的多元化。从学生入手,开发创新潜能。(1)营造民主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有难必思,有疑必问,有话必说,有理必讲,充分体现课堂创新主体的地位。(2)激发兴趣欲望。在教学中使用形象的手势、激励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及现代电教媒体等手段,创设认知的冲突,设置思维的障碍,以激发学生探求新

14、知的欲望和灵感,培养他们创新的兴趣和热情。(3)重视动手操作。寻找一切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机会,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发展思维,培养实践能力。(4)观察训练。注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步骤、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提倡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观察与众不同的东西,在此基础上积极思索,以利于发展创造思维。(5)培养求异思维。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善于寻疑、质疑并释疑。(6)拓展活动空间。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开拓学生思维和活动的空间。4 .创新教育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境式学习、互联网学习为主,使学生实现从苦学到乐学、从难学到易学、从学会到会

15、学、从死学到活学的四个“转变”。学校继续开设创新实验课程,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开展机器人课程、比赛机器人编程课程、无人机编程课程、单片机编程课程、3D打印实践课程,实现创新课程进课堂。学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全校部分学科、课时进行整合,将创新实验课程纳入到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在开放、合作、分享、融合的课程教学中与物理、化学、艺术、数学等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创新教育学习方式。.创新素养教育评价方式1.对学生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通过让学生充分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给予展示性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分工合作、活动表现、概括表达的能力。2.对教师评价,立足发展,实现理想。关注教

16、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关注教师在课程开发、研究,实践中能力提升的过程,提高教师对“创新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研研究、课程开发建设的能力。(四)进度安排1 .准备阶段(2023.9)(1)进行项目申报;(2)拟定实施方案。2 .启动阶段(2023.102023.11)(1)成立学校“创新素养培育”工作小组。(2)集体学习创新素养培育材料;(3)讨论修订实施方案;(4)修订课程计划,把“创新素养培育”内容纳入课程计划;(5)邀请专家指导。3 .推进阶段(2023.122025.7)(1)组织各种“创新素养培训”主题研讨、教学实践活动;(2)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主动对接研学基地、科技馆、博

17、物馆等相关机构;(3)加强学科建设,建设“艺体科”和“活动体验类”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相关活动;(4)做好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评价手册及学业管理档案袋填写、管理和检查;(5)创新素养培育系列讲座。4 .深化阶段(2025.82025.12)加强总结和评估,以丰富的优秀教学案例、跟踪式的学生成长案例和卓有成效的研究论文、课程,推动“创新素养培育”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艺体科”项目和“活动体验类”课程。5 .总结阶段(2026.12026.5)(1)举办“创新素养教育”实验成果展示活动;(2)资料整理,实验成果的分析、提炼和总结。(五)保障条件1.组织保障由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代

18、表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对“创新素养培育”实施作出科学的决策和部署。6 .制度保障学校实行“创新素养培育”实施“第一责任人系列”,在管理上赋权与问责并行,谁分管谁负责,重在服务、协调、指导和管理;建立“教学、教学、科研月联席会议制”,重点探究“创新素养教育”实施中教研、科研的有机整合。7 .资源保障在依托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资源同时,积极主动整合各种可用资源,发挥研学基地、科技馆、博物馆等机构的作用。8 .经费保障学校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对校本教材的编制,社团活动的竞赛,专家指导引领,课程特色项目的评比,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展示等经费投入,确保学校“创新素养教育”方案的实施。(六)预期成果1.培养一批创新性的教师;9 .构建创新性的教与学的模式;10 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艺体科”项目和“活动体验类”课程;1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广泛的兴趣爱好;12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附件:XXXX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工作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组员: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