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医疗保障政策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医疗保障政策行动计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优化医疗保障政策行动计划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为重点,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化改革、综合施策,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一、优化医疗保障政策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退休人员普通门诊统筹报销待遇在在职人员的基础上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完善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待遇,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将更多老年人多发、高发并需长期治疗的病种纳入慢特病门诊保障范围,全省统一规范的慢特病病种达到40个以上,职工医保和
2、城乡居民医保在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左右和75%左右,推动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全省互认和“全省通办”。切实推进医疗救助省内“一站式”结算,扩大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范围,并将更多老年人多发、高发的慢特病病种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对经三重医疗制度保障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特困、低保等老年救助对象,给予倾斜救助。持续扩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范围,重点将使用量大、金额高的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药品纳入带量采购范围,减轻老年人用药负担。按照地方管理权限,及时将国家谈判药品纳入城乡居民医保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目录,医保特殊药品目录;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医疗急需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制剂及一次
3、性医用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保紧密衔接的普惠式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有效覆盖老年人群体,进一步减轻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二、加强老年健康照护服务提升康复护理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康复医疗在老年健康服务中的作用,为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促进老年患者功能恢复。借助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多种形式,建立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推广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辅具配置人员团队协作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日间护理服务。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评
4、估与健康服务,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加强机构照护服务,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增设护理床位或护理单元;支持具备服务能力和相应资质的机构将照护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辐射居家失能老年人;推进照护机构老年痴呆患者照护专区和社区照护点建设,满足服务需求。加强居家社区照护服务,支持社区、相关机构为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家庭照护者培训和“喘息”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相关机构合作,增加照护功能,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短期照护、临时照护等服务。发展“互联网+照护服务”,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家庭照护床位,方便失能老年人照护。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完善安宁
5、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支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等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定位,推动相应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开设安宁疗护病区或床位,按照“充分知情、自愿选择”原则,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对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发展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建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相衔接的安宁疗护工作机制和转诊流程。建立健全安宁疗护服务涉及的止痛、麻醉等药物配备和监管制度。三、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打造医养结合服务“四种模式”。“医办养”模式,促进医疗服务嵌入养老产业,推动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完善公立医疗卫生机
6、构开展养老服务的价格政策,收费标准原则上应当以实际服务成本为基础,综合市场供求状况、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核定。“养办医”模式,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健康服务能力,推进XX省一级老年病医院基本标准等地方标准建设,进一步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涉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营养等服务可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降低养老服务机构举办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养老服务机构也可通过服务外包、委托经营等方式,由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两院一体”模式,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农村地区统筹规划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村卫生室和农村互助幸福院毗邻建设;鼓励城区
7、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纳入功能布局,在新建日间照料中心时应统筹考虑布局医疗服务功能,支持现有日间照料中心利用富余资源改扩建医疗服务设施。“医养签约”模式,强化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效衔接,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方便就近、需求匹配、互惠互利等原则开展签约合作;推动所有养老服务机构至少与1家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合作,推动医养签约服务全覆盖;养老服务机构和协议合作的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建立双向转介绿色通道;探索养老服务机构将内设医疗机构交由签约医疗机构管理运营。到2025年,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能力(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或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推动老年人居家医养
8、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居家养老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开展上门巡诊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有医疗服务需求且行动不便的高龄或失能老年人,慢性病、疾病康复期或终末期、出院后仍需医疗服务的老年患者提供上门巡诊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家庭医生向签约对象提供约定的服务项目,进行个人健康状况评估,制定健康指导、疾病预防、医疗护理、运动处方、营养指导、慢病风险管控等方案。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对诊断明确且适合在家庭(养老服务机构)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及护理的老年患者,在其家庭(养老服务机构)中建立病床,开展医疗服务;充分利用远程技术为家
9、庭病床患者提供在线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等便捷高效服务。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建立个性化签约服务市场化收费价格机制和制度,鼓励社会力量根据市场需求,与服务对象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约,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居家医养服务。强化医养结合政策支持。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的养老服务机构与其他养老服务机构享受同等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及优惠扶持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管理和分级诊疗体系。强化医养结合机构内老年人用药保障。规范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四、加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综合照料服务
10、。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开展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逐步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设施设备、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引导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失能防范、紧急救援、基础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安宁疗护等连续、规范、整合的养老服务,确保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机构得到长期照护。大力发展“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以县级标准化老年养护楼带动街道层面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以街道层面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带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形成“标准化老年养护楼+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居家社区服务网络,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实施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提高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
11、务质量。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家庭养老床位,适时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和紧急援助。发展助浴服务。社区助浴点服务模式,依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街道层面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改造建设老年人助浴点,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助浴服务。机构助浴服务模式,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安排护理员入户开展助浴服务,或在养老服务机构开设助浴专区向未入住老年人开放。企业助浴模式,鼓励企业对助浴点进行适老化改造,或配备移动助浴车,向老年人给予适宜助浴服务。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精准对接为老服务需求,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为老服务,鼓励“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o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
12、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服务模式。鼓励互联网企业开发面向老年人各种活动场景的监测提醒功能和方便老年人居家出行、健康管理和应急处置等应用功能。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普惠养老产品。建立以运营质量为核心指标的运营商遴选机制。制定以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为核心指标的民办公助政策。对接收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机构,不区分经营性质按上述老年人数量同等享受运营补贴。推动兜底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普惠养老产品。在满足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公办养老服务机构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服务。建立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对外开放的收费政策和入住评估管理制度,
13、明确接受社会老年人的入住条件、排序原则和收费标准。推动床位小于40张、入住率常年偏低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撤并或转改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高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效率。五、指导思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为重点,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化改革、综合施策,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六、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支撑三大体系更加健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老年社会环境更加友好,发展
14、要素支撑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推动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基本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基本养老服务制度逐步建立。兜底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普惠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供给有效保障。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年健康服务资源供给不断增加,老年人健
15、康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加快构建。老年医学科建设逐步推进,老年医学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深入融合。打造“康养到XX”品牌,结合XX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体育康养、森林康养等老龄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增加产品供给,优化配套设施,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康养产业载体同步建设。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扎实推进,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得到有效解决,老年人社会参与更加广泛,敬老爱老助老社会风尚更加浓厚。行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规划用地用房政策不断完善,财政投入持续加大,税收优惠政策落地落实。老龄工作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为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支持更加有力,为老服务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