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组非选择题必做.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86278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组非选择题必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组非选择题必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组非选择题必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组非选择题必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组非选择题必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组非选择题必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组非选择题必做.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组:非选择题(必做)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0(25分)材料一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

2、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膨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老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举双手贽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

3、的贸易与关税法案,1988年经里根总统签署,正式成为美国法律的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都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摘编自吴学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近代英国相比,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认识。(11分)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所谓“以史为鉴”,正是面对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

4、收获。胜利使人兴奋,失败使人沉思。一个沉思着的民族往往要比兴奋中的民族更有力量。历史学本应当提供这种力量。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的自我判断,正是它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的坚实保证。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提取材料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并结合所学的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567年,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中国海外贸易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商品种类有230余种,除传统的生丝及丝织品、瓷器以外,还增加了日常生活用品。传统丝织品和费,器出现了中国仿制的欧式锦缎、天鹅绒、丝袜和西式餐具、纹章瓷等,并大量运销欧洲。进口商品项目

5、多样化,外银开始流入。进口的手工业原料主要是冰藤、白藤、藤黄、牛角、番镰、马尾、明角、黄丝、孔雀尾、樟脑等。中国海外贸易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足性。据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等整理材料二早在15世纪中叶以前,英国主导出口项目是羊毛,而15世纪中叶以后,呢绒成为主导出口项目。16世纪中后期,英国出口商品还涉及手工业制品、畜牧业产品、矿产品及日常生活必需品等许多项目。16世纪中后期,棉花、生丝、香料开始进口。在进口商品中,大部分是国内纺织业及造船业所需原料,而利用这些原料生产的手工业制品及船舶又促进了出口商品项目的发展。转口贸易或过境贸易也获得较快发展。从进出口贸易总额来看,中国长期保持着顺差或出

6、超地位。摘编自张乃和近代早期中英海外贸易市场体系发育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中英海外贸易发展的相同特征,并分别说明各自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1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后期以来中英海外贸易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这些不同对各自产生的影响。(14分)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依据图示和所学,围绕“工厂和工厂制度”对人类社会某一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30、40年代。西欧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

7、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它的主要标志是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些斗争超越经济斗争的范围,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统治。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它指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前进。一摘编自王学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材料二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统治得以建立;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为主要支柱,以帝国主义为主要靠山,不惜以出卖国家利益为代价举借外债,用以维系着对中国社会的统治。1919年,中国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

8、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正在苦闷中摸索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展示了一条新的出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创造性的构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理论,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百年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夙愿。一一摘编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特点,并简析其背景。(1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12分)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9、分)材料“西方”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名称,中国人的“西方”观念要追湖到汉唐时期的“西域”和宋元明时期的“西洋”。“西域”最早是指匈奴统治的区域,后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与西域相联的一个名称是“西天”,该名称可能出自唐代玄奘“西天取经”。“西洋”在五代时大体上指今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周围海域。明代有了广义“西洋”、狭义“西洋”之分。狭义“西洋”包括郑和所到的今天的东南亚、印度洋至波斯湾、北非红海一带;广义指象征整合意义的西洋,即海外诸国、外国。接近近代地理概念上的“西方”是伴随欧洲传教士东来而出现的,与“西方”相联的“西学”“西医”“西历”“西国”等一些词也相伴而生

10、。晚清以降,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渐次扩大到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地理范围也由欧洲扩展到美洲、澳洲。二战以后出现的东西方冷战,这里的“西方”则是一个意识形态共同体的指称。冷战结束以后的“西方”也不包括俄罗斯和其他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独联体国家。一摘编自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关于“西方”名称内涵的演变。(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第二组:非选择题(必做)1 .【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范围逐步扩大;政府主导,多以立法形式推行;体现了重商主义理念。(6分,任答三点即可)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扩张海外市

11、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英国议会改革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8分)(2)变化:非关税壁垒成为限制进口的重要措施;从单边保护转向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6分)认识: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旗帜下,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等特点,不利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5分,言之有理即可)2 .【答案】示例一:观点:一个沉思着的民族往往要比兴奋中的民族更有力量。(2分)(举例要体现沉思的表现、结局;兴奋的表现、结局。表现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

12、:(必须有对比。9分)例1,用明清时期的东西方史实比较。明清时期,中国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强化君主专制,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八股取土禁锢思想,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潮流。而同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解放了思想,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确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这些沉思后的觉醒,使欧洲率先进入近代社会。例2,用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西方的体制僵化对比。中国:1976年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走上民族复兴之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此,中国经济建设成就进一步

13、辉煌;完善民主和法制,形成了以82年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走科教兴国之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将到来。西方:以美国为代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控乏力,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终致2008年的金融危机;政治体制日趋僵化,政党政治,金钱政治阻碍社会发展;对外实行大国霸权主义。这些加速了美国的衰落。总之,一个民族要从沉思中觉醒,从兴奋中创新,才能不断走向辉煌。(1分)示例二:观点:一个民族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取得更大的收获。(2分)说明:(任选2例,9分)例L清朝前期强化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激发先进的中国人走近代化的道路。经过洋务运动

14、、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从物质、制度、思想层次递进深入,中国人最终认识到没有民族独立,就没有民族富强,不断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例2,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举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旗帜,逐渐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例3,1976年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走上民族复兴之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此,中国经济建设成就进一步辉煌。例4,俄国1861年改革前的危机,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例5,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灾难,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民族富强道路;从战时共产

15、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例6,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成效。总之,要以史为鉴,不断创新,民族才能进步。(1分)3 .【答案】.(1)相同特征:出口商品种类多;主导出口产品不断升级;进口商品项目多样化;两国均保持着贸易顺差。(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原因: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在国际市场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部分开放海禁;传统的丝织业和制瓷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适应海外市场需求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政府重商主义政策的推动;注重发展转口贸易;新航路开辟和资源及生产优势。(3分,答出三点即可)(2)不同之处:中国出口商品主导项目多元化,而英国主导是单一化的

16、呢绒;(2分)中国进口商品与主导出口商品联系不密切,而英国进口商品项目以手工业原料居多,与主导出口商品联系密切;(2分)中国获得贸易顺差主要通过出口商品的物美价廉,而英国获得贸易逆差则通过资源及生产优势和转口贸易。(2分)影响:中国:贸易顺差,外银流入中国,推动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对国外资源依赖程度低,对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海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利于海洋发展战略的形成。(4分)英国: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强,从而促使其积极扩大海外殖民地;发展转口贸易,推动了英国海外贸易市场的扩大,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4分)4 .【答案】示例:论点:工

17、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后,由于工厂制度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交通、居住环境改善,大量新兴城市出现;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人口拥挤,城市环境污染迅速增加等。5【答案】(1)特征: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斗争目标由争取经济利益到争取政治权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方式由分散到联合;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7分)背景: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矛盾尖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诞生。(6分)(2)不

18、同: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使命;俄国十月革命提供成功的经验借鉴;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理论。(8分)成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并存;中国的半殖半封社会性质;近代前期学习西方经历的挫折。(4分)6 .【答案】示例1:观点:关于“西方”的名称变迁反映了中外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2分)阐述:自张骞通西域后,“西域”成为汉唐王朝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而用“西天”指称印度则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对外交流范围的扩大。“西洋”这一称呼的出现,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东南亚、西亚、东非及印度洋周围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明末,

19、“西洋”范围的变化和“西方”“泰西”等词的出现,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欧洲的联系加强。(8分)综上,从“西域”到“西洋”再到“西方”,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西方”空间认识的扩大和变化,其背后反映的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2分)示例2:观点:从“西域”到“西洋”,反映了对外交流路线的变迁。(2分)阐述:汉唐时期,经济和文化重心在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期作为政治中心,沟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主要路线。唐宋以后,由于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长安、洛阳失去政治中心地位,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沟通与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等“西洋”区域联系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路线,“西洋”的称呼日渐流行。(8分)综上,从“西域”到“西洋”,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西方”空间认识的扩大和变化,其背后反映的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范围和途径的变化。(2分)(以上示例仅供参考,其他观点:如“西方”名称内涵的演变是时代变化的结果、“西方”名称内涵的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西方”名称内涵的演变体现了由地理概念到政治概念的变化等都可。注意要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