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91400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于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关于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关于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了解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情况,推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监督管理,切实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于6月6日至7日率调研组赴XX区、XX市、XX县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专题调研工作。调研组在听取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并进行座谈交流的基础上,随机抽查了千吨万人()水厂、百吨千人U水厂、分散式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区共7处,并入户了解水质水价等相关情况。通过听汇报、座谈交流、随机抽查、实地察看,调研组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十三五”以来

2、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基本情况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水。农村饮水安全包括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U4项评价指标。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一般供水到农村自来水,再朝着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市农村饮水供水模式主要有城市水厂管网延伸供水、农村自来水、集中引山泉水、小型电动取水、压水井取水。“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资金10.3亿元,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U1884处,其中千吨万人水厂131处、百吨千人水厂251处,服务农村人口460.2万人,全市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率99、8%,农村集中供水率94、9%,农村自来水普及

3、率85、3%o供水人口100人以下的分散式供水工程6、49万处,覆盖人口38、6万。20xx年底,我市提前两年解决了155671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4个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考核验收时,农村饮水安全实现了“零投诉”“零问题”。二、我市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主要措施(一)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及监管机制建设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20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启动以来,各县(市、区)均已完成模式构建,以县为单元编制了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落实了实施主体和统一服务主体。2021年以来,全市开工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44个,总投资34、8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已完成投资10.4亿元,12个项目实现了建成

4、供水。2022年,各县(市、区)通过专项债、涉农资金整合、实施主体筹资融资等方式,已落实建设资金16、2亿,13个项目列入了全省项目大会战。监管机制日臻完善。全市382个百吨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均落实了“三个责任”,即乡镇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各地依托国有水厂,充分发挥其人才、技术、经验优势,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人员,有效缓解了县、乡水利部门人员少、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各地出台县级管理办法,明晰农村饮水工程产权,落实工程运行管理主体、管理责任和运行管理经费,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建立财政补贴渠道,规范了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对供水成本高、水费收入难

5、以保障正常运行的农村供水工程予以适当补贴。(二)全面落实农村饮水水源保护持续推进水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我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将水资源保护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河湖长制体系。2021年各级河长,切实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常态化开展巡河(湖)督导、河湖“清四乱”和水库水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同时,各级水利部门通过综合督察、自排自查、卫星遥感监测及暗访督查等方式,发现“四乱”问题90个,除1个问题进入司法程序外,已全部整改到位。今年以来,各地对辖区范围内2236处水库水质进行常态化检测,水质达标率为91、4%o截至2022年5月,全市71处作为饮水水源区的水库

6、全部退出经营性养殖,实行人放天养。积极开展饮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截至目前,全市133个乡镇及千吨万人供水工程水源地,除2个点位因城乡供水一体化取消外,其余131处全部批复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xx年以来,全市划定村级水源地保护区47个,并获得省政府批复。目前市政府正在审核新一批15个农村水源地保护区。(三)全面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水质监测监管自20xx年开始,各地卫健部门对全市131处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单位均建立了饮水卫生监督管理档案。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市现有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供水单位131家,已办理卫生许可证121家,未办证和许可证未延续10家O,办证率92%。2020年以来,各地卫健

7、部门对全市251处百吨千人集中供水单位进行摸底调查,进一步完善集中式供水单位名册,健全了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及巡查档案。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出厂水、末梢水、水源水共检测283份,合格275份,合格率为97%;对存在问题的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供水单位责令整改21家,立案查处5件,罚款金额37元。(四)全面协调农村用水水价核定江西省定价目录规定,城乡公共管网供应的自来水、再生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职责范围内的供水价格由市、县(市、区)发改部门制定,报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目前,我市农村生活用水定价情况分为统一制定价格和分别核定价格两类。余干县、横峰县、广丰区等地对

8、当地农村自来水厂及部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价进行了统一核定。玉山县、婺源县、广信区等地对不同乡镇和自来水厂的水价进行了分别核定。目前,全市农村用水水价平均为1、5元/吨,最高为2、5元/吨),最低为1元/吨(),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不收取费用。(五)全面整改农村饮水安全突出问题今年以来,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收到国务院“互联网+”督查问题、群众信访反映问题、媒体曝光问题等各种途径反馈问题12个,问题主要集中在水压不足、间歇性供水、水质不稳定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重点聚焦上述突出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进乡村、进水厂、进农家”调研宣传活动,加强常态化问题排查,建立问题整改台账,进行闭环销号管理,第一时间

9、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目前,12个问题完成整改10个,2个正在整改U,主要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延伸工程,预计年底整改到位。三、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饮水水源存在短板全市131处千吨万人工程,有106处从河道取水,占80.9%,水库取水率低。河道水源水量受降雨影响大,干旱年份、枯水期水量无法保障。水质由于集雨面积较大、污染因素多,水源保护困难,卫生安全风险大。目前百吨千人工程还没有政策性要求划定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划定正处于起步阶段,源头水源水质难以把控。而分散式的供水水源地往往都在偏远山区,水源基本都是山泉水或地下水,水质受周边环境影响大,存在安全风险。(二

10、)规模化供水比例低农村居民住地分散,地形高程落差大、施工环境复杂,难以做到全覆盖保障。目前,全市千吨万人工程覆盖人口366万,占73、41%,百吨千人及以下集中供水工程覆盖94万人,占18、85%,部分农村受自然条件限制只能进行分散式供水,全市仍有38、6万农村居民通过小型电动取水、压水井取水等方式获得饮水。(三)供水工程建设及运行经费不足农村饮水管网延伸工程、小型集中供水续建、改建等巩固提升工程项目资金主要依靠地方自筹,资金缺口较大。农村供水范围广、用水量小、管损率大,造成了供水成本高,监管难度大。农村供水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仍不健全,地方筹措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资金压力较大。2021年全

11、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收取水费4329万元,中央财政下达维养经费2695万元,维持基本运行所需费用约9500万元,缺口约2500万元。农村生活饮水卫生监督经费不足,部分地方无饮水监管及水质检测专项经费预算,难以保证水质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四)供水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农村供水长效运行管护机制还不完善。部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农村饮水工程未经卫健部门预防性审查和竣工验收,且建设标准不高,造成水质不达标且事后难以整改到位。部分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产权主体不明确,运营管理中存在矛盾,小型供水工程运行管护仍是突出短板。全市131处千吨万人农村水厂,民营企业建设运营的105处,占80.2%,部分千吨万人农村水厂因未达

12、标而未能办理卫生许可证。百吨千人集中供水工程也大多是民营企业建设运营,专业化程度低,安全防护设施不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经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淡薄,制水消毒设备工艺简陋,水质日检的要求难以落实。今年前五个月,全市农村百吨千人集中供水单位的出厂水、末梢水、水源水共检测76份,合格64份,合格率为84%o(五)部门联动有待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农村自来水工程运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水利部门负农村供水工程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监管责任,生态环境部门负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水环境保护和水源水质监测责任,卫生健康部门负农村集中供水单位卫生监督和水质监管责任,发改部门负水价核

13、定责任,市场监管部门负水价监管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往往各自为战,部门联动不够。例如:农村供水工程在规划选址建设时事先并未征求卫生健康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的意见,部分农村供水工程在建成运行后才发现水源地选址、工程建设标准、制水净化处理工艺等存在问题,但又既成事实,整改难度大。四、意见和建议(一)牢固树立农村饮水安全的为民意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农民群众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多次强调“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各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饮水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治水方针,坚定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政理念,始终把

14、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要民生任务重点推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强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供水服务水平,确保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让广大农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优质水、放心水。(二)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的管理机制一是统筹乡村振兴,不断完善规划编制。以“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为契机,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规划,巩固拓展农村供水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系统性、碰底线的农村饮水安全风险。要锚定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提升工程建设标准,落实工程管护要求,强化水质安全保障,提高智慧管理水平,确保“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二

15、是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农村供水资金筹措保障,建立县级资金保障机制,通过完善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金融支持、水价改革、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调动受益主体、吸纳金融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营管理。县级人民政府要将农村供水运行维护资金不足部分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三是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各地要加快推进全市百吨千人供水工程的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市、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落实饮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污染防治、卫生评价、卫生监督等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和整治措施,确保水源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各级河长要切实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

16、加大巡河力度。要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严禁以任何形式围垦湖泊、违法占用湖泊水域,严禁擅自侵占河道、破坏河湖水文监测环境与设施。(三)持续强化城乡一体化的工作理念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政策性文件,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布局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建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将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2020年5月,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17、,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前,各县(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进一步优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体系基本建成,良性运行管理目标基本达到,饮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的愿望基本实现。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真抓实干,补齐短板,确保目标如期实现。一是压实责任,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督促指导各县(市、区)严格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协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要加快推进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先行县建设和骨干工程项目建设,保障及时发挥效益。水利、生态环境、卫健、发改、供水单位等要严格按照工作领导小组

18、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打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二是紧盯问题,加强整改。各地要紧盯国务院“互联网+”督查、群众信访反映、媒体曝光等各种途径所反映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实地调研,找准问题成因,举一反三,切实推动问题整改。三是分类施策,补齐短板。针对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要切实加强水源地水质保护,想方设法提升水库取水率;针对百吨千人集中供水工程,要加快推进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在现有建设标准下着力改良制水工艺,规范提升消毒、水质自检等管理水平,加强对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监测;针对分散式供水的少数偏远山区要切实做好技术指导和卫生安全宣教

19、工作,并提供上门抽样检测等针对性服务。(四)努力形成齐抓共建的管理模式一是强化乡镇的主体责任。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负担起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要统筹所辖范围内农村饮水安全的组织领导、制度保障、管理机构、人员和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经费落实工作,要制定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明晰农村饮水工程产权,落实工程运行管理主体、管理责任和运行管理经费,明确水源保护、水质检测监测、水价制定等工作的职责要求。二是强化部门协调。要强化发改、财政、水利、生态环境、卫健等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新建、改建、扩建的农村饮水供水工程项目,应当进行预防性监督审查,在选址和设计审查、竣工验收时必须有卫生健康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参

20、与。卫生健康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各自制定水质监测计划,与水利部门建立水质通报和信息共享机制,至少每季度向社会公开一次农村饮水安全状况信息。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建设,充实人员,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工作经费和抽检经费。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监督员的监督执法能力和供水单位从业人员的卫生专业知识及检验技能。四是强化检测能力。要加强对农村供水水源的保护和供水水质的监督管理,强化农村供水水源地保护,确保水源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推进供水水质监测平台建设,加强对县级疾控中心、区域水质检测中心、规模化水厂水质化验室等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各农村供水单位要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

21、,加大自检设备的投入,切实提升水质检测监测能力,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定期检测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并保存好检验结果,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水卫生标准。尚不具备水质检测能力的供水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定期进行检测。(五)着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一是要提升供水主体的法律意识。要加强对农村集中供水单位法人或负责人饮水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强化农村集中供水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是饮水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督促供水单位规范制水供水行为,对本单位供水卫生安全工作承担主体责任。二是要强化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通过多种媒体采取张贴宣传画、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加

22、强对农村群众饮水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民众卫生和健康权益意识,自觉主动参与对农村供水单位的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健全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继续用好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平台等监督渠道,构建省、市、县、乡(镇)一体化的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反馈机制,建立强化渠道畅通、跟进落实的监督机制,完善运行规范、保障有效的反应机制,为筑牢农民群众饮水安全防线创造良好环境。附件:名词解释附件名词解释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2020年5月18日省水利厅厅长XX在江西省农村供水条例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专门对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做出了解释。XX指出江西省对国家

23、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和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若干问题解答都进行了转发和确认,明确作为我省脱贫攻坚饮水安全的评价标准。为方便基层更容易理解饮水安全的评价标准,20xx年5月,省水利厅、扶贫办、卫健委三家联合制定农村饮水安全须知,指出有关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共有四项: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水量方面,每人每天60升以上为合格,3560升为基本合格。水质方面,集中供水工程通过水质检测,要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其中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的水质符合其宽限值即为达标。对分散供水工程的用水户,受到自然条件限制等影响的地区,可采用“望、闻、问、尝”

24、等简便方法进行水质现场评价,饮用水中无肉眼可见杂质、无异色异味、用水户长期饮用无不良反应可评价为基本符合要求。用水方便程度方面,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或取水水平距离不超过400米、垂直距离不超过40米即为安全,人力取水往返时间10一20分钟,或取水水平距离400800米、垂直距4080米即为基本安全。供水保证率方面,大于等于95%为安全(也就是1年内不正常供水的天数不超过18天),保证率在9095%之间为基本安全(也就是1年内不正常供水的天数为1836天)。农村饮水安全评价4项指标全部达标才能评价为安全;4项指标中全部基本达标或基本达标以上才能评价为基本安全,只要有1项未达标就不能评

25、价为安全或基本安全。关于XX市侨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侨务工作历来同国家发展大局和国际大环境息息相关、同海内外侨情变化紧密相联。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侨务工作与国家内外大局的关联度进一步增强。南京是全国侨务工作重点城市,侨务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涉侨人员30万左右,涉侨企业超过5家,其中注册资本2万以上的600余家。全市引进的领军型科技人才中,68%拥有海外留学、工作或进修经历的涉侨背景,约50%具有“侨”的身份。为做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侨务工作情况报告的准备,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委员会采取了专题视察、走访座谈、市区联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深入调研。常委会龙翔主任于9月24日上午,带

26、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题视察了侨务工作开展情况。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侨务工作基本情况(一)持续加强侨务法治建设,依法护侨水平不断提升。为切实保护华侨的合法权益,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南京市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对华侨在南京市的经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财产、投资创业等基本权益做出规定,以进一步树立南京法治、开放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华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来宁发展。南京市华侨权益立法得到了广泛肯定,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委员会连续三年受邀参加全国人大侨务工作座谈会并做经验交流发言。地方性法规的出台为我市侨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我市涉侨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

27、宣传活动,坚持送法上门,努力营造全社会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坚持依法护侨,不断改善侨界民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办理涉侨行政事项,不断提升政务效能,为华侨来我市创新创业提供便利。(二)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服务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我市涉侨部门积极作为,努力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同城市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有力服务南京创新发展。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支持侨胞回国创新创业,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资金和专业领域的优势和潜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围绕我市产业布局和战略转型升级,着力在新型电子信息、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和科技服务、文旅健康等现代服务业方面引进侨资企业

28、和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近年来,举办线下线上侨界引智引资专场活动近百场,邀请3500余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宁参加招商引资和考察活动,促成多个项目落地或签约。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联盟、意大利拉斯佩齐亚市、中荷文化经济关系基金会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侨务资源创新平台,推动“侨梦苑”创新中心及创业社区等涉侨载体建设。“侨梦苑”园区入驻企业达到265家,对接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组合式全过程创业发展服务。(三)以侨为桥深化宣传交流,不断提升南京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与海外侨界的联谊,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广泛凝聚侨心侨力。通过举办2021新春“云”上音乐会、海外华裔新生代代表人士研修考察、“

29、海外代表人士南京行”等活动,不断扩大朋友圈、构建共同体、画好同心圆。开展“暖侨行动”,为我市华侨华人接种新冠疫苗,支持海外侨团组织在当地开展抗疫互助。联合市中医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网上中医诊所,普及中医药知识,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外的发展与传承。借助我市“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平台,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文交流,推动我市优质文化资源的展示。加强海外宣传,鼓励和引导海外侨胞当好我市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使者,讲好南京故事,传递南京精彩,展示南京形象,进一步提升南京在海外的知名度,为我市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社会偏见一定程

30、度影响工作开展。大众舆论常常将华侨混同于华人,或者过分强调华侨拥有海外居留权的特殊性,忽略其作为中国公民的属性,导致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华侨也应享有在国内的合法权益不理解,对侨务工作存在疑虑,不利于形成开展侨务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二)国内侨情深刻变化对侨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调研发现,老侨数量不断减少,新侨数量快速增长,很多在外留学、工作和旅居的青年回到南京定居创业。近年来回宁创新创业的新侨年均近4人,且受疫情影响有上升趋势。新侨受教育程度高、法律意识强,服务需求逐步向更高品质的工作、生活、精神需求和价值实现等方面转变。维护侨益的工作从以往帮扶慰问为主向多领域拓展,涉及企业经营、房屋拆迁、子女

31、教育、环境保护等。侨情的新变化,也对新时期的侨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国际形势演变带来新的挑战。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一些国家民粹主义和极端化倾向上升。在国际摩擦和疫情叠加因素影响下,海外华侨权益保护面临严峻挑战,海外求助逐渐增多。疫情期间,出现多例护照过期滞留在外、防疫物资紧缺、回国遇阻等诉求,我市相关单位通过向海外发送防疫包、联系有关方面请求协助等方式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效率不高、抓手不多。在海外联谊联络方面,与之前的开放式、面对面相比,交通互动中断、人才交流中断等或成为新常态。随着国际贸易战、科技战、人才战的加剧,如何持续深入开展海外联谊联络、维护侨胞合法权益、涵养侨务资源,都成为全

32、新的课题。(四)法规政策的细化落实不够制约工作质效。当下回国创业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创业融资、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医疗、人才安居等方面。有些问题尚无政策,有些虽有政策但落地率不高。涉及的多个部门单位,客观上存在多头运作的情况,信息没有完全共享,资源尚未有效整合。不同部门分别制定或执行本条口的政策,未能从全市层面形成严谨有序的政策体系。三、对策建议(一)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对侨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的侨乡工作经历中,多次肯定华侨华人具有爱国爱乡情怀,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是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是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重要力量,一再强调海外侨胞是促进中外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塑造中

33、国形象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我市侨界资源丰富,侨务工作基础深厚,广大侨胞有着割舍不断的家乡情怀、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和干事创业的激情,这些都是助力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和我市发展大局出发,正确领会中央关于侨务工作的基本方针,提高对侨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中央、省市委关于侨务工作的决策部署得到坚决贯彻和有效落实。(二)优化政策和服务,吸引侨胞来宁创新创业。华侨华人是我市吸引人才的重要资源。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大对当前海外精英人才回流工作的研判,通过多探访交流,了解其真实诉求,制定更完善、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并加强

34、落实,吸引华侨华人来宁创新创业,进一步调动广大侨胞深度参与“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摸清我市基本侨情数据,建立涉侨高层次人才和侨资企业数据库,实现全市涉侨信息数据动态更新、长效维护、互联共享。(三)加大涉侨普法力度,加强依法护侨工作。深入开展涉侨法制宣传教育,及时公布相关法规政策并释疑解惑,为侨界群体提供信息咨询和服务,营造全社会尊重侨胞侨商、维护华侨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华侨投资条例和南京市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梳理实施中的成效经验和困难问题,适时组织涉侨法律法规实施

35、情况的监督,推动法律法规的落实,确保华侨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四)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助力南京国际化城市建设。文化与情感是最强大的联系纽带,是团结凝聚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基础。在加强经济与技术方面合作的同时,要鼓励侨胞来宁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和联谊等活动,增进民间文化交流。对海外华人组织的文化交流予以积极引导和呼应。鼓励各级各类侨界组织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外沟通联系,广交朋友,和海外侨胞一道传播中华文化、传扬金陵美誉,助力南京国际化城市建设。(五)强化工作合力,形成大侨务工作格局。紧紧围绕新时代“同圆共享中国梦”的侨务工作主题和“根”“魂”“梦”的侨务工作主线,统筹全市侨务资源,动员

36、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全市各级涉侨部门和单位要加强职能对接、信息资源共享和工作协作,增强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大局意识强、整体素质高、侨界群众信赖的侨务干部队伍。继续探索发挥“五侨联动”工作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横向联动机制和纵向协作机制。整合侨务工作资源,形成侨务工作合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大侨务工作格局,不断开创新时代侨务工作新局面。加关于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在全民健身时代背景下,户外运动从早期以探险和竞技为主的小众运动逐步呈现出社会化、大众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促进和扩大体育消费、构

37、建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具有积极意义。近期,国家体育总局、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勾勒出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蓝图,我市主要领导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为此,我局成立专项工作组,就全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座谈交流等方式,初步摸清了有关现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路径和工作举措,并梳排出户外运动项目三年培育计划,力争在推动我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上形成重点项目突出、比较优势明显、区域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一、我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现状(一)消费人群不断扩大。随着XX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全民健身事业的有效推进,市民健身意识和运动消

38、费水平明显提升。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户外运动日益受到市民重视和喜爱,参与率及户外用品需求持续上升。据统计,全市已注册成立自行车、登山、徒步、马拉松、定向等各类户外运动项目协会、俱乐部XX余个。2022年下半年成立的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半年内就发展正式会员XXX余人、社群成员XXX余人,带动骑行爱好者XXXX余人。在健身理念转变、疫情环境催化和体育消费升级的三轮驱动下,我市户外运动参与及消费人群持续扩大。(二)产品供给不断丰富。一是户外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逐步壮大。XX县XX镇青少年体育装备制造创意产业园获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示范项目“,XX区XX镇入选“20232025年度XX省体育产业基地”,

39、XX区以XXX野营用品、XXX旅游用品、XXX服饰、XXX户外用品等为主的户外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年均营业收入超XX亿元。其中XXX野营用品有限公司2022年营收达X亿元,同比增长xx%,成为国内知名的户外运动装备生产销售企业之一。二是户外体旅项目蓬勃发展。形成了以仪征天乐湖、高邮珠湖小镇、XX途居露营地、生态科技新城深潜大运河中心等为代表的XX多个体育旅游类户外运动产业项目,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仅生态科技新城2022年接待客流量就超XXX万人次。三是户外赛事活动精彩纷呈。XX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扬马)八度蝉联“世界田联金标赛事”“中国田协金牌赛事”称号,2022年,扬马吸引全球XX个国家X万多名

40、运动员参赛,来扬外地游客突破XX万,经济效益过亿元。国际排联沙滩排球世界巡回赛(XX站)、中国大运河城市足球精英邀请赛、全球运河城市赛艇穿越赛、全国旅游城市定向跑等国际国内重大户外体育赛事先后在扬举办,仪征城市龙舟公开赛和环高邮湖自行车越野赛等影响力不断增大。(三)发展环境不断完善。近年来,国家和省多次发布政策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等文件的出台,为我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全市大力推进城市公园和户外体育场地建设,户外运动环境有效提升。截至目前,全市体育场地面积总量约万平方

41、米,其中户外场地面积约XXXX万平方米,占比达xx%。除了常见的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球类运动场地外,山地自行车场、攀岩、棒垒球、航空运动机场、赛马场等户外专项运动场地也逐渐增多,其类型也日趋多元,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品牌特色不够明显。尚无中长期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在地域性户外运动产业特色打造、引领性户外运动品牌培育、代表性户外运动赛事宣传上,政策尚不丰富,措施针对性尚有不足。二是市场主体不够丰富。除XXX外,具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户外运动用品生产企业不多,竞赛表演、教育培训、节庆会展、体育旅游等户外运动服务业的市场主体不足、产品供给能

42、力不强。三是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研究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不足,户外运动管理者、经营者和从业者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户外运动缺乏专业组织策划运营,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技能培训及宣传引导有待加强。三、下一步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一)优化特色产业布局。一是以体旅融合示范区和精品线路打造为抓手,发展露营、定向、越野等项目,打造富有特色的体育旅游户外运动先导区;二是以促进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价值转化为目标,利用运河沿线水域资源和环湖、沿河的道路、场地,发展皮划艇、赛艇、龙舟等水上运动和马拉松、骑行、徒步等项目,打造运河文化户外运动示范区;三是以xxxxXXXX和xxxx-xx”片区体育制造产业基地为依托,健全研发

43、设计、生产制造、品牌打造、市场服务等全产业链,打造户外运动制造新高地。(二)加强产业载体打造。一是加强跟踪服务,推进仪征青少年户外运动基地、冰雪综合体、中体国家竞训中心(体育产业学院)、生态科新城省级水上运动赛训和国际交流基地等重大户外运动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东西部户外运动特色小镇;二是加强扶持引导,通过上争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争创国省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搭建宣传推介平台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户外运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批户外运动休闲服务业企业;三是加强创新发展,坚持融合思维,以户外运动重点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区为依托,探索实施户外+乡村旅游户外+基地研学户外+休闲农业

44、等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打造协同发展的户外运动消费模式。(三)培植户外赛事活动。一是办好品牌化大型赛事,高标准办好XX鉴真半程马拉松赛,围绕打造定向之都,办好城市定向系列赛事活动,提升XX户外运动影响力;二是办好特色化专项赛事,结合各地户外运动板块地域特点,培塑户外运动特色赛事活动,重点推动高邮自行车赛、仪征龙舟赛、XX垂钓大赛和生态科技新城赛艇活动蓬勃开展;三是办好多样化主题赛事,扩大户外运动参与人群,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露营大会等时尚类、互动体验类赛事活动。(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是深化部门联动和市县互动,增强体育部门与发改、教育、文化旅游、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房城建、卫生健康等多部门的沟通,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资源对接、项目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户外运动发展;二是推动国省体育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落地落实,优化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发挥XX区省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创建效应,鼓励发放户外运动消费券,以户外运动消费促进整个体育运动消费;三是推动有关社会组织建设,鼓励和支持户外运动协会组织、俱乐部建设,完善组织标准规范,发挥好协会组织、俱乐部在组织活动、营造氛围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作用;四是加强宣传引导,积极传播户外运动理念,普及户外运动知识,讲解户外运动方法,直播户外运动比赛,推介户外运动产品,不断扩大户外运动消费人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