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市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91410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x市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x市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x市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x市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x市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x市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x市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X市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对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人才强市工程,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推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聚焦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建设的迫切需求,由市委组织、市人社等部门组成人才课题调研组,深入金积工业园区及青铜峡市等重点企业、特色食品人才产业高地、君星坊院士工作站等载体,对各类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及激励情况进行了调研,认真分析了全市人才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现报告如下:一

2、、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市委、政府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全面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一)人才队伍总量。一是六类人才建设。目前,全市各类人才总数为X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x%,其中:党政人才X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X万人、专业技术人才X万人、高技能人才X万人、农村实用人才X万人、社会工作人才X万人O二是人才载体建设。全市共有各类人才载体X个,其中: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X个、自治区院士工作站X个、自治区专家服务基地X个、人才小高地X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X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X个,X市博士工作站X个。三是

3、本土人才培养。全市累计培养自治区级领军人才X人,其中:自治区首批院士后备人才X人、自治区新世纪X人才工程X人、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X人,自治区塞上英才X人、塞上名师X人、塞上文化名家X人、塞上名医X人、塞上农业专家X人、塞上技能大师X人、自治区技术能手X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X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X人、X市政府特殊津贴X人。获X市高端人才特别奖X人、特殊贡献人才奖X名、特殊贡献人才团队奖X个、X英才奖X人、优秀人才奖X人。四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成立了X市决策咨询委员会,聘请X名院士专家为政府顾问。成立了X市创新发展专家服务团,聘请X等X名上海医疗专家为成员。柔性引进XX等院士,分别成

4、立了君星坊、设施园艺、X仪表院士工作站。近三年,全市先后引进国医大师X等领军人才团队X个、各领域知名专家X名。仅20xx年全市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X人,其中,全职引进硕士研究生X人,柔性引进专家教授X人。(二)人才工作成效。一是党管人才更加有力。完善市人才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等制度,加大人才政治引领和宣传力度。明确了市委政府部门及其他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职责任务。X个县(市、区)均成立了人才工作机构,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二是人才政策更加完善。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办法X

5、市引进和培养人才激励办法等含金量高、突破性大、针对性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服务机制。三是人才引育更加精准。建立了市委政府高级智库,聘请了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暨政府顾问,为企业创新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决策建议。组建了市创新发展专家服务团,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柔性引进专家学者,有效解决产业优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先后培养了自治区院士后备人才XX、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XX等一批领军人才。在上海交大等高校举办贫困地区脱贫富民等X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培训各类技能骨干人才X人。四是人才环境更加优化。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对引进的人才

6、提供住房。组织优秀人才进行定期体检、休假疗养活动,激励人才建功立业。积极协调教育卫生等部门,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及医疗保障等问题,努力让引进人才有一份尊重感和归属感。五是人才作用更加凸显。注重发挥人才在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方面的积极作用。张钟华院士带动X仪表专业技术人才一举攻克了高端控制阀关键技术、陈君石院士聚集了国内食品行业权威专家参与金积工业园区科技研发。X轴承在X高级工程师带领下,研发载重汽车轴承,产品出口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市在人才工作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在人才引进培育及激励机制上,还有诸多差

7、距和不足。一是缺乏专门的工作机构。我市人才工作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下设的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统筹部署,具体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承担主要职能,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工作任务重,业务人员少,不能满足人才工作发展的需求。二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全市现有各类人才为X万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不到全国水平的三分之一,是全区水平的X%,全市人口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人才优势。三是重点领域领军人才紧缺。全市智能制造、全域旅游、金融资本等行业领军人才匮乏,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工作站等平台还不能满足企业创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四是区位竞争优势不明显。全国“抢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市地域优势不

8、明显,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引进人才难度较大。五是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人才向外省市等经济发展较好地区流动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我市高考到外地的生源回来的较少。每年普通高校录取的学生约X名,毕业后回吴拟就业的不足二分之一,其中:一本占X%、二本占X%、三本及专科占X%。六是人才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在推进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缺乏配套实施细则,政策还存在执行力不够的问题,有关待遇难以兑现。三、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思路及措施为进一步用足用活各类人才政策,实现培养一批、引进一批、储备一批人才的目标建设任务,尊重创新人才,释放创新活力,推

9、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今后人才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培养本地科技领军人才。通过开展本土人才的评估认定,落实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享受同等待遇政策,不断优化本土人才的发展环境,持续激发本土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建立健全区内外考察培训、高等院校专业培训、重点领域系统学习等素质提升培训体系,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定期按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努力培养一批产业科技领军人才。二是培养职教技能人才。充分发挥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作用。结合全市装备制造、生态纺织等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引进优质师资力量,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为我市产业发展培养技术骨

10、干人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由人社、团委、工会等部门协调配合,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师徒帮教等活动,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柔性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坚持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鼓励用人单位以科研成果转化、人才项目合作、招商引智引才等方式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及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制定发布我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广开贤路,汇聚人才资源。依托“国内引才312计划”“海外引才百人计划”“海外华侨华人专家引进计划”,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程。四是引导X籍人才返乡创业。围绕全市装备制造、生态纺织、能源化工、特色食

11、品、现代农业、健康产业、全域旅游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实施“x籍人才回乡创新创业系列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来吴聚集创业,实现智力、技术、项目、资金回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创新科研平台和合作模式,搭建人才成长空间。一是建立人才信息化服务平台。依托自治区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到2020年完成我市高层次人才数据库系统及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全市人才服务信息化水平,形成全市乃至全区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共用的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人力资源跨业务、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二是加强产学研聚才育才平台建设。依托全市“七大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围绕装备制造、纺织产业、

12、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试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及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三是加快人力资源评估及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市政府顾问专家咨询制度等,注重利用系统、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民间团队等各方面智库资源,加强重点领域、重大政策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工作研究和实施效果评价。健全规划评估机制。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中期和终期第三方评估,及时反馈规划实施中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措施,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三)健全组织机构和

13、激励措施,完善人才服务机制。一是成立专门的人才服务机构。借鉴银川市成立专门人才工作机构的做法,建议整合资源,组建成立X市人才工作服务中心,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强化工作人员力量,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研究、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和服务保障。二是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探索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职称制度和多元化、专业化、差别化的评价机制,促进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建立行业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和工作业绩贡献相结合的双评价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树立

14、包容、开放的人才理念,打破地域界限,组织开展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自治区塞上英才等人才表彰活动,健全完善“X市高端人才特别奖、X市特殊贡献人才奖、X英才奖、X市政府特殊津贴”等奖项,奖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调动全市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四是改进人才流动机制。综合施策,采取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树立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的用人观,建立公开、平等、竞争的用人制度,更好地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启用人才。通过引智合作、兼职招聘、智力咨询、交换使用、人才租赁、人才派遣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后附湖南农垦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湖南农垦建立于20

15、世纪50年代初期,现有国有农场(管理区、区、镇)61个,分布在除长沙、娄底以外的12个市州。其中行政区1个(君山区)、管理区6个(县级5个、副县级1个)、建制镇3个。全省垦区总人口73、9万人,土地面积16、62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79万公匕页,水面面积2、71万公顷,林地面积3、04万公顷。农业支柱产业为水稻、生猪、油料、水产、茶叶、水果。2020年,全省垦区粮食产量为69、31万吨,当年生猪出栏112、38万头,猪肉产量9、33万吨,水产品产量为13、89万吨,油料产量4、96万吨,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25、6亿元。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20xx年

16、,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中央和省农垦改革发展文件要求,要着力将农垦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努力将农垦打造成为农业领域的“航母”,不断提高粮食和大宗农产品的保障能力和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为全面了解湖南省农垦国有农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探索农垦改革发展的制约因素,促进农垦加快发展,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与农垦处、湖南省农垦管理服务站联合对君山、西湖、西洞庭、大通湖、屈原、回龙年和东山峰等7个管理区(区)进行了调研。调研地点涉及常德、益阳、岳阳、永州四市,从人口规模、面积、经济总量

17、上来看,此次调研覆盖面广,调研结果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全省农垦现代农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一、湖南省农垦现代农业发展成就近年来,湖南农垦认真贯彻落实农垦改革发展文件精神,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目标,加快推动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农垦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转变,生产力得到了较大提高,集约型、规模型、高效型农业实现较快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垦现代农业发展已走在全省前列。屈原管理区、大通湖管理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建设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初步建立,垦区农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基础。“十三五”以来,湖南农垦加快推进

18、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积极创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机制,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兼业化的分散经营向专业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一是建立了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机制。农垦改革后,7个管理区(区)以原农场为基础,分别成立了西洞庭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西湖丰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通湖土地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屈原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君山农垦有限公司、回龙坪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南东山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农垦经济组织,承担农场国有资源资产包括农场国有土地的统一管理职能职责,并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与农业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合作,建立了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现代农业经营机制,改变过去以农户为单元的小农生产方式,实

19、现了农业生产关系的大转变,有力地推动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立了土地有序流转机制。2年湖南省农垦改革时,各农场将国有土地以“责任田”和“经营田”方式分配给农场职工,造成农场土地碎片化。20xx年,各农场通过开展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将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到农场经济组织名下,进一步明确了农场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权属关系。各农场正在探索通过回收、流转两种方式逐步实现土地集中整合,再次形成土地规模优势,推动农场适度规模经营。西洞庭管理区20xx年以来大力实施规范国有农用地改革和资源资产清理回收工作,出台了规范国营西洞庭农场国有农用地管理推进方案,对

20、全区国有农用地和资源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登记,实行台账管理。完善责任田、经营田退出机制,对所有“经营田”和闲置地全部收回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对分配到职工的“责任田”,要求职工退休领取养老保险之日,必须全部退交公司管理,实现农场国有土地管理一盘棋。西湖管理区、大通湖管理区、屈原管理区和回龙珏管理区则通过土地流转方式,逐步实现土地集中。根据土地整体条件,按照每亩每年400-600元不等价格从职工手中统一流转,再由农场经济组织统一流转给农业企业和农业生产大户,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君山区在集约土地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该区成立了湖南省君山农垦有限公司,所辖乡镇为子公司。君山区将60.94

21、万亩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全部确权在君山农垦公司名下;建立了农垦国有土地管理信息平台,平台建设以分公司为单位,掌握了农垦职工家庭人口、种田面积及类别、土地租赁流转等情况;成立了流转服务中心充当全区农垦土地流转中介,既大大减少了流转方单个谈判时间和费用,又可以让农工安心从事其他事务,还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作用,促进规模化农业发展。目前,7个管理区(区)流转土地面积达52、63万亩,收回土地面积6、69万亩,经营非农垦土地面积0.68万亩。三是建立了现代农业投入机制。近年来,7个管理区(区)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整合财政资金和项目,大幅度增加政府资金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发展农业保险,完善现代农

22、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积极盘活农垦国有土地资源,推进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以土地抵押担保和入股等形式,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垦区现代农业发展领域。以西湖管理区为例,2020年,现代农业共吸纳投资54267万元,其中政府资金17万元、金融资金12万元、社会资金25万元、农业保险267万元。垦区基本形成了政府资金带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投入、农业保险分摊风险的现代农业投入机制。四是建立了农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各管理区(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出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模式,建立并完善适应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实现

23、企业与农民的双赢。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为现代农业长久、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西湖管理区按照“区域中心、农业公园”的总体构想,重点培育以德人牧业、丰润公司、明穗生态园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主体,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务工”“合作社+农户务工+土地流转”“产业大户+普通农户”等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工资、资产分红“三大收入”,实现了与全区932户农户的利益联结,仅德人牧业一家就帮助200多名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同时,乳业上下游产业链也得到延伸发展,带动发展起13亩草业产业,公司与农民签订合同,所生产的牧草由公司保底价收购,农民收入更有保障。目前,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就近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24、500多个,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左右;各类新型企业流转原贫困户土地收入达2万元以上;年累计发放农户务工工资和劳动报酬1500多万元。(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垦区农业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各管理区(区)充分发挥农场土地规模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出一批有特色、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农业,并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一是建成了一批特色种养基地。各管理区(区)在提高粮食产能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建成了虾蟹、柑橘、茶叶、奶牛、桅子、朝鲜蓟等一批各具农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进一步丰富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工收入。如屈原管理区大力发展桅子产业,发展桅子基地10万

25、亩,建成省内第一个桅子小镇,形成10万亩基地,10亿元产值”桅子果产业;西洞庭管理区着力培育朝鲜蓟产业,种植面积近3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90%;西湖管理区全力发展奶牛产业,养殖奶牛1500头,建成5亩优质牧草种植核心示范基地、4万吨健康乳品生产线、1万吨有机肥加工生产线、10万吨牧草饲料加工生产线,建成了全程可控的南方特色奶牛养殖基地;大通湖管理区和君山垦区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稻虾共作面积分别达到5、6万亩和7万亩,每亩可为农户增收近4元;回龙好管理区发展标准化柑橘种植基地面积10万亩;东山峰茶叶种植面积达1、8万亩,基本形成了“一场一特”的发展格局。二是打造了一批核心产业链条。7个农场以拳头

26、产品为核心,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培养了“饲料、桅子、朝鲜蓟、奶牛、茶叶、大米”等6条核心产业链,推动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集群化发展,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均显著提高。屈原管理区以正虹科技为龙头,积极做大主业,盘活肉食品深加工,创新生猪养殖模式,发展生猪冷链物流,打造“饲料一养殖一加工一物流”产业链;以海泰博农为龙头带动桅子产业发展,形成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观光全产业链。西洞庭管理区着力培育朝鲜蓟产业,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朝鲜蓟全产业链,产品远销欧美市场。西湖管理区大力发展以乳业为主体的“种一养一加一销一游一创“全产业链。东山峰围绕做大做强“一杯茶”,

27、发展了3家以品茶鉴茶为特点的旅游产品经营店和2家以茶叶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极大促进东山峰茶叶生产、销售水平的提升。君山、西湖、西洞庭、大通湖、屈原5家农垦场,扩大香米、黑米等优质品种种植,培育起金燕子、金健粮食、天下洞庭、宏硕生物等龙头企业,打响了大通湖、丰翼、洞庭晶玉、岳球牌等大米地域品牌。全产业链经营已经逐渐成为湖南农垦农业领域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模式。据初步统计,7个管理区围绕打造核心产业链共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家,其中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三是培育了一批国内知名品牌。近年来,各管理区(区)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不

28、断加大农产品质量管控,农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培育了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据统计,全省农垦推广可追溯农业产品规模达30多万亩,追溯范围已覆盖茶叶、大米、蔬菜、柑橘、蟹等主要农产品。继“正虹饲料”“乐宝食品”“国泰食品”获中国驰名商标后,西洞庭管理区的“湘雅”食用油脂、“鑫湘汇”罐头商标亦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通湖大米、大通湖大闸蟹、峰蜜柑、君山芦笋等多个农产品成功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回龙珏管理区的峰蜜柑、脐橙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成功列入中国农垦品牌目录,并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马德里国际商标。据统计,七大管理区共获“三品一标”认证78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省著

29、名商标7个。四是探索了一批农业新业态。各管理区(区)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垦区发展起了康养农业、文创农业、休闲农业等一批农业新业态。东山峰管理区利用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产业等特点,推动农业与健康养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茶叶+康养”农业,打造体验式茶园,将茶叶采摘与避暑相结合,带动了民宿发展,现有民宿50余家,每年给茶农带来经济收入200余万元。东山峰管理区被评选为“中国长寿之乡”。西湖管理区推动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奶牛+文创”农业,将有关奶牛的知识和文化创意元素融入到农业开发中,打造了奶牛科普、奶制品制作、奶牛酒店、农事活动等文创项目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业

30、内涵,提升了产业价值。君山区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打造了君山野生荷花世界、洞庭湖博览园、良心堡万亩油菜花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新景点,建成了柳林洲葡萄走廊和新洲村农家乐特色一条街、洞庭湖生态渔村等一批休闲旅游基地,带动了农家乐、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的发展。(三)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垦区农业实现了科技化发展。各管理区(区)充分发挥农垦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农垦也逐步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科技孵化的实验地和示范区。一是推动新技术集成应用。各管理区(区)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动新技术集成应用

31、,重点集成推广了“两优两省”四大生产技术。“两优”即大力推广优质品种和优质栽培技术,提高农业的品质及产量。如君山区绿色农业集团,通过引进瑞克斯旺35522再生辣椒新品种并开展试验示范,每年可以收获三季,每亩收入可达4万元,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两省”即推广全程机械化省力省工技术,提高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屈原管理区以机育、机插、机防、机烘为重点,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积极推广履带式耕田机、大型高效农药喷雾机、收割秸秆还田一体机、秸秆打捆机、节能烘干机等新型高效机械以及与其相适应、相配套的高产高效农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全省农垦系统近年来农业机械拥

32、有量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20年末,7个管理区(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14%,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2%,调查垦区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4、14个百分点。二是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农垦农业产业领域得到深入的应用和推广,逐步实现多渠道销售、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全流程服务。在“十三五”期间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出台后,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进程加快。2021年,大通湖管理区的大闸蟹再次火遍全网,以食安天下农业为代表的闸蟹企业,与盒马生鲜、叮当买菜等平台合作,产品入超市、进

33、社区,拓宽销售渠道后,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该企业还开发出香辣闸蟹等熟制蟹产品,打破产品的季节限制,实现大闸蟹全年销售,利用线上销售形式,实现了消费人群、消费场景拓展,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产品销售方式。三是智慧农业加快发展。数字化技术应用已经运用到农垦大米、柑桔、闸蟹、饲料、奶业、桅子等领域,垦区智慧农业实现较快发展。西洞庭管理区与中联重科合作建设智慧农业(水稻)项目,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初步建立了空天地一体监测体系、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控模型、智能控制的农事服务中心。2021年是该场智慧农业(水稻)项目运行首年,已经实现了农药化肥显著减少,其中早稻、晚稻、一季稻氮肥使用量分别降低30.1%.37、

34、72%、37、27乐总药剂用量分别降低34、1%、31、7%、30%,大米品质更好、口感更佳、成本更低、收益更好。四是研发出一批创新型产品。各管理区坚持以特色产业为依托,通过科技攻关,研发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创新型农业科技产品,有力促进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西洞庭管理区通过与湖南农大联合科技攻关,利用朝鲜蓟茎叶研发出可以预防三高的保健茶,实现了变废为宝。屈原管理区大力扶持桅子产业开发,通过在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成功研制出天然色素、藏红花素、植物精油、天然香料、金桅甜茶等一批新产品,计划实现10亿元桅子GMP精源深加工产值目标,桅子价值成几何式增长。(四

35、)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创新,垦区农业实现了联合化发展。近年来,各管理区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三联”战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实行强强联合,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了农垦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推动垦垦联合发展。大通湖、屈原等垦区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垦垦合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20xx年,大通湖垦区、屈原管理区与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农场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两个管理区通过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农场有限进入“长三角”,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促进垦区产业提质升级。

36、二是推动垦地联合发展。各管理区(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优势,组建农垦农机合作社,全面推广“农垦职工+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主体”模式,为当地农村和农民提供播、插、收、烘、储等全环节、全过程服务,把农垦和农民连在农业产业链上,结成生产联合体。如屈原管理区在粮食生产农机服务方面,大力实施“六统一”模式,即由农机专业服务队为当地农民统一供种与催芽、统一机直播、统一排灌、统一机耕、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收割,既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又带动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垦地联合发展。二、农垦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近年来,湖南省农垦现代农业虽然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仍面临一些困难与问题,制约着农

37、垦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土地集中成本较高,规模经营受到制约。一是土地回收阻力大。目前七大管理区共有经营田22、32万亩、责任田26、03万亩。2年湖南省农垦改革以来,农场土地参照周边农村的做法分给了农工。按照新一轮中央农垦改革的意见,通过确权颁证收回农工手中的农场国有土地存在很大难度。二是流转成本逐渐上升。在发展适度规模农业时,随着土地流转兴起,流转费也水涨船高。目前,7个管理区土地流转费普遍是400600元/亩,有的甚至高达8001元/亩,土地流转成本的上升,影响了规模企业到农场进行投资,阻碍了产业规模化发展。(二)优秀人才极度匮乏,企业发展遭遇瓶颈。一是企业经营人才稀缺。农垦改革的主

38、线是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从而更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2年湖南省农垦改革时,农场已经实行属地化管理,本次调研的7个农场均已成为行政单位。在此基础上成立的农垦公司,如西洞庭管理区的现代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东山峰管理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回龙坪管理区农垦集团公司等都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兼任公司领导,仅西湖管理区的丰润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21年完成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脱轨,实现市场化运作,但仍由非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主导公司运营。二是农业科研人员流失严重。受地域环境、平台空间、科研实力、外界竞争和工作性质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农场企业的农业

39、科研人才流失严重,面临人才“新的引不来、旧的留不住”的窘境,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流出比例严重失衡。如何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进一步留住和用好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例如,君山区新泰和绿色农业集团20xx年高薪聘请8名大学生专业技术人才,因企业平台有限、上升空间不足、农场生产生活条件有限等,虽然工资比一般企业还要高,但截至2021年11月,已有6名大学生选择离职,仅2名专业人才继续在基地工作。(三)资金投入渠道狭窄,产业提升后续乏力。一是农垦没有专项。农垦农场争取项目比较困难,特别是自20xx年起,省级财政农垦唯一专项“富民工程”也被整合,支持农垦发展的渠道进一步被压缩。二是

40、湖南省“一同步,两覆盖的扶持政策未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稳步加大对农垦投入,将农垦全面纳入国家强农惠农富农和改善民生政策覆盖范围”,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小农场在县市中被边缘化,难以享受国家政策。以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和“厕所革命”为例,全省61家国有农场中,已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范围的农场只有36家,覆盖率为59%;需要开展改厕的农场53家,已纳入“厕所革命”实施范围的农场只有24家,覆盖率为45%,未纳入“厕所革命”实施范围的农场需要改厕的总户数有6688户。另一方面,农场没有行政代码,难以申报国家大型项目。目前,湖南省有副处

41、级以上的农垦管理区(区)7家,除君山区外,其他管理区(区)在申报国家项目时,不能直接申报,只能挂靠周边县,导致申报国家大型项目难以成功。(四)农业科技投入有限,农产品科技含量仍普遍较低。农业科技创新前期投入大,单个精深加工不够,诸多农产品仍停留在初级产品和简易加工阶段,附加值不高。数字化、智能化农业缺乏大型试验示范,农民对新技术缺乏了解。受冷链物流、信息渠道等制约,高效优质农产品难以迅速从田间走向餐桌,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例如,东山峰管理区依托优良的自然条件,生产出的茶叶口感佳、品质高,屡获国家质量银质奖、湖南省名茶杯金奖、全国公认名牌产品、国际文化名茶评比金奖、绿色食品、“

42、湖南十大名茶”湖南省著名商标等美誉。但东山峰管理区在茶叶生产过程中缺乏科技投入,生产管理方式落后,依赖于传统种植经验;生产设备换代滞后,产品质量无法保持稳定;新产品开发缓慢,茶叶产品单一;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缺乏,优良的品质特点难以直观地被消费者了解,产品价值被忽略,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三、对策与建议农垦不但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责任,同时还肩负着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各垦区要坚定不移深化农垦改革,突破体制性、制度性障碍,着力将农垦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智慧农业的引领区、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区。(一)深入推进农垦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一是推进

43、集团化改革。以西洞庭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西湖丰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通湖土地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屈原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君山农垦有限公司、回龙坪农垦集团有限牌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联合联营,发展股份制经济、合作经济,壮大农垦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影响力、控制力。推动各农垦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机构,逐步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公司发展与市场经济相融合。二是要完善农场国有土地管理办法。加快出台土地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国有农用地管理长效机制。明确农垦土地承包租赁的债权关系,构建权利义务清晰的国有土地经营制度,落实好退休退田制度。建立土地流转价格评估和担保体

44、系,加大农垦农场土地统一集中流转力度,实现农垦农场对土地的统一管理,并按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三是要探索农场国有土地三变改革。积极推进农场国有土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本的“三变”改革,盘活农垦国有土地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破解农场产业发展资金瓶颈。(二)加大农垦投入力度,构建投入长效机制。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大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的协调力度,争取设立省级农垦产业发展专项,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着力开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等办点示范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实验、科技攻关等补贴,努力将农垦农场打造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的先

45、行区和示范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农业项目要加大对农垦农场的倾斜力度,支持农垦先行、先试,努力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探索经验、创造模式。二是推动涉农政策全覆盖。督促各地全面落实中共中央20xx年33号和湖南省委省政府20xx年3号文件精神,在项目规划和安排时,要将农垦农场纳入其中,确保各项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全覆盖农垦。三是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欠发达农场巩固提升等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等方式,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垦产业发展;健全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通过产权、技术、产品等与农场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逐步建

46、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农户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可持续的投资体系。(三)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标准。一是制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各农垦农场要按照“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思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整体规划。要结合农场发展特色和地理环境优势,将农场的产业纳入到全省各类优势产业布局中,争取各类支持,活用各类优惠政策。二是制定产业发展标准。各农垦农场要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农业产业发展品种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等。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统一农业投入品供应、统一农业生产模式、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农机作业、统一产品质量、统一产品品

47、牌、统一收购销售,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活农垦发展活力。一是建立农垦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推动农垦农场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搭建农垦人才培训平台,使高校成为农垦人才的培养基地、农垦农场成为高校的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农垦企业管理人员到沿海发达地区、先进垦区、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锻炼培养,学习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二是健全农垦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各垦区要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与农场企业之间的双向人才流动机制,鼓励行政、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到农场企业任职、交流、锻炼,也为农场企业人员到行政、事业单位任职开辟通道,使农场企业人才出得去、进得来,激励更多的管理

48、型人才愿意到农场企业工作。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各农垦农场加快形成底薪+奖金、年薪、股票期权、利润分成等多形式的物质激励方式,吸引更多企业管理人才、农业科技人才到农场干事创业。(五)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一是加快新产品的研发。要围绕本地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着力研发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不断拓展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装备。要加强绿色高效新装备新技术示范推广,特别是要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三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要围绕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区,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互联网+销售”、远程病虫害诊断、智慧气象服务等技术的应用,实现环境精确监控和水、肥、药等农业投入品精量控制,拓宽绿色优质农产品营销渠道,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