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过小年”的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梅“过小年”的习俗.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习俗黄梅过小年”的习俗黄梅与众不同的过小年”习俗中,有两点与众不同。其一:黄梅人将送灶神”与过小年两件事合二为一送走旧灶神的第二天,既是换贴新灶神的日子,也是各家各户打扬尘的日子。全家动手,不仅将平时难得打扫、悬在高高瓦缝与梁柱间的蛛网尘灰扫荡净尽,而且将整个屋子都打整得焕然一新。这一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四,离过年只有几天了。人们怀着辞旧迎新的感喟与期盼,在兴奋与忙碌中度过了腊月系列的悠长节日后,终将迎来一年一度年节的高潮与又一岁富含希望的新春。中国文化是多元的,这种文化的多样性,也包含了信仰的多样性。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黄梅县的过年习俗中,与众不同的地方很多,但最大
2、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时间上的错位。中国人一般把过除夕叫做过大年,而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的日子称之为“过小年。民间风俗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称为“过小年,是过大年的预演。祭灶在先秦时是重要的祭礼五祭之一。但是,黄梅人却把过小年”的时间往后推,把过大年的时间往前移。北方都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黄梅人偏偏往后推一天,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有些在水上跑运输的船家,或者是旧社会的摆渡人,甚至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任何风俗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环境或原因,我从小就听老年人说过,黄梅人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是祖先们传下来的习俗。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说北方天气冷,冬季没多少事情干,因此,他们把腊月二十三送灶
3、神上天与腊月二十四打扬疵两件事分开进行。并且有二十三糖瓜沾(用糖耙沾住灶王爷的嘴,靖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道吉祥),二十四打扬疵等民谣为证。“腊月二十四,惮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
4、(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黄梅的地理位置比较靠南,冬季暖和,可以干的活路比较多,号称年忙”的腊月则更忙,为了节省时间,黄梅人便把这两件事合二为一”了。说句要面子的话,是由于黄梅人比较勤劳才这么改的。第二种原因是说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吴、楚两国的老百姓过小年的时间便与北方各诸候国不同,例如黄梅县相邻的鄂、赣、皖三省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而且也都有“二十四打扬疵之说。后来,当我在一本名为风俗通的书上发现了官三民四船家五的民谣后,立即有一种心胸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官三民四船家五”就是说自古以来,官府和北方人,都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普通民众家里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水上人家
5、则在二十五过小年而北方人,大多数是官家后裔,所以都是二十三过小年。据我所知黄梅人当中,也有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我曾经访问过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二十九过大年的小池镇的曾家湾人。那里的老年人告诉我,他们提前一天过大年、小年是由于他们的先辈们是沿门乞讨的“叫化子,仅仅是为了不错过年,这个最好要饭的有利时机,他们不得不提前一天过年。因为,春节期间既可以要到鱼、肉等平常要不到的好东西,还可以借送财神、送灶神”的机会讨到平常不可能讨到的现金,还有可供保存的糯米耙、高梁耙、芋头、红著等食物。曾家湾人要么姓曾,要么姓袁,要么把这两个姓合二为一姓曾袁,因为他们的老祖父姓曾,老祖母姓袁,都是叫化子,除了姓氏之外,没有别的遗产。为了继承双方的唯一遗产便让自己的子孙们改为曾袁二姓了。尽管他们的后代中仍然有将曾袁二姓分开使用的,但曾袁二姓不开亲和提前一天过年的习俗却一直保留至今。至于,为什么俗话说: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打扬疵,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肥吃,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样样有(或贴倒有就是将有与福字倒过来贴),三十夜说好话(或熬一夜守岁),大年初一,既拜年又作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