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学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学习心得体会.docx(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学习心得体会【共十篇第一篇】11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文章强调,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殷殷嘱托,指引着党员干部把绿色行动融入日常生活,把绿色监管带入民生发展,把绿色文化汇入生态思想,奏响生态文明共建曲、共享曲、共识曲,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打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的组合拳,在绿色行动中奏响“共建曲”。“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J人与自然本就是共同体,正是成百上千名塞
2、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左手拿铁锹开发,右手持仪器管护,驰而不息、薪火相传,才将荒漠沙地建设为苍翠林海。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赛道,我们应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高科技产业和绿色产业协同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只图发展,不谈保护,绿色行动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秦岭违规违法违建的别墅,就是违背生态环境保护的苦果,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必须意识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回望杨善洲的一生,他既是砥砺“愚公志”的守林人,又是深耕“人民田”的拓荒者。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人民是“抬头
3、见蓝、低头见绿”的受益者,也是发展者。党员干部应把工作落实到千家万户,稳稳端牢绿水青山金板碗,从自身做起,带动群众推广绿色生活方式,把绿色行动“手中握、实里做工兼修外部约束+内生动力的硬功夫,在绿色监管中唱响“共享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要让绿色监管发挥其最大效用,让人民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就要有明确的边界、严格的制度,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一方面要完善涉及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法规,提高立法质量、加快立法步伐、丰富立法形式。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
4、必行。另一方面,严格监督和管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法落实落地,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不留死角。不仅要举起指挥棒,还要拿起绿色发展的风向标,要让提质完成、提前完成既定任务的保护者和贡献者不吃亏。我们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让合法合规的经营主体获得环境保护的正反馈。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生态文明理念,让全体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成果。牵住“双碳”承诺+自主行动的牛鼻子,在绿色文化中唱响“共识曲,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到“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的人文理念,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充盈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智慧。新征程上,我们要在动能上节能,推动
5、科技创新,紧紧把握新旧动能转换这个关键;要从资源上开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生态保护的生力军。一方面采用订单式培养人才模式,推动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特别是在新能源、碳市场领域。另一方面除障碍、破藩篱,深化人才评价机制,鼓励人才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营造人人、事事、时时专注绿色、自主行动的生态环境。山川披绿、林海生金,点“绿”成“金”,焕新的又何止是风景!吾辈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致广大与尽精微的辩证统一,将生态文明五线
6、谱奏响为绿水青山交响曲。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学习心得体会【共十篇第二篇】求是发表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这篇重要文章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论述精辟,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要认真学习领会这篇重要文章的深刻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
7、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厚重的人民情怀,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决策部署。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务实担当、与人民保持紧密联系,才能肩负起人民重托、历史重担。要加强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涵养廉洁奉公正气打牢思想基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
8、在前面,坚决整治用课题项目“送人情”、为企业站台“捞油水”等搞权力变现、“干环保、吃环保”等腐败问题,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要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多用“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倾听群众意见,检查工作成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以厚重的人民情怀,擦亮真抓实干的担当底色。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嘱托,是每次调研考察念兹在兹的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环
9、境改善了,老百姓体会也最深”“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牢记嘱托,走好新征程,要把宏伟蓝图变成具体的施工图,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既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表象问题,又从根本上杜绝问题产生的源头和渠道。要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实现新突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高起点改善、高水平提升。要清醒认识到生态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用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诠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赤诚。以厚重
10、的人民情怀,提升环境保护的美丽成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一方面,人们从清新的空气、秀美的山河,真切感受到生态获得感不断提升,真切体会到美丽中国渐行渐近。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污染防治触及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显现,离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在、使命所在、责任所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监管督察力度,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增进民生
11、福祉。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更美好环境中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学习心得体会【共十篇第三篇】求是杂志发表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一部分。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等5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对在新起点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一、深刻理解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处
12、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高度契合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新发展阶段,准确领会和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关系”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亟待保护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
13、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始终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居住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协调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大任务,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只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才能确
14、保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行稳致远。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是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建设美丽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内外形势,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伟大成就,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建设美丽中国任重道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
15、文明建设始终强调制度建设,强调以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极大提高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变得刻不容缓,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长效动能。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集中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来看,生态兴则文明
16、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厚植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要有全球视野,重视国际合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运用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全局,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力量,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二、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的重点任务“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只有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才能支撑高质量发展,只有将重点攻坚与
17、协同治理相结合才能实现标本兼治,只有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才能实现因时因地制宜和分区分类施策,只有将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统筹考虑才能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的驱动机制,只有将着眼全球的“双碳”承诺与立足国情的自主行动紧密结合,才能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需要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是兼容并行且互动互促的关系。新发展阶段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保护作为支撑。高水平保护不是不谋发展,而是要推动发展的绿色转型,进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18、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工通过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等,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的生命力与持久力。通过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
19、效,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需要理解优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与协同推进生杰系统一体化保护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新时代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思想,统筹考虑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坚持系统观念还意味着要把握好全局
20、和局部、当前和长远、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一方面,建立健全跨区域、跨流域的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和分区管控体系,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坚持陆海统筹、区域联动、部门协作,推进全国区域、流域层面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共享、联合监测、共同执法、应急联动,构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格局;以流域、区域、城乡为单元,推动跨越行政区边界的生态廊道建设,增强全国生态网络联通性,构建多层级、多尺度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另一方面,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攻坚影响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重点关注和优先解决与人民生活切实联系的、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
21、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需要统筹考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与尊重自然规律的辩证关系。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方式有机结合。要立足我国国情特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和地方的自然禀赋,科学评估生态环境基底,探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最佳方案,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对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和恢复能力的生态区域,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保护方针,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沙则沙、宜荒则荒,按照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净化
22、、自我恢复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预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对于生态系统受损退化问题突出和历史欠账较多的地区,应采取适度人工修复措施,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尽快遏制生态环境退化趋势,提升生态环境修复效能,维持生态系统可持续性。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分区,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既顺应自然规律,又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需要科学把握生杰文明建设中强调法律制度约束作用和社会主体自觉行动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
23、不得力有关”。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督察及执法能力建设,通过构建事前预防、过程监督、事后追责的生态保护机制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监督评估,切实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监管力度;建立和落实多元化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逐步增加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常态化约束。另一方面,
24、要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转化为全民行动;通过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增强人民群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推动全体人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将建设美丽中国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要求精准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全球责任共担和坚持自主行动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
25、决不受他人左右二我国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降碳潜力不尽相同,在实施“双碳”行动上,要充分考虑全国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策略,不搞“一刀切”。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循序渐进的方案、稳步推进的行动,把握好适合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基本国情的降碳节奏和力度,通盘谋划,先立后破,在降碳的同时确保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安全有序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要始终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五大原则,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对关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6、通过不断扩大绿色清洁能源供给,大力降低高碳排放能源消耗,推动我国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建设生态文明,事关全国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未来,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需要我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理解和把握“五个重大关系”论述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
27、几个重大关系学习心得体会【共十篇第四篇】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文章指出,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保护生态环境,大量的工作要在基层落实,基层党员干部重任在肩,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自觉担责、全面尽责,奋力在书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答卷”中展现担当与作为。甘于奉献,答好“奋斗卷: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一直以来,无数党员干部努力奉献,用奋斗的汗水
28、浇灌绿色长城,在美丽中国筑起一座座精神丰碑。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到“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长江从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到水质改善、江豚腾跃,靠的就是党员干部们一茬又一茬、一代又一代的辛劳付出。基层党员干部都要涵养和保持这种拼搏努力、甘于奉献的精神,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毫不畏惧,要敢于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上持之以恒、接续奋斗。科技攻关,答好“创新卷二科技是推动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是推动绿色技术发展的关键。基层党员干部要发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29、念,围绕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攻关,并积极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加强科技创新宣传,当好先进技术的“引领者”“推广者”“实践者”,让群众熟知新技术、善用新技术,提升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绿色生态发展的能力,带领人民群众一起共建设美丽家园。强化担当,答好“落实卷,基层党员干部无论从事哪项具体工作,都要把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树立正确政绩观,做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兵”,注重从绿色发展的角度谋划工作、推进工作、检验工作,在工作环节上环环相扣,在工作力度上不打折扣。要当好为民服务的“店小二”,带动人民群众养成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把全面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
30、行动,在耕地保护、水源治理、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诸多领域久久为功,推动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行稳致远。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学习心得体会【共十篇第五篇】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文章强调,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总结新时代10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
31、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这一科学论述,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深刻领会“五个重大关系”的内涵实质,是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
32、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得益于党在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上的不懈努力与艰苦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是要解决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五个重大关系”中,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居首位,发挥着牵引性作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更高视野、更高站位、更强定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
33、塑造的新动能、新优势支撑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既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重要经验,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理念。生态兴则湖南兴,生态美则湖南美。这些年来,湖南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洞庭湖麋鹿聚集、江豚畅游、鸥鹭潜翔,三湘大地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面对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任务,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既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攻坚,又立足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
34、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确保重点攻坚与系统治理同向发力。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是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要求。既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尊重客观规律,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在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强化制度外部约束的同时,增强全体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自觉;站在为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以自己的节奏和力度,确定“双碳”的目标路径和方式。“五个重大关系”,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彰显了我们党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升华。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35、。大美中国,“迟日江山丽”的胜景正在徐徐展开,千里江山图的碧绿就在不远的明天。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学习心得体会【共十篇第六篇】11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文章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绿意浸染,山色如黛。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深刻改变着华夏大地:从贺兰山的绿色蝶变,到长江黄河流域的有效治理;从塞罕坝的绿色奇迹,到青海湖的一碧千里,一幅幅
36、山明水净的绿色画卷正在生动铺展,一条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路正在不断延伸。在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我们务必要乘势而上,善作善成,执“笔”绘就生态文明的“应有成色”。执“持之以恒”之笔,勾勒蓝天碧水所映射的“生态底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今时今日,我们目之所及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显著增多,这一切都离不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各地干部群众黝力同心的拼搏奋斗。据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4.02%,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0%以上,2022年优良天数比例为86.5%,好于年度目标0.9个百分点一组组数据生动彰显着“人不负
37、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坚守与付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在前进的道路上,各地务必继续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不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坚持从源头上减少排放,在过程中强化治理,并不断加强保护制度建设,奋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执“凝聚共识”之笔,描绘绿水青山所擦亮的“幸福颜色好生态事关人类生存发展,得之不觉,失之却无比痛苦。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更需要汇聚起全社会共同关注、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让生态文明建设转化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各地区各部门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38、价值观的具体行动中,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引导,广泛开展系列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让生态环保理念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促使人们从“意识”向“意愿”转变、从“思考”到“行动”转变,营造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积极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执“继往开来”之笔,渲染阵厉奋发所彰显的“奋斗本色”。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已然进入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矛盾新旧交织、问题点多面广等挑战,尤需拿出“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决心与毅力,踏石留印,迎难而上。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
39、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吹响了乘势而上、提质增效的号角,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要全力以赴答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答题”,要坚持顶层设计,完善生态制度,打好政策引导、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等“组合拳”,方能阵厉奋发、勇毅前行,共同点亮美丽中国的“绿色未来二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学习心得体会【共十篇第七篇】求是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等5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对在新起点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40、提出明确要求。这一深刻阐述,既具有强烈的世界观方法论意蕴,也充分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唯物辩证法意涵及其丰富发展。一、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强调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在现实中,这二者之间明显呈现一种对立统一关系。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动,必然会带来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消耗需求及实际影响。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同时,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过度耗费及不可逆破坏,也会严重影响到现代化目标的最终实现。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阐述的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和行动要求,就是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思维和准则融入经济建设、政治
41、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全面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持续实施,这一关系处置的聚焦点将日渐集中到发展的“高质量”和保护的“高水平”二者的协调共进上。这突出表现在,“高质量”理应也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消耗上的质量提高,因而绿色高质量发展可以内在地解决或避免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高水平”同时涵盖广大人民群众对优美社会生活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美好生活需要,因而严格有效保护的最直接受益者必定是人类自身。因而,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方法论原则,就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
42、展,尤其是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强调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优先重点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协同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治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作为一种阶段性战略选择,在有限的财政和社会资源下,党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优先重点关注与解决那些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管理制度与政策体系上的薄弱环节是必要的。可以说,直至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并推进的“污染防治攻坚战”,都是一种重点攻坚意义上的战略选择,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并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此,党中央2015年还专门设立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
43、督察制度这样的高规格监管机制。但另一方面,自然生态环境本身的系统整体性和人民群众对于优美生活环境需要和优良生态环境需要及其满足水平的日益提高,都要求全社会尽快做到从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高度,来实施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并逐渐建立起与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相匹配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因而,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就是在“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的同时,做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三、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强调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弘扬发挥人类活动主体能动性与遵循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辩证
44、关系。一方面,无论是从生态文明建设话语理论还是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理论来说,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或人与自然关系思想都是引领我们实践行动的根本指南。其核心理念是,社会关系变革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确立将会提供一个比现行主导性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优越得多的一般性条件,换言之,先进的社会关系将会对整个社会的自然关系的构型形塑起一种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说,社会关系可以完全决定或替代社会的自然关系,而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的充分彰显也需要一些主客观条件,并且将会是一个长期性历史过程。依此而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一种现代化,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后现代化”或“去现代
45、化工我们既不回避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客观存在,但也认为这些问题将会、也只能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渐趋平衡或理性化而得以逐步解决。另一方面,无论就一般哲学认知而言还是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手段路径来说,自然恢复或基于自然力(生态系统韧性)的修复都是一个值得大力倡导的选项。这既是由于人类相对于大自然复杂性的依然有限的认知水平或能力,也是由于自然生态系统可以更容易凭借其内部固有或强大的深刻联系而恢复那些所遭到的暂时性干扰或断裂。在大自然或自然生态系统尺度上,人类活动及其存在更多是一种依存者而不是主宰者的角色。因而,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就是在大力“推进
46、美丽中国建设”的同时,“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四、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强调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或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法律制度环境约束作用和社会主体认知行动自觉的辩证关系。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法律制度环境既包括狭义上的宪法、部门法和国际法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条款规定,也包括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党委政府所作出的重要制度规定和重大战略安排,而这里的社会主体同时涵盖了各级领导干部、社会各界精英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一方面,无论是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贯彻落实还是作为一种个体(社群)行动的有效规约,系统
47、完整而执行严格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体系都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一再证明,党中央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战略只有进一步转化成为明确的国家法律制度,转化成为党内规章准则,并通过常设性法治化的体制渠道加以严格执行落实,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统一规约全社会政治意志与实践行动的积极作用。否则,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都会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或公共政策的目标实现。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不能逾越的红线,党政同责、终生追责。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意涵不断丰富、动态推进的历史性过程。其中,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参
48、与或自主推动不可或缺。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的选择。因而,各级领导干部的统筹谋划与示范带头作用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变革才会成就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和根本目标。因而,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条方法论原则,就是在坚持依法治污、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同时,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伦理意识。五、“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强调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坚定不移信守履行“双碳”承诺和坚持采取自主行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在
49、2020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并被明确纳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双碳”目标,即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既是中国政府对2015年签署巴黎协定所作出的国家自主贡献承诺,也是党和政府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科学研判所作出的从减少碳排放增量到逐步去碳的重大战略选择。这是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体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全球责任与使命担当,即以中国特色的减碳方案推进国际气候变化治理合作,并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并最终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是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所达成的战略选择,理应得到坚定不移的信守与履行。另一方面,分别以2030年和2060年为时间节点的“双碳”目标,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实现的目标任务,其有赖于我国在未来四十年左右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扎实推进,为此,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