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97638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3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高原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 医学上以海拔3000m作为界限,将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的特征性不同点是气压低,导致氧分压也相应降低,易导致人体缺氧,引发高原性疾病(high altitude sickness)。,一、高原地区的特征二、高原病的发病机制三、高原病人的麻醉处理,本章重点讨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节高原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一、我国的高原分布及气候特征,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高原面积约占1/6,主要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现居住人口已达到千万数,是世界上高原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一)高原分布,

2、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大,地形最复杂的高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天气气候的形成和演变。研究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机制及其演变规律,对提高我国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黄土高原海拔在20003000m,少数面积海拔10002000m。全区总面积64.2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万km2(水蚀面积33.7万km2、风蚀面积11.7万km2),多年平均输入黄河泥沙达16亿t,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分布在云南、贵州省境内,海拔1000-2000米,是中国的第四大

3、高原。其地下和地表分布着许多溶洞、暗河、石芽、石笋、石林等稀奇古怪的地貌,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云贵高原在四大高原中,土地最肥沃,农业最发达,人口最密集。,云贵高原,海 拔 约 1000 米,到 处 是 水 草 丰 美,一 望 无 际 的 大 草 原。高 原 中 部 横 亘 着 海 拔 1500 米 以 上 的 阴 山 及 其 支 脉 大 青 山,它 是 我 国 内、外 流 域 重 要 分 界 线,山 南 黄 河、大 黑 河 畔 为 肥 美 的 河 套 土 默 川 平 原。平 原 以 南 黄 河 槽 形 大 弯 之 间,为 鄂 尔 多 斯 高 原。,内 蒙 古 高 原,

4、(二)高原气候的特征,1、气压低和氧分压低。地球表面气体对地面形成的压力为大气压。大气压与海拔高度呈反比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氧分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氧分压越高。2、紫外线强。在缺少防护情况下,会引起光照性皮炎、脱皮和水疱。高原积雪面的反射易引起角膜损伤和雪盲等眼病。3、电离辐射强。气压低,人体吸收的辐射能增加,易致皮炎和皮肤癌。4、寒冷、风大、干燥。,寒冷:高原地区不受海洋季风的影响,加之大气稀薄,温度易散失。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以至海拔5000m以上的积雪终年不化。风大:在高原地区,多在午后刮大风,风向沿山坡吹向山顶,并且风速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加快。夜晚,寒风由积

5、雪的山顶吹向山谷,以致夜晚更冷。所以,高原地区一天内温差可达1530,应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冻伤。干燥:海拔越高,离海岸线越远,大气所含水蒸气越少,空气越干燥,易引起皮肤脱水、鼻粘膜出血、口渴和声音嘶哑。,二、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首次进入高原地区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即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要经过功能上的调整、适应和顺应阶段。(一)调整(accmnodation):指首次进入高原地区产生的低氧血症,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加深、活动时感气促、心悸等,经吸氧后可立即改善,调整时间23天。(二)适应(acclimatization):指在高原地区停留时间较长时,机体各器官已产生一系列可逆的解剖和生理改

6、变,适应高原环境和气候的能力增强。适应时间13月。(三)顺应(adaptation):指在高原地区土生土长的生命,其耐受高原气候的能力是因遗传所致。,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血氧分压、过度通气、PaCO2降低、PH上升,空气稀薄、氧分压降低,通气量、呼吸频率代偿性增加 以提高肺泡气的氧分压,低氧血症、呼吸性碱中毒,对循环系统影响,心排血量增加 海拔越高增加越多,空气稀薄 缺氧,心率增快幅度与海拔高度呈正比,血压增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长期低氧 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对血液的影响,进入高原2h后,缺氧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开始增加,以满足组织氧供。,血液粘度增加,动、静脉血栓形成,对

7、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嗜睡 工作效率下降在海拔5000m以上高度时,对复杂问题的反应和逻辑思维能力降低,严重者 昏迷,缺氧 高级神经活动障碍,眼、耳、鼻咽喉改变等,其他影响,低氧+气候干燥,儿茶酚胺及肾素分泌增多失水、血液粘度增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流较平原地区减少约20%,胃肠粘膜产生缺氧性损害 应激性溃疡,第二节 常见高原病的处理 一、高原反应(高山病,mountain sickness)(一)急性高原反应(二)慢性高原反应,一、高原病的发病机制在高原地区,大气与肺泡中氧分压差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缩小,直接影响肺泡气体交换、血液携氧量和结合氧在组织中释放的速度,机体供

8、氧不足,产生缺氧。久居高原者,机体逐渐适应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适应的原因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机体的各种机能有相应的改变。初登高原者,由于低氧而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间接刺激呼吸中枢,引起早期通气增加,机体可吸入更多的氧气以进行代偿。,(一)急性高原反应 指病人从平原进入高原或从高原进入更高地区,因低氧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多发生在快速进入高原数小时或数日内。发病率在海拔40004700m为5965%;在海拔50005200m为91%。1、发病机制:低氧导致脑血管扩张,脑血流过度增加,使颅内压增高。2、临床表现:头昏、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心慌,气促、胸闷、乏力、嗜睡等。经310天的适应可

9、逐渐好转,少数人需经治疗才能恢复健康。3、治疗:休息并间断吸氧,对症治疗。,(二)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高原脑水肿是一种以脑昏迷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多发生在海拔4000m以上地区,发病率为13%,以初次进入高原者多发。发病机制:严重脑缺氧导致细胞毒性水肿和间质性脑水肿。临床表现:早期出现头昏、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心慌,气促等症状,逐渐出现昏迷。治疗:(1)昏迷前期绝对卧床休息,吸氧,流量24l/min。给予高糖、能量合剂和地塞米松。(2)昏迷期治疗:a、吸氧,流量46l.min;b、应用脱水剂;c、给予高糖、能量合剂和地塞米松;d、防治出血和

10、控制感染等。,(三)高原心脏病(high altitude heart disease)发病机制:低氧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加重,导致右心室肥厚,最终造成心力衰竭。临床表现:早期出现头昏、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心慌,乏力、浮肿等症状,发生心力衰竭时,出现双肺啰音,心脏杂音和肝脏肿大等。治疗:(1)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吸氧(2L/min);(2)降低肺动脉压,应用安茶碱、钙拮抗剂、前列腺素E1等;(3)强心利尿、低盐饮食,降低心脏前负荷,活血化淤。(4)心肌营养药的应用;(5)控制感染等。,(四)高原性高血压及低血压,高原血压异常是高原移居者早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地

11、区。发病率:(1)高原高血压为20%;(2)高原低血压为8%。,高原高血压(high altitude hypertention)指在平原血压正常,进入高原后血压持续上升140/90mmHg,休息两周仍不下降,并伴有高血压的某些症状者。1、发病机制:(1)缺氧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血管阻力增加;(2)缺氧时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肾血流减少,肾素分泌增多血管紧张素增多,外周血管收缩;(3)缺氧使RBC增多,血液粘度增高和血容量增多。2、临床表现:多在进入高原12年后发病,患者感头痛、头昏、乏力、心悸、气促、耳鸣、记忆力减退等。血压持续升高,严重者出现高血

12、压,X-线、ECG改变,动脉硬化、肾功能障碍等。3、治疗原则:吸氧、降压、低盐、对症治疗等。伴靶器官损害者,治疗同高血压患者。,高原低血压(high altitude hypotention)指在平原血压正常,移居高原后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 mmHg,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性低血压患者。多见于进入高原时间长而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女性居多。1、发病机制:(1)慢性缺氧使血管舒张中枢功能失调;(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3)心肌收缩力降低等。1、临床表现:头昏、乏力、心悸、气促、眼花、记忆力减退等。3、治疗原则:无明显症状者,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血压过低,症状明显者,吸氧、休息,对症

13、治疗。,(五)高原性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l edema)初到高原或重返高原者,快速进入高原低氧环境中,肺动脉压升高,肺血容量增多,肺微循环内液渗漏至肺泡引起的一种高原特发病。发病高度在海拔3000m以上,集中在海拔4000m以上地区,发病率为0.51%。1、发病机制:高原低氧引起:(1)外周血管收缩,血液重新分布,肺血增多;(2)肺微循环通透性增加;(3)肺动脉高压;(4)心功能不全等。2、临床表现:多在进入高原13天发病,早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发绀、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继续发展出现休克、昏迷死亡。体征:双肺湿性啰音、奔马律、肝脾肿大等。3、治疗:(1)绝对卧床

14、休息,无休克患者,取半坐位。(2)吸氧,轻者氧流量为13L/min,重者加压吸氧,流量68L/min。(3)对症治疗:强心、利尿、镇静等。,第三节 高原地区手术的麻醉,高原地区麻醉的主要危险是大气氧分压低,围术期缺氧可能性大,对初入高原者更为明显。,一、麻醉前准备(一)麻醉前病情估计:结合病人对高原环境的反应,当地医院的麻醉条件等,对病人耐受麻醉手术的风险作出正确判断。(二)麻醉前用药:心率过快者,选用东莨菪碱。麻醉性镇痛药有较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在不吸氧条件下使用,将引发严重后果。(三)特殊注意事项:严格禁食,注意取暖,血源准备,高原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等。,局部麻醉:小手术可酌情选用,但必须镇

15、痛完全。椎管内麻醉(1)严格控制麻醉平面,平面过高抑制呼吸和循环的危险性远高于平原地区。(2)术中要持续吸氧,避免低氧血症。全身麻醉: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多用。控制性低温和低血压:低温仅用于心脏直视手术,或复苏患者使用。由于高原病人血液浓稠,血流缓慢,易发生血栓形成,故控制性低血压无适用指征。,二、麻醉选择及实施(一)麻醉选择,1、高原环境对麻醉仪器和麻醉药的影响:高原气压低,吸入麻醉药易于挥发,故吸入麻醉药实际吸入浓度大于挥发器刻度所指示的吸入浓度。各种气体流量计的标定值小于实际流量值。高原病人对静脉麻醉药的耐受力低下,应减量应用。,(二)麻醉实施,2、麻醉监测:麻醉管理的的关键是避免低氧血症发生。常规监测ECG、BP、SPO2,必要时监测CVP或MAP。,麻醉管理要点全身麻醉:麻醉期间,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严防低氧和低血压发生。术后必须等病人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并持续氧疗2448小时。术后镇痛应避免使用麻醉性镇痛药。,麻醉管理要点椎管内麻醉:严格控制麻醉平面,预防低血压发生。持续吸氧,避免低氧血症。避免选择控制性降压麻醉。,复习思考题,高原气候对机体的影响 常见高原病的处理 高原地区手术的麻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