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实施办法(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实施办法(试行).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实施办法(试行)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依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5号)和应急管理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安全风险防控指南(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南)等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境内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工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拟采用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的,应当进行安全可靠性论证。前款规定的建设项目不包括危险化学品的勘探、开采,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等建设项目。第三条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是
2、指未经国内合法产业化生产装置合法投用的涉及化学反应过程的化学品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一)产品为国内首次生产且涉及化学反应过程的;(二)拟采用工艺技术是国内首次中试放大或产业化应用的实验室技术的;(三)产品在国内有其他企业合法生产,但原料路线或工艺路线或操作控制路线为国内首次使用;(四)产品在国内有其他企业采用相同工艺技术合法生产,但生产能力、关键生产装置(增加设备台套数除外)发生重大变化的;(五)直接引进国外(境外)成熟化工工艺在国内首次使用的。第四条应急管理厅、经济和信息化厅为论证组织部门。论证组织部门可委托有关技术支撑机构(以下简称预审机构)负责论证的前期预审工作。第五条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
3、有符合本办法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的,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向论证组织部门提交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申请表以及安全可靠性论证报告。安全可靠性论证报告内容应满足指南6.3.3条相关要求。外文资料应由翻译机构提前翻译成中文并与外文资料一并提交,涉及商业或技术秘密的应进行脱密处理。第六条论证组织部门收到论证申请后,认为有必要预审的,及时委托预审机构进行预审;认为非必要预审的,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论证。预审机构负责核实建设单位提交资料及工业化试验的真实性、安全可靠性论证报告内容完整性。预审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预审后向论证组织部门提交预审结论。第七条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采取专
4、家论证会议形式开展,参会人员包括:(一)论证组织部门和预审机构负责人;(二)专家组全体成员;(三)建设单位研发、生产、技术部门的技术骨干以及有关负责人和工程设计单位代表;(四)建设项目所在市(州)、区(市、县)应急管理部门、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化工园区管委会代表参加。第八条安全可靠性论证专家组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专家组成员应涵盖反应风险评估、工艺开发与设计、化工设备、电气仪表及自动化、安全工程等专业方向;(二)专家具有化工和相关专业高级职称,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三)专家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与所论证工艺无直接利益相关。第九条专家论证会议重点围绕下列内容开展:(一)技术来源的真实
5、性和合法性;(二)化工工艺技术的本质安全性;(三)建设项目关键技术指标与三试(尤其是工业化试验)及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条件的一致性;(四)建设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全面性和准确性;(五)工艺安全可靠性和采取安全措施全面性和准确性;(六)主要设备安全可靠性。第十条论证组织部门在专家论证会议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出具论证会议纪要,并附专家论证意见。因建设单位提交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报告内容对论证结论支撑不够的,可经整改完善后再次组织专家论证会议进行论证。第十一条专家论证会议参会人员在论证过程中不得接受或索取企业以及技术转让、工程设计、评估检测等利益相关单位财物,不得利用论证工作谋取其他非法利益,对涉及知识产
6、权保护的工艺技术严格履行保密义务。第十二条本办法由应急管理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负责解释。附件: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申请表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申请表建设单位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项目名称项目地址工艺类别产品名称、产能、用途名称产能(Va)用途备注工艺简述(反应原理、反应方程式、工艺流程简述、技术成熟情况说明等):本单位郑重承诺,以上所填写内容及提供文件资料均真实、有效、完整。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申请单位(盖章)年月日属地市级应急管理局、经济和信息化部门意见:建设项目属实,同意申报。市应急管理部门(盖章)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盖章)年月日填表说明:工艺类别应按以下类别填写:1 .产品为国内首次生产且涉及化学反应过程的;2拟采用工艺技术是国内首次中试放大或产业化应用的实验室技术的;3.产品在国内有其他企业合法生产,但原料路线或工艺路线或操作控制路线为国内首次使用;4产品在国内有其他企业采用相同工艺技术合法生产,但生产能力、关键生产装置(增加设备台套数除外)发生重大变化的;5 .直接引进国外(境外)成熟化工工艺在国内首次使用的;6 .其他